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
周 臥則安,撐則痛,或在少腹,或攻胸肋,或連腰脊,或帶小便難。不定者氣也,炎上者火也。法當瀉肝,佐清金肺。
生熟延胡(二錢) 川楝子(二錢) 南沙參(四錢) 杜仲(三錢) 澤瀉(一錢) 焦茅朮(七分) 細青皮(八分) 黑梔(三分) 木香(三分)
梅 疝。
南沙參(二錢) 木香(四分) 當歸(三錢) 川楝子(三錢) 延胡(炒,二錢) 小茴香(炒,六分) 荔枝核(二錢) 橘核(炒,二錢)
又洗方 艾(一兩) 蔥(一兩) 紫蘇(一兩) 木香(一錢) 官桂(二錢)
上藥,煎濃。每日臥時熏洗,洗後隨即小解一次。
陳 腎子右大於左,厥陰經之氣分著寒。
荔枝連殼(四十九個),每個中入鹽少許,將黃泥裹置礱糠火內煨一宿,取出剖開,成炭者可用;再用煨木香(八錢),大茴香(一兩)。
上三味,共為末。將豬尿胞一個,煮爛,和藥末,搗丸。每日清晨,薑湯下三錢。
某 寒邪歸於厥陰,而成疝氣。
當歸(四錢) 小茴香(煎湯炒,一兩) 大茴香(二兩) 川楝子(三兩) 木香(五錢) 官桂(五錢) 荔枝核(二兩)
上,為末。用豬水胞二個,煮爛,為丸。薑湯下三錢。
某 腿內側中行而艱伸,腎子紅腫,呃逆頻頻,舌黃口渴。此係厥陰犯胃,倘若攻心,變端不測。
旋覆花(包,三錢) 半夏(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五分) 吳茱萸(三分) 赤苓(四錢) 甘草(五分) 連翹(五錢) 赭石(五錢) 杉木梢(一兩) 檳榔(二錢) 洋參(二錢) 竹茹(一錢) 真橘葉(二錢)
吳 疝氣本系寒邪入於厥絡,近見攻衝作痛,嘔吐泄瀉者,乘脾犯胃也。
白芍(炒,二錢) 甘草炭(四分) 生熟砂仁(一錢) 製半夏(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白朮(炒,二錢) 防風(一錢) 車前子(二錢) 烏藥(炒,一錢) 焦神麯(一錢) 木香(炒,四分)
殷 睪丸腫脹,臥則入腹,行則下墜,所謂狐疝寒氣,沵入厥陰。
川楝子(炒,三兩) 小茴香(炒,四兩) 煨木香(一兩) 當歸(酒炒,五兩) 荔枝核(一兩) 枸杞子(三兩) 鹿角霜(一兩)
蜜丸。每日清晨,陳皮湯下。
又洗方 蛇床子 艾 紫蘇 小茴香(各一兩) 官桂(五錢)
朱 濕疝。
川斷(三錢) 川膝(一錢五分) 茅冬朮(炒,三錢) 烏藥(一錢) 木香(五分) 荔枝核(炒,一錢)
唐 寒入厥陰,氣因而降。
當歸(四兩,小茴香煎湯炒) 木香(煨,一兩) 杞子(炒,四兩) 泡姜(五錢) 川楝子(三兩)
上,為細末,蜜丸。開水下四五錢。
曹 厥陰之絡,循繞陰器,疝氣自篡際痛及少腹,犯胃便溏,舌白,脈來右關獨見弦象。擬溫通疏泄。
小茴香(一錢) 川楝子(炒,二錢) 茯苓(一錢) 青皮(一錢) 烏藥(一錢) 吳茱萸(四分) 木香(四分) 沉香(三分)
張 寒入厥陰,而成狐疝。
小茴香(炒,一錢) 吳茱萸(六分) 烏藥(六分) 青皮(一錢五分) 川楝子(二錢) 元胡索(二錢) 當歸(酒炒,五錢) 皮桂(八分) 赤苓(二錢)
余 厥陰之絡,環於陰器,偏於左者為崑崙,偏於右者為疝氣。今兩者都兼,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氣血俱病,用藥宜和,不可偏著。所最畏者,攻心之劇。幸脈象靜而不動,還可無妨,而於惱怒寒涼,均宜戒慎。
當歸(四錢) 枸杞子(三錢) 青皮(五錢) 吳茱萸(三分) 蘇梗(三錢) 元胡(二錢) 烏藥(二錢) 桃仁(一錢) 木香(四分) 紅帽幃(一錢) 降香(四分)
朱 寒入厥陰。
小茴香(一錢五分) 當歸(三錢) 烏藥(一錢五分) 川楝子(一錢五分) 元胡(一錢五分) 木香(四分) 吳茱萸(四分) 荔枝核(二錢)
楊 少腹痛連睪丸,脈至沉遲細弱。此寒邪犯於厥陰,衝犯中宮,作脹作嘔。治以平肝養胃。
吳萸(三分) 茯苓(四錢) 廣木香(四分) 小茴香(炒,七分) 荔枝核(二錢) 砂仁(薑汁炒,六分) 萊菔子(炒,三錢) 穀芽(三錢)
又 丹溪云,上升之氣多屬於肝。至於大便艱難,小便短赤,乃是營分不足。風木之橫逆,良由水不能涵木。以潤以通,投其所喜。
淡蓯蓉(三錢) 牛膝(鹽水炒,二錢) 黑芝麻(三錢) 柏子仁(一錢五分) 歸鬚(二錢) 川貝(四錢) 川楝子(炒,二錢) 延胡索(二錢)
又 以潤以通,宿垢得下,脹悶從此或可漸退。今當培土平木為治。
黨參(炒) 冬朮(炒) 茯苓 炙草 廣皮 焦神麯 生熟砂仁
濕
僧 六淫之中,惟寒惟濕為最重,閉結中焦為痞,散於肌表,為骨節煩疼。擬用胃苓加減。
焦茅朮(一錢) 澤瀉(一錢) 赤苓(二錢) 桂枝皮(三分) 陳皮(一錢) 川樸(四分) 神麯(炒,一錢) 防風(一錢)
殷左 脈滑甚於右關,食後脘中似覺滿悶,夜不能臥。究由濕濁停痰,注於陽明,胃不和則臥不安也。
洋參(三錢) 半夏(一錢五分) 白朮(炒,二錢) 神麯(炒,一錢) 茯苓(二錢) 陳皮(一錢) 砂仁(八分) 當歸(三錢) 大麥仁(炒,四錢) 秫米(炒,三錢)
某左 土衰濕勝,一切見症,虧在脾土。土衰則肝木來侮,土衰則濕之害迭出矣。
防風(一錢) 半夏(炒,一錢) 焦白朮(三錢) 陳皮(一錢) 赤苓(二錢) 柴胡(三分) 苡米(三錢) 砂仁 芡實(炒,三錢) 生熟芽(四錢)
某 濕,有因脾不宣運者;有因腎氣衰弱,陽不能化濁,陰氾濫者。一宜培土,一宜補腎。又,有寒濕外侵者,濕熱內閉者。一宜溫通,一宜涼泄。此當分消,又有五臌,至末傳,俱變為水者,此屬敗症不治,亦要留心。此當脾胃合用。
黨參(六錢) 萊菔子(一錢) 茯苓(一兩) 肉桂(一分) 麥冬(一錢) 車前(四錢) 牛膝(炒,二錢)
另,用金匱腎氣丸(四錢),麥冬(一錢),煎湯,晨服。
虞右 閱所服方藥,散攻下得汗則解,俱不應手。今身熱不退,脈來弦數,左寸關尤甚,而脘痛徹心,上支左肋,不可著手,然按之中空,舌邊苔白,中心灰黑起刺。此屬濕遏熱伏,而兼木鬱,邪阻中焦,氣機無由升降,不通則痛也。內非實結,外非風寒,不得以傷寒六經論治。議與清泄疏利法。
川連(七分) 吳萸(三分) 黑梔(一錢) 赤苓(四錢) 川通草(一錢) 防風(一錢) 川金(七分) 元胡(一錢) 燈心(五尺) 菖蒲(三分)
又 上方,一劑而左寸數象大減;二劑六脈弦數,不若前之盛矣,惟脘痛不除。改用宣絡理氣法。
桔梗(一錢) 桃仁(一錢) 廣鬱金(一錢) 青皮(八分) 木香(三分) 穀芽(二錢) 竹葉(十張) 燈心(五寸) 元胡(一錢五分)
一劑而痛去,安睡一夜,清晨思食矣。
項左 濕鬱化火,舌苔灰黃,骨節煩痛,足膝尤甚,步履少力。治濕當以健脾為主,理氣為先。
四苓散,加廣皮、牛膝、防風、茵陳、桑枝(各五錢),桑節(一兩)。
秦左 土不勝濕,納穀減而不貪,兼感暑風,時而發熱,脘痛。擬用培土分消,芳香解渴。
製半夏(一錢) 廣皮(一錢) 砂仁(一錢) 小樸(七分) 焦茅朮(一錢) 赤苓(三錢) 滑石(二錢) 熟穀芽(二錢) 香茹(四分)
又 原方,加扁豆(三錢),蔻仁(二),茉莉花(十朵),去滑石、小樸、香茹。
腳氣
某右 右足遊火,內攻上逆,腿為壅腫,小溲艱澀,舌上焦乾,津液被灼。所嫌脈細模糊,陽症而見陰脈,症之所忌,用藥殊難。勉商從症而不從脈之例立方,但腳氣一門每有攻心之變,不可不慮。
銀花(一兩) 黑梔(一錢) 翹心(三錢) 丹皮(一錢五分) 懷膝(一錢五分) 元參(五錢) 燈心(五寸) 蘆根(一兩) 綠豆(一兩)
又 津液漸回,痛亦稍減。但腿腫如故,仍難舉動,未可恃以無恐。方宗前法。
川石斛(五錢) 牛蒡子(三錢) 燈心(五寸) 蘆根(一兩) 綠豆(一兩) 銀花(一兩) 黑梔(一錢五分) 連翹(五錢) 丹皮(一錢五分) 牛膝(一錢五分) 元參(五錢)
又 身熱減,津液回,大有轉機。上中二焦之邪火,已清七八。下焦之濕熱未楚,腫脹為此不退。
銀花(一兩) 山梔(炒,一錢五分) 丹皮(二錢) 連翹(四錢) 牛膝(一錢五分) 川斛(一錢五分) 燈心(五寸) 蘆根(一兩)
又 原方,加黃柏(鹽水炒,一錢),羚羊片(一錢),獨活(一錢),秦艽(三錢)。
曹左 小腿漫腫,腳氣也。須防上逆攻衝。
川萆薢(三錢) 漢防己(二錢) 滑石(三錢) 宣木瓜(一錢) 苡米(一兩) 獨活(一錢) 牛膝(三錢) 焦茅朮(一錢) 杉木梢(一兩) 防風(一錢)
痹
周左 血虛,寒濕入於節骱。
木瓜(一錢五分) 虎骨(炙,四錢) 沒藥(一錢) 松節(一兩) 羌活(一錢) 獨活(一錢五分) 防風(一錢) 白芷(一錢) 桐皮(二錢) 牛膝(二錢) 紅花(五分) 當歸(八錢) 秦艽(三錢) 杜仲(四錢) 桑枝(酒炒,一兩) 威靈仙(一錢)
陳右 遍體作痛,脈來遲滯。風寒濕三氣,合而成庳。
羌獨活(各一錢) 當歸(五錢) 川芎(一錢) 杜仲(四錢) 牛膝(二錢) 紅花(四分) 靈仙(一錢) 海桐皮(二錢) 茅朮(炒,一錢) 防風(一錢) 乳香(一錢) 桂枝(四分) 木香 桑枝(酒炒,一兩) 陳松節(一兩)
蘇 風行無定,挾濕化熱,遍體骨節煩疼,左關弦數。治風以養血為先,治濕以理氣為先。
防風(二錢) 秦艽(二錢) 羌獨活(二錢) 苡米(五錢) 木瓜(一錢五分) 當歸(六錢) 羚羊(一錢) 杜仲(五錢) 沒藥(一錢) 靈仙(五分) 炙草(四分) 桑枝(一兩) 松節(一兩)
蔣左 風寒濕三氣,乘虛入於肝腎而成痹。但濕化火,寒已化熱,純乎剛猛之藥宜避。
熟地(一兩) 防風(一錢五分) 苡米(一兩) 秦艽(二錢) 獨活(二錢) 川斷(三錢) 杜仲(八錢) 丹參(三錢) 山藥(三錢) 白朮(三錢) 牛膝(三錢) 木瓜(一錢五分) 虎骨(四錢) 沒藥(一錢) 桑枝(一兩) 松節(一兩)
秦左 腎虛而風客之,下體骨節無處不腫,足跟亦腫。擬獨活寄生加減,補中取散。
杜仲(五錢) 川斷(三錢) 桑節(五錢) 竹根(炙,一錢) 獨活(一錢) 防風(一錢) 當歸(三錢) 熟地(八錢) 秦艽(三錢) 牛膝(二錢) 木瓜(一錢五分) 狗脊(四錢)
陳左 痢後餘邪未清,流入關節,為腫為痛。還宜疏解。
柴胡(一錢) 羌獨活(各一錢) 前胡(一錢) 防風(一錢) 荊芥(一錢) 川芎(一錢) 白芷(一錢) 紅花(四分) 連翹(四錢) 當歸(三錢) 牛膝(二錢) 木瓜(一錢五分) 羚羊(一錢) 神麯(炒,一錢) 桑枝(一兩) 木香(五分) 沒藥(五分)
許左 風寒濕乘虛入於肝腎絡脈,兩腿痠疼,入夜尤甚。
熟地(一兩) 川斷(三錢) 當歸(四錢) 黨參(五錢) 萸肉(三錢) 杜仲(一兩) 秦艽(二錢) 苡米(一兩) 木瓜(一錢五分) 獨活(一錢) 防風(一錢) 肉桂(五分) 虎骨(四錢) 山藥(五錢) 芡實(五錢) 冬藤(五錢) 蓮鬚(一錢)
周右 骨節雖痛,不腫,不熱,不紅。此血不營筋,治不可作有邪論。況脈來細弱,此為血虛之據。
川芎(七分) 熟地(四錢) 白芍(炒,一錢) 當歸(炒,三錢) 紅花(三分) 杜仲(三錢) 澤瀉(一錢) 杞子(三錢) 桑枝(五錢)
某右 痛而不定者,為行痹。左關獨見弦大而浮,五行之中,風行無定,風熱入肝,為此諸節骱,痛無定處也。
柴胡(五分) 當歸(五錢) 白芍(一錢) 茯苓(二錢) 乳香(一錢) 丹皮(一錢) 黑梔(一錢) 防風(一錢) 木瓜(一錢五分) 白朮(炒,一錢五分) 桑枝節(各一兩) 生熟甘草(六分)
強左 風溫濕入於絡脈,氣血不能宣行。
秦艽(二錢) 防風(一錢) 苡米(三錢) 木瓜(一錢) 川斷(二錢) 杜仲(三錢) 紅花(三分) 木香(三分) 桑枝(三錢)
朱右 風寒濕入於手足節骱,此厲節風也。調補氣血之中,佐以祛逐之品。
冬朮(三錢) 當歸(三錢) 羌獨活各(一錢) 杜仲(八錢) 桐皮(一錢五分) 丹參(三錢) 防風(一錢) 牛膝(二錢) 木瓜(一錢五分) 桂枝(四分) 乳香(一錢) 桑枝節(各一兩)
吳左 風寒乘虛襲於骨骱,肝脾腎雖虛,邪還未盡。擬補中兼疏法。
黃耆(酒炒,四錢) 當歸(五錢) 秦艽(二錢) 桐皮(一錢五分) 川斷(二錢) 獨活(八分) 苡米(一兩)丹參(三錢) 熟地(八錢) 杜仲(一兩) 防風(一錢) 木香(三分) 紅花(三分) 虎脛骨(四錢) 沒藥(五分) 冬朮(三錢) 桑枝(一兩) 筍緶(五錢) 松節(五錢)
邵左 不乳,不腫不紅熱,六脈細軟無力,而周身作痛。調和氣血為主,稍佐溫通絡脈。
黃耆(五錢) 當歸(六錢) 杜仲(一兩) 茅朮(一錢) 虎骨(四錢) 金毛脊(四錢) 大小茴(四錢) 木香(四分) 川膝(二錢) 桑枝(一兩) 荔枝核(三個)
某 不腫不紅,病不在肌肉。可屈可伸,病不在筋骨。今見咳嗽,腿外側痛而定。蓋肺為氣之臟,咳則肺氣不宣,則絡脈不暢,腿外側所以痛而牽引也。
白鳳仙梗(五錢) 茯苓中術(二錢) 桑枝(五錢) 沒藥(一錢) 懷膝(二錢) 忍冬藤(五錢)
黃左 肝脾腎三經虧損,風寒濕乘虛襲入而成行痹,今歸兩膝腫痛,步履艱難,腰間亦痛,六脈細弱。法當補中兼疏。
黃耆(八錢) 當歸(四錢) 冬朮(三錢) 苡米(一兩) 川斷(三錢) 秦艽(三錢) 防風(一錢) 獨活(一錢) 杜仲(一兩) 木瓜(一錢五分) 芡實(三錢) 肉桂(三分) 陳皮(一錢五分) 沒藥(一錢) 桑節(一錢) 茯神中木(三錢)
王右 風客節骱,手足屈伸不能舒展,且兼腫痛。年高之人,不可純用祛風,佐以氣血兼培,庶乎穩當。
羌獨活(各五分) 當歸(五錢) 黃耆(三錢) 秦艽(一錢五分) 木瓜(一錢五分) 杜仲(五錢) 乳沒藥(各一錢五分) 虎骨(四錢) 松節(五錢) 桑枝(五錢)
王左 一身上下俱痛,風寒濕入於太陽。
羌活(一錢) 防風(一錢) 秦艽(三錢) 當歸(酒炒,五錢) 黃耆(酒炒,六錢) 海桐皮(二錢) 苡米(四錢) 薑黃(一錢) 桂枝(八分) 沒藥(五分) 杜仲(薑汁炒,五錢) 桑枝(一兩) 虎脛骨(炙,四錢)
又浸酒方 羌活 防風 秦艽 當歸 黃耆 海桐皮 苡米 薑黃 桂枝 虎掌骨(炙) 桑枝 杜仲 獨活 川斷 冬朮 木瓜 桑節
何左 骨節腫痛,左關數有力,此濕火流於營陰,宜用養營清泄。
當歸(八錢) 木瓜(二錢) 秦艽(三錢) 苡米(一兩) 杜仲(一兩) 羚羊(一錢) 乳香(一錢) 防風(一錢) 桑枝(五錢) 桑節(五錢)
宗左 寒濕下注,二足無力而痠疼。
獨活(一錢) 杜仲(炒,三錢) 川斷(三錢) 當歸(三錢) 白朮(炒,三錢) 秦艽(三錢) 木瓜(一錢五分) 萆薢(二錢)
朱 風入節骱,為腫為痛。
羌獨活(各一錢五分) 杜仲(炒,三錢) 川斷(三錢) 當歸(八錢) 秦艽(三錢) 赤苓(二錢) 牛膝(二錢) 桑枝(一兩) 川石斛(二錢) 秦艽(三錢) 松節(一兩)
錢左 肢節時浮,攣痛頻作,倏忽流走無定,足跟湧泉穴痛,面色青白,而舌色淡,左關浮弦,右關濡弱,兩尺細澀。此內外肝腎兩虧,外則風寒乘隙襲里,所為白虎厲節風也。宜培正卻邪法。
黨參(四錢) 赤苓(二錢) 冬朮(炒,四錢) 炙草(六分) 川芎(一錢) 當歸(八錢) 熟地(一兩) 獨活(一錢) 秦艽(三錢) 川斷(三錢) 杜仲(四錢) 防風(一錢五分) 桂枝(四分) 細辛(一分) 桑枝節(各一兩) 穀芽(炒,二錢)
又 腫痛俱減。
原方,加木瓜(一錢五分),苡米(五錢)。
俞左 氣血兩虧,寒濕入絡。以溫通兼調營衛。
黃耆(炙,八錢) 冬朮(四錢) 炙草 虎骨(炙,四錢) 沒藥(五分) 桐皮(一錢五分) 桂枝(五分) 桑枝(一兩) 木瓜(一錢) 神木(一錢) 忍冬藤(二錢)
章左 暑風挾濕浸布三焦,襲於脈絡,手足不能舒展,脈見浮數細弱。疏泄活絡之中,宜參以培養氣血。
苡米(炒) 杜仲 秦艽 防風 革薜 木瓜 丹參 洋參 新絳 陳皮 桑枝 忍冬藤 馬料豆 青松毛
某左 風寒濕入於節骱,骨節煩疼,濕氣注於下焦,為淋渴,為囊腫。今囊腫雖止,而邪未清,不可填補,還宜疏利。
獨活 防風 萆薢 秦艽 木瓜 當歸 赤苓 草梢 桑枝 海金沙
周左 痛無定處,在足跟尤甚,此為行痹。
羌活 萆薢 秦艽 木瓜 當歸 赤熟地 川斷 獨活 杜仲 桑節
周 風濕熱襲於肝胃,流於節骱。
羌獨活 木瓜 牛膝 萆薢 羚羊 連翹 銀花 當歸 桑枝節
某右 風寒入於絡,氣血不宣。
秦艽 當歸 紅花 防風 木香 香附 生熟 元胡 沒藥 桑枝
某右 足跟痛,脈數甚於尺,濕熱注於腎經也。
獨活(一錢) 杜仲(五錢) 生地(一兩) 黃柏(一錢) 萆薢(二錢) 懷膝(二錢) 竹茹(一)
錢 肩臂痛,脈至沉遲,寒也,虛也。
綿耆 冬朮 當歸 杜仲 薑黃 海桐皮 炙草 芸香 桑枝
泄瀉
李左 泄瀉有年,脈來右寸關豁大而浮,大為氣血,浮為陰虧。茲補火生土為治。
白朮(三錢) 懷藥(炒,八分) 肉果(二錢) 神麯(炒,一錢) 白芍(炒,三錢) 炙草(六分) 蒼朮(炒,一錢) 防風 五味(五分) 車前(二錢) 薑炭(二錢) 益智仁(煨,一錢) 菟絲子(三錢)
許右 先痢轉瀉,雖由重就輕,但身懷六甲,須防胎元不固。
冬朮(炒,三錢) 砂仁(炒,八分) 茯苓(一錢五分) 懷藥(炒,三錢) 白芍(炒,一錢) 炙草(四分) 蘇梗(三錢) 木香(三分)
楊左 久病面青形瘦,寒熱日至,脈至數而無情。近來泄瀉,雖因傷食所致,而身體因此而愈虧,理姑先為培固。
懷藥(五錢) 芡實(炒,三分) 冬朮(炒,二錢) 楂肉(炒,一錢) 神麯(炒,一錢) 炙草(六分) 白芍(炒,一錢五分) 扁豆(炒,三錢) 建蓮(炒,三錢)
邵右 脾泄久而傷陰。
冬朮(炒,三錢) 白芍(炒,一錢五分) 炙草(六分) 五味子(三分) 建蓮(炒,三錢)
馬左 素蘊濕熱,近傷暑食,以致腹滿而納少,泄瀉不已。先擬疏導法。
生冬朮(三錢) 小川樸(薑汁炒,一錢) 神麯(炒,一錢) 車前子(炒,二錢) 炒楂肉(二錢) 萊菔子(炒,一錢五分) 焦麥芽(三錢) 六一散(二錢) 茵陳(三錢)
劉左 挾積挾寒,腹痛泄瀉。
冬朮(炒,二錢) 麥芽(炒,三錢) 神麯(炒,二錢) 澤瀉(二錢) 煨姜(二) 煨木香(四分)
李左 寒積停滯,脾氣先傷,運化失職,清濁不分,合汙下降,而泄瀉無度。
白朮(土炒,三錢) 神麯(炒,二錢) 麥芽(炒,三錢) 山楂(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炒,一錢五分) 煨姜(二) 木香(炒,三分)
童(童) 熱泄。
葛根(一錢) 黃芩(一錢五分) 神麯(炒,二錢) 楂肉(炒,二錢) 六一散(三錢)
周右 脾肺氣衰,為咳為泄。法宜補火以生土,培土以生金。
益智仁(炒,六分) 煨肉果(一錢) 遠志(炒,七分) 五味子(三分) 懷藥(八錢) 冬朮(炒,五錢) 炙草(六分) 車前子(二錢) 炒神麯(一錢) 訶子肉(炒,一錢)
許左 清晨溏泄,脈至軟弱。脾失健運,而氣亦不固。
土炒冬朮(三錢) 炒神麯(一錢) 炒肉果(一錢) 煨木香(四分) 防風(一錢) 遠志(炒,七分) 炒車前子(一錢五分)
王 濕積交滯。以四苓散。
澤瀉 白朮 茯苓 豬苓
腫脹
查左 久瘧傷脾,今寒熱雖減,兩足至下午漸見浮腫。半由脾虛,半由飲食不節。急宜戒口,否則須防腹滿。
黨參(三錢) 茯苓皮(三錢) 冬朮(炒,三錢) 炙草(三分) 神麯(炒,八分) 焦穀芽(三錢) 建蓮(炒,三錢)
孫右 肺失清肅之令,脾乏健運之力,良由久瘧正虛,不慎飲食,不避風寒,以致面浮腹滿,咳嗽便溏,兩足按之如泥,腫脹之由來也。
麥冬(二錢) 丹皮(炒,一錢) 桑皮(一錢) 苓皮(四錢) 腹皮(三錢) 車前子(炒,一錢五分) 制香附(一錢) 楂炭(一錢五分) 神麯(八分) 草果(煨,三錢) 生茅朮(五錢) 姜皮(七分) 蘇梗(三錢) 麥柴(去節,一兩)
邵左 酒客中虛,土衰則損及於肺,陽衰則土不運行,寒水反來侮土,犯及中焦,腹為脹滿,射及於肺而喘咳,注於下焦則足腫。法當溫培肺脾。
茅朮(炒,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腹皮(三錢) 茄皮(一錢五分) 姜皮(八分) 苓皮(四錢) 苡米(炒,四錢) 車前(一錢五分) 楂炭(一錢) 桑皮(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 椒目(三分) 桂枝(皮,四分) 雞鉅子(三錢)
金左 氣虛中滿,陽衰水泛,耗散破氣,恐非所宜。勉商補火生土益氣,以冀土勝濕。
黨參(一兩) 熟附子(四分) 炮姜(五分) 茯苓(五錢) 車前子(四錢) 當歸(一錢) 腹皮(三錢) 葫蘆巴(三錢) 杜赤豆(八錢) 其艾(炒,四分)
張右 痞散成臌,氣滯作脹,中滿由於臟寒,足腫因於濕滯。主以溫中健脾。
焦茅朮(一錢五分) 桂枝皮(四分) 川樸(四分) 萊菔子(一錢) 通草(一錢) 枳殼(四分) 蘇子(炒,一錢五分) 白芥子(一錢五分) 車前子(一錢五分) 腹皮(四錢) 香附(一錢) 蘆巴(一錢) 椒目(四分) 大麥柴(一兩) 煎湯代水
王左 腫脹先見眼泡,繼見便溏,胸脘不適,飲食不節。脾胃有傷,運行失職。擬用平胃、五皮兩方治之。
茅朮(炒,一錢) 川樸(五分) 陳皮(一錢) 炙草(二分) 腹皮(三錢) 苓皮(四分) 砂仁(炒,一錢) 焦曲(一錢)
吳左 腹已腫脹,大便時溏,納穀漸減,脈見細弱。培土運化之中,參以補火生土。但非他恙可比,家事不能撇開,藥餌亦難於見功。
茅朮(炒,一錢) 苓皮(四錢) 川樸(五分) 腹皮(炒,三錢) 陳皮(一錢) 神麯(一錢) 車前(炒,二錢) 遠志(炒,七分) 姜皮(五分) 桂枝皮(四分) 葫蘆巴(炒,二錢) 大麥柴(一兩) 煎湯代水
又 腹雖少寬,而舌光無苔,必因瀉傷陰分。溫燥之藥,又在禁例。滋補之藥,亦非土衰者所宜。且商五皮飲加味,以理氣機,庶無偏勝之慮。
蘇梗(三錢) 焦曲(五分) 焦穀芽(二錢) 大腹皮(三錢) 苓皮(四錢) 陳皮(一錢) 姜皮(六錢) 白芍(炒,一錢五分) 穭豆皮(二錢) 大麥柴(去節,一兩) 燈心(六寸)
吳左 腹滿板硬如石,兩足腫脹,光亮而冷,脈來沉細帶數,兩尺更空,粥飲過多即作脹,稍冷食之即溏泄,上為噁心,舌見光紅無苔,肌瘦如削,臥不成寐。其為命門無陽,脾不運化,寒水上泛,心陽不能下交於腎,無疑矣。閱近服之方,無非黃柏、川連、麥冬、知母,雪上加霜,氣血凝滯,無怪乎食減而腹日滿。商用濟生腎氣丸,炒焦作湯,清晨飲之,以補水中之火,腎氣旺則膀胱之氣自化而水得下行。用立齋法,以理中湯溫培脾土,脾氣旺則土能剋水而水不上泛,亦清晨服之。與前方間日進,每日晚間,以泄水而不傷陰,理氣而不傷正,疏其水道,耐心服之,或有愈者。濟生腎氣丸,炒焦,煎湯去渣,清晨服之。
焦冬朮(三錢) 焦穀芽(三錢) 杜赤豆(一兩) 苡米(四錢) 煎湯代茶
日間服 黨參(八錢) 冬朮(一兩) 山藥(六錢) 萊菔子(一錢) 車前子(二錢) 茯苓(四錢) 炒白芍(五錢) 炙草(二分) 當歸(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神麯(八分) 杏仁(炒,三錢) 炮薑炭(三分) 焦穀芽(炒,一兩)
晚服方 桑枝皮(一錢) 姜皮(三分) 腹皮(炒,二錢) 苓皮(炒,三錢) 穭皮(二錢) 通草(六分) 車前子(三錢) 蘇梗(一錢) 蠶繭(三個) 椒目(三分) 燈心(五寸) 麥柴(一兩) 上二味煎湯代水
尹左 面色淡黃無神,眼色浮腫。土衰濕勝之象,須防腫脹腹滿之變。
茅朮(一錢五分) 焦神麯(一錢) 焦麥芽(三錢) 赤苓(三錢) 澤瀉(一錢) 防風(一錢) 苡米(三錢) 穀芽
楊左 肺受寒邪,脾有濕濁,久咳不已,面足虛浮。須防中滿。
茅朮(二錢) 防風(一錢) 赤苓(三錢) 神麯(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蘇葉(一錢) 桑皮(一錢) 澤瀉(一錢) 苡米(炒,一兩) 姜皮(四分)
楊左 起於水瀉,漸見遍身腫脹,不思納穀。脾胃兩傷,飲食不節,恐有腹滿之患。
白朮(炒,三錢) 神麯(炒,一錢) 陳皮(炒,一錢) 苓皮(炒,一錢) 車前子(炒,一錢五分) 黨參(三錢) 菔子(炒,五分) 焦穀芽(二錢) 赤豆(一兩)
管左 面目淡黃無神,膝蓋痠疼,足踝腫脹。此係土衰濕勝,恐成疸臌。擬用茵陳五苓加味,以培勝濕。
茅朮(一錢) 赤豬苓(四錢) 澤瀉(一錢) 茵陳皮(二錢) 桂枝(三分) 防風(一錢) 獨活(一錢)
邵右 滯下赤白愈後,而中脘痞悶。今逐漸脹滿,暴露青筋,按之不堅,色無神而肉脫。肝脾兩傷,藥難見效。
當歸(三錢) 白芍(炒,一錢五分) 苓皮(四錢) 神麯(炒,五分) 黨參(四分) 白朮(炒,一錢五分) 萊菔子(炒,四分) 砂仁殼(三分) 桂枝皮(三分) 大腹皮(炒,一錢五分)
高左 腫先起於面目,並見溏泄,風也,濕也,脾土衰也。
茅朮(一錢) 苓皮(四錢) 澤瀉(一錢五分) 豬苓(一錢五分) 苡米(炒,一兩) 桂枝(炒,四分) 車前子(四錢) 神麯(炒,一錢五分) 通草(二錢) 防風(二錢) 赤小豆(一兩) 大麥柴(一兩)
範左 脹於中脘,脈至右關有力,左手脈沉,乃是氣滯木鬱之症。
生熟香附(三錢) 姜皮(生,四錢) 砂仁殼(三分) 茅朮(炒,一錢) 腹皮(三錢) 苓皮(四錢) 陳皮(一錢) 蘇梗(五錢)
虞右 寒入三陰而大瘧,更兼木鬱氣滯,土衰濕勝,以致遍身作脹,胸腹漸滿,大便溏泄,腹滿不減,此脹門之所最忌,況面色帶青,天庭尤甚。凡病見此色道,吉少凶多,忝在親情,豈忍坐視?但不能安靜調養,不能節戒飲食,不能除煩消惱,不能耐心服藥,恐勞無功。
茅朮炭(一錢) 通草(一錢) 陳皮(一錢) 白朮(一錢) 茯苓皮(二錢) 黨參(四錢) 腹皮(二錢) 萊菔子(三錢) 半夏(三錢) 香附(一錢) 神麯(一錢五分)
王左 飲食不節,勞力過度。傷脾伐胃,恐成滿。
茅朮(炒,一錢) 澤瀉(一錢) 車前子(炒,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五分) 苓皮(四錢) 神麯(一錢) 麥芽(三錢) 防風(一錢) 杜仲(四錢)
龎左 痢未止而腹已滿,青筋暴露。土敗木賊,吉少凶多。
黨參(炒,五錢) 神麯(炒,二錢) 枳殼(一錢) 萊菔子(炒,一錢) 車前子(炒,三錢) 茯苓(二錢) 蘇梗(三錢) 砂仁(六分) 肉桂(一分) 黃芩(八分)
王左 脹獨起於中宮,雖因痢後飲食不節,實成於脾胃失於健運,險症也。慎之慎之。
川樸(五分) 茅朮(炒,八錢) 萊菔子(一錢) 苓皮(四錢) 神麯(六分) 黨參(五錢) 桂枝皮(四分) 腹皮(一錢) 車前(三錢) 蠶繭(三枚)
胡左 腫脹愈後復發,又加腹痛便泄無度,雖由脾土未旺,亦由飲食失宜。先擬五皮飲加味,以健運中土為治。
茅朮 炒陳皮 五加皮 腹皮 苓皮 桂枝皮 山藥 車前 神麯(炒) 楂炭 木香 桑皮(炙)
高右 咳嗽已久,更兼發熱腹脹,脈數無情,先咳後滿。先從肺家治之。
地骨皮(二錢) 桑白皮(二錢) 陳皮(一錢五分) 腹皮(三錢) 姜皮(六分) 黃芩(一錢) 香附(一錢五分) 苓皮(四錢)
王左 腹脹愈而腫者,數次矣。今脈細弱,腹熱溲熱。溫補不合,且從降火治之。
黑梔(一錢) 黃柏(一錢) 知母(炒,一錢) 腹皮(一錢) 丹皮(炒,一錢) 苓皮(三錢) 通草(三錢) 車前(炒,一錢五分) 肉桂(一分) 麥柴(一兩)
宗左 水臌。
桑皮(一錢五分) 骨皮(二錢) 黑梔(一錢) 通草(四錢) 車前(五錢) 白朮(二錢) 神麯(炒,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 防風(一錢) 烏藥(一錢) 椒目(五分)
此方,可以大小便下而腹寬矣。
邊童 寒熱癖塊,由來已久,近又兼風寒積滯,以致面目遍身浮腫。
茅朮(炒一錢) 防風(一錢) 白芷(一錢) 苓皮(三錢) 黃芩(三錢) 車前(三錢) 通草(一錢) 桑皮(一錢) 陳皮(一錢) 苡米(四錢) 麥芽(三錢) 澤瀉(一錢)
何右 腹滿已久,去年秋季脈尚有神,猶可挽回。今見細澀帶數,青筋暴露,都是忌疑,症是血臌。勉商活絡通行一法,有效再商。如不見功,再行斟酌。
宗左 去年脹勢重險,投藥效於八九,只要調理氣血,飲食小心,可以望痊。功敗垂成,雖屬接手之不明,亦由病者之欲速誤之也。今便溏溲短,脈細無神,皆由正氣不足。勉商培土分消。倘得小溲通長,大便完固,再酌。否則難挽。
白朮炭(五錢) 澤瀉(一錢五分) 茯苓(一兩) 車前(炒,四錢) 通草(三錢) 神麯(炒,一錢) 楂肉(炒,一錢) 陳皮(五分) 肉桂(二分) 赤豆(一兩)
又 投培土分消,小水漸通而未長,大便以得成條,還能應效。但人事宜慎,飲食宜節,為囑。
原方,加黨參五錢,萊菔子六分為囑。
錢右 色脈無虧,而見浮腫。此肺氣窒塞,肝氣亦滯而不宣。
青皮(一錢) 陳皮(一錢) 苓皮(四錢) 腹皮(二錢) 姜皮(三分) 蘇梗(二錢) 砂仁殼(三分)
蔣右 腹滿臍凸,脾不運行,氣虛作腫。擬用補中益氣加減,以滋化源。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黨參(炒,四錢) 車前(炒,二錢) 冬朮(二錢) 當歸(三錢) 黃耆(三錢) 白芍(一錢) 炙草(二分) 茯苓(五錢) 腹皮(二錢) 肉桂(三分) 川連(三分) 木香汁(三匕) 葫蘆巴(二錢)
周左 先痢後腫,顯脾土未能健運。議薑桂理中治之。
黨參(炒,四錢) 炙草(二分) 苓脾(四錢) 冬朮(三錢) 山藥(三錢) 肉果(煨,一錢) 炮姜(三分) 桂枝皮(一分) 車前(一錢五分) 神麯(一錢) 穀芽(三錢)
某 酒客中虛,胸滿背脹,無非脾氣不充,健運失職,得泄則適,雖是濕濁之去路,須防成膈、腹滿之恙。
焦白朮(二錢) 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砂仁(六分) 神麯(炒,一錢) 雞鉅子(二錢) 葛花(一錢)
莫左 大瘧便溏傷脾,腹滿,面無華色,脈至少神,疏利之藥雖效,究非虛症所宜,可暫可久。擬用補中益氣,以滋化源,兼以分消。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黨參(炒,四錢) 黃耆(五錢) 半夏(一錢) 車前(炒,四錢) 蘇子(六分) 萊菔(炒,五分) 草果(煨,八分) 腹皮(炒,三錢) 陳皮(一錢五分) 茅朮(炒,一錢五分) 五味(三分) 肉桂(三分) 茯苓(六分)
和尚 本乎下者,寒濕居多,先見嘔吐,繼見足腫,浮及於上,須防腹滿。
豬苓(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苓皮(四錢) 茅朮(炒,一錢五分) 桂枝(四分) 車前(二錢) 通草(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桑皮(二錢) 苡米(一兩) 赤豆(一兩)
王左 大瘧後,脾虛腹滿。
腹皮(三錢) 草果(六分) 茅朮(炒,一錢五分) 苓皮(四錢) 桂枝皮(五分) 車前(四錢) 通草(二錢) 苡米(一兩) 陳皮(一錢五分) 姜皮(三分) 蘇梗(三錢) 赤豆(一兩)
高右 先喘後脹,從表入里,脾肺之寒濕沉痼。今腹大而不能左臥,脈至遲細,此脹門中所忌。主以溫通脾肺,以觀效否。
桂枝皮(六分) 焦茅朮(一錢五分) 蘇子(炒,一錢) 杏仁(一錢) 草果(五分) 萊菔(一錢) 桃仁(一錢) 生熟香附(二錢) 車前子(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 茯苓皮(四錢) 腹皮(二錢) 黨參(三錢) 延胡(生炒,一錢) 姜皮(五分)
鄭左 腹滿先從咳嗽,今雖下身為甚,理當開肺,兼以理脾,滲濕清熱。擬用五子五皮合四苓治之。
杏仁(去皮尖,一錢五分) 蘇子(炒,一錢五分) 菔子(炒,一錢五分) 車前子(炒,四錢) 苡米(炒,四錢) 腹皮(炒,三錢) 苓皮(炒,四錢) 陳皮(一錢五分) 姜皮(六分) 澤瀉(一錢五分) 黑梔(一錢五分) 通草(二錢) 防風(一錢) 陳麥柴(去節,一兩) 煎湯代水
周右 腹雖腫滿,按之如棉,經水不行。良由氣滯,氣行則血自行矣。
蘇梗(四錢) 苓皮(四錢) 腹皮(三錢) 陳皮(一錢五分) 丹皮(一錢) 山楂(三錢) 香附(二錢) 丹參(三錢) 木香(三分)
蔣左 久痢脾敗,胃傷已成,癉腹重險症也。
苓皮(四錢) 腹皮(三錢) 穭皮(四錢) 丹皮(炒,一錢) 冬瓜皮(四錢) 生熟砂仁(一錢) 藕(一兩)
楊左 雖因咳嗽而成腫脹,論症宜先開肺,但六脈無神,腫甚於下,面黃舌淡,純乎寒水為殃。急宜溫培脾土為主。
茯苓(一兩) 苡米(一兩) 茅朮(二錢) 熟附(一錢) 桂枝皮(八分) 通草(二錢) 車前子(三錢) 防己(二錢) 椒目(一錢) 東壁土(一兩)
尤左 右三部沉分數大有力,胸脘不舒,中宮滿悶,上為嘔吐,二便艱澀。症屬木旺土衰,濕熱內閉,有升無降,虛中挾實之恙。用擬清降一法,以效否再商。
半夏(二錢) 陳皮(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 吳萸(三分) 枳殼(一錢) 苓皮(四錢) 腹皮(二錢) 萊菔(二錢) 車前(一錢五分) 蘇梗(三錢) 竹茹(一錢) 姜(一)
又 脹有虛實之分,又有寒熱之別。前言濕熱內閉,用清降法,連投三四劑,腹滿減去五六,右關數大亦減二三,小便已能通利。其為諸張腹大,皆屬於熱,並非臟寒生滿病可知。舌泛純紅,此亦熱逼陰傷之據。至於飲食不貪,亦由胃陰肺液之涸。茲且養胃投之。
鮮冬瓜皮(五錢) 穭皮(二錢) 腹皮(二錢) 鮮桑枝皮(二錢) 黃芩(一錢) 黑梔(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 川貝(三錢) 鬱金(七分) 麥仁(四錢) 細菖蒲(五分) 木香汁(三匕) 燈心(五寸)
又 腹脹已寬八九,大小便亦漸通利。惟口舌仍然碎爛,胃口未開,氣有時上升,此係餘火未清耳。
前方,加鮮石斛(三錢),薄荷(一錢),車前(一錢),川連(一分),去黃芩、桑皮。
又 腹脹已寬,舌紅稍減,不思納穀,脈數未能全退。餘火未清,而神情倦怠,正氣已虛,急宜扶正養胃。經曰:得谷則昌,有胃則生。宗此立方。
人參(一錢) 麥冬(一錢) 元參(一錢) 扁豆(三錢) 砂仁(四分) 穭皮(一錢) 丹參(一錢) 香粳米(百粒) 燈心(五寸)
黃右 清肅之令失職,膀胱之氣不化宣,以致水氣錯行,兩足漸腫及腹,泛及上中二焦,已見咳喘難臥,重險之症。勉商理氣道水,清金肅化之法。
桑皮(一錢) 姜皮(三分) 腹皮(二錢) 苓皮(四錢) 陳皮(八分) 通草(八分) 車前(二錢) 麥冬(一錢) 椒目(五分) 麥柴(一兩) 蘇子(一錢)
又 病去六七,已有生機。
焦茅朮(二錢) 當歸(三錢) 神麯(炒,一錢五分) 穀芽(三錢) 苓皮(三錢) 陳皮(一錢) 通草(一錢) 車前子(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靈左 腫脹一門,有因風客於表者,宜散;有因濕注於下者,宜分利;有因氣虛中滿者,宜培土;有命門無權火不生土者,宜補腎益陽;有臟寒生滿者,宜助火;有諸脹腹大,皆屬於火者,宜清理;有食填胸者,宜攻。今因久瘧,無不傷脾,土衰則不運,為此便溏,日夜無度,精液不能上歸於肺,肺氣不能通調下輸,膀胱司化失職,水氣逆行,膚腠腫脹,下身為甚,按脈弦數,甚於左關,此屬濕鬱而化火矣。當培土健脾,開泄肺氣,通調水道,佐以清熱利氣。
大麥仁(一兩) 連翹(三錢) 黑梔(一錢) 丹皮 神麯(一錢五分) 通草(二錢) 車前(四錢) 茯苓(一兩) 大腹皮(三錢) 蘇梗(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草果(五分) 黃芩(一錢) 茅朮(一錢) 赤豆(一兩)
王右 六脈沉細,胸腹作脹,大便時溏,氣喘咳嗽,逆甚見血。此中陽大虧,肺失所生,而肝木乘虛來侮,須防腫滿之劇。
炮姜(一錢) 冬朮(四錢) 苓皮(四錢) 葫蘆巴(二錢) 五味子(三分) 懷藥(五分) 陳皮(八分) 穀芽(炒,三錢) 神麯(炒,一錢)
又 原方,加蘇子(一錢),黨參(三錢),歸身(二錢),香附(一錢),去懷藥、穀芽。
吳右 左弦右弱,瘧後漸見腹滿攻撐,面色淡黃無神。雖因瘧邪不清,究由脾土失運,濕濁蘊於中焦,成疸臌之所由來也。治濕與培土,又加理氣分消。
茅朮(一錢) 草果(煨,一錢) 車前(一錢) 苓皮(四錢) 桑皮(一錢) 桂枝皮(三分) 陳皮(一錢) 腹皮(三錢) 茵陳(二錢) 通草(七分) 蘇梗(二分) 姜皮(五分)
吳左 舌光如鏡,六脈細數腫脹,倏忽無定,大便溏泄不止。脈症合參,剛燥劫陰殆盡,血虛則氣無所附。且為育陰治陽。
生地(四錢) 萸肉(一錢五分) 丹皮(一錢) 苓皮(三錢) 澤瀉(一錢) 山藥(三錢) 麥冬(二錢) 五味(五分) 穭皮(二錢)
又 前投制陽納氣法,而腫脹已平。今頸足漸漸復脹,乃元氣未復,早行勞動所致。急急安養為要,非當健脾理氣治之。
當歸(一錢五分) 砂仁(五分) 神麯(六分) 白朮(炒,二錢) 穀芽(炒,二錢)
吳 脾土素虛,去年雖患腹滿之疾。今遍體生瘡而腹又滿,據述因瘧而起,此暑濕之邪不清耳。
車前子(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 陳皮(一錢) 苓皮(一錢) 腹皮(一錢) 苡米(四錢) 草果(四錢) 山梔(五分) 神麯(一錢) 殭蠶(二錢) 菖蒲(三分) 紅棗(五個)
又 原方,加枳殼(四分),銀花(三錢),姜皮(四分),荊芥(一錢),去澤瀉、神麯、陳皮、紅棗。
陳右 年過六旬,陽衰氣弱,腹節結癥瘕,散而成臌。今納穀少而脈細弱,培補脾土之中,兼補火之法,但症非輕,見功甚難。
焦茅朮(一錢) 苓皮(四錢) 肉桂(四分) 當歸(三錢) 木瓜(一錢) 熟附(五分) 腹皮(二錢) 陳皮(一錢)
丁左 受寒濕風,更加飲食不節,勞力傷脾,遍身腫脹,胸腹更甚,咳逆音啞,六脈沉細。法當溫通,以助陽抑陰。
麻黃(三分) 桂枝(四分) 熟附(五分) 川樸(六分) 苓皮(三錢) 茅朮(八分) 澤瀉(一錢) 腹皮(二錢) 生薑(一)
胡左 腹脹起於中脘,今見青筋暴露,臍凸,兩足按之如泥,使見溏泄,右關沉弦而數。此木侮土衰,土不勝濕,培土製木,乃是正治。
汪右 木侮土衰,氣逆腹脹。
苓皮(四錢) 腹皮(二錢) 香附(二錢) 陳皮(一錢) 烏藥(一錢五分) 蘇梗(三錢) 神麯(炒,一錢) 桑皮(一錢) 沉香(三分) 木香(三分)
周右 形瘦腹滿,時脹時寬,更兼便堅溲短,六脈細弱。症屬氣血枯槁,木侮土衰,單腹脹之重者。
生冬朮(三錢) 陳皮(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穀芽(三錢) 柏子仁(炒,三錢) 大麥仁(炒,三錢) 當歸(一錢)
上藥,煎送小溫中丸。
朱右 六淫之中,惟風火之性最速。脹有風腫一門,其來自上而下;又有諸腫腹大一門,皆屬於火。今脹起於面目而至足,且陰囊赤爛,可謂非風火乎。至於爛處流水,乃是肺氣不能通調水道以輸化,非關脾不克運之濕熱症也。
桑皮(一錢五分) 地骨皮(二錢) 姜皮(五分) 苓皮(三錢) 腹皮(三錢) 蘇子葉(一錢) 防風(一錢) 通草(二錢) 黃芩(一錢) 山梔(一錢) 大麥芒(五錢) 煎湯代水
穆右 右脈獨大而甚於關尺,舌根苔黃,足腫按之如泥。宜宗濕過熱伏法。
茵陳(四錢) 黑梔(一錢) 黃芩(一錢) 通草(一錢) 腹皮(三錢) 楂炭(三錢) 車前(三錢) 蘇梗(三錢) 姜皮(八分) 神麯(一錢五分) 燈心(一團) 菖蒲(四分) 大麥柴(一兩)
又 少腹略寬,脈數亦減,舌上黃厚之苔,已減其半。
原方,加苡米(一兩),大麥冬(一錢),去楂、芩。
袁左 脈來遲滯,胸腹板硬。此中陽衰弱,臟寒生滿。治以溫通。
葫蘆巴(炒,一錢) 草果仁(煨,六分) 苓皮(炒,四錢) 桂枝皮(五分) 川樸(一錢) 烏藥(一錢) 熟附(五分) 蘇梗(三錢) 穀芽(三錢) 沉香汁(三匕)
蔣右 土衰木賊,陽衰水泛,腫脹之勢,汩汩而成。
黨參(砂仁拌炒,四錢) 熟附(五分) 白芍(炒,一錢) 淡乾薑(四分) 冬朮(炒,一錢五分) 炙草炭(一分)
張童 遍身腫脹,按足如泥,脈來遲滯無力。此中陽衰弱,水泛來侮,其致病之由,雖因瘧傷,半由飲食不節。培土之中,宜兼補火,佐以分消,但須節飲食為先。
生茅朮(一錢) 草果(煨,六分) 苓皮(炒,四錢) 腹皮(炒,三錢) 陳皮(炒,二錢) 防風(一錢) 桂枝皮(五分) 穀芽(三錢) 車前子(二錢) 姜皮(六分) 椒目(五分) 麥芽(炒,三錢)
方右 勞倦傷陽,脾虛發腫,六脈遲細而澀。法當水中補火,即可以生土。但症已重,求效甚難。
金匱腎氣丸(四兩),每日服四錢,炒焦,煎湯服之。
薛右 土敗木賊,脾虛發腫,此係年深月久,積勞鬱而成,乃腫脹之重症也。甚至喘而不能偃臥,肺胃兩傷極矣。勉商金匱腎氣丸,清晨服之,以補水中之火;再用生脈理中加減,合投以補土生金,勉間進之。有效再診。
金匱腎氣丸,每日清晨,四錢,炒焦,煎湯服。
黨參(三錢) 冬朮(二錢) 苓皮(四錢) 炮姜(五分) 砂仁(鹽水炒,三分) 五味子(五分) 炙草(一分) 蘇子 萊菔子(一錢) 白芥子(一錢) 桂枝皮(三分) 晚服
王左 肺屬金而畏火,酒性熱質濕。素來嗜飲,濕熱不攘而留於胃。熱性上炎,肺受灼而先見音雌。濕熱下注,氣不化而繼見腹滿。今舌紅口渴咽痛,二便不爽,脈見右關有力,經云諸脹腹大皆屬於熱,此病是也。
川連(四分) 黃芩(一錢) 大黃(三錢) 芒硝(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 洋參(三錢) 當歸(三錢) 車前(一錢五分) 通草(一錢) 苓皮(四錢) 腹皮(三錢) 萊菔子(一錢)
楊左 命門無陽,火不生土,土不制水,寒邪射肺,足腫腹脹,氣逆不能偃臥,所由來也。脈見屋漏、魚翔、蝦游、雀啄,此陰陽離散,真元將脫之憂。
金匱腎氣丸(四錢),炒焦,煎湯服(去渣)。
五加皮(一錢) 苓皮(四錢) 腹皮(二錢) 葫蘆巴(三錢) 炮姜(六分) 熟附(四分) 車前(二錢) 川七(一錢五分) 通草(四分) 黨參(二錢) 椒目(八分) 沉香汁(三匕)
另用赤豆(一兩),冬朮(三錢),煎湯代水。
施右 先脘痛而腹滿,後腫及於遍體,大便時溏,小溲艱澀,面目光亮,足按如泥,兩手脈門腫脹亦甚。脈雖不可為憑,據症而論,乃是脾土失運,肺氣失降,水道不得通調,水氣逆行膚腠。擬用培土分消,以冀健運司化。
苓皮(四錢) 腹皮(三錢) 桑皮(炒,一錢) 陳皮(一錢) 姜皮(五分) 車前子(二錢) 生茅朮(一錢五分) 通草(一錢) 神麯(炒,三錢) 防風(一錢) 澤瀉(一錢) 黑梔(一錢五分) 葶藶子(一錢) 椒目(五分) 大棗(三) 麥柴(一兩)
朱右 右關沉實有力,大便堅如彈丸,腹滿而硬。脈症合參,虛中挾實,下之,且以探之。
洋參(三錢) 當歸(二錢) 大黃(三錢) 枳實(一錢) 炙草(一分) 萊菔子(二錢)
蔡左 瘀凝脈絡,滿腹暴露青筋,脾土陽衰,腫脹而兼便溏,瘧還未已,正氣大傷,症屬重險。勉商通絡行瘀,溫中培土。
蒺藜(炒,二錢) 紅花(三分) 肉桂(三分) 黨參(四錢) 冬朮(炒,三錢) 神麯(炒,一錢) 草果(煨,三分) 車前(一錢五分) 腹皮(二錢) 穀芽(炒,三錢) 桑枝(一錢五分)
過右 經停瘀積,腹脹成臌。
桃仁泥(二錢) 赤勺(一錢) 歸尾(二錢) 牛膝(二錢) 紅花(二錢) 鬱金(沖,四分)
顧左 先從頭面脹起,而後及於腹,神色脈象俱奪,症屬險途。從先喘後脹者治之。
馬兜鈴(一錢) 黑梔(四分) 石菖蒲(三分) 通草(一錢) 桑皮一錢) 車前子(炒,三錢) 杜赤豆(四錢) 百合(一兩)
周右 單單腹脹,按之如綿,舌光無津,脈來細弱,神形消瘦,氣血敗壞,法宜培補。
熟地(五錢) 黨參(三錢) 炮姜(六分) 炙草(一分) 白芍(一錢) 五味(三分)
王左 中土衰敗,腹脹如臌,症屬難挽,商培土抑木製水,以盡人事。
生冬朮(一兩) 茯苓(一兩) 車前子(炒,五錢) 肉桂(八分) 瓜皮 即冬瓜皮代水
尤 膨脹。
黨參(一兩二錢) 生茅朮(二錢) 生冬朮(二兩) 炙草炭(一分) 萊菔子(炒,一錢) 澤瀉(二錢) 枳殼(炒,三分) 小茴香(七分) 黑山梔(八分) 煨草果(六分) 木瓜(二錢) 陳皮(一錢) 肉桂(五分) 苓皮(一兩) 蘇梗(三錢) 生熟砂仁(四分) 白芍(炒,三錢) 丹皮(一錢) 當歸(三錢)
另用大麥柴(一兩),燈心(一錢),赤豆(二兩),煎湯代水。
清晨服方 洋參(二錢) 通草(三錢) 車前子(五錢) 葫蘆巴(炒,二錢)
另用向陽東壁土煎湯,去土煎藥,送腎氣丸三錢。
又 擬補火生土,以止泄。
黨參(一兩) 冬朮(炒,二兩) 炙草炭(一分) 肉桂(三分) 車前子(二錢) 白芍(炒,三錢) 遠志(炒,七分) 益智仁(八分) 神麯(炒,一錢) 肉果(煨,一錢) 山藥(三錢) 煨木香(四分)
又 擬酸甘化陰,澀以固脫之法。
白芍(炒,三錢) 赤石脂(煅,三錢) 龍骨(煅,二錢) 訶子肉(煨,一錢) 炙草(三分) 五味子(六分) 御米殼(炙,二個)
蒲左 腹滿跗腫,左弦右弱,納減便溏,中虛之象。舌白滑,濕淫之徵。擬用四苓以培土分消,但症非輕,不能節養,恐其加重。
茅朮(三錢) 豬苓(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赤苓(三錢) 焦神麯(一錢)
劉左 攻痢丸散,無不傷中,腹雖少寬,兩足腫脹未減,難保無上泛之虞。姑用小溫中丸,每日服四錢,十劑後再商。
王左 上有表邪,咳而見血,下有濕濁,兩足腫脹,邪不能解,濕不能利,恐成風水。
生苡米(一兩五錢) 連皮赤苓(五錢) 滑石(五錢) 防風(一兩) 荊芥(炒,一錢五分) 青桑枝皮(鹽水炒,一錢五分) 通草(一錢五分) 車前子(三錢)
又 原方,加竹茹(一錢),茅針花(一錢)。
馮右 木侮土衰,氣虛下陷,腹脹筋露,肌肉消瘦,脈細弦勁,症勢重險。擬扶脾陽,兼以平木為治。
黃耆(元米炒) 冬朮 陳皮(炒) 升麻 柴胡 洋參(炒) 白芍 炙草 腹皮 車前(鹽水炒) 木香(煨) 草果仁 老蘇梗
趙左 風水逆走膚腠,並夾面積,致成腫脹,惜乎日數已久,體虛難效耳。
通草(三錢) 車前(炒,一錢) 蘇梗(一錢) 郁李仁(二錢) 東壁土(一兩) 煎湯代水
又方 生茅朮(一錢) 萊菔子(炒,一錢) 川樸(鹽水炒,一錢) 苓皮(六錢) 陳皮(二錢) 腹皮(酒炒,二錢) 澤瀉(炒,一錢) 神麯(一錢) 楂炭(二錢) 枳殼(八分) 防風(一錢五分) 紫蘇(一錢) 姜皮(六分)
又 原方,加冬朮(三錢)。
徐左 寒水侵脾,風邪入肺,以致喘咳為腫。
生茅朮(二錢) 赤苓(八錢) 澤瀉(一錢五分) 豬苓(一錢五分) 車前(鹽水炒,五錢) 通草(三錢) 紫蘇(一錢) 郁李仁(一錢) 防風(一錢) 加東壁土(一兩)
楊左 能食不運,脹起中宮,便時腹痛。且先健運脾土。
神麯(一錢五分) 麥芽(三錢) 枳殼(炒,三錢) 楂肉(炒,三錢) 焦茅朮(七分)
蔡左 中氣不運,腹為腫脹,便溏不為稍寬,六脈細澀,症屬棘手。
生茅朮(一錢五分) 生冬朮(二錢) 川樸(一錢) 枳殼(六分) 苓皮(四錢) 通草(二錢) 滑石(三錢) 陳皮(一錢五分) 草果(五分) 車前(三錢) 神麯(一錢) 腹皮(一錢)
又 甘遂(二兩) 大戟(二兩) 芫花(二兩) 蘆巴(四兩) 為末醋調敷
邵左 膀胱無司化之權,小水不從水而出,漬於下而泛及中焦,腹為之漸滿,脈至三五不調,細澀無神,陽氣之衰,不待言矣。所投補中與八味,頗覺相宜,但水勢橫逆,惟恐後不濟事,茲且開通膀胱之水,能得順趨而下,急則治標之法,擬方候酌。
生茅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肉桂 陳皮 腹皮 蘇梗 赤豆 麥芒 椒目
又 兩投分水,小溲數而短赤,昨又發熱惡寒。此是暑風外襲於表,宜兼疏解。
香薷(一錢) 通草(三錢) 滑石(三錢) 車前(炒,五錢) 王不留行(三錢) 東壁土(一兩)
又 原方,加黨參(五錢)。
又 生茅朮(二錢) 茯苓(一兩) 澤瀉(二錢) 肉桂(四分) 熟附(五分) 冬朮(一兩) 滑石(三錢) 枳殼(四分) 桂枝(五分) 黨參(一兩) 赤豆(六錢) 磨沉香(三分)
又 屬屢投分泄,而小水不去,不獨膀胱不能化,而且腎氣亦不開合。商滋腎法,以通關節。
黃柏(炒,一錢) 知母(鹽水炒,一錢) 肉桂(五分) 茯苓(一兩) 此方先服
晚,服濟生腎氣丸(四錢)。
夏左 風為六氣之長,善行而數變,膚腠不密,著之則遍體浮腫。法當疏泄手太陽之經。
蟬蛻(十隻) 地骨皮(三錢) 桑白皮(二錢) 苓皮(五錢) 姜皮(六錢) 陳皮(二錢) 防風(一錢) 荊芥(一錢) 加楊樹嫩頭(五錢)
蔣左 肝脾二傷,濕鬱化熱。擬中滿分消法,但病勢極重,不可輕視。
冬朮(炒,六錢) 川樸(姜炒,一錢) 腹皮(炒,三錢) 神麯(炒,一錢) 陳皮(二錢) 玉金(七分) 麥冬(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 乾薑(四分) 川連(三分) 官桂(七分) 黃芩(二錢) 燈心(一團)
又 原方,加赤苓(三錢)。
倪左 土衰濕聚,外發瘍瘡,內為腫脹。擬建中分導。
白朮(炒,六錢) 茅朮(炒,一錢五分) 赤苓(三錢) 陳皮(一錢) 荊芥(二錢) 穀芽(三錢) 蘇梗(一錢) 腹皮(一錢) 銀花(二錢) 苡米(二錢) 車前(三錢) 川樸(四分)
蔣左 風濕鬱於膚腠,遍身浮腫。宜先開泄肺氣。
桑皮 防風 苓皮 陳皮 荊芥 姜皮 腹皮 加皮
薛左 酒濕傷中,脾敗成臌,醫藥難效。
冬朮 腹皮 川樸 砂仁殼 陳皮 苓皮
楊左 腫從下起,濁濕居多。濕之所以為患者,由土衰不能勝濕,膀胱不能司化。
茯苓(一兩) 肉桂(三分) 小茴香(一錢) 黑牽牛(二錢) 車前子(二錢) 通草(一錢) 加綠色頭鴨腳(一雙)
又 腫勢漸減,藥不外溫通膀胱,培土勝濕。
原方,加防己(一錢)。
潘左 腹滿中空,兩足腫脹,便溏溲短。脾土大傷,症非輕視。
冬朮(五錢) 腹皮(炒,三錢) 川樸(一錢) 枳殼(五分) 陳皮(一錢五分) 苓皮(四錢) 車前子(炒,三錢) 香附(一錢) 滑石(三錢) 香茹(八分) 砂仁殼(三分)
虞左 中脘脹滿,按之堅硬,舌底紅而苔黃,口渴,脈至關,獨見弦洪而大。經云:諸脹腹大皆屬於火,又云:下則脹已,此其似乎。
川連(四分) 檳榔(一錢) 枳殼(炒,一錢) 瓜蔞仁(三錢) 腹皮(炒,三錢) 焦楂(三錢) 山梔(六分) 黃芩(八錢) 半夏(二錢) 乾薑(二分) 礞石滾痰丸(三錢) 清晨服
又 投泄熱下降之劑而有應效,仍宗前法,佐以扶正。
川連 陳皮 枳殼 神麯 腹皮 楂炭 豬苓 黃芩 半夏 乾薑 川樸 冬朮 澤瀉 知母 赤苓 炙草 澤蘭
小溫中丸(四錢),用洋參(一錢),冬朮(二錢),煎湯送下。
某 六脈沉細如絲,陽衰極矣,火不生土,土不生金,金寒水冷,臟無陰,司化失職,小水因而短少,水無去路,蓄於中而腹滿,注於下而足腫,泛於上而喘急。除金匱腎氣丸,其他皆非對症,惜乎晚矣。
腎氣丸(三錢),人參(五分)煎湯送下。
過左 大瘧初愈,復受寒濕,以致足腫便溏。宜培土分利為主。
赤苓 豬苓 澤瀉 茅朮 神麯 苡米 陳皮 麥芽
楊左 臟寒生病,脘如抱甕。議與助陽一法治之。
熟附(一錢) 生薑(二) 桂枝皮(六分) 焦白朮(二) 廣皮(一錢) 苓皮(炒,二錢)
周左 中虛發脹,便溏而不為少寬,身熱脈來細數。症屬棘手,藥難見效。
六神散,去扁豆,加神麯(炒)、柴胡、白芍、山梔(炒)、腹皮(炒)、車前子。
某 眼泡浮脹,兩足亦脹,胸腹滿悶。此飲食飢飽失宜,脾胃氣滯不運。擬用胃苓湯主之。
川樸 腹皮 茅朮 豬苓 澤瀉 陳皮 炙草 蘇梗 姜皮 苓皮 萊菔子
邱左 考之腹脹一門,便泄而腹脹不減者,重症也。今痛泄月餘,而腹日腫脹,脈又見軟弱,面帶青色,此乃木侮土衰之象。
鳳黨(八錢) 冬朮(五錢) 連皮茯苓(六錢) 神麯(炒,一錢) 廣皮(一錢) 炙草(一分) 菔子(一錢五分) 白芍(三錢) 肉桂(五分) 腹皮(二錢) 川樸(去皮,五分) 車前子(一錢)
宋左 脾肺氣滯,遍身浮腫,時重時輕,以疏理氣機,兼培土,能避風寒,節飲食,自然漸愈。
腹皮 苓皮 桑皮 廣皮 姜皮 川通 焦蒼朮 焦麥芽
殷左 脈至弦數,左關尺沉分有力,睪丸陰莖微腫,胸腹不寬,去年曾患囊癰出膿,乃濕熱閉結下焦而成。今脈象見症如此,濕熱乘虛注於中下二焦,不生外瘍,恐有腹脹之慮。擬用淡滲分泄、理氣法。
連翹 廣皮 蘇梗 燈心 廣木香
管左 兩足浮腫,按之如泥,面黃無神,脈軟少力。乃脾土衰弱,寒水將有及中上之勢。
茅朮 赤苓 澤瀉 香附 焦曲 穀芽
殷童 夾食夾風夾濕,面目胸腹肢體無處不腫。擬用胃苓合投。
苓皮 川樸 茅朮 焦曲 山楂 防風 姜皮 燈心
吳左 脈來左弦右弱,中虛腹瀉。此土衰木侮之象。
茅朮(土炒) 廣皮(炒) 腹皮(炒) 炒丹皮 炒苓皮 炒車前子 炒姜皮 宣木瓜 焦麥芽 麥柴(一兩)
宋 脾氣運行失職,痰積交凝,脘右肋下,癥如拳大。本當培土溫中,緩圖自效,而誤用攻伐,以致徹散成臌,諸症迭出,而成棘手。茲先培中土治之。
冬朮 焦穀芽 苓皮(炒) 腹皮(炒) 白芍(炒) 大麥柴 煎代水
蔣左 瘧後胸腹脹滿,先從足起,自下而上,濕熱居多。但汗出如雨,舌無苔而光,不獨土衰,而衛外之陽,守中之陰,俱虛矣。用藥宜乎和平為當。
苓皮 廣皮 鮮地骨皮 鮮冬瓜皮 炒苡米 生熟砂仁 生熟車前 浮麥(炒) 白芍(炒)
張左 風濕熱於肺胃,遍身腫脹,兩足尤甚,色紅而熱。擬與疏表理氣泄熱。
香茹 防風 荊芥 桑皮 苓皮 廣皮 腹皮 姜皮 楂炭 澤瀉 黃芩 車前 炒焦曲 大麥柴 代水
又 原方,去黃芩、桑皮,加茅朮。
周右 大小便不利,胸腹四肢腫脹,重症也。開之,泄之。
瓜蔞仁 焦枳實 杜蘇子 杏仁 葶藶子 菔子 腹皮 苓皮 車前(炒)
又 通身腫脹退去八九,納穀後胸腹攻撐,脾氣未能健運。兼以培土。
茅朮 焦曲 砂仁 穀芽(炒) 苓皮 白朮(炒) 車前子
楊右 腹大而軟,脈來滯細,面不浮,足不腫。此氣鬱成臌。
香附(三錢) 苓皮(四錢) 腹皮(炒,三錢) 陳香圓皮(五分) 砂仁殼(三錢) 舊鼓皮(炙存性,二錢)
又 腹能少寬,加味再進。
原方,加細青皮(一錢),大麥柴(五錢),煎代。
又 上不見咳,面不見浮,非風也。足不見腫,小溲通利,非濕也。腹大如箕,按之外軟內實,便溏日來兩次,脈不遲亦不數,亦非寒,亦非火。細細參之,似屬氣鬱,前投理氣,初若有效,既又不應。改投培土行瘀,再探之。
焦白朮 楂炭 紅花 丹參 丹皮 香附 焦曲 車前子 腹皮 桃仁 葫蘆巴 以上分量均以三錢
又 投理氣行瘀,俱不應效,改投鎖補兼施。
黨參(炒,四錢) 萊菔(三錢) 焦曲(二錢) 香附(三錢) 腹皮(三錢) 廣皮(二錢) 木香(四分) 沉香(五分) 降香(一錢)
又 不喘不咳,病不在表,亦不在上。腹不痛,大便溏,亦非實結。開鬼門,潔淨腑,俱用不著。脈不遲數,口不渴,不怯寒,大熱大寒之品,亦不合。足不腫,小水長,分利去濕之品,亦不合。按之軟,其為氣滯,十有八九。余方不過如此,或欲速,再請明眼酌治之。
原方,加苓皮(四錢),繭殼(三個)。
此症起於產後,年久不愈,至小產後大投行瘀而愈。
張左 濕熱蘊於中焦,面目見黃,胸腹為脹。茵陳五苓散主之。
茵陳(八錢) 生苡米(三錢) 生茅朮(三錢) 赤苓(六錢) 豬苓(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黑梔(一錢) 腹皮(三錢) 廣皮(一錢五分) 黃柏(八分)
某左 土衰濕勝,郁久防成中滿,面色萎黃,納食作脹,兩足至晚浮腫,或嘔或瀉,都是脾胃兩傷之據。
茅朮(炒) 焦白朮 焦曲 焦楂 遠志 茯苓 澤瀉 砂仁 廣木香
潘右 腹滿中空,兩足浮腫,便溏溲短。脾土已傷,症非輕淺。
邵左 風熱散走,遍身作痛。此外內兩兼,先為分解。
洋參(一錢) 荊芥(一錢) 防風 茯苓(一錢) 甘草(一錢) 枳殼(一錢) 桔梗(一錢) 柴胡(八分) 川芎(一錢) 銀花(五錢) 前胡 羌獨活(各一錢) 牛蒡子(二錢)
孔左 六脈沉細,食後中脘脹悶不適,脾胃陽衰也。
炮姜(一錢) 遠志(五分) 益智仁(八分) 焦白朮(二錢) 黨參(三錢) 製半夏(二錢) 官桂(三分) 五穀蟲(一錢) 雞金(一錢)
衄血
鄒左 脈大而數,左甚於右,鼻衄成碗而色鮮。此炎暑熏蒸,肝陽上逼,肺金受灼,而血妄行也。
麥冬(一錢五分) 夏枯草(一錢) 元參(二錢) 丹皮(一錢五分) 鮮生地(四錢) 竹茹(四分) 茅針花(一錢) 京墨汁(五匙)
廉右 質本陰虧,內熱鼻衄。擬四陰煎,肺腎同治。
北沙參(三錢) 生地(四錢) 山藥(炒,二錢) 扁豆(二錢) 砂仁(四分) 丹皮(炒,一錢) 川斛(三錢) 焦穀芽(二錢)
李左 鼻衄,脈至右寸關獨大,此火浮於肺。
黃芩(二錢) 白及(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 竹茹(炒,五分)
錢童 鼻衄已久,宜清宜折。
豬苓(二錢) 白及(一錢五分) 茶葉子(五分)
某左 鼻衄頭痛,風熱上行。
豬苓(二錢) 白及(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白芷(八分)
秦右 脈數,內熱鼻衄,此陰虛火浮。
生地(四錢) 丹皮(炒,一錢) 元參(一錢) 麥冬(一錢) 北沙參(三錢)
陳右 血不歸經,逆行於上,而時見鼻衄,脈至弦數甚於左寸關。宜清養肝陰為先。
北沙參(三錢) 麥冬(一錢五分) 石斛(二錢) 知母(一錢) 牛膝(一錢五分) 女貞子(一錢五分) 地骨皮(一錢)
又 原方,加大生地(五錢),去元參、知母。
失音
某左 色脈無力而音不揚,更兼咽喉不時而痛,喜吃甘溫則適。此係風寒束縛,肺氣窒塞。
叭杏,飯上蒸熱,搗如膠。另用肉桂末(二錢),以桂和勻,搗。將白蜜拌和勻如指面大。每用薄綿一層包藥一粒含於口內,將汁咽之,日含二三次,夜亦可含臥。另用蜜陳皮(二三),泡湯代水。
又 桔梗 生熟草 生熟訶子肉 蟬蛻 燈心 香椿豆(如無,竹膜三分代之)
又 雞子(一枚,置碗中打如糊) 白糖霜(三錢)
上,將滾豆腐漿一碗,清晨沖服。
某 寒束熱伏,金實不鳴。
杏仁(二錢) 桔梗(一錢) 枳殼(炒,六分) 半夏(一錢) 蟬衣(七分) 蘇葉(八分) 陳皮(一錢) 姜(一)
沈左 六脈數大,甚於兩關,肝陽胃火熾甚,上灼肺金為咳而聲音不揚,大便難澀者。肺與大腸相為表裡,清金制陽,必須育陰。
洋參 麥冬 川貝 蟬衣 生地 蘆根 鮮百合 燕窩 枇杷葉 三味煎湯代水
又 火之旺者,水必虧,六脈數象不減。方不外乎清金保肺,壯水制陽。
洋參(八錢) 麥冬(三錢) 川貝(四錢) 生地(一兩) 丹皮(一錢五分) 扁豆(五錢) 通草(一錢) 沙苑(三錢) 甘蔗皮(一兩) 枇杷葉(三錢)
吳左 氣弱音雌。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黨參(三錢) 冬朮(炒,三錢) 當歸(二錢) 陳皮(一錢) 黃耆(三錢) 通草(一錢) 半夏(一錢) 杏仁(一錢五分) 炙草(四分) 訶子肉(一錢) 香椿芽(一錢) 蟬衣(四隻)
某右 久咳音雌,色脈無傷,金實不鳴也。
半夏(一錢) 叭杏(連皮,二錢) 蟬衣(一錢) 桔梗(一錢) 訶子(生炒,一錢) 紫蘇(五分) 薄荷(五分) 通草(一錢)
某 脈至滑大,甚於右寸關,久咳見血,音啞,肺傷極矣。
北沙參(四錢) 玉竹(炒,三錢) 麥冬(一錢) 紫菀(八分) 扁豆(三錢) 苡米(三錢) 白及(一錢五分) 通草(六分) 川貝(一錢五分) 百藥煎(炒,一錢) 百合(一兩) 蟬衣(四) 月石(一錢) 紫降香(一錢)
此三味加前方中先服三劑
諸左 咽痛音雌,由咳而起,六脈沉遲。少陰太陰同治。
熟地(八錢) 麻黃(四分) 杏仁(二錢) 生草(一錢)
王左 久咳聲音不揚,而咽喉作痛,飲食不貪,脈至細數,右寸關軟大。人之聲音,發乎腎而出乎肺。肺腎兩虧則音雌,水虧於下則陽越於上為咽痛。腎為肺子,虛則盜氣於母,脾土日虧,則飲食不化精血而化痰涎。脈症合參,無非脾肺腎損傷之象,幸而便猶未溏。但將交夏令,內有虛陽,外有炎蒸,已傷之金,欲其不燥,不外乎制陽壯水,保金醒胃,理脾為上。
熟地(一兩) 山藥(炒,五錢) 丹皮(一錢五分) 萸肉(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五味(十粒) 麥冬(一錢)
又 沙參(五錢) 扁豆(一兩) 建蓮(一兩) 芡實(炒,一兩) 通草(四分) 訶子(生熟,一錢) 川貝(二錢) 蟬衣(四) 竹膜(五分)
上方,培土生金無礙乎脾胃,發聲而不耗氣,消痰不至於涸液傷陰。間日服之,可也。
檀香百合(一兩) 元米(二兩) 官燕(一錢)
上三味,煮爛,清晨加冰糖食之,以代朝粥。又,滾豆腐漿一飯碗,另將雞子一個調稠,加冰糖沖勻,食之代點心。豬肺一具洗淨,苡米一兩,入罐煮爛,作菜。
吳左 久咳音雌,咽痛納減,不能仰臥,六脈細澀,面色萎黃。種種見症,都是損怯,氣血就偏之象。擬大補元煎治之。
黨參(五錢) 熟地(八錢) 杜仲(三錢) 山藥(一兩) 萸肉(三錢) 當歸(二錢) 杞子(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炙草(七分) 五味(三分) 青果(一枚)
王左 久咳失音,右脈細弱。擬六君以培土生金,失治於前,見功甚難。
六君子,加黃耆、當歸、五味、訶子。
楊 咳嗽聲音不揚,右寸關獨浮大有力,邪未透達。此症忌用人參,屢屢告戒,何以即忘。
杏仁(二錢) 桔梗(一錢) 荊芥(一錢) 前胡(一錢) 蘇子(一錢) 玉竹(四錢) 白薇(一錢) 蟬衣(四隻)
周左 金破不鳴,責在肺腎。
熟地(八錢) 當歸(二錢) 半夏(一錢) 陳皮(一錢) 茯苓(一錢) 炙草(六分) 桔梗(一錢) 元參(一錢) 薄荷(四分) 紫蘇(五分) 蟬衣(四)
蔣左 音雌咽痛,脈弱而尺浮露。此水虧火浮,肺金受灼,損症之萌也。芩、連、知、柏,切勿雜投,有傷生生之氣,變症蜂起,不可不慮。
桔梗(一錢) 甘草(一錢) 元參(三錢) 川貝(一錢) 金銀花(一錢) 燈心(五尺)
煎好去渣,將雞子白(一枚)攪勻,服。
接方 生地(一兩) 山藥(炒,三錢) 丹皮(炒,一錢) 萸肉(二錢) 茯苓(一錢) 元參(二錢) 麥冬(一錢) 甘草(一錢) 銀花(一錢) 青果(二)
吳左 久咳失音,脈軟無力,咳甚則吐。宜溫培肺胃之氣。
黃耆(蜜炙,三錢) 冬朮(炒,三錢) 紫菀(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橘餅 元米煎代水
劉左 人之聲音,發於腎而出於肺。今聲音不揚,脈來細軟,良由肺氣不通,腎氣衰弱耳。
熟地(一兩) 黨參(三錢) 冬朮(炒,三錢) 生熟訶子(一錢) 炙草(四分) 桔梗(一錢) 百合(一錢) 蟬衣(四個) 香椿頭(二錢)
每日清晨,雞子沖豆腐漿,服。
吳左 音啞便溏,脈細脫形,藥難應效。
黃耆(元米炒,六錢) 五味(炒,八分) 黨參(炒,三錢) 桔梗(一錢) 生熟訶子(各一錢) 冬朮(三錢) 炙草(七分) 冬花(三分) 百合(四錢)
楊左 金虛則聲音不揚,土衰則納穀日減。議培土生金法。
黃耆(蜜炙,六錢) 生熟訶子(一錢) 冬花(蜜炙,三錢) 炙草(六分) 扁豆(炒,二錢) 蟬衣(四隻) 豬肺清湯煎藥
王右 音啞咽痛,右脈軟弱,左細數,此水虧於下,火浮於上,肺金受爍,恐成損怯。
生熟地(一兩六錢) 桔梗(一錢) 苡米(四錢) 生熟甘草(一錢五分) 大貝(一錢五分) 北參(三錢) 雞子白(一個,調稠沖服)
又 薄荷(一錢) 百草霜(一錢) 桔梗(一錢) 霜梅(炙,一錢) 貝母(三錢) 燈心灰(一錢) 甘草(一錢)
上,為末,用白蜜(二兩)調勻,不時食服。
沈左 當育陰以制陽。
桔梗(二錢) 甘草(一錢) 薄荷(一錢) 蟬衣(四隻) 元參(四錢) 銀花(三錢) 川貝(三錢) 射干(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 川連(三分) 蘆根(三錢) 燈心(五尺)
王左 脈至軟弱,腿膝痠疼,久咳不已,聲音不揚。此稟質不足,而寒濕浸里。
防己(二錢) 黃耆(蜜炙,六錢) 川七(三錢) 赤苓(三錢) 白朮(炒,三錢) 苡米(炒,一兩) 杜仲(薑汁炒,八錢) 冬花(蜜炙,三錢) 當歸(二錢) 桑皮(蜜炙,二錢)
陳左 六脈浮數,左尺為甚,音雌咽痛。症屬水虧於下,陽浮於上,肺金受灼。擬生脈六味,兼育肺腎之陰。
洋參(三錢) 蟬衣(一錢) 麥冬(一錢) 五味(五分) 生熟地(各八錢) 懷藥(一兩) 丹皮(一錢五分) 萸肉(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 訶子(一錢) 元參(一錢五分) 鳳凰衣(五個) 青果(二) 燈心(五尺) 竹膜(四分) 元稻根鬚(三錢)
蔣 金為水母,腎為肺子,久咳者無不傷乎子,則腎水因而虧矣。脈見浮數,喉舌乾燥,豈非腎陰肺液兩虧乎?且聲音者,發乎腎而出乎肺。肺腎兩虧,當此時令風熱之際,未勉又觸時邪,聲音驟啞。此虛中夾邪之症,育陰清肺之中,稍兼疏解之品。
北沙參 麥冬 生地 薄荷葉 蟬衣 牛蒡子 竹膜 雞子白衣(四個)
盛左 久咳而至咽啞,便溏,脈細數。上中下三焦俱損。
洋參(三錢) 黃耆(三錢) 熟地(六錢) 懷藥(三錢) 丹皮(一錢) 冬朮(一錢五分) 萸肉(二錢) 北沙參(三錢) 神麯(一錢) 白芍(炒,一錢五分) 訶子(炒,一錢) 五味(三分)
周 中氣不足,肺腎兩虧。先理中氣。
柴胡 黨參 當歸 升麻 黃耆 炙草 冬朮 茯苓 蟬衣 香椿豆芽 生熟訶子肉
肺痿
章右 脈來弦數,左甚於右,左脅下痛,繼已咳吐,紅濁痰涎,似膿非膿,似血非血。此肝鬱化火,灼肺成痿,兼感時邪,為頭痛發熱,勢非輕淺。
天冬(三錢) 川貝(三錢) 鬱金(四分) 知母(一錢五分) 紅花(三分) 瓜蔞皮(一錢) 骨皮(二錢) 香附(二錢) 桑枝皮(鹽水炒,一錢) 紫菀(一錢) 扁豆(三錢) 橘紅(一錢) 炒荊芥(一錢)
宿左 經云: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逆。今左關獨大,獨弦,獨數,此肝陽有餘。木旺則土衰,濕濁不化,蘊於胃底,鼻穢氣升,隨肝火上炎,肺金爍消,焉得不咳而為痿乎?
紫菀(一錢) 羚羊(八分) 檀香(一錢) 白芍(炒,一錢) 玉竹(炒,一兩) 川貝(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苡米(炒,八錢) 天冬(一錢) 丹皮(一錢) 沙參(八錢) 玉金(七分) 百合(六錢) 紫降香(一錢)
復診 原方,加生地(六錢),去紫菀、羚羊。
潘左 左關弦數,右寸無力,咳吐穢痰,似膿似血,右乳肋骨隱隱疼痛,每咳汗必淋漓,木火上炎,肺金受灼。急宜壯水制陽,清金保肺為主。
沙參(五錢) 天冬(一錢五分) 白及(三錢) 白芍(三錢) 生地(一兩) 苡米(八錢) 黃耆(八錢) 紫菀(一錢) 玉竹(七分) 元米(一撮)
某 癰為實而痿為虛,實症脈必數而大,面必紅,氣必粗,咳必重,痰必濃,痛必甚,可清可攻可消,日久亦必兼補托。今面色黧黑,唇舌刮白而滑,痰雖穢而清,胸雖痛而不甚,脈雖數而無力,此先傷脾土,土傷則濕鬱,化熱熏蒸,肝氣亦傷,而成痿症。痿與癰,一虛一實,宜先辨確。治痿,當以培土補肺為主,兼治清理濕熱為佐。
黃耆(四錢) 沙參(三錢) 苡米(一兩) 冬朮(二錢) 桑皮(一錢) 天冬(一錢) 川貝(一錢五分) 黃芩(八分) 百合(三錢)
許右 久咳見紅,右乳之上,隱隱作痛,形瘦面黃,飲食漸漸減少。此係風寒傷肺,勞倦傷脾,將成肺痿。先以補土生金法。
黃耆(六錢) 當歸(炒炭,三錢) 苡米(炒,八錢) 桔梗(六分) 冬朮(二錢) 白及(二錢) 絲瓜子(二錢) 川貝(一錢五分) 百合(五錢)
某右 酒客中虛,胃家濕鬱化火,穢濁之氣,時時熏蒸,肺臟受灼,能不頻頻咳嗽,似乎肺癰,其實非也,乃肺胃兩傷之重恙。清肺適足以礙胃,補土可以生金,胃開便固,方可轉機。
洋參(一錢) 扁豆(三錢) 冬朮(三錢) 玉竹(四錢) 桔梗(一錢) 白及(二錢) 神麯(八分) 茯苓(二錢) 冬花(三錢) 檀降香(各一錢) 百合
黃左 脈至滑數,時歇止,咳甚則嘔,有汗而熱不退。此係風溫感於肺胃,防成肺痿。
白薇(一錢) 川貝(二錢) 沙參(四錢) 天冬(一錢) 桔梗(一錢) 橘紅(一錢) 冬花(三錢) 紫菀(一錢) 百合(五錢) 玉竹(四錢) 枇杷葉(刷去毛,二錢)
徐左 咳吐臭痰,六脈細弱。當補氣血,兼以芳香悅脾。勿徒事於寒涼攻伐。
洋參(一錢) 茯苓(二錢) 黃耆(六錢) 冬朮(二錢) 炙草(五分) 苡米(炒,五錢) 川貝(二錢) 當歸(炒,一錢) 檀降香(各五分)
某左 脈遲無力,咳嗽噦惡陽痿,肺胃腎三經病也。
熟地(八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砂仁(炒,八分) 甘杞子(三錢) 杜仲(四錢) 巴戟(三錢) 鎖陽(三錢) 桃肉(三個)
哮喘
潘左 右寸浮緊,此肺經著寒。
製半夏(一錢五分) 豬牙皂(一寸) 炙草(五分) 姜(一)
此方,發時可服二三劑。
丸方 杏仁(四兩) 蘇子(二兩) 款冬花(三兩) 煉蜜為丸
範右 開藥非久服之品。
黃耆(四錢) 冬朮(二錢) 陳皮(一錢) 黨參(三錢)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當歸(二錢) 炙草 半夏(一錢) 生熟訶子(一錢) 姜(三)
又 麻黃(蜜炙,三分) 淡乾薑(三分) 五味
薑、五味和搗,炒半夏(一錢)。 服補藥三劑,間服此方一劑。
吳左 久哮時發時止,甚則帶血脘痛且嘔。不特肺有伏邪,且傷及胃矣。先理新感,續商搜逐。
杏仁(二錢) 前胡(一錢) 荊芥炭(一錢) 生熟砂仁(一錢) 陳皮(一錢) 蘇子(炒,一錢) 延胡(炒,一錢) 半夏(炒,一錢) 百部(蜜炙,三錢) 桃仁(一錢)
陳左 久哮,納減氣逆,肩臂作痛,六脈細弱。肺家雖有伏寒,然體虛已甚,燥烈溫散之藥,未便擅投。擬與氣血兼培,以救其本。
黃耆(四錢) 甘草(五分) 半夏(炒,一錢) 冬朮(三錢) 當歸(二錢) 冬花(三錢) 杜仲(二枚) 核桃肉(二)
接方 黨參(三錢) 茯苓(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冬朮(炒,三錢) 炙草(六分) 百部(三錢) 冬花(三錢) 半夏(炒,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橘餅(二錢)
葛右 肺有伏寒,咳喘頻發,肝家血滯,經行發熱,乳腰並痛。
桃仁(四兩) 叭杏(蒸熟炒,四兩) 款冬花(蜜炒,四兩) 杜仲(五兩) 百合(四兩) 蘇子(炒,三兩) 半夏(三兩) 香附(姜炒,四兩) 丹參(四兩)
上藥,為末,大棗、生薑同煮,取棗肉和藥杵勻,作丸,如彈子大。每服五丸,橘餅湯下。
金左 寒邪伏肺,交春則喘嗽頻發。宗先賢調補脾肺,發時疏散逐邪。
黨參(炒,三錢) 茯苓(一錢) 炙草(三分) 冬朮(炒,一錢) 半夏(炒,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姜(一)
又 蘇子(一錢五分) 萊菔子(炒,一錢) 白芥子(炒,一錢) 半夏(一錢) 杏仁(二錢) 香附(一錢) 荊芥(一錢) 前胡(一錢) 黨參(二錢) 姜(一) 桑葉(二片) 此方發時服之
王左 寒痰入於肺絡。
半夏(炒,一錢) 叭杏(二錢) 萊菔子(炒,二錢) 蘇子(炒,一錢) 芥子(炒,一錢)
姚右 元海氣泛,入夜喘急,形寒畏冷,夏襲重裘。
黃耆(炙,三錢) 熟地(三錢) 萸肉(一錢五分) 山藥(二錢) 磁石(煅,三錢) 合桃(二) 補骨脂(一錢) 巴戟(一錢)
又 汗多畏寒,都是陽虛。
黃耆(炙,六錢) 桂枝(三分) 白芍(一錢) 炙草(四分) 五味(十) 青鹽(三分)
蔣左 胸痞氣短,由遺泄傷腎,攝納無權,法當補塞,況六脈如此之虛而無神,斷不可再以開泄。
黨參(五錢) 熟地(一兩) 五味(五分) 杞子(三錢) 補骨脂(鹽水炒,一錢) 當歸(二錢) 桃肉(三)
某 右寸關滑大,左三部細軟,行動數武則喘。細細合參,肺氣之不降不肅,未必無邪,腎氣之不攝不納,總因痔血過多,損及腎真也。
熟地(砂仁炙,一兩) 當歸(二錢) 炙草(四分) 黨參(四錢) 蘇子(一錢) 遠志(七分) 茯神(二錢) 杏仁(三錢) 懷膝(三錢) 補骨脂(一錢) 桃肉(一)
王左 風寒勞碌,外感內傷,無不兼溫肺理氣以治喘,納氣養營以治內傷。
杏仁(二錢)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砂仁(炒,八分) 熟地(一兩) 當歸(一錢) 杜仲(四錢) 續斷(二錢) 牛膝(二錢) 補骨脂(炭,五分) 馬兜鈴(炙,一錢) 桃肉(一個)
汪左 去年病後失調,今動則氣喘,目視模糊,六脈細澀。精氣俱虧,當攝納為主,兼調營衛。
熟地(八錢) 當歸(一錢) 炙草(六分) 黨參(三錢) 杞子(三錢) 五味(七) 桃肉(連膈塍,三枚)
氣
王右 氣火上升,挾痰阻咽喉為之吞吐不利,右關滑大。法宜清降。
蘇子(一錢五分) 萊菔子(一錢) 白芥子(一錢) 茯苓 川鬱金(七分) 枇杷葉(去毛,二錢) 荸薺(四) 燈心(一丈)
侯左 脈至滑數而甚於左,舌苔白膩,胸膈滿悶,氣逆則咳。此係濕鬱中焦,肝陽因此不能疏泄,宗氣有餘便是火。立方兼淡以滲濕。
黑山梔(一錢) 川鬱金(一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五分) 苡米(三錢) 茯苓(二錢) 木香汁(沖,五匕)
許左 肺氣窒塞,失其右降之令。
生熟砂仁(八分) 陳皮(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五分) 瓜蔞仁(二錢) 通草(一錢) 薤白(二錢) 蘇子(炒,一錢)
某 腑氣以通為補。
洋參(三錢) 枳實(一錢) 半夏(二錢) 陳皮(一錢五分) 生熟砂仁(一錢) 淡吳萸(三分) 川連(三分) 蘆根(六錢) 竹茹(一錢) 生薑
蔣右 肝胃之氣,有升無降。
蘇梗(三錢) 香附(炒,二錢) 丹參(三錢) 茯苓(二錢) 山梔(五分) 青皮(八分) 大麥仁(炒,五錢) 降香(五分)
鈕左 胃氣逆行。
半夏(二錢) 全福花(三錢) 赭石(五錢) 茯苓(三錢) 炙草(五分) 黨參(三錢) 補骨脂(鹽水炒,一錢) 陳皮(鹽水炒,一錢) 桃肉(一個)
某 肺氣窒塞,清不升,濁不降。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桔梗(六分) 枳殼(炒,七分) 黨參(三錢) 黃耆(三錢) 冬朮(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苡米(二錢) 炙草(四分) 紫蘇(五分) 生薑
王右 肺氣不降,胃氣逆行,肝氣鬱而不宣,自中脘至咽喉痞塞,納穀難阻。擬與嘉禾法。
洋參(三錢) 枳殼(一錢) 川連(四錢) 乾薑(三分) 半夏(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赭石(四錢) 覆花(二錢) 蘇子(一錢五分) 砂仁(一錢) 沉香汁(三分) 枇杷葉(去毛,三錢) 姜(二)
蔣左 肺氣窒塞。
桔梗(一錢) 紫蘇(一錢) 白芷(一錢) 生薑(一)
李左 氣結於咽,失於宣降。
蘇子(炒,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前胡(一錢) 竹葉(一錢) 枇杷葉(一錢)
汪左 胸中氣機窒塞。
通草 蔻仁 大麥仁 半夏 桔梗 枳殼 蘇梗 陳皮
成左 水鬱氣滯,用二賢散主治。
陳皮(鹽水炒,四錢) 炙草炭(一兩)
上藥,磨末一錢許。清晨,白滾水調服一錢。
吳左 清氣不升,濁氣不降,以致中脘窒塞。
砂仁殼(三分) 枳殼(五分) 升麻(三分) 牛膝(炒,一錢) 冬朮(三錢) 半夏(一錢) 檀降香(各一錢) 荷梗(五分)
季左 痰氣窒塞。
陳皮(一錢) 桔梗(一錢) 蘇子(一錢) 木香(三分) 半夏(炒,一錢) 茯苓(二錢) 炙草(六分) 砂仁(炒,六分)
陳左 中脘之右,板硬氣逆於上則咽如阻,氣下則心口如塞。此肺氣失宣,胃氣失降。
通草(炒,一錢) 蘇子(炒,一錢五分) 沉香汁(三匕) 象貝(一錢) 瓜蔞仁(炒,三錢) 枳實(六分) 竹葉(十片) 萊菔子(炒,六分) 枇杷葉(炒,一錢五分)
復診 原方,加全福花(三錢),洋參(一錢五分)。
張左 脘脹,大便三四日一行。肺氣不降,即胃氣之逆行也。
杏仁(去皮,三錢) 蘇子(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茯苓(一錢) 砂仁(八分) 象貝(一錢五分) 大麥仁(炒,四錢) 檀降香(各五分)
又 杏仁(二錢) 蘇子(炒,一錢五分) 陳皮(二錢) 黨參(六錢) 枳實(一錢) 萊菔子(一錢五分) 瓜蔞仁(三錢) 大麥仁(炒,四錢) 檳榔汁(三匕) 五穀蟲(二錢)
楊左 脈至左三部細弱,右三部弦數,面黃無神,發熱無言定,氣短似喘,不能偃臥,右半天府雲門痛連脅肋。經曰:肺主布氣,脾主運氣,腎主納氣。茲以脈症合參,脾肺腎三經俱傷,失布失運失納,而又挾邪,以致氣機升降,失其常道。法宜調補之中,稍兼疏理。
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廣皮(一錢) 炙草(四分) 洋參(二錢) 熟地(砂仁拌炒,五錢) 蘇子(一錢) 前胡(一錢) 鬱金(一錢) 青木香(八分)
脾胃
諸左 納少便溏,胸腹作脹,六脈細澀。純乎脾失健運,中無砥柱,氣血有傷。當培土為主。
冬朮(三錢) 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神麯(一錢) 麥芽(炒,二錢) 白芍(一錢) 砂仁(炒,八分) 穀芽(三錢) 車前(一錢五分) 葫蘆巴(一錢五分)
周左 診脈左弦右弱,腹滿便溏,氣逆不能下臥。一切見症,無非剛猛過投,以致傷脾伐胃,肝木乘虛來侮。偏寒偏熱,偏補偏攻,皆非正治。議兩和肝胃為治。
茯苓皮(炒,四錢) 大腹皮(炒,三錢) 白芍(炒,一錢) 焦穀芽(三錢) 蘇梗(磨沖)
某左 早食則適,晚食則腹不寬。脾腎之陽衰弱,火不生土也。
益智仁 泡姜 菟絲子 遠志 焦穀芽 焦神麯
俞左 不任苦寒者,中陽衰也。不受燥烈者,腎陰虧也。飲食不化氣而化痰者,脾之健運無力。用五福飲,氣血兼培,少佐流行之品。
黨參(一錢五分) 熟地(三錢) 冬朮(二錢) 陳皮(八分) 半夏(一錢) 丹參(一錢五分) 建蓮(三錢) 大棗(二)
鄧右 木鬱土衰。
冬朮(二錢) 陳皮(一錢) 神麯(炒,一錢) 茯苓(一錢) 生熟砂仁(四分) 香附(一錢五分)
周左 質本陰虧,宜培補肝腎。奈食稍多,胸腹撐脹作痛,脹得嘔得噯則適。茲滋膩之藥,未免礙脾,且先芳香健運之劑,繼當滋填肝腎為要。
冬朮(四錢) 扁豆(三錢) 神麯(炒,一錢) 穀芽(五錢) 砂仁(炒,三分) 會皮(一錢)
嚴 食不能運,脾不健也。
冬朮(三錢) 當歸(一錢) 續斷(三錢) 杜仲(四錢) 焦穀芽(二錢) 炙草(四分) 神麯(炒,一錢)
吳左 足膝無力,面黃無神,脈來軟弱,勞傷脾土。
焦茅朮(一錢) 焦白朮(四錢) 杜仲(炒,八錢) 當歸(二錢) 赤苓(三錢) 焦穀芽(三錢) 姜(一) 棗(一)
趙左 右關沉細,脾陽暗暗漸虧,當補中土。
冬朮(三錢) 枸杞子(三錢) 遠志(炒,一錢) 穀芽(四錢) 姜(二) 棗(二)
又 入暮目視無光,不獨脾陽衰也。
焦冬朮(四錢) 枸杞子(三錢) 遠志(炒,一錢) 穀芽(四錢) 石決明(炒,五錢) 桂圓(五) 杜仲(三錢) 螢火蟲
許左 脾陽不旺,失於健運。
冬朮(二兩) 山藥(炒,三兩) 澤瀉(一兩) 芡實(三兩) 建蓮(四兩) 炙草(一兩) 薑炭(一兩) 焦鍋巴(半張)
每日早晚,用黃糖調鍋巴湯下。
胡右 脾陽衰弱,以致發黃,擬補火生土法。
冬朮(炒,四錢) 陳皮(一錢五分) 遠志(炒,一錢) 焦神麯(三錢) 穀芽(二錢) 姜(二)
張右 懶食嗜臥,脾氣困乏。
白朮(炒,二錢) 神麯(炒,一錢) 穀芽(三錢) 半夏(炒,一錢) 赤苓(二錢) 扁豆(炒,二錢) 會皮(八分)
徐左 飲食不運,食後作飽,脈沉細,不獨脾氣衰弱,水中之火亦衰。宜火生土。
遠志(一錢) 冬朮(炒,三錢) 薑炭(五分) 焦穀芽(三錢) 清晨桂附八味丸(三錢)
夏左 脈虛浮,右三部更甚。宜養其氣,修其脾胃健旺,再商真陰之議。
綿耆(六錢) 當歸(三錢) 洋參(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杜仲(鹽水炒,四錢) 冬朮(炒,三錢) 山藥(炒,五錢) 炙草(四分) 陳皮(一錢) 穀芽(三錢)
蔣左 胸腹痞滿,食入作脹,脾氣失於健運故也。
冬朮(炒,三錢) 枳殼(炒,五分) 神麯(炒,一錢) 穀芽(炒,三錢) 陳皮(一錢) 遠志(八分)
邵左 至高之陽不振,痰濁阻於膻中,用離火照法,以消陰霾。
熟附(四分) 黨參(五錢) 半夏(一錢) 桔梗(六分) 當歸(二錢) 砂仁(炒,四分) 陳皮(一錢) 姜(一)
嚴左 中陽不旺,喜食麵物,未免為滯。
黨參(炒,六錢) 遠志(炒,一錢) 楂肉(炒,二錢) 冬朮(土炒,一兩) 半夏(炒,一錢) 穀芽(炒,三錢) 陳皮(炒,一錢) 泡姜(一錢)
龔左 氣分偏虧,脾土不健運。
黃耆(一錢) 當歸(炒,三錢) 冬朮(炒,四錢) 穀芽(炒,五錢) 神麯(炒,一錢) 陳皮(一錢) 姜(二) 棗(二)
吳右 痞結中宮,便溏脈弱。當以健運脾土為主。
焦白朮(三錢) 焦神麯(一錢) 焦穀芽(三錢) 焦楂肉(一錢) 炙草(四分) 砂仁(四分) 官桂(四分)
楊右 氣血兩虧之疾,全仗水穀之海,能納能運,能受重劑,補方希冀可以斡旋。今不思納穀,食入噁心,大便見溏,前投熟地,而胸膈滿悶,皆脾胃不醒不運見症。急培後天,能多進穀食,乃是轉機,否則圖痊非易。
棗仁(炒,三錢) 建蓮(二錢) 砂仁(炒,三分) 冬朮(三錢) 扁豆(炒,三錢) 穀芽(炒,三錢) 懷藥(炒,三錢) 枸杞子(三錢) 丹參(三錢) 玉竹(炒,三錢) 牛膝(炒,一錢五分) 五味(七粒)
衛 久熱脈不弦數,虧在氣分。宜培土為主。
冬朮(一錢五分) 炙草(四分) 懷藥(四錢) 穀芽(三錢) 廣皮(五分) 焦曲(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五分) 黨參(三錢) 姜(一) 棗(一)
許 面色淡黃無神,脈軟而少力,痰之多者,良由脾不運化。主以培土,乃治痰之本也。
六君子湯,加生薑(一)。
劉右 脾虛挾濕,兼以操撈。
茅朮(一錢) 白朮(炒,一錢五分) 穀芽(三錢) 生熟砂仁(八分)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 香附(一錢) 赤苓(二錢) 丹參(三錢) 玫瑰花(二朵)
何右 中脘結塊,作脹作痛,良由氣積交凝,補其脾土則塊自除。不必過於攻消,恐未必有益,而反有礙於正氣也。
甜冬朮(三錢) 廣皮(一錢) 生熟砂仁(四分) 枳殼(三分) 香附(一錢) 當歸(二錢) 蘇梗(二錢)
邊僧 木犯土位,土衰則運化失職,中宮所以痰多,大便所以時溏也。
小樸(薑汁炒,一錢) 廣皮(一錢五分) 茅朮(一錢) 半夏(一錢) 黨參(四錢) 炙草(三分) 甘松(一錢) 赤苓(三錢) 澤瀉(一錢)
楊 飲食不節,致多胸腹疼痛。議與健脾消導。
焦芍(二錢) 焦殼(五分) 焦楂(一錢五分) 焦曲(一錢) 焦麥芽(三錢) 熟砂仁(炒,六分) 木香(四分)
袁左 形瘦便溏,腹脹脾氣衰也,脈來細數無力,內熱不已,肝腎陰虧也。經曰,治脾妨腎,治腎妨脾,此症是也。勉商一方。
冬朮(炒,五錢) 焦穀芽(一錢) 焦曲(一錢五分) 苓皮(四錢) 大腹皮(二錢) 車前子(一錢五分) 鮮冬瓜皮(四錢)
又 六味丸,加白芍,晨服。
某左 久咳傷及於土,脾胃衰而納減。
黨參(二錢) 冬朮(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炙草(四分) 廣皮(四分) 製半夏(一錢) 姜(一) 棗(二) 黃瓜霜(治一切虛火咽喉諸疾或口舌碎爛吹之效) 硼砂(五十文) 元明粉(五十文) 白礬(五文) 黃瓜(二條,夏月將瓜扣空止氣藏瓜內結霜) 冰片(等分,與霜和勻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