錢樸齋,失血嘔吐,服甘寒之藥而效,月餘復吐,診脈右寸洪滑,余俱沉弦,所食者少,而所吐者多,症屬有寒有熱。初用旋覆代赭湯加竹瀝不效。繼用二陳加木香、沉香不效。湯飲不留,半月遍身皆冷,六脈沉陷,夜半汗出欲脫,細思寒痰痼結中下二焦,非辛溫不通,因用

吳萸 沉香 丁香 砂仁 蔻仁 廣皮 木香 鬱金 乳香

作丸,以乾薑湯送之。

至次日,腹不微響,手足或溫而旋冷,三四日腹中大響,飲食半納,調理半月而安。

李六稼,患二便不通,四五日,胸痛,手不可近,湯水不入。又五六日,嘔逆不止,氣促抬肩。症由痰涎夾氣,閉塞中焦,肅清之令不降,諸藥或以參朮理虛,或以芒硝通下,或以桂附引納腎氣,卒皆不效。至半月後,症已九死一生,所幸當門之藥未投。因立案云,痰氣壅塞中焦,致使肅清之令,不得下降。經云:病在下,取諸上。不治上中二焦,雖日事疏浚,無益也。方用

旋覆花 代赭石 沉香 陳皮 苦桔梗 葶藶子 廣木香 引加刀豆子

次日,呃逆大減,小便即通,但黏痰每夜三四碗,胸痛不除,因更以前湯送牛黃丸。三服後,痰呃喘皆止,飲食自進,又五六日,大便自通,調理月餘而安。

吳立夫,貧人也。患時邪四五日,寸關皆沉,手足逆冷,舌堆厚胎,腹大而痛,起臥不寧,雖診脈時,片刻亦不自持,而人事甚清,乃陰燥也。以達原飲去芩,加桂枝、炮姜,一服而脈出肢溫,三服而脈大。始復發熱,待其壯熱,復用小柴胡全方,一服而平。詢其初起之時,前醫已用涼劑,症乃因藥製成,時邪瘟疫之中,本無陰症也。

仁和布夥妹姓陳,寡居,夏日患剛痓,頭足反張,口噤不語,身涼無汗,脈沉,其口當未噤時,曾言身痛異常,至此刻並無聲音,只輾轉床第而已。因用仲景葛根湯古方治之。一服能語言,次服汗出脈出。仲景之法,應如桴鼓,而世人每忽之。

儀徵南門外金月之,其人素患淋症,因小便不通,起臥輾轉。數日後,小便全閉,間有涓滴微通,即周身寒戰,四肢逆冷,六脈皆伏,諸醫皆謂體質素虛,兼主膀胱不化之說,連投補中益氣湯,人參加至七錢。予甫到榻前診脈,後即問其人曰:胸膈飽悶乎。曰然。因遍告其親友曰:症系厥陰少陰伏寒,投以補劑,寒未去而膈先滿,三焦皆閉矣,若不急於溫散,兼用消導,將來或為結胸,或為二痓,至於疝氣囊癰,尚其禍之小者也。方用肉桂、元胡、山查、枳殼、青皮、陳皮、通草、澤瀉。諸醫聚訟,延至初八日深晚,同道中有起而置辨者曰:因寒,何以遇小便微通,而病即來,兩症似不連貫,我等均主虛淋。予應之曰:《內經》論厥,皆主於肝。又曰:肝主疏泄,腎主閉藏。今小便微通,即便發厥,乃肝家伏邪,因疏泄而觸動,與衛氣相爭,微汗而解,與陰之瘧,同一理也。晚始進前藥,至二鼓,小便微通,稍覺寒厥,至四鼓,小便不通,而厥去矣。但因向來出汗過多,正氣虛弱,而數日前,參耆疊進,壅塞胃口,舌色深黃,此時攻補兩難,乃用十味溫膽湯去五味子,加鬱金、元胡。左脅堅硬始化,而腎囊紅腫,延及至莖。予初切囑外科,只宜調養胃氣為主。

周婦人,產後月餘,感寒,頭痛身痛皆備,投以羌、獨、芎、蘇,三服。除前症不解,反增嘔吐,呃逆,錯語神昏。細審之曰:太陽病,服太陽藥不效,必有故。詢床側老嫗曰:生養時去血過多乎?曰然。連日尚有血下乎?曰:從前已淨,連日復下些許。因立案云:汗因血奪,寒氣無從泄越。非養血,則脈之澀弱者不活;非辛溫,則血之凝泣者不流。因用羌、蘇、陳、半、乾薑、當歸,一服,汗如注而解。

曹婦,產後,左脅硬脹,濁氣上衝,痰喘氣急,九日不得平臥,漸至腹大如鼓,四肢浮腫,前服過補劑,繼用攻伐降氣,漸至昏沉。用回生丹一丸,分作四服,以沉香膽星湯下。連下六七十次,諸症悉平。

陳家集林舒言令弟上國之內,產後重恙,招往診病。因產後惡露未盡,生男數日而殤,以致氣逆惡留,腹大如孕,手肢青腫,飲食不進,終夜坐起,煩躁不寧,小便不通。數日前,溏糞一二遍,諸醫有慮其脾泄,用四君五苓,加土炒當歸不效。因立案云:產後,汙敗不行,始於衝任,流於隧道,以致脅痛肢腫,沖胃阻食,所喜未傷心肺,尚屬可治。方用鬱金、延胡、歸尾、沉香、澤蘭、香附、砂仁,和入回生丹。連進二服,燈後二便俱通,左脅脹痛消軟,調理五日而安。

李書彝令正,患小便不通,投入正散不效,詢知頭痛鼻塞,因用前胡、防風、半夏、細辛之劑不效。午刻復召,診其脈,左寸關沉弦而細,右寸微洪,及驗舌,色白如粉刺,始知厥陰家寒與氣凝,而昨昔之制軍,尚欠斟酌也。方用乾薑、吳萸、桂枝、細辛、鬱金、元胡、通草、麝香、沉香。雖夜間稍通,而腹大氣逆,嘔吐噁心,輾轉煩躁,舉室驚慌。次早診其脈,右寸浮洪而數,左寸關沉細如無,因以左金丸服之。嘔止,因連進二錢四分,至晚通利如注。

楊姓婦人,感冒時邪,適當經到,去血甚多,血沒於初。七日服他醫之藥,自頂至足,大汗淋漓,神昏譫語,直視搖頭,肉瞤筋惕。予按經水當期而到因客熱動血,大損其榮,與不當期而到,及方到而忽止,列於血室條者,大有間別。其客邪混於三焦者,固已隨血而去,乃因榮液虧虛,陰陽未復,此時若給以漿粥,兼進和榮養血之劑,一二日可愈。醫者不察,仍用時邪通套之劑,以致汗出不止,復傷其衛,《內經》謂血奪忌汗之是矣。乃投以棗仁三錢,佐以麥冬、五味、遠志、歸、地之品,二服人事俱清,瞤惕皆止。詢其年三十六歲,幸體強血富,而獲效耳。

侍御蔣和凝五八胸痹己三十年矣,近復大便不暢,左關尤見枯澀。病因精血少,不能養肝,厥陰不可泄之職,木邪賊土,而轉之機不靈,似此當以溫和養肝,調氣潤燥,皆為切務。又按寸口亦甚枯澀,高源之水,不潤燥金,日久恐防臟結之患,宜用丸方。

山萸 蓯蓉 麥冬 人參 陳皮 當歸 瓜蔞皮 沉香 山藥 木瓜 牛膝 薤白葉 北五味 玉竹膏丸

吳,黃疸症,初服茵陳、蒼朮、赤苓、木通不效,改服茵陳梔子六黃湯,大小便通,目珠不變。詢其自病以來無汗,因照原方去大黃,用茵陳、香薷、白朮、黃芩、山梔、木通,加蔥白二寸,桂枝六分。三服而目珠淨白,黃色大減。此症始於風寒襲於肌表,初時經手之人,未曾解表,以致邪熱留於經脈,故得桂枝、蔥白,榮衛一和即解。

刑部左侍郎錢為城公,下消症醫案。腎虛不攝,自應溫扶,但現在六脈浮洪,畢竟陽旺於陰,恐精耗肉削,漸成損弱,右寸關皆空軟,左尺猶覺衰微,司氣之官,未免失守,以致疏泄多而閉藏少,亦氣化之使然,以益氣養陰,兼靜攝為主。

人參 麥冬 五味 沙參 遠志 白芨 龜板 黃耆 杏仁 蠶繭為引

丸方人參 黃耆 地黃 龜膠 麥冬 山萸 黃牛角尖 菟線餅 當歸 白芍 益智 於朮 北五味 桑螵蛸

常州原任太平縣徐公諱培令郎醫案。凡人之所以無病者,皆恃此氣之流行轉運,故《內經》云:大氣一轉,敗劣乃去。今少老爺積聚多年,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皆從此氣之凝聚而起,其受病之地,本在肝脾,日久則陽亢於陰,心痰凝於肺,真氣虧弱,一任痰火轉旋,不能主持,而眩暈之症作矣,非真脫也。但恐將來脾泄,日久腹大,積堅變成鼓症,便不可治。佚方。

顏豐濯之媳,經閉六十餘日,慮其有娠,以燒酒定粉(即鉛粉)下之。其人素有痰症,多年不發,自服酒粉後,便覺腹中微痛,痛漸甚。三日後,夜間忽然暈厥,牙關緊閉,口有痰涎,手足搐搦。三更後,求救於予,令其覓蘇合香丸投之。詎料齒關不開,咽喉亦閉,主人云:明知其不可奉,煩卜其脈之遲早耳。乃至榻前,手屈而強,已難於診脈,而診脈三至,筋一惕,脈五至,而筋或四五惕,或五六惕。予乘其不惕之時,參知脈狀,浮洪滑數,正知此厥也,非絕也。氣達則生,氣閉則死,若不加人力,則待斃而已。出至前廳,語主人曰:此症已預辨送終,可容我一醫治否。主云:其如不能下咽?乃笑應之曰:我有下咽之藥。乃用牛黃一分,沉香二分,黃連一錢,豬牙皂角、青黛各三分,乾薑五分,乃以小匙投之入口,即大嗆,後下咽數口。復以皂角未投之,連嚏數聲,哼聲繼至。主人謂予,有回生之功?予曰:未也。鉛粉之毒未除,人事未醒,非用大下之法,必將復變。乃進小承氣湯加膽星、竹瀝之藥,人事稍明,自言腹中大痛,連進滾痰丸三日,下白物如油灰者,而人事大清矣。時有興化之行,乃留以歸、芍、棗、志、曲、谷、薑、貝之方,調理數日而安。

蔣姓婦人,產後汙濁不行,又因氣鬱相觸,臍上人骨下,大如兩拳,按之堅如石,四圍充滿,較之十月懷胎者而倍大。蓋懷孕只腹大,而胸口不高。諸醫以調氣活血之藥,投之不效。因用回生丹四丸,一丸分作三服,當其肺氣喘逆,則配以疏肺之藥,肝氣衝逆,則兼用伐肝之品。三日後,胸前之堅者軟,少腹及兩脅之膨者亦消。其人始能起坐,猶以似八月懷胎之腹,忽添心慌意亂,汗出脈軟,惡露少下,而大便無度,只得暫停攻伐,以八珍加沉香、木香固其正。三五日後,神氣稍旺,又復以通逐而小其劑,初時只有濁物從二便出,至此始得濁氣流通,漸消如三月之腹。又忽添少腹虛痛,小便不禁,竟似胞門大開之象,非峻補無以收功,又恐腹中餘剩之堅,得補而固,甚為棘手。因與家傳胎產金丹十丸贈之,令其每日服半丸,以黃絲綿湯送之。越半月,而神旺腹消,溲便如常矣。

有某姓氏,患心漏二十年,當胸數竅出血,屢訪名醫,皆云不治。後形神枯瘁,又疾苦腰,行則傴僂。韓子溫授以後方,服之月餘,腰屈復伸,小漏亦愈,且精神倍增。後有吏吳汝弼亦患是疾,服此亦愈,莫知其所以然。

治心漏並腰痛方

鹿茸(去毛,酥炙微黃) 附子(炮去皮臍) 鹽花

上藥為末,棗肉為丸,每服二十丸,空心酒下。

畢舜琴之侄患腹痛,醫至三四月不效,已肉消骨離立矣。有鄉人傳單方,用楝樹根為末,和紅糖食之,下蟲數百條。查《本草綱目》、《夷堅志》載:消渴症,蟲耗精液,用楝樹根皮濃煎,加麝香少許。

家傳類方

疥瘡方

大楓子 真川椒 水銀 松蘿茶葉 油胡桃 潮腦 油燭

治羊癇風,先用末藥。

白牽牛(生熟各半) 檳榔 南木葉(不見火) 茵陳 豬牙皂(火煨勿令焦)

研末和勻,大人三錢,小兒一錢五分,清晨冷茶送下,瀉出痰如皮鞋線之狀,然後用藥除根。

天麻 川芎(各酒洗) 天南星(薑汁浸) 秦艽 當歸 茯苓 白殭蠶(炒) 白朮(極白)

生薑汁打神麯糊丸,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七十丸,食遠白湯下,忌牛、羊、雞、犬、魚、蝦、諸血發物。

又琥珀壽星丹

琥珀 硃砂 牛黃 犀角 柏子仁 棗仁 冰片 南星

先以白礬煮數沸,曬乾,次掘地一尺五寸許,用炭火燒紅,掃淨,以南星放下,用好酒二斤澆之。盆蓋泥壅,經宿取出,焙乾,同前藥為末,薑汁同豬心血打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六十丸,晚同燈心湯下。

腸風下血方

用米點滷豆腐漿,入好醋少許,和勻,每空心服一碗。

定喘實表散

黃耆 前胡 茯苓 甘草 杏仁 人參 陳皮 蘇子 丹皮 桔梗 麻黃根 川貝母

腹痛,以千里馬烘熱熨之。

牙舌爛痛,因營實薔薇根煮湯漱口。

糞後下血

側柏葉 棕灰 柿餅灰 赤石脂 白芍 荊灰 白芨末 甘草節

上藥各等分,甘草節加倍,為末,空心米飲下。

腹中塊痛,用千年健浸酒。

遇仙丹

黑醜 白醜 三稜 莪朮 茵陳 大黃 萊菔子 木香 檳榔 牙皂

聚寶丹

白茯苓 破故紙 茅朮 白朮 赤石脂 廣皮 青皮 生甘草 三稜 莪朮 老米 綠礬 醋丸

止帶丸

香椿根皮 木耳灰 腐鍋衣 蕎麥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