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未凿千年窍 宇宙光回万古春

先天道窍

先天道窍为先天无极门之秘指,亦名先天祖窍,虚无窍、混沌窍,紫阳真人所谓“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庶几近是。功到窍现,不在见闻之地,难以言说。天玄子有云:“道存天地外,窍在有无中。时至神吞象,机圆气吐虹。”道生天地万物,

原是浑沌无极,本无一物;及其生生不息之机动,山河大地,万象森罗;此窍亦然,内有生生不息之机。正老子所谓;“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者是。吾人如将首句之道字改为窍字,便至善至当矣。

司马子微则以此虚无窍即为玄关一窍与祖炁穴,以二者在道门中亦为不可强指之窍也。曾有句云:“虚无一窍号玄关,正在人身天地间;八万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环。大包法界浑无迹,细入尘埃不见颜;这个名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悬。”故此窍可视之为天地万物生成之真种子,而为万法之总持门。亦可目之为“太极”,以太极即为天地生生不息之本体也。

邵子尧夫,精于先天易学,为得陈希夷先天图之真传者,亦尽得先天丹学养生之诀,唯不全致力于修炼。如其言丹家养生诀法之诗有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又云:“何者谓之机?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明日起头时。此际最得意,其间难下辞;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此可视为上乘先天丹诀,其中有真机,会者自能认取,不会者道亦无益也。

石涧俞琰云:“朱子有云:‘子之半,是未成子,方离亥之时。’”又云:“一阳初动处,在贞元之间”。愚谓此处正是造化之真机。程伊川云:“若非窃造化之真机,安能长生?”至哉言乎!解极粗浅,其“未成子,方离亥”之语,实属乖谬。活子真机,于寂然不动时,自会一阳来复也。故《混元宝章》云:“寂然不动感而通,窥见阴阳造化功。”此言虚极静笃,阴阳自然交媾事。而崔公《入药镜》则谓:“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此则言于活子时,即可采取,以窃阴阳造化机也。故《玄奥集》口诀有云:“炼丹仔细辨功夫,昼夜殷勤守药炉;若遇一阳才起复,嫩时须采老时枯。”亦不固定于亥子之间,其要在于盗取“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之造化机也。故《阴符经》曰:“食其时,百骸理;盗其机,万化安。”

余尝有句云:“混沌未凿千年窍,宇宙光回万古春。”盖取庄子混沌不可凿之意也。在混沌境界中人,亦可以说即在先天境界;一凿即落入后天矣。《庄子•应帝王篇》有曰:“南海之帝为鲦,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鲦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鲦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

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先天太极功

余序《葛仙翁至道心传》一书时曾云:“夫大道无名,至道无形,无可言说,重在心传。以道印道,以心传心,默而契之,自然会通。仙翁所传至道,首自太极图说。仙道丹道,以易为本;故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阴一阳,弥纶天地。二气交感,万物化生;顺则生人,逆则成仙。五行交错,五气化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逆而修之,易之道也。纯阴则死,纯阳则生;炼丹之道,在炼尽群阴,而为纯阳;故取坎填离,为全真道之活法天机。因鼎炉水火之妙用,以炼养阴阳,锻炼神气;丹道生化之机,全在水火药物。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为金丹家四大纲领。其中精气神之锻炼,为生命之锻炼,乃长生久视之功,唯炼虚一着,方为超圣超神之功。修先天道者,只炼太极玄功,炼太极以还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而阴阳,阴阳生化,而天地万物之道备矣!夫太极之为道,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无在而无乎不在,无有而无乎不有。宇宙一太极,天地一太极,人人一太极,万物一太极,故通神入化之功,人人本自具有,不少欠缺,不假外求,体之即存,炼之即得,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极一阴阳也,充天地之间,亦一阴阳也。涵之则保合太和,发之则絪缊天地。静极则生阳,动极则生阴。阳不可尽,阴不可极。阳竭则阴极,极阴则死,故炼丹之要,以全阳为主。”

继之又曰:“炼太极功,其不传之秘,在取坎填离于内,抽添采取,无为而自为,无功而自功。上乘太极功,不炼后天太极功,而炼先天太极功。炼无炼,无炼而炼;修无修,无修而修。不采有为,不舍有为;不采有形,不舍有形。因后天而至先天,故不依后天,而亦不舍后天也。先天太极功,《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图中,揭示有先天太极图,亦称无极圈。为圜者四位五行,自下而上:初一曰玄牝之门;次二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次三五行定位,曰五气朝元,次四阴阳配合,曰取坎填离;最上曰炼神还虚,复归无极。按图索骥,功诀了然;其不了然者,则尽在不言中矣。

图象源自伏羲,广成子得之而传黄帝,递传而至河上公,名曰无极图。魏伯阳得之而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而授吕洞宾,因而大弘丹道于万世。吕祖隐华山时,曾以之授陈抟图南,图南复得先天道于麻衣道者。今丹道中之先天道派,远则肇承伏羲,中则源自麻衣与陈图南。陈后授种放,放传穆修与释寿涯。修传李挺之,李传邵天叟,叟传其子尧夫,而大放易道之异彩,其皇极经世之学与先天太极之道,尧夫而后,即未得其传矣。宋理学大师周子濂溪,得种放传无极图,复得先天图之偈于寿涯,将原图自下而上之序,颠倒之而更易为自上而下之图,冠以无极而太极,并著《太极图说》,为宋明理学之所祖。于是道之金丹学脉,便一变而为儒家之理学学脉矣。就易道言,一用在逆,一用在顺;一用在反,一用在正。《易》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壶子曰:“逆者,道之根,丹之用。”学者详参道藏原图,与濂溪之太极图对照,即可得其体要。”了乎此,即可探得先天道窍之微妙法门矣(道藏唐代原图,周子太极图,及陈希夷先生之先天无极图,见本书卷一)。

天根月窟诗秘传丹法

邵子尧夫,独得先天道之大,而名其学为先天易学,穷极数理之秘,其《皇极经世》一书,独步千古,曰虽万世可知也。其于丹道,亦深得先天道窍之秘奥。如其《击壤集》之天根月窟诗,即可为证。诗曰:

耳目聪明男子身,鸿钧赋与不为贫。

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其中道脉,系依据其先天挂图次序而来,历代解家之可观者十余家。就天根月窟言,有以八卦为说者,有以六十四卦为说者,有以十二辟卦(即十二卦消息)为说者,有综比而为说者。三十六宫之为说,解者亦有多家。道穷先天,理极奥微。朱子撰康节像赞云:“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闲中今古,静里乾坤。”其向往为如何,可知矣。此图就真宗言,实赅丹道之全,通阴阳之变,极性命之理,贯天人之运,而无或遗也。唯尤须识“环中”之道,故邵诗曰:“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身中一点无。”

石涧俞氏曰:“月窟在上,天根在下,往来乎月窟天根之间者心也。何谓三十六宫?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也。三十六宫都是春,谓和气周流乎一身也。如此则三十六宫不在纸上,而在吾身中矣。”三十六宫在身中是也。

黄氏《象数论》曰:“康节因先天图而创为天根月窟,即《参同契》乾坤门户牝牡之论也。故以八卦言者,指坤震二卦之间为天根,以其为一阳所生之处也。指乾巽二卦之间为月窟,以其为一阴所生之处也。程前村谓天根在卯离兑之中是也,月窟在酉坎艮之中是也,引《尔雅》天根氏也,长杨赋西压月窟证之。然与乾遇巽、地逢雷之义背矣。以六十四卦言者,朱子曰:天根月窟指复垢二卦。有以十二辟卦言者,十一月为天根,五月为月窟。其三十六宫,凡有六说。以八卦言者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次第,积数为三十六。乾一对坤八为九,兑二对艮七为九,离三对坎六为九,震四对巽五为九,四九亦三十六。乾画三、坤画六,震坎艮画各五,巽离兑画各四,积数亦三十六。

以六十四卦言者二:朱子曰:卦之不易者有八(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反易者有二十八,合之为三十六。方虚谷曰:复起子、左得一百八十日,姤起午、右得一百八十日,一旬为一宫,三百六十日为三十六宫。以十二辟卦言者一:鲍鲁斋曰,自复至乾六卦,阳爻二十一,阴爻十五,合之则三十六。自姤至坤六卦,阴爻二十一,阳爻十五,合之亦三十六。阳爻阴爻总七十二,以配合言,故云三十六。按诸说虽异,其以阳生为天根,阴生为月窟,则无不同也。盖康节之意,所谓天根者,性也;所谓月窟者,命也。性命双修,老氏之学也(愚谓炼己是修性,进火是修命)。其理为易所无,故其数与易无涉也。”此其说详矣。

又有说者曰:“三十六卦者,八卦三十六画也。”又曰:“太极静而生阳。阴极生复,六宫也,复生临,六宫也;临生泰,六宫也,泰生大壮,六宫也,大壮至夬,六宫也,夬返乎乾,六宫也。自复生乾,共三十六爻,即进阳火三十六宫也。动极生阴。阴极生姤,六宫也;姤生遁,六宫也;遁生否,六宫也;否生观,六宫也,观生剥,六宫也;剥返于坤,六宫也。自垢至坤,三十六爻,即退阴符三十六宫也。”此则为以金丹诀法中,进阳火退阴符二法为言者也。

胡渭又曰:“天根月窟,即参同纳甲之说;天阳也,月阴也。以八卦言之,月三日生明于庚,纳震一阳之气,庚当乾终始,故曰乾遇巽时观月窟也。震一阳始交于甲,纳乾初九之气,甲当坤终震始,故曰地逢雷处见天根也。以六十四卦言之,乾遇巽之一阴是为姤,于月为生魄;阳消阴息自此始,故谓之月窟!即乾尽午中、而阴生之谓也。纯坤遇震之一阳是谓复,于月为合朔,阴消阳息自此始,故谓之天根!即坤尽子中,而阳生之谓也。(按《参同契》云: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时,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雄阳播元施,雌阴化黄包;浑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邵子所谓地逢雷处见天根者是。)三十六宫,朱子之义较长。盖人身天根在尾闾,月窟在泥丸。修炼之法,夜子以心神注气海谓之生药。子后则自尾闾上升以达于泥丸。午中则自泥丸还元以讫于尾闾。从复姤用功,而诸卦皆到,上下往来,终而复始;和气满腔,盎然流溢!故曰三十六宫都是春也。邵子虽不事修炼而其理固已洞彻,丹家秘宝,和盘托出矣。”故天玄子谓:修道须观月窟,药产自见天根。又谓复姤往来能运用,三十六宫尽风流!

胡氏继曰:“或问既知此理,何不事修炼?曰修炼亦是苦事,颇妨人作乐。邵子襟怀疏放,得老庄逍遥之趣,可以养生,可以尽年,无所待于修炼,故知而不为。其诗曰:不佞禅伯,不谀方士,自是真实语。”盖邵子所事者,乃无修之修,不炼之炼,上乘先天道无极门之圣修法也。其三十六宫都是春一语,非功夫有到之过来人,不能道得一字也。

邵子曰:“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俞石涧释之曰:“人之一身,首乾腹坤,而心居其中,其位犹三才也。气统于肾,形统于首,一上一下,本不相交,所以使之交者神也。神运乎中,则上下浑融,与天地同运,此非三才之道欤?夫神守于肾,则静而藏,伏坤之道也。神守于首,则动而运,行乾之道也。藏伏则妙合而凝,运行则周流不息。妙合而凝者药也,周流不息者火也。”此在先天卦则为乾上坤下图,在后天卦则为离南坎北图。均各为三圈,以示三才周天流转不息,即为三才合一也。周天搬运采补,则先后天合一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