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生学之范围,就其狭义言之,则仅指“寿命学”而言;唯就其广义言之,则系包括整个“人学”,也就是整个“人生修养学”;凡人之所以为人,与人之如何完成其人生意义、高尚其人生价值、圣化其人生境界之道,无不赅焉。人而欲美化其人生,使其有以异于禽兽,有以超凡俗而入于圣真之域,能极高明而博大,极悠久而无疆,便不能不讲究人生修养。此即是吾人所标“养生学”之事矣!

二、西方文化,在其科学文明、物质文明上,实远超东方文化而上之。唯此只是“人生世界”之外在成就与外在的美化,与真正的人生完成,实毫无关联。高度物质文明,可能使人生在形体上有高度享受;科学知识与技术,可能使人登陆月球或其他星球,而跃入太空时代,然而这只是物质发展及科学知识与机械技术方面的事,绝不能使人即由之而通入圣境以上超天国。既不能解脱人生,亦不能挽救世界。

就另一方面言,东方文化,在其精神文明、道德文明上,确远非西方文化所可企及。从此而入,始为“人生世界”之内在成就与内在的美化。这也就是人在本质上的成就,心性上的成就。不然,物质文明愈发达,徒只能增加人的丑恶的一面,与增加人的“禽兽气质”的一面,而愈失其人的真性情,与人的真气质,更远离于人生的“真善美”之域!以是本书论列“养生学”所引用材料范围,只限于道、儒、佛三大主流之精义。一标高明,则浅肤者尽入矣。一举上乘,则下乘者尽概矣!

三、东方文化三大主流中,言养生一事,则又以道家言为最高明而最圆通,最彻达而最完善。儒家偏于入世用世,偏于支离繁琐,佛家偏于出世舍世,偏于寂灭消极,唯道家则主超世,可入可出,可用可藏,无二者之偏弊,而又能尽赅其所长也。故本书以《道家养生学》为名,并以其学术思想及修养方法为主干,而对儒佛之上乘旨意,亦兼收并举,以参以证,务求贯串融通而一之,示不偏废也。

四、本书首述道家学术旨要及道学源流等,以示统绪。次述道家独标之养生丹法,各派俱罗,用供参证,溯流即可达源,殊途亦可同归。最后为道家之一般养生微旨,片言半语,珍侔星凤,纵极平实,亦多了义;并尽可能使其合于现代化、浅近化、简易化,俾人人能修,人人能成。凡过分玄奥难究者,则只略言之,而不期详尽,以详尽之理论与诀法,可于丹经中求之也。

五、道家之炼丹学,可以说即是人生之最高养生学,深妙玄通,高明博大。唯以往深藏秘机,不肯轻泄,不但口诀如是,经籍亦然。正所谓:“洞真部录三千卷,不是神仙不许看。”“元珠密语金丹注,俱是人间未见书。”故无从发扬光大与普及耳。今特小露金针,略示一二,亦全豹之一斑耳,由此深入,当可彻达最上一乘矣。

六、本书不采章节项目之形式,而用单篇之形式出之,在使篇篇独立,可单读单参,读一篇即能得一篇之用,读二篇即能得二篇之用,读多篇即可自得其连贯性与系统性之妙用。亦所以为方便计耳!唯有不少处须合参合究,融会贯通,方能得其全旨者,此则不可不注意及之也。

七、本书大体系于溽暑中赶写,挥汗如雨,嘘烟成云,煮字滋味,有如哑子吃黄连,只许自知,难得为外人道也。其中一小部分为旧稿,原已于报章杂志发表过的。另并包括前曾印行过之《玄宗要旨》与《仙学巵言》。该二小册原系语录体,深受读者欢迎。《仙学巵言》及《玄宗要旨》之续集,原本为未刊完而待续之稿,读者纷纷函催全部完成,久而未能如愿,良用心疚!今特分类并入斯书各部分中,借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使读者更易明其体用耳。

八、本书末附“玄门太极长生功”,乃青城派之秘传抄本,实为修真之助道品,有却病强身之功,对中老年人尤为适宜。原与达摩所传《易筋经》、《洗髓经》,用以为助道品者,其意正同。惜多残缺不全耳!唯以极简易精要,人人可习,且有百利而无一弊,绝不产生任何不良副作用,故亟酌加整理而公开流行之。

九、本书虽不敢云即为木铎慈航,然初旨厥亦欲其能为木铎慈航。虽综罗百派,平陈互论,然旨要所在,详略有别,轩轾严明。至何去何从,固在读者之能细会明辨,而善为抉择取舍之。其中玄微口诀,虽间有疏略,非不肯将金针暗渡,实以未至真境,说亦无益,而亦说与不说等。且一落文字,即泥迹象,稍涉言诠,常能障道,岂肯妄逞口笔,以增罪过哉!

十、本书所述,除引用历代圣真炼养之典则经法外,不少处亦曾叙及个人之私见,如有乖谬,尚乞海内外贤达,有以教正之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