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運年

癸丑 太陰司天,中運少徵,太陽在泉,水兼火化,右尺不應。

初氣大寒交(主厥陰,客厥陰),二氣春分交(主少陰,客少陰),三氣小滿交(主少陽,客太陰),四氣大暑交(主太陰,客少陽),五氣秋分交(主陽明,客陽明),終氣小雪交(主太陽,客太陽)。

初運大寒交(主太角,客少徵),二運春分後十三日交(主少徵,客太宮),三運芒種後十日交(主太宮,客少商),四運處暑後七日交(主少商,客太羽),終運立冬後四日交(主太羽,客少角)。

鄧翁,六二,腹痛煩渴,瀉痢不止,醫以胃苓湯治之,不效。脈兩關及左尺數濡,右尺沉伏。(注:右尺不應,天和也。)

〔案〕此腠理不調耳。

紅曲(二錢) 無名異(一錢) 花粉(二錢) 茯苓塊(三錢) 香附(一錢) 萊菔子(一錢) 小生地(二錢)

〔釋〕此癸丑年清明後六日方也。天運太宮,月建辰土,客氣屬少陰君火主事,而本年乃火運不及,水來兼化之年,故少陰火弱,不能生太宮之土,以致陽明辰土不能散布津液,而腠理不能調適耳。明乎此理,則此方之妙,不煩言而解矣。用胃苓湯不效者何也?太宮辰土,乃陽明轉輸之府,胃苓專於去濕,而不能助布津液。且中焦取汁奉心化血,而後少陰乃得行其令;胃苓專走氣分,何能兼顧少陰乎,此等毫釐千里之別,學者不可不詳審也。(無名異屬陽明戊土,性能和血補血,又味甘兼入脾,故能止痛行傷,續絕生肌,胃主宗筋,脾主肌肉也。祝道山附汪。)

陳翁,七一,多年便血,春來又添左脅疼痛之疾。脈芤數無力。

〔案〕此肝經濕熱所致。

陳皮(三錢,一半土炒,一半醋炒) 陳皮炭(二錢) 茯苓(二錢) 肉蓯蓉(一錢) 山藥(二錢) 黃柏(一錢) 生白芍(一錢) 大貝母(一錢) 白石英(一錢) 服四劑後,仍用三制陳皮、茯苓,外加蒼朮、苡仁、北沙參、白扁豆(各二錢),多服自愈。

〔釋〕此癸丑年小滿前三日方也。天運太官,月建巳火,客氣在少陰之末,三日後即交太陰司天之令,故用藥皆以太陰為主。蓋手太陰為氣之主,足太陰為氣之母也。且氣即火也,血即水也,本年系火運不及,水來兼化之年,故惟患氣不足以攝血,而不慮水不足以制火也。病系肝經濕熱,而用藥不甚著意肝經者,火衰水旺之年,惟憂水氣氾濫,土多塗泥,而水氣之託根不固。故此方之調土去濕,即所以治肝。若第云蒼朮、茯苓、陳皮是用戊以化癸也,猶淺之乎論醫者也。

羅氏,廿五,每至經期,頭運身熱,兩膝上下起紫暈如斑,服藥不效。脈細軟而數。

〔案〕此濕熱也。

青鹽(一錢) 防風(二錢) 紫地丁(二錢) 荊芥(一錢) 銀花(一錢) 紅花(一錢) 地骨皮(錢半)蘇梗(一錢) 淡竹葉(二十片) 石斛(一錢) 青蒿(一錢)

〔釋〕此癸丑年夏至前八日方也。月建丁火,天運在太宮、少商之交,氣行太陰司天之令。病本由於濕熱,而病標乃血虛生風之象。方用荊、防,從太陰以去濕也;用青鹽、地骨、蘇梗、銀花,從少商以治風虛也;用紅花、紫花,從丁火以清血熱也;用石斛、青蒿、竹葉,清肌膚之虛熱也。脈象細微,而師不用補劑者,因前醫補之不當,脈象未起,故但用調木勝濕清熱之法。蓋調木即所以生火,勝濕即所以固土,清熱即所以保金也。如此等不補而補之法,集中甚多,惜乎不能執俗醫之裾而告之也。

曹氏,廿五,久痢休息。脈寸浮、關緩、尺沉。

穀芽(三錢) 穀精草(二錢) 寒食麵(二錢) 鱉甲(二錢) 蛤粉(錢半) 生地炭(二錢) 山萸肉(二錢) 升麻(六分)

(湯批:久痢休息之疾,每多強木侮土之患。此證因太陰司天,上氣得令,水兼火化,水多木漂,故不補土而反扶木。其不壯火者,火當月建故也。)

〔釋〕此癸丑年夏至後六日方也。月建丁火,氣行太陰司天之令。以症而論,似宜扶火以生土。以脈而論,似宜壯水以固陰。奈因水兼火化之年,又值金氣休囚之候,故礙於火而不便壯水,但用益金而水自有根。礙於金而不便扶火,但用扶木而火自乘時而出矣。

殷子,三歲,咳嗽喘急,痰壅壯熱,醫以大劑麻杏石甘湯治之,喘嗽不減,痰熱更甚。

〔案〕此肝脾二經之鬱火也。

歸尾(二錢) 沙參(二錢) 連翹(一錢) 石菖蒲(一錢) 川芎(一錢) 陳皮(一錢) 麥冬(錢半) 紫蘇子(一錢) 紅花(六分) 一劑分二次服。(湯批:云肝脾二經鬱火,肝經之郁,由陽明之間氣也;脾經之郁,由本年之火弱也。故導火以生土,清金以舒木。用法不同,悉合時宜。)

〔釋〕此癸丑年寒露日方也。天運太羽,月建戌土,氣行陽明燥金之令。病在水土二臟,而用藥多從金火者,因水兼火化之年,復加太羽之運,弱火受制而不能生土,是以土氣濕鬱而邪火生焉。方用歸尾、紅花、菖蒲、連翹開鬱導火,而土鬱解矣,此以生扶為治者也。壬水得氣,而生木過蕃,木氣薈蔚,而鬱熱蒸焉。方用沙參、麥冬、蘇子、陳皮清金理氣,而木鬱除矣,此以剋制為治者也。醫家之因病制方,猶文家之因題立格。此如兩扇分輕重之題,用唐職方二比側串之體。吾師其以鳴鳳之筆,變而為猶龍之技乎。

前方一劑後,喘咳大減,只痰熱未清。

霜桑葉(二錢,蜜炒) 甘菊(二錢) 桔梗(一錢) 防風(八分) 青皮(六分) 天南星(五分) 甘草節(一錢) 薤白(錢半) 天冬(一錢) 燈心(三十寸) 鮮銀花頭(七個)

〔釋〕此方清金化痰,如白公之詩,老嫗都解也。

戊午 少陰司天,中運太徽,陽明在泉,火齊水化,兩尺不應,太乙天符。

初氣大寒交(主厥陰,客太陰),二氣春分交(主少陰,客厥陰),三氣小滿交(主少陽,客少陰),四氣大暑交(主太陰,客太陰),五氣秋分交(主陽明,客少陽),終氣小雪交(主太陽,客陽明)。

初運大寒交(主少角,客太徵),二運春分後十三日交(主太徵,客少宮),三運芒種後十日交(主少宮,客太商),四運處暑後七日交(主太商,客少羽),五運立冬後四日交(主少羽,客太角)。

花嫗,五十,久年身痛,師於丁巳冬訂一丸方,服畢覺舉發稍稀,發時痛亦稍減,更請換方。脈細軟,兩尺沉。

〔案〕肝脾為行氣之帥,氣未舒,故脈仍攣也。

松節(三兩) 甘草節(三兩) 藕節(三兩) 砂仁(三兩,酒炒) 淨鉤藤(三兩) 連翹(一兩) 豬苓(二兩) 黃柏(三兩,鹽水炒) 干桂皮(一兩) 甘菊根(五兩) 茶葉(一兩) 丹皮(兩半) 木瓜(兩半) 蜜丸,銀花沖湯下,每晚服三錢五分。

〔釋〕此戊午年春分前二日方也。太乙天符之歲,火齊水化之年,少陰司天,支幹皆火,經所謂太乙貴人,三合為治者也。此時又值太徵之運,太徵屬丙火,與客氣之太陽相合,而丸方究以司天為主者,司天主歲,間氣紀步也。方內借月建卯木之氣,以清散少陰,而復保金抑木,以豫防貴人之患於未然。真可謂良工心苦矣。

馮氏,四十,頭目昏痛,鼻多濁涕,時或痰嗽,胸脅不舒,腰疼白濁,飲食減少。醫以神朮散及逍遙散治之不效,改用節庵再造散,反增喘咳。脈微細如絲,兩尺伏。

〔案〕此症系相火不守,上爍真金也。此時只宜開肺郁,而壯水以制火耳。門人問曰:此人脈象微細,而師云火盛,何也?師曰:爾不知尺寸三部,皆手太陰之動脈乎?肺為諸臟之華蓋,故藉以診之耳。今三部皆微,正火爍真金之象。然亦必須合歲氣天和之理而詳審之,方無舛錯。古所謂按脈切理者,原非僅浮沉遲數之大略已也。

川鬱金(三錢) 白芷(錢半) 白薇(一錢) 薤白(二錢) 葛根(一錢) 赤芍藥(一錢) 杜仲(二錢,鹽微炒) 紫蘇(八分) 白蘇子(六分) 黑豆皮(二錢) 引用白果六枚,去心入煎,服六劑。

〔釋〕此戊午年穀雨後七日方也。太乙天符之歲,火齊水化之年,水氣原弱,況值二氣厥陰之令,煽火而忤金,金不能生木,水亦不能涵金,而子母俱瘠矣。方用解散庚金,清潤辛金之法,並乘月建天運之土氣以生之,則金氣從革,而水氣有根,且可借其勢以制風木,而不致有鬱滯生火之患矣。

姚氏,廿四,小產後,心虛怔忡,發熱頭運,食減神疲,夜不能寐,醫以養心湯及歸脾湯治之,反見舌燥唇焦、痰嗽氣急之象。脈細數。

〔案〕此係脾經不能攝血,而衛氣無所歸也。其法當先以養陰為主。服五六劑後,乃用補陽之劑。女子陽藏於內,陰包乎外,陰不固則陽泄而神疲。服此方六劑後,虛象必減,仍用歸脾湯可也。

鮮生地(錢半) 鮮首烏(二錢半) 白芍(錢半) 雲苓(錢半) 鮮石斛(三錢) 炒山梔(錢二) 木通(錢半) 知母(錢半) 砂仁(錢半) 陳香櫞(五分)

〔釋〕此戊午年穀雨後八日方也。天符氣運,說見前章。蓋少宮屬脾,辰土屬胃,火齊水化之年,二土皆為爟而津液渴竭。師用滋液降火之法,即本古方四生丸之意而變化用之者也。然亦適值前醫補益乖方之後,間入用之,損有餘即以補不足,因利乘便,取效甚捷。若非有溫補之劑屢服於前,吾師決不輕用寒涼於小產血崩之後也。然亦據此不足之症言之耳。若兼客病火邪,又當別論。

(按歸脾、養心二湯,內有棗仁、遠志諸味,尚有斂火歸元、養血寧心之意。心即火也,血即水也,火斂自然水生,心寧自然火熄,與此症理原不悖謬,但此年天符屬火,客氣又逢風木,風助火威,勢甚猖獗,一味溫補,何能有濟?若非吾師之醍醐甘露,急救於涸轍之中,吾不知此症作何底止矣!李雲圖識。)

羅氏,卅一,經期無定,淋濁不止,少腹痛,氣逆嘔噦,咽痛頭運,嗽有咸痰。脈寸虛大,關實而滯,尺濡弱。(兩尺應伏,今見濡弱,濕勝而陰虧也。)

〔案〕血氣凝結,經絡有虧,治法亦不過調氣以養血海之脈耳。

血餘炭(三兩) 紅花炭(一兩) 龜板(二兩,醋炙) 黃柏(二兩,鹽水炒) 鮮地黃(三兩) 桑白皮(二兩) 麥冬(兩半) 吳萸(八錢,薑製) 桑螵蛸(二兩) 山羊血(一兩五錢) 山茨菇(一兩) 紫蘇梗(一兩) 益母膏(四兩) 蜜丸,每服四錢。

〔釋〕此戊午年小滿後九日方也。月建巳火,節過小滿,正當少陰司天之氣,丸方原宜主之。而天運之少宮未退,待芒種十日後,方交太商之運,故方內預用保金益水、滋陰調血之味。其餘總以降火斂火為用者,恐太乙天符之歲,火不歸根,上爍真金也。至於月建屬丙火,司天屬丁火,此正鑠石流金之候,若不預為防閒,恐至五月丁火當令,貴人乘權,陰血虧損之人難於支持耳。

吳氏,卅五,口苦嘔逆,心疼脅脹,腰膝牽痛,不能轉側,醫以逍遙散、復脈湯及舒肝養血之藥年餘不效。脈寸虛大,關弦細,左右尺皆虛。

〔案〕此少陽之症。少陽與腎經為表裡,此體而彼用。腎陰中有陽,膽陽中有陰,水能生木,木能生火,故曰相火寄於肝膽之間。其色青,陽木也。人但知木病而不分陰陽,故困頓至此,亦幾希矣。今惟用滋水以舒膽經之郁可也。

山萸肉(三錢) 肉蓯蓉(二錢) 元參(三錢) 丹參(三錢) 黑料豆(錢半) 菟絲子(二錢) 知母(錢半) 黃耆(一錢) 杜仲(二錢) 木香(錢半) 木通(錢半) 乾薑(二片)(湯批:少陰司天,而病反在少陽者,陽不配陰也,故方用扶少陽、抑少陰之品,抑少陰之火而復滋少陰之水者,少陰水能生陽木也。)

〔釋〕此戊午年芒種後二日方也。天運少宮,月建午火,節至芒種。久屬少陰司天之令而病屬少陽,故以陽木之味為君,少陰之味為臣,少陰與少陽本相配也。至於少宮屬陰土,乃陽木所賴以滋長者也,補之疏之宜矣。復用苦泄之味以清其火者,何也?土為火之子,天符火盛之年,少陰嫌其太實,實則瀉其子也。況丙丁同旺於午,瀉己土即所以瀉丁火也。而又必兼用補土之味者,以此症本非實症,且欲藉以降君火而攝相火也。此等真機,世醫罕識。

鄭氏,甘二,痞結,少腹繞臍切痛,白帶時下,月候不調。脈兩關緊細而實,兩寸長滑而小,右尺澀而微,左尺數而革。

〔案〕此任脈不行之疾也。

雲母石(二兩) 陽起石(二兩) 杜仲(一兩) 龜板(三兩) 菟絲子(一兩) 大腹皮(二兩) 木香(一兩) 黃柏(兩半) 女貞子(二兩) 益母膏(二兩) 知母(二兩) 丹皮(三兩) 澤瀉(兩半) 桔梗(二兩) 萱草根(四兩,煎汁) 和蜜為丸。每服三錢半,隨意下。(湯批:少陽主氣之時,恰值少陰司天之令。以主客言,則為客勝主;以君臣言,則為君位臣。方用扶陽配陰之法。若不甚配乎者以其理木順耳。)

〔釋〕此戊午年芒種後三日方也。此章氣運與前章同,而用藥迥不相侔者,前症屬陽火之郁,故用降火滋陽以解其鬱,此症屬陰火之滯,似宜滋陰益血以行其滯。然而有難焉者,右尺之真火不旺,則滯者不得而通。奈天符火盛之年,陽火一起,恐陰火挾其勢而為災,此丹皮、龜板、菟絲所以監陽起石、雲母而用之也。左尺之真火不旺,則陰血不能滋長,少陰之君火無制。奈少宮之濕土未退,而太商之燥金將行,濕熱不清,恐土鬱而金氣不滋,土鬱則火不下濟而上炎,金不滋則火反食氣而內灼,此澤瀉、黃柏、腹皮所以輔杜仲、知母、女貞而用之也。至於萱草、益母調經滋血,不過用為治標之藥耳,本方樞要反不在此。

範氏,廿六,妊娠受濕,肢體俱腫,頭運惡寒,嘔逆身重。脈浮部滑,中部郁濡。

〔案〕此乃肝經不得流暢所致也,當先用末藥調之。

青木香(五錢) 青皮(錢半) 當歸(二錢半) 蘇子(一兩) 白芷(一兩) 秦皮(一兩) 秦艽(一兩) 共為粗末,分三次煎服。

〔釋〕此戊午年芒種後七日方也。月建丁火,司天又屬丁火,火旺則木母之泄氣太甚,故肝經不能行濕而成痰。火旺恐天運之太商將至而不前,而胃失傳宣之令也。且木必得金氣以剪刈之,而後乃發榮而滋長。《詩》所謂修之平之,攘之剔之者,非其理之較著者耶!

服前方,濕退腫消,病者不復加意,夏至候,陰雨連旬,偶因坐臥濕地,前症復作,更覺腹痛氣脹,舌青面赤,醫知為死胎當下,用加味芎歸湯不效。

〔案〕此由脾經受濕而血滯也。蓋脾統血者也,血不歸陰則胎失所養,非朝夕之故矣。調之無益,當用標本兼治之法,以治脾之藥為主,而以去惡之藥為用。幸系藜藿之人,元氣不弱,可無害也。

桂心(一錢) 瞿麥(二錢) 龜板(三錢) 肥牛膝(三錢) 歸身(三錢) 紅花(一錢) 木香(一錢) 制首烏(錢半) 白朮(錢半) 厚朴(一錢) 朴硝(一錢) 煎服一劑,越二時,死胎即下,接用金匱腎氣湯合八珍湯,重加丹、元二參,及酒炒麥冬、粳米,五劑而起。

〔釋〕此小暑前五日方也。天運太商,月建將交未土,況有天符之火生之,此戊己二土得令之時,故就其勢而用之,使血氣易於流暢,而死胎乘勢而下矣。(火齊水化之年,即此等症亦須顧此大旨,方無後患。桂心用以趨下,朴硝正可監之。龜板、首烏滋陰保水。天運地氣,委曲周詳,此所以指到春回也。邵玉符記。)

黃姓,二十,因夜行感風露而病,病二三日,忽大飢餒,食飲數倍於常,後即狂躁譫語,耳聾目暗,大小便閉,尋衣摸床,撮空理線,面色赤黃。脈形促代。

〔案〕此歲令月令相兼,而成太陰火濕之疾。其症謂之癃閉,抑所謂閉者開之,宜早用大汗之法,可以變輕。夫汗而曰大汗,兼吐也。今脈息促急,正大閉之候,奈予適有京口之行,今且酌用二劑後,可令吾徒顧生藥田治之。

廣鬱金(四錢,酒炒) 香薷(三錢) 香附(三錢) 赤芍(一錢) 鬼箭羽(錢半) 豬苓(錢半) 葛根(錢半) 砂仁(二錢) 綠豆粉(錢半) 皮硝(錢半) 蔞仁(三錢) 日服一劑,夜服一劑。

〔釋〕此戊午年大暑後八日方也。八方虛風,夜感最甚,固不必盡在太乙遊宮之日也。人犯一虛,皆易致之。汗之不早,而歲令、月令相挾,而成膠固之疾矣。此刻客運太商,月建未土,客氣屬太陰濕土主事,火齊水化之年,陰土因火而濕熱黏滯,陽金遇火而鎔鑄堅實,故有癃閉之象。所謂初起可用吐法者,太商屬庚金陽明之所主也,陽明之戊土既開,斯太陽之己土不至於大閉。今既耽延而失事機,只得清散陽明,且為開導太陰之先聲耳。(太乙遊宮說,見二卷。)

後一日換方。

〔案〕藥田子曰:此疾盤踞堅城不下,將如藥田之非穰苴何!只得仿先生之法而用之。但病勢沉重,外托難清,將來恐不免於入里耳。

鬱金(四錢) 蒼朮(三錢) 厚朴(錢半) 天南星(錢半) 朴硝(一錢) 木香(一錢) 降香末(一錢) 半夏(錢半) 紅花(八分) 生薑(錢半) 竹瀝(錢二) 露蜂房(一錢,茶清洗,炙存性) 照上服二劑。

〔釋〕方仍前意,只清金燥土之味較前覺力銳耳。(按露蜂房色灰白而味甘平,乃陽明金土之藥,本胡蜂之津液結成,又受霧露清涼之氣,所以主治驚癇瘛瘲、寒熱邪氣,又薄膜空虛,有似人之膈膜,故能治皮裡膜外之邪,為上焦清熱祛風之妙品。世醫以其有毒而棄之,獨不思《周禮》聚毒以供醫事者,何謂也哉?又不聞仲祖鱉甲煎圓已用之乎?江成忠志。)

服前方,狂躁稍減。

〔案〕藥田子曰:病有漸退之機,只脾經之氣未舒,故猶滯而未下達。

鬱金(三錢) 砂仁(錢半) 廣藿香(三錢) 木香(錢半) 夏枯草(錢半) 木通(一錢) 枳實(二錢) 桔梗(錢半) 香附子(二錢) 熟軍(錢半) 豬苓(錢半) 澤瀉(錢半) 蘆根(三錢) 照上服三劑。

〔釋〕此方利氣去濕,人所易曉,惟夏枯草近時專用為肝經藥,不知《本經》謂氣味辛寒,稟金水之氣,而內消堅積,上清火熱,又能使水氣上行環轉,故與澤瀉、木通同用,使水氣上行,以清其火而利其濕也。

後二日換方。服前方,覺胸肋微響,而積滯究未下行。

〔案〕藥田子曰:熱入胃經,而三焦之火不能下濟,濕滯過盛也。

生山梔(二錢) 元胡粉(錢半) 野荸薺粉(二錢) 枳殼(錢半) 藿香(二錢) 天花粉(三錢) 天冬(三錢) 芸香(二錢) 降香末(錢半) 山萸肉(錢半) 熟軍(錢半) 柏子仁(二錢) 大青葉(三錢) 水菖蒲根(錢半,淡鹽水炒) 蘆根(二錢) 照上服二劑。

〔釋〕火盛水衰之歲,天地否塞之人未有不為後天之未濟者。蓋火冒於上,非降之所能下,故用萸肉從少陽之木火以引之,用甲木以化己土也。又恐屢用寒峻,有礙生生之氣,故用柏實之甘平以除風濕,而兼芳香醒脾之意,備病愈之後,土氣易復。用芸香亦是此意,兼有活血解毒之功也。水菖蒲利濕開鬱,功用頗捷,但嫌走泄過甚,故用微咸以制之,但令散結而不致傷氣。此皆師傳心法,因體師心而不敢秘耳。

服前方,積滯連下,譫語間作,遍身搔癢,舌燥唇裂,目黃脊痛。脈洪長。

〔案〕藥田子曰:得易潰之城,而無可守之資,如宋趙葵之入汴京然,賊雖逸而主不能守,招徠之功亦不易也。且大賊雖逸,而小腆不靖,亦須剿除也。

生首烏(四錢) 熟首烏(二錢) 茯苓(二錢) 黃芩(二錢) 鮮生地(三錢) 枳實(錢半) 阿魏(錢半) 石菖蒲(錢半) 寒食麵(三錢) 木通(錢半) 生山梔(錢半) 木賊(一錢) 白茅根(二錢) 大青葉(二錢) 紫背浮萍(三錢) 明雄(一錢) 服三劑,日一服。

〔釋〕太陰之濕熱,非得太陽之水氣以滋之,則裡熱無所泄;非行太陽之正氣以照之,則表濕無由清,夫婦之義也。但太陽之氣,必藉腎經真水以養之,而後黃赤二道運行乃歸乎常度,此浮萍、木賊所以隨首烏、生地而用之也。且木賊性能制木,與大青、黃芩俱兼平治少陽之意。蓋火盛水衰之年,相火易動,前之養其勢以化己土之郁者,權也;今之平其氣以安戊土之位者,經也。經、權得,而用藥之能事過半矣,余俱清理陽明之品而已。

利後覺渴欲飲水,勉進焦米湯半盞,尚未貪食。

〔案〕藥田子曰:病愈矣。

天門冬(三錢) 黃芩(二錢) 黃柏(二錢) 黃連(五分) 麥門冬(三錢) 硃砂(六分,研) 阿魏(一錢) 白芍(錢半) 青木香(錢半) 當歸(錢半) 川芎(一錢) 蒼朮(三錢) 陳香櫞(八分) 稻根(五錢) 陳蘿蔔蘡(二錢)

〔釋〕此立秋日方也。月建改屬申金,合於天運之太商,故藥用清陽明之燥火者為多。陽明之火一清,而金水之氣日益滋長。斯泰交之象見,而既濟之功成矣。

張氏,廿五,感時令之氣,舉家患痢。此症因霍亂後多服陰陽水而成,其勢尤重。脈浮部數,中部滯,兩尺沉。

〔案〕萬物不畏陽火而畏陰火,如雷火遇雨而熾,今歲之謂矣。況秋金喜潤而惡燥,遇陰火則暗為銷爍,其治大抵以潤燥降陰為主。但天有節氣,當知隨時變換。人有體氣,當知相勢轉移。如此症,則兼脾經濕滿矣。

赤芍(錢半) 牡丹皮(二錢) 澤瀉(三錢) 蘇葉(錢半) 紅花(一錢) 豬苓(二錢) 厚朴(錢半) 廣木香(錢半) 青蒿(一錢) 砂仁(八分) 瓦松(三錢,焙乾)

〔釋〕此戊午年白露前四日方也。經云: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本年天符火盛,雖運交少羽,氣在太陰之末,而火氣暗煽,真所謂陰火潛燃也。陰火爍金,甚於陽火,中之者,較常愈劇。況因飲水過甚,脾受濕邪,金燥於上,土濕於下,最為棘手。計惟有重用澤瀉、瓦松,使少羽之水氣上行,以潤陽明之燥,而散陽明之血也。

又換方。

陳皮(二錢) 半夏(錢半) 夏枯草(錢半) 淨銀花(三錢) 葛根(三錢) 白茯苓(三錢) 砂仁(二錢,土炒) 淡竹葉(二錢) 白朮(錢半) 澤瀉(二錢) 當歸尾(三錢) 木香(錢半) 木通(一錢) 柴胡(八分) 青竹皮(錢半)

〔釋〕此白露後四日方也。月建改屬酉金,而客氣值太陰、少陽交代之時,於《易》,雷出地奮,豫之象也。亦即律書林鐘生太簇之義。方用疏理太陰之味,即寓清散少陽之意。蓋少陽屬木火,恐火運太過之年,至此而復有銷爍酉金之患也。

周姓,四十,因患時痢,而下血不止。脈遲細而緩。

〔案〕脾土失守,下克腎藏,腎不交心也。

茯神(四錢) 硃砂(六分,研) 龍眼肉(二錢) 遠志肉(三錢) 白朮(二錢,土炒) 黃耆(一錢) 生杜仲(三錢) 北五味(二錢) 白芍(二錢,醋炒) 川文蛤(三錢) 紫地丁(錢半,酒炒) 歸身(二錢) 紅花炭(一錢) 木瓜炭(八分) 京墨(七大匙,磨汁) 亂髮(一小團) 服六劑。

〔釋〕此戊午年寒露後八日方也。癸水之運,適值戊土之月,戊癸相合,理應化火以生土,乃君火之氣稍弱,而客氣少陽相火反挾其勢以上奪君權,於是火上炎而土下陷,水為土遏,而手足少陰之氣不交矣。為今之計,惟有斂少羽之氣,而助君主之威。坎離既交,而中宮得所安宅。不重治相火,而相火自不敢肆。君明則臣良,不誠然哉!

後六日換方。

前方去五倍子、杜仲,加公丁香一錢,炮姜二錢,茯苓錢半,鬱金一錢,服五劑再看。

〔釋〕靖戊土之氣於上,培己土之氣於下也。

又六日換方。

〔案〕氣尚不能御血。

北五味(三錢,炒) 當歸(三錢) 黃耆(二錢) 白朮(二錢,土炒) 茯神(三錢) 遠志(二錢) 連翹心(五分) 竹葉心(八分) 砂仁(六分,炒) 川芎(八分) 甘草(六分) 秦艽(一錢) 金狗脊(錢二) 黑豆皮(一錢) 百草霜(一錢,絹包煎) 藕節(二錢)

〔釋〕心為血主,脾為氣母,心火不下降,則血不歸脾,而脾無所養。血不歸脾,則為相火所挾而妄行。脾無所養,則氣不能攝血而任其下注矣。方內重用補心,亦微兼清火之意。故君主清寧,而相臣不得而挾之。更扶己土以制少羽之水,則脾不受濕而攝血,更覺有力。至其重用北五味,以助收攝之勢者,非徒斂少陰之血而不使下泄,亦以攝少陽之氣而不致上凌也。此所以有立起沉疴之效歟!

喜子,十二,平日常起紅疹,此時更覺身熱頭運,衄血吐血。脈細數而緊。

〔案〕此包絡之相火上凌肺金也。相火藏於命門,而寄用於脾胃二經。肺為華蓋,又心之舍也。天下有臣亂而君寧者乎?

元參(三錢) 丹參(三錢) 桑寄生(二錢) 黑料豆(三錢) 黑芝麻(四錢) 紫蘇葉(錢半) 蘇木(一錢) 桔梗(錢半) 牡丹皮(二錢) 知母(一錢) 甘草(八分) 白歸身(三錢) 防風(一錢) 茜草根(錢半) 燈心(一分) 童便(一盞,同煎) 服五劑。

〔釋〕此戊午年大寒前一日方也。本年陽明在泉,因天符火甚,金氣失政。又屆來歲太陰司天,厥陰初氣之令;月建醜土,天之初運;復值少宮己年,為土運不及,而司天助之,亦得平氣。此時土氣乘運乘月,真金墓於醜土之中,而手厥陰之相火乘時而灼肺,庚辛同源,此病發之所以較重於平日也。方借冬令水旺之氣,以制相火而涵金。復借初氣之風木,以疏土而出金。金氣清寧,而君主得位,斯權臣屏跡,不至有挾血妄動之虞矣。

癸亥 厥陰司天,中運少徵,少陽在泉,水兼火化,左尺不應,歲會。

初氣大寒交(主厥陰,客陽明),二氣春分交(主少陰,客太陽),三氣小滿交(主少陽,客厥陰),四氣大暑交(主太陰,客少陰),五氣秋分交(主陽明,客太陰),終氣小雪交(主太陽,客少陽)。

初運大寒交(主太角,客少徵),二運春分後十三日交(主少徵,客太宮),三運芒種後十日交(主太宮,客少商),四運處暑後七日交(主少商,客太羽),終運立冬後四日交(主太羽,客少角。)

吉女,十七,經閉年餘,飲食減少,小腹痛引腰脊,周身脈絡不利。脈右寸微數,余俱沉細。

〔案〕癸水起於督脈,督脈陽氣不得固抱,而孫絡俱受癥結。主疲而輔亦壅耳。

黑豆皮(二錢) 乳香(三錢,包煎) 老松節(錢半) 砂仁(二錢,土炒) 面神麯(三錢) 天花粉(二錢) 青蒿(二錢) 葛根(錢二) 整木瓜(一錢) 白朮(二錢,土炒) 陳皮(一錢) 桑白皮(二錢) 菟絲子(二錢,土炒) 升麻(六分) 海桐皮(二錢) 松子、蓮肉焙黃,各二錢為引。服九劑。

〔釋〕此癸亥年立春前七日方也。病非起於一朝,原於此時節氣無干,而用藥之道必推氣運者,病因氣運而默為傳導,經所謂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也。壬戌、癸亥,在納音俱屬大海水,水臟不足者,運行多失其度。蓋督脈者,人身之赤道也。督脈起於海底,能運水之精氣上行腰脊,因以滋養百脈。今督脈失轉樞之令,陽氣不能上行,則陽脈不固。而癸水又為月建之醜土所阻,不能上滋陽明,此所以宗筋不潤,孫絡亦因之而結矣。況本年水兼火化,又有真陽下陷,陰濕侵脾之患。方用活血去濕,調氣助陽之味為主,佐以陽明升舉之藥,又借司天之木氣,以疏醜土之鬱而去其濕,欲其清陽上行,初氣陽明乃得傳布水穀之精華以潤宗筋也。然孫絡之癥結,究有木鬱之形,故用海桐從陽明之金象,通行十二經血分之凝滯,以燥濕而去結。真所謂體用兼到,而理法一貫也哉!

服前方,經絡少舒,身痛大減。但飲食未增,月事不行如故。

〔案〕女子腹陽而背陰,此時督脈陰分與陽任不交,又值水旺之時,水,火之牡也,火弱不能配水,則受制於水耳,亦深症也。然卻以清土之濁氣,養水之清氣為主。

酒炒白芍(錢半) 醋炒白芍(錢半) 生枳殼(錢半) 麩炒枳殼(錢半) 酒炒紅曲(錢半) 土炒紅曲(錢半) 穀芽(錢半) 麥芽(錢半) 香附(錢半,醋炒) 全當歸(三錢,酒浸土炒) 木通(八分) 菟絲子(一錢,土炒) 鬱金(二錢) 川楝子(二錢) 殭蠶(二錢) 原蠶砂(二錢) 桑皮(二錢) 白蔻仁(八分) 服八劑。用白者,性陽而能去穢也。(自記)

〔釋〕此立春後十日方也。水兼火化之年,陰盛陽衰,故凡癸水之濁陰有餘,而壬水之清陽不足者,己土每易於泥濘,而戊土亦因之而難於散布。方因客氣以清陽明,因月建以舒甲木。而復因司天之氣而理乙木者,疏己土之氣,即以泄癸水之濁清也。蓋任脈行身之前,所經多厥陰、太陰之分故也。方內重用紅曲、當歸、菟絲、白蔻,皆兼扶助少徵之氣,使火旺而後不為水屈耳。

服前方,飲食漸進,滯血下行。但覺陰虛微熱,作渴喜冷。

〔案〕將來可用官方治之,只此時要治氣而調溫涼之宜。不然,又恐舉之如燎原也。然今之潮熱,亦不過金木相爭之餘焰,象如鑽燧耳。

枳殼(三錢,麩炒) 香附(二錢半,醋炒) 神麯(三錢) 天花粉(三錢) 青木香(錢半) 元參(三錢) 丹參(三錢) 原蠶砂(三錢) 桑白皮(二錢) 海螵蛸(一錢) 甘草(一錢) 知母(一錢) 地骨皮(二錢) 桔梗(一錢) 用新麥根、陳麥稈為引。(引木氣之上升者也,自注。)服十劑,熱渴已除,月峰子接用加味香附丸,少加艾葉、椒紅、海桐皮調之愈。

〔釋〕此驚蟄後七日方也。月建乙木,併入司天之氣用事,而初氣之陽明,究未退令,是以金木交爭。久病逢之,恆多變象。蓋陽金多燥,陰木易熇,經云:二火合併,謂之陽明。將來七日之後,即交太陽二氣,恐太陽之寒水無根,而標熱併入火臟,將難於措手。方內重用丹、元二參,及花粉、知母,以清陽明之燥火,待陽明退令、太陽乘權之後,則事機順手。故但用官方調之,自有破竹之勢。(按此方用知母、元參,乃一時權宜之法。因有扶火之劑屢服於前,而脈息稍有右關數大之形,將來又欲滋腎扶陽,以啟寒水於下,故當此交會之間,偶一用之,以為送舊迎新之法。所謂動靜翕闢,互相倚伏也。不然,水兼火化之年,陽虛火弱之症,可輕用寒涼耶!江成忠記。)

鄭氏,卅四,腰疼腹痛,寒戰不食,精神散漫,似寐非寐。脈象沉細無力,尺尤甚。

〔案〕論納甲,則去、今二年一氣,其症居陰分水臟者為多。顧於歲屬水,而於時屬陽明,於司天則又屬厥陰,厥陰遇風則動而多躁,遇火則鬱而多阻,陽精入海中而云霧掩之,計都為之蝕也。偶一言及,學者可以類推,此症系水木二臟之疾。

牡蠣粉(三錢) 煨益智(三錢) 杜仲(三錢) 蘇木(二錢) 金石斛(二錢) 青蒿(二錢) 青木香(錢半) 當歸(四錢) 白芍(三錢,醋炒) 赤芍(錢半) 鬱金(錢半) 升麻(八分) 服五劑後,用歸脾湯治之愈。

〔釋〕此癸亥年雨水前五日方也。火運不及,水來兼化之年,初氣陽明陷而未起,因海水之寒氣過盛,而司天之風木濕鬱不達。於《易》,風行水上,其象為渙也。幸而月建寅木,天運少徵,猶可借其氣以升舉陽明。陽精出海,而日月光華,羅計無從與之爭道。方用收攝之品,以治陰之渙;用升舉之味,以防陽之陷。真能撥雲霧而見青天也,其效宜哉!

附錄及門問癸亥清明節時令治法

〔案〕此刻以五行衰旺而論,至季春而木氣漸老,火氣稍旺。但君火為司天之氣所掩,不能與太陽相配偶,而太陽之功用不能上濟,此時令之鬱於陰者然也。大約宜養少陽而兼散厥陰,使太陽能合於君火耳。藥物如生地、紫蘇梗葉、姜皮、杏仁、桑蕊、桃脂、山梔、桔梗、神麯、馬兜鈴、榆赤皮、樗白皮、秦皮、藕節、橘葉之類,皆可擇用。而桃杏尤用事者,佐其施用之權耳。

〔釋〕水兼火化之年,離宮過弱,不能合於客氣太陽而正向明之位。亦因司天氣旺,木盛火遏,而中運不得令也。藥用宣達太陽、滋益少陰之味,使之相濟,卻借春令之木氣以剋土而生火,則少陰得氣,而太陽之標熱宣通,不致為歲運之水氣所遏,且不為月令之土氣所阻矣。

連姓,十八,少腹時疼,醫以溫中逐寒導氣藥治之不效。

〔案〕其症系脾寒之疾。脾主少腹之裡,而司流布精液之氣,精氣為寒所抑,往往有此。其致此者,總由受寒後未曾服藥以條達之耳。今用煎劑治之,十服可漸愈。

神麯(四錢) 黃柏(一錢,酒炒) 蒼耳子(錢半) 廣鬱金(二錢) 乾薑(八分) 甘松(八分) 當歸尾(二錢半) 原蠶砂(二錢) 丹參(二錢) 雲母片(五分) 蓮房(二錢) 藕節(二錢)

用黃柏者,其味入少腹下焦,其性滋潤,故用為從治之引也。所謂寒因寒用者也。(自記)

〔釋〕此癸亥年小滿後一日方也。脾寒之疾,似以理脾為安,然厥陰司天,巳火臨月,運臨太宮,不能兼顧。即藥克對證,效於何有?此方以戊土乘令,則用神麯、鬱金以理之。丙火當月,則用黃柏、雲母以清之。氣行厥陰,則用蓮房、蠶砂、蒼耳以制之。又以水兼火化之年,務以滋養心火為要,則用歸尾、丹參、藕節以助之。左顧右盼,變化因心。至於乾薑、甘松,不過用為脾經治標之使耳。夫豈沾沾於理中湯討生活哉!

又換方。

〔案〕少腹乃脾之分也,凡有積寒在少腹者,恆難猝已。土性緩,且善藏故也。今雖小愈,宜仍用丸料調之。

石菖蒲(兩半,土炒) 歸尾(三兩) 丹皮(一兩) 黑芝麻(二兩) 兔明砂(兩半) 蓮房(兩半) 煨砂仁(一兩) 乾薑(一兩) 甘松(一兩) 紅花(八錢) 海螵蛸(六錢) 甘草節(一兩) 用桑汁及煨薑汁和蜜為丸,每服四錢,甘草節煎湯下。(湯批:本年水兼火化水盛,考司天氣旺,其不能生火者,火運不及故也。)

〔釋〕此芒種後十日方也。少腹積寒之症,水兼火化之年,幸值月建丁火,自當藉以為扶助火臟之用,此重用菖蒲、歸尾之意也。但氣行厥陰司天之令,不可不兼清包絡,此用丹皮、蓮房之意也。天運換交少商,不可不兼理辛金,此用兔砂、桑汁之意也。足厥陰屬乙木,與手厥陰屬丁火,氣同而臟異,不可不滋而養之,此用紅花、黑芝麻、海螵蛸之意也。脾土雖不乘時,乃司天之妻而月建之子也,故用標藥數味為使,乾薑、甘松、砂仁是也。(按兔砂,方書只用明目退翳,及勞瘵殺蟲之用,以其氣味辛平,稟秋金光明肅清之氣故也。本草又載明月丹一節,蓋兔曰明視,月之精光亦曰兔魄,則是在天為太陰之精,而於人為手太陰藏魄之處所用也。諸書未言其理,故附記於此,以備參考,江成忠記。)

薛女,十二,平時小便不禁,兩足小指忽然腫痛,漸覺臭爛,十餘日後脫落一節,漸次至無名指及中指,皆腫痛脫落一節,而小指二節又脫落,腫至足胕,勢猶未止。請醫診視,俱云不治。脈極沉微。

〔案〕此症感厥陰之氣而剋土,濕土又因陽明之燥氣而濕反下注。蓋釜氣不上蒸,則流於釜底,而薪為之蘊熱也。流注久則浸潤為害矣。且筋為木支,骨為水支,肉為土垣,三者俱傷而後有此。依經施治,惟宜補水臟而用壯陽之味。極陰之地不得日光,則草木無生氣矣。書此大意,以後可令吾徒顧生及從遊李生兼治之。

石硫黃(二錢,甘草水煮二次) 益智仁(二錢,胡桃肉拌研炒) 鹿角膠(三錢) 於朮(三錢) 骨碎補(錢半) 破故紙(錢二) 川芎(一錢) 升麻(八分) 芙蓉葉(三錢) 木香(錢半,麵煨) 龍骨(六分) 乳香(三錢) 枯礬(六分) 此症要用牛黃、鹿茸方好,以難得真者,權且服此,只難猝效耳。

〔釋〕此癸亥年春分前五日方也。厥陰司天之歲,水兼火化之年,月建卯木,乙癸之氣過旺,司天先期用事,故有風木剋土之症。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氣,少陽火氣素弱之人,從化不能,而木亦敗矣。且陽明初氣用事已久,土臟衰弱,濕為燥逼,以致濕氣下注,更感初運少徵之氣蘊而為熱,如積薪然,蘊熱已久,朽腐隨之,總由日光不照之故。所以全方俱重壯陽,而惟用芙蓉葉之涼血止痛、散熱消腫為使也。

三日後換方。

〔案〕藥田子曰:大凡足三陰之脈,俱絡踝而包指。指既難包,未知踝能絡否!今仍用壯陽以攝陰之法。

參三七(二錢) 於術(三錢,炒) 桂心(錢半) 血餘炭(三錢) 黃耆(二錢) 當歸(四錢,酒炒) 川楝子(二錢,炒) 補骨脂(錢半) 牛膝(二錢) 續斷(二錢半) 風子肉(錢半) 芙蓉葉(錢半) 枳實(錢二) 人中白(二錢) 人中黃(二錢) 澤瀉(錢半) 女貞子(二錢) 熟地(三錢) 製附子(八分) 蘇木(八分) 引用鼠婦(八個) 白花商陸根(錢半) 仍服四劑。

〔釋〕此春分前二日方也。此與前方理法相同,但用陰濕有毒之味為引,欲其以類相從,而至於極陰之地也。此時二氣之太陽將交,初氣之陽明尚留,因其留而推之,枳實不為猛也。因其來而迎之,澤瀉、商陸不為泄也。蓋寒水將至,正可惜其氣以清熱,但慮其過盛而助虐耳。方內用藥二十餘味,攻補兼施,陰陽歧出,而條分縷晰,脈絡貫通,非才大心細者不能辦此。

又換方。

〔案〕雲圖李子曰:此時當兼用以土製水之法。

肉果(一錢,麵煨) 砂仁(二錢,麵煨) 丹參(四錢) 白扁豆(五錢,炒焦杵) 黑豆(五錢,炒杵) 秦皮(二錢) 土茯苓(四錢) 風子肉(二錢) 牛膝(三錢) 熟地(四錢,炒杵) 元胡索(錢半) 製附子(一錢) 合歡皮(錢半) 火麻根(錢二) 白馬溺(一大盅)

〔釋〕此春分後一日方也。二氣太陽已交,寒水之氣復加於下,非重用土味以制之不可,故此方大局皆主此意。又重用丹參者,借少徵之運以生土也。前此非無耆、術,而不能專主剋水者,以太陽未交故也。

又換方。

〔案〕藥田子曰:風木司天之歲,寒水主令之時,其象為渙。大約由陰屈於下,而不能上騰。此又群龍無首之義。對參易數也,履霜堅冰,其所由來者漸矣。

龍骨(二錢) 龍齒(三錢) 五倍子(一錢) 五味子(三錢,麵煨) 牡蠣粉(三錢) 川楝子(二錢) 黨參(四錢) 澤瀉(二錢) 赤苓(二錢) 紅花(八分) 肥牛膝(二錢) 黃耆(四錢) 黃精(錢二) 益智仁(三錢,胡桃肉對拌蒸) 夜合子(一錢) 大栗子(四枚,用豬腎一個同煮一炷香,分三劑)

夜合子乃腎經溫斂之味,疝氣方多用之。(自記。)(湯批:厥陰為東方青龍,龍喜水而惡寒,寒水氣盛,故有盤蟄不安之象。方內兩用龍品,皆所以安厥陰也。其用溫補脾氣、斂水暖腎之品者,土氣實則水不溢,腎氣暖則寒自解矣。)

〔釋〕此春分後六日方也。用太陽寒水之味固宜,而復多取少陰之味者,所以配太陽而滋其源也。此後七日當交太宮,故重用參、耆、黃精,以迎接金土之氣。更疊用固澀之品,使水氣不致外散,將來可壘土以防之也。

又換方。

〔案〕雲圖子曰:今堤岸有基矣。卻用治標之物,隨手拈來。

豬蹄筋(八錢) 豬脊髓(一條) 豆腐鍋巴(一兩) 豬胰(一塊) 火麻根(五錢) 瓦楞子(五錢) 瓦松(一兩) 骨碎補(二錢) 見腫消(三錢) 狗脊(二錢) 熟地(五錢) 菟絲子(三錢) 肉蓯蓉(一錢) 益母膏(二錢)

〔釋〕此清明前四日方也。運交太宮,氣屬太陽,月建將近辰土。雖曰治標,大抵不離水土二臟者近是。(按瓦松入金土之分而去濕毒,且有去瘀生新之用;瓦楞子除堅結而消惡血;火麻根治折傷而散滯血。此方著力全在此等處,不然與平補之劑何異哉。王靈山志。)

又換方。

〔釋〕藥田子曰:前方用法甚好,今用其意,少加和血之味耳。

金狗脊(二錢) 豬蹄尖(一對) 牛膝(三錢) 川椒(錢半) 川楝子(三錢) 風子肉(三錢) 洋參(錢二) 當歸(四錢) 制首烏(四錢) 白蒺藜(二錢) 熟地(四錢) 砂仁(錢半,土炒) 小茴香(錢半) 香草(二錢) 芙蓉葉(三錢) 龍骨(五錢) 血餘炭(二錢)

〔釋〕此清明後四日方也。月建換交辰土,合於天運之太宮,故方內多兼燥土之味,乘運之旺,以補人之不足也。余用少陰之味,以配客氣之太陽者,欲其水火不相射,乃和解之要法,師長之心傳也。 (按刺蒺藜色灰白而多刺,乃陽明金土之藥,按《本經》主治之文可見。近世以為腎、肺、肝三經藥者,誤矣!別有沙苑蒺藜,形似羊腎,則兼滋益腎臟之用耳。又香草一名省頭草,芳香開胃,醒脾和血,乃古之澤蘭。今肆中所謂澤蘭者,不知何物,全無香氣,醫者習用不察,殊覺可笑。王靈山記。)

又換方。

〔案〕雲圖子曰:診之,覺督脈稍貫,此時正好滋養。但腎氣未復,而木氣泄精過甚,宜用壯肝腎二經之法。

雄烏骨雞(一隻,骨薰杵,肉另炙杵碎) 川烏(七錢二分) 川楝子(一兩八錢) 劉寄奴(二兩) 蟹殼(六十個) 藕節(二兩五錢) 蚌殼(二兩,磨去粗皮) 雲母粉(二兩四錢) 紅花(五錢) 當歸(二兩) 金狗脊(二兩) 乳香(三兩六錢) 鹿角膠(一兩二錢) 火麻根(六兩) 瓦松(六兩) 桃膠(一兩二錢) 上藥一料,分六次煎服。

〔釋〕此穀雨前五日方也。金土有基,則水木之氣易憊,右實則左虛也,故方以壯水生木為主。取血肉有情之物者,味厚而力足也。雞屬巽,烏骨屬坎,一物而兼水木之精,功用最盛。佐以川烏溫養臟腑,而附骨之風寒濕痹可除矣。其餘如寄奴、蟹殼之續筋而散血,皆治標之味,而兼應月建之氣與司天之令者也。

又換方。

〔案〕藥田子曰:餘生平醫此脫骨之症,迄少成功。大抵其人自慮不起,而憂懼悲憤之心煎熬增劇耳。此子幸喜年幼,未雕其天,但流濡其地耳。予意欲用胎羊骨最好,但難於猝辦,今且半用斂攝之味治之。

象皮(五錢) 蝟皮(五錢) 黃明膠(三錢) 驢皮膠(四錢) 烏梅肉(四錢) 白槿皮(五錢,連根) 牛膝(三錢) 黃耆(四錢,蜜炒) 文蛤(三錢) 北五味(三錢) 原熟地(五錢) 歸身(四錢) 土茯苓(三錢) 劉寄奴(三錢) 蟬脫、蛇脫為引。(湯批:證本濕因燥逼,今仍用陽明斂攝之品者,前則脾氣過陷,燥逼則下注,今則脾氣稍復,燥斂則濕退也。若謂藉其氣以制風水,則誤矣。)

〔釋〕此穀雨後一日方也。辰土者,良土也,陽明之金土也。前方用蟹殼,而此方用象皮、蝟皮,皆有戟刺之形,陽明之象也。陽明主周身之大絡,陽明之氣疏通而下行,陰濕自消除,而流注之患無矣。其餘多收攝長養之味大陣收場。有此巨觀,開後人無限法門。

又換方。

〔案〕藥田子曰:此症觀成可望矣。語云:病加於小愈。戒之哉!

熟地(五錢) 益智仁(三錢,煨) 白附子(一錢,炒) 甘松(三錢) 狗脊(二錢) 象皮(二錢) 烏梅肉(三錢) 制首烏(二錢) 桑螵蛸(三錢) 黑豆皮(二錢) 龍骨(二錢) 炮甲(二分) 臭桐根(二錢) 豬蹄甲(一對)

〔釋〕此立夏前五日方也。用固斂溫補之法,以壯水而堅腎。必用炮甲、蹄甲為引,方無浮泛之弊。

又換方。

〔案〕藥田子曰:凡一切大症成功,總須調養百日。蓋十十者,地數之終,而天道小變之期也。至於用藥。不過乘時以盜天地之機耳。

種術(三兩) 桑螵蛸(四兩) 黃耆(四兩,蜜炒) 菟絲子(三兩,土炒) 補骨脂(二兩) 骨碎補(二兩) 狗脊(二兩,酒炒) 當歸(二兩,土炒) 五倍子(兩半) 砂仁(二兩,炒) 甘草(三兩,炙) 陳香櫞(一兩) 黃魚鰾(十兩,煎濃杵膠) 上為丸,加童便十杯、原醋十杯和入,早晚服,每服四五錢。

〔釋〕此立夏後五日方也。運氣同前,而月建改屬巳火。方內桑螵蛸、補骨脂、黃魚鰾滋太陽之氣,更加童便以引之,所以應月令之丙火也。蓋太陽本寒而標熱,足太陽屬水,手太陽屬火也。

又換方。

〔案〕顧生為予言:本三陰敗壞之症,筋斷脈絕,故費手至今。今加意調之,並可不致殘廢。宜乘此火令以續三陰之敗氣,且微參外治之藥。不然,恐日久更發也。

金狗脊(三錢) 良薑(一錢) 蓽澄茄(錢二) 乳香(三錢) 焦楂肉(二錢) 沒藥(二錢) 續斷(三錢) 種白朮(三錢,土炒) 洋參(一錢,酒炒) 砂仁殼(一錢) 炙甘草(二錢) 白芍(錢半,酒炒) 肥牛膝(三錢) 菟絲子(一錢) 象皮(六錢) 秦艽(錢半) 牡蠣粉(六錢) 服十劑,可以住藥。即十倍為丸,與前丸間服亦可。

〔釋〕此小滿後一日方也。太宮之運未退,而厥陰司天之氣又至,當此水兼火化之年,得不慮木濕而腐、土濕而泥乎?非乘此丙火之月建溫養火氣,將何以燥土之濕,而令水氣得所長養哉。 (按前方用藥頗重,因其病在極下之地耳。惟此輕重相間,調理善後之方,固不專於治下也。王靈山記。)

周女,八歲,遍身黑斑,頭運身軟,神情昏惑。脈沉細無力。

〔案〕黑斑之症,本不可治,比紅紫者十倍。此子蓋脾弱久矣,故水不歸垣,上乘金位而剋火也。急須服藥以泄其外。(湯批:前薛女案濕為燥逼而下注,此雲水不歸垣,上乘金位,俱系先生創論,而實有至理存焉,讀者宜細會之。)

黑羊血(二錢) 延胡索(三錢) 歸尾(三錢) 花粉(二錢) 蒲公英(二錢) 升麻(六分) 皮硝(八分) 臭桐皮(三錢) 赤檉皮(二錢) 雄黃(錢半) 紫地丁(三錢) 荷葉(一大個) 大貝母(錢半) 甘草節(錢半) 大青葉(一錢)

〔釋〕此癸亥年大暑前四日方也。氣交之分,中運主之,本年中運不及,勝氣在水,更值厥陰司天謝事,客運之少商克之,木弱不能生火而疏土,而素患脾弱之人為水所乘,而轉輸不靈,而斑疹起矣。脾與胃相為表裡,故方中以疏里脾胃之味為君,以條暢厥陰之味為臣,以清散少商辛金之味為使。而其大要,總歸於扶火而抑水。蓋羊為火畜,而血為心主,用黑色者,從其類也。佐以歸尾、雄黃,助丁火以解癸水之毒耳。

後二日換方。

〔案〕此時當兼泄其內毒矣。

黑羊血(錢半) 紅花(八分) 歸尾(三錢) 紫地丁(三錢) 海桐皮(錢半) 鬼箭羽(錢二) 滑石(二錢) 石膏(一錢) 元明粉(錢二) 人中黃(二錢) 丹皮(二錢) 赤芍(一錢) 夏枯草(錢半) 五穀蟲(一錢) 大青葉(二錢) 青荷葉(一個)

〔釋〕此方大意,與前方相似,但加入金體之味,以清理陽明耳。

後二日換方。

〔案〕內毒未消,須更泄之。

瓜蔞仁(三錢) 陳萊菔(二錢) 豬苓(二錢) 當歸(三錢) 炒芝麻(二錢) 淡豆豉(錢半) 槐花(二錢) 紅曲(二錢) 阿魏(錢半) 紫花地丁(二錢) 地榆(一錢) 枳殼(一錢) 甘草(一錢) 新靛花(三錢) 青稻葉(三錢)

〔釋〕節屆大暑,地氣改屬少陰君火,少陽在泉之氣與中運為同歲會,似乎較前節為順,但勝氣在水,則復氣在土。且邪水上越之人,無有不虧真水者。故平土之中,即兼滋水之意也。

後二日換方。

〔案〕清理陽明之毒,卻宜兼用滋陰之味。

烏犀角(八分,磨) 鬱金(錢二) 紅曲(二錢,土炒) 熟軍(三錢) 葛根粉(二錢) 丹皮(二錢) 澤瀉(二錢) 生首烏(二錢) 熟首烏(二錢) 香薷(二錢) 藕節(三錢) 竹茹(錢半) 絲瓜藤葉(共三錢)

〔釋〕餘毒濡滯於陽明之分而方兼瀉太陰者,陽明從乎中氣,燥從濕化之義也。但症本由陰虛而起,又值復氣太盛,脈氣反虛,而重泄其陰,恐致變生他症,故用滋陰之味以堅之,而用犀角、藕節以散結清熱,又恰好兼顧少陰也。

後二日換方。

〔案〕此時則以理陰為主矣。

制首烏(三錢) 鱉甲(三錢) 茯苓(錢半) 女貞子(三錢) 歸身(四錢,酒炒) 白芍(錢半,炒) 川芎(錢二) 黑豆皮(錢半) 生薑(錢半) 乾薑(八分) 紅花(一錢) 藕節(二錢) 貝母(一錢) 茯苓(錢半,乳蒸)

〔釋〕土為少陰之子,木為少陰之母,自宜以理陰為主令。陽明之氣未復,則少陰之水失其化源,少陰之火失所哺育。恐胃陽未舒,而經脈乏滋長之樂耳。故此方兼養金土之氣,並滋水氣也。

後三日換方。

〔案〕此時榮清而衛不歸脾也。調理後段,所繫不淺。

煨木香(錢二) 砂仁(錢半,麵煨) 白扁豆(三錢,炒) 楂肉(三錢) 嫩黃耆(二錢) 焦白朮(三錢) 澤瀉(二錢) 丹皮(二錢) 甘草(八分) 車前子(二錢) 赤芍(一錢) 紅花(六分) 龜板(二錢,煅研) 荷莖、陳佛手為引。

〔釋〕症本由脾弱而起,故收場仍從月建為歸根之路。至於用紅花、龜板注重少陰,固為時令所當然,而實為補母之常法也。(按此症治法,難在前三節泄外泄內,層次井然,卻無強期速效之意,而動中肯綮,自然迎刃而解,神乎技矣!江成忠記。)

袁女,十六,從春分節起,覺有寒積腹痛之疾,大暑後更兼牝瘧。脈寸口洪大,余沉澀。

〔案〕其經屬肝木,木氣因感太陽寒水之氣而本根先結。幸此時太陽之標尚達,其結者太陽之本也。若不早治,恐成痰飲,更難治療矣。

烏藥(錢半) 煨砂仁(二錢) 煨木香(一錢) 橘核(一錢) 橘皮(二錢) 伏乾薑(七分) 蒼朮(二錢) 白芥子(二錢,炒) 海桐皮(一錢) 香附(一錢,炒) 夜合子(二錢) 橘葉為引。

〔釋〕此癸亥年大暑後十日方也。此時雖屬地氣少陰主事,而病卻起於客氣太陽之時,木為水淹,火絕化源,而土氣愈寒,在泉少陽之氣為寒水所隔,不能上合少陰,故見症如此。太陽本寒而標陽,中見少陰,今少陰之脈未病,則中氣與標不隔,尚為易治。病本由於太陽,而用木香、乾薑,卻屬足太陰,借月建之未土以制之也。芥子、橘皮又屬手太陰,借天運之少商以養之也。凡此皆欲以太陰配太陽也。

又換方。

〔案〕藥田子曰:凡病原在下焦者,其症沉澀,以太陽陽明為表裡耳。宜用溫散之劑,微帶清痰之法。

神麯(三錢) 紅花(八分) 白蔻仁(五分) 石菖蒲(一錢,酒炒) 烏藥(二錢) 蒲公英(錢半) 縮砂仁(一錢,連殼) 青皮(錢二) 青木香(一錢) 白蒺藜(一錢) 瓦松(一錢) 竹茹(八分) 威靈仙(一錢) 烏賊骨(八分)

〔釋〕此立秋後十日方也。太陽在外,陽明在內,固為表裡;陽明在中,太陽在下,亦為表裡。又值月建改屬申金,故宜換用陽明之味。但少陰究系主令之經,故用神麯、紅花引其氣以下交於少陽。少陽為在泉之主,故用青皮、靈仙、青木香,借其氣以上交於少陰。陰陽交,而君相二火可以相須為用,太陽亦為陽土所制化,不得主持於中矣。少用烏賊,以為下焦引經之用,則又精密之至也。

魯女,十五,瘧疾月餘,服瘧疾門諸方不愈。脈沉細而滑。

〔案〕藥田子曰:膜原有風痰,而陽明之轉輸失度,此格陰之症,宜開導其氣。

黃連(六分) 乾薑(八分) 白茯苓(二錢) 白茯神(二錢) 天南星(二錢) 秦艽(錢半) 寒食麵(三錢) 澤瀉(二錢) 丹皮(一錢) 炒枳殼(二錢) 淡豆豉(錢半) 麥芽(三錢) 薤白(一錢) 天花粉(一錢) 滑石(二錢) 淡竹葉(錢半)

〔釋〕此癸亥年處暑前二日方也。在泉與間氣,本為一體,奈為月建之申金及天運之少商所阻,又時值陰霾,金氣壅滯而生痰,以致少陰不能下濟,而少陽不能上達。方內不用青皮、黃芩,而用麥芽、秦艽,所以養少陽之氣也。

後半月換方。

〔案〕雲圖子曰:濕盛陽虛之象,用顧翁之法,而小變其味可矣。

威靈仙(二錢) 寒食麵(二錢) 肉果(一錢,煨) 杏仁(錢半) 海桐皮(錢半) 木香(一錢) 木瓜(錢半) 桔梗(一錢) 海螵蛸(八分) 澤瀉(一錢) 秦艽(錢半) 甘遂(六分) 石菖蒲(一錢) 水菖蒲(一錢)

〔釋〕節近白露,天運換交太羽,少陽未達,而水氣復增勢於下。此時非燥土不足以制水。非抑陰不足以助陽。

瘧後肢體浮腫。

〔案〕藥田子曰:土不制水,太陽之邪水妄行,而真水之源轉涸。痰壅氣滯,血不歸垣也。

乾薑(錢二,炒) 紅曲(一錢) 桑寄生(一錢) 肉蓯蓉(一錢,煨) 韭菜子(一錢,炒) 菟絲子(錢半,炒) 當歸(二錢) 焦術(二錢) 白芍(二錢,酒炒) 半夏(二錢,薑汁炒) 原蠶砂(二錢,炒) 地骨皮(二錢) 鮮藕節(二個) 鮮合歡皮(二錢) 鮮橙樹皮(二錢) 鮮橘樹皮(二錢)

合歡能走孫絡,橘皮能快氣,橙皮則行氣而微涼也。(自記。)

〔釋〕月建酉金,天運大羽,金寒水冷,相比而成寒水之邪,以致少陰少陽之火氣不能相合。總由火運不及,水氣太勝,土氣來復,泄精過甚,少陽之火不能生之,少陽之木不能疏之也。故以扶木生火之味為本,而以扶土製水之味為佐。其不重用制水者,恐傷真水也。且此症之腫,本由陽虛痰壅而生濕,前方抑陰以助陽,此方壯陽以法陰。用藥之妙,言之難盡,讀書者其善會之。

劉氏,三十三,猝然心腹絞痛,用萬應丹及陰陽水不效,勢愈危急。脈伏。

〔案〕藥田子曰:陽明燥金,鬱熱之氣逼之,不得轉輸也。急用地漿水(一碗),大戟末(一錢) 麝香(二釐) 和入先服,再用

淡豆豉(一錢) 牛膝(一錢) 桂枝(八分) 炒茯苓(二錢) 生茯苓(二錢) 黃連(六分) 川芎(錢二) 甜葶藶(七分) 陳皮(錢半) 桔梗(一錢) 當歸尾(三錢) 青木香(一錢) 蚯蚓泥攪水煎服,二劑。

〔釋〕此癸亥年處暑後五日方也。月建申金,天運在少商、太羽之交。申金屬陽明,水穀之海也。少商屬肺金,諸臟之華蓋也。乃客氣之君火與天運將交之壬水,兩相激射,交戰於胃陽之分而成此症。方以調停水火為本,而以和暢庚辛為標。此所以有起死回生之效也。

後一日換方。

〔案〕藥田子曰:此時須開導鬱結,不可峻下,恐成結胸也。

藿香梗(二錢) 鬱金(錢二) 瓜蔞仁(三錢) 紅曲(二錢,酒炒) 蜣螂(一枚,去足,炒) 豬苓(二錢) 人中黃(錢半) 麥芽(錢半,炒) 茯苓(錢半) 鬼箭羽(錢半) 木通(一錢) 條黃芩(二錢) 香薷(二錢,酒炒) 葛根(一錢) 生薑汁半杯和入。

〔釋〕此方開導陽明之味較多,而云不可峻下者,蓋邪在陽明之表者未清也。醫之魯莽欲速者,觀此當知所警矣。

後一日換方。

〔案〕藥田子曰:此卻可用消散矣。若云大下,猶未離中焦之分也。

廣藿香(三錢) 烏藥(錢半) 青皮(一錢) 瓜蔞仁(三錢) 澤瀉(三錢) 丹皮(二錢) 薤白(二錢) 茯苓皮(三錢) 紅曲(二錢,酒炒) 天花粉(二錢) 甘草(八分) 青木香(一錢) 阿魏(一錢) 大青(二錢) 竹茹(二錢) 皮硝(錢二,一劑後加四分)

〔釋〕此時天運全屬太羽,而少商之運退盡,故方內但以庚金為主,而不復兼顧辛金也。觀此可以悟醫律之細。

後四日換方。

〔案〕雲圖子曰:此時覺陽明漸解,但內熱未退。宜用五苓散加減治之。

白茯苓(三錢) 赤茯苓(二錢) 官桂(錢三) 茵陳(錢半) 焦白朮(二錢) 當歸(三錢) 萊菔子(三錢) 木香(錢二) 大黃(二錢,酒焙) 枳殼(二錢,炒) 白蘇子(錢二) 黑芝麻(五錢) 韭菜汁(五匙)

〔釋〕此白露前五日方也。陽明之表漸解,而後兼用利濕降氣潤滑之味下之,表無下陷之虞,里無留滯之患矣。後用此方加炒山梔子二錢半、條黃芩二錢,官桂減半,又服數劑痊。

蘇姓,廿八,瘧久不愈。脈左弦滑,右關遲軟。

〔案〕藥田子曰:此陰分有虧,脾經亦多滯氣,而陽明轉輸無權也。服藥四五帖,瘧愈之後,仍宜服調榮之劑,方無後患。

草果(錢半,麵煨) 鱉甲(二錢,醋炒) 白當歸(三錢) 天南星(八分) 白芍(二錢) 枯礬(八分) 女貞子(錢半,炒) 桑白皮(二錢) 龜板(二錢半,醋煅) 白芷(八分,炒) 澤瀉(三錢) 原蠶砂(二錢) 車前子(二錢,酒焙) 黑鉛(一塊)

用黑鉛者,取其鎮腎,不使上助肝力也。(自記)

〔釋〕此癸亥年春分前一日方也。客氣當少陰之末,而太陰已交,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又值脾濕生痰之症,少陰氣弱,不能主之,而土氣愈滯。方用養火之味為主,所以補少陰之不及也。少陰之火,必得少陰之水以相濟。然水氣愈滋,反足以助木而浸土,故方內既用利濕之味以祛邪水,而復用黑鉛以鎮壓真水也。

石姓,卅五,先天本弱,因讀書攻苦,人事拂意,春間偶患咽痛之疾,不甚經意,入夏漸覺腰脅肩脊俱痛,日晡潮熱,頭運身疲,並咯血數口。脈細濡。

〔案〕此少陰久泄其精,而力不足以生濕土,故燥金受爍也。

柏子仁(二錢) 棗仁(二錢) 甘草(一錢) 紫蘇梗(錢二) 茯神(錢半) 蓮房(二錢) 蘿蔔蘡(錢半,陳) 黑豆皮(錢半) 黑芝麻(錢半) 鬱金(錢半) 麥芽(二錢,炒) 棕櫚灰(八分) 瓜蔞皮(錢二) 橄欖核、燈心為引,服八劑。

〔釋〕此癸亥年小暑前二日方也。五運之中,惟少陰不司氣化。蓋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天君泰然而百體從令也。君火不戢之人,適當火運不及之歲,又值午火未土之交,病焉得不劇。方用扶火生土為本,而卻兼用陽明之味者,以此疾感於本年之初氣也。至天運之少商,只用鬱金、蘇梗以靜之。客氣之風木,亦只用麥芽、橄欖以清之可耳。

又換方。

〔案〕真水不濟真火,而無根之火因不足以燥濕土,而以類相從,則燥土受其病矣。此時可服煎劑五六帖。先治其標,後當用丸以壯其水也。

蒼朮(二錢,泔浸) 厚朴(錢半,薑汁炒) 縮砂蜜(一錢,連殼) 紫地丁(二錢) 甘菊(八分) 紅花(六分) 麥門冬(三錢,酒炒) 黑豆皮(二錢) 黃連(五分,吳萸水炒) 姜皮(一錢) 桑皮(錢二) 水紅花(錢二) 鮮蒲公英(錢二) 紅黃雞冠花(錢半)

〔釋〕此癸亥年立秋後十日方也。客氣少陰主事,而方用平胃之味為主者,因病起於陽明,月建又值申金也,少陰君火為主治之本。況兼客氣相乘,自宜疏其源而節其流。少商又為生水之母,故用辛涼以降之、導之使生水。蓋真水不足,非一時所能滋養,當此金令之時,適有天機可盜,明眼人豈肯放過。

又換方。

〔案〕此疾因陰分有虧,遇太陽陽明之氣不相配偶,故轉關而上焦之氣分多郁。上焦如霧之氣既阻,斯下焦如瀆之水無以濟其原耳。此時須開導陽明,使之傳送有度,丸待再診可也。

丹參(二錢,酒炒) 柏子仁(二錢) 乾薑(八分) 砂仁殼(一錢) 白茯苓(二錢) 川芎(二錢) 赤芍(錢半) 萊菔子(錢二,炒) 蒲公英(二錢) 甘草(八分) 鬱金(一錢) 麥門冬(二錢,酒炒) 甘菊(八分) 蘇梗(八分) 桑汁(一錢,生和)

〔釋〕此處暑後五日方也。少陰虧,則不能與二氣太陽相配。太陰虧,則不能與初氣陽明相遇。故疾留滯至今。方以滋養少陰、扶助太陰為本,而以開導陽明為用,若於太陽不甚經意者。陽明之傳送有度,有以清水之化源,而太陽自無泛溢、枯竭之患矣。至於疏土以通金水相生之路,則又審乎少商、太羽接換之運而為之者也。

又換方。

〔案〕此時可權用煎方數帖,丸成即止可也。

鉤藤(三錢,蜜炒) 松節(錢半) 川楝子(錢半) 香附米(錢半,炒) 川芎(二錢) 整木瓜(一錢) 細生地(二錢) 元參(一錢) 澤瀉(一錢) 乳香(二錢,包煎) 炙甘草(二錢) 忍冬藤(二錢) 瓦松(一錢,炙) 丸蘭(三錢)

又丸方:

水獺骨(四兩) 熟地(三兩) 女貞子(三兩) 木通(一兩) 地膚子(二兩,酒炒) 杜仲(一兩,酒炒) 又杜仲(一兩,鹽炒) 紅花(八錢) 貝母(一兩) 車前子(一兩,炒) 旱蓮草(二兩) 花生(二兩,淨肉) 海桐皮(一兩) 絲瓜瓤(一枚,燒存性研) 益智(胡桃肉對杵蒸曬,共四兩) 甘草水和蜜,煉為丸,每服五錢,甘菊湯下。後可用野菊湯下。

獺,水畜也,水中生陽之味,或熬膏、或酒炙,俱可。如獺骨一時未得,可先用烏骨公雞水中悶殺,取其骨,和鱉甲末薰干,只可配為半料,終不若獺之陽獸而陰居耳。

〔釋〕此白露前三日方也。月建客氣如前,惟天運專屬太羽為少異。前方以疏肝去濕為主,丸方卻以壯水為主,而復以去濕為佐者、少陽在泉,又值同歲會之年,中運之火轉弱為強,非壯水不足以制火。而太羽之水,又為陽明戊土所深惡,故惟扶正去邪,並行不悖之法為宜。然水之制火,制其飛越耳,至於真陽一點,乃太極之根,生生之本,卻又不可不培養、收藏於命門之內也。妙哉!胡桃之和益智也,以扶助木火之體,而寓固斂收藏之用,此所以水滋於上,火潛於下,轉瞬而成既濟之功也。

前丸半料服,換用獺骨,尚未制就,停藥數日,潮熱之疾又作。

〔案〕藥田子曰:火上浮而不能生土,宜滋降之。可用半表半裡之劑。

細生地(二錢) 女貞子(二錢) 珍珠(五分) 蓮心(六分) 黃芩(八分) 丹皮(錢半) 白茯神(二錢) 五味子(錢半) 棗仁(二錢,炒) 白芍(二錢,醋炒) 黑芝麻(五錢) 茜草(錢半) 鉤藤(二錢,蜜炒) 藕汁(一小杯) 地骨皮(三錢) 鮮蓮房(一個)

〔釋〕此秋分後四日方也。月建酉金,天運太羽,客氣初交太陰。太陰以火為母,火氣上騰,斯太陰失所養,而酉金受其爍,此潮熱之所以作也。方以養火斂火為主,而以清火為用。清之於上,而養之斂之於下,凡以導之生土爾。至於保酉金、益壬水,兼顧無遺,尤見才愈大者心愈細。

又換方。

〔案〕藥田子曰:此時將近全陰,卻須用藥補得根株好,則苗自肥也。

益母膏(三錢) 黃明膠(二錢) 阿膠(三錢) 蝟皮(二錢) 原蠶砂(二錢) 海浮石(錢二) 茯苓(六錢) 黃柏(二錢,酒炒) 生甘草(一錢) 炙草(一錢) 生白朮(錢半) 砂仁(八分,煨) 澤瀉(二錢) 丹皮(錢半) 柏樹脂(一錢) 地骨皮(二錢,鮮) 橘葉(六片)

〔釋〕此立冬後一日方也。月建亥水,天運值太羽、少角之交,客氣仍在太陰之末,水歸冬旺,而客氣屬土。用調補藥以水土二臟為主,人所易知,但少陽相火在泉,而少角之木氣早來相引,恐致木火上浮之患,故豫用黃柏、阿膠、柏脂以靜之,蠶砂以平之,蝟皮、海石以制之,所以防微而杜漸者,密矣!

又換方。

〔案〕藥田子曰:此疾究因水臟有欠,故當此陰極陽長之時,而水道未得上濟,郁盤不暢,無所發舒。今一陽生已,二候飛灰已至中管,陽欲動而未遂其萌,宜用升陽清輕之品。

柴胡(六分,醋炒) 半夏(錢半,薑汁炒) 麻黃(四分,蜜炙) 煨木香(一錢) 生木香(五分) 升麻(六分,酒炒) 通草(五分) 地骨皮(一錢) 白朮(四錢,酒土各半炒) 茯苓(二錢) 知母(錢二,酒浸炒) 橘紅(二錢,炒) 黃柏(錢二,酒浸炒) 黑芝麻(二錢)

〔釋〕此小寒前三日方也。水氣雖旺於冬,而當子醜之交,土氣閉塞,水氣亦伏藏於極下,天運之少角,復助在泉之少陽以相煽,而水中真陽幾不復遂其發舒之力矣。方用柴胡、半夏以清少陽,人所易曉,至於用麻黃、升麻以達其表,知母、黃柏以殺其威,木香、白朮以養其源,通草、橘紅以泄其氣,凡此皆所以助水土之力,而引真陽也。聖智巧力,不可思議,非天資高而學力到者,未許輕易效顰也。

陳氏,廿一,難產三日,交骨不開,奄奄一息,服催胎藥不效。

〔案〕藥田子曰:血氣大虧,胞絡受傷,而腎經之啟閉不司也。

山羊血(六錢) 馬兜鈴(四錢) 鬱金(三錢) 桔梗(二錢) 龜板(三個,醋炙黃)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肉桂心(二錢) 原麝(一分) 瞿麥(三錢) 蛤蚧(一錢) 用豬脊髓、羊腰子煎汁代水,濃煎頻服可也。

〔釋〕此癸亥年小雪後六日方也。運當少角,氣屬少陽在泉主事,天地運氣皆屬木火,月建雖在亥水,而當收藏之際,難於流布,故在地之水不能上通於天,而在天之氣亦不能下交於水。木火焰盛,水天氣阻,涸可立待。水愈涸則木愈燥,故重用羊血以滋木氣,而以鬱金、兜鈴降天氣以下交於水,以桂心啟水氣以上交於天。天漢為水之真源,水氣通而舟無陸行之患矣。復加蛤蚧以助腎力,此藥之所以為靈也。余則常用之味,方書論之詳矣。

前藥服後,逾時即娩,但覺寒熱、腹痛不止。

〔案〕雲圖子曰:陰絡久傷之症,此時卻要滋養帶脈,亦官治法也。前方斂陰之中,加以壯陽小味,所謂先天一點也。吾亦仿而用之。

瓜血竭(六分) 桃仁(一錢) 澤蘭葉(八分) 龜板(四錢,酒炙) 黑料豆(五錢,酒炒) 菟絲子(二錢,酒炒) 杜仲(三錢酒炒) 青蒿(八分) 枳殼(錢半,土炒) 歸身(三錢,土炒) 肉蓯蓉(八分,包煨)

〔釋〕此既娩三日後方也。李子云:仿而用之者,肉蓯蓉是也。

唐姓,卅八,因大暑後遠行,久勞心力,歸後漸覺發熱昏惑,神倦不食,日益危劇。脈細濡而數。

〔案〕雲圖子曰:真陰不守,而虛火上冒也。

冬青子(三錢) 龜板(三錢,醋煅) 黑豆皮(三錢) 陳皮(二錢) 法半夏(二錢) 砂仁(錢二) 蘇木(二錢) 白茯苓(三錢) 甘草(八分) 桔梗(錢半) 地骨皮(三錢) 合歡皮(三錢) 歸尾(二錢) 鬱金(錢半,酒炒)

此時肺金不和,太陰之氣不得下泄也。太陰雖在上,而分野卻屬少腹。此方服三劑,倘太陰少泄,可加用前三味,再服二劑。

〔釋〕此癸亥年立冬前五日方也。真陰漏越之人,當太陰主氣之時,水火不濟,不能生土,病根已伏。今值太陰間氣主事,故土日益郁。其所以不用奪法者,母氣虛也。太陰之土既郁,則太陰之金無根,邪盛正虛,幾難措手。計惟有先顧本根,略兼疏土之意,以為將來攻戰之基耳。

後五日換方。

〔案〕雲圖子曰;脈變浮滑,此痰起而氣上壅也。蓋太陰之濕邪結滯已久,鬱極生痰,吾早已見及,故先用補陰為主,微兼開導之味,使至陰之地庶幾有餘明耳。今雖陰氣漸達,而脾土濕熱交爭,心經火原不化也。

棗仁(二錢) 茯神(二錢半) 天南星(一錢) 黑芝麻(四錢) 貝母(一錢) 元參(二錢) 原蠶砂(一錢) 石菖蒲(一錢) 金釵(一支,同煎) 麥冬(二錢) 天冬(二錢) 二味另煎和入。

〔釋〕此方益土之源,兼治痰熱。又用蠶砂、金釵以防木氣者,恐天運將交少角,引動在泉之相火也。二冬用另煎者,借時令之水氣,以通天一地六生成之源耳。蓋此時月建換交亥水,與天運之太羽相合,迎其機以導之,使得流通充滿,將來清之利之,乃無渴竭之虞也。

服前方一帖,痰壅氣塞斷續一線。

〔案〕顧子曰:邪入陰分,其勢急矣。藥雖難入,且徐徐潤之,待有轉機,再為易之。

鬼箭羽(二錢) 茯苓(四錢) 澤瀉(二錢) 旋覆花(八分) 石菖蒲(一錢) 木香(一錢) 煨肉果(三分) 川芎(錢二) 硃砂(二分) 柏子仁(二錢) 丹參(二錢) 威靈仙(錢二) 金汁(半杯和入)

〔釋〕此症若出他後,必致忙亂,妄投劫劑,終歸無益。看此方標本飭然,好整以暇。惟其知之明,是以處之當,然不足為淺見者道也。

後一日換方。

〔案〕顧子曰:脾經濕熱不能散布,幸有滋陰之劑在前。雖上焦為火所爍,猶不至於枯竭耳。

白蘇子(二錢) 旋覆花(一錢) 豬苓(二錢) 蓮房(一錢) 川貝母(三錢) 赭石(一錢,煅) 竹瀝、竹茹為引。

〔釋〕除痰利濕,兼用旋覆代赭。雖系治標,然非有治本之劑在前,何能投之立應乎。

後一日換方。

〔釋〕雪山朱子曰:心經之虛火爍肺,此時上焦之火尚未注於肝脾二經也,宜仍用前意。

連翹心(錢半) 蓮心(三分) 柏子仁(二錢) 槐花(一錢) 貝母(二錢) 瓜蔞仁(四錢) 紫大戟(六分) 琥珀(八分) 澤瀉(二錢) 豬苓(二錢) 人中白(二錢) 車前子(錢二)

用雪水一杯入煎,又半杯和服。緊服二劑後,去人中白,加茯苓四錢、赤茯苓二錢、桔梗八分、元參錢二,再服二劑。

〔釋〕此方以清降心火為本,而以除痰去濕為用。步伍既定,攻守由己。蓋至此而已有必勝之形矣。

後一日換方。

〔案〕雲圖子曰:心神不守,其病本劇,心之於人大矣哉!幸海底日光尚有一線透耳。其症下虛而上實,虛則不足以制火,實則不足以滋水,故成否象。今卻稍有頭緒矣。

黃連(五分) 黃柏(一錢) 炮山甲(六分) 天南星(錢半) 甘遂(四分,微浸去水) 元參(三錢) 丹皮(二錢) 女貞子(三錢,酒炒) 澤瀉(二錢) 茯苓(三錢) 車前子(錢半) 廣藿香(錢二) 松節(三錢) 側柏葉為引,雪水小半杯,蘿蔔汁小半杯,俱和入。二大劑,分四次服。

〔釋〕此立冬後四日方也。天運換交少角,故用炮甲、丹皮以應厥陰。其餘大意同前。但攻痰之味較重,亦因本根漸固,可免投鼠忌器之患也。又戌土之月建雖過,而胃為脾之門戶,太陰之痰上逆,不得不兼用胃藥以平之。至於行水而兼壯水,則借月建之亥水以為用耳。

二日後換方。

〔案〕雲圖子曰:此時上焦已經清散,但肝脾尚有滯機。蓋三陰傳遍之症也。今卻可靜以養之,且清金氣也。

滑石(三錢) 茯苓(三錢) 黑豆皮(三錢) 黑芝麻(四錢) 青皮(錢半) 蒲公英(二錢) 澤瀉(二錢) 牡丹皮(二錢) 知母(二錢) 萊菔子(三錢,炒) 佛果金(四張) 野菊花煎湯代水,紅絲綿及竹茹為引。

〔釋〕曰三陰者,病本起於少陰。今直地氣之太陰,又適交天運之少角也。少角屬乙木厥陰之所應也。曰且清金氣者,金為木之官,為土之子,而又為水之母也。

二日後換方。

〔案〕雲圖子曰:飲食入脾,濕熱又動,自然之理也。

大青(四錢) 霜桑葉(三錢) 代赭石(三錢) 枯礬(一錢) 炒山梔(二錢) 白茯苓(三錢) 黃連(五分) 蒼朮(二錢) 厚朴(二錢) 整木瓜(錢二,不切) 黑鉛(四錢,整塊) 青蒿蟲(十五條)

〔釋〕此方兼用鎮法。蓋濕熱之動,非獨脾火使然,乃乙木之根株不實,易於浮動而生火。況少陽為在泉之氣,又同歲會,遇天運之少角煽動其機,遂有山木自焚之勢。計惟有鎮靜之而已。不獨黑鉛、赭石為然,即大青、黃連、蒿蟲,皆此意也。兼用平胃者,治形症之標疾也。

三日後換方。

〔案〕雲圖子曰:邪之所湊,其里必虛,宜補瀉兼施也。

黑芝麻(八錢) 細生地(四錢) 生熟首烏(各二錢) 家赤豆(錢半) 瓜蔞霜(二錢) 丹參(錢二) 茯苓(三錢) 柏子霜(二錢) 石菖蒲(二錢) 滑石(二錢) 丹皮(二錢) 細銅絲(三錢,燒紅醋淬,杵碎) 此名銅花,用鎮木氣也。(自記)

〔釋〕大局收場,仍歸初次用方之意。所謂百變而不離其宗也。

宋姓,卅一,三日瘧。脈象關弦澀,尺虛大。

〔秦〕顧子曰:水氣欠涵濡之妙,冬不藏陽之疾也。

白芍(錢半) 黃柏(錢半,酒炒) 知母(錢半,酒炒) 黑豆皮(二錢) 枳殼(二錢) 縮砂仁(八分,麵煨) 木香(八分,麵煨) 當歸(二錢) 川芎(八分) 秦艽(一錢) 姜皮(五分) 藕汁(八匙)

〔釋〕此癸亥年冬至前五日方也。客運少角,在泉少陽,運氣屬於木火。總由月建之子水不旺,不能制火而滋木,故木火浮燥,以致陽氣不能伏藏於下。下寒上熱,陰陽相爭,此瘧之所以間發也。開手用方,且為調和血氣,分理陰陽,卻兼滋水和木之意,以治其本。

又換方。

〔案〕顧子曰:此時可略加制陰之品,使內有所攝耳。

秦艽(錢半) 鬱金(錢二) 白茯苓(二錢) 制首烏(三錢) 元參(二錢) 丹參(二錢) 白歸身(二錢) 大腹皮(二錢) 升麻(六分,炒) 桔梗(一錢) 陳皮白(八分) 霜桑葉(錢二) 木通(八分) 熟軍(錢半) 通草(四分) 竹葉(十片)

〔釋〕此冬至後四日方也。火年火運,謂同歲會,更兼木氣侮土之令,而火有不爍金者乎。故前方香砂以理土,此則用鬱金、通草、桑葉以清辛金,復用熟軍以條庚金之陰濁,仍兼升麻、桔梗、橙白以開提胃中清陽之氣,用庚辛以制甲乙之義也。又肺為心之華蓋,心火因相火而煽動,則肺金恐有切近之災,故用丹參、木通以降之。云使內有所攝者,金氣司清肅之令,金氣盛,則木自攝藏也。

又換方。

〔案〕雲圖子曰:血分有滯。而邪之所湊,其里必虛,且血,陰類也。血滯故陰氣不受攝於陽耳。

麻黃(七分,去節蜜炒) 桂枝(一錢) 黃芩(二錢半) 桃仁(十五粒,去皮尖) 炙甘草(三錢) 當歸(二錢) 獨活(一錢) 白茯苓(二錢,酒炒) 桔梗(錢二) 威靈仙(二錢) 鱉甲(二錢,酒炙) 生薑(三大片)

〔釋〕此小寒前六日方也。經云:氣之早晏差,凡三十度。大寒日交來年初氣,距今只二十一度。故次年甲子初氣太陽,為月建子水所引動,而先時早至;未至而至,來氣有餘,是不可不迎其機而急散之也。又乙為陰木,甲為陽木,乙木主血,甲木主氣,血分有滯,而氣分不足以運之,所以間隔而成瘧。治法合前方觀之,先土而後木,先氣而後血。細針密縷,層次井然,非鈔胥家所能望其項背。

又換方。

〔案〕雲圖子曰:此時尚覺血燥而金不能潤之也,但以滋養血分為主。方用桃仁、黃芩、甘草仍照前外,加

煨木香(一錢) 川山甲(七分,薑汁炮) 茯神(二錢) 棗仁(錢二) 鬱金(錢二,酒炒) 瓜蔞霜(錢二) 青皮(一錢) 半夏(二錢,薑汁炒) 澤瀉(二錢) 鑿頭木(一錢)

〔釋〕此小寒前一日方也。月建將交醜土,土氣不暢,宜急疏之。但己土以君火為母,且少陰與太陽相表裡,太陽之氣方至,而少陰不配,故用茯神、棗仁以養心氣。心藏血而脾統血,疏土養心,皆所以養血也。

又換方。

〔案〕顧子曰:榮氣不充於衛府,總由脾經血滯而然。今仍用理脾暖土之劑以攝之可也。況連日陰氣頗重,更宜以陽味攝之。

煨肉果(錢二) 煨木香(錢二) 杜仲(三錢) 丹參(二錢,酒炒) 當歸(二錢) 桔梗(二錢) 獨活(錢半) 大腹子(一錢,酒浸炒) 陳皮(二錢) 蒼朮(錢半) 厚朴(一錢,薑汁炒) 粉甘草(六分) 紅花(七分) 煨姜(一大片)

〔釋〕此小寒後六日方也。火氣安於釜底,自能助脾胃之運用,而無燥烈之患,故用從治之法以攝之。然亦因乎在泉少陽之氣先時而退,來年太陽之氣先時而至,又值天時之陰雨,故立方如此。後人能從此悟通變之法,則靈機所觸,妙應無窮矣。

又換方。

〔案〕顧子曰:經滯於陰,則近於寒,非真寒也。然陰霾之氣,必得太陽以消之。而太陽起於極陰之地,故海水極深之處,而日出焉。此時太陽主令,自當以培水為要。

肉果(錢半,麵煨) 木香(一錢,麵煨) 製附子(一錢) 白乾薑(八分) 煨砂仁(一錢) 橘紅(錢半) 半夏(三錢) 當歸身(四錢,酒炒) 老松節(二錢) 紫蘇(八分) 桔梗(八分) 海桐皮(二錢) 麥冬(三錢,酒炒) 桃膠(錢二) 梅蕊(十粒) 東壁敗螺(一錢)

〔釋〕此大寒前三日方也。天運將交太宮,地氣將交太陽,太宮屬戊土,而太陽屬壬水,故方以水土二臟主治,而戊土、壬水尤致意焉。太陽本系寒水,水中之真陽不起,則陰霾愈甚,故方以培補真陽為主。或謂麥冬、半夏、壁螺,知為戊土之品,松節、海桐,與太陽何干?不知納音甲子為海中之金,松與海桐稟寒水之氣,復具堅剛戟刺之象,非所謂海中之金耶?而寧非太陽之藥耶?至更用梅桃以引木氣,則又因初氣厥陰土氣萌芽已動,不可不於寒水之中預為提摯也。

吳姓,卅二,兩目腫痛,日久失明。脈緊數。

〔案〕顧子曰:肝風久郁,而未發泄其毒,有未易言痊者,此刻只宜清肝風。而風極則火盛,卻又宜清散其火。

沙蒺藜(錢半) 刺蒺藜(錢二) 木賊(一錢) 皮硝(錢半) 石決明(二錢) 草決明(一錢) 黃連(五分) 蘇子(三錢,炒) 夜明砂(三錢) 霜桑葉(二錢) 黑芝麻(三錢) 蒼耳根、甘菊根為引。

外治用皮硝、木賊,少加雲母,煎湯頻洗,可以去翳。

〔釋〕此癸亥年小寒前六日方也。天運少角,在泉少陽主事。目為肝竅,當木火氣盛之時,而山木有自焚之患,理之常也。方用金水之氣以清之,亦法之常也。蓋木火之疾,恰當木火之時,故用法如此。謂目疾之症,不論脈色節氣,俱可准此,則又非耳!

後五日換方。

〔案〕顧子曰:此時孤陽無主,水氣太泛,孤陽亦隨之蕩然矣。

辛夷 細辛 細生地 山羊血 當歸 紅花 淨銀花 白甘菊 通草 廣藿香 烏藥 木香

〔釋〕月建交醜,自宜加入芳香之味以舒己土,而使為子水之垣。蓋土氣舒則木得所託,水氣垣則目得所養。又目雖屬木,而珠屬金,瞳屬水,乃陽光之發現也。水中之真陽不足,則木氣無光。金氣之光明不透,則雲翳障之。此用方之大意也。掃去眼科熟套,而按時立法,變而不失其常,學者宜熟玩焉。

又換方。

〔案〕顧子曰:肝經鬱火,總由水道之流濁耳。一時不能猝清,然乘此太陽漸起之時,光明尚可借用。

皮硝(三錢) 蘇枝(一錢) 人中白(二錢半,酒煅) 木通(一錢) 人中黃(錢半) 澤瀉(一錢) 黃連(七分,酒炒) 白蒺藜(二錢) 川芎(錢半) 桔梗(八分) 原蠶砂(二錢) 兔明砂(三錢) 地榆(一錢) 甘菊(二錢)

〔釋〕此大寒前二日方也。天運將交太宮,客氣亦換次年太陽之氣,故方以朴硝為君,蘇枝、澤瀉為臣,以清太陽之氣。川芎味辛氣香,合於太宮金土,而能上行頭目,以搜遊風。余仍清木之味,以症本起於木令也。

後七日換方。

〔案〕顧子曰:雖系火燥而傷釜上之水,究之木氣殊郁甚矣,用散以治之,取走上焦也。

當歸(兩半) 白蒺藜(二兩) 海浮石(一兩) 海藻(一兩) 海螵蛸(八錢) 川芎(八錢) 紅花(五錢) 白茯苓(二兩) 黑豆皮(一兩) 丹參(三兩) 紫地丁(一兩) 青鹽(五錢) 人中黃(八錢) 知母(一兩) 黃柏(一兩) 兔明砂(三兩) 柴胡(八錢) 通草(錢半) 原蠶砂(二兩) 豭鼠糞(一兩) 桔梗(八錢) 獨活(八錢) 共為末,每服六錢。

海石三味,取其得海中寒水之氣也。三砂泛治,亦清水中之鬱火耳。用鼠矢,亦清木氣而滋水也。(自記。)

〔釋〕先生自注第言三者為太陽之味,愚意朴硝、青鹽亦是此意。蓋海中金氣,兼合來年納音也。又丹參乃手少陰之味,固宜用為太陽之配。愚意次年甲子系少陰司天,病起於少陽,恐君相之火以類相感,故預防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