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风

白术散        

《大全良方》  

治妊娠中风,口噤,语言不得。  

白术(三两) 独活(二两) 黑豆(二合,炒)  

上细末。以酒六升,煎三升,去滓,温分七服。口噤拗开灌入口,得汗即愈。  

又方:治妊娠中风,口眼不正,手足顽痹。  

防风、羌活、防风(各二两二分) 黄松木节(二两二分) 麻黄(去节) 桂心(去粗皮) 荆芥穗 羚羊角 桑寄生(代用续断) 甘草 薏苡仁(各一两一分)  

上㕮咀。每服三四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治妊娠因感外风,如中风状,不省人事。  

熟艾(七两二分)  

上以醋炒,令极热,乘热以布绢裹,熨脐下,良久即省。  

治妊娠中风,腰背强直,时时反张。  

防风 葛根 川芎 生干地黄 杏仁 麻黄(去根节,各三两) 桂心(去粗皮) 独活 甘草 防己(各二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夜三四服。  

妊娠伤寒

(出《伤寒一览方》第十五卷)  

苍术散        

治妊娠发热头痛,及疗时疫,并宜主之。  

麻黄(二两二分,去根) 桔梗 甘草 茵陈(去根) 苍术 前胡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连进数服。  

芎苏汤        

治妊娠伤寒,发热恶寒,腰背痛者,此主之。  

川芎 白芍药 升麻 紫苏 干葛 陈皮(各一两) 甘草(二分) 葱白(三茎)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数服出汗)。  

独活散        

治妊娠伤寒伤风,头痛昏眩,增寒壮热者主之。  

羌活 独活 前胡 川芎 枳壳(去瓤,麸炒) 茯苓 人参 防风 麻黄(各二两二分,去根节) 细辛(二钱) 甘草(炙) 黄芩(各一两一分)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黄龙汤        

治妊娠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宜此主之。  

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半)枣(六个)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四片,枣十三个,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此即张仲景于小柴胡汤,除半夏一味,名曰黄龙汤。半夏,妊娠所忌)  

枳壳汤        

治妊娠伤寒胎热不安者。  

枳壳(去瓤麸炒,三两) 甘草(二两灸)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滑胎,枳壳散是也。《医说》有戒矣)  

柴胡汤        

治妊娠伤寒。憎寒壮热。头痛体疼。(《圣济总录》)  

柴胡 白术(各一两) 当归 芍药 防风 赤茯苓(各一两) 黄耆生干地黄(各半两)  

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枣二个,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定时。  

治时气热病,令不堕胎方。  

伏龙肝(三两)  

上末。水和涂脐,方五寸,干即易。  

芍药饮        

治妊娠七八个月,暴伤风寒,身体烦疼,寒热往来,胎动不安,头昏眩晕,腰背酸痛。  

芍药 当归 白术 甘草(炙) 人参 厚朴(姜汁制)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薤白三寸,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若利结则加大黄一二)。  

白术汤        

治妊娠伤寒,安胎益气。  

白术 黄芩(各三两,等分)  

上粗末,于新瓦中同略炒,令香。每服三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打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但觉头痛发热,便可服三五服即瘥。唯四肢厥冷、阴证者,未可服。  

《大全良方》第十四云:此方本常州一士人卖此药,医皆论斤售去,行医用之如神,无人得此方,余自得此,治疾无有不效。仍安胎,益母子。  

又以家葛根煮汁,无时服一小盏,遁堕胎。(凡用葛根,宜用家葛干。若用野葛能动胎,《养生必用》言之甚详。升麻、葛根汤,败毒散,及诸方用葛根,皆须人家边种生葛可用之。远野之去人家,皆有大毒杀人云云。《大全良方》目录并第十四卷伤寒中粗有其该。)  

大黄饮子        

治妊娠热病六七日,热入腹中,小便秘涩,烦热。  

川大黄(炒) 石膏(各一两) 知母 前胡 赤茯苓(各三分) 栀子仁 甘草 黄芩(各半两)  

上㕮咀。每服半两一两,水一盏,生地黄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无时温服。  

又井中泥沙涂心下,干即易。以袋盛,安心下及脐下。  

又治妊娠伤寒,苦热不止,身上斑出,忽赤忽黑,小便如血,气欲绝,胎欲落。  

栀子仁 升麻(各四两) 青黛(三两) 石膏(八两) 葱白(切,一升一盏也)黄芩(三两) 生干地黄(二十分五两欤)  

上㕮咀。以水九升(九盏),煎取三升,去滓,分作三服服之,以快利为度。忌热物。  

妊娠热病胎死腹中

热病儿死腹中,母身冷,不能自出,但服黑神散(《局方》),暖其胎。须臾,胎即自出,但看产母舌青者,是子既死也。  

黑神散又名乌金散,《灵苑方》名肉桂散,以温酒服二三服,胎温必生也。  

鹿角散        

(《大全良方》)  

治妊娠热病胎死腹中,下之。  

鹿角(二两为屑)  

上以水一盏,葱白十茎,黑大豆半合(三两),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妊娠疟病

(《伤寒一览方》并《大全良方》等)  

夫妊娠疟疾者,由夏伤于暑,客于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而虚,风邪乘之。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相并,寒热俱作。邪正交争,故为疟疾。发作有时,其间日发者,皆由风邪内搏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行迟,不能日作,故间日搐积乃发也。妊娠而发,则寒热之气相迫,伤于胎,故多损动也。  

前胡散        

治妊娠疟疾发作有时,往来寒热者,此主之。  

前胡 柴胡(各二两) 乌梅肉 茯苓(各半两) 厚朴(姜制) 陈皮 桔梗(炒) 苍术 甘草(炙) 藿香叶 人参(各一两) 半夏(三分,姜汁煮,焙)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三个,同煎至一盏,去滓,当发之前,尤宜服之,日二三服,夜一服。  

秦艽饮        

治妊娠寒热往来发作有时。  

秦艽(去芦) 常山(酒浸二宿,剉,炒三两) 草药(二两二分)  

上㕮咀。每服四钱,古酒半盏浸,当发日五更,去滓冷服。饮酒者一盏浸。  

七宝散        

治妊娠疟疾。(可见此《万安方》第十卷,《大全良方》十四卷有传证,见彼可用也)  

妊娠泄泻

(私云:荒利,无涩痛而水泻幕下,又曰洞利)  

厚朴丸        

治妊娠洞泄寒中。(《大全良方》第十五有论,可见彼)  

干姜 厚朴(去粗皮,细剉)  

上等分,先杵令烂,水拌,同炒令干再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食前以米饮服之,日夜三五服。  

草果饮        

治妊娠脏气本虚,宿挟风冷,脾胃久弱,脏腑虚滑,脐腹痛,日夜无度。  

厚朴(姜汁制,炒,二两) 肉豆蔻(面炮,三个) 草豆蔻(五个,煨)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水二盏,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以米饮点服。人参散与平胃散等分合和,以末饮服之,名胃苓散。(加缩砂、肉豆蔻尤佳)  

四君子汤(加豆蔻、缩砂,见于《局方》)。  

妊娠痢

(或云滞下)  

香连丸        

(《一览方》第十五)  

治妊娠痢下红血,脐腹刺痛。  

南木香(四两,不见火) 黄连(去芦,十两,与吴茱萸二两同炒,去茱萸不用)  

上同细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以饭饮服下,日夜五服。  

调味散        

治妊娠夏日红痢,日夜无度。  

罂粟壳(蜜水制) 黄连 白芍药 白术(各二两) 当归(酒浸)甘草(灸,各一两) 地榆(四两)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夜四五服,食前。  

三神丸        

治妊娠痢,泄泻频并腹痛者。  

南木香 肉豆蔻(炮) 罂粟壳(蜜炒各三两)  

上细末,用枣煎汁,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十丸,饭饮送下,或羸弱不能食行止者,可去粟壳,代用炮诃子肉(诸方痢药,去罂粟壳代用诃子肉尤佳,可宜粟壳损脾胃也)。  

黄香散        

治妊娠痢疾羸弱者。  

川芎 黄耆(各十钱重) 当归(酒浸) 人参 诃子肉(炮) 白芍药 南木香 肉豆蔻(炮) 白术 乳香(各五钱、茯苓) 甘草(炙,各三钱)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夜五六服。  

《圣济总录》妊娠下痢论曰:妊娠饮食过伤,脾胃不和,冷热之气,入于肠间,肠虚则泄,故为痢也。然冷多则白,热盛则赤,冷热相交,赤白相杂,甚则脓血杂下,宜速疗之,恐伤胎也。  

肉豆蔻散        

《圣济录》  

治妊娠下痢,不可疗者及丈夫脾虚泄泻。  

肉豆蔻(十个,面炮,去面不用) 草豆蔻(十个,同前) 诃梨勒(二十个,十个炮去核,十个生用,亦去核) 甘草(一分,蜜炙)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七,米饮,食前,日夜四五服。  

阿胶丸        

治妊娠下痢,日夜无度,安胎气,止腹痛。  

阿胶(炒) 酸石榴皮(各一两) 黄连(一两) 当归 肉豆蔻(各三分)  

上细末,炼蜜丸赤小豆大。每服五七八十九,以米饮,空心服。  

《妇人大全良方》四物汤加石榴皮、诃子肉,缩砂而煎服,名加减四物汤,又有数方。《圣济录》百五十六卷,良方繁多,可见彼。  

妊娠子淋

《圣济录》论曰:妇人怀子而小便淋痛,谓之子淋,因肾虚,膀胱经客邪热,令溲少而数,水道涩痛,痛引于脐者是其候也。  

当归汤        

治妊娠子淋,涩痛烦闷。  

当归 芍药 赤茯苓 甘草(炙) 栀子仁(各二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赤芍药汤        

治子淋疼痛。  

赤芍药(二两二分) 槟榔(二个,面炮)  

上㕮咀。每服三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私云:加车前子、葵根各二两。  

疗妊娠小便涩不利,小腹水道热痛。  

冬葵子(用根同) 芍药(各二两) 黄芩 车前子(各)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大全良方》第十四和号黄芩汤)。此药疗妊娠尿血。  

《千金方》并《外台方》云:妊娠下血及淋,又治尿血。  

葵子(一盏碎)  

上以水五盏,煎取二盏半,分三服,去滓服。  

又方:生艾叶一斤,冬根及干艾叶亦同,上以酒五盏,煎取二盏,分三服。  

续断汤        

《大全良方》  

治妊娠下血及尿血。  

当归 生干地黄(各一两) 续断(半两) 赤芍药(一分)  

上细末。空心每服二三钱匕,葱白汤调服。  

又方:疗妊娠尿血。阿胶、熟地黄各三两,上细末。每服二三钱,空心以米粥饮服之。  

妊娠小便利不禁

论曰:妊娠肾虚胞冷,不能约,故小便利下多,不禁也。  

艾叶丸        

治妊娠小便利,少腹急痛。  

艾叶 干姜(生,各二两二分) 厚朴(姜制) 益智(去皮,各一两一分)  

上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五十丸,米饮服,空心,服已以饭压之。  

私云:男子妇人及妊娠小便不禁之时,山芋与糯饼,入盐酱酒成糜,夜临卧食之,每度以小便如常为度。  

妊娠大便不通

《圣济录》论曰:妊娠肠胃有风,加之挟热,津液不足,气道否济,故令肠胃枯燥不通,甚则呼吸夺喘,腹胀干呕。  

麻仁丸        

治妊娠大便不通,腹病不能食,养津液,润肠胃。  

大麻仁(别研如膏,四两) 人参 诃子皮(去核,各二两) 大黄(炒二分或一两)  

上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五十丸,空心温酒,大便通即止。  

槟榔丸        

治妊娠大便热结,旬日不通。  

槟榔(一两) 木香(半两) 大黄(剉,炒,二两) 青皮(去白,焙,半两) 牵牛子(末,半生半炒,二两)  

上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或四五十丸,温服空心或夜半。  

妊娠大小便不通

冬葵根汤        

治妊娠大小便不通,七八日以上,腹胀胸闷。  

葵根(子亦佳,二两) 车前子(干切,一两) 木通(三两) 大黄(剉炒,半两或一两)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以利为度。  

妊娠霍乱

(《大全良方》第十四卷,《圣济录》,无妊娠霍乱治)  

《大全良方》论曰:夫阴阳清浊之气乱也,头痛体疼而吐痢者,亦为霍乱,手逆冷,阳气暴竭,谓之四逆也。妊娠之病,吐痢甚者,则伤胎也。  

人参散        

治妊娠霍乱吐泻,心烦腹痛。  

人参 厚朴 橘红(各一两) 当归 干姜(炮) 甘草(各半两,炙)  

上细末。每服四钱,水一盏,枣三个,煎至六分,温服无时,频频服之。  

白术散        

治妊娠霍乱,腹痛,吐逆不止。  

白术 益智仁 枳壳(制) 橘红(各三分) 草豆蔻(去皮) 高良姜  

上细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时。  

此外木瓜散、止渴饮、五苓散、理中丸、胡椒汤等,皆服不损,动胎气。(可见《可用方》《大全良方》等)  

妊娠心痛

夫妊娠心痛者,多是风邪痰饮乘于心之经络,邪气搏于正气,交结而痛也。又反乍宜,休作有时。久不平则伤损子脏也,令胎动。凡胎转移,则多不安;不安而动于血者,则血下也。  

川芎汤        

治妊娠卒心痛,气欲绝。(出《产宝》方)  

川芎 当归 茯苓 厚朴(制,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频频温服。  

白术汤        

治妊娠卒心痛,欲死不可忍。(《古今录验方》)  

白术(三两) 赤芍药(二两) 黄芩(一两半)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忌桃、李、雀肉。  

或方云:治妊娠心痛。香附子、竹茹各二两,上粗末,分作二服,一半水二盏,姜三片,煎至一盏半,二服之。  

妊娠心痛腹痛,心腹俱痛,可用《大全良方》十二卷,及《可用方》《圣济录》百五十五卷。  

妊娠子烦

(《圣济录》不出此证并治方,闷,绝也,似心病。)  

《大全良方》第十三曰:妊娠苦烦闷者,以四月受少阴君火气以养精;六月受少阳相火气以养气。若母心惊胆寒,多有烦闷,名曰子烦也。《产宝方》云:夫妊娠而子烦者,是肺脏虚而热乘于心,则令心烦也。停痰积饮在心胸之间,或冲于心,亦令烦也。  

防风 麦门冬(各三两) 白茯苓(四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竹叶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忌酢物。  

又竹茹一味浓煎,服之尤佳。  

妊娠胎间水气肌肤浮肿

《圣济录》曰:若妊娠脾胃气虚,经血壅闭,则水饮不化,外攻形体,内注胞胎。怀妊之始肿满者,必伤胎气,如临月而脚微肿者,利其小便,则病可愈。  

泽泻汤        

治妊娠经气壅滞,身体浮肿,喘促,大便硬,小便淡。  

泽泻 桑白皮 木通 枳壳 赤茯苓 槟榔(各一两)  

上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稍利为度,日二三服。  

防己汤        

治妊娠通身浮肿,喘急促,小便淡。  

防己 大腹皮(各一两二分) 桑白皮 紫苏(茎叶) 赤茯苓(各二两) 木香(二分)  

上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大全良方》曰:妊娠自一月成胎之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腿膝以下,行步艰辛,以至喘闷。饮食不美。似水气状。至于脚指间有水出者。谓之子气。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妇人素有风气。或冲任经有血风。未可妄投汤药亦恐大段甚者。虑将产之际费力。有不测之忧。故不可不治于未产之前也。古方论中,少有言者。  

《名医录》云:宋少主元微与徐文伯微行学针法,文伯见一妊妇足肿不能行,少主诊脉曰“此女形也”。文伯诊之曰“此男胎也”。少主怒,欲破胎,文伯曰“臣请针之”,胎遂堕,男形也,此妊娠足肿之说,见于古者。元丰中,淮南陈景初,名医也,独有方论治此病。方名初谓之香附散,李伯时易名曰天仙藤散。  

天仙藤(炒) 香附子(炒) 陈皮 甘草 乌药(不须要天台者,但得嫩白而香辨者良)  

上等分,净秤为细末。每服三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木瓜三片,紫苏五叶,同煎至七分,放温澄清,空心食前服,日三服。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更不须多服。元丰末,王荆公居金陵,举家病,以诗赠景初曰: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到家何所寄,一一问征鸿。因此见方得于李伯时家传方,录于临川张右丞宅。  

泽泻散        

治妊娠气壅,身体腹胁浮肿,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  

泽泻 桑白皮 木通 枳壳 槟榔 赤茯苓(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私云:加大黄等分。  

防己汤        

治妊娠脾虚,通身浮肿,心腹胀满,喘促,小便不利。  

防己(三两) 桑白皮 紫苏(茎叶) 赤茯苓(各四两) 木香(一两)  

上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千金》鲤鱼汤        

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  

白术(五两) 茯苓(四两) 当归 芍药(各三两)  

上细末。以鲤鱼一头,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鱼不用,每服四钱,入鱼汁一盏半,生姜七片,橘皮少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集验方》同。(此方神妙也,非易妊,男女大小之人,水肿腹满皆可服之)  

五皮散        

(见《局方》《指迷方》)  

治妊娠肿满。  

又五皮散,每服半两,水二盏,浓磨木香水一呷,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亦治男子脾虚肿满。  

一方无桑白皮,有白术,倍之名白术散。  

妊娠咳嗽

人参散        

治妊娠咳嗽。(《圣济录》)  

人参 陈皮 甘草(炙,各三两) 生姜(五两,切片)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匕,以沸汤服。  

桔梗散        

(《大全良方》)  

治妊娠肺壅,咳嗽喘息不食。  

天门冬(去心,一两) 桑白皮 桔梗 紫苏(各半两) 赤茯苓(一两) 麻黄(去节,三分) 贝母 人参 甘草(各半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服。  

麻黄散        

治妊娠伤寒涎多咳嗽。  

知母 杏仁 天门冬 桑白皮(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以上妊娠诸病,散在众方中,今常所患之病治,抽书如斯,不守略泥此书,广看于诸方,遍可调治矣。  

《覆载万安方》卷第三十三  

嘉历二年五月廿八日朱点了,冬景励愚可看记之,不可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