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糖

味甘,平,微温,无毒。同葱食杀人。青、赤、酸者,食之心烦。有赤白二色,白者良,入药用。

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养脾气。诸病津液内竭,大便秘,宜蜜熬。可丸,捻作梃子如指大,候冷,以内谷道中,须臾必通。

蜂儿

取树上蜂房,内如蛹,以头足不成者,盐淹暴干。

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冬瓜、苦荬、生姜、紫苏,以制其毒。

主风头痛,除蛊毒,补虚羸,及治大人小儿腹中五虫。

大黄蜂子

主心腹胀满干呕,益气。

土蜂子

主痈肿,嗌痛。

蚕蛹子

缲丝后,茧内蛹子,今人呼为小蜂儿。

味咸,性平,无毒。多食动风,则浑身搔痒成瘾疹。治风及劳瘦。

石决明

一名紫贝,如蛤,一片无对,内亦含珠,明耀五色。肉名蝮鱼。从海舶来,以竹木穿串。壳:磨水点外障翳。

味咸,性平,无毒。多食发风动气。

主目障翳痛青盲,益精气,能明目。

乌蠡鱼

一名鲖鱼。黑色无鳞,头有星,道家名水厌。

味甘,性寒,无毒。发痼疾,合小豆白煮,以疗肿满。

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疗五痔。有诸疮者,不可食。

鲖鱼

形小而寸长,正月便有。乌蠡下一名鲖鱼。宣人取干以寄远,云是琴高仙药祖化成,性治同乌蠡。

鲍鱼

冬后去肠,淡干者颇臭,盐淹者名咸鱼。汉阳来者极厚。《素问》有治血枯,饮汁以利肠中。

主坠堕、踒蹙、踠折,瘀血不散,女子崩中不止。

牡蛎肉

如决明,附石而生,亦一片,口向上,海族中惟此最贵。

味咸,微寒,无毒。人炙食,不择左右。

主虚损,妇人血气,带下赤白,伤寒寒热往来,留热在关节,荣卫虚损,除烦满,止汗,疗泄精。

鲤鱼

味甘,寒、平,无毒。可去脊上两筋及黑血。天行病后不可食。作脍,以蒜、薤食之。忌服朱砂之药。腹中有宿瘕者不可食。鱼骨鲠喉中,七日不出,鲤鱼鳞皮烧屑,以水服之即出。

主咳逆上气,安胎,止渴。生者主大腹水肿,脚满下气。

鱼鳞

破产妇滞血,火烧烟绝,研酒下方寸匕。

鱼子

不可合猪肝食,害人。

鱼鲊

不可合小豆藿食之。

鮧鱼

即鲇鱼也:有三种:口腹俱大名鳠,(音护)。鱼背青、口小,名鲇鱼。背黄、腹白、口小,名河豚。又有鮠,(音回,)亦相似,黄而益美。凡鱼无鳞,多食则失人志。

味甘,平,无毒。合鹿肉食,杀人,鳠鱼同野猪肉食,令人吐泻。鮠鱼同野猪,鸡食,令患癞,能动痼疾。主百病。四种鱼,性味皆同,赤目、赤须者杀人。

河豚

江河淮海皆有之。遇触则怒,胀翻浮水。上舟人候之,能知风雨。一名吹肚鱼。以网撩之,如砂鱼无鳞,背黄腹白。

味甘,温,无毒。和秃菜煮食良。肝并子又大毒,误食用橄榄、芦根汁解之,调地浆解之。其味虽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杀人。

主补虚,去湿气,理腰脚,去痔疾,杀虫。

鳝鱼

似鳗鲡而细长,似蛇而无鳞,腹中有青黄二色,生水岸泥窟中。发风动气,多食令人霍乱,䲡、鳝不可合白犬血食。

味甘,大温,无毒。头中无鳃,头有白色如连珠、至脊上,腹中无胆者,并杀人。五月五日取头骨烧之,能止痢。

主补中益气,湿痹,妇人产后淋沥,血气不调,羸瘦,逐风邪。

鲫鱼

味甘,性温,无毒。反天门冬,与芥菜同食,令人水肿。热疾不宜食。不可雉肉及猪肝食。或与鹿肉食,筋甲缩。食鲫后,食砂糖,令人生疳虫。和莼菜作羹服良。

主温中益气,补不足。胃弱不下食。作脍,疗肠癖,赤白痢。

鱼子

调中,益肝气,不可与猪、猴等肉同食。

鳊鱼

性味主治与鲫鱼同。

鳗鲡鱼

身似鳝,头似蝮,背有五色。有金线,名金线鳗鲡。自海中来者,名海鳗鲡。大而腹下有黑斑者,其毒尤甚。

味甘,性温,有毒。治如食法,和五味,以米煮,空腹食之,甚补益。又湿脚气人服之良。不可与银杏同食,患软风。

主五痔疮瘘,杀诸虫。久病瘵疾,骨蒸劳,肠风下血。

鲈鱼

与鳜鱼相似,白色,疏有小黑点。子作鲊尤佳。

味甘,平,有小毒。不可与乳酪同食,发痃癖疮肿。

主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暴干,甚香美。

鲭鱼

味甘,平,无毒。忌同蒜、葫荽、生葵、麦酱食。

主脚气湿痹,闷烦,益心力。南人作鲊食之,与服丹石人相反。

头中枕

蒸干代琉珀。用醋磨服,治心腹血气痛。

主目暗,滴汁目中。并涂恶疮。

白鱼

大者六七尺,色白,鳞细头昂,生江湖中。

味甘,平,无毒。鲜者为佳,经宿者令人腹冷生痰,与枣子同食患腰疼。患疮疖人不可食,发脓。令灸疮不发。

主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大,补肝明目。

石首鱼

头中有石如棋子大,故名石首。干者名鲞。

味甘,性平,无毒。一名郎君鲞,性味同。炙食之,消瓜成水。

主下石淋,和莼菜作羹,开胃益气,腹胀食不消,暴下痢。

鲨鱼

本名鲛鱼。其皮粗,可装饰刀鞘鞍剑。

味甘,平,无毒。切肉作丝晒干,食品中用为佳。善动风气。主治蛊气蛊疰。

鳜鱼

生江溪间。背有黑点,巨口细鳞。味甘,无毒。

主腹内恶血,益气力,令人肥健。去腹内虫,及肠风泻血。

音候。形如车文,青黑色,十二足,长五六尺,似蟹。雌常负雄,渔人取之,必得其双。

味平,无毒。子可为醢,名鲎酱。多食发嗽、疮癣,动风气。

主五痔肠风泻血,杀虫。

鲥鱼

似鲂肥美。江东四月有之。

味甘,无毒。主补虚劳,稍发疳疾及痼疾。

脐鱼

味甘,平,无毒。发疥,不可多食。

黄鱼

味甘,平,有毒。发诸气病,不可多食。亦发疮疥,动风。不宜合荞麦食,令人失音。

鲟鱼

味甘,平,无毒。背如龙,长丈余,鼻上有肉,作脯名为鹿脯。嫩骨如玉板。味虽美,久食令人卒患心疼,腰痛,发诸药毒,令人少气,发一切疮疥,发瘫痪,动风气。

主益气补虚,令人肥健。世人所重,尤不益人。服丹石人不可食。亦不可同干笋食。

鲩鱼

似鲤而背不高,池塘看养者。

味甘,性平,无毒。鳞细头大名鳙,头小名鲢,性味皆同。

主益人,疗喉闭、飞尸。

黄赖鱼

一名??。身黄、头小、稍大,腮下有刺。尾如鲇鱼。

味甘,性平,无毒。反荆芥。主醒酒,不益人。能祛风。其涎疗消渴。

比目鱼

形如箬叶,一边有目,动则相比而行。

味甘,性平,无毒。多食稍动气。主补虚,益气力。

鲻鱼

生江海浅水中。似鲤,身圆头扁,骨软,与百药无忌。

味甘,无毒。主开胃,通利五脏。炙食,令人肥健。

海鳗鲡

比鳗鲡而大。淡干名风鳗、慈鳗,盐干名海鳗。

味甘,平,有毒。外有带。性味亦同,动风气。主恶疮疥痔瘘,治劳补虚,杀尸虫。有人得劳疾,传染死者数人。以病者活入棺中钉之,弃于江中,以绝此病。流至金山,有人引岸,开棺视之,见一女子犹活,留之渔舟,每多得鳗鲡,食之遂愈,后为渔人妻。

大者名海虾,小者生水田中。无须者、煮之色白者勿食。

味甘,平,有毒。作鲊尤毒,发风之验甚捷,发疮疥。

主小儿患赤白游疹,捣研傅之。

螺蛳

生水田中及湖渎溪河岸侧。

味甘,性寒,无毒。煮而食之,其汁疗热,醒酒止渴,压丹石。

主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上冲,脚手浮肿。热疮,生盐汁傅之。反胃、胃冷,壳烧灰为末,服之则瘥。治连饮酒,喉烂、舌上生疮,螺蚌肉、葱、豉、椒、姜,煮汁饮三两盏即瘥。

蛤蜊

白壳紫唇。蛤之大者,乃雀入大水化而为之。

味甘冷,无毒。服丹石人不宜食,令腹结痛,老癖,能为寒热,妇人血块。

主润五脏,止消渴,开胃解酒毒。汤火疮,壳烧灰,麻油调傅之。

蚶子

大者名蚶子,小者名瓦弄子。其味性同。味甘、温,无毒。

主益血,发风致痰,动肾气,心腹气,利五脏,健胃,令人能食。

生海中,长二、三寸,大如拇指,两头开。

味甘,温,无毒。服丹石人相宜。

主补虚冷痢,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天行病后不可食。

淡菜

又名壳菜。同萝卜、紫苏、冬瓜煮食之妙。

味甘,温,无毒。多食令人头闷,目暗。可微利则止。动风,脚痰。

主补五脏,理腰脚气,益阳事,消食,除腹中冷气,消痃癖气,止下痢,妇人带下、漏下。

味甘,冷,无毒。螺、蚌同芥菜食,令人心气痛。主止消渴,除烦解热,补妇人虚劳下血,痔漏,血崩,带下。

煅白,名蚌粉。无毒。治疳,止痢,并呕逆。痈肿,醋调傅之。

车螫

味甘,冷,无毒。同榅桲食,患大疝。主解酒毒,消渴,消痈肿。

蛤蟆

则水鸡也。味辛,寒,有毒。又一种长肱,石鸡也。亦名锦袄子。六七月山谷间有之,性味皆同。

主邪气,破癥坚血,消痈肿阴疮,食之不患热病。疗阴蚀疽癞恶疮,猘犬伤疮。端午日取,阴干,东行者良。烧灰水饮调下,可止小儿洞泄下痢。猪膏调傅背蚀疮。加朱砂,水调服,治风邪狂语。

黄蛤

正月出者,味辛,寒,有毒。或误食骨,则小便难而痛。孕妇多食,令子夭寿。主杀疳虫,治疳瘦。

蟾蜍

蚵蚾是也。形大背黑,多痱磊,行跳极迟,腹下有丹书八字者,真也。世人收三足枯蟾以罔众。但以水沃半日,尽见其伪。盖本无三足者。

味甘,性凉,微毒。五月五日取。眉间裂破,取汁,名蟾酥。以朱砂、麝香为丸,如麻子大,治小儿疳瘦,空心一元。如脑疳,以奶汁调鼻中。

蟾酥

主牙蛀痛,杀疳虫,治鼠瘘恶疮,小儿面黄癖气。

音蛙。背青绿色者名青蛙,背有黄纹者名金线蛙,腹大而脊青者名土鸭。其鸣甚壮,在水曰蛙者是也。则田中水鸡也。主补虚损气不足,杀尸疰病,解热毒,小儿赤气脐疮。

鳖肉

味甘,性平,无毒。不可与苋菜、蕨菜同食,令人生鳖瘕。目陷者,肉下有如“王”字者、三足者、赤足者,皆不可食。又不可同鸡、鸭子食。孕妇食,令子项缩。同鸡肉食成瘕疾。同马肉食,令人心气痛。同芥菜食,生恶瘕。

主伤中,益气,补不足。妇人带下羸瘦,腰痛,除骨节间劳热。

又九肋者胜。生取甲,剔去肉者,可入药用。

乌贼鱼

明鲞、明脯。柔鱼、章鬼、石距。味酸,性平,无毒。盐干为明鲞,淡干为明脯。大而无骨名柔鱼。又章鬼、石距,二物相类。味珍美,动风气。

主益气强志,女子漏下赤白,经血闭,血崩。杀虫。心痛,醋磨服之。

八足、二螯,旁横者名旁蟹。一种壳阔者,多黄,名蠘。小者名彭蜞。性味一同,又有大者名蝤蛑,冷,无毒。解热气。

味咸,性寒,有毒。霜后食之益人,余月食之,发风动气,痫疾。与红柿同食,令人吐血,后生膈气病。与椑柿同食,患泄泻。同橘食,发风气,宜戒之。

主胸中邪气,热结痛。散血,养筋,益气。背上及头顶上有星点,爪不全,两目相向者,有大毒。误中毒者,急用大黄汁、冬瓜汁、紫苏汁解之,即瘥。

蟹脚爪

主疗孕妇僵仆,胎转上抢心,困笃,用蟹爪煎汤治之。金疮,用蟹黄及爪中肉为末,傅之,筋断亦可续。

蟹黄

主患漆疮,涂之即愈。

味甘,性平,无毒。凡肉与鱼皆可为之。稍生,不益脾胃,反致疾。

鲤鱼鲊

同青豆、小豆、藿食,令人成消渴。蜜瓶盛鲊,杀人。鲊内有虾,不可食。鲭鱼鲊不可合胡荽、葵、麦酱食。鲊不可同羊肉食,伤人心。鱼目赤,不可作鲊,害人,发疮疥。

味甘,平。能补。去湿痹,除疝气。

鲤鱼鲙

主冷气块在心,并蒜齑进之。

鲫鱼鲙

主肠癖下痢,大人丹毒。

蠡鱼鲙

治大肠下血。食鲙多不消,饮马鞭草可消。鱼目亦作鲙,食之成瘕病。家兽自死,共鲙汁食,作疽疮。鲙不欲近夜食,不消;兼饮冷水,腹内生虫。时行病起,食鲙,冷人胃弱。同乳酪食,令人霍乱。

诸鱼有毒

?、鳅、鼠尾、地青、邵阳等鱼,尾刺人,有大毒。

鱼目有睫者,目能开合者、脑白连珠者、逆鳞逆腮者、二目不同者、腹下丹字者、有角白背者、目鳞须赤者,已上皆杀人。

无腮者、白鬣者、连鳞者、黑点者、鱼师大者、无胆者、全腮者,已上皆不可食。

患痢疾人不可食鱼。

一切鱼尾有勾骨着人,不可食。

食诸鱼中毒

生芦根汁、马鞭草汁、大豆煮汁、橘皮煮汁、大黄煮汁、朴硝煮汁。

已上六味并解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