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无子
论曰:妇人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也。任脉通,冲脉盛,阴阳和,故能有子。若(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不能系胞,故令无子,亦有夫病妇疹,则不有子,当其所因而调之。
《千金翼》等求子论曰:凡欲要儿子生,吉良日交会之日,常避丙丁及弦望、晦朔、大风、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虏、天地昏冥、日月无光、虹霓地动、日月薄蚀。此时受胎,非上百倍损于父母。生子或喑哑、聋聩、顽愚、癫狂、挛跛、盲眇,多病短寿,不孝不仁。又应避日月、火光、星辰之下,神庙佛寺之中,并灶厕之侧,冢墓尸柩之傍,皆悉不可。夫交会如法,则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调顺,所作和合,家道日隆,祥瑞竞集。若不如法,则有薄福愚痴恶人来托胎中,则令父母性行凶险,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屡至。虽生成长,家道灭亡。夫祸福之验,有如影响,此乃必然之理,何不再思之。
凡男女受胎,皆以妇人经绝一日三日五日为男,仍遇男宿在贵宿日,又以夜半后生气时泻精者,有子皆男,必寿而贤明高爵也。若以经绝后二日、四日、六日泻精者,有子皆女,过六日皆不成子。又遇王相日尤吉。
私谓:每月月水以后有子日之如上,徂今月水以前交会之,妇亦有妊者,是知月经以前六个日之,有妊娠欤?月经之前第一日、三日、五日亦可有男胎,第二、四、六日即可有廿子,每月经水日女月事以前知阴阳日数。(第一日、三日、五日阳日也,第二日、四日、六日阴日也)
推王相日法:
春甲乙日,夏丙丁日,秋庚辛日,冬壬癸日。
推贵宿日法:
正月(一日 六日 九日 十日 十一日 十二日 十四日 二十一日 二十四日 二十九日)
二月(四日 七日 八日 九日 十日 十二日 十四日 十九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七日)
三月(一日 六日 七日 八日 十日 十七日 二十日 二十五日)
四月(三日 四日 五日 六日 八日 十日 十五日 十八日 二十二日 二十八日)
五月(一日 二日 三日 四日 五日 六日 十二日 十三日十五日 十六日 二十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八日 二十九日 三十日)
六月(一日 三日 十日 十三日 十八日 二十三日 二十六日 二十七日 二十八日 二十九日)
七月(一日 十一日 十六日 二十一日 二十四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六日 二十七日 二十九日)
八月(五日 八日 十三日 十八日 二十一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 二十四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六日)
九月(三日 六日 十一日 十六日 十九日 二十日二十一日 二十二日 二十四日)
十月(一日 四日 九日 十四日 十七日 十八日 十九日 二十日二十二日 二十九日)
十一月(一日 六日 十一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六日十七日 十九日 二十六日 二十九日)
十二月(四日 九日 十二日 十三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七日 二十四日 二十七日)
若春合甲寅乙卯,夏合丙午丁巳,秋合庚申辛四,冬合壬子癸亥,与上件月宿日合者尤佳。
论曰:夫人求子者,男服七子散,女服荡胞汤,及服坐导药,并紫石英,门冬丸,则无不效矣。
私云:七子散,荡胞散等良药,见《妇人大全良方》第九求嗣门中,药种有异相,故不抄之,若得药材,则可合用彼等。
茱萸丸
《经心录》
疗妇人阴寒,十年无子者。
吴茱臾 川椒(各一升。一升者,一大盏)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绵裹入阴中,日再易之,无所下,开子脏,令阴温,即有子。
内炙丸
《广济方》
疗无子,令子宫暖。
麝香(二分) 皂荚(去皮子,酥炙十分)
上末,炼蜜丸如枣大。入阴中,绵裹深内之,连线抽出之,一日一夜换之,无问昼夜,皆内无所忌。
地黄汤
疗久无子断绪,小腹冷疼,气不调。
熟地黄 牛膝 当归(各二两) 卷柏 川芎 防风(各一两二分)牵牛子末 桂心(各三分)
上㕮咀。水六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分三服。服别加牵牛子末一分。如人行四五里,更进一服,以快利止。忌生菜、葱、热面、荞麦、蒜、猪肉、炙砖、菘菜、海藻、粘食、臭物等。
紫石英丸
紫石英 阿胶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川续断(各二两二分) 鹿茸 白术 桂心(各一两一分) 柏子仁(五两) 熟地黄(七两二分)
上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温酒服或五十丸。治虚中有热,头目旋晕,足如履空,呕吐不食,月水不调,或多或少,皆虚候也。久服能生发,令人有子。更治虚悸,常若忧思,皆心血不足,血室虚所致也。
昔东京有一焦公,因三世无嫡嗣,逐商旅,习名山,寻访至人,问其因果。遂至京都,见一老僧,声清而远,目视精光,诸教谈论,语言其异,故就斋而坐。僧曰:“有何所论?”焦曰:“贫家三世无嫡嗣,奈何?”僧曰:无嗣者有三,一祖宗无德,自身无行;二夫妻年命,恐犯禁忌。三精神不守,妻妾血寒。焦公曰:自身无行,夫妻年命,皆可受持,若妻妾血寒有何法术?再拜告曰:愿闻一言。僧曰:不难,先循德,后修身,三年之后,可到五台山,当授异方。说毕,忽不见。焦公自遇老僧之后,时时行方便,种种作阴功,遇人临难者,效观音之救苦,见物垂死者,助上帝之好生,行恩布德。如此三年,竟往五台山,寻访老僧,数日不见,方回归,见行童,手持一书,言曰:老僧传语大夫,功成行满,回宅,合药志诚服之,富贵子孙,随念降出。焦公曰:徂得嫡子足矣,何望贵子乎。于是,遂生焦员外,后员外养子不肖,叹曰:有何损德如是?忽遇一道人云:汝有忧色,何不往五台山见老僧。焦氏顿首,遂往五台山,言其因果。至五台山,不见老僧,只有行童曰:老师昨日言,员外今日到山,令行童相接,再三传语,何必来问,徂依父行,愚者自贤尔,后必生贤德子孙。焦氏曰:愚子贤乎?行童曰:昔窦氏五子,皆不全形,后行恩布德,悉皆如故,积德报应,皆登科第。焦氏拜谢而归,奉行雕板,印施方书,不及二十年,富贵子孙数人,长子横金出入金门,后人收得行状,及受持,行用求药者,获其子孙,皆有德行,余躬受此方,不敢缄默,并录篇论,以告诸贤,庶不致异方湮没耳。方见于此。
续嗣隆生丹
《五台山行童秘方》
治妇人禀受气弱藏虚损,子宫冷备,血气痼冷,难成子息,功效如神。
当归 桂心 龙齿 乌药 益智 杜仲 石菖蒲根 吴茱萸(各半两)伏神 牛膝 秦艽 细辛 桔梗 半夏 防风 白芍药(各二分) 干姜(一两半生半炒) 附子(一枚重八钱者佳,脐心作一孔皂子大,以温纸裹爆炮) 川椒(二两、汤浸半日焙) 牡蛎(先大片一个,以童子小使浸四十九目,五日一度换小使,取出,硫磺末一两,以末醋调,遍涂足牡蛎两面以纸亦未醋浸,令纸湿透,而后以盐水泥固干,讫用炭火五斤煅烧用之,合药时,入二两,以上十钱重一肉称用之)
上细末,同入附子、辰砂拌匀,以糯米糊为丸如子大。每服三十丸至百丸,空心淡醋温酒盐汤皆可服下,一日二服,此药及疗男子精寒不固,阳事衰弱,白浊梦泄,及治妇人血虚带下、肌瘦寒热,徂是男女诸虚百损,客热盗汗,气短乏力,面无颜色,饮食少味,并皆治之,更有奇效,难以具述,受持君子宜行善及方便,却服此药,无不感应。《大全良方》
妊娠门
凡胎教论,及十个月形体逐月养胎方,千金第二、第三,大全良方十一十二,《圣济录》百五十四等有广论,常披看破等执略勿倦广。《千金要方》第二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尤深切,宜记忆勿忘失。彼云:娠动一月名胎胚,第二月名始膏,三月名始胎,四月自五月,至第十月无名,人体既成,故也。养育之法,见大全良方,今即娠妇病恼救急之事抄之。
《千金方》论曰: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皆未成足,故自初讫于将产,饮食居处皆有禁忌。妊娠食山羊肉,令子多病。食兔肉,令子无音声并缺唇。食鸡子及干鲤鱼,令子多疮。食鸡肉、糯米,令子多寸白虫。食椹并鸭子,令子倒出、心寒。食雀肉并豆酱,令子满面多黑子。食鳖,令子项短。勿向非常地大小便,必半产杀人。
又有七十二药味,妊妇可禁之。歌曰:(《和剂局方》曰:此歌者卢医周鼎集为之)
蚖斑水蛭地胆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踯躅野葛蝼蛄类,鸟喙侧子及虻虫。
牛黄水银并巴豆,大戟蛇蜕及蜈蚣。
牛膝藜芦并薏苡,金石锡粉及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蜥蜴飞生及䗪虫。
代赭蚱蝉胡粉麝,芫花薇衔草三棱。
槐子牵牛并皂角,桃仁蛴螬和茅根。
欓根硇砂与干漆,亭长波流菵草中。
瞿麦䕡茹蟹爪甲,猬皮赤箭赤头红。
马刀石蚕衣鱼等,半夏南星通草同。
干姜蒜鸡及鸡子,驴肉兔肉不须供。
切忌妇人产前忌,此歌宜记在心胸。
以上七十二种者,常人尚不容易用之,况于妊妇乎?此中乌头、附子、天雄、鸟喙、侧子、牛黄、薏苡、牡丹皮、桂、槐子、牵牛子、皂角、桃仁、半夏、天南星、通草、干姜此十六种常可用之者也,自外皆大毒,非常用药,若亦虽妊妇有疾之时,则薏苡、半夏、桃仁、牵牛子、干姜可用之,何拘于一隅制禁乎?故张松茂之《究原方》云:有妇人一两月经候不通,头痛呕逆,胸膈不快,此乃阻病,令服局方,橘皮半夏彻汤和四君子汤加紫苏五叶,缩砂五个,生姜三片煎服。今往往以半夏并他药能损胎,多不敢服,初不考怀孕每见人服胎毒药,胎亦不动,殊不知受孕自有子脏,人之一命,岂容易于药安能损之,多不育者,皆缘阴阳未合其宜,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然后交合,则交而成孕,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洩,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今孕妇有病,在身药可治,贵官之家以恐犯胎气,是药不用,医者又见此说,随情顺意,缩手亦不敢言,虑归咎于药,使病愈深,遂至子母俱丧。仆屡医妊妇患伤寒结胸,并杂病,所合用药,皆寻常孕妇之忌者,投之病痊,至产动无所犯。盖世俗相传略述之。
私云:治妊妇病无禁药,病杀于人,甚自毒药。古方新方,不恐禁药,今妊妇有伤寒痢疾癖咳嗽中风肢脚气等,诸病竞起,则诸方设于众药治之,或见虽死而母即活,或二命俱存,何执一说,而失古方妙术乎?今世所用行之《局方》《千金》《外台》《圣惠》《三因方》等,治妊妇恶阻,有桂心、半夏、干姜等,不可守株刻舟焉。
恶阻
(一名子疾)
半夏茯苓汤
(《局方》《千金》《大全良方》等)
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头目眩运,四肢怠隋,百节烦疼,胸膈痰逆,呕吐恶心,嫌闻食气,好咸酸,多卧少起,全不进食。
旋覆花 陈皮 桔梗 白芍药 人参 甘草(炙) 川芎(各一两) 熟地黄 赤茯苓(各一两二分) 半夏(洗切,二两二分)
上粗末。每服二钱重,水一盏半,姜四片,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前,服茯苓丸,即痰水消除,便能食。
茯苓丸
《局方》
治妊娠阻病,心中烦愦,头目眩重,憎闻食气,呕逆吐闷,颠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胜持。常服此药,消痰水,令能食,强力养胎。当先服半夏茯苓汤次进此药。
葛根 枳实(去瓤,麸黄)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赤茯苓 干姜 肉桂(去粗皮) 半夏(洗切,各一两)
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空服或加五七十丸。
《大全良方》第十二卷云:妊娠阻病者,按咎殷之《产宝方》谓之子病。《巢元方病源论》谓之恶阻。若妇人禀受怯弱,或有风气,或有痰饮,既妊娠便有是病。其状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闻食气,好食酸咸;甚者或作寒热,心中愦闷,呕吐痰水,胸腑烦满,不能支持。不拘初娠,但疾苦有轻重耳。轻者,不服药亦不妨;重者,须以药疗之。《千金方》有半夏茯苓汤、茯苓丸二方(《局方》同),专治阻病。然此二药,比来少有服者,以半夏有动胎之性。盖胎初结,虑其易散,此不可不谨也。张仲景《伤寒论》云:妇人伤风,续得寒热,发作有时,此为热入血室。有用黄龙汤者,小柴胡(汤)去半夏也。此盖为妊妇而设焉。王子亨则有白术散,《局方》则有人参丁香散,用之良验。然三方皆大同而小异。杨振则有人参橘皮汤,齐士明则有醒脾饮,子试之亦效。皆不用半夏动胎等药。服之者知之。
白术散
治恶阻吐清水,其害十余日粥浆不入者。
白术(十钱重同) 人参(五钱) 丁香(去花、二钱半) 甘草(一钱)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姜片,煎至七分,和滓,温服,日夜三四钱。
人参橘皮汤
治阻病,呕吐痰水。
人参 陈橘红 白术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一分) 甘草(三分)厚朴(制) 白茯苓(各一两一分)
上粗末。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竹茹一块如弹子大,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澄清温服。空心食前。(《集验方》无茯苓、麦门冬、甘草)
人参丁香散
治妊娠恶阻,胃寒呕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人参(一两一分) 丁香 藿香叶(各一分半)
上为散。每服三钱。水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又方:
人参 丁香 柿蒂(各二两二分) 甘草 良姜(各一两一分)
上细末。每服二三分,热汤点服,无时。
醒脾饮子
治妊娠恶阻病,呕逆不食,甚者中满口中无味,或作寒热。(此出王氏《博济方》)
草豆蔻(以湿纸裹,热灰火中煨,令纸干,去纸并皮用) 厚朴(制,各一两二分) 干姜(二两) 甘草(三两二分)
上细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枣二个,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呷服。病轻者,只一二服便能食。旧有橘红二两,治寒热疟痢不食。后人去橘皮,以干生姜代干姜,治老人气虚、大便秘,少津液、引饮有奇效。产科医官齐士明,依旧用干姜,去橘皮,亦名醒脾饮子,治阻病极为神验。初在京师校勘。
红丸子
《易简方》
治妊妇恶阻病,并癖块痃气癥瘕积聚。
蓬术 荆三陵 陈皮 青皮 胡椒 干姜 阿魏 矾红
上修合如《局方》。每服六十丸,姜汤咽下,大治大人小儿脾胃等患,极有神效。但三棱、蓬术本能破癥消癖,其性猛烈,人不以此为常服之剂,然今所用者,以生产之处隔绝,二药不得其真,乃以红蒲根之类代之,性虽相近,而功力不同。应老弱虚人小儿妊妇,以其治病不能伤耗真气,但服之无疑。此药须是合致志,用好米醋煮陈米粉为丸。若修合之时,去阿魏、矾红,名小橘皮煎,治寻常饮食所伤,中脘痞满,服之应手而愈。大病之后,谷食难化,及治中脘停酸,并生姜汤下。
脾胃寒疟疾,生姜、橘皮汤下。心腹胀满,紫苏、橘皮汤下。脾疼作楚,菖蒲汤下。酒疸谷疸,遍身昏黄,大麦汤下。两胁引乳作痛,沉香汤下。酒积食积,面黄腹胀,时或干呕,煨姜汤下。
妇人脾血作楚,及血癥气瘕,经血不调,或过期不来,或发为寒热,并用醋汤咽下;寒热往来者,尤宜服之。产后状如癫痫者,此乃败血上攻,迷乱心神所致,当以此药,热醋汤下,其效尤速。
男子妇人有癫疾之患者,未必皆由心经蓄热,亦有因脾血气不舒,遂致痰饮上迷心窍,故成斯疾。若服凉剂过多,则愈见昏乱,当以此药,衣以辰砂,用橘叶煎汤咽下,名小镇心丸。
人妊妇恶阻呕吐,全不纳食,百药不疗,惟此最妙,仍佐二陈汤服之。但人疑其堕胎,必不信服,每每易名用之,特有奇功,然恐妊妇服此之后,偶尔伤动,必归咎于此药,故不敢极言其妙。
又《易简方》增损四物汤下,云妊妇恶阻,古方有茯苓丸、茯苓汤,内有地黄、竹茹、川芎辈,安能定呕,服之则愈见增极。大抵恶阻,皆由素有痰饮以致之,可用二陈汤改名小茯苓汤,用之极效,不可不知。
保生汤
治妇人经候不行,身无病而似病,脉滑大而六部俱匀,乃是孕妇之脉也。精神如故,恶闻食气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时吐清水,此名恶阻。切勿作寒病治之,宜服此药,如觉恶心呕吐,加丁香、生姜煎服。《温隐居方》
人参 甘草(各一两) 白术 香附子 乌药 橘红(各二两)
上吸咀。每服三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或细末,沸汤点服。
一香散
疗妊娠胎气不安,气不升降,饮食不美,呕吐酸水,起坐觉重,宜服。
香附子 藿香叶 甘草(各二分)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以百沸盐汤服。
李茂翁先生云: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服理血归原药则愈。《经》云:无阴则呕是也。治妊妇恶阻,呕吐不止,头痛全不入食,服诸药无效者,用此药理血归原则愈。
人参 甘草 川芎 当归 赤芍药 丁香(各半两) 白茯苓 白术 陈皮(各一两半) 苦桔梗(炒) 枳壳(去瓤,炒,各一分) 半夏(一两)
上㕮咀。每服三四钱生姜五片,枣二个,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心热服。(人参理中汤今号之)
安胎饮
治怀胎三月、四月至九个月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多睡少起,呕逆不食;或胎动不安,非时转动,腰腹疼痛及妊娠一切疾病,并皆治之。
甘草 茯苓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白术 黄耆 白芍药(炒) 地榆(各等分)
上畋咀。每服三四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一方无半夏、地榆,有人参、菜寄生,一方无白术、黄耆、半夏、地榆,有艾叶,只是胶艾汽加白茯苓。
又《圣济录》及可用方,有从多良方,普可引用。凡可用方,从第廿七卷至第三十卷,四个卷,论于妇人诸疾,及妊娠将产,产后百病。又圣济总录自百五十四至百六十六卷,十三个卷,病名治方,太委细精,切博勘察,临于时勿令违失。又大全良方一部二十四卷,只说妇人病,治尤深切,自余大小方书中,尚有神方妙术,难述尽,遍览记之。
辨知妊胎法
王子亨云:若妊娠,其脉三部俱滑大而疾。左滑则男,右滑大则女。
又三部脉浮沉正等无病者,有妊也。又左手尺部浮洪者,为男胎也;右手尺部浮洪者,为女胎也。两手尺部俱洪者,为两男也;俱沉实者,为两女也。又云:中指一跳一止者,一月胎;二跳二止者,二月胎也。(《大全良方》有诊妇人有妊歌)
验胎法,妇人经脉不行,已经三月,欲验有胎。
川芎(不见火,生用)为细末,空心浓煎,艾汤调服方寸匕,觉腹内微动,则有胎也。
胎杀避忌产前将护法
(尤可守之,常人不知之)
一受孕之后,切宜避忌胎杀所游。如《经》云:刀犯者,形必伤;泥犯者,窍必塞;打击者,色青黯;系缚者。相拘挛,甚至母殒。验若反掌,断不可忽。私云:胎杀神所在之节候子于,可避畏之,不可触犯也。
月游胎杀
(勘历节可记)
立春在房床;惊蛰在户;清明在门(双扇云门左右);芒种在母身;小暑在灶;立秋在碓;白露在厨厕;寒露在门;立冬在户及厨;大雪在炉及灶;小寒在房及母身。以上历节也。
十干日游胎杀
甲己日占门;乙庚日占碓磨;丙辛日占井灶;丁壬日占廨;戊癸日占米仓。
十二支日游胎杀
子丑日占中堂;寅卯辰四日占灶;巳午日占门;未申日占篱下;戌亥日占房。
六甲旬游胎杀
甲子旬游窗碓;甲戌旬游正厅;甲申旬游中庭;甲午旬游房内;甲辰旬游房中;甲寅旬游。
太史局日游胎杀
每遇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四五个日在房内北;庚子、辛丑、壬寅三个日在房内南;癸卯一个日在房内西;甲辰、乙巳、丙午、丁未四个日在房内东;六戊六巳日在房内中央;余日在外无占日。
凡游在房内,不宜于方位上安床帐及扫舍,皆凶。
又有小儿杀及本年三杀,及产母身黄定命,皆不可犯。凡妊娠之后,将此贴于当眼之肤,常照应之。切不可穿凿修掘,移钉系篱壁,重物碾压之类。犯之重则胎死腹中,母亦不利;轻则子受其殃,成人之后必定破形,拳挛、跛缩、喑哑。犯之极验。
妊娠漏胎
(将理失宜,经血时时下,谓之漏腊,以下《圣济总录》并《大全良方》等,别可抄取于病证)
惊胎:母忽闻见于非常事,惊动遂为惊胎,子在胎中,转移不常,生而成癫。胎动因母病胎动不安,又胎动下血,以上三条,见《圣济录》百五十四卷。
卒下血:妊娠之间,经血暴下,可补之,所下不已,腰腹痛者,其胎多堕,流产谓之堕胎。
萎燥:因母血气衰弱,而子不能生育,羸瘦不长谓之。
胎不长养:《巢元方》云:母病疗母,则胎安是也。若使母脾胃和而能饮食,胎气长也。
妊娠□痛:因痰饮冷癖,或风寒邪气上于心,则伤心之正经而痛者,朝夕病死。
妊娠腹痛满又腹满:脾胃不和,则水谷不消化,令人胃腹满。
妊娠腹痛:脏府虚弱,胃寒湿之气令人腹痛。
妊娠腹俱痛:外受风冷,内狭宿寒正气兴邪气交击,故令心腹俱痛。
以上治方病源,见《圣济录》第百五十五卷。
妊娠呕逆不下食:脾胃气虚风冷□之。
妊娠痰饮:水酒停积而成痰唾。
妊娠虚烦懊热:阳热独胜,心下懊闷,头痛面赤,小便黄淡,成淋痛。
妊娠咳嗽:以肺感寒气故也,甚则伤胎。
妊娠伤寒:《伤寒一览方》并《南阳活人书》具论之。
妊娠下痢:赤痢、白痢、冷痢、热痢、脓血痢,速不治则伤胎。
妊娠子淋:妊娠之淋病谓之子淋,因肾虚膀胱经客邪热,令溲少而数数,水道结痛也。
以上在《圣济录》百五十六卷。
妊娠胎门:水气肌肤肿 利小便则可愈。
妊娠小便不通:小阳挟热,气道否浓,脐下急痛。
妊娠小便利滑:肾虚胞冷,小便利多。
妊娠大便不通:肠胃有风热,津液不足,气道否浓,故令肠胃枯燥,大便结。
妊娠大小便俱不通:热结于水谷道,故秘结不通。
妊娠半产:未足胎气未全而产者,谓之半产。
数月不产:数堕胎,又云伤胎。
以上见《总录》百五十七卷。
妊娠诸疮并产妇行年安图法:见《圣济录》第百五十八卷。
胎前十八论治:校正时贤,《严氏济生方》第九卷妊娠将产以前病证治方,尤可记。
产后二十一论:校正郭晋中产科二十一论是也。《严氏济生方》并《三因方》有治方评论。《外科论》序曰《三因方》第十七卷。
《千金》《外台》《产宝》、马氏、王氏、崔氏皆有产书,巢安世有《卫生宝集》《子母秘录》等,备则备矣,但仓促之间,未易历试,惟李师圣序郭中《产科经验保庆集》二十一篇,凡十八方,用之颇效,但其间序论未为至当,始用料理简辨于诸方之下,以备识者,非敢好辨也。
私谓:妊娠之间,诸病并将产坐产,及产后养药方,先可览于诸方,今此一卷,论恶阻一病,是亦九牛之一毛,巨海之片滴也,以此端绪,遍为博览炙,自余大病,大药急卒之治疗,可载于次卷。小脑小治,缓慢之病证,乞者诸方耳。
《覆载万安方》卷第三十二
嘉历二年五月廿日,朱点了。性全
同廿五日,墨点了。冬景著眼力,看记之。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