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卦第五十七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初、四皆承阳,故曰巽。巽,顺也。顺阳故小亨,往遇阳故利。阳居二五得中,故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巽为命令。《虞书》:申命羲叔。《传》:申,重也。重巽以申命者,谓王者一再宣布命令,以示郑重也。巽为风,行莫疾于风。命令一出,传达天下,有若于风,故巽为命也。二五中正,下阴顺承,故志行。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重巽,故曰随风。随,继也,从也。言后风之随前风也。令出惟行,万事以治,故君子以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初临重阳得主,故宜于进。而四无应与,故进而又退。《象》释曰志疑,疑四无应也。震为武人。此巽卦也,何以利武人之占?因震巽相反复,巽究则为震。《易》贵将来,故武人利也。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巽不果,故志疑。返震,故志治。言得行其志,以治天下。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巽为床,初顺二,故曰巽在床下。初至四正覆兑,兑口多,故曰用史巫纷若。按《周礼·内史》云:凡命诸侯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仪礼》云:辞多则史。又《司巫》云:男巫女巫,凡邦之大灾,则歌哭而请。是史巫皆以口舌为用。而二居正反兑之间,故曰纷若。纷若,言不一也。二得中,故吉无咎。此义先儒无知者,只茹敦和云:巽初之阴,伏于床下,慝也,于是乎用史巫以袪之;史巫云者互兑也。象始大明。而茹氏仍不知初至三为覆兑,故纷若不得解。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二无应,失位,遇敌。然下孚于阴,得中,故吉。
九三,频巽,吝。
王弼云:频,频蹙不乐。按《玉篇》颦下云:《易》本作频。是频即古文字颦字。三居巽上,虽当位而下桡,故频蹙不安而吝也。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巽为心志。上无应,下乘阳,故曰志穷。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当位承阳,故悔亡。伏震为田猎,兑羊、离牛、巽豕,故田获三品。离卦数三也。凡阴遇重阳多吉。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有所获,故有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九五得位,下孚于阴,故贞吉悔亡。巽为利,故无不利。震巽相反复,无初者,言巽之初为震。震纳庚,一爻当一日,故曰先庚三日。今震究为巽,故无初。有终者,言巽之究仍为震。终即后也,故曰后庚三日。以其终为震,故曰有终。震阳复,故吉。先庚三日,言巽之先;后庚三日,言巽之究。与《蛊》之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义同。无初有终,与《蛊》之终则有始,义亦同。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既中且正,故吉。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巽,顺也。谓四。巽在床下,言顺我者在下。上九失其辅助,故曰丧其资斧。斧、辅通用。兑为斧,亦为辅。上卦兑覆,故曰丧。丧,失也。说详《旅》卦。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九穷于上而下桡,故贞凶。《象》仍释贞为正,其义不协。
兑卦第五十八
兑,亨,利贞。
兑,悦也。兑何以悦?以一阴见于二阳之上,阳得阴而悦也。刚中柔外,与《泰》义合,故亨。阴阳相遇,故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阴阳相遇故悦,悦故利贞。所谓保合太和,各正性命也。五天位,上顺之,故曰顺乎天。互巽为顺也。三人位,巽于二,故曰应乎人。互巽为应也。三至上大坎。坎为民,为劳,为险难,为棺椁,故为死。而三至上正反兑,坎民来往,皆在兑说之中,故役之而忘劳,犯难而不知死也。兑见在上,故曰先民。先民说,先使民悦也,故民劝。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玉篇》:丽,偶也。《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注:丽,耦也。又《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注:俪皮,两鹿皮。古文俪作离。《离》传云:离,丽也。是丽与俪通,仍耦也。重兑,故曰丽泽。犹重巽曰随风。其以互离为义者,非也。阴阳相遇相悦为朋友,兑口故曰讲习。初至五正反兑相对,正朋友互相讲习之象,故君子法之。虞翻谓兑二阳同类为朋。夫阳遇阳,阴遇阴,则为害为敌,《艮》与《中孚》皆言之,岂得为朋友?又云伏艮为友。盖取义于《损》六三,一人行则得其友。岂知艮之为友,以一阳上行,遇二阴为友,与兑之以一阴下降,遇二阳为朋友同,皆取义于阴阳相遇。朋友之诂既误,于是卦无艮兑而言朋者,必百计变动以求兑象,甚至用《参同契》纳甲之法,谓八日兑象月见丁,以解《坤》彖之得朋。凡《易》之言朋者,无不误矣。
初九,和兑,吉。
与二并行,故曰和。当位故吉。初与二本为敌,卦以兑说为义,和以处之,自然吉矣。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初得敌,故疑于二。和以处之,故行不疑。《损》三云:三则疑也。《易》于阳遇阳相疑相忌之故,言之至为明白矣。乃竟失传,何哉?
九二,孚兑,吉,悔亡。
孚于三,阳遇阴,故吉。得中,故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阳遇阴,故志得伸。巽为志。三巽主爻,二遇之,故信志。
六三,来兑,凶。
在内称来。来就二阳以为悦,行为不正则有之,无所谓凶;但三本多凶,又不当位,来而不正遂不宜矣。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来而不当位,故凶。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四不当位,无应,前又遇阳,似不吉;然而有喜者,以下履阴也。《小畜》九五曰有孚,《履》九四曰志行,皆以下遇阴而吉。此与之同。商,量度也。商兑者,以初至五正反兑相对,而四若与下对语者,故曰商兑。讲习之象,亦以此也。三至五巽,进退不果,故未宁。互大坎为疾。乃四独履阴,志行,是疾去也。介,助也。《诗》以介眉寿是也。介疾有喜者,言助疾使愈,兑悦故有喜也。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九四独履阴。履阴故有喜,故曰有庆。
九五,孚于剥,有厉。
阳遇阴则通,故二五皆孚于三上。然吉凶不同者,兑为秋,六三当正秋,万物成熟,故二孚之而吉。若上六则为季秋,其辰在戌,其卦为《剥》。《杂卦》云:剥,烂也。当此时,万物荒落,阳气为阴所剥将尽矣,九五若再孚于是,必为所剥无疑也,故曰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以人事言,上六处悦之极,是小人佞幸之尤。九五当人君之位,而昵近此等小人,其为祸有不可胜言者。《象》曰位正当,言正当人君之位,不可与上六近也。
上六,引兑。
引,开弓视的也。伏艮为手,故引兑。言上六来就五阳以为悦,犹射者之志于的也。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兑暗昧,故未光。
涣卦第五十九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旧解皆以风行水上,涣散为说。然如涣王居、涣其躬等爻辞,散义皆不通。按《太玄》拟涣为文。司马光云:扬子盖读涣为焕。案,涣即有文义。《淮南子·说山训》:夫玉润泽而有光,涣乎其有似也。注:文采似君子也。《后汉书·延笃传》:涣烂其溢目。注:涣烂,文章貌。是涣本有文义。故《归藏》作奂。《礼·檀弓》:美哉奂焉。《释文》:奂本亦作焕。是扬子之读,与古训合。卦坎为赤,震为玄黄,巽为白,而风行水上,文理烂然,故为文也。为文则于爻辞无扞格矣。震为王,艮为庙。假,至也,言王有事于宗庙。震为舟,在水上,故利涉。皆中爻象。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刚来居二,临一阴则陷,二阴则通,故曰不穷。四当位,上承一阳固吉,承二阳尤吉。上同者,与《小畜》六四、《升》初六之上合志同也,言孚于五、上也。震为舟。古刳木为舟,五乘之,故曰乘木。乘木即乘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享帝则礼仪繁盛,立庙则楹桷巍焕,皆属于文,正释卦义也。
初六,用拯马壮,吉。
震为马,初承之,故曰拯马。郑云:拯,承也。拯马即承阳,震健故壮吉。此与《明夷》六二象同,故辞同。故《象传》皆以顺释之。拯,顺也。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言阴顺阳,以顺释拯义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焦循云:《汉·百官公卿表》,虎贲郎注,贲读与奔同。据是奔、贲古通,奔其机即贲其机。按机即几筵之几,庙中所用物。贲,文饰也。艮为几,震为玄黄,故贲其机。得中,遇阴,故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阳遇重阴,志行,故曰得愿。旧解无有知其故者。
六三,涣其躬,无悔。
艮为躬。涣其躬,即行有文也。得阳应,故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巽为志,应在上,故志在外。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坎为众,为群;四体艮,艮为光明,在坎上,故涣其群。承阳,故元吉。艮为丘。丘陵所以设险,今去坎险而复遇山险,故曰匪夷所思。夷,平也,常也。言为恒常所不料也。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遇阳故光大。按《象》曰光大,亦释涣为文。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吴先生曰:涣汗,连绵字。愚按《上林赋》:采色浩汗。注:玉石符采映耀也。涣汗盖与浩汗同,与涣烂亦同。巽为号令。涣汗其大号,即颁布光显其号令,如风之无不届也。艮为居,五君位,故曰王居。涣王居,言王居巍焕也。五履万民之上,故光大如此也。得中,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五位中正,故曰正位。五无应,然无咎者,以得中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血,古文恤字。逖与惕音同通用。《小畜》六四:血去惕出。与此同也。诂逖为远者非。应在三,坎为忧惕。王国维云:古易、狄同字。《山海·大荒东经》并《竹书》皆云,王亥托于有易。而《楚辞·天问》作有狄。又简狄,《古今表》作简逖。按《汉书·王商传》:卒无怵悐忧。师古云:悐,古惕字。故虞翻注云:逖,忧也。与《小畜》六四诂惕为忧同。是虞即以逖、惕同字。上九应在三,三坎为忧惕,而上九高出卦上,去坎险既远,又不为互艮所止,与《大畜》上九义同。涣其,光明貌;涣其恤去惕出,言光明在上,忧患自免也。句法与《论语》涣乎其有文章同。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坎为害。上去三远,故曰远害。
节卦第六十
节,亨,苦节不可贞。
坎居西方,兑又居西,合为一处,故曰节。节,信也。古剖竹为符,合以取信。故《说文》云:节,竹约也。《序卦》云: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之用在合,故与离对文。又曰:节而信之。是《序卦》即以节为符信也。凡卦名皆从卦象生,震为竹,而二至五正反震,两竹相合,则信成矣。而坎为信也。苦节向无通诂。虞翻命三变成离,火炎上作苦,以说苦节,而后儒多从之。诚以诂苦为甚、为过,皆不安也。按《周礼·考工记》:辨其苦良。《史纪·五帝纪》:舜陶于河滨,器皆不苦窳。皆以苦为恶。节所以取信,苦窳则难以持久,不能符合,故曰苦节不可贞。自先天象失传,节字失诂,于是苦节之义,遂亦失矣。又坎为破,兑毁折。按卦象节易苦窳,戒之所以慎始也。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艮为道,艮止故道穷。《荀子·性恶篇》: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节,信也。四时往来,不差不忒,故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艮为时,为成,震卦数四,故曰四时成。度,丈尺也。度有制则民有信,信则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数度皆所以取信于民。数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有数而度量衡以起,度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而度之生由于律。律,竹管也。累秬黍九十为九寸,以为黄钟之长,用以度长短。《虞书》云:同律度量衡。诚以日久度量衡或差,同之以律,则不失毫厘。律者,节也。人之德行,亦有定节,以取信于世,与数度同。故君子取以为法焉。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初应在四,艮为户庭;而二阳为阻,故不宜出。不出则无咎。《象》曰知通塞,言二阻塞也。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初应在坎,坎为通;二遇敌,不能应四,故曰塞。知其塞,不出户庭以求通,故曰知通塞。吴先生曰:《易》以阳在前为塞,阴在前为通。初之不出,以九二在前,故曰知通塞。二则可出而不出,故有失时之凶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
互艮为门庭。二比重阴,阳遇阴则通,通则利往。乃竟不出,是失时也,故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艮为时。极,中也。《说文》:极,栋也。栋居屋脊,当屋之中,故极为中。失时极,即失时之中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三失位无应,故曰不节。震为笑,震反为艮则嗟矣。《离》九三云: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与此象义并同也。王弼云:若,辞也。语助辞也。顺二故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言其咎在己。
六四,安节,亨。
得位有应,上承九五,艮止为安,故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言能承上,不失其道。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说文》:甘,美也;美,甘也。而坎为美脊,故坎有美象。甘节,即美节也。节而美善,方可用以取信。与下苦节为对文。五当位居中,下乘重阴,正位居体,故甘节吉。爻在外为往。往得尊位,居之不疑,故曰往有尚。虞氏强命二变应五,以释往字。岂知爻在外即曰往,《泰》、《否》之大小往来可证也。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艮为居,五中位。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甘为美,则苦为恶。坎为破,故曰苦节。节为信约,窳恶则不能符合,故贞凶。得位故无悔。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在上无应,故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