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为天
乾为天,人知之。岂知艮亦为天?《大畜·上九》云:“何天之衢。”以艮为天。《坎·彖传》:“天险不可升。”亦以互艮为天。故《易林》本之。《豫之旅》云:“入天门。”《蛊之艮》云:“天之所坏。”《蒙之夬》同。是皆以艮为天。夬,则用伏剥也。又《大畜之颐》:“上天楼台。”亦以颐艮为天。盖艮一阳在上,固有天象也。
艮为刀剑
《易林·泰之遁》云:“右抚剑头。”以遁艮为剑。又《坤之豫》:“铅刀攻玉。”豫下坤为柔,互艮为刀,故曰“铅刀”。又《讼之夬》:“亡失刀兵。”夬通剥,剥艮为刀兵。艮伏,故曰“亡失”。《易林》之以艮为刀兵,至为明确矣。后思萃象云:“君子以治戎器,戒不虞。”即以萃艮为戎器。戎器,即刀兵。《易林》仍本之《易》。盖艮刚在上,故为戎器,为刀兵也。
艮为枕
《易林·需之大壮》云:“同枕共牢。”大壮伏艮,艮为枕,坤众,故曰“同枕”。又《屯之涣》:“同枕共袍。”涣互震为袍,艮为枕。自得此象,《坎·六三》“险且枕”之语可解。险,郑作检。《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也。坎互艮,艮止,故曰“检”,曰“枕”。木在手曰“检”,在首曰“枕”。“检且枕”者,言既制以手,更枕以首,皆艮止之意也。坎中爻,正覆艮,故曰“检且枕”。
坤为心志
《易林·屯之益》云:“心劳且忧。”益互坤,以坤为心。又《需之否》云:“毛羽憔悴,志如死灰。”以坤为志,为死。后思《益·九五》云:“有孚惠心。”心指二言。九五孚于二,是以坤为心。又《九五·象》云:“大得志也。”言九五下乘坤,是以坤为志。又《损·上九》曰:“大得志。”《升·六五》曰:“大得志。”亦皆以坤为志。人皆知坎为心志,不知坤亦为心志,故《易》词多不能解。
坤为忧
坎为忧,见《说卦》。不知坤亦为忧。《易林·小畜之否》云:“啼哀悲愁。”以否坤为悲愁。又《泰之剥》云:“泉涸龙忧。”以剥坤为忧。又《家人之萃》云:“衔忧怀祸。”亦以萃坤为忧。又《大壮之损》云:“使母忧欢。”亦以损中爻坤为母,为忧。以此推《萃·初六》云“勿恤”,《升·彖》云“勿恤”,《泰·九三》云“勿恤”,皆以坤为恤也。
坤为疾
坎为病,见《说卦》。岂知坤亦为疾病?《易林·坤之大过》云:“疾病癃残。”大过伏颐,颐互坤,以坤为疾病。又《乾之坤》:“病在手足。”亦以坤为病。以此推《损·六四》云:“损其疾。”正以坤为疾。震喜,故疾损。《复·彖》云:“出入无疾。”亦以坤为疾。旧解皆未得。盖坤为死丧,当然为疾病也。
坎为孤
(艮鳏附)
坤为寡,见《孟氏逸象》。巽为寡,见《说卦》。然此二象,后儒用者甚鲜。若坎之为孤,知者尤鲜。独《易林》皆用之。《坤之屯》云:“苍龙单独。”龙指震,单独指坤寡也。又《需之否》云:“纴绩独居,寡处无夫。”否互巽,巽为纴绩,巽寡,故曰“独居”。震为夫,震伏,故无夫。至以坎为孤,如《随之比》云:“独与孤居。”比上坎为孤,下坤为独。又《讼之归妹》:“孤翁寡妇,独宿悲苦。”归妹震为公,为翁,互坎为孤,故曰“孤翁”。伏巽,故曰“寡妇”。以是推《睽·九四》云“睽孤”,即以坎为孤。《易林》仍本之《易》也。
又《易林·观之豫》云:“鳏寡独宿。”豫坤为寡,艮为鳏。又《坎之升》云:“鳏寡孤独。”亦似以伏艮为鳏。然豫升二卦,皆有震,或疑鳏指震。惟震前临二阴,至为欢乐。若艮则孤阳在上,似以艮为鳏义长。《艮·彖》云:“行其庭,不见其人。”正谓鳏也。
坤为毒
《易林·损林》:“为心作毒。”损互坤为心,为毒,故曰“为心作毒”。又《观之益》云:“毒愈酷毒。”亦以坤为毒。以此推《师·彖传》云:“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是《易》原以坤为毒。《孟氏逸象》以坎为毒,而不知坤亦有毒象。若《易林·损林》及《观之益》,遇卦、之卦皆无坎象,而亦曰毒,则坤为毒无疑也。然《易林·遁之艮》云:“为心作毒。”亦以坎为毒,与孟氏同。
艮为牛
坤牛、离牛之象,前于第十卷曾申述之,而不知艮亦为牛。《易林·既济之艮》云:“伺候牛羊。”以艮为牛也。艮止,故曰“伺候”。《剥之咸》云:“盗我犁牛。”《大畜之咸》云:“归放马牛。”皆以咸艮为牛。《同人之无妄》云:“负牛上山。”以无妄互艮为牛。《损之蛊》云:“乘牛逐骥。”亦以蛊上艮为牛。既得此象,乃知《无妄·六三》“或系之牛”,《易》即以艮为牛。《大畜·六四》:“童牛之牿。”亦以上艮为牛。《遁·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亦以遁下艮为牛。此三牛象,前曾详说之。今既得艮牛象,知前说仍不当,岂敢自匿其非哉?
巽为豕豚
坎为豕,见《说卦》。而《易》与《易林》,于卦无坎象者亦往往言豚言豕。后察林词,言豕者虽无坎象,而必有巽象。《讼之鼎》云:“虎聚磨牙,以待豚猪。”以鼎之互巽为豕。《大有之姤》云:“牝豕无猳。”即以巽为豕。巽雌,故曰“无猳”。又《大畜之革》云:“从豕牵羊。”以革之互巽为豕。《晋之丰》云:“羸豕踟躇。”以丰之互巽为豕。又《颐之遁》:“豮豕童牛。”《旅之遁》:“彭生为豕。”皆以遁互巽为豕。此象既定,乃知《姤·初六》之“羸豕”,《中孚》之“豚鱼吉”,《易》原以巽为豕。《大畜·六五》之“豮豕”,则以伏巽为豕。豮,豕去势者,于巽下断之义尤切。其中孚之豚鱼象,前曾以艮为豚。今既得巽豕象,乃知艮豕象之仍非。而中孚为正覆巽,巽为豚,为鱼,故曰“豚鱼吉”。言中孚正覆皆豚鱼,故独孚于中而吉也。以艮为豚,前解仍误也。
巽为盗贼
坎为盗,见《说卦》。以坎为隐伏也。乃《易林》无坎象者,亦屡言盗贼。初以为取大坎象。后又细察,卦无大坎象者亦言盗贼,而必有巽象。如《观之遁》云:“贼仁伤贤。”《贲之无妄》云:“鹤盗我珠。”《大过之复》云:“阴孽为贼。”皆无大坎,而皆有巽象。故知以巽为盗贼。盖坎为伏,巽亦为伏,见《杂卦》。故同为盗贼。
震为羊为周
兑为羊,见《说卦》。乃《大壮·上六》、《归妹·上六》,皆曰“羊”而皆震体,颇疑震有羊象。因兑为羊,纯以其形,震之形较兑略长耳。故兑为口,震亦为口;兑为言,震亦为言;兑为羊,震亦为羊也。向疑其如此。后阅《易林·豫之复》云:“羊惊马走。”以震为羊。又《大有之无妄》云:“牧羊逢狼。”亦以震为羊。又《家人之明夷》云:“骑豚逐羊。”以明夷震为羊。又《损之屯》云:“羊肠九萦。”尤以震为羊。本之《易》也。又震为周,《易林》中数用之。前辑《焦氏逸象》偶遗之,而列姬象。姬为周姓,必有周象,姬象始明。犹巽为齐,亦为姜也。《太玄》拟复为周,即其证也。
坤为劳
坎为劳,见《说卦》。乃《易林》遇坤,亦言劳。后思坤役万物,既为万物役,当然劳也。
兑为耳为雞为燕
坎为耳,见《说卦》。乃《易林·贲之泰》云:“昴毕附耳。”似以泰互兑为耳。《观之中孚》云:“鼎炀其耳。”亦以中孚下兑为耳。《师之升》云:“耳目盲聋。”《比之丰》云:“李耳汇鹊。”皆以丰、升互兑为耳。丰、升尚可强以大坎为象,若泰、中孚则无大坎象,而亦曰“耳”,则用兑明矣。盖兑为泽,泽亦坑坎也,故有耳象。以此推《鼎·九三》之“鼎耳革”,以兑覆也。《六五》之“黄耳”,以互兑也。卦既有明象,即不必用伏坎,《易》恒例也。鼎耳革之义,前曾说之。今既得兑耳象,故再揭出以供推勘。又《易林》往往以兑为鸡。兑居酉,故为鸡。以兑为燕,燕形似剪,故取其形。《中孚·初九》曰:“有他不燕。”兑为燕。有他者,上应六四巽也。巽为覆兑,故曰“不燕”。
坤为风为蛇
巽为风。乃《易林》往往于无巽之卦亦言风。《讼之剥》云:“烈风雨雪。”《大壮之剥》云:“乘风驾雨。”似以剥坤为风。又《蹇之蒙》云:“疾风尘起。”蒙互坤为疾,为风。既曰“疾风”,似非用伏巽也。盖风为土气所生,而坤为土,故为风。因思《文言》云:“云从龙,风从虎。”震为龙,艮为虎。而震之二、三,艮之初、二,皆坤也。坤为云,义见卷十。故曰“云从龙”。坤为风,故曰“风从虎”。言阴必从阳也。此二句向无的解,因坤风之义而疑其如此。又巽为鱼,为蛇,见《孟氏遗象》。《易林》既以坤为鱼,当然亦以坤为蛇。《晋之屯》云:“鱼蛇之怪。”《损之比》云:“大蛇当路。”皆以坤为蛇。因思《下系》云:“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乾龙,坤蛇。蛰者,言乾坤皆处戌亥数无之地。此似屈而实求伸。凡六子之出,万物之生,皆胚胎于蛰。《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言其事也。故曰“存身”。旧解以震巽当龙蛇,义小矣。
半象覆象大象不能滥用
凡与《易》有关之象而失传者,从《易林》寻拾,十已得其九九矣。当坤为疾,为忧,为心志,及艮牛、巽豕等象未发觉以先,说经而误者,已自认其非,一一更正矣。惟半象,先儒虽有此例,实不敢轻用以开方便之门。后察之《易》,除履、解、归妹、既、未济外,余用者甚少。更察之《易林》,除既、未济二卦常用半象外,余亦少见。又覆象,《易》与《易林》所用,皆回环往复象也。如蒙正覆艮相对,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中孚正覆艮震相对,曰:“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如困正覆兑相背,即曰:“有言不信。”震正覆震相背,即曰:“婚媾有言。”皆用覆,而皆回环往复象也。《易林》法之。余艮、震、兑、巽之单象,即不相背、相对者。《易》与《易林》虽偶用覆,然皆非直用。如遇震曰“山崩”是也。隐然又若有界限。又如大象,《易》以大、小过、中孚、颐结上、下经。鼎互大坎,曰“亏晦”。丰互大坎,曰“日中见斗”。皆用大象也。乃察之《易林》,除此数卦外,正用者亦少。如遇大离,不曰深目,即曰盲,直曰目者则少也。此必有口传界说,而今不可得而知矣。盖《易林》所步趋,无一不本之《易》。《易》所无者,不敢创也。先儒之慎重若此。前于第二卷说半象、覆象、大象时,而未申述其界限,恐阅者便以为先儒既有此例,可任意持以解经也,则又过矣。以上所言覆象,系正用。如遇姤,直以下巽为兑。遇归妹,直以上震为艮。则《易》与《林》甚少也。若《易》与《易林》遇复,因下震为覆艮,即曰“山崩”,虽用覆艮,而非直以震为艮也。《巽·上九》、《颐·初九》、《革·六四》皆然。愿阅者苦心分明之。
爻象
六子各有爻位。初,震位也。三,艮位也。四,巽位也。六,兑位也。二,离位。五,坎位。其最易见者,如坤、离初爻皆曰“履”,贲、大壮、夬、鼎、艮初爻皆曰“趾”,《咸·初》爻曰“拇”,皆以震位取象。如《坤·六三》曰“含章”,艮为光明,故曰“章”。《同人·九三》曰“高陵”,《困·六三》曰“石”,《升·九三》曰“邑”,《解·六三》曰“负”,《大壮·九三》曰“触”、曰“藩”、曰“角”,皆艮象。而正伏皆无艮,则取爻象也。
三《易》皆始于西北
三《易》八卦,圆布四方,究以何卦为首,此所当知也。《周易》以乾为首,后天乾居西北。《归藏》以坤为首,消息卦坤居西北。《连山》以艮为首,先天卦艮居西北。西北者,戌、亥。戌、亥数无,一年之事至此而终,自有入无,所谓贞也。而至冬至,一年之事由此而始,复自无而有。故三《易》皆首于此。《庄子·庚桑楚》云:“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此三《易》首戌、亥,最精之解释。《太玄》所演者是也。
乾为虎为石
《九家》以艮为虎。《九家》并非逸象,以所传之本独多三十余象,后儒谨慎附记之。《孟氏逸象》以坤为虎,虞氏遵之,盖以坤文故也。然坤为柔顺,于虎象颇不协。后察《易林·讼之鼎》云:“虎聚磨牙,以待豚猪。”以鼎互乾为虎,巽为豕,兑为牙。《又小畜之乾》云:“东遇虎蛇。”此用遇卦小畜象,离位东,下乾为虎,上巽为蛇。俞荫甫云:“艮为虎,由艮得乾上爻。”亦犹震得乾初,亦为马。按:《革·五》云“大人虎变”,《履·九四》云“履虎尾”,《文言》云“风从虎”。《易》原以乾为虎。而《履·九四》居上卦之末,即曰“虎尾”,尤确当。旧解不知,故皆误也。又《说卦》:“艮为石。”《豫·六二》曰“介于石”,亦以艮为石。乃《易林·乾林》云:“道陟石阪。”以乾为石。后思《说卦》乾为玉,玉亦石也。
坤为郊为野为原
《小畜》:“自我西郊。”以伏坤为郊。《坤·上六》:“龙战于野。”以坤为野。《同人》:“同人于野。”亦以伏坤为野。而后之说者,皆以乾为郊野。证之《易林》,《师之随》、《豫之中孚》云“执帜在郊”,皆以师、豫之坤象为郊。《履之观》云:“请伯行贾,岱山之野。”以观下坤为野。《师之小畜》云:“石夷之野。”则以伏坤为夷,为野。无以乾为郊野者。又《易林·豫之萃》云:“中原有菽。”以萃下坤为原,互巽为菽也。由是推《比·彖》曰“原筮”,以坤为原也。凡释原为先、为始者皆误。原与郊野同耳,不应象乾。震为三岁为箕子为孩子为嘉
《坎·上六》曰:“三岁不得。”旧解大概皆以乾为岁,自三至上愿三爻为三岁。其为强解,不待言矣。茲考《易林·坤之震》云“三年生狗”,《否之姤》、《贲之复》同,皆以震为三年。盖震数三,而震为辰,故为三岁。又《明夷·彖传》“箕子”之象,《易》家皆不详。独《易林·泰之剥》云:“箕子为奴。”以震为箕子。剥震覆为艮,故曰“为奴”。艮为奴也。又《贲之屯》云:“箕子徉狂。”亦以屯下震为箕子。盖震形似箕,为子,故曰“箕子”。又《易林》每以震为孩子。《夬之中孚》云:“道路不通,孩子心愦。”《损之大畜》云:“婴儿孩子。”皆以互震为孩子。后考《明夷·六五》之“箕子”,墨子即作孩子。吴棫云:“亥古音皆,亦音喜。”皆、喜与箕音近,故亥、箕常相通。汉赵宾读《明夷·六五》之“箕子”为荄茲,刘向、荀爽读为荄滋。又《论衡》以微子之刻子,为孩子。孩子谓纣。足证《明夷·六五》之“箕子”,正为孩子,正谓纣,非纣臣。《易林》之所本也。《易》他无孩子象也。不然,蜀才读为其子,王弼读为其茲,惠栋读为亥子,而《彖传》之箕子胡以无一人异读哉?又乾为嘉,见《孟氏逸象》。而《易林》遇震即言嘉。《讼·之坎》云“饮御嘉友”,《坤之小过》同,是皆以震为嘉。后察《随·九五》云:“孚于嘉。”以下震为嘉。《易林》仍本之《易》。虞翻不知此象,仍以乾为嘉,非。
巽为枯为疾病为烂
大过:“枯杨生荑。”虞翻等以乾老为枯,固非。后据《易林》以离为枯,疑《易》以大象离伏颐。为枯,仍非。茲按《易林·噬嗑之否》云:“朽根枯树。”以否互巽为枯。又《贲之临》:“老杨日衰,条多枯枝。”临伏遁,遁互巽,仍以巽为枯杨,本之大过。旧解皆误。巽又为疾病。《易林·兑之蛊》云:“疮痍多病。”蛊上艮为节,为疮痍,下巽为病。《巽之鼎》云:“病伤不治。”亦以巽为病。盖巽为陨落,为颠,故为病。由是知《易·遁·九三》云“有疾厉”,《丰·六二》云“往得疑疾”,《无妄·九五》云“无妄之疾”,皆以巽为疾。旧解皆误。又为烂。《易林·大壮之遁》云:“火烂销金。”以遁互巽为烂。《杂卦》云:“剥,烂也。”烂由巽始也。
坎为筮
《易·蒙·彖》“初筮告”,《比·彖》原筮元永贞,筮象自来人不知。按《易林·困之蹇》云:“质疑蓍龟。”以坎为筮也。《说卦》坎为通,故为筮。由是知蒙、比之筮象,皆指坎。
艮为夫为终日
比后夫凶,渐夫征不复,说者皆不知夫象。曾据《左氏》以坎为夫,然于《蒙·六三》之“见金夫”,仍不合。以金夫指上九也。后阅《易林·需之剥》云:“老妇亡夫。”《复之剥》云:“夫亡从军。”皆以剥艮为夫。亡,往也。艮一阳在上,坤为军,故曰“夫亡从军”。由是推渐之夫征不复,亦以九三居下卦之上,故曰“不复”。正以艮为夫。《易林》曰“夫亡从军”,正释此也。比曰“后夫”,亦以上六居艮之后。《蒙》曰“见金夫”,亦以上九为夫。皆以艮为夫。盖三女皆有妇象,故三男皆有夫象。旧解皆误也。艮又为终日。《易林·大过之艮》云:“终日至暮,不离其乡。”以艮为终日。《豫·六二》云“不终日”,即以艮为终日。盖艮得乾之上。乾三云“终日”,是其本也。乾、艮皆为日,象皆失传。
兑为井为穴
旧诂皆以坎为井。《易林·益之萃》云:“往来井上。”疑上为 ,仍井之重文。以萃上兑为井。萃三至上正反兑,故曰“往来井上”。由是证《易·井》卦,亦以兑为井。井初至四,与萃三至上同,故曰“往来井井”。若以坎为井,则不能往来皆井也。旧解误也。又为穴。《易林·豫之兑》云:“秋蛇向穴。”以兑为穴,巽为蛇也。又《谦之升》云:“七窍龙身。”以升兑为窍,窍亦穴也。由是知《需·六四》“出自穴”,正以兑为穴。旧解皆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