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部
李时珍曰:凡草木之可茹者谓之菜。韭、薤、葵、葱、藿,五菜也。《素问》云:五谷为养,五菜为充。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也。古者三农生九谷,场圃艺草木 ,以备饥馑。菜固不止于五而已。夫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谨和五味,脏腑以通,气血以流,骨正筋柔,腠理以密,可以长久。是以《内则》有训,食医有方,菜之于人,补非小也。
韭
一名草钟乳,又名起阳草。韭丛生丰本,长叶青翠。可以根分,可以子种。九月收子,其子黑色而扁,须风处阴干,勿令浥郁 。韭之为菜,可生可熟,可菹 可久,乃菜中最温而有益人者也,宜常食之。昔人正月节 食五辛以辟疠气,谓韭、薤、葱、蒜、姜也。《礼记》谓韭为“丰本”,言其美在根也。俗谓韭是草钟乳,言其温补也。《素问》言:心病宜食韭。时珍曰:叶热 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
辛、微酸,温,涩。无毒。主治:归心,除胃中热,利病人,可久食,治吐血唾血,衄血尿血,打扑伤损及妇人经脉逆行。煮食,温中下气,补虚益阳,调和脏腑,令人能食,止泄血脓,腹中冷痛,归肾,止泄精,暖腰膝,充肺气,除心腹痼冷痃癖。煠 熟,以盐、醋空心吃,治胸膈噎气。捣汁服,治胸痹 骨刺痛如锥不可触者,即吐出胸中恶血甚验;上气喘息欲绝,肥白人中风失音;又解药毒、肉脯毒,疗狂狗咬人数发者 ,亦涂诸蛇虺 、蝎虿、恶虫毒及灌初生小儿,吐去恶水恶血,永无诸病。捣汁澄清,和童尿饮之,能消散胃脘瘀血,甚效。煮汁饮,止消渴盗汗。熏产妇血晕,洗肠痔脱肛。叶:煮鲫鱼鲊食,断卒下痢。根:入生发膏用。有一贫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汁少许,细呷,得入渐加,忽吐稠涎数升而愈。
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能昏神暗目而动虚阳也,酒后尤忌。热病后十日食之,即发困。五月多食乏 气力。冬月多食,动宿饮,吐水。不可与蜜及牛肉同食。韭黄未出粪土,最不益人,食之滞气,盖含抑郁未申之气故也。孔子曰:“不时不食 ”,正谓此类。
花,食之亦动风。
附方
喘息欲绝:韭汁饮一升,效。
卒然中恶:捣韭汁,灌鼻中,便苏。
夜出盗汗:韭根四十九根,水二升,煮一升,顿服。
消渴引饮:韭苗日用三五两,或炒或作羹,勿入盐,入酱无妨,吃至十斤即住,极效。过清明勿吃。有人病此,引饮无度,得此方而愈。
水谷痢疾:韭叶作羹、粥,煠、炒,任食之,良。
喉肿难食:韭一把,捣熬傅之,冷即易。
鼻衄不止:韭根、葱根同捣枣大,塞入鼻中,频易,两三次即止。
百虫入耳:韭汁灌之即出。
产后血晕:韭菜切,安瓶中,沃以热醋,令气入鼻中,即省。
赤白带下:韭根捣汁,和童尿露一夜,空心温服取效。
痘疮不发:韭根煎汤服之。
脱肛不收:生韭一斤切,以酥拌炒熟,绵裹作二包,更互熨之,以入为度。
痔疮作痛:用盆盛沸汤,以器盖之,留一孔,用洗净韭菜一把,泡汤中,乘热坐孔上,先熏后洗,数次自然脱体也。
五般疮癣:韭根炒存性,捣末,以猪脂和涂之,数度愈。
解肉脯毒:凡肉密器盖过夜者为郁肉,屋漏沾着者为漏脯,皆有毒,捣韭汁饮之。
食物中毒:生韭汁服数升良。
韭子
入药拣净,蒸熟曝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辛、甘,温 。无毒。主治:梦中泄精,溺血,暖腰膝,治鬼交,甚效。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 、白带。
附方
烟熏虫牙:用瓦片煅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 ,吐有小虫出为效,未尽再熏。
葱
一名芤,又名菜伯,亦名和事草、鹿胎。葱凡四种:冬葱即冻葱也,夏衰冬盛,茎叶俱软美,山南、江左有之;汉葱茎实硬而味薄,冬即叶枯;胡葱茎叶粗硬,根若金灯;茖葱生于山谷,不入药用。入药用山葱、胡葱,食品用冬葱、汉葱。又有一 种楼葱,亦冬葱类,江南人呼为龙角葱,淮楚间多种之,其皮赤 ,每茎上出岐 如八角,故云。龙角即龙爪葱,又名羊角葱,茎上生根,移下莳 之。冬葱即慈葱,或名太 官葱,谓其茎柔细而香,可以经冬,太官上供宜之,故有数名。汉葱一名木葱,其茎粗硬,故有木名。冬葱无子。汉葱春末开花成丛,青白色,其子味辛色黑,有皱文 ,作三瓣状,收取阴干,勿令浥郁,可种可栽。葱有寒热,白冷青热,伤寒汤中不得用青也。葱主发散,宜冬月食,为其开骨节出汗之故也。
葱茎白
辛,平。叶:温。根须:平 。并无毒。主治:作汤,治伤寒骨肉碎 痛,喉痹不通,寒热,中风面目浮肿,能出汗;归目,益目睛,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霍乱转筋,奔豚气,脚气,目眩,止心迷闷 ,通关节,止衄血,利大小便,治阳明下痢、下血,达表和里,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利耳鸣,及安胎,治妊娠溺血,通乳汁,散乳痈,又治小儿盘肠内钓 ,涂猘犬伤,制蚯蚓毒,杀百药毒及一切鱼肉毒。根:治伤寒头痛。煨葱治打扑损,见刘禹锡《传信方》,云得于崔给事,取葱新折者,煻火 煨热 剥皮,其间有涕,便将罨损处,仍多煨,续续 易 热者。
多食昏人神,损须发,发人虚气。正月食生葱,令人面上起游风。生葱同蜜食,作下利;合枣食,令人病;合犬、雉肉食多,令人病血。烧葱同蜜食,壅气杀人。服地黄、常山人,忌食之。
附方
伤寒头痛,如破者:连须葱白半斤,生姜二两,水煮温服。
时疾头痛,发热者:以连根葱白二十根,和米煮粥,入醋少许,热食取汗即解。
数种伤寒,初起一二日,不能分别者:用上法取汗。
伤寒劳复,因交接者,腹痛卵肿 用葱白捣烂,苦酒一盏,和服之。
卒中恶死,或先病,或平居寝卧,奄忽 而死,皆是中恶:急取葱心黄刺入鼻孔中,男左女右,入七八寸,鼻、目血出即苏。
又方:用葱刺入耳中五寸,以鼻中血出即活也。如无血出,即不可治矣。
卒心急痛,牙关紧闭欲绝:以老葱白五茎去皮须,捣膏,以匙送入咽中,灌以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苏,少顷,虫积皆化黄水而下,永不再发。累 得救人。
霍乱烦躁,坐卧不安:葱白二十茎,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煎二升,分服。
蛔虫心痛:用葱茎白二寸,铅粉二钱,捣丸服之,即止。葱能通气,粉能杀虫也。
赤白下痢:葱白一握细切,和米煮粥,日日食之。
小便不通及转脬 危急者:用葱管吹盐入玉茎内,极有捷效。
小便闭胀,不治杀人:葱白三斤,锉炒,帕盛二个,更互熨小腹,气透即通也。
大小便闭:捣葱白和醋,封小腹上,仍灸七壮。
大肠虚闭:用连须葱一根,姜一块,盐一捻,淡豉三七粒,捣作饼,烘揜 脐中,扎定,良久,气通即通;不通再作。
阴囊肿痛:葱白、乳香捣涂,即时痛止肿消。
又方:用煨葱入盐,杵如泥,涂之。
金疮磕损,折伤血出,疼痛不止者:王璆《百一方》用葱白、砂糖等分研封之,云痛立止,更无痕瘢也。葱叶亦可用。
一切肿毒:葱汁渍之,日四五度。
叶
主治:水病足肿,利五脏,益目精,发黄疸。煨研,傅金疮水入皲肿。盐研,傅蛇虫伤及中射工溪毒 。
花
主治:心脾痛如锥刀刺,腹胀,用一升,同吴茱萸一升,水一大升 八合,煎七合,去滓,分三服,立效。
实
辛,大 温。无毒。主治:明目,补中气不足,温中益精,宜肺,归头。
蒜
一名小蒜,又名茆蒜 音卯 。亦名荤菜。胡国有蒜,十子一株,名曰胡蒜,俗谓之大蒜是矣。按孙炎《尔雅正义》云:帝登蒚山 音力 。遭莸芋毒,将死,得蒜啮食乃解,遂收植之,能杀腥羶虫鱼之毒。此蒜与胡葱相得,主恶蛓 毒、山溪中沙虱、水毒,大效。山人、俚 、獠 时用之。
小 蒜
根也。五月五日采,独子者入药尤佳。
辛,温。有小毒。主治:归脾肾,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下气,除邪痹毒气,主溪毒、蛊毒,傅蛇、虫、沙虱疮,涂丁 肿甚良。
叶
主治:心烦痛,解诸毒,小儿丹疹。
蒜乃五荤之一,故许氏《说文》谓之荤菜。五荤即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练形家 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虽各不同,然皆辛熏之物,生食增恚 ,熟食发淫,有损性灵,故绝之也。
附方
时气温病,初得头痛,壮热脉大:即以小蒜一升,杵汁三合,顿服。不过再作便愈。
霍乱胀满,不得吐下,名干霍乱:小蒜一升,水三升,煮一升,顿服。
霍乱转筋,入腹杀人:以小蒜、盐各一两,捣傅脐中,灸七壮,立止。
积年心痛,不可忍,不拘十年、五年者,随手见效:浓醋 煮小蒜食饱,勿着盐。曾用之有效,再不发也。
心腹冷痛 法醋浸至二三年蒜,食至数颗,其效如神。
鼻血不止,服药不应:用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豆许,左鼻血出,贴左足心;右鼻血出,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立瘥。
止截疟疾:小蒜不拘多少,研泥,入黄丹少许,丸如芡子大,每服一丸 ,面东新汲水下 ,至妙。
泄泻暴痢:大蒜捣贴两足心,亦可贴脐中。
下痢禁口及小儿泄痢:方并同上。
牙齿疼痛:独头蒜煨熟 ,切,熨痛处,转易之。亦主虫痛。
蚰蜒入耳:小蒜洗净,捣汁滴之,未出再滴。
恶核肿结:小蒜、吴茱萸等分,捣傅即散。
小儿白秃 ,头上团团白色:以蒜切口 揩之。
芸薹
一名薹菜,又名薹芥,亦名油菜。时珍曰:此菜易起薹,须采其薹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薹。而淮人谓之薹芥,即今油菜,为其子可榨油也。九月、十月下种,生叶形色微似白菜。冬、春采薹心为茹,三月则老不可食。开小黄花,四瓣,如芥花。结荚收子,亦如芥子,灰赤色。炒过榨油黄色,燃灯甚明,食之不及麻油。芸薹破血,故产妇宜食之。
茎叶
辛,温。无毒。主治:破癥瘕结血,风游丹肿,瘭疽 ,豌豆疮,散血消肿,伏蓬砂及治产后血风及瘀血。煮食,治腰脚痹。捣叶 傅女人吹奶 乳痈。
春月食之,能发膝痼疾。先患腰脚者,不可多食,食之加剧。又损阳气,发疮及口齿病。胡臭人不可食 。又能生腹中诸虫。道家特忌,以五荤之一。
附方
赤火丹毒,风游丹肿:取叶捣傅,随手即消,其验如神也。亦可捣汁服之。
子
辛,温 。无毒。主治:行滞血,破冷气,消肿散结,梦中泄精,与鬼交及治产难、产后心腹诸疾,赤丹热肿,金疮血痔。取油傅头,令发长黑。
附方
产难歌云:黄金花结粟米实,细研酒下十五粒,灵丹功效妙如神,难产之时能救急。
风热牙痛:芸薹子(即榨油菜子)、白芥子、角茴香等分,为末,㗜鼻,左㗜右,右㗜左。
汤火伤灼:菜子油调蚯 蚓屎,搽之。
菘
一名白菜。时珍曰:按《埤雅》 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人呼为白菜者,其色青白也,有二种:一种茎圆厚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其叶皆淡青白色。南方生者畦 内过冬,北方多入窖内。圃人以马粪入窖壅培,不见风日,长苗皆嫩黄色,脆美无滓,谓之黄芽菜,盖亦仿韭黄之法也。菘子如芸薹 子而色灰黑,八月以后种之。作菹食尤良。
茎叶
甘,温。无毒。主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汁尤佳。和中,利大小便。
时珍曰:气虚胃冷人多食,恶心吐沫,气壮人则相宜。弘景曰:性和利人,多食似小冷。张仲景言:药中有甘草食菘,即令病不除。瑞曰:夏至前食,发足疾 。
附方
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菘菜捣傅之,即止。
漆毒生疮:白菘菜捣烂涂之。
飞丝入目 取白菜汁二三点入目,即出。
子
甘,平。无毒。主治:作油,涂头长发,涂刀剑不锈。
附方
酒醉不醒:用菘菜子 二合研细,井华水一盏调,为二服。
芥
处处有之。青芥,似菘,有毛,味极辣。紫芥,茎叶纯紫可爱,作齑最美。有白芥,见本条。其余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类,皆菜茹 之美者,不能悉录。时珍曰:芥性辛热而散,故能通肺开胃,利气豁痰。
茎叶
辛,温。无毒。主治:归鼻,除肾经邪气,利九窃,明耳目,安中。久食温中,止咳嗽上气,除冷气,咳逆下气,去头面风。通肺豁痰,利膈开胃。
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大盛 ,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发人疮痔;而《别录》谓其能明耳目者,盖知暂时之快,而不知积久之害也。《素问》云: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多则筋急而爪枯 。此类是矣。陆佃云:望梅生津,食芥堕泪,五液之自外至也。慕而涎垂,愧而汗出,五液之自内生也。
附方
牙龈肿烂,出臭水者:芥菜秆烧存性,研末,频傅之,即愈。
子
辛,热。无毒。主治: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研末作酱食,香美,通利五脏。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附方
风毒肿及麻痹:醋研傅之。
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涂贴之。
心痛:酒调末 服之。
衄血不止:研末水调,涂顶囟。
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
反胃吐食:芥子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霍乱吐泻:芥子捣细,水和傅脐上。
上气呕吐:芥子末,蜜丸梧子大,井华水寅时下七丸,申时再服 。
喉痹肿痛:芥子末,水和傅喉下,干即易之。
又方:用辣芥子研末,醋调取汁,点入喉内,待喉内鸣,却用陈麻骨 烧烟吸入,立愈。
耳卒聋闭:芥子末,人乳汁和,以绵裹塞之。
热毒瘰疬:小芥子末,醋和贴之。看消即止,恐损肉。
妇人经闭不行,至一年,脐腹痛,腰腿沉重,寒热往来:用芥子二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食前服。
白芥
一名胡芥,又名蜀芥。白芥生太原、河东,叶如芥而白,为茹食之甚美,其子入药胜于芥子。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正此义也。按韩 《医通》云: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 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汤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紫苏子紫色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 破,看所主为君。每剂不过三四钱,用生绢袋盛入,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冬月加姜一 片尤良。南陵末斋子有辞赞之。
茎叶
辛,温。无毒。主治:冷气。安五脏,功与芥同。热病人不可食,为其性暖也。
子
辛,温。无毒。主治:利气豁痰,除寒暖中。发汗,胸膈痰冷,面目黄赤。喘嗽反胃,痹木,御 恶气,脚气,遁尸、飞尸 ,及暴风毒肿流四肢、筋骨腰节诸痛。醋研,傅射工毒。烧烟及服,辟邪魅 入镇宅方用)。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用温酒吞下七粒。
附方
反胃上气:白芥子末,酒服一二钱。
胸胁痰饮:白芥子五钱,白术一两,为末,枣肉和捣,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
蔓菁
一名芜菁,又名九英菘,亦名诸葛菜。《尔雅》云:须,薞芜。《诗·谷风》云:采葑采菲。毛苌注云:葑,须也。孙炎云:须 ,一名葑苁。《礼·坊记》注 云:葑,蔓菁也。刘禹锡《嘉话录》云:诸葛亮所止令兵士独种蔓菁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叶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则随以滋长 ,三也;弃不令惜,四也;回则易寻而采,五也;冬有根可食,六也。比诸蔬其利甚博。至今 蜀人呼为诸葛菜,江陵亦然。又朱辅 《溪蛮丛笑》云:猫、獠、猺、狫 地方产马王菜,味涩 多刺,即诸葛菜也,相传马殷 所遗,故名。又蒙古人呼其根为沙吉木儿。九英菘出河西,叶大根亦粗长,和羊肉食甚美,常食都不见发病,冬日作菹煮羹食,消宿食,下气治嗽。蔓菁夏月则枯,当此之时,蔬圃复种,谓之鸡毛菜,食心,正在春时,诸菜之中,有益无损,于世有功。采撷之余,收子为油,燃灯甚明,西人食之。河东、大原所出,其根极大,他处不及也。又出西番吐谷浑地。
根叶
苦,温。无毒。主治:利五脏,轻身 益气。消食,下气治嗽,止消渴,去心腹冷痛,及热毒风肿,乳痈妬乳 寒热。常食通中,令人肥健。
多食动气。
附方
预禳时疾:立春后遇庚子日,温蔓菁汁,合家大小并服之,不限多少,一年可免时疾。此神仙教子法。
鼻中衄血:诸葛菜捣汁饮。
大醉不堪,连日病困者:蔓菁菜入少米煮熟,去滓,冷饮之良。
阴肿如斗:生蔓菁根捣封之,治人所不能治者。
小儿头秃:芜菁叶烧灰,和脂傅之。
子
时珍曰:蔓菁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小便,又能明目解毒,其功甚伟,而世罕知用之何哉?夏初采子,炒过榨油,同麻油炼熟一色无异,西人多食之。点灯甚明,但烟亦损目。北魏祖珽囚地窖中,因芜菁子油灯伤明,即此也。
苦、辛,平。无毒。主治:明目,疗黄胆,利小便。水煮汁服,主癥瘕积聚。少少饮汁,治霍乱心腹胀。末服之,主目暗。入丸药服,令人肥健,尤宜妇人。为油入面膏,去黑 皱文。和油傅蜘蛛咬。压油涂头,能变蒜发 。
附方
明目益气:蔓菁子一升,水九升,煮汁尽,日干,如此三度,研细。水服方寸匕,日三。亦可研水和米煮粥食。
常服明目,使人洞视 、肠肥:用蔓菁子三升,以苦酒三升煮熟日干,研筛末,以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无所忌。《抱朴子》云:服尽一斗,能夜视有所见物。
青盲眼障,但瞳子不坏者,十得九愈:用蔓菁子六升,蒸之气遍,合甑取下,以釜中热汤淋之,乃曝干还淋,如是三遍,即收杵为末,食上清酒服方寸匕,日再服。
二便关格 ,胀满欲绝:蔓菁子油一合,空腹服之即通。通后汗出勿怪。
心腹作胀:蔓菁子一大合拣净捣烂,水一升和研,滤汁一盏,顿服。少顷自利,或自吐,或得汗,即愈。
霍乱胀痛:蔓菁子,水煮汁,饮之。
小儿头秃:蔓菁子末,和醋傅之。一日三上。
面黡 痣点:蔓菁子研末,入面脂中,夜夜涂之,亦去面皱。
花
辛,平。无毒。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三月三日采花,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空心井花水 下。
萝卜
音罗北 。莱菔 音来北 。芦萉 芦音罗,萉音北,与菔同 。雹突,一名紫花菘,又名温菘,亦名土酥。炳曰:捣烂制面,作馎饦 食之最佳,饱食亦不发热。酥煎食之,下气。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慎微曰:杨亿《谈苑》云:江东居民言种芋三十亩,计省米三十斛;种萝卜三十亩,计益米三十斛。则知萝卜果能消食也。宗奭曰:服地黄、何首乌人食莱菔,则令人髭 发白。世皆以为此物味辛,下气速也。然生姜、芥子更辛,何止能散而已。盖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所以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张杲 《医说》云:饶民李七 病鼻衄甚危,医以萝卜自然汁和无灰酒饮之即止。盖血随气运,气滞故血妄行,萝卜下气而酒导之故也。又云:有人好食豆腐中毒,医治不效,忽见卖豆腐人言其妻误以萝卜汤入锅中,遂致不成。其人心悟,乃以萝卜汤饮之而瘳 。物理之妙如此。又《延寿书》载:李师逃难入石窟中,贼以烟熏之垂死,摸得萝卜一束,嚼汁咽下即苏。此法备急,不可不知。
根:辛,甘;叶:辛、苦,温。无毒。主治:吞酸,化积滞,通 关节,理颜色,利五脏,轻身,令人白净肌细,消痰止咳,治肺痿,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散瘀血,制面毒、豆腐积,练恶气,行风气,去邪热气,杀鱼腥气,解酒毒。同羊肉、银鱼煮食,治劳瘦咳嗽。同猪肉食,益人。散服及炮煮服食,化痰消导,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生捣服,治禁口痢 。捣汁服,治吐血衄血,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止消渴,试大有验。生食,止渴宽中。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 。煎汤,洗脚气。生捣,涂打扑汤火伤。
思邈曰:平。不可与地黄 同食,令人发白,为其涩营卫也。时珍曰: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又伏硇砂 。
附方
食物作酸:萝卜生嚼数片,或生菜嚼之亦佳。干者、熟者、盐醃 者及人胃冷者,皆不效。
反胃噎疾:萝卜蜜煎浸,细细嚼咽良。
鼻衄不止:萝卜捣汁半盏,入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鼻中皆良。或以酒煎沸,入萝卜再煎,饮之。
偏正头痛:生萝卜汁一蚬 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王荆公病头痛,有道人传此方,移时遂愈也。以此治人,不可胜数。
失音不语:萝卜生捣汁,入姜汁同服。
喉痹肿痛:萝卜汁和皂荚浆服,取吐。
满口烂疮:萝卜自然汁,频漱去涎妙。
汤火伤灼:生萝卜捣涂之。子亦可。
大肠便血:大萝卜皮烧存性,荷叶烧存性,蒲黄生用,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
肠 风下血:蜜炙萝卜,任意食之。昔一妇人服此有效。
沙石诸淋,疼不可忍:用萝卜切片,蜜浸少时,炙干数次,不可过焦,细嚼盐汤下,日三服,名瞑眩膏。
子
震亨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时珍曰:莱菔子之功,长于 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予曾用,果有殊绩。
辛、甘,平。无毒。主治: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研汁服,吐风痰。同醋研,消肿毒。
附方
上气痰嗽,喘促唾脓血:以莱菔子一合,研细煎汤,食上服之。
肺痰 咳嗽:莱菔子半升淘净焙干,炒黄为末,以糖和,丸芡 子大,绵裹含之,咽汁甚妙。
齁喘 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名清金丸。
痰气喘息:萝卜子炒,皂荚烧存性,等分为末 ,姜汁和,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久嗽痰喘:萝卜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蒸饼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时时津咽。
高年气喘:萝卜子炒,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
花
主治:用糟下酒藏,食之甚美,明目。
生姜
见豆豉方下,造酿部内。
同蒿
一名蓬蒿。
甘、辛,平。无毒。主治: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 。
多食动风气,薰 人心,令人气满。
芫荽
一名蒝荽,又名香荽,亦名胡荽。时珍曰:荽,许氏《说文》作葰,云姜属,可以香口也。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 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俗呼为蒝荽,蒝乃茎叶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非矣。藏器曰:石勒讳胡,故并、汾人呼胡荽为香荽。
根叶
辛,温。微毒。主治:消谷,治五脏,补不足。补筋脉,令人能食,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沙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治肠风 ,用热饼裹食,甚良。合诸菜食,气香,令人口爽,辟飞尸、鬼疰、蛊毒及辟鱼、肉毒。
久食令人多忘。根,发痼疾。时珍曰: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伏石钟乳。道家为五荤之一。
附方
疹痘不快:用胡荽三 二两切,以酒二大盏煎沸沃之,以物盖定,勿令泄气,候冷去滓,微微含喷,从项背至足令遍。勿噀头面。
面上黑子:蒝荽煎汤,日日洗之。
产后无乳:干胡荽煎汤饮之效。
肛门脱出:胡荽切一升,烧烟熏之,即入。
子
辛、酸,平。无毒。主治:消谷能食。发痘疹,杀鱼腥。煮汁冷服,治蛊毒,五痔及食肉中毒,吐 下血。油煎,涂小儿秃疮。
附方
痢及泻血:胡荽子一合,炒捣末,每服二钱,赤痢砂糖水下,白痢姜汤下,泻血白汤下,日二。
牙齿疼痛:胡荽子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漱。
胡萝卜
时珍曰:元时始自胡地来 ,气味微似萝卜,故名。
根
甘、辛,微温。无毒。主治: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
子
主治:久痢。
大茴香
见豆豉方下,造酿部内。
小茴香
见豆豉方下,造酿部内。
辣辣菜
一名蔊菜 音罕 。 菜 音罩 。辣米菜。时珍曰:蔊味辛辣,如火焊人,故名。亦作 。陈藏器本 草有 菜,云辛菜也,南人食之。不著形状。今攷 《唐韵》《玉篇》 并无“ ”字,止有“蔊”字,云辛菜也。则“ ”乃“蔊”字之讹尔。蔊菜生南地,田园间小草也,冬月布地丛丛,长二三寸,柔梗细叶,三月开细花,黄色,结细角长一二分,角内有细子,野人连根、叶拔而食之,味极辛辣,呼为辣米菜,沙地生者尤伶仃 ,故洪舜俞 《老圃赋》云:蔊有拂士 之风。林洪《山家清供》云:朱文公饮后,辄以蔊茎供蔬品,盖盱江、建阳、严陵人皆喜食之也。
辛,温。无毒。主治:去冷气,腹内久寒,饮食不消,令人能食。利胸膈,豁冷痰,心腹痛。
李鹏飞曰:蔊菜细切,以生蜜洗伴或略汋 食之,爽口消食。多食,发痼疾,生热。
菠菜
一名菠薐,又名波斯草,亦名赤根菜。慎微曰:按刘禹锡《嘉话录》云:菠薐种出自西国,有僧将其子来,云本是颇陵国之种,语讹为波稜耳。时珍曰:按《唐会要》云:太宗时尼波罗国献波稜菜,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即此也。方士隐名为波斯草云。按张从正《儒门事亲》云:凡人久病,大便涩滞不通,及痔漏之人,宜常食菠薐、葵菜之类,滑以养窍,自然通利。
菜及根
甘,冷,滑。无毒。主治: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
北人食肉、面,食之即平;南人食鱼、鳖、水米,食之即冷,故多食冷大小肠也。
附方
消渴引饮,日至一石者:菠薐根、鸡内金等分,为末,米饮服一钱,日三。
莙荙菜
一名菾菜 菾音甜 。时珍曰:菾菜,即莙荙也。菾与甜通,因其味也。
甘、苦,大寒,滑。无毒。主治: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煎汤饮,开胃,通心膈,宜妇人。捣汁饮,治时行壮热,冷热痢,又止血生肌,解风热毒。夏月以菜作粥食,解热,止热毒痢。捣烂,傅灸疮,止痛易瘥。傅诸禽兽伤,立愈。
禹锡 曰:平,微毒。冷气人不可多食,动气。先患腹冷人食之,必破腹。
根
甘,平。无毒。主治:通经脉,下气,开胸膈。
子
主治:醋浸揩面,去粉滓 ,润泽有光。煮半生,捣汁服,治小儿热。
附方
痔瘘下血:莙荙子、芸薹子、荆芥子、芫荽子、莴苣子、蔓菁子、萝卜子、葱子等分,以大鲫鱼一个去鳞、肠,装药在内,缝合,入银、石器内,上下用火炼熟,放冷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服。
荠
一名护生草。时珍曰:荠生济济,故谓之荠。释家 取其茎作挑灯杖,可辟蚊、蛾,谓之护生草,云能护众生也。荠有大、小数种。小荠叶花茎扁,味美,其最细小者,名沙荠也。大荠科、叶皆大,而味不及。茎硬有毛者,名菥蓂,味不甚佳。并以冬至后生苗,二三月起茎五六寸 ,开细白花,整整如一,结荚如小萍,而有三角,荚内细子,如葶苈子。其子名蒫 音嵯 四月收之。师旷云:岁欲甘,甘草先生,荠是也。菥蓂、葶苈皆是荠类。
甘,温。无毒。主治:利五脏,和中 ,明目益胃。
根:治目痛。
根、叶:烧灰,治赤白痢极效。
附方
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尿涩:用甜葶苈(炒)、荠菜根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陈皮汤下。只二三丸,小便清;十余丸,腹如故。
暴赤眼,痛胀碜 涩:荠菜根杵汁滴之。
眼生瞖 膜:荠菜和根、茎、叶洗净,焙干为细末,每夜卧时先洗眼,挑末米许,安两大眦 头,涩痛忍之,久久膜自落也。
实
甘,平。无毒。主治:腹胀,补五脏不足,去风毒邪气,治壅去瞖,明目,目痛,青盲不见物,解热毒。久服,视物鲜明。
患气人食之,动冷疾 。不与面同食,令人背闷。
花
主治:布席下,辟虫,又辟蚊、蛾。
附方
久痢:用荠花阴干研末,每服二钱,枣汤下。
大荠
一名大蕺,又名菥蓂 音锡觅 。亦名马辛。似荠叶而细,俗呼为老荠。
苗
甘,平。无毒。主治:和中益气,利肝明目。
子
辛,微温。无毒。主治:心腹腰痛,肝家积聚,眼目赤肿,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 ,久服轻身不老。
附方
眼目热痛,泪出不止 菥蓂子捣筛为末,卧时铜箸 点少许入目,当有热泪及恶物出,甚佳。
眼中弩肉 方同上,夜夜点之。
苜蓿
一名木粟,又名光风草。时珍曰:苜蓿,郭璞作“ 蓿” 。谓其宿根自生,可饲牛马也。又罗愿 《尔雅翼》作“木粟”,言其米可炊饭也。葛洪《西京杂记》云:乐游苑多苜蓿。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怀风,又名光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金光明经》 谓之塞毕 力迦。
苗
苦,平,涩。无毒。主治:安中利人,可久食。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诸恶热毒,煮和酱食,亦可作羹。干食益人。
宗奭曰:微甘,淡。诜曰:凉。少食好。多食令冷气入筋中,即瘦人。李鹏飞曰:同蜜食,令人下利。
根
寒。无毒。主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取汁 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沙石淋痛,捣汁煎饮。
苋
凡六种:赤苋、白苋、人苋、紫苋、五色苋、马苋也。惟人、白二苋,实可入药用。人苋、白苋俱大寒,亦谓之糠苋,又谓之胡苋,或谓之细苋,其实一也。但大者为白苋,小者为人苋耳。其子霜后方熟,细而色黑。紫苋茎叶通紫,吴人用染爪者,诸苋中惟此无毒,不寒。赤苋亦谓之花苋,茎叶深赤,根茎亦可糟藏,食之甚美。细苋即野苋也,北人呼为糠苋,柔茎细叶,生即结子,味比家苋更胜。
菜
甘,冷利。无毒。主治:白苋:补气除热,通九窍。紫苋:杀虫毒,治气痢。赤苋:主赤痢,入血分善走,故与马苋同服,能下胎。或煮食之,令人易产。六苋:并利大小肠,治初痢,滑胎。
苋动气,令人烦闷,冷中损腹。不可与鳖同食,生鳖癥。又取鳖肉如豆大,以苋菜封裹置土坑内,以土盖之 ,一宿尽变成小鳖也。
附方
产后下痢,赤白者:用 紫苋菜一握切煮汁,入粳米三合,煮粥,食之立瘥也。
蜂虿螫伤:野苋挼 擦之。
苋实
甘,寒。无毒。主治:肝风客热,白瞖,瞖目黑花,青盲,明目除邪。益精,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蛔虫。久服益气力,不饥,轻身。
附方
利大小便:苋实为末半两,分二服,新汲水下。
根
主治:阴下冷痛,入腹则肿满杀人,捣烂傅之。
马齿菜
一名马齿苋,一名马苋,一名五行草,一名五方草,一名长命菜,一名九头狮子草。时珍曰: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故名。俗呼大叶者为豚耳草,小叶者为鼠齿苋,又名九头狮子草。其性耐久难燥,故有长命之称。《宝藏论》 及《八 草灵变篇》并名马齿龙芽,又名五方草,亦五行之义。颂曰:马齿苋虽名苋类,而苗、叶与苋都不相似。一名五行草,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也。
菜
酸,寒。无毒。主治:诸肿瘘疣目 ,捣揩之。破痃癖,止消渴,能肥肠,令人不思食。饮汁,治反胃,诸淋,金疮流血,破血癖癥瘕,小儿尤良。用汁治紧唇 面皰 ,解马汗、射工毒,涂之瘥。治疣目 ,尸脚 ,阴肿。作膏,涂湿癣、白秃、杖疮。又主三十六种风。煮粥,止痢及疳痢 ,治肠痛。服之长年不白。治痈疮,杀诸虫。生捣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和梳垢,封丁肿。又烧灰和陈醋滓,先灸后封之,即根出。散血消肿,滑胎 ,解毒通淋,赤白带下及产后虚汗。时珍曰:马齿苋所主诸病,皆只取其散血消肿之功也。颂曰:多年恶疮,百方不瘥,或痛焮 不已者,并捣烂马齿傅上,不过三两遍。此方出于武元衡相国。武在西川,自苦胫疮焮痒不可堪,百医无效,及到京,有厅吏上此方,用之便瘥也。李绛 记其事于《兵部手集》。
人多食之,然性寒滑。
附方
禳解疫气:六月六日,采马齿苋晒干。元旦煮熟,同盐、醋食之,可解疫疠气。
筋骨疼痛,不拘风湿气、杨梅疮 及女人月家病,先用此药止疼,然后调理:干马齿苋一斤(湿马齿苋二斤),五加皮半斤,苍术四两,舂碎,以水煎汤洗澡。急用葱、姜擂烂,冲热汤三碗,服之,暖处取汗,立时痛止 也。
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痛:生马齿苋菜杵汁三合,煎沸入蜜一合,和服。
小儿血痢:方同上。
风齿 肿痛:马齿苋一把,嚼汁渍之,即日肿消。
疮久不瘥,积年者:马齿苋捣烂封之,取汁煎稠傅亦可。
毛虫螫人,赤痛不止:马齿苋捣熟封之,妙。
蜂虿螫人:方同上。
小儿白秃:马齿苋煎膏涂之,或烧灰,猪脂和涂。
杂物眯 目,不出:用东墙上马齿苋烧灰研 细,点少许于眦头,即出也。
子
主治:明目,青盲白瞖 ,延年益寿,除邪气,利大小肠,去寒热,以一升捣末,每以一匙用葱、豉煮粥食。或着米糁 、五味作羹食。
附方
目中出泪,或出脓:用马齿苋子、人苋子各半两为末,绵裹铜器中蒸熟,熨大眦头脓水出处。每熨以五十度为率 ,久久自绝。
苦菜
一名荼草 ,一名苦苣 ,一名苦荬,一名游冬,一名褊苣,一名老鹳菜,一名天香菜。时珍曰:按《洞天保生录》云:夏三月宜食苦荬,能益心和血通气也。此月令四月小满节后苦菜秀者也。四方皆有,在北道者则冬方凋,生南方者冬夏常青。叶如苦苣而狭,绿色差 淡。折之白乳汁出,味苦。花似野菊,春夏秋皆旋开。
菜
苦,寒。无毒。主治:五脏邪气,厌(延叶反,伏也)谷胃痹 ,肠 澼,渴热中疾,诸痢,血淋痔瘘,恶疮,又能明目,调十二经脉,霍乱后胃气烦逆。久服安心益气,强力,聪察少卧,轻身,耐饥寒,豪 气不老。虽冷甚益人。捣汁饮,除面目及舌下黄。其白汁,涂丁肿,拔根。滴痈上,立溃。点瘊子,自落,及傅蛇咬。
附方
血淋尿血:苦菜一把,酒、水各半,煎服。
对口恶疮:野苦荬擂汁一钟,入姜汁一匙,和酒服,以渣傅,一二次即愈。
壶蜂叮螫:苦菜汁涂之,良。
根
主治:赤白痢及骨蒸,并煮服之。治血淋,利小便。
莴苣
一名莴菜,又名千金菜。
菜
苦,冷。微毒。主治: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功同白苣。利气,坚筋骨,去口气,白齿牙,明眼目,通乳汁,利小便,杀虫、蛇毒。
李鹏飞曰:久食昏人目,患冷人不宜食。时珍曰:按彭乘云:莴苣有毒,百虫不敢近,蛇虺触之,则目瞑 不见物。人中其毒,以姜汁解之。
附方
小便不通:莴苣菜捣傅脐上,即通(《卫生易简方》)。
小便尿血:同上方,甚效。
百虫入耳:莴苣捣汁滴入,自出也。
子
入药炒用。
主治:下乳汁,通小便,治阴肿,痔漏下血,伤损作痛。
附方
小便不通:莴苣子捣饼,贴脐中,即通。
闪损腰痛,趁痛丸:用白莴苣子(炒)三两,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没药、乌梅肉各半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热酒下。
蒲公英
一名耩耨草 音搆擩 震亨曰:此草属土,开黄花,味甘。解食毒,散滞气,可入阳明、太阴经。化热毒,消肿核,有奇功。同忍冬藤煎汤,入少酒佐服,治乳痈,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微汗,病即安矣。颂曰:治恶刺方,出孙思邈《千金方》,其序云: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触着庭木,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大,色如熟小豆色,常闻长者论有此方,遂用治之,手下则愈,痛亦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如故。杨炎 《南行方》亦著其效云。时珍曰:萨谦斋《瑞竹堂方》 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盖取其能通肾也。故东垣李氏言其为少阴本经必用之药,而著本草者不知此义。
苗
甘,平。无毒。主治: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丁肿。掺 牙,乌须发,壮筋骨。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
附方
还少丹(昔日越王曾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及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得遇此者,宿有仙缘,当珍重之,不可轻泄):用蒲公英一斤,一名耩耨草,又名蒲公罂,生平泽中,三四月甚有之,秋后亦有放花者,连根带叶取一斤洗净,勿令见天日, 干,入斗子。解盐 一两,香附子五钱,二味为细末,入蒲公草内淹一宿,分为二十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札 定,用六一泥(即蚯蚓粪)如法固济 ,入灶内焙干,乃以武火煅通红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
消一切肿毒,止痛:蒲公英、金银花各等分,用酒熬熟,饮之。其渣傅肿处,极效。
妇人乳痈水肿:蒲公英煮汁饮及封之,立消。
多年恶疮:蒲公英捣涂贴。
蛇螫肿痛:方同上。
落藜
一名藜,一名莱,一名红心灰藋 ,一名鹤顶草,一名胭脂菜。时珍曰:藜处处有之,即灰藋之红心者,茎、叶稍大。河朔人名落藜,南人名胭脂菜,亦曰鹤顶草,皆因形色名也。嫩时亦可食,故昔人谓藜藿与膏梁 不同。老则茎可为杖。《诗》云:南山有台,北山有莱。陆机 注云:莱即藜也。初生可食。谯、沛人以鸡苏为莱,《三苍》以茱萸为莱,皆名同物异也。《韵府》 谓藜为落帚,亦误矣。《宝藏论》云:鹤顶龙芽,其顶如鹤,八九月和子收之,入外丹用。
叶
甘,平。微毒。主治:杀虫,煎汤,洗虫疮,漱齿 。捣烂,涂诸虫伤,去癜风 。
茎
主治:烧灰,和荻灰、蒿灰等分,水和蒸,取汁煎膏,点疣赘、黑子,蚀恶肉。
芋
一名土芝,一名蹲鸱 。时珍曰:按徐铉 注《说文》云:芋犹吁也。大叶实根,骇吁人也。吁音芋,疑怪貌。又《史记》:卓氏 云:岷 山之下,野有蹲鸱,至死不饥。注云:芋也。盖芋魁之状,若鸱之蹲坐故也。芋魁,《东汉书》作芋渠。渠、魁义同。诜曰:芋,白色者无味,紫色者破气。煮汁啖之,止渴。十月后晒干收之,冬月食不发病。他时月不可食。又和鲫鱼、鳢 鱼作臛良。久食,令 人虚劳无力。又煮汁洗腻衣,白如玉也。《大明》曰:芋以姜同煮过,换水再煮,方可食之。
芋子
辛,平,滑。有小毒。主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 ,令人肥白,开胃,通肠闭,破宿血,去死肌 。产妇食之,破血。饮汁,止血渴 。冷啖,疗烦热,止渴。和鱼煮食,甚下气,调中补虚。
多食动宿冷,难克化,滞气困脾。生则有毒,味莶 不可食。性滑下石,服饵家 所忌。
附方
头上软疖:用大芋捣傅之,即干。
土豆
一名土芋,又名土卵,亦名黄独。藏器曰:土卵蔓生,如芋,人以灰汁煮食之。恭曰:土卵似小芋,肉白皮黄。梁、汉人名为黄独。可蒸食之。
根
甘、辛,寒。有小毒。主治:解诸药毒,生研水服,当吐出恶物便止。煮熟食之,甘美不饥 ,厚人肠胃,去热嗽。
藏器曰:土芋蔓生,叶如豆,其根圆如卵。 食后弥 吐,人不可食。
山药
一名薯蓣,一名 藇 音诸预 。土 音除,山 ,一名山芋,一名玉延。宗奭曰:薯蓣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薯,改为山药。尽失当日本名。恐岁久以山药为别物,故详著之。入药贵生干之,故古方皆用干山药。盖生则性滑,不可入药;熟则滞气,只堪啖耳。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刮去皮,竹筛盛,置檐风处,不得见日,一夕干五分,候全干收之。或置焙笼中,微火烘干亦佳。
根
甘,温、平。无毒。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强筋骨,主泄精健忘,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权 曰:凡患人体虚羸者,宜加而用之。诜曰:利丈夫,助阴力。熟煮和蜜,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干之入药更妙。李杲曰:山药入手太阴。张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以其凉而能补也。亦治皮肤干燥,以此润之。时珍曰:按吴绶云:山药入手、足太阴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又按王履 《溯洄集》云:山药虽入手太阴,然肺为肾之上源,源既有滋,流岂无益,此八味丸所以用其强阴也。又按曹毗 《杜兰香传》云:食薯蓣可以辟雾露 。惟和面作馎饦则动气,为不能制面毒也。
附方
补益虚损,益颜色,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瘦损无力:用薯蓣于沙盆中研细,入铫 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
小便数多:山药(以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水饮服二钱。
下痢禁口:山 药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山药、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为末,水糊丸小豆大,每米饮下四五十丸。
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大人小儿皆宜。
百合
一名 音藩 。一名强瞿,一名蒜脑 ,一名摩罗,一名重箱,一名中逢花。
根
白花者宜入药,红花、黄花,有黑斑点者,不可入药。
甘,平。无毒。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山丹
一名红花菜,一名红百合,一名连珠,一名川强瞿。
花
主治:活血。其蕊,傅疔疮恶肿。
地瓜儿
一名滴露,一名甘露子。
根
甘,平。无毒。主治:浸酒,除风破血。
时珍曰:不宜生食及多食,生寸白虫。与诸鱼同食,令人吐。
竹笋
一名竹萌,一名竹芽。
诸竹笋
甘,微寒。无毒。主治:利膈下气,化热消痰爽胃,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
藏器曰:诸笋皆发冷血及气。瑞曰:笋同羊肝食,令人目盲。赞宁《笋谱》云:笋虽甘美,而滑利大肠,无益于脾,俗谓之刮肠篦。惟生姜及麻油能杀其毒。人以麻滓沃竹丛,则次年凋疏,可验矣。
酸笋
时珍曰:酸笋出粤南。顾玠 《海槎 录》云:笋大如臂。摘至用沸汤泡去苦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缕如丝绳,醋煮可食。好事者携入中州,成罕物云。
酸,凉。无毒。主治:作汤食,止渴解酲,利膈。
茄
音伽。颂曰:按段成式云:茄(音加)乃莲茎之名。今呼茄菜,其音若伽,未知所自也。杜宝 《拾遗录》云:隋炀帝改茄曰昆仑紫瓜。又王隐君《养生主论》治疟方用干茄,讳名草鳖甲。盖以鳖甲能治寒热,茄亦能治寒热故尔。刘恂 《岭表录》云:交岭茄树,经冬不凋,有二三年渐成大树者,其实如瓜也。茄叶摘布路上,以灰围之,则子必繁,谓之嫁茄。
茄子
甘,寒。无毒。
志曰:凡久冷人不可多食,损人动气,发疮及痼疾。李鹏飞曰:秋后食,多损目。时珍曰:按《生生编》云: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女人能伤子宫也。
附方
磕扑青肿:老黄茄极大者,切片如一指厚,新瓦焙研为末,欲卧时温酒调服二钱匕 ,一夜 消尽,无痕迹也。
热毒疮肿: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似罐子形,合于疮上即消也。如已出脓,再用取瘥。
牙痛:用秋茄花干之,旋烧研涂痛处,立止。
血淋疼痛: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下。隔年者尤佳。
肠风下血:方同上,米饮下。
久痢不止:茄根烧灰、石榴皮等分为末,以砂糖水服之。
壶卢
一名瓠瓜,一名匏 瓜。孙愐《唐韵》云:瓠音壶,又音护。瓠 ,瓢也。陶隐居《本草》作瓠 ,云是瓠类也。许慎《说文》云:瓠,匏也。又云:瓢,瓠也。匏,大腹瓠也。陆机《诗疏》云:壶,瓠也。又云:匏,瓠也。庄子云 有五石之瓠。诸书所言,其字皆当与壶同音。而后世 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音护)。
壶瓠
甘,平,滑。无毒。主治:利水道,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
恭曰:甘 冷。多食令人吐利。扁鹊曰:患脚气虚胀冷气者食之,永不除也。
叶
甘,平。无毒。主治:为茹耐饥。
冬瓜
白冬瓜
甘,微寒。无毒。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震亨曰:冬瓜性走而急。寇氏谓其分散热毒气,盖亦取其走而性急。久病者、阴虛者忌之。孙真人言:九月勿食,令人反胃。须被霜食之乃佳。热者食之良,冷者食之瘦人。
附方
发背欲死: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烂,截去更合之,瓜未尽,疮已小敛矣,乃用膏贴之。
痔疮肿痛:冬瓜煎汤洗之。
面黑令白:冬瓜一个,竹刀去皮切片,酒一升半,水一升,煮烂滤去滓,熬成膏,瓶收,每夜涂之。
积热泻痢:冬瓜叶嫩心,拖面煎饼食之。
瓜练
瓤也。甘,平。无毒。主治:绞汁服,止烦躁热渴,利小肠,治五淋,压丹石毒。洗面澡身,去 ,令人悦泽白皙。
瓜子
《别录》曰:冬瓜仁也,八月采之。《岁时记 》云:七月,采瓜犀 以为面脂。即瓜瓣也。亦堪作澡豆。
南瓜
甘,温。无毒。
时珍曰:多食发脚气、黄疸。不可同羊肉食,令人气壅。
菜瓜
一名越瓜。
甘,寒。无毒。
诜曰:生食多冷中动气,令人心痛,脐下癥结,发诸疮。又令人虚弱不能行,不益小儿。天行病后不可食。又不得与牛乳酪及鲊同食。时珍曰:按萧了真云:菜瓜能暗人耳目,观驴马食之即眼烂,可知矣。
黄瓜
一名胡瓜。藏器曰:北人避石勒讳,改呼黄瓜,至今因之。时珍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按杜宝《拾遗录》云: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与陈氏之说微异。今俗以《月令》“王瓜生”即此,误矣。王瓜,土瓜也。见草部。
甘,寒。有小毒。主治:清热解渴,利水道。
诜曰:不可多食,动寒热,多疟病,积瘀热,发疰气,令人虚热上逆少气,损阴血,发疮疥脚气,虚肿百病。天行病后,不可食之。小儿切忌,滑中,生疳虫。不可多用醋。
丝瓜
入药用老者。
甘,平。无毒。主治: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齿 ,痘疹胎毒。
附方
痘疮不快:枯者烧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调服,甚妙。
化痰止嗽:丝瓜烧存性为末,枣肉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
风虫牙痛:经霜干丝瓜烧存性为末,擦之。
风气牙痛,百药不效者用此,大能去风,惟蛀牙不效:用生丝瓜一个,擦盐,火烧存性,研末频擦,涎尽即愈。腮肿,以水调贴之。马敏叔云:此乃严月轩家传屡效之方,一试即便可睡也。
牙宣露痛:用丝瓜藤阴干,临时火煅存性,研搽即止,最妙。
又方:用丝瓜藤一握,川椒一撮,灯心一把,水煎浓汁,漱吐,其痛立住,如神。
腰痛不止:丝瓜根烧存性,为末,每温酒服二钱,神效甚捷。
苦瓜
一名锦荔枝,又名癞葡 萄。
苦,寒。无毒。主治: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子
苦、甘。无毒。主治:益气壮阳。
紫菜
一名紫 音软。
甘,寒。无毒。主治:热气烦塞咽喉,煮汁饮之。病瘿瘤脚气者,宜食之。
藏器曰:多食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饮热醋少许,即消。
鹿角菜
甘,大寒,滑。无毒。
诜曰:微毒。丈夫不可久食,发痼疾,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少颜色。
龙须菜
甘,寒。无毒。主治:瘿结热气,利小便。
睡菜
一名瞑菜 瞑音眠 。绰菜,一名醉草,一名懒妇葴。按:嵇含《南方草木状》云:绰菜夏生池沼间,叶类慈菇,根如藕条,南海人食之,令人思睡,呼为瞑菜。段公路 《北户录》云:睡菜五六月生田塘中,土人采根为盐菹,食之好睡。郭宪《洞冥记》有却睡草,食之令人不睡,与此相反也。
芝
芝本作“之”,篆文象草生地上之形。后人借“之”字为语辞,遂加草以别之也。《尔雅》云:苬 ,芝也。注云:一岁三华,瑞草。或曰生于刚处曰菌,生于柔处曰芝。青芝生秦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六月、八月 采。《神农经》云: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为圣王休祥 。《瑞应图》云: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葛洪《抱朴子》云:芝有石芝、木芝、草芝 、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石芝石象,生于海隅 石山岛屿之涯。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 ,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乃山开出神药之月 ,必以天辅时,出三奇吉门,到山须六阴之日,明堂之时,带灵宝符 ,牵白犬,抱白鸡,包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 ,着大石上,执吴唐草一把入山,山神喜,必得见芝。须禹步 往采。以王相 专和、支干相生之日,刻以骨刀,阴干为末服,乃有功效。若人不至精 久斋,行秽德薄,又不晓入山之术,虽得其图,鬼神不以与,人终不可得见也。龙仙芝,似升龍相负之形。凤凰芝,生名山金玉间,服食一年,与凤凰俱也。曰燕胎芝,形如葵,紫色,有燕象。
青芝一名龙芝,生秦 山。
赤芝一名丹芝,生霍山。
黄芝一名金芝,生嵩山。
白芝一名玉芝,一名素芝,生华山。
黑芝一名玄芝,生常山。
紫芝一名木芝,生高夏山谷。
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屋柱无故生芝者:白主丧,赤主血,黑主贼,黄主喜,形如人面者亡财,如牛马者远役,如龟蛇者蚕耗。时珍尝疑: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近读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揆 一也。又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傅之,即生五色芝。嘉靖中王金尝生以献 世宗。此昔人所未言者,不可不知。
木耳
一名木 音软 。木菌 音窘 。木 ,一名树鸡,一名木蛾。
甘,平。有小毒。
时珍曰:按《生生编》云:柳蛾补胃,木耳 衰精。言老柳之蛾能补胃理气。木耳乃朽木所生,得一阴之气,故有衰精冷肾之害也。
附方
患痔,诸药不效:用木耳煮羹食之而愈,极验。
新久泄痢: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
血痢下血:木耳炒研五钱,酒服即可。亦用井花水服。或以水煮盐、醋食之,以汁送下。
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分,煎汤频漱。
桑耳
一名桑臣。
甘,平。有毒。主治 利五脏,宣肠 胃气,排 毒气。压丹石人热发,和葱、豉作羹食。
香蕈
颖曰:香蕈生深山烂枫木上。小于菌而薄黄黑,色 味甚香美,最为佳品。时珍曰:蕈品不一,宋人陈仁玉著《菌谱》甚详,今录其略于此,云:芝、菌,皆气茁 也。自商山茹芝 ,而五台天花,亦甲群汇。仙居介乎天台、括苍之间,丛山入天,仙灵所宫,爰 产异菌。林居岩栖者,左右芼 之,乃藜苋 之至腴,近或以羞王公,登玉食矣 。
甘,平。无毒。
天花蕈
甘,平。无毒。主治:益气,杀虫。
时珍曰:按《正要》云:有毒。
蘑菰蕈
甘,寒。无毒。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
《正要》曰:有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鸡
一名鸡菌。时珍曰:南人谓为鸡 ,皆言其味似之也。出云南,生沙地间丁蕈也。高脚伞头,土人采烘寄 远,以充方物 ,点茶、烹肉皆宜,气味皆似香蕈,而不及其风韵也。又广西横州出雷菌,遇雷过即生,须疾采之,稍迟则腐或老,故名,作羹甚美,亦如鸡 之属。此数种其价并珍。
甘,平。无毒。主治:益胃清神,治痔。
石耳
一名灵芝。瑞曰:石耳生天台、四明、河南、宣州、黄山、巴西边徼 诸山石崖上,远望如烟。时珍曰:庐山亦多,状如地耳。山僧采曝 远。洗去沙土,作茹胜于木耳,佳品也。
甘,平。无毒。主治:久食益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饥,大小便少,明目益精。颖曰:冷。段成式曰:热。
荆芥
一名姜芥,一名假苏。处处有之,初生作菜,生熟皆可食,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时珍曰:荆芥原是野生,今为世用,遂多栽莳。二月布子生苗,炒食辛香,方茎细叶,似独帚叶而狭小,淡黄绿色,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房如紫苏房,内有细子如葶苈子状,黄赤色 ,连穗收采用之。
茎穗
辛,温。无毒。主治:寒热,恶风贼风 ,口面斜,遍身 痹。筋骨烦疼及阴阳毒 ,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心虚忘事,益力添精,辟邪毒气,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破结 聚气,下瘀血,除湿疸 ,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鼠瘘 瘰疬生疮,阴 ,吐血衄血,下血血痢,治妇人血风,崩中痔漏。
作菜食久,动渴疾,熏人五脏神。反驴肉。凡服荆芥药者,忌食无鳞鱼、蟹 。
附方
头项风强:八月后,取荆芥穗作枕及铺床下,立春日去之。
中风口噤:荆芥穗为末,酒服二钱,立愈,名荆芥散。贾似道云:此方出《曾公谈录》,前后用之甚验。其子名顺者,病此已革 ,服之立定,真再生丹也。
产后中风,华佗愈风散,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噤,手足瘛疭 如角弓,或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四肢强直,或筑心眼倒 ,吐泻欲死:用荆芥穗子,微炒 为末,每服二 钱。豆淋酒调服,或童子小便服之。口噤则挑 齿灌之,龈噤则灌入鼻中,其效如神。
口鼻出血,如涌泉,因酒色太过者:荆芥烧研,陈皮汤服二钱,不过二服也。
瘰疬溃烂,疬疮牵至胸前两腋,块如茄子大,或牵至两肩上,四五年不能疗者,皆治之,其效如神,武进县朱守仁传,云其项不能回头,用此数日减可:如疮烂破者,用荆 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汤温洗良久,看烂破处紫黑,以针一刺去血,再洗三四次愈。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扫上出 水。次日再洗再扫,以愈为度。
小儿脐肿:荆芥煎汤洗净,以煨葱刮薄出火毒,贴之即消。
紫苏
一名赤苏。时珍曰:紫苏者,以别白苏也。处处有之,以二三月下种,或宿 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团而有尖,四围有钜 齿,面背皆紫者佳。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
茎叶
辛,温。无毒。主治:补中益气,通心经,益脾胃,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除寒热,一切冷气,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下气,除寒中。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蟹肉毒。治蛇犬伤。
但气香而辛甘,能散气。脾胃寒人,多食恐致滑泻。同鲤鱼食,生毒疮。
附方
感寒上气:苏叶三两,橘皮四两,酒四升,煮一升半,分再服。
霍乱胀满,未得吐下:用生苏捣汁饮之,佳。干苏煮汁亦可。
诸失血病:紫苏不限多少,入大锅内,水煎令干,去滓熬膏,以炒熟赤豆为末,和丸梧子大,每酒下三五十丸,常服之。
癫扑伤损:紫苏捣傅之,疮口自合。
伤损血出,不止:以陈紫苏叶蘸所出血挼烂傅之,血不作脓,且愈后无瘢,甚妙也。
刺儿菜
一名大蓟,一名小蓟 ,一名青刺蓟。恭曰:大、小蓟叶 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消肿,而俱能破血。小蓟处处有之,俗名青刺蓟,二月生苗,二三寸时,并根作菜,茹食甚美,四月高尺余,多刺,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四月采苗,九月采根,并阴干用。大蓟苗根 与此相似,但肥大,高三四尺,叶皱,小蓟叶不皱,以此为异,作菜虽有微芒,不害人。
大蓟根叶同
甘,温。无毒。主治:女子赤白沃 ,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小蓟根苗同
甘,温。无毒。主治:热毒风 ,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养精保血,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苗:去烦热,生研汁服。作菜食,除风热。夏月热烦不止,捣汁半升服,立瘥。
附方
崩中下血:捣大蓟根,绞汁服半升,立瘥。
肠痈,腹脏瘀血,作晕扑损:用大蓟叶生研,酒并小便任服。
恶疮疥癣:用大蓟叶,同盐研罯之。
小便热淋:大蓟根捣汁服。
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 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
九窍出血: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
舌硬出血:方同上。
卒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一升。
堕胎下血:小蓟根叶、益母草五两,水三大碗,煮汁一碗,再煎至一盏,分二服,一日服尽。
鼻塞不通:小蓟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婆婆奶
即地黄苗。处处有之,其苗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菜 面深青色有皱文,又似小芥叶而颇厚,叶中撺 茎,上有细毛,其花似脂麻花而红紫色。其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葫萝卜 根,曝干乃黑,生食作土气。其叶作菜,甚 益人,《礼记》云“羊芐 豕薇”,则自古已食之矣。
叶
主治:恶疮似癞,十年者,捣烂日涂,盐汤先洗。
时珍曰:按《抱朴子》云:韩子治用地黄苗喂五十岁老马,生三驹,又一百三十岁乃死也。张 《朝野佥载》云:雉被鹰伤,衔地黄叶点之。
黄花菜
一名忘忧,一名疗愁,一名丹棘,一名鹿葱,一名宜男,一名萱草。时珍曰:“萱”本作“谖”。谖,忘也。《诗》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谓忧思不能自遣,故欲树此草,玩味以亡 忧也。吴人谓之疗愁。董子 云:欲忘人之忧,则赠之丹棘,一名忘忧故也。其嫩苗作菹食,形涎似葱 ,而鹿食九种解毒之草,萱乃其一,故又名鹿葱。《周处风土记》云:怀妊妇人佩其花,则生男。故名宜男。萱宜下湿地,五月抽茎开花。肥土所生,则花厚色深,起重台 ,开有数月;瘠土所生,则花薄而色淡,开亦不久。其花有红、黄、紫三色。今东 人采花跗 干而货之,名为黄花菜。其根与麦门冬相似。
苗花
甘,凉。无毒。主治:消食,利湿热。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作菹,利胸膈,安五脏,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
李九华《延寿书》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 。
根
主治:沙淋,下水气。酒疸黄色遍身者,捣汁服。吹乳、乳痈肿痛,擂酒服,以滓封之。
附方
大热衄血:萱草根研汁一大盏,和生姜汁半盏,细呷之。
小便不通:萱草根煎水频饮。
大便后血:萱草根和生姜,油炒,酒冲服。
扫帚苗
一名地肤,一名地葵,一名王篲 ,一名王帚,一名扫帚,一名落帚,一名益明,一名千 心妓女。时珍曰:地肤,因其子形似也。地葵,因其苗味似也。妓女,因其枝繁而头多也。益明,因其子功能明目也。子落则老,茎可为帚,故有帚、篲诸名。其嫩苗可作蔬茹。其子宜入补药。
子
八月、十月采,阴干听用。
苦,寒。无毒。主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去皮肤中热气,补气益力,使人润泽,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散恶疮疝瘕,强阴,治客热,丹肿,阴卵 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
附方
风热赤目:地肤子焙一升,生地黄半斤,取汁和作饼,晒干研末,每服三钱,空心酒服。
雷头风 肿,不省人事:落帚子同生姜研烂,热冲酒服,取汗即愈。
疝气危急:地肤子即落帚子,炒香研末,每服一钱,酒下。
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
苗叶
苦,寒。无毒。主治:大肠泄泻,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煎水日服,治手足烦疼,利小便诸淋。煎水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
附方
赤白痢:捣扫帚苗叶 汁服,烧灰亦善。
淋疾:用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即效。按虞抟《医学正传》云:抟兄年七十,秋间患淋,二十余日,百方不效,服此方遂愈。至贱之物,有回生之功如此。
小便不通:用地肤草一大把,水煎服。古方亦常用之。此物能益阴气,通小肠。
蓼
蓼有数种,青蓼 其叶有圆有尖,而圆者为胜。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香蓼可为生菜,青蓼宜入药用,其叶相似而俱薄。平泽生者为良,余蓼无用。
子
辛,温。无毒。主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浮肿,痈疡,归鼻,除肾气,止霍乱,治小儿头疮。
多食吐水,壅气损阳。
附方
小儿头疮:蓼子为末,蜜和鸡子白同涂之,虫出不作痕。
苗叶
与大麦面相宜。
辛,温。无毒。主治: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 中益志。作生菜食,能入腰脚。煮汤捋脚,治霍乱转筋。煮汁日饮,治痃癖。干之酿酒,主风冷,大良。
黄帝云:食蓼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令人脱气,阴核痛求死。二月食蓼,伤人胃。扁鹊云:久食令人寒热,损髓减气少精。妇人月事来食蓼、蒜,喜为淋。
附方
恶犬咬伤:蓼叶捣泥傅之。
香椿
《集韵》 作櫄,《夏书》作杶,《左传》作橁。《庄子》言“大椿以八千岁为春秋”是矣。其树皮细肌实色赤而香,其嫩叶香甘可茹,或晒或醃,俱堪食用。
椿芽多食动风,熏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若和猪肉、热面频食则中满,盖壅经络也。
附方
脏毒下痢赤白:用香椿洗刮取皮,日干为末,饮下一钱,立效。
香菜
一名罗勒。禹锡曰:北人避石勒讳,呼罗勒为兰香。时珍曰:按《邺中记》 云:石虎讳言勒,改罗勒为香菜。今俗人呼为瞖子草,以其子治瞖也。处处有之,有三种:一种似紫苏叶;一种叶大,二十步内即闻香;一种堪作生菜。冬月用干者。子可安入目中去瞖,少顷湿胀,与物俱出也。须三月枣叶生时种之乃生,否则不生。常以鱼 水、米泔水、泥沟水浇之,则香而茂。不宜粪水。《臞仙神隐书》 言:园边水侧宜广种之,饥年亦可济用。其子大如蚤,褐色而不光,七月收之。弘景曰:术家取羊角、马蹄烧作灰,撒湿地遍踏之,即生罗勒。俗呼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饮膳 正要》云:与诸菜同食,味辛香能辟腥气。
辛,温。微毒。主治:调中消食,去恶气,消水气,宜生食。
不可多食,壅关节,涩营卫,令人血脉不行。又动风,发脚气。
子
时珍曰:按《普济方》云:昔庐州知录彭大辨在临安,暴得赤眼后生瞖。一僧用香菜子洗晒,每纳一粒入眦内,闭目少顷,连膜而出也。一方:为末点之。时珍常取子试之水中,盖此子得湿即胀,故能染惹 眵泪浮膜尔。然目中不可着一尘,而此子可纳三五颗亦不妨碍,盖一异也。
主治:目瞖及尘物入目,以三五颗安目中,少顷当湿胀,与物俱出。又主风赤眵泪。
附方
目昏浮翳:香菜子每用七个,睡时水煎服之,久久有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