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气象运行的规律,古人如何提出“五运”的说法呢?这由于远在殷商时代,人们巳经具备五方观念,在殷商卜辞中还有关于四方风雨的记载,也是和原始的五行说有关。对五方风雨进行研究,就是在研究变动不居的气象。今日的气象学家,亦认为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四季的风向活动有关。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来说明一年五个季节的基本特性就是名为五运的基本意义所在。
研究气象运行的规律,古人如何提出“五运”的说法呢?这由于远在殷商时代,人们已经具备五方观念,正如胡厚宣《论五方观念及中国称谓之起源》所说:
帝乙帝辛时卜辞有曰:“己巳王卜贞囹岁商受 ,王 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商者,亦称中商,中商而与东南西北并贞,则殷代已有中东南西北五方之观念明矣。然则,此即后世五行说之滥觞。 [1]
不仅此也,在殷商卜、辞中还有关于四方风雨的记载,也是和原始的五行说有关。杨向奎《五行说的起源及其演变》说:
郭沫若先生的《卜辞通纂·天象门》中曾经录有如下材料:“癸卯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郭先生说:‘一雨而问东西南北之方向,至可异。”这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为什么他们要问雨的方向?在当时人看来,不同方向的风雨,结合到农业生产上说,可以发生不同的作用,因而产生他们对于不同方向风雨的看法。在卜辞中还有关于四方风的记载,刘晦之善斋所藏甲骨文字有一片曰:“东方曰析,凤(风)曰 ,南方曰夹,凤曰 𡵉,西方曰 ,凤曰彝,口(北)口(方)口(曰)口,口(凤)曰𨸜。” [2]
对五方风雨进行研究,就是在研究变动不居的气象。今日的气象学家,亦认为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四季的风向活动有关。竺可桢氏《中国气流之运行》一文曾说:
中国为季风气候区域,冬季风向偏北,夏季风向偏南,季节更始,风信随之转易。此种风向之变动,于民生之关系至巨。冬季之风发自极北,挟寒凉冰雪之气流以俱来,远至粤南。夏季之风来自南海,与温暖湿润之气流相携并进,故其来也,雨泽丰沛,以在中国东南部分润湿为尤甚。是以中国居民春耕之早迟,寒衣之御藏,皆以季风之消长为视。中国于冬季风向自陆上以吹入海中,夏季风向自海上以吹上大陆,至于春秋二季,则殆为风向转变之时期。 [3]
古代对气象变化的研究,虽未必如竺氏那样用科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作出较准确的分析。但古人在那样早的时代,亦筚路蓝缕地本着“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 [4] 的精神,仍然能够从一年几个季节中的风向变化来观察,把中国一年的气候变化,基本上分为五个季节,并探测出一定的运行规律。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
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闭塞,其变凝冽,其眚冰雹。
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来说明一年五个季节的基本特性就是名为五运的基本意义所在。每一季节各有三“生”两“为”,即由于季节变换,而有不同的发生和作为之意。至每一季节的性、德、用、化、政、令,即各个季节正常气候的多方面表现。色和虫,是不同季节的物候。变和眚,是不同季节的反常变化。五个季节的中央,名为长夏,可以说是一年之中的转变时期。于此可知所谓五运,即将一年气象分为五季,各按五行之性有规律地运行之谓。
(一)十干化运
气象既有五运之分,古人用什么方法来观察五种不同气象的运行呢?主要是从每年年甲子的年干来进行分析的。五行的分配十天干是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已经解说在前面了。而推测五运则与此大不相同,须把十干的阴阳干重新调整一番,而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
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甲为木行的阳干,己为土行的阴干,甲与己相合,则化为五运的土运。乙为木行的阴干,庚为金行的阳干,乙与庚相合,则化为五运的金运。丙为火行的阳干,辛为金行的阴干,丙与辛相合,则化为五运的水运。丁为火行的阴干,壬为水行的阳干,丁与壬相合,则化为五运的木运。戊为土行的阳干,癸为水行的阴干,戊与癸相合,则化为五运的火运。从这甲己土运、乙庚金运、丙辛水运、丁壬木运、戊癸火运的次序看来,仍然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五行相生的次序。为什么化运的十干要不同于五行十干的阴阳配合呢?因五行十干的配合,是以五方、五季等关系而确定的,五运是代表五种气象运行于宇宙间,即所谓“五运终天” [5] 者,这便有关于天体上星宿的问题了。《素问·五运行大论》说:
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这说明十干化运,是由二十八宿位于天体上的方位来决定的,图示如下(图2)。
图2五气经天化五运图
丹天之气,即五行化见于天体的火气,火色赤,故曰丹天;黅(今)天之气,即五行化见于天体的土气,土色黄,黅即黄色,故曰黅天;苍天之气,即五行化见于天体的木气,木色青,故曰苍天;素天之气,即五行化见于天体的金气,金色白,故曰素天,素,白色也;玄天之气,即五行化见于天体的水气,水色黑,故曰玄天,玄,幽深而黑之色。牛、女、心、尾、危、室、柳、鬼、亢、氐、昴、毕、张、翼、娄、胃、奎、壁、角、轸等,是天体上二十八宿的宿名。它们分布于天体的情况是这样的:
角、亢、氐、房、心、尾、箕,是东方苍龙七宿,凡七十五度。计: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
斗、牛、女、虚、危、室、壁,是北方玄武七宿,凡九十八度。计:斗二十六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虚十度,危十七度,室十六度,壁九度。
奎、娄、胃、昴、毕、觜、参,是西方白虎七宿,凡八十度。计:奎十六度,娄十二度,胃十四度,昴十一度,毕十六度,觜二度,参九度。
井、鬼、柳、星、张、翼、轸,是南方朱雀七宿,凡一百一十二度。计:井三十三度,鬼四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张十八度,翼十八度,轸十七度。
共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二十八宿的方位,及其干支所属。四方的地支,代表着四季十二月;四方的天干,即为五行方位所属。所谓“丹天之气,经牛、女、戊、分”者,即五行火气在天体上经过牛、女、奎、壁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戊癸的方位,因而逢戊逢癸年,便是属火的气象运行主事,是为戊癸化火。所谓“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者,即五行土气在天体上经过心、尾、角、轸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甲己的方位,因而逢甲逢己年,便是属土的气象运行主事,是为甲己化土。所谓“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者,即五行木气在天体上经过危、室、柳、鬼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于丁壬的方位。因而逢丁逢壬年,便是属木的气象运行主事,是为丁壬化木。所谓“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者,即五行金气在天体上经过亢、氐、昴、毕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乙庚的方位,因而逢乙逢庚年,便是属金的气象运行主事,是为乙庚化金。所谓“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者,即五行水气在天体上经过张、翼、娄、胃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丙辛的方位,因而逢丙逢辛年,便是属水的气象运行主事,是为丙辛化水。于此,尚须明确两个问题,即奎、壁、角、轸四宿何以分别称为戊分、己分?又何以叫做天门、地户呢?
十天干在图的方位中,甲乙木在东,丙丁火在南,庚辛金在西,壬癸水在北,戊己土应居于中央。今不居中央,而戊土寄于乾方的戌位,己土寄于巽方的辰位也。戊己为什么要这样分别寄居乾巽二方呢?沈括《梦溪笔谈·象数》解释说:
《素问》以奎壁为戊分,轸角为己分,奎壁在戌亥之间(见图2),谓之戊分,则戊当在戌也。角轸在辰巳之间,谓之己分,则己当在辰也。《遁甲》 [6] 以六戊(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为天门,天门在戌亥之间,则戊亦当在戌;六己(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为地户,地户在辰巳之间,则己亦当在辰。辰戌皆
土位,故戊己寄焉(即天干的土位,寄于地支的土位)。二说正相合。按字书,戌从戊从一,则戊寄于戌,盖有从来。辰文从厂(音汉),从 (音身)…… 从乚(音隐)从已,则己寄于辰,与《素问》《遁甲》相符矣。五行,土常与水相随。戊,阳土也。一,水之生数,水乃金之子,水寄于西方金之末者,生水也;而旺土包之,此戌之理如是。己,阴土也;六(十干,己在第六位),水之成数也,水乃木之母,水寄于东方之末者,老水也;而衰土(即是辰为木所制之土)相与隐于厂下者,水土之墓也;厂,山岩之可居者;乚,隐也。
总之,辰戌是十二支的土位,戊己是十干的土,土寄居于土位,这是很自然的。天门、地户的意义,张介宾《类经图翼·奎壁角轸天地之门户说》有云:
周天七政躔度(即日月星辰在天体上所经行的度数),则春分二月中,日躔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娄,四月入胃、昴、毕,五月入觜、参,六月入井、鬼,七月入柳、星、张。秋分八月中,日躔翼末,以交于轸,循次而北,九月入角、亢,十月入氐、房、心,十一月入尾、箕,十二月入斗、牛,正月入女、虚、危,至二月复交于春分而入奎、壁矣。是日之长也,时之暖也,万物之生发也,皆从奎、壁始;日之短也,时之寒也,万物之收藏也,皆从角、轸始。故曰春分司启,秋分司闭。夫既司启闭,要非门户而何?然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
是天门、地户,亦《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谓“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阴阳消长之机之所从出的意义而已。
附带在这里谈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印度、阿拉伯都有二十八宿,特别是印度的二十八宿与我国尤为接近,竺可桢氏在《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贡献》一文曾说:
我国有二十八宿,印度也有二十八宿。我们若把中国二十八宿和印度二十八宿相比较,知道中国二十八宿距星和印度相同者,有角、氐、室、壁、娄、胃、昴、觜、轸九宿。距星虽不同,而同在一个星座者,有房、心、尾、箕、斗、危、毕、参、井、鬼、柳十一宿。其距星之不同属于一个星座者,只有亢、牛、女、虚、奎、星、张、翼八个宿。而其中印度却以“织女”代我们的女宿,“何鼓”即牛郎,代我们的牛宿。从此可以知道二者是同出于一原的。这二十八宿究竟起源于中国还是起源于印度,从19世纪初叶起,西洋人热烈地辩论了一百多年,不得结论。但从中国二十八宿以角宿为带头,和牛、女两宿的变动看起来,二十八宿的发祥地,无疑是在中国。 [7]
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1875年荷兰人薛莱格《星辰考源》略谓:
(1)西方之星座,自希腊、埃及传授而来,除少数外,非西方所创造。
(2)中国之星座乃全为中国所创造。
(3)西洋之星座与中国同者甚多,均自中国传入西洋。
(4)中国星座历史之悠久,可自天文地质各方面证明之 [8] 。
20世纪初叶法国德沙素著《中国天文学》,亦主张二十八宿
起源于中国之说。日本前京都帝大校长天文学家新城新藏著《二十八宿之起源说》略称,二十八宿于中国在周初时代或其前所设定,而于春秋中叶以后自中国传出,经由中亚细亚传于印度,更传于波斯、阿拉伯地区 [9] 。
后人解释十干化五运的道理是从各年的第一个月月建的寅位上产生的,如《素问·运气论奥·论五音建运》云:
丙者火之阳,建于甲己岁之首,正月建丙寅,丙火生土,故甲己为土运。戊者土之阳,建于乙庚岁之首,正月建戊寅,戊土生金,故乙庚为金运。庚者金之阳,建于丙辛岁之首,正月建庚寅,庚金生水,故丙辛为水运。甲者木之阳,建于戊癸岁之首,正月建甲寅,甲木生火,故戊癸为火运。壬者水之阳,建于丁壬岁之首,正月建壬寅,壬水生木,故丁壬为木运。
这样解释,虽未必是化运的所以然,但确便于推算和记忆,故亦足资参考。《运气彀》并为五言韵语,尤便于记诵云:
甲已丙为寅,余年更酌斟。乙庚当起戊,丙辛庚上寻。戊癸先生甲,丁壬复建壬。 [10]
十干所化的运,叫做中运,其意义则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
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
天气在上,地气在下,运气居于天地之中,气交之分。故天气欲降,则居中的运必先之而降;地气欲升,而居中的运亦必先之而升。这中运通主一年的岁气,所以一般又有把中运叫做大运的。《素问·天元纪大论》说: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所谓“统”,就是通纪一年的意思。例如:甲年则为阳土通纪全年的运;乙年则为阴土通纪全年的运。其余类推。正因其能通纪一年,所以一般才把它叫做“大运”。
五运所从化生的基本知识既已了解,而在运用时,还有几个主要内容必须知道,这就是:太过不及、平气、主运、客运。兹分别列述如下。
(二)太过不及
太过,即主岁的运气旺盛而有余;不及,即主岁的运气衰少而不足。甲、丙、戊、庚、壬五阳干,均主岁运的有余,是为太过,乙、丁、己、辛、癸五阴干,均主岁运的衰少,是为不及。例如:甲己化土,同样的土运主事,逢六甲年(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便为土运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土太过,雨湿流行”是也。逢六己年(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便为土运不及,亦《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是也。
丙辛化水,同样是水运主事,逢六丙年(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便为水运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水太过,寒气流行”是也。逢六辛年(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便为水运不及,亦《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是也。
戊癸化火,同样的火运主事,逢六戊年(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便为火运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火太过,炎暑流行”是也。逢六癸年(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便为火运不及,亦即《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是也。
乙庚化金,同样的金运主事,逢六庚年(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便为金运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是也。逢六乙年(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便为金运不及,亦《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是也。
丁壬化木,同样的木运主事,逢六壬年(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便为木运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是也。逢六丁年(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便为木运不及,亦《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是也。
太过是运本身的气胜,所以土太过则湿气流行,水太过则寒气流行,火太过则暑气流行,金太过则燥气流行,木太过则风气流行。以土为湿,水为寒,火为暑,金为燥,木为风也。不及是运本身的气衰,不能抵御克制之气。所以土不及则风气大行,风为木,木克土也;水不及则湿气大行,湿为土,土克水也;火不及则寒气大行,寒为水,水克火也;金不及则炎暑大行,炎为火,火克金也;木不及则燥气大行,燥为金,金克木也。
凡属甲、丙、戊、庚、壬太过之年,各运之气,每年都在大寒节(十二月中气)前十三日交运。凡属乙、丁、己、辛、癸不及之年,各运之气,都在大寒节后十三日交运。《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都是这样一个道理。
(三)平气
五运之气,既非太过,又非不及,便叫做平气。它和太过、不及,并称为“五运三纪”。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谓“三气之纪”,就是指这太过、不及、平气三个不同之运而言的。十干化五运,不属于阳,便属于阴,阳为太过,阴为不及,为什么可以产生平气呢?则如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运太少齐兼化逆顺图解》所谓:
平气,如运太过而被抑,运不及而得助也。
例如:癸巳年是火运不及,因癸为阴火也。但巳在南方属火,则不及的癸火得着南方巳火的帮助,于是便平均而无不及之弊了。因而火运不及的癸巳年,便一变而为平气之年。又如:戊辰年是火运太过,以戊属阳火也。但逢辰之年,总是太阳寒水司天,太过的火运,遇着司天的寒水之气,火便被水抑制住了,因而火太过的戊辰年,又一变而为平气之年了。再如:辛亥年是水运不及,以辛为阴水也。但亥在北方属水,不及的辛水,得到北方亥水的帮助,于是亦平均而无不及之弊了。因而水不及的辛亥年,又一变而为平气之年。诸如此类,都是从年干和年支的关系来测定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产生平气。例如:每年的初运总是在年前的大寒节交接,假使是丁亥年,交运的第一天,与日甲子的“壬”相合,即是年干和日干相合,这叫做“干德符”。符者,合也,亦称为平气。或者是交运的时刻甲子是“壬”,年干与时干合,还是为“干德符”,还是叫平气。又如:在阴运不及之年,而所逢的月干皆符合相济,没有胜制它的,仍然称为平气。总之,平气不能预期,要以当年的辰(年支)、日、时依法推算,才能决定。所以林亿校正《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王注太过不及,各纪年辰。此平木运注不纪年辰者,平气之岁,不可以定纪也。或者欲补注云:谓丁巳、丁亥、壬寅、壬申岁者,是未达也。
运得其平,在气候方面的征象,就是无偏无颇,不胜不衰,五运之性,各守其平。故《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木气敷布调柔,火气上升光明,土气备具生化,金气平颐无妄,水气清静顺流,即为五运各守其平的征象。无论任何一运如此,则物阜民安,疾疫不兴了。
(四)主运
主运,即五运之气分主于一年各个季节的岁气。全年分作五步运行,从木运开始,而火运,而土运,而金运,而水运。按着五行相生的次第运行,直至水运而终。每一步运,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 [11] ,每年木运的起运,都开始于大寒日,岁岁如此,居恒不变,略如下图(图3)。
图3 五运主运图
从图3看出,要了解主运的内容,必须先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五音建运。
(2)太少相生。
(3)五步推运。
(4)交司时刻。
兹分述如下:
1.五音建运
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宫为土音,商为金音,角为木音,徵为火音,羽为水音。由于五音亦随着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不同的气运而发生,所以它们亦各属于五行。角者,触也,谓由阳气所触动而发生也。木正是由于春阳之气发动而生者,所以角为木之音。徵者,止也,阳盛而极,物盛则止也。火为盛阳之象,司炎暑之令,所以徵为火之音。宫者,中也,为中和之义。惟土居中央,化生万物,所以宫为土之音。商者,强也,为坚强之义。五行的金,性最坚强,所以商为金之音。羽者,舒也。阴尽阳生,万物将由之而舒发,惟水气具有这种生机,冬尽春回,水能生木,所以羽为水之音。宫音最长、最下、最浊;羽音最短、最高、最清;商音次长、次下、次浊;徵音次短、次高、次清;角音介于长短、高下、清浊之间。
五音的解说既清楚了,便把它分别建立于五运十干之中。宫为土音,建于土运,在十干为甲己;商为金音,建于金运,在十干为乙庚;羽为水音,建于水运,在十干为丙辛;角为木音,建于木运,在十干为丁壬;征为火音,建于火运,在十干为戊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东方生风,风生木……在音为角;南方生热,热生火……在音为徵;中央生湿,湿生土……在音为宫;西方生燥,燥生金……在音为商;北方生寒,寒生水……在音为羽。
五音所具五行、五运之义,略尽于此。故《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诸篇,亦屡言之,其旨亦无非是见其所言五音,即知其所言之五运,如斯而已。
2.太少相生
由于十干有阴阳之别,五音建于五运,亦应有阴阳的区分。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叙述六十年运气病治之纪的记载,是以“太”和“少”来区分五音之阴阳的。如:十干以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在阳干则属“太”,在阴干则属“少”。例如:甲己土均为宫音,阳土甲则属太宫,阴土己则属少宫;乙庚金均为商音,阳金庚则属太商,阴金乙则属少商;丙辛水均为羽音,阳水丙则属太羽,阴水辛则属少羽。丁壬木均为角音,阳木壬则属太角,阴木丁则属少角;戊癸火均为徵音,阳火戊则属太徵,阴火癸则属少徵。
五运的相生,即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音既建于五运之中了,当然亦必以五运相生之次而生。但除此而外,另有一个“太、少”互为相生之义存乎其中。所谓太少相生,亦即阴阳相生,试以甲己土年为例。甲为阳土,土生金,便是阳土生阴金,于五音便是太宫生少商;金生水,便是阴金生阳水,也就是少商生太羽;水生木,便是阳水生阴木,也就是太羽生少角;木生火,便是阴木生阳火,也就是少角生太徵;火生土,便是阳火生阴土,也就是太徵生少宫。己为阴土,土生金,便是阴土生阳金,少宫生太商;金生水,便是阳金生阴水,太商生少羽;水生木,便是阴水生阳木,少羽生太角;木生火,便是阳木生阴火,太角生少徵;火生土,便是阴火生阳土,少徵生太宫。如此“太、少”相生,以衍成运气阴阳的变化,正如《类经图翼·五音五运太少相生解》所云:
盖太者属阳,少者属阴,阴以生阳,阳以生阴,一动一静,乃成易道。故甲以阳土,生乙之少商;乙以阴金,生丙之太羽;丙以阳水,生丁之少角;丁以阴木,生戊之太徵;戊以阳火,生己之少宫;己以阴土,生庚之太商;庚以阳金,生辛之少羽;辛以阴水,生壬之太角;壬以阳木,生癸之太徵;癸以阴火,复生甲之太宫。
太为有余,少为不足,不仅纪主运如此,中运、客运,亦各有太少相生之义,兹构圆周图如下(图4),以明究竟。
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年干排列的顺序,就是按照五运太少相生的顺序而衍变以至无穷的。
图4 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图
3.五步推运
主运五步,在一年的五个季节中,木运主春季而属角。木能生火,故火运次之,主夏季而属徵。火能生土,故土运又次之,主长夏季而属宫。土能生金,故金又次之,主秋季而属商。金能生水,故水运又次之,主冬季而属羽。在这春木角、夏火徵、长夏土宫、秋金商、冬水羽的次序中,再辨别其属阳年,属阴年。或为太,或为少,从其主岁运的本身而推到初运木角,这就叫做五步推运。也就是从中运年干本身推算本年五个季节分主五运阴阳的步骤。例如:
甲年为阳土,运属太宫。按照主运五步的圆周图从太宫土运本身依次上而推至初运的角,便会清楚地看到:生太宫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因而甲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太角。太少相生则为:太角生少徵,少徵生太宫(甲本运),太宫生少商,少商生太羽,而终于太羽。
己年为阴土,运属少宫。从阴土运本身依次上而推至初运的角,便见到:生少宫的是太徵,生太徵的是少角。因而己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少角。少太相生则为:少角生太徵,太徵生少宫(己本运),少宫生太商,太商生少羽,而终于少羽。
乙年为阴金,运属少商。从阴金运本身依次上而推至初运的角,便见到:生少商的是太宫,生太宫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因而乙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太角。太少相生则为:太角生太徵,少徵生太宫,太宫生少商(乙本运),少商生太羽,而终于太羽。
庚年为阳金,运属太商。从阳金运本身依次上推至初运的角,便见到生太商的是少宫,生少宫的是太徵,生太徵的是少角。因而庚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少角。少太相生则为:少角生太徵,太徵生少宫,少宫生太商(庚本运),太商生少羽,而终于少羽。
丙年为阳水,运属太羽。从阳水运本身依次上而推至初运的角,便见到:生太羽的是少商,生少商的是太宫,生太宫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因而丙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太角。太少相生则为:太角生少徵,少徵生太宫,太宫生少商,少商生太羽(丙本运),而终于太羽。
辛年为阴水,运属少羽。从阴水运本身依次上而推至初运的角,便见到:生少羽的是太商,生太商的是少宫,生少宫的是太徵,生太徵的是少角。因而辛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少角。少太相生则为:少角生太徵,太徵生少宫,少宫生太商,太商生少羽(辛本运),而终于少羽。
丁年为阴木,运属少角。角本身是初运,无从上推,则丁年即从少角起算。少太相生即:少角(丁本运)生太徵,太徵生少宫,少宫生太商,太商生少羽,而终于少羽。
壬年为阳木,运属太角。角本身是初运,亦无从上推,则壬年便从太角起算。太少相生即:太角(壬本运)生少徵,少徵生太宫,太宫生少商,少商生太羽,而终于太羽。
戊年为阳火,运属太徵。从阳火运本身上推一步,即是少角。因而戊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少角。少太相生则为:太角生少徵(戊本运),太徵生少宫,少宫生太商,太商生少羽,而终于少羽。
癸年为阴火,运属太徵。从阴火运本身上推一步,即是太角。因而癸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太角。太少相生则为:太角生少徵(癸本运),少徵生太宫,太宫生少商,少商生太羽,而终于太羽。
如此逐步推算,本年的主运究竟在某一步,才了如指掌。而主运必始于角而终于羽,一定不易之序,亦更为明白了。
4.交司时刻
主运五步,分司于五季,而成为每岁的常令,其于各年交司的时刻如下。
(1)申、子、辰年
初运角:大寒日寅时初初刻起。
二运徵:春分后十三日寅正一刻起。
三运宫:芒种后十日卯初一刻起。
四运商:处暑后七日卯正三刻起。
五运羽:立冬后四日辰初四刻起。
(2)巳、酉、丑年
初运角:大寒日巳初初刻起。
二运徵:春分后十三日巳正一刻起。
三运宫:芒种后十日午初二刻起。
四运商:处暑后七日午正三刻起。
五运羽:立冬后四日未初四刻起。
(3)寅、午、戌年
初运角:大寒日申时初初刻起。
二运徵:春分后十三日申正一刻起。
三运宫:芒种后十日酉初二刻起。
四运商:处暑后七日酉正三刻起。
五运羽:立冬后四日戌初四刻起。
(4)亥、卯、未年
初运角:大寒日亥初初刻起。
二运徵:春分后十三日亥正一刻起。
三运宫:芒种后十日子初二刻起。
四运商:处暑后七日子正三刻起。
五运羽:立冬后四日丑初四刻起。
申、子、辰、寅、午、戌六阳年,寅为木,午为火,申为金,子为水,辰与戌为土,此为五行之属于阳者。巳、酉、丑、亥、卯、未六阴年,卯为木,巳为火,酉为金,亥为水,丑与未为土,此为五行之属于阴者。凡阳年的初运,均起于阳时,所以申、子、辰三阳年都起于寅时。寅、午、戌三阳年都起于申时。阴年的初运均从阴时起,所以巳、酉、丑三阴年都起于巳时,亥、卯、未三阴年都起于亥时。统观六阴六阳十二年中所交司的时刻,从寅到丑,顺序而下,与一年中月建的次序秩然无紊,五运推移而司岁气的道理,于此越发显然可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
所谓“主岁之纪”,所谓“立年明气”等道理,均于以上四个部分分别说明了。概括言之,主运的建立,即所以明确一年五纪常令运行的次序而已。
(五)客运
客运者,即中运之推步而计算者也。中运本是通管一年,客运则以每年的中运为初运,循着五行相生的次序,分做五步运行,每步仍为七十三日零五刻,行于主运之上。与主运相对而言,所以便称它做客运,逐岁运行,十年一周。例如:
甲己年属土运,甲年为阳土,为太宫,己年为阴土,为少宫。逢甲年便以太宫阳土为初运,太少相生,土生金,则少商为二运;少生太,金生水,则太羽为三运;太生少,水生木,则少角为四运;少生太,木生火,则太徵为终运。逢己年便以少宫阴土为初运;少生太,土生金,则太商为二运;太生少,金生水,则少羽为三运;少生太,水生木,则太角为四运;太生少,木生火,则少徵为终运。凡乙、庚、丙、辛、丁、壬、戊、癸诸年,均如此太少相生,十年一司令,而轮周十干,周而复始。于此看出主运与客运的异同是:阴阳干互为起运,太少相生,五行顺序,五步推移等,都是相同的;惟主运年年始于春角,终于冬羽,万年不变。而客运必须以本年的中运为初运,循五行次序,太少相生,十年之内,年年不同,十年一周,周而复始。这是客运、主运相较的极大不同处。兹图示如下(图5),以觇其十年运行的次序。
在《素问》的几篇大论里,虽然未对客运进行系统的叙述,而于《六元正纪大论》中,确有客运定局的程式,其式如下:
图5 五运客运图
壬年:太角(初正)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终)戊年: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甲年: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庚年: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少宫丙年: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少商丁年:少角(初正)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癸年: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己年: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乙年: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辛年: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少宫 太商
这个程式,基本还是以主运为主来立的局。如它所注的“初”,即是指每年主运的初运,“终”即每年主运的终运。所以“初”字都注之于角,而终字均注之于羽,即是每年主运均始于角而终于羽的意义。惟十干各年的第一个角、徵、宫、商、羽,则为客运的初运。如:壬年太角、戊年太徵、甲年太宫、庚年太商、丙年太羽、丁年少角、癸年少徵、己年少宫、乙年少商、辛年少羽,都是表达各该年客运的初运。至壬年太角和丁年少角,又多注一“正”字,系指出这两年的主运和客运五步太少相生都是一致的,其他八年便没有这种情况了。正者,谓其得四时之正也。唯陆筅泉 [12] 《运气辨》,谓五运当两分回环,亦颇有道理,其式如下:
1.太角壬统五运
壬年:太角(初正) 少徵(癸) 太宫(甲) 少商(乙) 太羽(终丙)癸年:少徵 太宫(甲) 少商(乙) 太羽(终丙) 太角(初壬)甲年:太宫 少商(乙) 太羽(终丙) 太角(初壬) 少徵(癸)乙年:少商 太羽(终丙) 太角(初壬) 太徵(癸) 太宫(甲)丙年:太羽(终) 太角(初壬) 少徵(癸) 太宫(甲) 少商(乙)
2.少角丁统五运
丁年:少角(初正) 太徵(戊) 少宫(己) 太商(庚) 少羽(终辛)戊年:太徵 少宫(己) 太商(庚) 少羽(终辛) 少角(初丁)己年:少宫 太商(庚) 少羽(终辛) 少角(初丁) 太徵(戊)庚年:太商 少羽(终辛) 少角(初丁) 太徵(戊) 少宫(己)辛年:少羽(终) 少角(初丁) 太徵(戊) 少宫(己) 太商(庚)
丁壬两年,主客运是一样的,所以便用其阴阳之不同,而分统其五运的回环。这样回环,从客运的十年一周来看,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是十年依次太少相生的。从壬、丁分统之五运来看,每年亦是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五步太少相生的。而年干下之运,即是客运。主客运的异同,于兹益判。
[1] 杨向奎《五行说的起源及其演变》引(原载《文史哲》1955年1 1月号)。
[2] 同上。
[3] 见(科学)1933年第17卷第8期。
[4] 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引子太叔和赵简子的答问。
[5] 《素问·天元纪大论》:“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张介宾《类经》注云:“终天者,五行终天,运而无已也。”
[6] 即《遁甲经》,专讲六甲循环推数的,为术书之一种。
[7] 见《科学通报》1951年第2卷第3期。
[8] 见薛莱格著《星辰考源》第706页。
[9] 见德沙素著《东洋天文学史研究》第四编,沈璇译中译本,1983年中华学艺社出版。
[10] 《运气彀》明万历间大梁人张昶著。
[11] 刻即时刻。古时无钟表,用铜壶贮水,穿一小孔,使水自然滴漏,经一昼夜,则一壶之水漏尽,壶面平均刻作百格,视壶低至第几格,即知时间为第几刻。既刻百格,即是分一昼夜为百刻。每刻复分作十分,计时间的刻分,实由此起。广州尚保存有古铜壶,乃秦汉间南粤王赵佗故物,制作绝巧,非但漏水记刻,漏至某时,即有一铜牌浮出,上刻子丑等辰名,不稍紊乱。今通行分一昼夜为二十四小时,一小时为六十分,又以十五分为一刻,则一昼夜仅九十六刻,是刻分之名虽同,其实则异,刻则古时较短而今时较长,分则古时较长而今时较短。水漏之刻,起自寅初,相当上午三点钟,与今之计时起自夜半者不同,寅时初初刻,实为零刻,亦上午三点零分。
[12] 陆筦泉,名儋辰,清乾道间海陵海安人。所著(运气辨)二卷,载《海陵丛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