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案

卢某,男,40岁,丙戌年(1946年)十月初四,丑时生。乙丑年(1985年)患病,西医诊断为骨髓纤维化,脾脏肿大。

患者出生时,值水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患病之年司天在泉正好相反,为金运不及,湿土司天,寒水在泉。肾主骨生髓,骨髓纤维化虽为肾之病,然此病显系太阴湿化施于太阳所致,加之主运金不及,母虚不能生子,则太阳之水更易遭湿土之剋,故该病应断为太阴病。今岁丙寅,治之或可缓解,然至戊辰(1988年)年下半年,遇湿土在泉,恐病将恶化而不治,此关若过,则至1994年正逢甲戌,亦难过关矣。

刻诊,汗出、神疲、乏力,治当補肾、健脾、化湿,药以茯苓为君,方选六味地黄化裁:茯苓120克 丹皮12克 熟地24克 萸肉12克 泽泻12克 淮山12克 杞子24克 阿胶12克

针加灸:中脘关元 气海 足三里。

外洗方:黄芪24克 姜黄24克 党参24克 桃仁12克 红花12克 白芷30克 艾叶30克 益母草30克 。

外洗方加用艾叶,等于全身艾灸一遍。白芷对于肝脾肿大有较好作用。

九分散

现在有一门学问,叫脊柱相关疾病,认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脊柱错位引起,既然错位了就要设法复位,所以,现在有很多复位的手法。我的观点,脊柱本来是正直的,很多错位并不是外力造成的,而是体内出现了不平衡因素,是这种因素引起的错位,因此,可以通过内部调整来自动复位,实践证明“九分散”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九分散:

制马钱 麻黄 乳香 没药 各等分。

服法:上药各为末合匀,每服九分,睡前酒煎服。

九分散是我常用的一个方剂,临床有很好的疗效。该方出自《急救应验良方》,其中马钱子是一位重要的药,药店一般都有制好的马钱子,但是要想获得比较好的疗效,自制的比较稳妥,具体的方法可以参照四川张觉人所著《中国练丹术与丹药》,其毒龙丹条下有详细方法。另,马钱子煅炭为末,调黄糖外敷,是接骨的一条理想方剂。

麻黄之用

麻黄汤是治太阳伤寒的一个名方,其君药麻黄是一味常用的发汗药,多年来,对麻黄的用量作过一些探索,曾重用至90克之多,如曾治一顽固性喘疾,方用麻黄90克,山萸肉90克,药后汗出一夜,而喘亦随之而平,过几天再进一剂,前后共进三剂,顽喘获愈。

曾治一腰痛病人,前医曾多用补肾壮腰,活血通络之剂,未能见效,观其脉证,辨为太阳腰痛,投麻黄汤加附子、细辛,服一剂而痛减,再进一剂病愈。临床辨治,审察病机为第一要务,有是病机则用是方,如曾治一高血压患者,血压180/100mmHg,经住院治疗效不佳,经仔细辨证,确认其为太阳病,遂不顾其血压之高,径投黄芪12克 党参12克 附子6克 细辛3克 炙甘草4克,连服数剂血压恢复正常。所以,中医治病一定要以中医的辨证为着眼点,只要辨证准确了,是什么病就用什么方,而不必顾忌西医的诊断。

又如对失眠的治疗,用养心安神的方大家都知道,比如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等,但是为什么用这些方,你一定要搞清楚。睡不好与阳明有关系,阳明主合,合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管睡眠,所以,《内经》有一句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阳明合不好就有产生失眠的可能。但是,阳明为什么合不好呢?原因有多种,若因火热施于阳明而引起的合不好,用黄连阿胶汤会有效果,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服这个方就不会有效果。阳明的合与太阳的开虽然正好相反,但是,两者是相互影响的,没有很好的开,就不会有很好的合,所以,有时候从现象上看是阳明不合,病人失眠,而实际上这个不合是由于太阳不开造成的,这个时候就要用调开以治合的方法。我曾经用麻黄、细辛二味药治好失眠,为什么呢?就是通过开太阳来合阳明。当然,麻黄、细辛的服用时间需要讲究,午后服用肯定不行,必须午前服用。

有人见我用麻黄、细辛治好了那么难治的失眠,以为这肯定是一个治失眠的秘方,就把它抄起来。我告诉他们不要抄,如果你们用这个“秘方”治失眠,也许人家会找你的麻烦。我的观点,中医没有秘方,但,囊中秘药还是有的。中医治病讲的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虽然疾病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但是造成这些复杂表现的因并不复杂,中医治病就是从果上求因,从因上论治,因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六气。而功夫就在于能不能透过果去看因,因的治疗是很简单的,寒就用热药,热就用寒药,虚就用補药,实就用泻药,仅此而已。

虽然疾病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但是造成这些复杂表现的因并不复杂,中医治病就是从果上求因,从因上论治,因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六气。

运气病案

某男,2岁,反复出水痘3次。出生于84年5月23日下午9时45分。一般小儿出痘就出1次,为什么这个小孩出几次,这里面必定有一个体质因素在作怪。要看体质禀赋就需看出生时的运气框架,此儿84年生,是甲子岁,甲子之年中运湿土太过,司天是少阴君火,在泉是阳明燥金,而5月23号是三之气,主气相火,客气君火。所以,总起来是火湿为患,火湿讲的是气立,是外在因素,所以,《素问》说:根于外在命曰气立。那么,这个外在的气立因素对机体会有什么影响呢?首先火太亢则易剋金,而脾恶湿,湿太过亦易伤脾,脾伤不能生子,则亦致肺金虚。所以,上述气立对神机的影响是造成肺金的病变。肺主皮毛,水痘生于皮肤,且反复多次,一定与肺主皮毛的功能出现异常有关,因此,治疗上应着重调神机,以補肺为主,药用:沙参6克 黄芪 6克 茯苓6克 大枣18克 炙甘草2克。以上是调神机的治法,那么,气立怎么治呢?气立的根在外,所以,治气立可内服,也可以不内服,我经常喜欢用外洗的方法,这是以外治外,显得更为直接。外洗方主要解决火湿的气立,处方:荆芥12克 藿香10克 蛇床子10克 银花10克 木瓜1克。

遗尿病案

某男,1964年12月生。患顽固性遗尿至今,虽非每晚必遗,然每周多有2、3次,且多在1至3点熟睡时遗,此例为生来就有的疾病,必与出生禀赋有关。患者出生甲辰年,终之气,甲辰年系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太阴湿土。那么,这个病很显然与太阳、太阴有关系,但究竟与谁的关系更密切呢?我们可以结合《伤寒论》来考虑这个问题,在太阳篇的第九条有一个欲解时条文: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这一条说明了太阳病欲解的时间多在巳午未这段时间,即上午9时至下午3时,欲解也就是病好的时间。那么,太阳病发作的时间,或者太阳病剧烈的时间,会不会像欲解时一样也有规律可循呢?我根据对称原理,以及传统术数的冲破原理,得出太阳病的剧烈时或发作时是亥至丑上,即晚上9点至3点,根据这个原则,病人遗尿多发生在晚上1至3点,这个时间正好是太阳病剧时,所以,这个病与太阳的关系更为密切,故断其为太阳病,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调太阳的方剂,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有用这个方治疗遗精、遗尿的病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可以用于治疗遗精、遗尿,但应该注意它不是治疗遗证的专方,必须是属于太阳失调的遗尿证或遗精证,这个方才管用,如果不是太阳病所致的遗精、遗尿,用这个方也起不到任何效果,这个道理大家必须明白。由于这个病例符合太阳病的辨证,所以用该方以后,遗尿现象很快得到根治。

咳嗽病案

现在介绍一例1985年3月份治疗的病例,病者为男性成人,患咳嗽1个多月,经过西药抗炎及中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拍片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咳嗽阵阵,影响睡眠。当时我从运气的角度考虑这个病案,1985年系乙丑年,元月下旬发病,正好是初之气,乙丑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初气主客皆为厥阴风木。大家知道咳嗽是肺家的病,是阳明燥金的病,但由于存在生克的关系,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六气皆令人咳。常态下,燥金克风木,所以,阳明易施厥阴,但是反过来,如果厥阴太过也可以反施阳明,这就是温病学家所说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说。此病初气,主客皆为厥阴,是为太过,而又值金运不及,故风木反施阳明乃病之主因。风木反施,肺失肃降而咳,加之太阴太阳合化,湿寒相加,使病情复杂,故前医虽用多方而不能凑效。依此投:桑叶45克 菊花45克 干姜6克 炙甘草12克 半夏10克 陈皮5克 藿香12克 威灵仙15克 白及15克。三剂而愈。上方重用桑、菊者,正治厥阴风木,余者除湿祛风寒,乃协治也。白及禀秋金之气,性专入肺,久咳者宜之。

蛛网膜下腔出血方

羚羊角 石膏 苦丁茶 白芍 山楂

白矾 素馨花

此方为少阳司天之岁所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设。凡该岁遇头痛剧烈者,皆不得掉以轻心。少阳司天,火淫所胜,故遵经旨而用酸凉、苦甘之剂。

痔疮方

桑叶45克 菊花45克 杏仁9克 蒌仁9克

川贝9克 天竺黄9克 芦根45克 薏仁9克

水煎服

大黄6克 厚朴6克 积实6克 甘草9克

鲜玉兰花叶2斤切碎 煎水外洗患处

痔疮乃西方之病,大肠之病,故应考虑从阳明治之,阳明易受风火之施,故此方于风火之年用之效佳。

失眠案例

某女,成年,自为医师,患失眠多年,每岁7、8、9(阳历)月发病,上床则异常清醒,难以入寝,曾服中西药治疗,效不佳。

处方:金钱草90克 胆草9克 玉竹60克

芦根60克 半夏45克 水煎服

《内经》治疗失眠有一个半夏秫米汤,秫米就是高粱,我临证喜用半夏、玉竹,用玉竹代替秫米。

本病发于阳历7~9月,正好是第四间气,由于多年如此,所以,应考虑到是主气的因素致病。第四主气为太阴湿土,所以这个病应考虑湿的因素最大。四之气配属遯、否、观三卦,说明这个病是老天给的,三卦的特点是阳爻在上,治疗的原则应该降阳。金钱草燥湿利水以降阳,是引阳下行的方法,胆草去火,火去则湿不蒸,且能使心肾相交,半夏之苗在夏至之后枯竭,故半夏亦有潜阳作用,不过这个潜阳是通过去湿来达到的,芦根利尿除湿,玉竹清热养心,药进一剂,当晚安然入睡,病亦从此愈也。

种子良方

北芪15克 党参15克 归头9克 杞子15克

川芎9克 杭菊9克 女贞子9克 淫羊藿9克

首乌9克 熟地9克 牛膝9克 杜仲9克

巴戟9克 锁阳9克 乌附9克 云苓9克

肉苁蓉9克 川木瓜9克 桑螵蛸9克 白术9克

黄精30克 元肉30克 红枣120克 黑枣120克

远志9克

上药以米酒拾斤,浸拾日后饮用,早晚各一次,每次适量(小杯即可),夫妻同服。

此方系一老妪相送,因治好其多年胆疾,故有此报。据云此方系解放前一罗浮山之化缘和尚所传,时其婚后多年不育,用此方后即能生育,后以此方传人多有效验。余授此方后,遇不孕之证亦多用之,每每皆能奏效,故转抄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