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也有讲《易》的体系的,如《系辞》: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这是想用爻位贯通爻辞的说法。先肯定了二、五爻居下卦上卦的中位,得中是好的,故说“二多誉”,“五多功”。尤其是五是君位,其他为臣位。这是“贵贱之等”,把爻位附会到纲常伦理,为统治者服务。四近五,上逼于君,所以“多惧”。三居下卦之极,故“多凶”。但又分阴阳柔刚,五、贵,三、贱,但同为阳位,“若阴柔处之则倾危,阳刚处之则克胜其任,故云‘其柔危,其刚胜也’”(《正义》)。“柔之为道,须援而济,故有不利远者。二之能无咎,柔而处中也。”“三、五,阳位,柔非其位,处之则危;居以刚健,胜其任也。”(王注)
卦爻本为占筮数策的占术系统,卦爻辞本为占筮后的记事。事与卦画爻位,不同体系,硬拉在一起是不通的。上文已谈到爻的中位说的悖谬,这里再看看所谓二、誉,四、惧,三、凶,五、功,是否符合于爻辞。
屯六二占婚姻、生育之难。否六二:“大人否亨。”同人六二:“同人于宗。吝。”随六二:“系小子,失大夫。”剥六二:“蔑贞凶。”颐六二:“颐征凶。”咸六二:“咸其腓。凶。”恒九二:“悔亡。”损九二:“征凶。”夬九二:“惕号,莫夜有戎。”井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涣九二:“涣奔其机,悔亡。”——如此之类,是凶事、凶占。有阴有阳,能说“誉”吗?
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屯六四:“往吉,无不利。”师六四:“师左次。无咎。”比六四:“外比之。贞吉。”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谦六四:“无不利。”临六四:“至临。无咎。”噬嗑九四:“利艰贞。吉。”无妄九四:“可贞。无咎。”噬嗑九四:“利艰贞。吉。”无妄九四:“可贞。无咎。”大畜六四:“童牛之牿。无咎。”颐六四:“颠颐,吉。”——不备举,就举这些,都是吉事吉占,也有阴有阳,是“惧”呢还是吉?
再说三,乾九三:“厉,无咎。”泰九三:“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谦九三:“劳谦。君子有终。”随六三:“随有求得。利居贞。”观六三:“观我生进退。”噬嗑六三:“小吝,无咎。”贲九三:“永贞吉。”剥六三:“剥之。无咎。”复六三:“频复。厉,无咎。”大畜九三:“利艰贞。利有攸往。”蹇九三:“往蹇来反。”益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夬九三:“有愠,无咎。”升九三:“升虚邑。”震六三:“震行,无眚。”涣六三:“涣其躬。无悔。”中孚六三:“得敌。”——这些,能说“凶”吗?爻有阳有阴,也无关于刚柔。总之,所谓爻位说,用爻位以求《易》的体系,都是不通之论。《易》有组织体系,但不能求之于爻位。
《周易》是有组织体系的著作,简单说,其组织体系约有以下几点:
一、大多数的卦,按事类编排,有一定的范围,或有大致范围而附以有关之事(间有很少无关之事,为附载)。
1.农业之卦——小畜、大畜、大有、颐、蒙(附蒙昧事)、大壮(以饲羊为主,附与羊有关之事)、涣(以水灾为主,附以涣美之事)。
2.行旅、商旅之卦——需、睽、丰、复、随(附战争)、明夷(附狩猎事)、旅(附狩猎和周人迁徙大事)、蹇(附政治事)。
3.军事战争之卦——师、同人、离、晋、升。
4.婚姻卦——贲、归妹。
5.家庭卦——蛊、家人、渐。
6.政治思想——比、临、观、兑。
7.阶级和阶级斗争——讼(附生产斗争)、剥、遯、井、困。
8.行为修养——履、谦、豫、无妄、小过(附经过之占)、节(礼节,节约)。
9.日常生活——恒、中孚。
10.科学知识——震、艮、坤(大地上各事和对大地的认识)。
11.象占——乾(和政治有关)、咸(和家庭、商旅有关)。
二、散杂之卦,用一词一义或多义词为连贯。如“屯”写各种困难之事,“噬嗑”讲饮食和与饮食有关之事,“大过”讲各种太过之事,“坎”讲和重坎有关之事,“解”以懈怠和解开二义贯连各事,“夬”(快的本字)讲快速和快乐二义,“姤”以婚媾、遘遇二义贯连各事,“萃”讲忧悴各事,“革”讲变不变之事,“鼎”讲与鼎有关之事,“巽”以伏(服)之义为贯连。
三、三对组卦——“泰”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也是散杂卦,事类不一,但以对立为组织,讲对立和对立转变之理,跟上面所说之卦不同,另是一种编排法,但同样是有组织的。
四、每个卦有一个标题,无标题的几个卦,只是省文。标题法,或从内容标,或用爻辞中多见词标,而又分和内容有关、无关两种,又有形式和内容统一的标题(详上)。
五、卦爻辞有一定的组织。内容事类,在爻辞叙写,在卦辞里多数看不到。只有几个卦,内容较多,爻辞容纳不下,才从卦辞写起,连续下去。如坤,写大地,大地上的事很多,人类的生产、生活,还有对大地的认识,还有神人关系等,故卦辞起就开始写农业和商业,爻辞接写下去。如井,写一个阶级斗争故事,斗争过程繁复,故从卦辞起就写邑人把邑主赶走,接着追叙邑主压迫邑人的情况,然后写新邑主来了之后改善生活条件。又如震,讲雷电,既要讲自然现象,更要写人们对雷电的各种看法,这就得多用笔墨,先总叙,后分写。但除了很少几个卦外,一条卦辞跟一条爻辞相近,卦辞并非一定总结全卦。
卦辞的特点:一开始先标出卦名即标题,这是关于全卦的。卦辞有时解释题义,尤其当标题是多义词。卦辞有时作为全卦的前提,如艮卦讲卫生之道,卦辞先说要有整体观,然后各爻分叙身体各部,才不致误会。否卦先说“否之(是)匪人”,爻辞说的否,即指匪人。卦辞有时跟爻辞划分范围,合起来成为完整的一类事。如复卦,六爻说出门归来的各种情况,卦辞则说出门注意的几个问题:有没有病?做生意赚了钱,会不会有事故?往返要多少时间?卦辞有时提出一个总观点,然后在爻辞讨论这个问题,如颐卦卦辞先提出“观颐,自求口实”,要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各爻指出垦荒生产的办法,反对抢掠粮食。——总之,卦辞除了和爻辞一样是筮辞外,又有它的特点,跟爻辞有可分与不可分的两种性质。爻辞的组织更有各种方式:有分部叙述而相当整齐的,有平列式的,有阶升式的,有对衬式的,有故事。
六、卦爻辞的组织有各种条例:有“辞同义异”例,有“省辞法”,有“换辞法”,有“前简后详”例,有“正反对言”等。详《周易释例》。
* * *
[1] 拙作《周易筮辞考》,《古史辨》第三册上编。
[2] 恩格斯:《费尔巴哈与法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本)第二卷,第3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