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天道“六六之节”的理论,已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揭其大纲,本篇再就其所述之旨以析其微,故名“六微旨大论”。篇中对六气的标本中见、亢害承制、二十四步、上下定位等阐发无遗,确是论六气的专篇。全篇可分作四章。
【讲解】“六”即指天以“六六为节”而言,“微旨”是对其进行精细地分析之意。
第一章 六气与天道
【原文】“黄帝问曰:呜呼远哉!”至“脉其应也”。
【提要】言“天道”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六气”。可分作三节。
第一节 天道天序之盛衰也
【原文】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提要】以“天道”发问,为以下六气的讨论作铺垫。
第二节 六气之序标本中见
【原文】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提要】言六气之序,以及标本中见的相互关系。
【讲解】“标”是在下之气,“本”是在上之气,“中”是表里之经。陈修园对《伤寒论》六经的解释基本就是运用这个理论框架来阐述的。
第三节 至与不至六气盛衰
【原文】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岐伯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帝曰:善。请言其应。岐伯曰: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
【提要】言六气的盛衰。
第二章 生化承制与加临
【原文】“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至“所谓二火也”。
【提要】言六气的生化承制和运气的加临。“生化”是六气的相生关系,“承制”是六气的相制关系。可分作二节。
第一节 六气之生化承制
【原文】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提要】叙六气的生化承制。
【讲解】文中“显明”是指东方日出,即以东方为坐标开始计算。所谓“退行”者,古天文学家以日月五星各于其本天缓缓东行,以东行为“进”,西行为“退”也。所谓“治”是指相生关系,“生治”与“承制”是五行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能说相生是正常的相制是不正常的,这种概念是错误的,有“生”有“制”才是正常的。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解释说“承尤随也”,即相制也是正常的现象,一旦正常的相制被打破了,则会出现相克的现象,这才是病理的变化。
第二节 运气加临之病变
【原文】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帝曰:何谓当位?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帝曰:非位何如?岐伯曰:岁不与会也。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岐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天符岁会何如?岐伯曰:太一天符之会也。帝曰:其贵贱何如?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提要】叙运气加临及其病变。
【讲解】文中云:“帝曰:其贵贱何如?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对这段叙述我们要理解其精神,所谓执法、行令、贵人,都属岁气太过的年份,下面说“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是指这三种年份病邪伤人的特点,只要理解了岁气太过的年份都容易发生亢盛的病变就可以了,不必像这里说的这样刻板拘泥。
第三章 六气六步与人体
【原文】“帝曰:善。愿闻其步何如”至“此之谓也”。
【提要】言六气分步,以及人与六气的联系。可分作三节。
第一节 天地之合以成岁气
【原文】帝曰:善。愿闻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帝曰:求之奈何?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提要】天气与地气之合以成岁气。
【讲解】所谓“六十度”是指六十天。文中云:“天气始于甲,地气治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是讲岁气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是由天干、地支相合推算出来的,“甲子年表”的功能之一,就是可用来推算岁气。
第二节 六气始终运行规律
【原文】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提要】详叙六气之序及推算方法,六气的步数是按照每天的时刻来计算的。
第三节 天本地位人从气交
【原文】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提要】叙六位之合于人体,天有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人体上也一样。
第四章 盛衰与升降
【原文】“帝曰:何谓初中”至篇尾。
【提要】言六气盛衰之变,由于升降出入之动。可分作二节。
第一节 气之初中升降
【原文】帝曰:何谓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帝曰:初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提要】言初气和中气的升降。
【讲解】文中云:“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这里的“度”是指时间概念的“天”,“三十度而有奇”就是三十天而有奇。六气的一步是六十天八十七刻半,把这六十天八十七刻半一分为二,每一部分就是三十天又四十三刻,前三十天又四十三刻就是“初气”,后三十天又四十三刻就是“中气”。为什么要分初、中呢?答曰:“所以分天地也。”实际上就是分阴阳,前半为“阳”后半为“阴”,阳主“进”阴主“退”,阳“升已而降”,阴“降已而升”。例如人的一生,前半生为阳主进,身体一天天壮实,后半生为阴主退,从四十岁以后身体就逐渐走下坡路。这段主要是讲,六气的每一步又要分前后两步,前步主“进”后步主“退”,还是阴阳的概念。
第二节 六气生化之源
【原文】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闻乎?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帝曰:何谓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
【提要】言出入升降运动为六气生化之源。
【讲解】六气为什么能够产生无穷的变化,其根源就在于升降出入的运动。“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这句话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事物“成败倚伏”的现象,是由于事物不停的运动所产生的。下面一问一答要点有二: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没有一种事物没有升降出入的运动,这是事物不断变化的原因;事物升降出入的运动和变化,不过是有“化有小大,期有近远”的区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