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时数〕2学时

〔面授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急救处理方法。

2.熟悉溺水、触电的急救处理方法。

3.了解有机磷中毒等临床表现。

本章所述,为小儿易触及的理化等因素所致的急危重症的处理方法,所以统称之“常见中毒急救处理”。

由于小儿好奇好动,往往临危而不自知,故每易溺水、触电、中毒。水液、电流、毒物灌注或触及、进入小儿机体后,因其脏腑娇嫩而反应极为迅速、强烈,若未能及时抢救或救治不当则易导致严重后果。

学习本章内容,应着重掌握其临床表现,及其救治方法,特别要熟悉急救处理的程序、药物、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

溺水

溺水又称“淹溺”。主要是因小儿失足落水,全身或头部淹没在水中,呼吸道被水灌入而阻塞,或激起喉痉挛所引起的窒息性疾病。呼吸道被阻塞,前者称为“湿性溺水”,喉痉挛者为“干性溺水”。由于吸入含有碎屑硅藻类微生物及泥砂等有害物质污染的水,更增加了对肺的损害。若无恰当治疗,病儿可在完全复苏后的15分钟至4天内再度出现严重的肺水肿和肺炎而引起死亡,此种情况有人称为“继发性溺水”,应予注意。溺水有溺入淡水、咸水之别,溺入淡水者,则引起血液稀释,溺入咸水者,则引起血液浓缩,而分别在体内引起不同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全身浮肿,紫绀,双眼充血,口鼻中有泥砂及血性泡沫,手足掌皮肤苍白皱缩,四肢厥冷,腹胀,呼吸困难或停止,脉微细甚至不能切及。根据有明确的落水史及上述症状,即可作出诊断。

〔急救处理〕

1.立即清除口中泥沙污物,将舌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保温。

2.倾出呼吸道积水:可用双手抱住小儿腹部,将腰背向上,头脚下垂,使呼吸道内水液自然流出。但应注意,淡水溺水者吸入肺中的水常很快进入血液,3分钟后水即不可能排出。排水要迅速,不能因仅顾排水而延误及时复苏。

3.如呼吸、心跳停止则作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用0.1%肾上腺素0.25〜0.5毫克静脉或心室内注射。待心脏复苏后,自主呼吸虽已恢复,但呼吸无力,是应用呼吸兴奋剂的最好指征,一般用洛贝林皮下或肌内1〜3毫克,或可拉明0.128〜0.375克肌注或静注。

4.针刺人中、会阴、素髎、合谷、内关、太冲等穴。

5.复苏成功后,根据相应症状及时辨证论治。一般主要是阳气衰微和瘀浊阻肺两种证型。前者主症是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息低、昏迷,脉微欲绝,常用参附汤补气回阳;后者主症为呼吸急促,咳嗽、胸痛或口鼻中有血性泡沫痰,口唇发绀,面色青紫,脉数,或结促,治用参苏饮(《血证论》方)。

6.其他处理包括调节酸碱及电解质紊乱,治疗脑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抗菌素以预防和治疗吸入性肺炎等。

触电

触电又叫电击伤,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损害。雷击伤亦属于本病范畴,临床以电灼伤、电休克和并发外伤为主要症状。

儿童电击伤的常见原因是:玩弄灯头或电器等;以手指掏挖,安装过低的室内墙壁插座,甚至拾起断落的电线,攀登高处误触电线,雷雨时,衣服被淋湿仍在大树或高墙下玩耍。电流进入人体后,轻则干扰气血正常运行,使阴阳逆乱,气滞血瘀;重则在极短的时间内使阳气暴脱或蒙蔽心脏,出现休克和昏迷。触电后又常因昏迷摔倒而并发各种外伤。电流通过人体是否造成危险或损伤,决定于电流总量、通电途径和通电时间三方面。

〔临床表现〕

触电部位出现小疱,组织坏死,焦化或炭化;电休克轻则头晕心悸,重则昏迷,面色苍白或紫绀、抽搐、甚至心跳、呼吸停止,外伤则如骨折、关节脱位等。本病根据触电史或现场情况以及症状、体征即可确诊。

〔急救处理〕

1.迅速解脱电源 切断总电源是最好的办法。如总电源开关离现场较远,则应利用现场一切绝缘物,如木头、竹杆等去挑开电线或分离电器;或将患儿拉开,拉时切忌直接接触,须站在干木板上,将手以绝缘物(如干布或橡皮)包好,用一只手拖住患儿干衣角,另一只手最好放在背后以避免接触,切不可两手一起拖住。

2.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3.迅速针刺人中、十宣、湧泉、合谷、素髎等穴。

4.昏迷者灌服苏合香丸,休克者急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5.心搏微弱尚未出现心室颤动,忌用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如已发生心室颤动可先用药物除颤,如利多卡因首剂1〜2毫克/公斤体重,稀释后静脉注射;只有在细颤变粗,为电击除颤创造条件。如心跳已停止,则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苏打等静脉或心室内注射。

6.其他对症处理包括纠正酸中毒、治疗脑水肿等。

7.治疗并发症。

煤气中毒

煤气是煤炭等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化学名称叫做“一氧化碳”,是一种性质燥烈而混浊的毒气。一般家庭煤炉产生煤气的含量为6〜30%。煤气由肺吸入,若其量过多,则蒙蔽清窍,使脑府失灵,神明失用而发生中毒。小儿对煤气十分敏感,一室之中,同样吸入煤气,往往成人尚能耐受而儿童则已中毒。

〔临床表现〕

开始时,头痛、头晕、晕厥、心悸、胸闷、恶心呕吐,面颊及口唇呈樱桃红色,严重时突然昏倒,惊厥,昏迷(脑水肿所致),或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咯血性泡沫痰(肺水肿所致)。尚可出现高热及心律紊乱。极严重者可因呼吸骤停而猝然死亡。部分病人治疗后可遗留痴呆、瘫痪等。根据有煤气接触史及上述中毒表现,即可作出诊断。

〔急救处理〕

1.迅速将病儿移至空气新鲜处,清除口及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气吸入,有条件者最好用高压氧舱治疗。在没有氧气设备的现场,可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3.昏迷者针刺人中、百会、湧泉、合谷等穴。

4.昏迷抽搐、呼吸抑制者,用苏合香丸、至宝丹及安宫牛黄丸等开窍醒神。

5.解毒用鲜萝卜汁口服或保留灌肠。

6.细胞色素C对细胞内氧化过程有重要作用,可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一般用15毫克加入葡萄糖20毫升内,缓慢静注,但用前必须做皮试。

7.本病辨证多属毒气内薰,蒙蔽清窍,兼有气滞血瘀,治用菖蒲郁金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以开窍醒神。药用菖蒲、郁金、远志、葱头、麝香、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等,其中麝香昂贵难得,可试用冰片或辛荑替代。

〔预防〕

家庭用火炉要安装好烟囱,使之结构严密、不漏气,并保持烟囱通风良好。烤火时要注意经常开放窗户,使室内外空气对流。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大类。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急性炎症。

〔临床表现〕

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症,呕吐物多为食物,大便呈黄色水样,少数病儿可带粘液与血液,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头痛等。吐泻严重时则脱水(皮肤松弛,目眶凹陷,心烦、口干、尿少等)。特别严重者则出现虚脱。根据有饮食不洁或不节史及上述症状,可诊断为本病。但须注意与菌痢及真性霍乱鉴别:菌痢有明显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霍乱吐泻物如米泔水样,量多,腹不痛,有明显脱水,或休克,昏迷,腹直肌和腓肠有肌痉挛性疼痛。

〔急救处理〕

1.卧床休息,呕吐停止后给予易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饮食,不吃油腻之品。

2.呕吐明显者,用玉枢丹1克,加生姜汁5〜7滴,开水调服,日两次。腹痛、腹泻者用红灵丹或辟瘟丹0.5克吞服。

3.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合谷、气海等。

4.辨证为寒湿者用藿香正气散;暑湿者用王氏连朴饮;食积者用保和丸煎服。

5.如曾进食有罐头、火腿等,又临床表现以神经痉状为主者(如眩晕,复视,眼睑下垂等),则为严重中毒,急用紫金锭磨服,以催吐导泻。或用抗毒血清治疗,同时须加强支持和对症治疗。

驱蛔灵中毒

驱蛔灵常用剂量为每日每公斤100〜150毫克。服用剂量过大或连续服用者,可致中毒。

〔临床表现〕

其症状表现有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两种。即刻反应大都由于对驱蛔灵过敏所致,表现为在服药几十分钟内出现高热、噁心呕吐、乏力、苍白、四肢发凉、脉弱、心律紊乱、血压下降等。迟缓反应在服药后7小时至2〜3天内发生,表现为眼球震颤、瞳孔散大、定向障碍、共济失调,惊厥昏迷,有时出现紫癜、出血、类白血病样反应,心律紊乱、软瘫,甚至呼吸麻痹。根据服药史及上述症状可作出诊断。

〔急救处理〕

1.催吐、洗胃、导泻按急救常规进行。

2.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对症及支持疗法,如注射阿托品、异丙嗪、补液及维生素C等。

4.按中医辨证及用针灸治疗。

有机磷中毒

常见有机磷中毒药物为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敌敌畏、马拉硫磷(4049)、敌百虫、乐果等。由于农药保管不慎,小儿每因误尝误用而中毒。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多在毒物进入体内12小时内发生,亦可立即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症状。根据中毒程度,可分为轻、中、重3级、轻度中毒可有头痛头晕、噁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无力、多汗、视力模糊;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有流口水、流泪、肌肉抽搐、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轻度呼吸困难,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尚有紫绀、肺水肿、潮式呼吸、虚脱、两便失禁,昏迷等。根据农药接触史及上述症状,可作出诊断。有条件者应测定血中胆碱脂酶活性。

〔急救处理〕

1.催吐、洗胃和导泻按急救常规进行,洗胃多选用硷性溶液,如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水),但敌敌畏中毒禁用硷性液洗胃,可用生理盐水。皮肤吸收中毒,可用肥皂水洗净,忌用温水和酒精擦洗。

2.阿托品疗法:阿托品肌注或静注,一般先从小量开始,按0.03〜0.05毫克/公斤/次再根据情况逐渐加大剂量,每15〜30分钟1次,至瞳孔散大,面部及全身皮肤发红,分泌物减少或消失。此时即应改为1〜2小时1次。严重者阿托品用量可为1毫克/公斤/次或更大,待阿托品化,病情稳定后再减量。亦可用654静脉注射。

3.解毒药:氯磷定、解磷定、双复磷、双解磷等,能促进胆碱酯酶活性。临床多用氯磷定和解磷定,剂量为轻度中毒15毫克/公斤体重/次;中度中毒15〜30毫克/公斤体重/次;重度中毒30毫克/公斤体重/次。用葡萄糖稀释后静脉给予,每2〜4小时一次,一般用2〜4次即可,两药剂量相同。

4.中药可用六一散加黑豆、苏叶煎服。

5.对症、支持疗法。

有机氯中毒

由于保管不慎,或药物洒漏于外,易粘附于食物上,每被小儿误食而中毒。

〔临床表现〕

主要是六六六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肌肉震颤,高热及抽搐,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心室颤动及肝脏肿大。根据有六六六接触史及上述症状可作出诊断。

〔急救处理〕

1.催吐、洗胃、导泻(①0.5克胆矾末灌服催吐;②0.5%的PP水洗胃;③硫酸镁10〜20克导泻)。按急救常规进行。

2.对症及支持疗法:抽搐者给戊巴比妥或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葡萄糖及生理盐水;注意保护心脏和肝脏。忌用脂肪及酒类饮料,忌用肾上腺素(六六六使心肌对肾上腺素过敏,导致心室颤动)。

3.可用黄豆、绿豆各1〜2两,捣烂加米泔水煎服。

附注:滴滴锑(二二三)中毒的抢救治疗与六六六相同

白果中毒

白果又名“银杏”,是常用平喘药,如一次食入剂量过大,则可引起中毒。

〔临床表现〕

多在食入1〜2小时后发病,表现为噁心、呕吐、腹痛、腹泻、恐惧、惊厥、烦躁不安、精神呆钝、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困难、紫绀等。根据服用过量白果史及上述症状,可作出诊断。

〔急救处理〕

1.洗胃、灌肠、导泻。

2.用白果壳15〜30克,甘草15克煎服。

3.对症治疗,包括补液,护肝。有惊厥者,给予镇静剂,紫绀者,氧气吸入。

木薯与果仁中毒

果仁包括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梅仁、枇杷仁。果仁中含有苦杏仁酸和苦杏仁酶,木薯中含有亚麻配糖体,上述物质在遇水时均可释放出氢氰酸,故可引起人体中毒。

〔临床表现〕

其中毒症状轻则噁心、呕吐、头昏、头痛、嗜睡和胸闷。重则呼吸有苦杏仁味,呕吐频繁,腹痛、腹泻,迅速出现强直性痉挛。呼吸困难,口唇初呈樱桃红色,以后紫绀、昏迷、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呼吸衰竭而死亡。实验室检査尿中可以分析出氰酸盐或硫氰酸盐。根据有关食用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査可作出诊断。

〔急救处理〕

1.除催吐外,并采用氧化剂1:2000高猛酸钾或0.3%过氧化氢洗胃和灌肠。还可向胃管内注入硫代硫酸钠2克,使与胃肠道内的氢氰酸结合为无毒的硫氰酸化合物,以达解毒目的。

2.应用解毒剂:

(1)立即用亚硝酸异戊酯安瓿放手帕中折断吸入30秒钟,每间隔2分钟一次,重复使用,但应注意血压下降的发生。

(2)3%亚硝酸钠0.2〜0.3毫升/公斤体重,用注射用水稀释,于5分钟内静脉缓慢注入。

(3)继上述处理后,再用硫代硫酸钠0.25克/公斤体重,用注射用水配成25〜50%浓度,于10分钟内静脉注入,30分钟后无明显好转者,可重复一次。

(4)也可用美兰10毫克/公斤体重/次与硫代硫酸钠20毫克/公斤体重/次,交替静脉注射。

(5)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或点滴,可起到辅助作用。

(6)细胞色素C15毫克/次,稀释后静脉注射,能促进组织细胞氧化和还原。

(7)大剂量高渗葡萄糖溶液静脉点滴,可加速氢氰酸从尿排出,并有解毒作用。

3.对症及支持疗法。

4.中药治疗:用绿豆30〜60克煎服,加砂糖口服。苦杏仁中毒用杏树皮30〜60克煎服。

复习思考题

1.溺水、触电、煤气中毒、食物中毒各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急救?

2.如何鉴别有机磷中毒,有机氯中毒、白果中毒、木薯与果仁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