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言或闻

蘧蘧子燕坐,有或人进而问曰:克己复礼,虽已闻命矣,何谓“为仁”?

曰: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即本来面目,名曰道心,如核中未发枝叶时,生意未露,先天也,故喻曰仁;生机一萌,即后天人心矣,人心因种种情欲,日丧本来,如核中之仁,发出千枝万叶,生机尽泄,而仁已矣。仁者,人也。因仁已,故不能同天地之悠久,而生死无常。是以圣人教民克去自己私欲,则仁全而天德复完。故以“克己复礼”名曰“为仁”。

夫仁是天命之性,性本无情,如仁处核中,本无枝叶,情识一萌,则私欲日炽,而性天迷矣。故将核中未发之仁喻天性,已发之枝叶喻有情的人心。《华严经》云“善财智圆差别”,亦于“未发”二字悟人无生法忍,故曰:“善财参遍后,黑豆未生芽”。豆未生芽,即仁未发枝叶之喻。不言白豆、黄豆,而言黑豆者,知白守黑之义也。

或曰:“一旦克己,天下归仁”,何其速也?

曰: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乾坤只片时。汝尚以一日为速耶?或曰:道有旁正之分,譬如一宅之中,旁门正门皆可升堂入室,又何必分别旁正耶?

曰:岂不闻“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乎?人之一性一命,是真同类,故明性命双修者为正门,不明性命双修者为旁门。使民必由正门而入。以性喻嘉宾,命喻真主人。性乃先天一灵,命乃先天一气,因二物皆属先天,故名同类。由正门入者,嘉宾也,嘉宾乃真主之同类,故性一全,命即立矣。若不先从明心见性而入者,皆旁门也,先天终不可得,命终不可立者也。且旁门乃小人出入之门,小人非真主同类,焉得见真主乎?

或曰:然则惟有双修一门,余二皆非真矣。何以《楞严》“二十五行门”皆证菩提?

曰:嗟夫,学佛者不穷《楞严》全文大义,而各执一节中之偏见,是以闻正法而反生疑。佛悯人堕偏见,故假阿难名,设为问答,以显圆通之教无出一心。首则七处征心,次则八还辨见,使人知以上七心八见,咸乃有生有灭之妄识,非不生不灭之真心;又援六结,以示六根之妄结必从中心方可解;又使叩钟,以明声尘有生灭而闻性无生灭。千譬百喻,直至山穷水尽,阿难方求佛开示入门秘密。佛尚不直指,乃令二十五圣各言初从何行门入。二十五圣奉旨,次第各言行门已,佛又不自判优劣,复命文殊说偈,以示大众及阿难,二十五行,孰是孰非,后学从何方便门入,得易成就。文殊奉旨说偈,乃明判二十四行门咸不可获圆通,惟观世音从闻思修入,方获圆通。且深赞闻思门曰:“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此言古今成佛者,虽微尘之多,皆从闻思修入而至涅槃之极。又曰:“过去诸如来,此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人圆通。未来诸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惟观世音。”可见过去现在诸佛菩萨,莫不由是门而修证,并无第二门,何必多生疑惑,而违背经义?

或曰:敢问“朝闻道”何谓“夕死可矣”?

曰:此重在一“闻”字上。闻者,非谓耳闻圣人之言,乃《楞严》“反闻闻自性”也。性本无生,是以无灭,朝闻天性。而暮悟无生无灭,则心死神方活,故曰“可矣”。夫死者,死有生之心:闻者,闻无生之性。盖谓朝得闻无生之性,夕可死有生之心。故《文始经》曰:“闻道于朝,可死于夕。”又曰:“能知真死者,可以游太上之京。”二圣言同一义,则知是死心而非死身矣。盖真闻,即生生之主;真死,即无生之心。有生之心,非生生之主不能死;无生之性,非真死之心不能闻。子路不先穷生生之主,而遽乃问死,故夫子答以“未知生,焉知死”。子贡问:“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文章与性天,均出夫子之口,均入子贡之耳,何有可闻与不可闻者?此乃示声闻非性闻也。

或曰:易从何道以尽性致命?

曰:大地未判,混沌未分以前,惟二气囫囵而已,故名太极。自两仪判而万物生,天地不知有万物,万物亦不知有天地。惟人为万物之灵,方知覆者是天,载者是地。而人中之至神至圣者,更知于地人皆太极所判,天地人各得太极之一,故称天地人为三才。并画三爻而为一卦,曰乾,以象天;天必以地配,阳必以阴配,故又画三断爻为一卦,曰坤,以象地。乾坤互交,而生六子,合成八卦,以象先天;又将八卦方位移动,以象后天。又合先天后天共六爻成卦,以先天居上为外卦三爻,后天居下为内卦三爻,以六爻的上二爻为天之一阴一阳,以六爻的下二爻为地之一阴一阳,以六爻的中二爻为人之一阴一阳。明三才各具一阴一阳,故六爻亦三才也。

就人一身而言之,则外卦三爻表天性,内卦三爻喻形色,必受天性为一身之主,而后成人。但惜亿兆顺生顺死,而不知逆反,故圣人画卦以示象,使人尽性致命,穷神知化,明一身之乾坤阖辟,则易道在我,可以赞天地而同悠久矣。百姓随流顺化而无常,故曰“知往者顺”;大人逆旋化机而入圣,故曰“知来者逆”。所谓“易,逆数”也。百姓逆天而顺人,大人逆人而顺天,则大人虽逆于众,实顺乎天地也。

或曰:敢问每卦六爻,何以乾卦之六爻中,初九、九二、九五、上九此四爻咸称“龙”,独九三、九四两爻不称“龙”,何也?

曰:六爻者,亦三才也。初九、九二两爻,乃地之一阴一阳;九三、九四两爻,乃人之一阴一阳;九五、上九两爻,乃天之一阴一阳。龙之飞潜,乃喻先天一气之升降。因先天一气无形无象,恍惚杳冥不可测,故权以龙喻之耳。

(海牙按:原抄本“先天一气乃无形无象”诸字之旁各有一个圈子,“恍惚杳冥”四字之旁各有两个圈子,共计十七个圈子,其中“乃”字为撄师所删。并撄师按曰:“此行十七个圈子,是原来有的,不是我所加。此君大概已经做过这种功夫,确能识得这件事,所以加圈之处甚为扼要。”)

且先天气升,则龙亦飞;先天气降,则龙亦潜。

初九乃地之下爻,故名“潜龙”;九二乃地之上爻,龙既出地之上,则见于田矣,故曰“在田”。九五乃天位也,龙必飞腾而上于九五之天,方能利泽一切。上九乃九天之极处,故曰“亢龙”;阳极则阴生,阳主业,阴主死,故曰“有悔”。是皆以龙喻进修之大人。九二乃内卦中爻,九五乃外卦中爻,易以中为尊,喻大人德尊,居中位也。

九三、九四乃后天先天内外交合之乡,形色天性后先辐辏之位,为人道之一阴一阳,居一卦之中,如人一身之中位也,正是君子进修道德之地。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者,以九三虽居内卦之上爻,犹未离于形色中有情之私欲也。九四虽居外卦之下爻,已离形色而进乎天性,私欲克尽,天性初全,已神化矣,故曰“或跃”;但九四虽出内卦之上,犹居外卦之下,故曰“在渊”。此皆形容先天一气,或恍惚而在上,或杳冥而在下。

(海牙按:原抄本此处“恍惚杳冥”四字之旁亦各有两个圈子,撄师按曰:“恍惚杳冥四个字旁边八个圈子,是原来有的,此加圈子之人是已得诀者,所以别处不圈,只圈这四个字。”)

此二爻以内外卦言之,乃内卦之上,外卦之下也;以一卦六爻言之,乃名中位也;以互卦言之,或可以为内互卦之上二爻,或可以为外互卦之下二爻。上也,下也,或可上,或可下,或可言人道之中,此九三、九四二爻,上中下皆恍惚不定,正是“中无定位”、“允执厥中”之心传。故不言龙,而独明君子自修之道。此圣人立象画卦之妙用,寓意深矣。

或曰:坤卦六爻何如?

曰:在天地,则乾为天,坤为地,坤主静而随顺,乾主动而健运;在日月,则日为天之元神,月为地之元精,月受日化,生明于坤方庚位,故初三月出庚方而“西南得朋”也。乾与坤为同类,故曰“乃与类行”;月行至艮,则晦而纯阴,故“东北丧明”。

在人则心属乾,身属坤。性乃心之神,命乃身之精。每卦六爻,喻人之六根。乾卦六爻,连而不断,喻初生之婴儿,六根虽具,尚完固无漏;坤卦六爻,断而不连,喻群迷汨没尘情,故六根俱漏也。

乾阳主生,坤阴主死。顺百姓之日用,则乾而姤,垢而遁,遁而否,否而观,观而剥,剥而纯阴,阴尽阴纯,终归于死矣;逆百姓之日用,则坤而复,复而临,临而泰,泰而大壮,大壮而夬,夬而纯阳,阴尽阳纯,而长生矣。所谓“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也。

(撄宁按:丹法所谓周天运用,不能出以上十二卦的范围,一般人只晓得后升前降为周天,不免将大道变为小术,因此终身做门外汉。)

(海牙按:先师撄宁夫子尚在此抄本之横头,画有乾、姤、遁、否、媾、剥、坤、复、临、泰、大壮、夬等十二卦之卦象,并注明各卦所代表之月、时,然此说凡有关《易》之书中皆有,学者可自行参考,今此不录。)

六十四卦,咸属乾门坤户,一姤一复、一颠一倒而生,故“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也。

以治世之道言之,则以乾阳喻君子,坤阴喻小人。自乾至坤,则君子退而小人进,天下所以乱也;自坤至乾,则小人退而君子进,天下所以治也。因易道包括天地万物之理,及内修外治之道,故谓“通天地人曰儒”。然易逆者,性命之道也,自修为本,治人为末耳。

或曰:敢问六十四卦之中,惟坎卦之上加一个“习”字,余卦皆无,何也?前贤以“习”字解作“重”字,言坎卦内外皆险,故以习坎为重。窃以八卦各有内外,则离可曰重明,乾可曰重健,坤可曰重顺,震可曰重动,巽可曰重人,艮可曰重止,兑可曰重悦矣。何独以习字加于坎卦乎?

曰:大矣哉,是问也。夫易为性命而设,因百姓迷于日用而莫知反,纵悟而欲反,亦无门可人。是故圣人画易,以乾坤喻身心,以坎离喻性命,使民知有生之初,乾与坤交,而乾中先天阳明之德,陷入有情坤体之中,坤腹实而成坎,乾中虚而成离,乃各正性命。当知坎位正是先天明德所陷之地,乃命根也,四人坤体,借此一息之阳,为一身生生之德。因凡民昧此明德,故圣人于六十四卦中,直示斯民当速反外炎之离火而时习坎,则水火济而性命合,明德明而凡可圣矣。故坎位乃易道入门首要,原始反终之密机。业儒者因昧其首入之门,无下手处,故终身学易,竟不知易为何事也。

(撄宁按:此段所说未必就是坎卦的本义,但专讲修养之道,亦能自圆其说。)

坎(撄宁按:坎,即水也。《灵源大道歌》所谓神水,即此义)中先天阳明之德,为一身万化之主,感悲则化泪,感风则化涕,感热则化汗,感酸则化津,感情则化精。精竭人亡,故以坎为险要之地,乃修身治国之重地也。修身者,知一身当重险之地,虑险防危,而时习(撄宁按:习,就是做功夫。)之,则身乃固。习于坎,则先天阳明之德自明。德复明,则险自固矣。此之谓在德不在险也。

习坎正学易所重之地。

(海牙按:原抄本此处尚有五六十字,就“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亦“日省”,而言“习于坎”。撄师修改后按云:“此是附会之说,非孔子、曾子之本意。世间传道的先生们最喜强人就己,不管其说是否能通得过,以致被人轻视,连其真诀亦不相信,可谓笨拙。”又撄宁子补记云:“此一段删去,免得招人批评。”今从后说。)

后世儒家修养功夫所以绝传,正为“习坎”误解作重险之故耳。故“重”字当作去声读,若作平声读,则易道所当重则者何在?而无门可入矣。

或曰:易道既重习坎,敢问仙佛之道所重者何处?

曰:佛经重在《楞严》之闻思,仙经重在《南华》之心斋,儒经重在易道之习坎。

(撄宁按:楞严功夫,重在耳根圆通;心斋功夫,重在听止于耳。《易经》卦象,坎为耳。丹法以心为离,肾为坎;火为离,水为坎;神为离,气为坎;汞为离,铅为坎;日为离,月为坎;阳中之阴为离,阴中之阳为坎;乾破而为离,坤实而为坎。离火是病,坎水是药。医家谓“肾开窍于耳”。)

或曰:既言三教同一,何以所重各别?

曰:千古无二道,万圣同一心,其文虽殊,其义则一。所入之门,若有毫厘之差,则仙非仙,佛非佛,圣非圣矣。

当知闻思即习坎,习坎即心斋,心斋即闻思。三教文殊义同之妙,若非真师密印,欲于文字言语广闻博学求明,徒自苦耳。真儒、真释、真道,果能穷一教之理,自然能了彻万卷,洞明三教,真知炽见而无疑矣。

若不遇真师口传密旨,不免臆度思议,遂至因闻思而执闻思,因习坎而执习坎,因心斋而执心斋,执身、执心、执内、执外。不执有为,即堕顽空;因执种种偏见,遂将三教不二之法门,幻作千门万法。

志道君子,反离之中,习坎之中,则坎水自升,离火自降,会归于一身天地之正中,三中混一,故名和。于是天地位而万物育焉。

(撄宁按:《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故闻思者,闻于中,而空谷自传声矣;习坎者,习于中,而天籁自和鸣矣:心斋者,斋于中,而太音声正希矣。

(撄宁按:此书所以取名《三一音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此文殊义合,秘授密传之玄旨。泥其文则三教各别,会其中则六律和同。佛仙之道岂外易,易岂外仙佛之道哉!

故魏伯阳仙师借《周易》卦象以作《参同契》,佛教《华严经》八十卷,卷末各有四十二字母,四十二字母上各画一太极之象,此明四十二字为八十卷之母,太极又为四十二字之母。

(撄宁按:《华严》字母上所画之圆形圈子,不是太极图,此说又嫌附会,最好把这一段删去,庶免受佛教徒之批评。)

(海牙按:愚见若断然删去此说,则与上下文有失衔接;若不删去,又将受佛教徒之讥评,故今惟有先将抄本之原文照录,并将先师撄宁先生之按语附之。诸同好者自行取舍可也。)

可知太极乃三教诸经之宗祖,顺化则自太极而判群经,逆修则混三教而归一极,正乃万法归一之道也。洞明太极顺逆之机,则《华严》之义了,而易道之宗昭矣。

或问:有了《华严》之义,而昭易道之宗者么?

咦!白云一片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或者闻已,俄失所在,愚亦恍然若梦之方觉,不知或者问愚乎?愚问或者乎?噫!觉者众,则知愚之所言者道也;梦者众,则反以愚为说梦矣。然庄周之与蝴蝶,其有分耶?其无分耶?读者当自得之。

(撄宁按:此篇所讲的道理,于修养功夫大有关系,必须细心研究。如果彻底明白,依法做去,则大事已了。)

心易

(五言律诗八首)

《易》冠五经首,卦含性命宗;

一形一太极,六画六根通。

一性被六漏,六生迷一聪;

群生随漏尽,顺化鲜能中。

(撄宁按:“鲜能”二字,见于《中庸》。)

(海牙按:此诗第二句,“性命宗”之“宗”,原为“中”,撄师改作“宗”。)

中为三教主,还一咸用中;

一默凡齐圣,多言数必穷。

守中时习坎,习坎日重蒙;

蒙极坤方复,一还义自同。

(撄宁按:“多言数穷”是《老子》语,但《老子》原文“数”字作“屡”字解,此诗“数”字作“义”字解;《老子》“数”字读入声,此诗“数”字读去声。)

(海牙按:此诗第三句,“凡齐圣”之“齐”,原作“可”,撄师改为“齐”此诗末后一句,“义自同”,原作“义易中”,撄师改“易中”为“自同”。)

卦用六十四,惟坎加习字;

只为离汞飞,故将坎铅制。

既知性命玄,方得水火济;

用土先擒铅,铅来汞自至。

(海牙按:性命玄,原作“性命铅”,撄师改“铅”作“玄”;铅来汞自至,原作“铅枯汞自注,撄师改“枯”为来、“注”为“至”。)

元始一太极,包裹诸万有;

河洛运五十,阴阳达奇偶。

氤氲品汇醇,主宰天地久;

心易自心求,吉凶皆刍狗。

(海牙按:此诗第一句,原作“本来一太极”,撄师改“本来”为元始。)

一极判八卦,六十四乃定;

乾坤喻身心,坎离言性命。

屯蒙既未凡,未既蒙屯圣;

六十卦周天,圣凡分逆顺。

(撄宁按:屯蒙既未,顺行也;未既蒙屯,逆行也。)

(海牙按:此诗第四句,原作“坎离符性命”,撄改“符”作“言”。)

乾坤易门户,顺逆司动静;

乾顺坤则凡,坤旋乾乃圣。

一机昭阉辟,六用示悔吝;

君子固厥躬,小人轻其命。

(撄宁按:乾顺者,乾变姤也;坤旋者,坤变复也。)

(海牙按:此诗第四句,“乾乃圣”,原作“乾则圣”,撄师改“则”作“乃”;第七句之“躬”字,原抄本作“穷”,撄师改作“躬”。)

易穷性命理,辞为吉凶言;

本守末自得,情忘机乃玄。

乾坤归掌握,造化任斡旋;

吾命既由我,荣枯不必占。

(海牙按:此诗第一句,“易穷性命理”,原抄本作“易因性命尽”,撄师改“因”作“穷”、“尽”作“理”;第三句“本立末自得”,原抄本作“本得末易坚”,撄师改“得”为“立”、“易坚”为“自得”;第四句“乃”字,原抄本作“自”,撄师改作“乃”。)

儒教易为本,贯通天地人;

道宗天设教,释法地化民。

崇释免地狱,得道乘天云;

真儒三才备,缺一学未纯。

(海牙按:此诗第一句原抄本作“易乃儒家本”,撄师改作“儒教易为本”;第六句原作“造化乘天云”,撄师改作“得道乘天云”。)

杂咏

(七言律诗三首)

(海牙按:此篇原抄本名曰《三教同源律诗九首》,以符九转还丹之义。撄师按云:“前四首诗,底本子毛病太多,无法可改,纵改亦改不好,只得把它取消。后二首诗也无深意,可以取消。”今按撄师意,只取其中之三首,诗题乃撄师所加。)

老释同源第一

造物无私本至公,含灵一性总相同;

休分南北诸方派,都在乾坤大化中。

天命洪谶齐禀赋,华夷授受互传宗;

青牛西渡胡牛白,佛法东流道法通。

(撄宁按:本诗第七句有“胡牛白”一语,《楞严经》云:“雪山有大白牛。”

(海牙按:本诗第三句“方派”,原抄本作“方别”;第四句“都在”,原作“总在”;第五句“齐禀赋”,原作“均赋禀”;第八句“道法通”,原作“彼此同”,均经撄宁师改过。)

金丹成就第二

立志追寻世外踪,百般心事会鸿蒙;

珠沉赤水光潜曜,药熟丹炉火有功。

慧剑自应忘利钝,仙胎何必辨雌雄;

出山矿石金铜杂,炼到金钝弗见铜。

(海牙按:此诗原抄本作“默察知音不易逢,一腔造化向谁穷?珠潜赤水人无识,药熟丹炉火有功。剑就自应忘利钝,人前无必辨雌雄;龙沙有识金刚杂,炼到金存弗见铜。”撄师按云:“此书中穷字最多,有几处用得很恰当,有几处用得勉强,若此处之穷字韵,更觉不妥。”且此诗意虽美而辞欠雅,故撄师删改者颇多。)

知音难遇第三

亘古轮回未到家,只因错走径途斜;

不观淡泊澄潭水,偏逐飘零堕溷花。

天籁希声谁解听,巴歌俚耳尽堪夸;

赵州许会西来意,有问先教去吃茶。

(撄宁按:古代禅和子,常有一句问语:“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禅师每逢学人来参问,总是叫他吃茶去,此是无上的禅机。)

(海牙按:此诗第二句原抄本作“只因错走路头斜”;第三句“不观”,原作“真言”;第三句“水”,原作“如雪”;第四句原作“绮语剪裁娇似花”:第五句原作“白雪音玄惟解听”;第六句原作“巴歌俚语尽称嘉”;第七句原作“赵州许达诸人意”;第八句“去吃茶”,原作“且吃茶”,均经撄师改过。)

醒迷玄籁

黄莺儿(四首)

道学讲中庸,口言中,心昧中,此长彼短如谈梦。执不偏是中,执不易是庸,谁知玄妙天机用。静归中,静中生动,动处便为庸。

(海牙按:“谁知玄妙天机用”,原作“谁知日月旋庸用”,撄师按曰:“庸者,常也,用也。日月旋庸用,五个字不通。”故遂改之;又“静归中”,原作“静为中”;“静中生动”,原作“致诚静极”;“动处便为庸”,原作“健极便为庸,后为撄师改之。)

中体即鸿蒙,混三才,一大空,良医因病随宜用。恨庸医失中,妄将人病攻,徒教健体成虚肿。瞽传聋,聋将瞽治,瞽复治人聋。

(海牙按:本首第一句“即”字,原作“本”;“庸医失中”句之“失”字原作“执”,“徒教”,原作“攻教”,后为撄师所改。)

太极本来中,判三才,作化工,群生顺化迷真种。圣人知本中,教生民反中,逆旋斗柄庸为用。复童蒙,还源返本,依旧人鸿蒙。

(海牙按:“还源返本”,原作“还本返元”,撄师改之)。

万化一身中,反而诚,合圣功,待看坤复其阳动。地天交泰运,守镇虚窍中,乾坤离坎依然共。复归中,屯蒙既未,十月始而终。

(撄宁按:儒家有“反身而诚”之说。)

(海牙按:“待看坤复其阳动”句,原作“是当坤腹天机动”;“实填虚窍中”句,原作“实填虚合中”,今按撄师所改。)

(撄宁按:以上四段,皆就“中”字而言。)

琥珀猫儿坠

一勾两点,亿兆失其中,昧却中间一点红,几希禽兽异而同。似梦,可怜万古,竟如长夜蒙蒙。

(海牙按:“似梦”,原作“如梦”;“可怜”,原作“奈何”;“竟如”,原作“同如”。)

人家鸡犬,放且觅其踪,何不收回一点红?归来唤醒九渊龙。休纵,早参心易,飞腾脱出樊笼。

(海牙按:“人家”,原作“可怜”;“早参”,原作“早成就”;“飞腾脱出樊笼”,原作“夫妇跳出凡笼”。)

尾 声

玄珠一粒尘生种,加入群迷两点中,即此为万化中。

(撄宁按:以上三段,皆指“心”字而言。)

诗曰:圣人功化寓中庸,谁解忘言象外穷;既昧此心中一点,不由彼此不相攻。

(海牙按:“象外穷”,原作“意外穷”。)

新水令

英雄回首莫因循,百年期,短修难定。浮云轻富贵,洗耳薄为君。野鹤孤云,野鹤孤云,信步在峰前直进。

(撄宁按:浮云轻富贵者,孔子云:“富贵于我如浮云”;洗耳,是巢父故事;薄为君之意,就是看不起皇帝的尊贵。)

(海牙按:“信步在峰前直进”,原作“信步在华前直境”。)

步步娇

周蝶从来无凭准,过隙驹驰迅。风灯易明灭,死户生门,早向明师问。凝虚听籁鸣,声声唤醒浮生梦。

折桂令

任人间鼠吓蜗争,猛回头,把虎伏龙驯。混沌乾坤,雷走电轰,一霎时,看仙槎稳驾,逆度昆仑。黄婆须臾匹配,立丹基,百日功灵。霜飞十月,剥尽群阴。三万刻自绵绵不息天行健,度尽了无量劫自性众生。

(撄宁按:鼠吓蜗争,说见《庄子》;天行健者,《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海牙按:“混沌乾坤”,原作“混沌前乾坤”;“天行健”,原作“机干健”。)

江儿水

静极神机动,春潮振晦音。多生幻梦从惊醒,醒来自把刀圭饮。饮余谩唱阳春韵,我是谁人,便把青天来问。

雁儿落

叹玄儿,似牛毛,少悟真;笑禅关,斗机锋,早失西来印;悯儒家,不通权,空辜尼父心。错认了六根门入为真性,有谁地逢雷复见天根?师恩山高共水深,指出浑茫中天月一轮。

(撄宁按:“地逢雷复见天根”者,邵于诗云:“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

(海牙按:“复见天根”,原作“始见天根”,撄师以邵子诗改之。)

侥侥令

流水高山弦外声,非子期,枉费心。不遇作家休下手,考宫商,审五音。考宫商,审五音。

收江南

呀!若不是个大英雄豪杰呀!谁敢向此中行列?轰!一怒扶摇九万里,那管他篱鷃纷纷。尘净时镜明,冰泮时水清,端的是生中转杀害中恩。

园林好

教分三圣无两心,不肖辈,他卑我尊;迷祖性,妄分人我。摇利舌,鼓锋唇。摇利舌,鼓锋唇。

沽美酒

道人心,道人心,似海深,能容百川下为根,一任他亲疏恩怨总五分。能自利,利他人;先自觉,觉众生。印心灯,灯灯明净;谷传声,声声相应。我呵,把天言,言著明,但愿得人同此心。呀!劝贤良及时猛省。

(撄宁按:“似海深,能容百川下为根”者,言大海能容百川,以其在下也。)

(海牙按:“能自利,利他人”之“他”,原作“诸”;末句“及时猛省”,原作“早当自省”。)

清江引

草木衣食随缘混,鸥鸟忘机尽,壶内有乾坤,世上无名姓。

宇宙间一个大闲人,谁能并?(海牙按:“随缘混”,原作“真甘分”。)

诗曰:无弦琴奏龙吟水,没孔箫鸣风下空;曲罢饮余壶内酒,归家笑指白云中。

普天乐

托单瓢,天涯际,抟鹏翼在空涧里。真潇洒,真潇洒,无剩无余,只落得一粒心珠。呀!把秋蟾来自比,月尚有盈亏,这珠儿圆无缺,昼夜光辉。

锦缠道

大丈夫,悟浮尘繁华总虚梦,醒自蘧蘧。笑空囊,唯存三五文儿,酤一壶倒乾坤颠日月的醍醐。饮余兴来时,御青风,独自凌虚。这袖里有谁知那短景儿的光阴几许。且高歌,信步归,向白云深处自颐。

古轮台

自甘愚,身披百衲任人嗤。笑看满风波里他贪名图利,爱子怜孙,全不想人生百岁,寿夭也难知。无常到了悔嫌迟,疾忙回首莫狐疑。何必踌蹰,青春不再,眼前的恩爱,不须留恋,终有日相离。悟追省,一刀两断是男儿。

尾 声

此生难得休轻视,一群息离君万劫迷,早早回头不用迟。

观莲冲

盘根错节淤泥中,固蒂长生道亦同;外面头头甘委曲,内心窍窍自圆通。珠凝华盖随风落,子结虚房带露浓;吩咐采莲人仔细,莫教惊动主人翁。

(海牙按:第一句中“错”字,原作“屈”;第二句“固蒂长生道亦同”,原作“固蒂深渊养不同”,撄师按曰“此句不妥,须改正”,遂据老子“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之意改之;第四句“内心”,原作“中心”;第五句“珠凝华盖随风落”,原作“珠凝翠盖盈腔碧”;第六句“子结虚房带露浓”,原作“子红丹房半夜红”,撄师按曰:“莲蓬只可称莲房,不能叫做丹房”,遂正之。)

(撄宁按:本篇第二联,比喻大修行人混俗和光之作用,辞意均佳;第三联比喻炼内丹之法象,不及上联之自然,颇嫌牵强凑泊。莲花之红,人眼可见;莲子之红,人不能见,何况在半夜里?余所改者,较为妥帖,而且合于丹法。华盖在上,比喻泥丸宫;风比喻呼吸之气;落者,即所谓“一点落黄庭”也;莲蓬中间,松而且空,故曰虚房,人身黄庭部位亦是虚的,《庄子》云“惟道集虚”,又云“虚室生白”,结丹必在虚处,即是此义;露者,比喻阴符所化之神水,大药非此则不能凝结;浓者,言其密集浓厚也。又黄庭者,又名黄房。)

忏心文

垂眉闭户,静坐观心;诸妄全息,幻体非真。坦坦荡荡,养虚育神;了无可了,独露圆明。

(海牙按:“闭户”,原作“闭中”;“静坐现心”,原作“静坐防心”;“诸妄全无息”,原作“诸趣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