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肾不纳气

李男 三十八岁 喘息已八年,近年发作频繁,稍动即喘,呼长吸短,不能自制,喘甚则不能卧, 自汗、食减,身倦,消瘦,四末发凉。经西医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屡经治疗,未获显效,舌有薄苔,脉虚细。

人参[钱,另炖兑服] 陈橘络[二钱] 陈橘红[二钱] 黑锡丹[钱] 大红枣[五枚,去核。同布包] 麦冬[三钱] 杏仁[二钱] 云茯苓[三钱] 云茯神[三钱] 五味子[二钱,打] 炙甘草[钱] 北沙参[三钱] 二诊 服药四剂,汗出止,喘稍定。前方加胡桃肉八钱,蛤蚧尾一对,研极细粉分二次随药送服。

三诊 服八剂,喘息已平,余证均轻,机关嘱到南方疗养。改拟丸剂常服。

人参[两] 北沙参[两] 黑锡丹[五钱] 紫河车[二两] 南沙参[两] 胡桃肉[二两] 蛤蚧尾[三对] 云茯苓[两] 云茯神[两] 玉竹[两] 冬虫草[两] 五味子[两] 淡苁蓉[两] 寸冬[两] 白杏仁[两] 巴戟天[两] 补骨脂[两] 橘红[五钱] 橘络[五钱] 炙甘草[两]

共研极细末,蜜丸重三钱。每日早晚各服一丸,白开水送下。

(二) 肺热咳喘

吴男 三十八岁 自幼即患喘嗽,至今已三十余年。每届秋冬时常发作,近两年来逐渐加重,发作多在夜间,胸间憋闷,不能平卧,咳嗽有痰,北京协和医院诊为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昨晚又行发作,今日来诊,舌苔薄白,脉象洪数。

炙白前[二钱] 炙紫菀[二钱] 炙前胡[二钱] 炙陈皮[二钱] 葶苈子[二钱] 大红枣[三枚,去核。同布包] 炙麻黄[五分] 白杏仁[二钱] 生石膏[五钱] 苦桔梗[二钱] 炙苏子[二钱] 旋覆花[二钱] 代赭石[三钱。同布包] 紫油朴[二钱] 炙甘草[钱]

二诊 服药二剂,喘已减轻,但仍咳嗽,唾白痰,脉象滑实,外邪初退,其势犹强,拟前方加减。

炙麻黄[五分] 杏仁[二钱] 嫩射干[二钱] 细辛[五分] 炙白前[二钱] 旋覆花[二钱] 代赭石[三钱。同布包] 五味子[二钱] 炙紫菀[二钱] 炙苏子[二钱] 炙陈皮[二钱] 莱菔子[二钱] 白芥子[五分]

三诊 前方服四剂,昼间喘咳基本停止,夜晚即现憋气不舒,喘嗽仍有发动之势,拟定喘汤合三子养亲汤化裁治之。

炙麻黄[五分] 生银杏[十四枚,连皮打] 款冬花[二钱] 炙桑白皮[二钱] 莱菔子[二钱] 炙白前[二钱] 炙桑叶[二钱] 白芥子[五分] 炙百部[二钱] 炙紫菀[二钱] 炙苏子[二钱] 白杏仁[二钱] 苦桔梗[二钱] 炙甘草[钱]

四诊 服药六剂,夜晚胸间憋闷大减,拟用丸剂治之。

每日早、午各服气管炎丸二十粒,临卧服茯苓丸二十粒。

五诊 服丸药一个月,现已停药三月,未见发作,昨日晚间又发胸闷胀满。

细辛[五分] 白杏仁[二钱] 代赭石[二钱] 旋覆花[二钱。同 同布包] 五味子[二钱] 半夏曲[二钱] 葶苈子[钱。布包] 嫩射干[二钱] 生银杏[五钱,连皮打] 建神曲[二钱] 炙百部[二钱] 炙苏子[二钱] 苦桔梗[二钱] 炙白前[二钱] 炙紫菀[二钱] 炒枳壳[二钱] 紫油朴[二钱] 炙麻黄[五分] 生石膏[五钱] 炙甘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