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 佚名 | 道教书。托名“关圣帝君”谓“人生在世, 贵尽忠孝节义等事, 方于人道无愧”, 并列举应行的善事、应戒的恶事。为通俗的劝善书。 |
九皇新经注解 | 吕洞宾 | 《九皇新经注解》,一名《吕注北斗九皇丹经》,全称《太清紫微中天北斗九皇七元救生济死至真妙道尊经》,三卷,孚佑上帝纯阳吕祖天师注。全书大旨在发本命斗诀之理。书前有《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张大真人序》、《天机内相度人无量天尊葛大真人序》、《天枢上相净明普化天尊许大真人序》、《都雷上相清虚妙道天尊萨大真人序》、《玉清左相丹阳抱一马真君序》、《玉清内相纯阳演正警化孚佑上帝自序》,《玉皇赦罪大天尊开经宝偈》。盖自斗姆从西竺国静怡以来,修元始大道,以金莲九苞,化生九子,主持造化,掌握阴阳,而为天之枢纽,人之司命。其后斗姆化身开方便门,说北元统章,后世方知七元各有所掌,九皇各有所拜,因从斗中精微之理,阐出拜斗之法。吕祖纯阳为度尽众生,设法阐教,降笔临乩,于己酉年四月,演《九皇新经》,内寓本命斗诀,仅以引证,未曾讲明,乃又于己未岁九月,复演《注解》,以本命斗诀,阐出所以然之理,功夫效验,无不指点,使门下各认本命,依诀而行。 |
关帝忠孝忠义经 | 佚名 | 《关帝忠孝忠义经》(全称《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道书集成》卷六,页597上~605上。这是一部扶鸾善书。此部经典中的关公不再只是小说中的神武将军而已,而是地位极为崇高的“三界伏魔大帝”。《关帝忠孝忠义经》借关帝之口称其为经缘由:“视我赤心,听我微言,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慈母爱,兄弟友恭,夫妇倡随,朋友信义,乡邻婢仆,真诚和气。” |
中医入门 | 秦伯未 | 秦伯未著。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四部分:“理论之部”阐述中医特点、基本学说、生理及病因;“法则之部”包括辨证、诊法与治法;“方剂之部”重点介绍方剂、基本方剂和处方;“药物之部”分述药物采集、炮制、药性及临床使用。秦氏强调学习中医离不开理法方药,只要循序渐进,就可由入门而提高,书中多能结合临床心得予以阐述。由于《中医入门》的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在学后对中医治病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特就中医的医疗特点“辨症论治”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可供目前一般初学中医者作为入门读物之用。 |
名医论方 | 佚名 | 中医,方书。汲取了成无己,吴谦,唐宗海,柯琴等宋元明清名医,对于古代名方的论述。分二十六类。一、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三、调和肠胃,四、截疟,五、辛温解表剂等等,对于中医医方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
浮黎鼻祖金华秘诀 | 葛玄 | 道教书。旧题广成子著,葛玄注,有张伯端序。皆依托。此书一卷,分十二章。《道藏精华录》提要收入第六集,《提要》云:“凡药物火候,鼎器坛炉,俱已吐露。然金水交姤之玄,玄关橐籥之秘,灰池炼气之真,犹秘而未言。后此书得张紫阳序而出之,更得葛仙翁注解,始将前所未发之蕴,纤悉毕陈。于是乎天机之秘,于此书尽泄。”收入《道藏辑要》斗集四。 |
董公择日要览 | 董德彰 | 董公择曰法又名十二月建除法。十二建星起例:建星子月(年)起子,丑为除,寅为满,卯为平……建:为岁君,为元神,吉凶众神之主,可坐不可向,在山在方迭吉则吉,迭凶则凶,在方为堆黄方,亦迭吉则吉,迭凶则凶。由各个月中第一个曰支与月支相同之曰谓之建曰,旺建之气,势不可当。阳气过盛不宜结婚(要阴阳调和),适合上任,祈福,营造及出行。除:为四利太阳小吉(吉庆之神)。旺建之气有所减,其气温和,宜安宅,祭礼,百事皆宜。出军行师,宜嫁娶。满:为土瘟为四利丧门凶,又为天富小吉。满曰较除曰为次,为月中福德之神,但与戍曰同值为天狗凶曰,满曰忌葬,有完满之意。与破曰、开曰三合有破曰坏影向,不是全好。忌祭祀祈福(寅曰同)亥曰嫁。平:为三台,又为士曲,又为四利太阳大吉。物满必溢,溢之则平,平宜收瘟,剥削,解除,除百灾,补垣,修造。 |
太上感应篇译注 | 李昌龄 | 宋代李昌龄撰。一卷。全文1200字,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极,如影随形”十六字为纲, 叙述行善积德与长生多福的关系。列举20多条善行和 100多条恶行作为趋善避恶的准绳。并说人体中有“三尸” 神专司人过,随时记录人的恶行,于每月庚申日上白天曹、 下讼地府,由此定夺人的寿夭祸福。它将道教的方术和戒 律贯穿于道德修养之中,由神来对人作道德上的善恶评 判,要求人从一念处下工夫。全篇主要宣扬天人感应,因 果报应思想,熔儒、释、道三教思想于一炉。此书问世以 后,受到历代统治者欢迎,在社会上广泛流布。 |
金仙直指性命真源 | 薛阳桂 | 《金仙直指性命真源》,薛阳桂(清)撰,字心香。师事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闵一得,得丹法秘旨。并继承了闵派学说。 闵派学说的主要特点有:其一:大道为主的理论思想;其二:非南非北的内炼功法;其三:在家住庙皆修道 本篇就延续了其非南非北的内练功法特点 |
圣源觉真经 | 佚名 | 《圣源觉真经》,民间印行的善书。讲述玉皇公(玉皇大帝)及远古时期“舍身堵北缺,代存万众生”的壮士的故事。在东南亚一带流传甚广,但属民间宗教常用经文,非《道藏》所珍藏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
文昌延嗣经 | 朱珪 | 《文昌延嗣经》全称《文昌应化元皇大道真君说注生延嗣妙应真经》,其中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延嗣生育思想。《文昌延嗣经》秉持了“道生万物”的生命哲学和阴阳和合的生命孕育思想,它认为无嗣的原因在于纵欲竭精、触犯性禁忌、妻妾不和、婚配犯煞,因而与之相应的提出了持诵此经、敬惜字纸、筹办社仓等极具文昌信仰特色的延嗣措施。该经缓解了普通民众求嗣无门的巨大心理压力,扩大了道教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提出了不同于正统儒家的注重阴阳平衡的生育理念,通过宣扬因果报应和道德教化思想提升了社会道德文明水平。深入剖析这部道教科技文献,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价值。 |
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 | 佚名 | 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一卷,收入《藏外道书》(第22册) |
本草衍义补遗 | 朱震亨 | 本草类著作。元朱震亨撰。一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朱氏医理精深,治验宏富,并对本草学颇有研究。认为寇宗奭《本草衍义》虽有可取之处,但亦有补遗必要,故撰是书。载药近二百种,其中有《本草衍义》未载药物四十五种,对本草学的发展有所贡献。如龟板一药,《本草衍义》失载,而是书详载“龟板大有其补阴之功,兼去瘀血、续筋骨、治劳倦、止血、治四肢无力等症。论述药物有独到见解,实补寇氏之不足。李时珍评赞:“比书盖因寇氏 《衍义》之义,而推衍之,近二百种,多有发明。”但以“兰草之为兰花,胡粉之为锡粉,未免泥于旧说”,实为白玉微瑕。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丹溪心法附余》本。 |
道德经释辞 | 王一清 | 王一清,号体物子,明万历间道士。生卒年不详。少习儒学,但科举失败。因素喜读道家书,遂有绝尘之志,乃戴黄冠,游历东南各省,1590年入武当山。他在武当山“阅《道德经》八十余家注释”,认为那些注释“言多乖劣,罔合经旨,互有得失,罔见全书”,于是“折衷诸家之说,参之未发,直而注之,目曰《道德经释辞》”。其注写成之后,久未刊行。1597年春,王一清于京师白云观中遇宦官段某,与之谈道,段某遂拜王一清为师,乃出资刊行其《道德经释辞》一书。该书后被收入《道藏辑要》心集之中。明代许多道士在注解《道德经》时,往往仅以修炼之道进行阐释。王一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说,“五千文之道,不只专言炼养,盖亦兼言治道。……若概以炼养之意释之,则隘矣,然非老子之旨也”。在他看来,“老子之道,极深研几圣人南面之术也”。因此,他非常注重《道德经》中的治国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救世情怀。这使他的《道德经释辞》在道教诸注中颇具特色。 |
五百灵官爵位姓氏总录 | 佚名 | 道书。一卷。不题撰人。道教原有一位护法神,名为王灵官。“五百灵官”之说,出自武当山。传说净乐国王太子(即后来的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之时,国王命大臣率五百众,传启王命,部众忽僵仆不能举,同声要求愿从太子学道,后来五百部众得证仙位,成为五百灵官,今在武当山南岩官尚存五百尊明塑饰金铜铸灵官像。本书即为五百灵官神之名位谱录。曾刊入《重刊道藏辑要》斗集。今编入《藏外道书》第十八册 “传记神仙类”。 |
黄白镜 | 李文烛 | 一卷、续黄白镜 一卷。明李文烛(生卒年不详)撰。李文烛,字晦卿,自号梦觉道人,丹徒(今属江苏省丹徒县)人。撰有《黄白镜》、《续黄白镜》各一卷。古来修丹者,常以黄金白银比喻丹药之宝贵。又以其颜色比喻炼外丹先白后黄的变化状态。或借以言炉火修丹道而称黄白之术。李文烛则以内丹作黄白之说。他所撰《黄白镜》一书,专言丹汞之术,称土禀中央之气,色象故黄;铅禀西方之气,色象故白。称黄者为药,白者为丹;一药一丹,是谓黄白,自得丹药以至成仙。按其次序分二十六条,其前有自序,后有自跋。他所作《续黄白镜》收《醒醒歌》二十七则,《水心篇》五十则。卷末也有自跋。其跋云:“昔,余遭刘青田(刘基)累,几成孔北海(三国时孔融)祸。姑苏拙老独不避去,于是多老遂欲以修炼胎仙之法告之,故续此境”。题万历辛丑年(1601)午月。然万历辛丑距刘基死时(1375)二百多年,不知其受何累。所以《四库提要》称其“大抵荒诞之谈”。此书传本很少,《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宝颜堂秘笈》本。 |
黄石公素书注 | 张商英 | 宋张商英注。商英序称《素书》为秦黄石公之书,《四库提要》以为商英伪撰并注。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商英注涉虚无而归黄老。 |
难经校注 | 扁鹊 | 《难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全书以阐明《内经》等古医经的要旨为主,用问答的体裁,设为八十一难。内容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特别是对脉学的论述,尤为精要,有创造性的立说。对三焦和命门的学说,提出了新的论点,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与病症,以及腧穴、原穴、募穴在针刺治疗上的作用。本书对深入研究中医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价值。 《难经校注》是对《难经》整理研究的成果。书中设提要、原文、校注、按语等项,对《难经》的每一难勾玄旨要、校勘讹、训释词义,并联系临床实际,论述医理,探隐发微,解析疑难。本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十年代的部级科研课题,在某些方面代表了中医界对《难经》研究的新水平。 |
考证病源 | 刘全德 | 医案,明刘全德著,《考证病源》重点对七十四种病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阐述,是一本较好的中医病因病机学专书。此外对药物的主治功效、药物引经、切脉主病、临床用药、方剂等方面也予以阐述,可谓是一本较全面的中医入门书。本书特点:歌赋形式,易读易记;病因分析,综汇诸家;考证病源,一统法方。 |
余无言医案 | 余无言 | 近代,医案,余无言著于公元1957年。1957年,无言先生将其父奉仙公遗著《医方经验汇编》(解放前由中华书局出版)与其个人医案著作《翼经经验录》刊印合订本。 |
针灸甲乙经校注 | 皇甫谧 | 分为:原文、校勘、注释、按语。收选文献丰富翔实,校勘精审,注释明晰,按语精当,体现了古今研究成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和影响非常大,被中医界视为必读经典之作。全书文献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现代中医文献理论研究成果。《针灸甲乙经校注》训诂解难,校勘严谨,探微索奥,注释精当,所述按语,彰显大家功底,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
时疫解惑论 | 刘复 | 霍乱著作。2卷。刘复 (民权) 撰于1920年。本书所说的时疫是指感受 “暑湿交蒸秽浊之疠气”,在胃则为霍乱,在肺则为痧胀。两者皆热毒为患,故其治疗绝无温散温补之例。主张邪在肺宣其气,邪在胃利其水,气宣则表证退,水利则吐泻平。治方以庚申解疫饮为主方,方中推重石膏。书中分别论述了吐利、转筋、心慌、疫脉、溲溺、肢厥、脱肉、妊娠与小儿染疫的病机与证治等。有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
集思医案 | 易巨荪 | 医案,清代易巨荪撰,不分卷。书首苏任之序言曰:易巨荪“其运用经方比英庇两公(注:即陈英畦、黎庇留)更为灵活,书未付梓。前见友人存手稿一册,因借抄一本,以资玩索,本省医籍中以医案为最少见,得此一册为本省医林著述中生色不少”。次为易巨荪序例。易巨荪云:“《伤寒》、《金匮》有体有用,尤极心摹力迫,每于无字无方处着眼。爰将平日所治各症,自癸未(1883年)至甲午(1894年),择其与经旨相发明者,辑为一卷,名曰《集思医案》。”医案部分,约5万字,占全书篇幅95%以上,乃全书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医案虽无编章目录,但分作49个段落,计录病案62例,其中内儿科46例,妇产科9例,鼠疫7例。所处方药,除有时方补中益气汤之外,其余均为仲景经方。医案之书写,字句朴实简练,主症重点突出,有记有议,夹杂粤语方言。既继承了历代中医病案体例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岭南地方特色。 |
神仙可学论 | 吴筠 | 唐吴筠撰。道教经书。收入其《宗玄先生文集》卷中。论述可用积学的方式成为神仙。在对神仙的看法上,本文不赞成嵇康的观点,而是认为神仙或是秉受异气而生,或是后天积学而成,集中论述如何通过后天的努力成为神仙。列举远于仙道的七种行为:以死亡为真,以生成为幻;认为仙必有限;强以存亡为一体,期待转生来世;陷于嗜欲,无法自拔;慕道之名,未得其实;养生莫究其本,务之于末;身栖道流,心溺尘境。近于仙道者亦有七种表现:情忘嗜好,不求荣显,以无为为事;刻志尚行,弃荣华、捐声色;忠贞奉上,仁义临下,恶杀好生;安贫乐道,以摄生为务;静以安身,和以保神;追悔以往,洗心自新;至孝至贞,至义至廉。论学仙之道时兼顾形神有无,颇周全。神仙可否学致的问题,自汉代以来即在道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对此作了一个总结。书中首先提出是否有神仙的问题,认为神仙不死“理无不存”,既有神仙则神仙可学。说成仙有不因修炼而致者,有必待学而后成者,有学而不得者,不能一概而论。又指出远于仙道和近于仙道的各七种情形,认为学仙道就是要“放彼七远,取此七近”。其结论为“神仙可学,炳炳如此,凡百君子胡不勉之哉!”实为宣扬道教神仙学之作。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
中藏经校注 | 李聪甫 | 《中藏经校注》概括地叙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哲学基础,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的有别于《内经》《伤寒》的八纲辨证之先河,总结了各种疑难杂病论治大法,从理论到临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在中医学史上,有着独特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中藏经校注》的世传版本系统有一卷本、两卷本、三卷本、八卷本等四种。本次校勘以三卷本系统的清嘉庆十三年戊辰阳湖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为底本。该刻本经过孙氏精校,堪称善本,有较高学术价值。《中藏经校注》后附元代赵孟颊手写本,该写本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中藏经校注》版本,具有很高的文献学术价值,复经赵氏摹写,堪为书林奇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