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时数〕 15学时

〔面授时数〕 6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职业病常见病种。

2.熟悉砒中毒的抢救措施。

3.掌握铅中毒的典型证状及急性中毒的处理。

4.掌握氯乙烯慢性中毒的常见证治。

5.熟悉尘肺常见类型及并发的疾病 。

6.了解职业病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概说:职业病是指由于职业关系,在生产劳动中因环境不良而招致的疾病。可以说人类自有了职业分工,也就有了职业病的存在。不过做为一个学科,是现代才建立起来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关于职业病的记载,特别是宋元以来,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职业病的记载也渐增多。如宋•孔平仲《谈苑》说:“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熏,头手俱颤;卖饼家窥炉,目皆早昏;贾谷山采石人,末石伤肺,肺焦多死;铸钱监卒,无白首者,以辛苦故也。”宋•陈承《本草别说》就记载烧炼砒霜的作业工中毒。宋•王得臣提到铸钱监兵久闻锡气中毒。明•何孟春《冬馀录》记载了铅粉作坊工人中毒。李时珍记载了铅矿工人中毒。医药学家因制药而中毒的职业病就更多了,如明初名医盛寅在御药房为皇帝配药发生昏倒,清代疡医陈天士因制药而晚年中毒,拇指生恶疽致死。不过中医对于各种职业病,都做为内科外科杂证的范畴而随证治疗。

近代工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工业生产部类繁多,尤其是化学工业,日新月异。职业病也随着病种病类不断增加。许多职业病都是古代不可能发生的。但中医治病是从整体出发,以证为纲,随证施治,有是证即用是法,用是法即遣是药。因此,同病可以异治,异病可以同治,证万变法亦万变、药亦万变。虽万变而不离脏腑经络、八纲气血辨证。

建国以来,中医治疗职业病的报导很多,并取得很好的疗效。它充分说明中医理论用以指导职业病的防治不仅有效,而且俱有自己的特色与良好的疗效。

现代职业病,病症繁多,不胜详举,限于篇幅,仅讲述砷中毒、铅中毒、氯乙烯中毒、尘肺等四个病种。这些都是常见多见的职业病,特别是氯乙烯,是现代发展起来的塑料工业必不可少的产业部门,对其职业病的防治,对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具有直接的意义。通过这些病种的学习,大家可以举一反三,推而广之。

砒(砷)中毒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认识到砒的毒性,并用于毒鼠和医疗。《山海经•西山经》说:“皋涂之山……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周礼•天官》说:“凡疗疡,以五毒攻之”。汉•郑玄注:“五毒,五药之有毒者。今医人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堥,置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著,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礜石是一种含砷量达46%的矿石,它是制砒的原料。礜石经过烧炼升华,即制成砒。

砒,本作磇,《广韵》:“磇:磇霜,石药。”或谓其毒如貔,故名磇,后世省作砒。据《广韵》可知,唐以前所谓的砒,是指经过烧炼升华的高纯度砒。砒也有矿产,名曰砒石,唐代信州盛产砒石;故又称信石。后人讳其恶毒,将“信”字拆开,隐其名曰“人言”。

今知砒的主要成份是三氧化二砷(As2O3),它是一种极毒的化合物。砒中毒,主要就是砷中毒。朱•陈承《本草别说》云:“初取飞炼烧霜时,人在上风十馀丈外立,下风所近草木皆死。又多见以和饭毒鼠,若猫犬食死鼠者,亦死。其毒过于射网,可不慎也!”所以古人告诫人们要严加注意防护,避免中毒。

纯砷不溶于水,毒性很小。砷化合物的毒性差异也很大,三价砷化物(亚砷酸盐)比五价砷化物(砷酸盐)毒性大。中药雄黄是硫化砷(As2S2),雌黄是三硫化二砷(As2S3),由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因此在胃肠吸收也很少,毒性不大。

〔病因病机〕

砒中毒可分职业性中毒、生活性中毒、地方性中毒。砒在玻璃工业中作脱色剂,在皮毛工业中做消毒防腐剂,如防护不善可致中毒。还有半导体原材料如砷化镓、含砷的合金冶炼、制药等工业的工人被砷污染食品、饮水或皮肤接触,亦可致中毒。生活性中毒,在过去常因以砒用作农药,不慎接触或误服而致中毒。现因砒的毒性太大并污染农作物,已经很少再做农药使用。但医疗中仍须使用砷剂,如中医外科的化腐蚀肌药翠霞锭子、针头散、保生饼子、三品一条枪等。砒可经皮肤吸收,因外用砒剂而致中毒的已见报道。内科用于治疗痼寒顽痰哮喘、疟疾等(现已少用),服量过大亦可中毒。中药配方含有雄黄成份的很多,常见的如牛黄解毒丸,雄黄原本毒性极微或无毒,但服量过大或雄黄选料不纯,也见有中毒者。工业含砷废水或烟尘的污染,可引起人群的慢性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当地水质不良,地下水中含砷量很高,引起居民慢徃中毒。如新疆奎屯地区有87个生产队,120平方公里地下水含砷量达0.3〜0.8毫克/升(国家饮水标准规定为0.04毫克/升以下),威胁居民约五万人,查出慢性砷中毒的患者317例。

人的砒中毒量为0.01〜0.05克,致死量为0.06〜0.6克。砒可经胃肠道、呼吸道、皮肤吸收,24小时内便分布到五脏六腑,毒入骨髓可达数年而不消失。口服者,粪中排泄较多。经皮吸收者,以尿中排泻较多。砒性大热,其毒轻者热伤经络,重者烂胃腐肠,脏腑败坏,虚脱而亡。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急性中毒 恶心呕吐,继之腹疼腹泻,便如米泔,或混有血液。眼红目赤,羞明怕日,鼻孔出血,口腔溃烂,皆是毒伤络脉所致。热毒竭阴伤津,故现口渴尿少。伤肝则见黄疸胁痛。重则四肢厥逆、冷汗、脉细数无力、虚脱。毒犯心包神明之府,则见一过发热,狂躁谵妄,抽搐神昏,终致阴竭阳越,厥脱而死。如抢救及时,渡过危期,在40〜60天时手足指甲皆生宽白之白纹(白甲症),数月始得见消。亚急性中毒,症状相同,仅是程度较轻而已。

2.慢性中毒 常见贫血心悸,失眠健忘,困乏无力。因热毒伤阴,常见口渴,脉虚数而细。手足以至其他皮肤出现胼胝(角化)增生,并散布棕褐色或淡白色斑点,此是慢性砒中毒一大特征。毒犯经络,常见肢体麻木,或串疼过敏,感觉异常。

砒中毒有砒的接触史或内服外用含砷化物的药刑,结合症状不难与他病如米泔痢鉴別。

(二)论治要点

砒或砷化物中毒,治疗时必须紧紧抓住解毒、排毒的关键,毒去则正气才易恢复。急性中毒,如非经口服吸收毒物,自不必采用吐法。中间随症加减化裁,均应在解毒方的基础上变通。

(三)常见证治

1.急性中毒 如经口服砒剂,急以三圣散水煎服催吐,或予加味三圣散尤妙。

加味三圣散:防风150克 瓜蒂150克 藜芦25克 绿矾(皂矾)50克

水煎成3000毫升,每服300毫升催吐,如不吐可加探吐。吐后5〜10分钟再服再吐,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胃中砒剂吐净,或自发恶心呕吐症状停止。如每次在药汤中加入三个鸡蛋清调匀服下亦好。

呕吐停止后,口服10〜15个鸡蛋清。随后给予大承气汤通泻数次以排毒。

泻后,可服防风绿豆甘草汤。

防风绿豆甘草汤:功能解砒毒,驱砷排出。

防风30克 绿豆200克 红糖30克 甘草15克

(各药分量根据年龄、病情轻重调整,本剂量适于成人重症)水煎服,每天一剂,特重症每6〜8小时服一剂。14天为一疗程,一般连服三个疗程。如病情渐缓、能进食,绿豆可单煮连汤代豆一起吃下。如见黄疸,可加郁金、板蓝根、柴胡;尿少加茯苓、泽泻、白茅根等;发热加寒水石、连翘、玄参、黄芩等;呕逆、食欲不振可加陈皮、竹茹、神曲等;腹泻不止可加白术、茯苓、扁豆、山药、泽泻之类;心烦失眠可加淡竹叶、淡豆豉、栀子、枣仁之类;腹痛可加白芍、元胡之类。

伤津亡阴严重,如能口服,可口服增液汤。发生厥脱,可生脉散、人参四逆散煎服。

2.慢性中毒 除脱离接触砷的环境外,可选用复方绿豆汤;

生绿豆200克,另煮汤 夏枯草25克 丹皮 柴胡 白术各15克 茯苓 白疾藜 当归 白芍各20克 珍珠母先煎 首乌藤 白茅根 旱莲草 甘草各30克 陈皮7.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绿豆汤同时尽量多饮,豆亦可食。14天为一疗程,间隔三天再服,一般要服三个疗程。本方有缓慢排砷作用,或加防风更好。亦可选用防风绿豆甘草汤随症化裁。

(四)临证权变

对急重症患者,必要时可配合西药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等解毒剂。据初步观察实验,中药防风绿豆甘草汤的驱砷解毒效果,明显优于二巯基丙醇。因此,慢性砷中毒不一定必须西药砷解毒剂。通常砷毒已解(以尿中含砷量不超正常值即0.126毫克/升)而症状未必全部消失,皆因脏腑受损的恢复较慢,与排砷速度并不同步。特别是砷毒入骨,可达数年难除。故尿砷正常后,亦须坚持治疗,直至症状消失为止。皮肤胼胝、色斑,参考外科胼胝、白癜风治疗。砷毒皮肤病易变癌症,须严加注意。

〔调护〕

砒性大热,饮食不宜辛辣温热之品,以免加重伤阴。要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清淡汤水以保持二便通畅,有利排砷。最好绿豆汤代茶饮。禁忌服用含辛热品的中成药。服汤药要冷饮。

〔应用例案〕

1.砷中毒401例分二组驱砷治疗。一组123例以西药二巯基丙醇肌注,口服维生素B、C,10天为一疗程。一组278例,以防风绿豆甘草汤治疗,每天一剂,14天为一疗程。以上二组共治两个疗程,结果两组均约有50%的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如以尿砷下降至正常范围(0.2毫克/升以下)为治愈标准,中药组治愈率为55.76%,西药组仅21.95%。

按:本组为慢性砷中毒患者,且仅用防风绿豆甘草汤固定方,药量也小(防风12克,绿豆、红糖各9克,甘草3克),如为急性中毒必须加大剂量,并应随症加以化裁。举出本案例说明中药确有驱砷解毒作用。(《新医药学杂志》〈77〉:6,19.)

2.16名砷作业工人患慢性砷中毒,以复方绿豆汤作驱砷治疗。每日一剂,14天为一疗程,间歇三日再进行第二疗程,共治三疗程。结果除肝大、视物模糊外,全部症状基本消失,贫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尿排砷量由原来的0.0448毫克/升、0.0725毫克/日,增加至0.0865毫克/升,0.2072/日,最多的一例排砷量多达入院时的7.4倍。排砷高峰在第二疗程。

〔简便验方〕

1.板蓝根20克,沙糖20克,水煎服。(《世医得效方》)

2.金线重楼20克,水煎服。(《卫生易简方》)

3.乌桕根90克,冷开水泡服,或煎服。(《卫生易简方》)

4.冷水和绿豆糕(绿豆粉)随意服。(《预备百要方》)

5.淡豆豉100克,浓煎汤服。(《急救仙方》)

6.白扁豆花150克,冷开水泡服,或煎服,(《急救仙方》)白扁豆粉水调服亦可。

7.生麻油一杯饮下,或灌服,以吐为度。(《朱氏集验方》)

〔文献摘录〕

《世医得效方》:“此(砒)毒于肉饭中得之则易治;饮酒中得之,则酒气散归百脉,难治。若在胸中作楚,则用稀涎散吐之;若在腹中作楚,急服大黄丸泻之,徐服参苓白术散,无恙矣。仍忌鸡鹅肉数日。“

《吴内翰备急方》:“全椒医高照,一子无赖,父笞之,遂服砒霜自毒,大渴腹胀欲裂。余教令此药(白扁豆晒干为细末、新汲水调下二三钱匕),以水调,随所欲饮与之,不数碗即利而安。”

铅中毒

铅是一种有毒的金属,人体吸收一定量的铅,就可以引起中毒的症状。我国是应用铅,了解铅的毒性,记载铅的职业中毒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尚书•禹贡》就记载了青州盛产铅。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其气毒人,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这是对铅矿工人职业性铅中毒的描述。

铅粉,又名水粉、官粉,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它是我国古代早已习用的化妆品和药物。《墨子》说,"禹作粉”,晋•张华《博物志》说:“纣烧铅锡作粉”。据此,我国制造铅粉的手工业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明•何孟春《馀冬录》说:“嵩阳产铅,居民多造胡粉……其铅气有毒,工人必食肥猪、犬肉、饮酒及铁浆以厌之。枵腹中其毒,辄病至死。长幼为毒薰蒸,多萎黄瘫挛而毙。”这是对铅粉业工人铅中毒的记载。

由于铅粉、铅灰等也作药用,服后也可招致中毒。元•朱丹溪在《本草衍义补遗》中就指出铅化合物的毒性很大,他说:“丹出于铅而曰无毒,又曰凉,予观窃有疑焉。曾见中年一妇人,因多子,于月内服铅丹二两,四肢冰冷强直,食不入口。时正仲冬,急服理中汤加附子,数十帖乃安,谓之凉而无毒可乎?”铅丹即黄丹,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Pb3O4)。朱丹溪的记述,是我国最早报导铅丹急性中毒的案例。

〔病因病机〕

铅中毒可分为职业中毒、生活中毒。职业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铅金属,如开采铅矿、冶炼;印刷业的铅字铸制、浇版、检字;铅材、铅器的制造以及焊接等。或者接触铅化合物粉尘,如油漆、颜料、陶瓷玻璃、橡胶、中药行业的生产、配枓等。如果防护不好,皆可引起铅中毒。

生活性铅中毒,常见于误服含铅类药物,或服用制做不纯、过量的含铅化合物中药,如黑锡丹、铅丹散、定粉散等。过去常有一些锡制饮食器具,由于锡不纯而含铅,服用其贮存的烧酒、饮食也可引起铅中毒。现多用瑭瓷、铝铁制品的饮食器具,但在农村和某些地区仍习惯于使用锡具,因此而发生中毒者也屡见报导。

铅可以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约十分之一被吸收,大部随粪便排出。它也可以粉尘、铅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借助肺脏进入血脉。经肺被吸收的铅,约有25〜30%,其馀随呼吸排出。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泻,小部分随粪便、胆汁、乳汁、唾液、汗液和月经排出。血铅含量超过0.05〜0.1毫克%即可中毒。

铅味甘性寒,入肝肾二经。李时珍云“性带阴毒,不可多服,恐伤人心胃”。铅丹“味兼盐碱,走血分”。人中其毒,伤血则贫血萎黄;阴毒结于中焦则呕逆、腹胀绞痛;寒滞经脉,则致筋挛、瘫软,重则使人致死。故脏腑虚寒、贫血及孕妇等,医家并忌服用铅剂。大抵视铅毒之轻重,变症多端。其毒之发,又有急慢之分。毒急而浅,多犯络腑;毒缓而深,多犯经脏;毒急且深,常侵害神明之腑。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慢性铅中毒多见面色萎黄、贫血,部分患者在牙龈边缘或口腔其他粘膜部位,可见深灰、紫黑或蓝色的带状或不规的斑块色素沉着,称为“铅线”。今因刷牙习惯普及,“铅线”时或不觅。肢体常见萎痹,其特征多见手腕下垂,重者可见手部肌肉萎缩、麻痹并累及上下肢,以右侧为重,今称“铅麻痹”。皆因毒伤经络,阴血大损,与痹症不同。

多见顽固性便秘,盖因气虚津亏。毒犯脾胃,可见食少胀满。气血两虚,可见少气乏力、失眠健忘等症。脉虚级或沉细而迟。

急性铅中毒常见腹部绞痛,今称“铅绞痛”。此种绞痛多不拒按,常伴有严重便秘,流涎、呕吐、黄疸、浮肿,重者出现高热,痉挛抽搐,形似痫风,甚而狂妄、或木僵、昏迷以至死亡。脉数、促,或三五不调。

由于我国对职业病的防护加强,重症慢性铅中毒已较少见。但轻、中型急性铅中毒则时有发生。铅中毒的患者,往往易和肠痈,蛔厥、胃脘痛、中风等相混淆。只要抓住铅接触史与铅绞痛,铅麻痹等特征,是不难与其他病证鉴别诊断的。

铅绞痛位置多在脐部周围,呈阵发性,不拒按,按之或痛见稍减,并伴有顽固性便秘。肠痈则痛在右下腹,拒按,呈持续性。蛔厥痛在右上腹近胁部,常向右背放散。胃脘痛多在心口部,多有胃病史。铅麻痹多侵犯肢体,可累及双侧,尤以右上肢麻痹为重,垂腕是其特征。而中风多为偏瘫,常有口眼㖞斜,言语謇涩,且无明确的铅中毒史,易于鉴别。

​(二)论治要点

急性铅中毒,轻中症最常见为持续性腹绞痛、便秘,多因腹痛就诊。铅虽阴毒之品,临床多见郁而化热,呈现阴虚津亏之象,如无厥逆不可从中寒论治。丹溪所举铅中毒一案,因重症呈现厥冷,且值仲冬;经云阳无阴以生,阴无阳以化,症见孤阴格阳,故从温中回阳救逆论治,不可以为早期中毒治疗之常法。通腑急下,不唯意在存阴,且为应急排毒,因铅大部从粪便排出。

(三)常见证治

1.急性铅中毒:

中毒早期,腹绞痛、便秘,重在通腑急下排莓,可选用三一承气汤加味:

大黄12克 枳实10克 厚朴12克 甘草15克 葛花30克 白芍30克 小野鸡尾(或贯众)15克 元明粉10克, 冲服

上除元明粉外,水煎服。腹痛甚,加醋元胡10克、广木香或青木香10克。

腹绞痛、兼见黄疸、小便不利,损及肝肾者,治以理气利湿清热,可选铅毒经验方:

广木香10克 槟榔15克 青皮8克 陈皮8克 枳实8克 茯苓15克 泽泻10克 车前子15克 昆布10克 木贼15克 金钱草30克 生麦芽30克 甘草10克

水煎服。舌质红、苔黄燥者,加生大黄10克,芒硝10克(冲服);口干苦、苔黄腻者,加川连5克,生山栀10克。症状缓解后,车前子、槟榔适当减量,枳实易枳壳。一般连服二十剂左右。前症亦可选用加味昆藻金蓝汤

昆布 海藻 金钱草 板蓝根各20〜50克 水煎服。初期胸胁胀满,酌加行气疏肝、活血开郁之品,如柴胡、郁金、枳壳、香附、赤芍等;中后期如见便溏腹胀,食欲不佳,加健脾消食之品,如党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谷芽等;恢复期诸证消失后,可改用人参养荣汤、五味异功散化裁收功。

高热烦渴,谵妄,或欲发搐,以清热解毒法,选用活命金丹;热极也可加服紫雪丹,或活命金丹或凉膈散加板蓝根、青黛:

连翘20克 栀子10克 大黄10克 薄荷叶10克 黄芩10克 甘草30克 朴硝5克 板蓝根20克 青黛2克,冲服。

水煎服,或鼻饲。

抽搐发痫:以熄风止痉法,加用止痉散:

偎蚕 全蝎 蜈蚣各等分

共碾细面,每服2~4克。

热盛汗出,治以人参白虎汤;厥逆虚脱,急用回逆固脱,可用生脉散、人参四逆汤水煎鼻饲。

2.慢性铅中毒:肢体萎痹,治宜滋补肾肝,养血益精,可选用虎潜丸;虚甚用补益丸。

虎潜丸: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酒炒 熟地各150克 虎胫骨酥炙,50克 龟板酥炙,200克 锁阳酒润,25克 当归酒洗,25克 牛膝酒蒸 白芍酒炒 陈皮盐水润,各100克

羯羊肉酒煮烂,捣丸,盐汤下10克。

补益丸:即虎潜丸加白术25克,茯苓25克,甘草25克,五味子50克,菟丝子50克,紫河车炙一具,制法、服法同前。

气血两虚,头昏乏力、困倦少气贫血,法以气血双补,可选用八珍汤。

心脾两虚,失眠、健忘、少食,选用归脾汤。

顽固性便秘,法宜滋阴润燥行血,可用东垣通幽汤:

当归20克 升麻5克 桃仁15克 炙甘草7,5克 生地20克 熟地20克 槟榔10克 水煎服

(四)临证权变

对于轻中症急性铅别中毒,上述诸法大部皆可痊愈,不需西药驱铅疗法。如遇重症,紧急情况可配合西药驱铅疗法。

1.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1.0克,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静滴;亦可加普鲁卡因分二次一日肌注;或加入25%葡萄糖静注。3〜4天为一疗程,一般可用3〜5疗程。

2.促排灵(二乙烯胺五乙酸三钠钙,CaNa3-TDPA)0.5~1.0克,加入250毫升生理盐水静滴,疗程同前。

3.青霉胺0.3克口服,日3〜4次,5〜7天为一疗程,疗程同前。

4.二巯基丁二酸钠(Na-MDS)1.0克,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静注,用三天,停四天,疗程同前。

〔调护〕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之物。宜充分给予蔬菜、水份,以利二便畅通。重症患者按厥、脱急症护理,见前章。

〔应用例案〕

1.卓XX,男,76岁。因连续饮含铅锡壶所盛米酒一天半,间歇饮酒3〜4天,共饮四斤馀,出现腹痛胀满,继之阵发腹绞痛,恶心呕吐、不进饮食,便秘九天未解,排尿涩痛。化验:血色素8.6克%,红细胞302万/mm3,白细胞12600/mm3;尿粪卟啉(++++);血中点彩红细胞360个/百万红细胞;血铅0.08毫克%。

体温38.5℃,脉数(80次/分),舌苔黄厚,起芒刺,腹部膨胀满,无黄疽。诊断:急性铅中毒。经西医补液,解痉止痛、并用抗菌素无效。因无药,未用驱铅疗法,随转中医治疗。按“通则不痛”,采用通里攻下,缓急止痛、清热解毒法,以加味三一承气汤去葛花,服四剂,大便得通,腹痛缓解。守前方,大黄、厚朴减为6克,加葛花30克,服三剂,痊愈出院。出院检查:红细胞380万/mm3,尿粪卟啉(一),尿铅0.08毫克/升。随访年未复发。(《中医杂志》〈10〉:46,1985)

2.某地区农民集体驱蛔,服用自制《金匮》甘草粉蜜汤:甘草、蜜糖各1000克,铅粉(按原方“粉”一说为粳米粉)500克,甘草取汁,加铅粉、蜜,制成悬液一万毫升,3〜17岁服30〜100毫升,18岁以上服120毫升(折合铅粉1.5〜6.0克)。服后74人全部中毒,症现不同程度的心烦微呕,胃中嘈杂,头昏头痛,疲倦嗜睡,口臭流涎,口腔糜烂,食少,胸腹胀满,四肢及眼胞浮肿,部分病例可见“铅线”,重症病例出现黄疸。治以昆藻金蓝汤为主方,随症加味(见前)化裁,重症患者配合输液,一律未用驱铅疗法。经二周治疗,除一例死亡,馀73例全部恢复健康,随访数年未见中毒后不良反应,(《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18,1986)

〔简便验方〕

1.古方解铅粉毒方:麻油、蜂蜜、饴糖等分,不拘多少,频频调服。(《成方切用》)

2.鲜猪血(鹅、鸭、鸡血亦可)。一升热服,(具见《本草纲目》。按:近来专家研究报导,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人胃酸分解后,产生一种可消毒、滑肠的分解物,能与侵人人体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反应,然后排出体外。见1987年4月12曰。《沈阳日报》转摘《羊城晚报》,仅供参考)

3.服铅粉探吐方:初服未及吸收,急以肥皂水灌服探吐。(《文堂集验方》。按:铅化合物易溶于酸性溶液中,本方探吐而外,尚可影响胃酸,减少铅粉的溶解度。)

4.麦饭石混悬液:轻度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以麦饭石极细粉溶于白开水中,振荡成乳白混悬液口服,代茶饮,重者宜勤服多服。本方可促进尿排铅,消除铅离子。

氯乙烯中毒

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稍有芳香气味。加压时,可变成液体,易燃易爆。在直射日光下,可聚合成粘稠样的物质。氯乙烯主要是作为聚氯乙烯的原料,用途很广。

在大量吸入氯乙烯时,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少量氯乙烯,可以引起慢性中毒,有人称为“氯乙烯病”或“氯乙烯综合征”。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特别是眼部接触,可引起严重的局部刺激症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氯乙烯合成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厂家不断增加、队伍不断扩大。虽然现代生产注意防护,但有些生产环节还难以完全避免人的接触,慢性中毒患者并不少见。

〔病因病机〕

氯乙烯急性中霉,主要发生在聚合釜清釜的工作中。由于釜中残留氯乙烯未经排放干净,或未带防毒面具进入釜中作业,或进行检修、意外发生事故,均可吸入大量氯乙烯而致急性中毒。

慢性氯乙烯中毒除见于氯乙烯生产工人,也可见于使用氯乙烯的人,如油漆用的氯乙烯与硝酸乙烯共聚体树脂生产者;氯乙烯与偏二氯乙烯共聚体纤维薄膜生产者,还有以氯乙烯做气雾喷射剂的,如长期接触,超过一定浓度就可引起慢徃中毒,究竟空气中氯乙烯的浓度含量多大比较安全,仍在观察研究。国外在1974年规定车间浓度为500ppm,以后逐步降低至100〜50ppm,最后乃至1ppm(约2.7mg/m3)。

根据见症分析,氯乙烯毒邪主要浸犯肝肾二经。毒气入肺,传之于肝,乙癸同源,损及于肾。肝经气滞,则现胁痛眩晕,善怒失眠,气滞则血滞,气行则血行,肝经气滞血瘀,则现肝脾肿大,胸胁刺痛(可见肝功异常),久则可发肝脏血管瘤(据查,肝血管瘤发病率为0.014/10万)。肝脾不和,则现纳呆胁痛、呕逆便秘,或腹胀便溏。

肝主肢节,肾主骨髓,肝肾受邪,则现肢节麻木、怕寒懼冷。久则指骨末端,筋萎骨溶,盖由肝血失荣,髓不养骨所致。此“肢端溶骨症”为氯乙烯慢性中毒的一个特征。久之,指节粗隆逐渐与骨干分离,呈杵状指。如残余粗隆消失,仅留骨干,其指则犹如截肢术后之象。病愈或静止期,粗隆可再度出现,重新硬化,终使指骨粗短变形。

肾经受邪,久则大虚,可见肾不纳气,呼吸气短,阳痿无欲。肾为生血之源、脾为统血之官,化源不济,则致贫血、溶血及出血之势。皮肤接触、毒犯络脉,常致干裂、湿疹。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急性中毒,轻者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胸闷,嗜睡蹒跚。重者则见神志不清,昏睡不醒,甚致死亡。

慢性中毒,早期最多见者为头痛眩晕,烦躁失眠,或嗜睡而多梦。易惊不安,食欲不振或恶心呕逆。继之肝脾肿大,腹胀便秘或腹泻便溏。指骨末节溶骨症,仅见于聚氯乙烯合成的清釜工。初则肢节之端,可见苍白,重则瘀紫、怕凉。一年之后,逐渐发生筋萎骨溶之象,症见指末骨节粗隆变形,多呈杵状指。晚期久病,形若截指。

久病可见少气乏力,少数病人性欲减退,女性则月经不调。

经常皮肤接触,可见皮肤干燥、皲裂、丘疹、湿疹、过敏,或发生手掌胼胝。

(二)论治要点

本病最常见多见者,为肝脾肿大,气滞或气虚血瘀,因此在治疗上要抓住肝、脾、肾三个环节。本病多见血瘀,亦有血凝障碍者,遇此,不可一味活血化瘀,亦不可以滥用破血之品,尤其是有肝血管瘤的患者。

(三)常见证治

1.急性中毒:应迅速使其脱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轻者多可自行缓解。重者,可予服甘草、绿豆煎汤以解其毒。昏睡不醒,可予芳香开窍,灌服苏合香丸。

2.慢性中毒

(1)肝经气滞、木来晦土:证见头痛眩晕、失眠易怒、食欲减退、肋痛胀满、苔薄、脉弦而缓。法宜健脾舒肝,以归脾汤加柴胡、郁金;如有呕逆,可加半夏、陈皮。

(2)肝脾不和:气阳两虚,证见不思饮食,胸胁胀满,运化失常,腹泻便溏,乏力少气,苔滑,脉沉缓而弦,或迟虚。法宜升阳益气、和中健脾,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寒盛畏冷,加肉桂、干姜;胁痛加郁金、赤芍;胀气加青皮、木香;咳加五味、桔梗。气阴两虚者,证见食少胁胀,乏力少气,口干便秘者去升麻、柴胡,加生地、麦冬、郁金、丹皮之属。

(3)气滞血瘀、肝脾肿大:证见胁部刺痛,胸闷腹胀,头晕失眠或肢端麻木,舌质瘀黯、脉弦滑,宜调中解郁、活血软坚,治以丹栀逍遥散加红花、丹参、郁金、牡蛎、鳖甲之属。有寒去丹、栀加姜、桂。气虚血瘀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4)血不荣末、髓不养骨:证见肢末苍白、麻木厥冷,腓肌痉挛,重者筋萎骨溶,法宜养血活血,生髓通阳,治以七宝美髯丹加桂枝、附子;如见肢端斑疹血瘀,加川芎、红花、丹参之属;胁痛加郁金、姜黄之属。如瘀重无溶骨者,亦可选用失笑散合生化汤。

(5)肝郁气滞、阴虚血热:证见胁痛失眠,鼻衄牙宣、眼红目赤,遇热尤甚,舌绛脉弦数者,法宜清肝滋阴、活血凉血,治以赵氏滋肾清肝饮,亦可用金铃子散合养血柔肝丸。

(6)皮肤燥裂、湿疹、胼胝:参考《中医外科学》治疗。

​(四)临证权变

遇有肝血管瘤的患者,可从瘤论治,必要时配合放疗、化疗或手术。

〔调护〕

饮食宜少油腻。患者多数对寒冷过敏,尤其是肢端,应注意保温。只有少数遇热不适的患者。肝血管瘤的患者极少,但遇见此类患者,宜严密注意血瘤破裂内出血。

〔应用例案〕

例一、顾xx,女,44岁。聚氯乙烯包装工。接触氯乙烯气体八年。时有头晕、夜眠易醒,脾气急躁,上腹胀饱,右季胁刺痛,月经量少而有紫血块。舌有瘀斑,苔白薄,脉弦滑。肝剑突下1.5厘米,脾肋下1厘米。诊断:慢性氯乙烯中毒,肝气滞血瘀。治以逍遥散合养血柔肝丸加减。

柴胡 白芍 当归 白术 茯苓 郁金 赤芍 川芎 红花 丹参 牡蛎

每天一剂,每周服六天。经治四周,自觉症状消失,继服二周,肝脾已不能触及(肝血流图由低平波转为正常)。

例二、金XX,男,33岁,聚氯乙烯车间聚合工段工人。接触氯乙烯气体十五年,近五、六年时有头晕,失眠,右季胁刺痛,纳差,遇冷或冬季常有腓肌痉孪。舌质瘀黯,苔白略腻,脉沉滑。肝剑突下2厘米,肋下1.5厘米。治以失笑散合生化汤加减。

当归 炒灵脂 炒蒲黄 川芎 炮姜 桃仁 丹参

服药八周,自觉症状消失,胃纳增加,肝未能触及,继服四周,一切正常。(原肝功、肝血流图明显异常,治后转为正常,以上案例并见《浙江中医杂志》〈10〉:446,1983.)

尘肺(石劳)

尘肺是由于生产劳动中长期吸入粉尘而致的慢性肺疾患。我国古代对此病早有认识,称为石劳、石工肺劳。吸入的粉尘,由于种类不同又分为矽肺、煤肺、石绵肺。宋•孔平仲《谈苑》(约1095〜1110)说,“贾谷山采石人,末石伤肺,肺焦多死。”尘肺多见采石、采矿、采煤以及玻璃、陶磁、水泥业等作业工人。近年来我国劳动卫生条件改善,患病率明显减少。但防护条件各处並不平衡,有的单位防护较差,尘肺患者仍时有发生,多成痼疾。

〔病因病机〕

在生产作业环境的空气中,悬浮大量粉尘。一般粉尘在10微米以下,可以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吸入肺脏中的粉尘,多在5微米以下,3微米以上的粉尘,才能达于肺脏深处。在空气环境中,除特殊场合,做到完全无尘是不可能的。我国规定生产车间空气中矿物粉尘的最高容许度为: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矽的石英、石英岩、石绵粉尘2mg/m³;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矽的滑石粉尘4mg/m³、水泥粉尘6mg/m³、煤粉尘10mg/m³;其他粉尘10mg/m³。如果超过上述浓度,吸入粉尘,日积月累,沉积于肺,则壅滞呼吸之机,损害宣发清肃之功,以致气逆喘急。《太平圣惠方》说:“若肺虚邪气所乘则壅胀,壅胀则肺藏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肺气逆而喘急也。”久则郁而化热、阻经伤络、肺热叶焦。经脉阻滞则胸痛,伤络则咳血;晚期肺萎叶焦,短气少息,痰饮壅盛,重则肺绝而亡。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早期尘肺並无显著症状,唯劳动时感觉气短,或时而胸部刺痛。不咳或轻咳,少量稀痰或粘痰。随着病情进展,气短加重,胸部紧迫沉闷。因卫气不固、易感外邪,或郁火刑金,咳嗽气逆,痰多黄粘,或痰中带血。肺为娇脏,已为末石所伤,如素有肺痨,则二邪相并,常致痨病大发。晩期正气大衰,吸吸少气,饮食减少,渐致消瘦,上盛下虚,心悸失眠,盗汗不止,脉虚浮而数,或紧数。

此病诊断要领,在于详询职业,有否长期接触粉尘及职业病史(X光诊断可为佐证),不难与一般痰饮咳嗽或风寒咳嗽鉴别。

(二)论治要点

尘肺属于劳病、肺萎范畴,唯因粉尘沉积伤肺,使肺失清肃之功,痰饮留滞,气道不利,大法宜通利气道、清除痰饮,使粉尘随痰排出。古人治疗喘咳痰饮,常重用防己以为君药,如仲景治疗膈间支饮喘满有木防己汤,《药性论》说汉防己能“散留痰,主肺气咳喘”。近年发现汉防己甲素(汉防己有效成份之一)治疗矽肺有明显疗效,盖亦用其祛散留痰宿饮之力。然提纯之品,功专毒也大,况驱痰逐饮,必借肺气旺盛,仲景以防己与人参伍用,大有深义。因此,要掌握清肺利痰,宜兼顾益气扶正。目前消石化石,尚无确切之法,现代发现汉防己甲素有治矽肺之效,临床宜总结探索、循之理法以提高其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的方法。其法见下“应用例案”。

(三)常见证治

早期肺气未见大虚,证见邪实,轻度短气,胸闷咳嗽,白痰稀薄,宜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宜圣惠马兜铃散。

《圣惠》马兜铃散:功能清肺止咳,利痰除饮,理气平喘,适于早期尘肺。

马兜铃10克 桑白皮15克 汉防己25克 茯苓15克 柴胡10克 白前15克 大腹皮10克 陈皮10克 桔梗15克 五味子10克 甘草5克 紫苑15克 杏仁15克 麻黄5克

煎服,或炼蜜为丸,每丸10克,日服2〜3次。

验方参牡汤:功能酸甘化阴,健脾益气,宣肺化痰,适于早期与中期尘肺。

党参 牡蛎各60克 乌梅5枚 栝蒌24克 马齿苋 禹馀粮各15克 薤白12克 茯苓9克 苦杏仁 桔梗 枳壳各4.5克 生姜二片 煎服。喉干痰粘加玉竹、知母二冬;痰白不粘加桂枝或陈皮、半夏;口渴加黄芩或石膏;痰黄不渴加竹茹、海石;畏风怕冷加麻黄或荆、防;发热咳嗽加桑菊片;胃纳欠佳加麦谷芽、焦査;不寐加远志、枣仁。

中晚期患者多肺肾两虚,气不归元,证见虚喘短息,痰盛咳嗽,心悸食少,宜益气化瘀,纳气归元,治以宣明防己仙人肢丸。

宣明防己仙人肢丸:功能益气养阴,纳气归元,止咳化痰、调中活血,适于中晚期尘肺。

人参 沙参 玄参 紫参 丹参 白术 牡蛎 知母 甘草各10克 杞子 防己 杏仁各15 克 木香10克 蛤蚧一对,全头尾

共为末,密丸,每丸10克,日服三次,每次1丸,以桑白皮汤送下。便秘以亭苈子汤下。本方亦可煎服,以汤送服蛤蚧粉3克。

如肺气大虚,热火伤肺,黄痰壅盛,喘咳不止,宜清热保肺,治以宣明人参保肺汤。

宣明人参保肺汤:功能益肺清热泻火,平喘化痰,并有清除骨蒸潮热盗汗之效。

人参 柴胡 当归 白芍 桑白皮 知母 白术 川穹 黄芪 紫苑 荆芥 地骨皮各10克 黄芩15克 连翘20克 大黄5克 薄荷7.5克 甘草5克 桔梗15克 石膏 滑石 寒水石各15克

煎服,便溏去大黄。

(四)临证权变

尘肺多与肺痨并发,两邪相互为虐,常是患者死亡重要原因,临床当十分注意。遇有并发肺痨,当治尘肺兼顾肺痨,必要时应配合西药抗结核疗法。

〔调护〕

及时脱离粉尘环境。因肺卫大虚,易感外邪,注意勿使感受风寒、防止感冒、温病发生。并发肺痨;多见肺脏形成空洞,要及时隔离,防止传染。饮食应给以充分营养,多食蔬菜水果。

〔应用例案〕

1.矽肺18例,皆为37-56岁的煤矿采掘、玻璃拌料、搪瓷喷花工人。症见胸闷、胸痛、咳嗽、咳痰、气短、乏力等。治以甘酸化阴,健脾益气,宣肺化痰,方用参牡汤随症加味,少者服用72剂,多者服用350剂。治疗三月后,14例血清铜蓝蛋白较前降低,7例通气功能改善。X线胸片显示绝大多数病变处于稳定。本组矽肺Ⅰ期6例,Ⅱ期11例,Ⅲ期1例(《福建中医药》〈2〉41,1982.)。

2.矽肺33例,年龄39〜69岁,其中Ⅰ期1例,Ⅱ期16例,Ⅲ期16例。给于汉防己甲素,每天200-300亳克,分三次服。每周服药六天。第一、二疗程为期半年,间隔3〜6个月,第三、四疗程改为三个月,停药间隔二个月。每人用药总剂量86.4〜147.3克,平均每人120.08克。以第二疗程达到疗效高峰,化验血清铜蓝蛋白、尿羟脯氨酸、免疫球蛋G均有显著下降。四个疗程结束,各种症状好转率为45.4%〜88.0%,以胸痛、咳嗽好转率最高。X线平片与断层前后对比,病灶明显吸收好转9例(27.3%),好转8例(24.2%),无改变4例(12.1%),进展2例(6.1%),阻止或延缓进展10例(30.3%)。有效病例多为进展型,进展缓慢或稳定型多无效。副作用有皮肤色素沉着27例(80.3%)、皮肤搔痒10例(30.3%),其馀少数腹胀、腹泻、食减、眼干。第二疗程后,有13例肝功某些指标异常,5例心动过缓。停药后或加保肝药,上述各种副作用所出现的症状均可消失,不影响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6〉:321,1981)

〔简便验方〕

防己丸:治尘肺喘嗽久不已者,调顺气血,消化痰涎。

防己二份,杏仁三份,木香二份。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桑白皮汤送下。如便秘,加葶苈子30克煎汤送下,饭后服。(刘完素《宣明方论•痰饮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职业病?

2.砒中毒的紧急处置措施是什么?请具体说出办法、方药、剂量。

3.铅中毒有几个典型证状?请举出来。急性中毒应如何处理?

4.氯乙稀中毒的发生,都有哪些原因?它最易侵犯什么脏腑部位?试谈一下慢性中毒的常见证治。

5.尘肺分几种类型?常与何疾病并发?目前尚无确切特效的排尘化石方法,但能控制、改善病情。你能以汉防己为君药,根据中医理论设计出一个模拟病例与更好的处方吗?并请讲述一设计的根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