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伤寒论》)

【组成】  葛根10g,麻黄、生姜、大枣各6g,桂枝、芍药、甘草各5g。

【调剂及用法】  上七味,以水300mL,煎至150mL,去渣,一日三回分服。

【方意解说】  本方即桂枝汤内加葛根、麻黄。以葛根主项背强、口渴、热性下利,麻黄主喘咳无汗,故主治桂枝汤证之兼项强,口渴无汗而喘者。

【适应标的】  《伤寒论》云:太阳病,项背强 ,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又云: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云:太阳病,无汗,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运用范围】  感冒、麻疹初期、扁桃腺炎、耳道炎、鼻副窦炎蓄脓症、急性眼结膜炎、荨麻疹、湿疹、痢疾肠炎初起、肩凝、颈筋闪挫(俗称失枕)、背肌拘挛等。

【诸家治验】  痘疮初起,至见点起胀灌脓之间,用葛根汤屡屡效;若恶寒甚,起胀时一身俱肿胀,或疼痛者,葛根加术附汤佳。(《方极》)

一商妇,至秋间常大苦喘息,动作不自由,有如废人。求治于余,往诊之。臂支炉架而坐,已数十日,不能动亦不能睡,稍动则喘悸立甚,食仅碗许。问其发时,自脊至颈如板状,回顾则痛,与葛根汤五贴许,得以起步,再服则痊愈。余以喘息用葛根汤本此治验。(《丛桂亭医事小言》)

按:喘息而兼项背拘急者,本方最适。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组成】  葛根19g,甘草5g,黄芩、黄连各7g。

【调剂及用法】  上四味,以水200mL,煎至100mL,去渣,一日三回分服。

【方意解说】  葛根主治口渴及热性下利,黄连、黄芩治肠炎,和以甘草,则本方为一切急性肠炎之主剂可知。

【适应标的】  《伤寒论》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运用范围】  麻疹用葛根汤的机会多,但麻疹汗出后热犹高,喘咳频频而汗多脉促者,用葛根芩连汤。小儿急性热性痢,平日项背拘急,肩凝,急性发热,口渴,下利者,口舌肿痛糜烂者。

【诸家治验】  本方治表邪内陷之下利及小儿急性下痢初起有效。(《勿误药室方函口诀》)

按:本方主治证为高热、气急、口渴、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