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部

药能治病,医乃传方。当明药品贵贱良毒之异,须尝气味酸咸苦辣辛甘。

切 [1] 以金银、珠玉之贵,白垩、石灰之贱,药性之良则丹砂、钟乳,气毒则信石、硇砂。至于五味,酸入肝,咸入 [2] 肾,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辣则有温凉寒热之异。

功力有缓急,性职有温凉。

且如朴硝之性急,若煎作芒硝,性乃缓慢矣。

本草之作,肇始炎皇。

肇,始也。炎皇,神农氏也。本草之为书,由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始兴医药相救,谓之本草。

未言草木之品汇,且提玉石之纪纲。

仿《本草图经》,以玉石部为先,而草木之品次之。

金屑、玉屑、辰砂、石床,能驱邪而逼鬼祟,可定魄而制癫狂,止渴除烦,安镇灵台,明耳 [3] 目,补精益气,依经炼服寿延长。

金屑,味辛平,有毒。处处有之,梁、益、宁州最多。出水砂中。得屑,谓之生金。若不炼,服之杀人。

玉屑,味甘平,无毒,生蓝田。

丹砂,一名朱砂,味甘,微寒,无毒。惟辰州者最胜,故谓之辰砂。生深山石崖间,穴地数十尺,始见其苗,乃白石耳,谓之朱砂床,即石床也。砂生石床上,亦有淘土石中得之,非生于石者。又按本草,石床自有本条,味甘温,无毒,谓钟乳水下凝积,生如笋状,渐长,久与上乳相接为柱,出钟乳堂中,谓之石床。人心谓之灵台。

金屑、玉屑、辰砂、石床,四品之性、主治相同,皆可依《图经》法炼,服食则延年。

生银屑镇惊安五脏,钟乳粉补虚而助阳。

银屑,味辛平,有毒。生银屑当取见 [4] 成银薄 [5] ,以水银销之如泥,合硝石及盐,研为粉,烧出水银,淘去盐、石,为粉,极细,用。

石钟乳,味甘温,无毒。道州者最佳,须炼服之,不然使人病淋。治咳嗽,行乳道,补髓添精,强阴 [6] 道,益肺家。宜慎用之。

代赭石能堕胎而可攻崩漏。伏龙肝治产难而吐血尤良。

代赭石用火煅醋淬七遍,研,水飞,味甘寒,无毒。出代州,其色赤,故名代赭石。养血气,强精辟邪。畏天雄、附子。

伏龙肝,灶中土也。味辛,微温,微毒,消痈肿,催生,下胞,止血崩。

云母补劳伤兼明目,水银除疥虻 [7] 与疮疡。

云母石,味甘平,无毒。安五脏,坚肌止痢。《局方》有法煎云母膏,专治痈疽恶毒疮。

水银即朱砂液,能消化金银使成泥。味辛寒,有毒。一名汞。畏磁石。难产可用催生。

治风喉,理鼻息,功全矾石。止漏下,破癥结,用禹余粮。

矾石,味酸寒,无毒。出晋州者佳。化痰止痢,攻阴蚀诸疮漏,煅过谓之枯矾,亦可生用。

禹余粮,用火煅、醋淬七次,捣细水飞。味甘寒平,无毒。出潞 [8] 州,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者是,其中有黄细末如蒲黄者,谓之石中黄。

朴硝开积聚,化停痰,煎作芒硝功却缓。硝石止烦躁,除热毒,炼之须扫地边霜。

朴硝,味苦辛,大寒,无毒,生益州。初采扫得,一煎而成,故曰朴消。再取朴硝,淋汁炼之,有细芒者谓之芒硝,专治伤寒。

硝石,味辛苦寒,无毒,即扫地霜淋汁炼成者。

打破瞳人 [9] ,得空青依然复 [10] 旧。胎宫乏孕,紫石英再弄之璋。

空青,味甘酸寒,无毒,生于有铜处,铜精气熏则生。今信州时有之。其腹中空、破之有浆者,绝难得。大者如鸡子,小者如豆子。治眼翳障为最要。又有曾青,同出处,色理亦无异,但其形累累,连珠相缀 [11] ,其中则不空,与空青功效不相上下。

紫石英,味辛温,无毒。专治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服之。白石英,治风湿痹,安魂魄,强阴道,黄、赤、黑色皆不入药。

热渴急求寒水石,壮阳须索石硫黄。

寒水石,一名凝水石。味甘寒,无毒。出汾州及邯郸,即盐之精也。治火烧、丹毒。能解巴豆毒。畏地榆。

硫黄,味酸温,大热,有毒,出广州。治疥虫疮 [12] ,坚筋,疗老人风秘。

肾脏既衰,煅磁石而强阳道。膀胱不利,炒食盐以熨脐旁。

磁石,味辛咸寒,无毒,有铁处则生,恶牡丹皮 [13] ,畏黄石脂,能吸铁。补益劳伤,兼治耳聋。

食盐,味咸温,无毒,解州者胜。治 [14] 霍乱癖痰,可用吐之。

水银飞炼成轻粉,杀诸疥癣,善治儿疳。石灰风化方为胜,不堪服食,可疗金疮。

轻粉即水银粉,味辛冷,无毒,畏磁石。忌一切血。

风化石灰,五月五日,采百草捣汁调煅过石灰末,作团阴干。专治金疮、刀斧伤处。不堪入药。

石膏发汗解肌,去风寒热。滑石除烦止渴,快利小肠。

石膏,味甘辛,大寒,无毒,与方解石相类。须用细理雪白者为真,治头痛,解肌发汗。黄色者服之使人淋。

滑石,味甘寒,无毒,用白色软嫩者佳,能益精除热,疗女人产难。

杀三虫,破癥结,胡粉一名为粉锡。敛金疮,淘眼暗,铜青铜绿竟无双 [15] 。

胡粉,一名粉锡,一名定粉,俗名光粉。即今化铅所作妇人容面者。味辛寒,无毒。

铜青、铜绿,以醋沃铜上即生,乃铜之精华也。微有毒,不入药汤。

吐痔抵痔密陀僧,兼抹 斑随手没。生肌止痛无名异,折伤可理并金伤。

密陀僧,即煅 [16] 银炉底也,味酸辛,有毒。

无名异,味甘平,无毒。金伤谓刀斧伤也。

硼砂攻喉痹,止嗽消痰真有理。胆矾除热毒,诸痫痰气尽消烊 [17] 。

硼砂,一名蓬砂,味苦辛暖,无毒。出南番者色重褐,其味和,其效速;出西戎者其色白,其味杂,其功缓,不堪入药,作金银銲药用之。

胆矾,《图经》作石胆。味酸辛寒,有毒。信州有之。生于铜坑中,采得煎炼而成。消热毒,疗诸风瘫痪,可吐风痰。

伏火灵砂,辟鬼邪,安魂魄,明目镇心通血脉。藏泥白垩,除泄痢,破癥瘕,涩精止漏又为良。

灵砂,一名二气砂。用水银一两,硫黄六铢,研细,二味先同炒作青砂头,后入水 [18] 火既济炉中,抽之如束针纹者成就也。恶磁石。畏酸水。

白垩,即善 [19] 土,味苦辛温,无毒,处处有之。采无时。

石燕治淋催产难,黑铅安镇熨蛇创。

石燕,产零陵州。形似蚶,其实石也。性凉,无毒。女人产难,两手各握一枚,胎立出 [20] 。

黑铅,味甘,无毒,有银坑处皆有。粉锡、胡粉、光粉皆化铅所作。又铅白霜,以铅杂水银炼作片,置醋甕中密封,经久成霜,谓之铅白霜,性极 [21] 冷也。创,伤也。

黄丹乃是熬铅作,生肌止痛。矾石特生非常热 [22] ,养就丹房。

黄丹,《图经》作铅丹,又名虢丹。用时炒令赤色,研细,味辛微温,无毒。止吐逆,发癫痫,敷金疮良。

矾石俗呼镇风石,味辛甘,大热,有毒。严寒置水中,令水不冰。性坚硬而拒火,烧之一日夜方解散。攻击积聚痼冷之病最良。须真者,必取鹤 [23] 巢中团卵而助暖气者方真。乃修真炼丹之药品。

血晕昏迷,法炼广生花蕊石。折伤排脓,火煅醋淬自然铜。

花蕊石,出陕州阌乡 [24] 县,性至坚硬,保金疮止血。《局方》以硫黄合和花蕊石,如法炼成。专治产后血晕,去恶血。

自然铜,味辛平,无毒。出铜处有之。形方而大小不等,似铜实石也。不从矿炼,自然而生,故曰自然铜也。

硇砂能破癥瘕积聚。若还生用烂心肠。信石可吐膈内风痰,倘中其毒促人亡。

硇砂,味咸苦辛温,有毒。能消五金八石 [25] ,腐人肠胃。生服之,化人心为血。

信石,《图经》名砒霜。信州者佳,故名信石。味苦酸,有大毒。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用。不宜多服,能伤人命。若误中硇砂、砒霜二毒,急宜冷水研绿豆汁饮之可解。

梁上尘消软疖,通喉噎,横生立产。井泉石性寒凉,攻火热,除翳神方。

梁上尘,一名乌龙尾。性微寒,无毒。凡使,须去烟火远,高堂、佛殿上者,拂下筛过用。

井泉石,性大寒,无毒,处处有之,以饶阳郡者为胜。得菊花、栀子最良。

匀痼冷、止头疼,无遗太阴玄精石。安心志、制癫狂,谁知铁粉刮 [26] 铁浆。

玄精石,出解州解县,今解池积盐仓中亦有之。其色青白、龟背者良。味咸温,无毒。

铁,味甘,无毒。取铁浸之,经久色青沫出,可染皂者为铁浆,治癫狂。铁柏作片段,置醋糟中,积久生 [27] 衣,刮取者为 铁粉 [28] ,安心志。

雄黄能杀虺 [29] 蛇毒,妊娠佩带,转生男子。炼之久服自身轻。要生女子,佩带雌黄。

雄黄、雌黄同山所生。山向阳处生雄黄,山阴有金处,金精熏则生雌黄。妇人觉有孕,以雄黄一两,绛囊盛带之,可转女为男;以雌黄半两,素袋盛之,可转男为女。雌黄炼服,久则轻身,可入仙家。

备金石之品味,治病得以推详。

草部上

观夫天生蒸民,地生百草,人生不无札瘥 [30] 之常,以致病于寿夭。草有治病之功,用何 [31] 花苗实脑。

蒸,众也。实,子。脑,根。

菖蒲开心明耳目,去湿痹风寒。菊花消散湿痹风,主头眩痛搅。

菖蒲,一名昌阳。须用生石碛 [32] 上一寸九节者良。味辛温,无毒。

菊花,味苦甘平,无毒,主胸中烦热,明目聪耳。

治渴补虚安五脏,快觅人参。温中解毒性平和,无如国老。

人参,一曰人葠 [33] ,味甘,微寒、微温,无毒。反藜芦。

甘草,味甘平,无毒,主解百毒,为众药之王,故号国老。反大戟、芫花。

白术益脾止泻呕,若动气不宜。苍术平胃压山岚,用米泔浸炒。

白术,味甘辛,无毒。主风寒湿痹,益脾胃,补虚劳,消肿。伤寒有动气者不宜服。

苍术,用米泔浸一宿,换泔浸,炒干,去皮。味苦甘辛,无毒。治伤寒痹痛,除湿疟,可发散。

生地黄能行血,兼止吐衄折伤;熟地黄能补血,重治虚劳焦躁。

生地黄,大寒,亦治产后血攻心及女人经水闭绝。

熟地黄净洗酒浸,蒸两三次,焙干。味甘 [34] 温,无毒。熟干则温补,生干则平宣。熟者止崩漏,安魂魄,治惊悸,补内伤。

天门冬镇心止吐血衄血,性冷而能补大虚。麦门冬解渴开结益心肠,劳热可除烦可保。

天门冬味甘平,大寒,无毒。悦人颜色。

麦门冬味甘平,微寒,无毒。二味并抽去心,焙干用。

地肤子、车前子,除热去风明耳目,能令膀胱水谷分。菟丝子、巴戟天,添精补髓主延年,除去腰疾 [35] 诚有效。

地肤子,即落菷 [36] 子,味苦寒,无毒。

车前子,味甘咸寒,无毒。能滑胎,止泻利。

菟丝子,味辛平,无毒。水洗,澄去沙土,酒浸一宿,蒸过,乘热杵成膏,焙干再入药,方可研成末。

巴戟天须用连珠者,去心酒洗焙干。味辛甘,微温,无毒,除风强力强筋,治梦与鬼交。

牛膝补虚挛膝痛,月经若闭亦能通。柴胡去热治劳伤,主疗伤寒功力到。

牛膝为君,味苦酸,无毒。

柴胡味苦平,性微寒,无毒。治湿痹拘挛可用,煎汤浴之。下气消痰止嗽伤寒为要药。

草决明泻肝热,明目祛风,兼治鼻洪 [37] 。草龙胆益肝虚,惊惕无忧,疳虫可扫。

草决明味咸苦甘,平,微寒,无毒。

草龙胆味苦寒,无毒。益肝明目,最治疸。

菴 子性苦寒,风寒湿痹、水气皆宽。茵陈蒿性苦冷,时气发黄、淋难可导。

菴 子,处处有之,味苦,微寒,无毒。久服轻身明目。

茵陈蒿,味苦平,微寒,无毒。治淋难、小便秘涩不通。

远志叶名小草,堪收梦里遗精。黄精俗字山姜,久服延年不老。

远志用去骨,以甘草汤浸煮炒干。味苦温,无毒。苗名小草,一似麻黄,但无节。能令生智惠 [38] ,定心惊。

黄精俗名山姜,味甘平,无毒,然与钩吻相似。但一善一恶,要仔细辨认,切勿误用。钩吻则伤人至死,谓之钩吻。

北五味补虚下气,止嗽强筋。南木香止痢健脾,气疼是宝。

五味子,味酸甘咸苦辛,故名五味。性温,无毒。止渴,消酒毒。

木香形如枯骨者佳,不见火。味辛温,无毒。去膀胱冷气,除癥瘕,止泻痢。

金疮止血,王不留行是名剪金花。风疹赤丹,本草景天即是慎火草。

王不留行,味苦 [39] 平,无毒。可催生产,利月经。

景天,味苦酸平,无毒。主劳烦、大热疮。女人漏下,用花良。

络石治痈疮,消热毒,苗似龙鳞。川芎医头痛,主筋挛,形如雀脑。

络石,为君,即石鳞,又名龙鳞薜荔。味苦温,微寒,无毒。畏贝母、菖蒲。

川芎,一名芎,明目,疮家止痛。味辛温,无毒。蘼芜即其苗。白芷为之使。

金钗石斛,解使元阳壮,腰疼膝痛并皆驱。鬼脸升麻,能教百毒消,疹痘斑疮宁可较。

石斛草,味甘平,无毒。入肾壮阳,平胃气。

升麻,味苦平,微寒,无毒。能解一切毒,除热去风,为伤寒时气之要也。

烟尘续断,安胎产,疗金疮,逮不可迟。染绛茜根,理风寒,止吐血,须宜乎早。

续断,味苦辛,微温,无毒。最能接骨,因名续断。

茜根,一作蒨 [40] ,即今染绛茜草根也。味苦,微寒。解中蛊毒。

虺床、蛇床同一种,治风湿痒及阴 [41] 疮。羌活、独活本来同,头痛筋挛风气挠。

虺床即蛇床,味苦辛甘平,无毒。

羌活、独活本同类,但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黄色而作块者为独活。味苦甘平,微温,无毒。

细辛薯蓣,能温中下气,仍主脑腰疼。薏苡葳蕤,治痹弱筋挛,并风湿之掉 [42] 。

细辛,味辛 [43] 温,无毒,主拘挛风痹,明目破痿,治妇人血闭。

薯蓣俗名山药,味甘温平,无毒,补心气不足,镇心神。

薏苡仁,味甘寒,无毒,主肺气肺痈。

葳蕤,叶似黄精,味甘平,无毒,切勿误用钩吻,则伤人。

止渴 [44] 补虚收盗汗,黄芪奏不小之功。消痈散肿有高能,忍冬是至贱之草。

黄芪,味甘微温,无毒,主虚劳,强筋,治耳聋,止痛排脓。

忍冬草,即鹭鸶藤 [45] ,又名金银花。其蔓左缠,亦名左缠藤。味甘温,无毒,今处处有。

泽泻会除诸般泻,弭渴疏淋。防风主治一切风,仍蠲脑痛 [46] 。

泽泻,味甘咸寒,无毒,止泄精,逐膀胱水,多服令人眼病。

防风,味甘辛温,无毒,能解附子毒,明目,止汗,疗崩。

蒺藜阴痛煎汤,头痛煎酒。蒲黄行血用生,止血用炒。

蒺藜,味苦辛温,微寒,无毒。破血催生。若风疮、阴疮,煎汤作浴。头痛煎酒服。

蒲黄,味甘平,无毒。生则味滑,炒熟则味涩。

苁蓉扶女子阴绝,兴男子阳绝,补阴养肾,生自马精。黄连理丈夫诸热,劫小儿疳热,止痢厚肠,贵称鹰爪。

肉苁蓉,味甘酸咸,微温,无毒。言是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作羹补虚最佳。

黄连,味苦寒,无毒。点眼可除热,更治消中 [47] 、口疮良。

漏芦行乳汁,消瘰疬肠风。丹参补胎气,利月经可喜 [48] 。

漏芦,味苦咸寒,无毒,医疮疡,疗眼,理损伤,续筋骨。

丹参,味苦微寒,无毒,除积聚,破癥瘕,益气去烦满。一名赤参。

更分佐使君臣,是曰神圣 [49] 功巧。

望而知之谓神,闻而知之谓圣,问而知之谓功,切而知之谓巧。察而知之,是谓医家之四知 [50] 也。

草部中

抑又闻芍药苦平,赤者破血通经,而白者可安胎止痛。辛姜大热,生则呕家圣药,而干者除霍乱心痛。

芍药,为臣,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恶石斛、芒硝,畏硝石,反藜芦。芍有赤、白二种,白者补虚止汗,赤者除热明目。

姜,为使。有生用,有干用。干者味辛温,大热,无毒,温中止血,逐痹风湿;生者味辛,微温,无毒。处处有之。用热即去皮,用冷即留皮。发散伤寒,下气,呕家最为圣药。

葛根止渴解酲 [51] ,发散伤寒消热毒。瞿麦开通关格 [52] ,宣癃堕子更催生。

葛根,味甘寒,无毒。

瞿麦,只用实、壳,不用茎、叶,味苦寒,无毒。

栝楼曰天瓜,实治乳痈,根可止渴。苍耳即葈 [53] 耳。子能明目,叶解风缠。

栝楼根名天花粉。味苦寒,无毒,即瓜蒌。

苍耳,味甘温,有小毒。今处处有之,主挛痹湿风寒。

玄参攻喉 [54] 痛,苦参攻肠风,并可消痹破癥结。贝母人面疮,知母润心肺,皆能止嗽理伤寒。

玄参即山麻,苦咸,微寒,无毒。今处处有之,除风热,明眼目。

苦参,味苦寒,无毒。杀疳虫,治疮毒。

贝母,味辛苦,平,微寒,无毒。专治脚上 [55] 生人面疮 [56] 。

知母,味苦寒,无毒,除热止渴。

白薇本消淋露,更治风狂,并除温疟。白芷能除血崩,专攻头痛,排脓疮边。

白薇,味苦咸,平,大寒,无毒,如葱管者佳。

白芷,味辛温,无毒。专治蛇咬,白芷末掺咬处,或捣白芷汁浸伤处。

当归主补血虚劳,止血用头,破血用尾。麻黄发散攻头痛,发汗用茎,止汗用根。

当归酒浸焙,味苦辛温,无毒。

麻黄,味苦温,无毒。

大蓟功同小蓟,治痈肿血崩吐衄。小青不如大青,疗伤寒热毒时行。

大蓟、小蓟,味甘温,今处处有之。

大青、小青,味苦大寒,无毒,处处有之,古方只用大青。

京三棱、蓬莪术,破血消癥,宁心脾腹疼。白豆蔻、荜澄茄,温脾健胃,能消食宽膨。

三棱,味苦平,无毒。

莪术又曰莪荗 [57] ,味苦平,温,无毒。

郁金胜似姜黄,行经下气。川芎贵乎藁本,头痛皆痊。

郁金,须用蜀中如蝉肚者佳,味苦辛寒,无毒。

姜黄,说在下文。

川芎,解见“草部上·芎”下。

藁本,俗曰土芎,味辛,微温、寒 [58] ,无毒。主风入四肢,畏青葙子。

前胡、柴胡,功无优劣,通医热病,主疗伤寒。

前胡,味苦,微寒,无毒,下气消痰,推陈致新,安胎止嗽。

柴胡,见本草上部。

姜黄烈似郁金功,下气消痈,通经破血。荜茇味如良姜辣,转筋霍乱,心疼连巅。巅即头顶也 [59] 。

姜黄处处有之,味辛苦,大寒,无毒。

郁金,解见前。

荜茇,味辛,大温,无毒,温中下气。

高良姜,味辛温,大热,无毒。

剪草入疥疮之气,王瓜导乳汁之泉。

剪草,味苦平,无毒。婺州产者最良。根名白药,治金疮。古方以剪草末蜜和,九蒸九晒成膏。可医一切失血。

王瓜一名落鸦瓜,一名土瓜。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色,可啖。闽人俗谓之毛桃。其根止渴,散痈,除疸,消癥,下血。

通草原来即木通,治淋退疸。蠡实一名马蔺子,去湿医崩。

通草,味辛甘平,无毒。除寒热,出音声,治耳聋。

马蔺子,味甘平温,无毒。去风寒湿痹,除胃热喉痹。

百合宁心,可除咳痰有血。秦艽治疸,时行劳热犹能。

百合,味甘平,无毒。除热咳,攻发背疮痈,消胀,利大小便。

秦艽,味苦平,微温,无毒。消浮肿,利小便。

黄芩解热通淋,女子崩因热者。紫菀化痰定喘,嗽而唾有红涎。

黄芩,味苦平,大寒 [60] ,无毒。主治黄疸,止痢。女子血崩,本性热者良,虚寒者不可用。

紫菀草,味苦辛温,无毒。补虚止渴,安五脏,通结气滞胸中。红涎,痰中有血脓也。

泽兰行损伤之血,紫草制痘疹之偏。

泽兰,味苦甘,微温,无毒,消四肢浮,攻痈肿,排脓。

紫草,味苦寒,无毒,通九窍,退肿通淋。

石韦透膀胱小便,防己治风热拘挛。

石韦,味苦甘平,无毒,去热除邪。用,刷去毛,不然令人咳嗽不已。

防己 [61] ,味辛苦平温,无毒,治水肿风肿,退产止嗽。

肉豆蔻补脾止痢,犹调冷泻。款冬花洗肝明目,劳嗽宜遵。

肉豆蔻,用面裹炮熟。味辛温,无毒。解酒消食调中,兼治霍乱。

款冬花,味辛甘温,无毒,定喘消痰。

淫羊藿即仙灵脾,补肾虚,兴阳绝不起。补骨脂名破故纸,扶肾冷,绝梦泄精残。

淫羊藿,味辛寒,无毒,主治冷风劳气。

补骨脂,味辛大温,无毒,主血气劳伤。

禁惊热、杀疳虫,芦荟俗呼为象胆。解风缠,宣痘毒,牛蒡原来号鼠粘。

芦荟,味苦寒,无毒。以其味苦名象胆。主癫痫痔疮。

牛蒡名恶实,又名鼠 [62] 粘。明目,消疮毒、手足拘挛。味辛平,处处有之。

海藻海带一般,疝气瘿瘤同有效。水萍虽分三种,热风瘾疹并权衡。

海藻,洗去咸味,焙干用。味苦咸寒,无毒。

水萍有三种,止渴,治火疮,通小便,消水气。味辛咸寒,无毒。

艾叶可生可熟,漏血安胎,呕吐衄血还可止。阿魏有真有假,杀虫破积,传尸亦可保天年。

艾叶,处处有之,味苦温,无毒。生者治下痢,止呕血,取汁用之。熟者治漏血,可为丸。灸百病。

阿魏,味辛平,无毒。难得真者。气极臭而能止臭气。

败酱妇人产后用,酸酱催产易为生。

败酱,味苦咸平,无毒。因作败腐豆浆气,故名败酱。陈良甫作《妇人良方》,说是苦荠菜 [63] 。仲景方治腹痈 [64] 。

酸酱,味酸寒平,无毒。今处处有之,即酸酱草也。主热除烦,通淋止崩,产难胎不下者若吞其实即生。

茴香治霍乱转筋,更通肾气。昆布消瘿瘤结硬,水肿为先。

茴香,一名怀香子。味辛平,无毒。开胃调中,得酒良。

昆布,味咸酸,性冷寒,无毒。与海藻同科,治瘿瘤。

百部除肺热、久年劳嗽;天麻逐诸风、湿痹拘挛。

百部,味苦微寒,无毒。治疥癣,去风。

天麻,味辛平,无毒。益气强筋。苗名赤箭。

牡丹可行经下血,地榆止血痢宜然。

牡丹,味辛苦寒,无毒。止痛除邪气,疗惊痫、中风,续筋补骨,破痈脓。

地榆,味苦甘酸,微寒,无毒。恶麦门冬。止痛排脓,治金疮、女人带下良。

香附、缩砂消食化气,暖胃温脾,皆妇人要药。狗脊、萆薢扶老补虚,腰疼脚疼,与湿痹牵缠。

香附子,即莎草根。味甘微寒,无毒。处处有之。

缩砂,去皮取仁用。味辛温,无毒。止泻痢。炒过,除妊妇腹痛。

狗脊,味苦甘平,微温,无毒。

萆薢,须用川者,味苦甘平,无毒。

红花本能行血,白鲜皮疮疥利便。

红花,本草作红蓝花,味辛温,无毒。主产后血晕昏迷。可作胭脂。治小儿聤 [65] 耳。

白鲜皮,味苦咸寒,无毒。除疽,通淋,主风瘫手足不举、女人经水不通及除痛。

风寒湿痹,肾冷与遗精,当知石龙芮。劳热骨蒸,兼儿疳惊痢,须用胡黄连。

石龙芮,味苦平,无毒。畏蛇蜕、茱萸 [66] 。平胃气,主关节不通。

胡黄连,味苦平,无毒。折断起烟尘者是。

白茅花能止吐衄血 [67] ,玄胡索可治腹心 [68] 疼。

白茅根,味甘寒,无毒,处处有之。通血,除烦渴,治淋,利 [69] 小便;花,止吐、衄血;茅针,捣敷金疮良。

玄胡索,味辛温,无毒,治女人月水不下,行肾气。

甘松青浴体令香,专辟恶气。使君子乃医虫药,疳泻如仙。

甘松,味甘温,无毒。又香,善除恶气,浴体香肌,治心腹痛。

使君子,用热灰中和壳炮去 [70] 皮壳,取肉用。味甘温,无毒。消疳积,消浊泻痢。诸 [71] 虫总能除却 [72] 。因郭使君用此,故名。

斯乃称为中品,是药性钩玄。

[1]切:同“窃”。

[2]肝咸入:底本、胡药性本缺,据医方泰和堂本、钱珠囊本补。

[3]耳:胡药性本、钱珠囊本作“眼”。

[4]见:同“现”。

[5]薄:古同“箔”。

[6]阴:底本、胡药性本并作“阴”,钱珠囊本作“阳”。

[7]虻:胡药性本作“虫”,医方泰和堂本、钱珠囊本作“虱”。

[8]潞:原作“露”,据胡药性本、钱珠囊本改。

[9]瞳人:瞳孔。也作“瞳仁”。

[10]复:医方泰和堂本作“如”。

[11]连珠相缀:底本、胡药性本并作“色未相似”,据钱珠囊本改。

[12] (nì逆)疮:虫或虫食病。原作“ ”,据钱珠囊本、胡药性本改。

[13]皮:底本、医方泰和堂本、胡药性本均无,据钱珠囊本补。

[14]治:医方泰和堂本无。

[15]竟无双:医方泰和堂本作“无效”。

[16]煅:原作“假”,据医方泰和堂本改。

[17]烊:底本、胡药性本均作“详”,据钱珠囊本改。

[18]水:原作“木”,据医方泰和堂本改。

[19]善:底本、医方泰和堂本并作“昼”,据钱珠囊本、胡药性本改。

[20]出:原作“至”,据钱珠囊本、胡药性本改。

[21]性极:原作“急性”,医方泰和堂本、胡药性本作“性急”,据钱珠囊本改。

[22]热:原作“熟”,据医方泰和堂本改。

[23]鹤:底本、胡药性本作“鹤”,钱珠囊本作“鹳”。

[24]阌(wén文)乡:地名,约为河南省灵宝县。

[25]五金八石:五金常指称金、银、铜、铁、锡,亦泛指各种金属。八石为古代道家炼丹所常用的朱砂、雄黄、雌黄、空青、云母、硫黄、戎盐、硝石八种石质原料。

[26]刮:钱珠囊本作“和”,胡药性本作“利”。

[27]生:底本、医方泰和堂本、胡药性本均无,据钱珠囊本补。

[28] (yìn印)铁粉:即铁胤粉,或谓铁华粉。 ,同“胤”。

[29]虺(huǐ毁):毒蛇。

[30]札瘥(cuó痤):因疫疠、疾病而死。大死曰札,小疫曰瘥。

[31]何:钱珠囊本作“别”。

[32]碛(qì弃):沙石浅滩。

[33]葠(shēn身):同“参”。

[34]甘:原作“以”,据医方泰和堂本、胡药性本、钱珠囊本改。

[35]疾:胡药性本、钱珠囊本作“疼”。

[36]菷(zhǒu肘):古同“帚”。

[37]鼻洪:鼻衄之甚大者。钱珠囊本作“鼻渊”。

[38]惠:古同“慧”。

[39]苦:医方泰和堂本作“甘”。

[40]蒨:同“茜”。

[41]阴:底本、医方泰和堂本作“金”,钱珠囊本、胡药性本作“阴”。《神农本草经辑注·上品》论蛇床子“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久服轻身”,故从钱珠囊本、胡药性本改。

[42]掉:钱珠囊本、胡药性本作“悼”。

[43]辛:医方泰和堂本作“苦”。

[44]渴:医方泰和堂本作“泻”。

[45]鹭鸶藤:底本不清,医方泰和堂本作“鹭惊藤”,钱珠囊本、胡药性本、医方经纶堂本作“鹭鸶藤”,从钱珠囊本等补。

[46]脑痛:医方泰和堂本作“头疼”,钱珠囊本作“痛脑”。

[47]消中:即中消,为糖尿病的一种。

[48]可喜:钱珠囊本、胡药性本作“可吉”。

[49]神圣:原作“圣神”,据医方泰和堂本、钱珠囊本、胡药性本乙正。

[50]知:底本、医方泰和堂本作“时”,据钱珠囊本、胡药性本改。

[51]酲(chéng成):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底本、医方泰和堂本、胡药性本均作“醒”,据钱珠囊本改。

[52]关格:中医病症。《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关格大小便不通候》:“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曰关格。”

[53]葈(xǐ喜)耳:或作枲耳。

[54]喉:医方泰和堂本作“头”。

[55]脚上:医方泰和堂本作“脚膝”,胡药性本作“脚止”。

[56]生人面疮:底本不清,据医方泰和堂本补。

[57]莪荗(shù述):即莪术。

[58]寒:《医方》泰和堂本无“寒”。

[59]巅即头顶也:底本不清,据医门三让堂本补。

[60]寒:原作“黄”,据医方泰和堂本、钱珠囊本、胡药性本改。

[61]己:原作“杞”,据医方泰和堂本改。

[62]鼠:原作“黍”,医方泰和堂本、钱珠囊本、胡药性本作“鼠”。《中华本草·第二十一卷菊科》牛蒡子“释名”项中:“《本草图经》云‘外壳如栗梂,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亦如羊负来之比。’音讹为黍粘子。”故从医方泰和堂本等改。

[63]陈良甫……苦荠菜:陈良甫《妇人大全良方·辨识修治药物法度》言“败酱即今之苦芪也”。不过,《医学入门·本草分类治疮门》亦载有“陈良甫云:即苦荠菜,最益妇人”。

[64]腹痈:《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载有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肠痈之为病。

[65]聤(tíng停):耳病。

[66]茱萸:《神农本草经辑注·中品》石龙芮条提及:“大戟为之使,畏蛇蜕皮、吴茱萸。”

[67]血:底本、医方泰和堂本均无,据钱珠囊本、胡药性本、医门三让堂本补。

[68]腹心:医方泰和堂本作“心腹”。

[69]利:原作“漓”,据钱珠囊本、胡药性本改。

[70]去:底本无,据医方泰和堂本、钱珠囊本、胡药性本补。

[71]壳取肉用……诸:原无,据医方泰和堂本补。

[72]消疳积……除却:钱珠囊本、胡药性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