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转统章第九
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子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
十六,则阳道屈折下降,转受阴符统制,一阴生于二阳之下,于象为巽,平明见于西方之辛位。
艮卦☶。则一阴进为二阴,二阳退为一阳,平明见于南方之丙位,正是下弦二十三之时。
坤乙三十日,则三阴俱全,三阳俱退,卦为纯阴,月为全晦,故于东方乙位丧其光明。盖日月合璧之时。
然合璧之后,卦节虽尽。而阴极阳生,相与禅代,复由晦至朔旦,震来受符矣。
震为长男,长男属木,为青龙,故云继体复生龙。
(按:此节合上节之上下弦有两说。据仇等所云,上下弦皆属于彼。上弦在前三候,属金;下弦在后三候,属水。进阳退阴,皆属彼家鼎中之事。而陆西星注,则据《参同契》本文上弦兑八,下弦艮八,两弦合精,乾坤体成之意,谓上下两弦,分属彼我。上弦象虎,先天之铅也;下弦象龙,后天之汞也。象虎,故采彼之铅,以进阳火;象龙,故养我之汞,以退阴符。二说孰是孰非,或皆是皆非,姑不具论,惟望研究者自己参证可耳)
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此节陆注颇明,姑照原注录下:
“月现之方,震下纳庚,巽下纳辛,兑下纳丁,艮下纳丙,乾下纳甲,坤下纳乙,卦节即周,而十乾尚余壬癸,则以壬癸而配甲乙,复分纳于乾坤之下,是乾坤括纳甲乙终始也。夫乾纳甲,而复纳壬,则盛于甲者,未始不盛于壬;坤纳乙,而复纳癸,则丧于乙者,未始不丧于癸矣。然而不言离纳己,坎纳戊者,何也?土居中央,流行则无定位,故不言耳。”
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当。四者合三十,易象索灭藏。
七八之数十五,九六之数亦十五。四者为易中之四象,正合三十而成晦,日月合璧,易象索然而灭藏矣。
七八者,少阳数七,少阴数八;数,易之策数也。九六者,太阳数九,太阴数六。
又,易中通揲蓍策数,余三奇数则为九;余三偶之数则为六;二偶一奇则为七;二奇一偶则为八。
或又云:七八九六,金木水火之成数也,故为四象,亦通。
象彼仲冬章第十
象彼仲冬节,草木皆摧伤。佐阳诘商旅,人君深自藏。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天道甚浩广,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睹,匡廓以消亡。谬误失事绪,言还自败伤。别叙斯四象,以晓后生盲。
象彼仲冬节,十一月中,阳气闭藏,草木皆已摧伤,于是养其微阳,同先王至日闭关之诘商旅。人君深自藏于内,犹真人之潜深渊。象其时以顺其节,闭其口而不用谈。盖天道甚为浩广,太玄眇无形容,虚寂者不可睹。匡廓是以消亡。此盖在故推消息、坎离、没亡之候。若或谬误失其事绪,多言还自败伤。故别叙此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之四象,以晓后生之盲者。
佐阳,养阳也,佐有扶助之义,即扶助人身中阳气而使其生长也。诘商旅者,谓先王以至日闭关,盘诘商旅,使不得行,以养微阳也。
推度符征章第十一
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元精妙难睹,推度效符征。
八卦虽分布于列曜之方位,然其山泽通气、水火相射、地天交泰、雷风相搏之时,彼此运移,实不能失其中心之枢机。天地如此,人身何独不然,欲一身之精神魂魄、水火木金之周流旋运,安能不藉夫中枢?中枢者。虚无之窍也,即玄关也。玄关若开,则元精可睹。惟玄关不易开,故元精妙难赌。必须推之度之。如何推度?即专心致志,纯一不二,无欲观妙,谨候其时,久之。则妙难睹者,自然忽而开关。玄窍之内,效验之符候。先天一炁之苗征,应而发生矣。至其景象,则阴阳与清净,皆属相同。惟一则在神气交媾之中。一则在龙虎相合之中。
居则观其象,准拟其形容。立表以为范,占候定吉凶。发号顺时令,弗失爻动时。
居者,静也。静则观八卦列曜(以做功夫论,则此八卦列曜,但指人身之中;若以广义论,则指天象矣),玄精符征之象,准拟仿佛其形容,盖人身本无所谓八卦列曜,惟以人合天,人在天中,则自其天象之八卦相应,而仿佛想象其形容。立表为范者,因天时人事,实有相通之处,故天之子时为正子时,人之子时为活子时,则在人身可觉,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正子时则有一定之时,如一日之子时为半夜,一月之子时为晦朔,一年之子时为冬至。此则须立表为范。惟古时只有日圭刻漏,至今日则可以钟表代之矣。
《参同发挥》云:“大丹火候,不用时辰,何必立表占候,所以立表占候者,恐失天人合发之机也。”天人合发之机,即以活子时当正子时也。
占候者,占气候。吉凶者,和气为吉,戾气为凶;清气为吉,浊气为凶;纯粹先天为吉,夹杂后天为凶。即以立表为范,又复占定吉凶,如是则时弗可失也。故宜发号顺时令,弗失爻动时。发号,即发刚柔相交、阴阳互战之号。顺时令,即顺天人合发之时令,静极而动,一战而天下平。
先哲云: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此言虽论军事,可喻丹道。
爻动时,即恍惚杳冥中,一阳爻动之时也。恍惚中有精,杳冥中有信,即静极而动,虚中之一觉也。《百字歌》云:“此中真有信,信至君必惊。”
又陆西星云:象以凝形,则知药材之老嫩;表以测候,则知火候之消息。吉凶者,火候中之休咎也,如隆冬、大暑、盛夏、霰电之类。
上察河图文,下序地形流,中稽子人心,参合考三才。动则依卦爻,静则循彖辞。乾坤用施行,天下然后治。
河图文,或作天河文;心,或作情。
上察先天河图之卦文,下序大地形质之源流,中稽人心七情之变化。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故参考而合此三才,皆是动则依其卦变(由坤而复,由阴变阳,听其自然耳),而静则顺其彖辞。于是乎天则资始,地则资生(资始资生,皆是彖辞),以行乾坤之二用。乾坤之二用既已施行,则致中和,位天地,育万物矣。故云:天下然后治。此论天地之象也。
今以人身论之,则阳性为乾,阴性为坤。阴中之阳为坎(即所谓虎之弦气),阳中之阴为离(即所谓龙之弦气),是乾坤之二用。此二用施行,则以致中致和。人身同天地一般而治矣。
御政之首章第十二
可不慎乎?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化纲纽。爻象内动,吉凶夕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乖戾,誃离仰俯。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
可不谨慎乎?御政的起初。应当有鼎新的气象,革去故旧陈腐的政治。而知几子以为,此喻修道者革去故鼎,而易发新鼎也。上阳子则以为,迁善改过谓之鼎新革故。存存子则曰:鼎新,一阳初动,药苗正新也;革故,阳火忽萌,改革重阴也。
管括微密,管,是管理;括,是约束;微,是隐微;密,是严密。或云指地宜谨严,或云指鼎防破真。或云管括微密者,耳目口三宝,固济勿发通,凝神以固气也。
开舒布宝者,是开诚布公之义。或云,即对鼎而言,须待以诚心,而施以恩惠。如是,则药真意投,可以有求必获。
要道者,阴阳交接之要道也。是全在乎魁柄,谓下昆仑也,以统制造化纲纽。旧解魁柄作辰极,但斗柄乃外指者,辰极乃居中者,有上下表里之辨。
纲纽,谓如网之有纲,衣之有纽,谓关键处也。
爻象内动,即活子时在内发动。惟是爻象内动,则吉凶即应之而外起。以清净而论,爻象内动,即自身中的先天一炁发动。当此之时,能至诚专密,精心不二,毫无妄念,则其自能转折上行,所谓由夹脊河车而直上昆仑,所谓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又云:气之至而伸者为神,此则吉也。若当爻象内动,自己心中不清,夹涉后天,或生淫念,则其气变而为后天浊气,所谓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又云:气之返而归者为鬼,此则凶也。盖当此子爻发动之时,一转念间,即为神鬼生死之关,吉凶变化之地也。若以阴阳而论,则于坎离交接之时,则此爻象动于鼎中,其适应到吾人之身,与清净法同一道理。
五纬错顺者,五行纬星不顺而逆行也;盖丹道用逆而不用顺,感动作用也;应时,临期也。
四七,二十八宿也。乖戾,东南西北易位也,陆云:子南午北,龙西虎东,一时璇玑,皆为逆转,故曰乖戾。
侈,改移也。栘离仰俯者,柔上而刚下,是皆丹法逆用也。谓改移其仰俯之姿势也。盖本则坎仰而离俯,今则离仰而坎俯,所谓地天泰也。
文昌,喻临炉之人;统录,谓总持大纲;台辅,谓道侣;诘责台辅,谓凡纠察之权,归责任于道侣;百官有司,指供应任使之人;各典所部,谓各司其执事也。
或君骄溢,亢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法讽刺,诘过贻主。辰极处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无害道。
君是乾,臣为坤。故或乾卦骄盈,亢满违道,而恣行野战;或坤卦邪佞不顺正轨,而搅动丹心。于是弦望盈缩,不能得其一定步骤,则乖变凶咎立见矣。
执法者,谏诤之官,此喻明理而能开道临炉之主者。及至君骄臣佞,以致乖变凶咎,为执法者,自不得不诘过于其主矣。盖明告其不合于道。
辰者,北辰也。极者,北辰中至中至小之一星,以比人静定之心也。吾人静定之心,处乎大中至正之地,而优游自适,则人身之气机流畅,关窍开通。任下者,不愿为上而为下。经云:夫江海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又云: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又云:以贵下贱,大得民也。盖世间惟下者乃能虚,虚者乃能受。虚心下气,则先天自来,即知白守黑,则神明自来。此理推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可相通,不仅指炼丹一端而言也。
明堂布政,国无害道者,即心正身修,家齐国治,而天下平矣。明堂,即天子所居之正殿。
内以养己章第十三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乾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兑者,凡有缺口之处均是,如耳、目、口、鼻等,因兑卦三口缺之故。
灵株者,陆云:“灵株,即灵根”。引《黄庭经》:玉池清水灌灵根。
三光者,仇云:“天有三光日、月、众星;人有三光,两目一心。”或云即耳、目、口也。陆沉者,以土沉水,谓之陆沉。此喻人之性光下照气海。性光,真土所生;气海,人身真水之源。气海,即气穴,孤修双修均有之。孤修气海在自己脐下,双修气海在既济之中心,皆先天一炁发生之所。
温养,即用文火静养也。子珠,玄珠也,陆云:神为气子,得阳火以炼之,则子母相抱而成玄珠。
理,即气也。一,即先天一炁,隐藏而不见,盖即坎中之一阳爻也。
内以养自己之真性,则当安静而虚无,其原初的本来面目,隐藏其外耀之明,回其光以内照自己之形躯,是故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于气海,以温养其子珠。然此子珠视之虽不可见,实则近在身心,只要阴阳一交,极易寻求。于是吾身黄中之道,渐通其理,施化润泽而达于肌肤。盖其初能正其身心而合乎至道,则其终必能享受修龄;其乾本能卓然树立。则其枝末亦必能自持而不倒也。此盖勖修道之人,宜慎其始而固其本也。然正者何?乾者何?一即是也。惟此一者,掩蔽而不能明。故世人莫能知之。
知白守黑章第十四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
上德者,不识不知,混沌未破,毫无奢欲,纯乎先天也。先天者,无为,故不以察求。下德者,知识已开,纯乾已破,奢欲多端,落于后天。既人后天,则当用返还之道,渐渐补养,故云其用不休。
上闭者,坎也。称有者,坎中满也。下闭者,离也。称无者,离中虚也。以离中之虚无处下,恭敬以迎奉其上,因其上有神妙之德(即谓坎中先天之铅),居于坎中之故。
上则为坎,下则为离;上则为玄,下则为牝,乃是两个孔穴。夫此两孔之穴法,若一交合,则自有金气相须乎其中矣。两孔穴,即玄关一窍。
《悟真》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须,或作胥。此处两孔穴法,即男女雌雄生人生物之世间法也。此处金气亦相须,即逆行造化,取水中金之法。亦不离乎男女,亦不外乎两孔穴也。
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阴阳之始,玄含黄芽。五金之主,北方河车。故铅外黑,内怀金华。被褐怀玉,外为狂夫。
倘能知其坎中之白,而守其坎体之黑,则上有之神明神德,自然而来矣。盖白者为金精,居于坎中;黑者为水基,即是坎体。陆云:奉坎者,但守其黑,盖晦尽之期,朔当自来,守之既久,自尔震来受符,而神明之德见矣。
夫水者,为道之枢机,其生数名一,为阴阳之原始;一者,天一生水也;水在色为玄,玄即黑也;玄含黄芽,是五金之主,乃北方之河车;黄为土色,黄芽者,土之所生,五行土能生金,则金即黄芽也;五金,金银铜铁锡也;北方,水之方也;河车,言能生阴生阳,可循环运转流通于一身者,阴真人云:北方正气为河车。
铅外黑者,即云坎水之体本黑也;内怀金华,言水中有金也;被褐者,外黑也;怀玉者,内白也。内怀玉而外被褐,故云外为狂夫。
又按:北方河车者,盖坎卦属水,位在北方。以外丹法象而言,黑铅属水,属坎卦;朱砂属火,属离卦。车能载物,又能转运。先天真一之炁隐藏于黑铅中,譬如车之载物。及至临炉烧炼,则此先天真一之炁流转运行于铅池之上下四方,有种种变化,如外丹书所言:红霞缥缈笼秋月,锦浪翻腾浴太阳。迨到退火寒炉,则此物复凝结成一饼块。如外丹书所言:面似绛桃酣降日,心同金橘裹金砂;中含真土精神足,内隐阳华气味佳。此即所谓河车是也。凡世间五金之类,以此河车炼养多日。皆能改变其本性,故此物名为五金之主。若以后升前降解释此处所谓河车,恐非魏公之本义也。
又:婴儿胞胎所以名为河车者,即取象于外丹之原理。盖谓其中包裹先天真一之炁,而变化成人形也。所以名为紫河车者,因胞衣多血,其色紫也。
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太渊,乍沉乍浮。进退分布,各守境隅。
五行之中,金本为水之母,而今则母反隐乎子胎之中,金在水内,是水生金矣。盖先天之五行本颠倒,丹道宜逆用也。后天则不然,五行顺行,金生水矣,故水为金子。子藏母胞,修道之人宜用先天,故采水金。金生水,水生金,本循环互拥者,譬之月晦者,水也,朔旦则水生金矣。望者,金也,既望,则金生水矣。水金金水,循环不息也。
真人者,即先天一炁,水中金也;至妙者,不可测也。真人至妙而不可测,故既恍惚若有,而又杳冥若无,仿佛如太渊之乍沉乍浮耳。此演临炉交接之景象也。太渊,大海也。
及其交接既已,则进退布分,各守境隅,不相涉矣。
采之类白,造之则朱。炼为表卫,白时真居。方圆径寸,混而相扶。先天地生,巍巍尊高。旁有垣阙,状似蓬壶。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御固密,阏绝奸邪。曲阁相连,以戒不虞。可以无思,难以愁劳。神气满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采取鼎中的先天一炁,即是水中金也。金在五行之中其色主白,故云类白。及采得之后,人我身而为丹,丹之色则赫赤而朱矣。何故色朱?火色本赤也。盖以火温养,炼为表里之故。然外虽为朱,里则仍白。真居者,如真人之居于中也。中在何方?即方圆径一寸之地,今之所谓方寸也。径,即近也。方寸之间,混混沌沌似相扶持,而其实中藏之物,乃先天地生,巍巍尊高,无与伦比者也。《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此即先天地生巍巍尊高之意。旁则似有垣阙,其状好似蓬壶,回环周匝,关闭四通。均须踟躇。
垣,墙垣也;阙,宫阙也;蓬壶者,外丹地元术有蓬壶等物,此处亦可形容坤鼎四周景象;踟蹰,谓房室相连之状。或谓:阁旁小室,亦曰踟躇。注家有以行走徘徊、不进不退为说者,于本文之义不合。
守御更当固密,尤宜阏绝奸邪。阏,遏也;奸邪,即不明道之门外汉也。曲阁相通,以戒不虞,或指一时恐有奸人人内,修丹者可以随时见机走避,以防万一也。盖谓虽以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御固密,阏绝奸邪矣,犹恐万一有不测之事发生耳。谨之至,慎之至也!可以无思,难以愁劳,又指内养之事矣。然而神气满室,莫之能留者,盖不知守之者昌,失之者亡,动静休息,常与人俱之道理耳。
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伏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长乐无忧。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乃召,移居中州。功满上升,庸篆受图。
辛勤而行之,昼夜不休,至诚无息也。此节指道成上升,功行圆满之时。本文颇显,不必细解。
伏食三载,即后代丹经所谓三年乳哺也。知几子谓:伏食者,乃伏先天真炁,非指天元神丹。太乙者,指天上至尊之神,即玉皇也。
道术是非章第十五
是非历藏法.内视有所思。履斗步罡宿,六甲次日辰。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见形象,梦寐感慨之。心欢而意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天命死,腐露其形骸。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内视有所思者,此言存想。履斗步罡宿,六甲次日辰者,陆云此法无考。陶云:即选时日以行子午也。
阴道厌九一者,此言采战。九一,即九浅一深。陶云:分上、中、下三峰,采人精气,托号泥水金丹也。《玉房秘诀》云:凡施泻之后,当取女气以自补复,建九者,内息九也;厌一者,以左手杀阴下,还精复液也;施泻,即施泄;内息,即纳息。厌一,即压一;杀阴下,即用手指紧按阴穴,此穴在肛门之前,阴囊之后。
浊乱弄元胞者,即服紫河车也。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者,此言吐纳。
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此皆今之炼魔法。
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见形象,梦寐感慨之;心欢而意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天命死,腐露其形骸。此皆汉武祷祀之法。
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者,前却曲折,皆做功夫之姿势,违背黄帝、老子之道。《玉房秘诀》云:今陈八事,其法备悉,伸缩俯仰,前却屈折,帝审行之,慎莫违失。戾,亦违背之意。九都,诸家皆谓九幽、酆都。道藏清字号《张真人金石灵砂论》中《黑铅篇》引《九都丹经》云:修炼九光神丹,将铅抽作,千变万化,不失常性,惟铅与汞。据此可知,九都乃书名。戾九都,众谓获戾于九幽、酆都,其实非是,乃指古有《九都》仙经,谓曲折的姿势,不合古时《九都》仙经也。
(按:“戾九都”三字。以前从未有人解出,乃吾师撄宁夫子独到之见,可谓别具只眼者)
(按:此章辟一切旁门外道,不合魏公之法者也)
二八弦气章第十六
偃月作鼎炉,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
偃月者,仰而倒日偃。半弦之月,其形半偃,名日偃月。此处以象坎卦也。前文有:坎戊月精。
鼎炉,一物也。或云二物,鼎指乾,炉指坤。鼎炉者,谓鼎下之炉也。
白虎,即炉中应时产生之先天炁也。熬者,以火烧物曰熬。枢,动机也,此即指炉中暖气发动之机。
流珠者,丹经中水银名汞,以象我家之真精,水银、真精皆流动,如珠走盘而不定,故曰流珠。
青龙者,五行汞为木,木属青龙,即我家之真火。其实青龙、流珠一物也。
东家者,青龙、汞、木,皆在东方,道书云:东方甲乙木。故我家为东家。
西邻者,白虎、铅、金,皆在西方,道书云:西方庚辛金。故彼为西邻。
魂魄相拘者,《悟真》云: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即魂魄相拘意。
乾坤体,即圣胎。
上下弦者,此上下弦有两种解释:一专指坤炉之中前半月,后半月,前金后水,进阳火,退阴符而言;一谓上弦兑是少女,下弦艮是少男,上弦、下弦乃指彼我而言。
以偃月作为鼎炉,鼎炉之中有白虎,以为熬枢。离之汞日,名曰流珠。流珠之中,常有青龙与之相俱,故举我东家,以合彼西邻,则乾之天魂,与坤之地魄,自相拘恋。
夫乙太阴月象论,自朔旦至初八是乃上弦兑数之八日,自既望至二十三,是乃下弦艮数之八日,上下两弦,共合其精,乾坤之体,于是乃成。而上八下八,二八十六,正应一斤之数,则大易日月相交之道,合乎中正而不倾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