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难

六十二难曰:臟井荥[1]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

注:

【1】荥:原作“荣”,据《句解》、《集览》、《灵枢·九鍼十二原》改,下同。

六十二问说:五脏的经脉各有井、荥等五俞穴,唯独六腑的经脉有六个俞穴,怎么解释呢?

然,腑者阳也,三焦行於诸阳,故置一腧,名曰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是,六腑的经脉都是阳经,三焦之气运行在诸阳经之间,因此多设置了一个穴位,名叫原穴,六腑的阳经各有六个腧穴,也是和三焦贯通一气的缘故。

六十三难

六十三难曰:《十变》言,五臟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

六十三问说:《十变》说:五脏六腑经脉的荥穴、合穴等腧穴,都以井穴作为起始,为什么呢?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所生,诸蚑[1]喘息,蜎[2]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而生。故岁数始於春,日数始於甲,故以井为始也。

注:

【1】蚑行:蚑:qí,音“蚑”。虫缓慢爬行。

【2】蜎:yuān,音“寃”。蚊的幼虫,即孑孓。

是,井穴好像是东方和春天一样,象征着万物开始萌生,各种虫类开始呼吸,缓慢爬行蠕动,孑孓变蚊飞翔。一切生物无不在春天得到新生。所以一年的时序从春季开始,纪日的次序从甲开始,因此经脉把井穴作为起始。

六十四难

六十四难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六十四问说:《十变》又说: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阴经的荥穴属火,阳经的荥穴属水;阴经的输穴属土,阳经的输穴属木;阴经的经穴属金,阳经的经穴属火;阴经的合穴属水,阳经的合穴属土。阴经与阳经都不相同,这是什么意思呢?

然,是刚柔[1]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馀皆仿此。

注:

【1】刚柔: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属阳为刚,乙丁己辛癸属阴为柔。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

是,这是阳刚阴柔相互配合的事理。阴经的井穴属于乙木,阳经的井穴属于庚金。阳经井穴的庚是乙的刚,阴经井穴的乙是庚的柔。乙是阴木,所以说阴经的井穴属木;庚为阳金,所以说阳经的井穴属金。其余都仿效这方法类推。

六十五难

六十五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六十五问说:医经上说:经气发出的部位称为井穴,深入的部位称为合穴。它取法于什么呢?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所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是,经气发出的部位称为井穴,是因为井穴好像东方和春天,万物开始萌生,所以说所出为井。经气深入的部位称为合穴,是因为合穴好像北方和冬天,阳气入内闭藏,所以说所入为合。

六十六难

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於太渊,心[1]之原出於太陵[2],肝之原出於太衝[3],脾之原出於太白[4],肾之原出於太溪[5],少阴之原出於兑骨[6],胆之原出於丘墟[7],胃之原出於衝阳[8],三焦之原出於阳池[9],膀胱之原出於京骨[10],大肠之原出於合谷[11],小肠之原出於腕骨[12]。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注:

【1】心:此指心包经。

【2】太陵:即大陵穴,位于在掌後腕横纹中点,两筋中间的凹陷处。

【3】太衝:穴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4】太白:穴名,在足内侧第一跖骨小头後缘,当赤白肉际。

【5】太溪:穴名,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平对内踝尖取之。

【6】兑骨:即神门穴。在掌後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曲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7】丘墟:穴名,在外踝前下方凹陷处。

【8】沖阳:穴名,在足背最高处,当足背动脈搏动处。

【9】阳池:穴名,在腕背横纹上,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10】京骨:穴名,在足外侧缘,当第五跖骨粗隆突起部下方,赤白肉际。

【11】合谷:穴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的中点。

【12】腕骨:穴名,在手腕尺侧缘,当第五掌骨基底後端与钩骨之间凹陷处。

六十六问说:医经上说:肺经的原穴出在太渊,心包经的原穴出在太陵,肝经的原穴出在太冲,脾经的原穴出在太白,肾经的原穴出在太溪,心经的原穴出在掌后锐骨端的神门,胆经的原穴出在丘墟,胃经的原穴出在冲阳,三焦经的原穴出在阳池,膀胱经的原穴出在京骨,大肠经的原穴出在合谷,小肠经的原穴出在腕骨。十二经都把俞穴作为原穴,是什么道理呢?

然,五臟腧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是,五脏经脉中作为原穴的腧穴,是三焦之气运行的部位,气停留的地方。

三焦所行之腧为原者,何也?

把三焦之气运行留止的腧穴作为原穴,是什么道理呢?

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於五臟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是,脐下的肾间动气,是与人的生命有关,也是十二经脉的根本,所以称为原。三焦是元气别行的使道,主持通行上中下三焦之气,使气遍布到五脏六腑。原是三焦的尊称,所以气停留的部位就称为原穴。凡五脏六腑有病,都可以选取脏腑所属经脉的原穴进行治疗。

六十七

六十七难曰:五臟募[1]皆在[2]阴,而腧[3]皆在阳者,何谓也?

注:

【1】募:募穴,是胸腹部有关脏腑的特定穴。

【2】在:原作有,据《濯缨》、《句解》、《本义》改。

【3】腧:指背腧穴,即足太阳膀胱经的脏腑俞穴。

六十七问说:五脏的募穴都在属阴(胸腹)的部位,但是背腧穴都在属阳(背)的部位,说的是什么呢?

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腧在阳。

是,阴部(内脏、阴经)的病气行于阳(背)部,阳部(体表、阳经)的病气行于阴(胸腹)部。所以使募穴都在阴(胸腹)部,腧穴都在阳(背)部。

六十八难

六十八难曰:五臟六腑各有井、荥、输、经、合[1],皆何所主?

注:

【1】井、荥、输、经、合:即十二经脈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又称五输穴。井穴多在四肢末端,荥穴在指(趾)掌(跖)附近,输(输)穴靠近腕、踝关节,经穴多在前臂或小腿部,合穴在肘、膝关节附近。

六十八问说:五脏六腑的经脉都有井、荥、输、经、合穴,都主治什么病证呢?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臟六腑其井、荥、输、经、合所主病也。

是,医经上说:经气出发部位是井穴,经气如小水流处是荥穴,经气灌注的部位是输穴,经气畅行的部位是经穴、经气深入的部位是合穴。井穴主治心下胀满,荥穴主治身上发热,俞穴主治肢体困重、关节疼痛,经穴主治气喘咳嗽、恶寒发热,合穴主治气逆和下泄。这些就是五脏六腑所属十二经脉的井、荥、输、经、合穴主治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