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妇人产后
第一:产后将护方
凡妇人才产毕,切不得便问是男是女,且令饮童子小便一盏,不得便卧,且宜闭目而坐,须臾方可扶上床仰卧,不可侧卧,宜立膝,不可伸足。高倚床头,厚铺茵褥,遮围四壁,使无孔隙,免被贼风。时时令人以物从心擀至脐下,使恶露不滞,如此三日方可止。仍不可多卧,看承之人宜频唤醒。方产毕,先研醋墨三分服之。不得太酸,酸则伤肺成咳嗽也。更产后三日,令产妇尝闻醋炭气,或先吃真花蕊石散半贴,以防血逆、血迷、血运、胞衣不下之患。次服黑神散一二服,却吃白粥,切不可饮酒。一腊七日也之后,方可烂煮雌鸡少吃些,小以汁煮粥,渐渐辅助。或硕猪前蹄,不可用白猪、花猪、白脚猪、猪母等肉,最生风疾,更不可疗。须仔细探问。
若未满月,不宜多语、喜笑、惊恐、忧惶、哭泣、思虑、恚怒、强起离床行动、久坐、久立、用力工巧、房劳等事,及恣食生冷、粘硬、果菜、肥腻、鱼肉、盐醋、鲊酱、腌藏之物。
更宜避风寒,不可脱衣洗浴,仍不可用冷水洗濯。当时虽未觉病,轻则为蓐劳宿疾,重可死矣。如此将息,满百醉方妙。
若夜间产妇不可独处,缘去血则心虚,恐有惊悸之患。所有血衣洗濯不可于日中晒暴,免惹邪祟。不得濯足,恐血气攻下。不得刮舌、刷齿,伤心。不宜就下梳头,恐成血逆、血迷、血晕之患。仍不可登高厕。已上避忌,须满百眸,方免生疾。
若有疾病,并可依郭稽中二十一论方药调理,不可轻信庸俗之医妄授一方,轻投药饵,枉害生灵。至祝。
第二:产后服药次序调理法
若产后将息如法,四肢安和,无诸疾苦,亦须先服黑神散,五六服止之;亦略备补益圆、散,如四物汤、四顺理中圆、内补当归圆、当归建中汤之类,不可太过,又恐因药致疾也。或产妇血盛,初经生产,觉气闷不安者,调七宝散服之。若宁,贴不须服。
若三日后觉壮热头痛、胸腑气刺者,不可便作伤寒、伤风治之,须仔细详证。
若是乳脉将行而有此证,宜服玉露散一二服。如无此证不须服。
若是血虚发热者,只用加减四物汤(当归、川芎、赤芍药、生干地黄洗焙、北柴胡去苗五味,各净秤三钱重,㕮咀,水煎服)。若产后昼日明了,暮则憎寒、发热、谵语者,亦宜服之。
若是感冒,憎寒发热,头痛者,但可与秦艽鳖甲散、神仙百解散或生料五积散,方始稳当。不可轻用柴胡、麻黄、大黄、石膏等药。
若因床帐太暖,或产妇气盛,或素多喜怒,觉目眩晕如在舟车之上,精神郁冒者,此是血晕。即宜服清魂散,一二服即愈,或烧旧漆器以烟熏产妇鼻,或打醋炭熏之亦可。
觉粥食不美,虚困者,可服四顺理中圆三四服。
若于两三日间觉腹中时时撮痛者,此为儿枕作痛,但服《局方》当归散、黑神散,必愈。其他疾证,见郭稽中方论中。
郭稽中二十一论于后。
第三:胎衣不下者何
答曰:母生子讫,流血入衣中,衣为血所胀,是故不得下。治之稍缓,胀满腹中,以次上冲心胸,疼痛喘急者,但服夺命丹以逐去衣中之血,血散胀消,胎衣自下而无所患。外有良法。
今采得胡氏《宝庆方》一妙法云:若产讫胞衣不下者,花蕊石散最为紧要。若先下胞衣,则泛泛之药不能达;若先治血闭,则寻常之药无此功。无如此药,有两全之效。次则黑神散,皆有验。然乡居或远于药局,仓卒之间,无法可施,但以此法。云若产讫胞衣不下,停待稍久,非特产母疲倦,又且血流入胞中,为血所胀,上冲心胸,喘急疼痛,必致危笃。若有此证,宜急断脐。脐带以少物系坠,切宜用心,先系,然后截断,不尔则胞上掩心而死。如此断之,使其子血脉不潮入胞中,则胞衣自当萎缩而下,纵淹延数日亦不害人。只要产母心怀安泰,终自下矣。
累试有验。不可轻信坐婆妄用手法,多有因此而亡,深可浩叹。
第四:产后血晕者何
答曰:产后气血暴虚,未得安静,血随气上,迷乱心神,故眼前生花。极甚者,令人闷绝不知人,口噤,神昏,气冷。医者不识,呼为暗风,若作此治之,病必难愈。但服清魂散即省。
第五:产后不语者何
答曰:人心有七孔三毛。产后虚弱,多致停积败血,闭于心窍,神志不能明了;又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塞则舌亦强矣,故令不语。如此但服七珍散,愈;孤风散,妙。
第六:产后乍见鬼神者何
答曰:心主身之血脉。因产伤耗血脉,心气虚则败血停积,上干于心,心不受触,遂致心中烦躁,卧起不安,乍见鬼神,言语颠错。医人不识,呼为风邪,如此治之,必不得愈。但服调经散,每服加龙脑一捻研入,得睡即安;夺命散亦妙。
第七:产后下血过多虚极生风者何
答曰:妇人以荣血为主,因产血下太多,气无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须臾,此但虚极生风也。但服济危上丹则愈,若以风药治之则误矣。
第八:产后汗出多而变痓者何
答曰:产后血虚,肉理不密,故多汗,因遇风邪搏之则变痊。痓者,口噤不开,背强而直,如发痫状,摇头马鸣,身反折,须臾十发,气息如绝,宜速斡口灌加减小续命汤。稍缓即注出如雨,两手拭不及者,不可治也。大豆紫汤、愈风散亦妙。小续命汤加减法详见痓部。
第九:产后中风者何
答曰:产后五七日内强力下床;或一月之内伤于房室;或怀忧怒,扰荡冲和;或因灼艾,伤动藏府。得病之初,眼涩口噤,肌肉????搐,渐至腰脊筋急强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非偶尔中风所得也。愈风散或可疗。
第十:产后热闷气上转为脚气者何
答曰:产卧血虚生热,复因春夏取凉过多,地之蒸湿,因足履之,所以着为脚气。其状热闷掣疯,惊悸心烦,呕吐气上,皆其候也。可服小续命汤,两三剂必愈。若医者误以逐败血药攻之,则血去而疾益增矣。
十一:产后遍身疼痛者何
答曰: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遇气弱则经络、分肉之间血多流滞,累日不散,则骨节不利,筋脉急引,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动摇,身热头痛也。若医以为伤寒治之,则汗出而筋脉动惕,手足厥冷,变生他病。但服趁痛散愈。陈无择以五积散加少醋煎,亦可。
十二:产后心痛者何
答曰:心者血之主。人有伏宿寒,因产大虚,寒搏于血,血襁不得消散,其气遂上冲,击于心之络脉,故^'痛。但以大岩蜜汤治之,寒去则血脉温而经络通,心痛自止。若误以为所伤治之,则虚极寒益甚矣。心络寒甚,传心之正经,则变为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药不可轻用如此。失笑散亦妙。
十三:产后心腹刺痛者何
答曰:产后心腹剌痛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块,因产时其血破散,与儿俱下,则无患也。若产妇脏腑风冷,使血凝滞,在于小腹,不能流通,则令结聚疼痛,名曰儿枕。若不治则变成疝瘕也。宜延胡索散。
十四:产后口干痞闷者何
答曰:产后荣卫太虚,血气未定,食面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结聚于胃脘,上熏胸中,是以口干燥渴,心下痞闷。医者不识,认为胸膈壅滞,以药下之,万不得一。但服见现丸则愈;或先以四物汤去地黄加人参、乌梅煎服,亦妙。
十五:产后乍寒乍热者何
答曰:阴阳不和,败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热。产后血气虚损,阴阳不和,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阴阳相乘,则或寒或热。若因产劳伤脏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败血不散,入于肺则热,入于脾则寒。医人若误作疟疾洽之,则谬矣。阴阳不和,宜增损四物汤;败血不散,宜夺命丹。又问二者何以别之?时有剌痛者,败血也;但寒热无他证者,阴阳不和也。陈无择以五积散加少醋煎服之,间有效者。
十六:产后腹胀满闷呕吐不定者何
答曰:败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而成腹胀;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而生吐逆。医者不识,若以寻常治胀、止吐药治之,病与药不相干,转更伤动正气,疾愈难治。但服抵圣汤则愈。
十七:产后血气不通咳嗽者何
答曰:产后咳嗽,多因食热面壅纳,或热病,或有气块。发时充心痛,气急咳嗽,四肢寒热,心闷口干,或时烦躁,睡梦惊悸,气虚,肢体无力。宜服《局方》真异功五积散加枣煎或黑神散,却以主对药治之。
十八:产后气急喘促者何
答曰:荣者血也,卫者气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相随上下,谓之荣卫。因产所下过多,荣血暴竭,卫气无主,独聚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阳绝阴,为难治。若恶露不快,败血停摄,上熏于肺,亦令喘急,但服夺命丹,血去喘自定矣。胡氏方二味会苏饮亦妙。
十九: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者何
答曰:阳明者,经脉之海,起于鼻,交频中,还出颊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产后气消血散,荣卫不理,散乱入于诸经,却还不得,故令口鼻黑起及变鼻衄。此缘产后虚热,变生此证。其疾不可治,名胃绝肺败,故不出方。
但《经验方》云:遇有此疾,急取绯线一条,并取产妇顶心发两条,紧系中指节上即止。亦厌禳之一端也。
《海上方》治产后中风鼻衄不止,以荆芥为末,以童子小便调二钱服。
二十:产后血崩者何
答曰:产卧伤耗经血,未得平复,而劳役损动,致血暴崩,淋沥不止;或因酸咸不节,伤蠢荣卫,气血衰弱,亦变崩中。若小腹满痛,肝经已坏,为难治。急服固经丸以止之。
二一:产后四肢浮肿者何
答曰: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却还不得,腐坏如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凡治水气,多用导水药,极虚人。夫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因致夭枉。且以黑神散不愈者,但服小调经散,血行肿消则愈。
二二:产后腹痛泄痢者何
答曰: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满月,欲冷当风,乘虚袭留于肓膜,散于腹胁,故腹痛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或下赤白,肤胁膜胀,或痛走不定,急服调中汤立愈。若医者以为积滞取之,祸不旋踵。谨之。
二三:产后大便祕涩者何
答曰:产后水血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涩不通也。若过六七日腹中闷胀者,此有燥屎在藏府,以其干涩未能出耳。宜服麻仁丸,以津润之。若误以为有热而投以寒药,则阳消阴长,变证百出,性命危矣。
评曰:前论云“若误以为有热而投以寒药,则阳藉阴长,变证百出,性命危矣”,而出方宜麻仁圆,反用大黄,可谓方论相反耳!不若以《局方》四物汤去熟地黄,只用生干地黄,加青皮去白,煎服,吃四服。如半日又不通,产妇稍壮实者,却少少与麻仁圆,只一二服止之,不可太过也。
二四:产后乳汁或行或不行及疮肿证治
凡产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或经络凝滞,奶乳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但服漏芦散,自然内消。乳汁通行或乳脉将行之时,身体壮热、疼痛,头目昏痛,或大便涩滞者,可与玉露散。此药大能凉膈、压热、下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