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冬瓜

经霜后,皮白如粉涂。人家藏蓄弥年,作菜果及入药用。

味甘,微寒,无毒。热食之佳,冷食之瘦。

主小腹胀,利小便,止渴,益气,除胸满,治发背。方取冬瓜截去头,合在疮上良。久瓜烂,截去,更合之。瓜末尽,疮已敛小矣,即用膏养之。

味甘,平。压丹石毒,止热渴,利小肠。能除烦渴、五淋。汁:止烦躁热。

瓜仁

味甘,无毒。久服寒中,入茶、果中用。主益气,除烦满。

菘菜

夏月有之,名夏菘。夏至节前即发气动疾病,发脚气。服药有甘草,忌食之。

味甘,温,无毒。菜中有菘,最为常食,性利人。

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热,解酒渴,消食下气。冬月作齑菹汁,辟瘴气,止热咳嗽。

芜青

叶即蔓青,根即莱菔。今呼萝卜。夏则枯,继种而生甲,白,名鸡毛菜。

味苦,温,无毒。多食令人气胀。四时皆有,春苗夏食。心亦谓之薹子。秋食茎,冬食根,多种可以备饥岁。菜中有益,可常食。

主利五脏,通中,益气,消食。

菜子油

取芜青子压油,涂头变蒜发。入面脂去皱。研子,水和服,治热结不通,当泻下恶物,沙石草木并出。又利小便。

莱菔

今呼萝卜。嫩叶可生食,大叶宜熟啖。消食和中,夏生又名夏萝卜。

夏至节前,则发气;冬月有益。一种形小而白黄,有根,多蒸食之,名蔓青萝菔。

味辛、甘,温,无毒。能制面及豆腐毒。凡饮食过度,生食一枚便消。煮食,大下气。和羊肉、鲫鱼煮食。治劳瘦咳嗽,宜久食之。同猪肉食,补益人。服地黄、何首乌,食之则须发白。

主消谷食,去痰癖,利关节,止咳嗽肺痿,补不足。生捣汁服,主消渴,吐血、衄血。

芥菜

似菘而有毛,极辛,味辣,名青芥。茎叶纯紫名紫芥,多作齑食之。粗大,色如白粱米,甚辛美,名白芥,入药最佳。花芥、石芥,皆菜品之美者。

味辛,温,无毒。香辣归鼻。多食动气,患心疼。生食发丹石。同兔肉食,令人生积病。同鲫鱼食,令人水肿。凡芥虽醒酒,能破血,发头风。

辣芥子

味辛,无毒。凡食之,不可无醋。治风及麻痹,扑损瘀血,腰痛,醋研傅。止鼻衄,贴顶心。

有数种,山葱曰茖葱。赤皮名楼葱,冬即叶枯名汉葱,叶上生根名龙爪葱。似大蒜而小,形圆皮赤,稍长而锐,名胡葱。经冬不死,分茎栽莳而无子,名冻葱。入药胡葱、冻葱最佳。和五味,大底发散为功。葱、薤有冷热,白冷、青热,伤寒中用,不得有青也。

味辛,温,无毒。多食昏人神,发疸疾,动气上冲,开关节,出汗。冬月不宜多食。虚人不可同菘菜及蜜食。服常山药人忌食。

主伤寒寒热、天行时气,头痛出汗,中风面目浮肿,骨肉疼痛,喉痹不通;安胎益气,除邪,利五脏,通大小肠,霍乱转筋,贲豚气,脚气心腹痛。益精明目,并连根用。杀一切鱼肉百药毒。

大蒜也。园中以蒜种莳成。蒜子种名独蒜,五月五收之。

味辛,温,有小毒。其气性薰臭。和臭肉中食,掩臭气。不可久食,损目明。

主散痈肿〖匿/虫〗疮,健脾胃,消谷食,止霍乱吐泻腹痛,除劳疟痃癖,中暑毒人烂嚼三两瓣,以温水送下。痈疽并用独蒜,切片,灸之三炷一换。初灸痛,灸至不痛住,不痛灸至痛住。鼻衄不止,左鼻出,用蒜研涂左足心;右鼻出,涂右足心;两鼻出,涂两足心。

即小蒜。生田野中,根苗皆如葫而极细小者是也。

味辛,温,有小毒。三月忌食,不可常食,损人。脚气风病人,忌食鱼、蒜、匏等。

主归脾肾,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气。

圃中种者是,山中生者名藿。叶名草钟乳。圃人种莳,一岁而三、四割之。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昏人神。

主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补虚益阳,下气,利病人,可久食。热病后十日不可食葱、韭,即发困。

主梦泄精,虚劳,肾损尿白,炒二两为末,食前酒调下。

白者最佳,赤者次之。

味辛,温,无毒。白者最好,虽有辛,不荤五脏,学道人长服之,可通神,安魂魄,益气,续筋力。合牛肉食成癥疾。

主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调中,补不足,止赤白痢,下冷泻,诸疮中风寒,水肿,或卒死,常居寝卧,奄忽而绝,皆是中恶,取薤汁灌鼻中,能苏。

薤白

味辛、苦,温,无毒。《千金》治肺气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与蜜同捣,涂汤火疮,其效甚速。

茄子

又名落苏。

味甘,性寒,无毒。久冷人不可多食,损人,动气发疮及痼疾。熟者亦少食之,冷者损胃气。

主寒热,五脏劳。根及枯茎叶,主冻脚疮,可煮作汤,浸之良。肠风下血不止,用茄蒂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一钱,食前米饮下。

莙荙

味甘,平,滑,微毒。多食动气。先患腹冷,食必破腹。茎烧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主补中下气,理脾胃,去头风,利五脏。

苦荬

野生叶大,其味不甚佳,主治一同。

味苦,冷,无毒。人家养蚕蛾,初出时,不可取拗,令蛾子赤烂。蚕妇亦忌食之。

主面目黄,强力止困,蛇虫咬疮及疔疮,取苦荬汁敷之。

鹿角菜

出海中石涯间。

味甘、酸,大寒,微毒。不可久食,损经络,能解面热毒。

主下热风气,疗小儿骨蒸热劳血气,令人脚冷痹,损腰肾,下丹石。

莼菜

二月至八月,名丝莼,味甜体软;霜降后名瑰莼,味苦体涩。取以为羹。

味甘,寒,无毒。杂鲤鱼作羹,亦逐水。合鲋鱼作羹,主胃气弱,不下食;合鲫鱼作羹,下气止呕。多食发痔疾。虽冷而补,热食之,亦壅气损胃。和醋食,令人骨痿。少食补大小肠,久食损毛发。温病起,食者多死。体滑,脾不能磨,常食发气。

主消渴,热痹,热疸。解百药蛊毒。

胡荽

一名薰草。性颇薰烈,损人神。俗呼为藠子,苗如小蒜,根有小槌。子味亦如蒜。一名香荽。

味辛,温,微寒,微毒。久食令人多忘,发脚气,腋臭,〖匿/虫〗齿,口气臭,金疮,及发痼疾。久食令人脚弱。

主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沙疹。豌豆疮不出,作酒饮之立出。

苋菜

有数种:人苋叶小,白苋叶大,赤苋茎叶俱赤。

味甘,寒,无毒。多食动气,令人烦闷,冷中损腹。不宜与鳖肉同食,令人生鳖瘕。

主青盲白翳,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蛔虫。

马齿苋

又名五行草。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有二种,叶大者不堪食,小者为胜。

味甘,寒滑,无毒。主目明,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诸虫,止渴,破癥结。小儿血痢,取齿苋绞汁一合,和蜜一匕,空心饮之。

(奇陨反。)地生名菌,木上生名糯,(音软。)山东人呼为蕈。又有天花蕈、摩孤蕈。生桐、柳、枳椇木上,紫色者名香蕈,白色名肉蕈,皆因湿气熏蒸而成。生山僻处者,多毒,杀人。

味甘,寒。夜光者有毒。煮不熟者有毒。煮干照人无影有毒。冬春者无毒,夏秋者有毒,恐有毒蛇。有脚气、肾气人尤忌。误食枫木蕈,令人笑不休。中蛇菌毒者,以地浆解之。

主五脏风壅经脉,动痔疾,令人昏昏多睡,腹微痛。

香蕈

即肉蕈。

味甘,平,无毒。动风气、脚气,发痼疾、痔疾,令两肋下急痛,损经络,背膊痛。

主益气不饥,治风破血。

天花蕈

形如松花,大而香气足,如蕈,出五台山。

味甘,无毒。食之甚美,不入方用,时人珍重之。

木耳

此有五耳:槐耳疗痔,楮、榆、桑、柳,并以软者堪食。余木生者发痼疾、动风,不可多食。

味甘,寒,无毒。服丹石人发热,合葱、豉煮作羹,食之即止。

主利五脏,益肠胃,热壅毒气。

石耳

烟岚远望如烟。出河南、四明、天台、宣州、黄山、巴西,边陵岩间有之。《灵苑方》中名曰灵芝。

味平,无毒。彼人不知其神,采为菜食,美。久服延年益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饥苦,无大小便。

子姜

即生姜之嫩者。秋社前,人收糟藏之。

味辛,性温。醋食之,发眼疾,上壅痔病,动脚气,发灸疮。

主调中开胃,止呕下气。

莴苣

菜心抽薹,名为莴笋,可糟食之。

味苦,冷,微毒,可常食。患冷气人不宜食。

主利气,坚筋骨,久食疏利脏腑。

白苣

叶如莴苣,主有白毛。

味苦,寒,无毒。忌与酪乳蜜同食,另人生〖匿/虫〗虫。产后不可食,食令人寒中,小腹痛。

主补筋骨,利五脏,开胸膈壅气,通经脉,止脾气,令人齿白、聪明。

苦苣

即田中野生者,又名褊苣。常食名白苣。外江、岭南、吴人无白苣,常植野苣以供馔厨。

味苦,平,寒,无毒。同血食作痔疾。

主除面目及舌下黄,强力,不睡。折取茎中白汁,傅疔疮。茎、叶傅蛇咬。根主赤白痢及骨蒸,并煮服。

苦菜

村人以此当蔬,名苦蕺。茎叶赤色如荞麦,冬不凋。

味苦,寒,无毒。主蠼螋溺疮。多食令人气喘,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素声脚弱之病尤忌之。茸疮热肿,取汁盖之,至疮上开孔,以歇热毒,冷即易之,瘥。

荠菜

不可与面同食,令人背闷。服丹石人不可食。

味甘,温,无毒。发疮疥,动气。

主利肝气,和中,补五脏气不足。

主明目,目痛。

鸡肠菜

白花者是,黄花者名繁蒌。

味酸、苦,微寒,无毒。主毒肿,利小便,蠼螋尿疮,以生捋汁傅之。

水斳

音芹。即芹菜也。一名水英。

味甘,性寒,无毒。置酒酱中,香美。和醋食之,损齿生黑。

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行血脉,益力,令人肥健。杀药毒。捣汁治热喉闭。

纯紫者尤佳。

味辛,温,无毒。生者同鲭鱼鲊食,令人肠中生疮,成疝气。吴人用以煮鱼。

主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开胃下食,止霍乱转筋,一切冷气、脚气,通大小肠。

下气,除寒中,止霍乱、呕吐,反胃,五膈,止嗽,润心肺,消痰气,多服令人泄滑。与橘皮相宜。叶可泡汤。人家常用紫苏煮汁,能解蟹毒。

水苏

一名鸡苏,俗呼为龙脑薄荷。

味辛,微温,无毒。

主下气,杀谷,辟口臭,吐血、衄血、血崩,以鸡苏茎叶煎取汁饮之。鼻衄不止,以生鸡苏、香豉,合杵研,搓如枣大,内人鼻中即止。

菠薐

味甘,冷,微毒。不可多食,冷大小肠。令人脚弱,发腰痛。不与?鱼同食,发霍乱吐泻。

主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北人食肉、面即平,南人食鱼鳖,水米即冷。

芸薹

味辛,温,无毒。春食发痼疾,道家特忌。患腰脚,不可多食。损阳气,发口疮,齿痛。胡臭人不可食。又能生腹中诸虫。

主风游丹肿,乳痈,产后血风,瘀血腰痛。

薄荷

味辛,苦,无毒。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解劳乏。心腹胀满,通利关节。宿食不消,煮汁服之。能引诸药入荣卫,疗伤寒头痛,风气壅,并攻胸膈,作茶服之立效。小儿惊风壮热,用金银器合薄荷煎服之。

蓼叶

生取汁以造曲。

味辛,温,无毒。食之多发心痛,令人寒热,损骨髓。

实:主目明,温中,耐风寒,下水气而目浮肿,疮疡。

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霍乱转筋,以蓼一手把,水二升,煮汁服之,即瘥。

马蓼

去肠中蛭虫。

水蓼

性冷,无毒。捣根茎傅蛇咬。

瓠子

似越瓜,长尺余,苗叶相似,实形有异。

味甘,寒,有毒。多食发痼疾、脚气。患虚胀冷气人忌食。今瓠忽有如胆苦者,不可食。

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食之令人吐利。

匏子

形圆而扁者,夏熟。形长似葫芦者,近秋方熟。小而柄长者,名瓢,性味则一。味甘,性冷,无毒。

主除烦止渴,去心热,利小便,润心肺,下水肿、石淋、脚气,诸风冷气,并忌房室、蒜、匏等。

蕨菜

生山谷间,人作茹食之。

味甘,寒,滑,有毒。久食令人脚弱不能行,眼暗,鼻塞,发落。冷气人食之多腹胀。主补五脏不足气,及壅经络筋骨间毒,去暴热,利水道,消阳事。《搜神记》曰:郗鉴镇丹徒,二月出猎,有甲士折一枚食之,觉心中淡淡成疾,吐一小蛇,悬屋前,渐干成蕨,遂明此物不可生食之。

蕨粉

即蕨根捣洗澄清成粉,可以克饥。性冷不可久食。

菰根

一名茭笋。江南人呼为茭首。生茭叶中,近根而白,间有黑点,生笋甜美堪啖。

味甘,大寒,滑,无毒。多食令人下焦冷,发冷气,伤阳道。忌同蜜食。服巴豆药人不可食。

主五脏邪气,肠胃痼热,心胸浮热,消渴,利小便。

生头

即蒟蒻也。生戟人喉出血,毒猛不堪食。

味辛,寒,有毒。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和如茹食。

主痈肿风毒,磨傅肿上及消渴肠风。

苦芺

音袄。村人捣去汁,和米为食,色青,久留不败。

味苦,微寒,无毒。

主面目通身漆疮,金疮,丹毒。

琼芝

有红、白色二,庖人用以助素食。

性味主治,本草失载。

紫菜

二者皆生于海。味甘寒,无毒。凡食时,以油接开。多食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饮醋少许即消。

主下热解烦。凡海中之菜皆性毒。

?笋

音斤。味甘,寒,无毒。久食发动诸气及冷血,蒸煮弥熟为佳。

主消渴,利水道,去风热,益气力。

淡笋

即中母笋。

味辛,平,大寒,无毒。

竹根

疗丹毒,解热,浓煮汁饮之。

主胸中痰热,嗽逆上气。

大寒,无毒。主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劳复。

主呕啘,温气寒热,衄血、吐血,崩中下血。

苦笋

有二种,一种出江西、闽中,粗大味苦,不堪啖;一种出江浙近地,肉厚,味微苦,俗呼为甜苦笋,食茹中最贵者。

味苦,寒,无毒。不发病,多食动气,发冷癥,令人腹痛。同羊肝食,令人患青盲。

主不睡,去面目舌下热,止消渴,明目,解酒毒,利水道,下气,理风热脚气,蒸煮食之。

主心肺五脏热毒气,煮汁服之即瘥。

主口疮,目痛,齿间出血,浓煮汁,入盐少许,含之。烧灰,以鸡子黄调治一切无名恶疮。

主下热壅,伤寒热毒。

甘笋、鞭笋、冬笋

皆可久食。

味甘寒,无毒、弥熟为佳。

主消渴,利水道,益气。

芦笋

味甘,寒、无毒。食芦笋羹者,勿食巴豆药。

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呕逆不下食,妊妇时疾热渴。

诸笋新者,不可多食;陈者尤忌食之。其余杂色竹笋,本草失载,性味不敢妄述,姑存此以待智者。

竹实

出蓝田,江东乃有花无实,顷来斑斑有实,如小麦。

主通神明,轻身益气,可为饭充饥。

牛蒡根

子可入药。

味辛、甘,平,无毒,作脯蒸食之,不尔令人吐。嫩叶可为茹。

主伤寒汗出,热风面肿牙疼,脚缓弱。捣叶傅诸热肿,金、杖疮。

香菜

味辛,平,无毒。乃世之菜品,饮食所需,使人口爽。合诸菜,气香。

主辟飞尸、鬼疰,蛊毒,发脚气。

同蒿

开黄花,如菊大,一二寸,食其茎叶。又有累蒿,其味甚脆美,性味则一。

味辛,平,无毒。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

主安心气,养脾胃,消水饮。

邪蒿

似青蒿细软,但食其根。

味辛,温、平,无毒。生食微动气,作羹食良。同胡荽食,令人臭气。

主胸膈中臭烂恶邪气,利肠胃,通血脉,治脾胃肠澼,大渴热中,暴疾,煮令熟,和酱,醋食之。

雍菜

岭南人种,蔓生,花白,堪为菜。

味甘,平,无毒。南人先食雍菜,后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无苦。

主解野葛毒。取汁滴野葛苗,当时萎死。

冬葵菜

苗叶可食。秋种,经冬至春,故曰冬葵。

味甘,寒,滑,冷,无毒。叶为百菜主,其心伤人,动寒。多食令人饮食不化,发痼疾。天行病后食之,失目明。生食动五种留饮。叶背黄、茎赤者,勿食。能宣导积壅。服丹石人煮食尤宜。能解蜀椒毒。

主利小肠五淋,妇人临产,煮叶食则滑胎易产。若产时困闷,以葵子二合,水煎服,少时便产。若倒生,子死腹中,以葵子捣为末,酒服则顺。如无子即用根。

蜀葵

黄蜀葵花与蜀葵别种,非蜀种黄者。小花者名锦葵,一名茙葵,功用更强。

味甘,寒,无毒。久食钝人性灵。根及茎:主客热,利小便,散浓血恶汗。

烧为末,傅金疮。又炙煮与小儿食,治热毒下痢。

花、子

冷,无毒。治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横生倒产,并为末,酒调服。疗水肿,一切疮疥,阴干为末食之。治痈疽肿毒,为末傅之。

马兰菜

味辛,平,无毒。

主破宿血,养新血,合金疮,止血痢,吐血衄血。

枸杞

秋宜采叶,冬采茎、实。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子当用红实者。

味苦,性寒,无毒。取叶合肉作羹食之,尤佳。白色无刺者良。

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风湿,下胸胁气,除客热,补益阳事。坚筋骨,散痈肿。渴疾,煮,代茶饮之。捣叶汁注目中,去风痒。煮汁可消热面毒。根为末,煎汤漱口,止齿血吃,治上膈吐血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