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在六十年变化中,除互为生克、互有消长外,还有二十多年的同化关系发生。无论运或气,只要它们遇着同一性质的变化,必然有同一气象的反应,便叫做同化。如木同风化,火同暑热化,土同湿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之类。不过在运气里又有或太过、或不及、或同天化、或同地化的各殊。
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在六十年变化中,除互为生克、互有消长外,还有二十多年的同化关系发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
愿闻同化何如?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暝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即是说无论运或气,只要它们遇着同一性质的变化,必然有同一气象的反应,便叫做同化。如木同风化,火同暑热化,土同湿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之类。不过在运气里又有或太过、或不及、或同天化、或同地化的各殊。所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说:
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岁也。
运同司天之化的,其太过、不及,各有三个类型;运同在泉之化的,其太过、不及,亦各有三种类型。兹分作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五个方面叙述如次。
(一)天 符
通主一年的中运(俗称大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符而同化的,这叫做“天符”。《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应天为天符”。也就是说运气与司天之气相应而符合的意思。究竟有哪些年辰属于“天符”呢?《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曰:与天之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
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
戊子戊午太徵,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太徵,上临少阳;丙辰丙戌太羽,上临太阳。如是者三。丁巳丁亥少角,上临厥阴;乙卯乙酉少商,上临阳明;己丑己未少宫,上临太阴。如是者三。
所述“上见”及“上临”的“上”,都是指的司天。“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己丑、己未年也。己为阴土运,故云“己丑己未少宫”。丑、未为太阴湿土司天,是运气的己土,与司天的丑未湿土相合而同化。“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戊寅、戊申、戊子、戊午年也。戊为阳火运,故云“戊子戊午太徵”、“戊寅戊申太徵”。寅、申为少阳相火司天,子、午为少阴君火司天,是运气的戊火,与司天的寅申相火、子午君火相合而同化。“金运之岁,上见阳明”,乙卯、乙酉年也。乙为阴金运,故云“乙卯乙酉少商”。卯、酉为阳明燥金司天,是运气的乙金,与司天的卯酉燥金相合而同化。“木运之岁,上见厥阴”,丁巳、丁亥年也。丁为阴木运,故云“丁巳丁亥少角”。巳、亥为厥阴风木司天,是运气的丁木,与司天的巳亥风木相合而同化。“水运之岁,上见太阳”,丙辰、丙戌岁也。丙为阳水运,故云“丙辰丙戌太羽”。辰戌为太阳寒水司天,是运气的丙水,与司天的辰戌寒水相合而同化。凡此己丑、己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巳、丁亥、丙辰、丙戌十二年,都是司天之气与主岁的运气相合而同化者,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的“与天之会”,所以都叫做“天符”,盖符即为合之义。兹将十二年司运相合的“天符”列图12以示之。
图12 天符图
(二)岁 会
通主一年的中运之气,与岁支之气相同,这叫做“岁会”。《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如丁卯年,丁为木运,卯在东方属木,是为“木运临卯”。戊午年,戊为火运,午在南方属火,是为“火运临午”。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四年,甲、己均为土运,而辰、戌、丑、未分布在四个季月,辰为季春、戌为季秋、丑为季冬、未为季夏,同属于土寄王之支,是为“土运临四季”。乙酉岁,乙为金运,酉在西方属金,是为“金运临酉”。丙子岁,丙为水运,子在北方属水,是为“水运临子”。凡此八年,都是本运临于本气,本气上承本运,即《素问·天元纪大论》之所谓“承岁为岁值”也。值为遇会之义,所以又叫做“岁会”。又: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在一年四季中,子居于正北方,而为仲冬;午居于正南方,而为仲夏;卯居于正东方,而为仲春;酉居于正西方,而为仲秋。东西南北经纬相对,是为四正支。以上列举的丁卯、戊午、乙酉、丙子四年,即为四正支与运相合之年,所以又把这四年称为“四直承岁”。他如壬寅皆为木,庚申皆为金,癸巳皆为火,辛亥皆为水,这四年也是运与年支相合的,为什么不称为“岁会”呢?即因寅、申、巳、亥四支不当于四正位的缘故。但亦可称之为“类岁会”,以其似岁会而实非也。参看图13,四支正的方位便一览了然。
图13 岁会图
(三)同 天 符
凡逢阳年,太过的中运之气,与在泉之气相合,这叫做“同天符”。因为司天之气与中运之气相符,叫做“天符”。无论司天、在泉,同样是运行于天空的气象,无非在上者为司天,在下者为在泉而已。则太过的中运之气与在泉之气相合,实有与“天符”相同之处,而又不尽然,便叫“同天符”,以别于“天符”之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
太过而同地化者三……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加者何谓?曰:太过而加同天符……
也就是说:甲辰、甲戌的甲土,壬寅、壬申的壬木,庚子、庚午的庚金,都是太过的运,所以分别称之为太宫、太角、太商。所谓下加者,即以在上之运,加于在下之气,也就是中运而加于在泉。以“运”和“气”的关系是,司天在上,中运在中,在泉在下。也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举的例:
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
甲辰、甲戌年,中运是太宫甲土,客气是太阴湿土在泉,以甲土太宫,下加于在泉的太阴湿土,这就是土运和湿土之气相合而同化。壬寅、壬申年,中运是太角壬木,客气是厥阴风木在泉,以壬木太角,下加于在泉的厥阴风木,这就是木运和风木之气相合而同化。庚子、庚午年,中运是太商庚金,客气是阳明燥金在泉,以庚金太商,下加于在泉的阳明燥金,这就是金运和燥金之气相合而同化。则太宫、太角、太商均为太过之运,加临于同一性质的三种在泉之气,所以都称之为“同天符”。其主要的意义,即为阳年的不同运气,符合于客气不同的在泉之气,正如以上所述,并示以图14。
图14 同天符图
(四)同岁会
凡逢阴年,不及的中运之气与在泉之气相合,这叫做“同岁会”。本来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才叫做“岁会”,但司天、在泉之气,仍取决于岁支。今中运之气与在泉之气合,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岁支,而是找岁支所主的在泉之气,这便与“岁会”有似同而实异的地方了,所以叫做“同岁会”。《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
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癸巳、癸亥太徵,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阴。如是者三……不及而加,同岁会也。
癸巳,癸亥、癸卯、癸酉的癸火,辛丑、辛未的辛水,都是不及的运,所以分别称之为太徵、少羽。癸巳、癸亥、癸卯、癸酉年,中运都是少徵癸火,唯巳、亥两年的客气,是少阳相火在泉,卯、酉两年的客气,是少阴君火在泉,以火运少徵,分别下加于少阳相火和少阴君火。则癸巳、癸亥是火运与相火之气相合而同化;癸酉、癸卯是火运与君火之气相合而同化。辛丑、辛未年,中运是少羽辛水,客气是太阳寒水在泉,以辛水少羽,下加于在泉的太阳寒水,是水运和寒水之气相合而同化。这两种不及的水火之运,而分别会合于在泉的水火之气,所以都称作“同岁会”。仍具图以示意(图15)。
图15 同岁会图
(五)太乙天符
既是天符,又是岁会,便叫做“太乙天符”。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天符岁会何如?曰:太乙天符之会也。
如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四年,天符十二年中既有之,岁会八年中又有之,因而这四年便为“太乙天符”之年了。既是天符,又是岁会,也就是天气、中运、岁支三者之气都会合了。《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谓的“三合为治”,就是这个道理。如戊午年,戊为火运,午年为少阴君火司天,而午又是南方火位。乙酉年,乙为金运,酉年为阳明燥金司天,而酉在岁支又属西方金位。己丑、己未年,己为土运,丑、未年均为太阴湿土司天,丑、未本身又属土。这样的三气会合,是谓之“三合为治”的“太乙天符”。刘温舒在《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卷中说:“太乙者,所以尊之之号也。”也就是难得而可贵的意思。
以上“天符”十二年,“岁会”八年,“同天符”六年,“同岁会”六年,“太乙天符”四年,共为三十六年。但“太乙天符”四年,已在“天符”的十二年中(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岁会”八年,亦有四年(即与“太乙天符”相同的四年)在“天符”中,实际只有二十六年。但是,为什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二十四岁”呢?因为那里只计算了“天符”十二年,“同天符”六年,“同岁会”六年,而没有计算及“岁会”的缘故。在“岁会”八年中,除了与“天符”相同的四年,和与“同天符”相同的两年(甲辰、甲戌)外,还有丁卯、丙子两年,是与任何年不相同的,所以实际计算起来,共为二十六年。在这二十六年中,天地同化,运气符会,无所克侮,而气象极其正常,所以都属于较好的年辰。可是,这样的运气同化,并不等于是平气。相反,正因其同化的纯一之气,亦须防其亢害为灾。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邪之中也奈何?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执法,所以形容“天符”之邪气在上,法执于上之意也。行令,所以形容“岁会”之邪气在下,下奉令而行之意也。贵人,所以形容“天符”、“岁会”之邪气盈于上下,邪气盈于上下,说明邪气甚盛,病则暴而死。邪气仅盛于上或仅盛于下的,与“太乙天符”相比较,便要轻缓些,所以伤于“天符”邪气者,仅是速而危,危则未必死。伤于“岁会”邪气者,仅是徐而持,持为邪正相持不下之意。要之,这亦不过是言其邪气有轻重,受病亦有轻重之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