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道,乃纯言先天之道,有别于后天之道而言也。先后天之名,首见于《易》。孔子于《易•乾文》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大人亦即圣人与神人,有别于小人与凡夫。孟子曾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又云,“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王阳明则谓:“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也。”又谓,“故为大人之学者,亦唯去其私欲之蔽,以自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先天道学,其旨在教人能超凡而上入圣人境界,亦即上举之所谓大人;再超圣而上入于神人境界,不但能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且更上一乘而入于先天地境界矣。前者有名相可见,后者无名相可言,乃无形无物之无极境界,故能立其大而不可方,不可名,且亦不能以文字语言尽之也。
先天而后天,无极而太极,由无而生有也。后天返先天,太极返无极,由有而复归于无也。太极为阴阳之体,阴阳为动静之机,阴阳动静行乎四方,运乎中土,为五行之枢,而尽宇宙天地之妙用。五行分得二气而各具其性,互为生化而各具其用,合为一气而共得其全体之大,分为万殊而各具其一体之微。五行相生相克,如循环之无端;八卦相推相荡,如生化之无穷。是以丹家取法焉!《易•系辞》曰:“法象莫大乎天地。”今丹家以先天道为玄旨,是乃无法象之法象,无鼎器之鼎器也。《系辞》又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凡此诸莫非为先天道之玄旨,亦均为修先天道者之所法式也。而天人合一与人神合一之学,要亦皆从此中入。
先天道境界,乃是一种超天地境界,宇宙间纯是先天一气流行。浑浑沌沌,窈窈冥冥,阴阳未分,太极未形,无物无象,无体无名,无人无我,无识无知,不可谓之有,不可谓之无,为一种超有无境界。大涵天地,小入微尘,天地万物皆由之而生,日月星辰皆由之而运。不可以名,而强名之曰道。人与道化,则生而无生,死而不死。神化登真,与虚同在,将全体混成一片天光,灵明湛寂,神通自生,且复不灵而灵,不神而神,不明自明,不通自通。而内在之自性光与心光,无为而为,亦自上回天地之光与宇宙光,合而为一光体矣。在此境界中,乃系神秘境界,自证境界,只可了了自知,而不可以语言文字言说!故上古圣真恒谓:“道不可传,亦不可受者”此也。
古真子谓“先天之心即不坏元神,亦即真心;先天之性,即不坏金身,亦即本命。”是故修后天性命,以完全先天性命,其要在修坎离而返乾坤。本先天性命以帅后天性命,其要在修乾坤而返太极,以至于返无极,斯阴阳合一,潜符造化之真旨也。
总之,先天道,心道也。先天学,心学也(邵子语)。故修道人身虽后天地,心宜先天地。以天地之心为心,以宇宙之命为命,则宇宙天地与我,合而为一矣!此乃绝时空,立乎其大者之道也。
附录
咏先天道诗抄
一 先天鼎器
一从识破鸿蒙窍,认得乾坤造化炉。
不用神功调水火,自然灵气透肌肤。
朝朝黄鹤藏金鼎,夜夜银蟾灌玉壶。
要识金丹端的处,未生身处下功夫。
二 先天真铅
举世人多好入玄,入玄不识者先天;
五千日内生黄道,三十时中认黑铅。
不在乾坤分判后,只存父母未生前。
此般至宝人人有,自是凡夫识不全。
三 先天大药
信道金丹理最精,先天一点少人明;
不拘贫富家家有,无论贤愚种种生。
采向壶中方有孕,将来天上却无形。
世人问我难为说,遥指天边月出庚。
四 擒捉先天
笑睹神州有妙玄,耳边切切细相传;
凿开混沌寻金汞,劈破鸿蒙捉水铅。
黍米一珠含北海,蟾光万道照西川。
若人采得呑归腹,何虑凡夫不作仙。
五 凝聚先天
识得金丹应无为,玄微只向炉中奇;
牝门一味真铅动,玄户三家造化基。
凝结丹田生玉叶,送还土釜长琼枝;
世人欲识先天理,须认红蛇顶黑龟。
六 脱胎神化
丹成我命不由天,陵谷任他有变迁;
荣辱无干随处乐,利名不挂逐时颠,
但知壶内乾坤境,谁记人间甲子年?
借问归踪何处是?醉中遥指白云边。
七 修炼先天
先天丹品问谁知?有自无生世所稀。
天地为炉真造化,阴阳作药自玄微。
小修驾鹤青云去,大炼成龙白昼飞,
到此方知高妙极,许君携手一同归。
八 采取先天
采取先天炼后天,循环二炁共根源。
欲知有相原无相,须识初弦即下弦。
杳杳乾坤将判处,冥冥父母未生前;
服之混沌犹如梦,变化婴儿寿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