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在庆祝国庆十周年新片展览月的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讲话时教导我们:“尽管我们电影工作方面有了不少的成就,我们总还要看看是否还有缺点。我想不管哪个方面,故事片也好,纪录片也好,新闻片也好,科教片也好,美术片也好,一定还可以找出许多缺点来。我们应当听取文艺界的、电影界的、观众们的批评,兄弟国家对我们的批评,把他们许多好的意见接受过来,使我们的电影工作更好地前进。”这是党和群众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这也是我们无可旁贷的责任。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电影艺术的水平?我认为重要的问题在于学习。
周恩来总理
要克服缺点,提高我国电影艺术的质量,最根本的办法是我们全体电影艺术、技术工作者要下决心发愤图强、加强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一切社会知识,同时又要提高艺术修养,钻研电影业务,熟悉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使自己成为本行业务的专家。学习的范围是广泛的,正如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所说:“文艺工作者应该学习文艺创作,这是对的,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社会,这就是说,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 ,研究他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 ,研究他们的面貌 和他们的心理 。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重点是作者加的)要学习的东西浩如烟海,而我们的时间却是有限度的。因此,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分秒必争,挤出时间来刻苦学习。
第一,要承认自己学习得不够,承认自己底子很差,必须加强学习。因此,首先要放下什么家什么家的架子,千万不要满足现状,一定要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实事求是,认真学习。我们已有的真正的知识还是不多的。从宇宙一直到社会上的各个阶级,各种人、事、物,真是复杂得很。强不知以为知,是做学问的大敌,内行是不能冒充的,充内行,在真内行看来是浅薄。把不懂的装作懂,就等于堵塞了进步的道路。“学问”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学同时又要问。凡是不懂的都要问,而且要“不耻下问”。假如认为自己已经满足了,得过且过,不去问,那永远不会懂了。应该把不懂的一定搞懂,问到底,查到底,一次问清楚了,以后又忘,就再问。问谁呢?问人民群众,问我们的老师、朋友、专家,还可以问问工具书。做学问,工具书非有不可。要养成向人请教的习惯,也要养成向工具书请教的习惯。我想,我们每天看报、看杂志、听报告、读小说,乃至听人讲话,一定有许多不懂的东西,这些天天可以遇到的不懂的事,就一定要顺手抓住,查问清楚,而不要轻易放过。人们常常刻意去追求冷僻的东西,却反而把天天可以碰到的、必须懂得的学问随便放过,这是舍近求远,得不偿失的做法。从前有一位诗人有一句偈语式的警句,说“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我看这倒是经验之谈。天天可以遇到的东西,随时可以查问清楚的事,以为不要紧,反正随时可问,而结果,却是一辈子也没有弄清楚,这样的事,在我们生活中是常有的。做学问切忌主观主义,千万不要不求甚解地凭印象去解释。任何一件有疑问的事,不查不问,就很主观地做结论是十分危险的。
不自满,不要太相信自己,这就是谦。谦虚一点,才能很好地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来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不要原谅,不要宽容,对自己总是严格一点好。不要用“工作太忙”、“幼年失学”、“这些事跟我的专业关系不大”等等,来原谅自己。为了提高水平,还是不要原谅自己为好。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严格。做学问不能抄近路,不要图方便,我以为出一些难题给自己做,大有好处。现在不是很多人说我们影片中的人物有公式化的毛病吗?公式化实际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这个人物我心里没有,而又不肯下功夫去观察体验,于是最偷懒的办法就是搞个公式化的描写来对付。如果要求自己严格一点,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走近路,那么公式化、概念化就会少了。我们的影片常常有老一套的毛病,所谓落套,或者俗套,那么,是否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出个难题:别人做过的我不做呢?比如现在写一个或演一个党委书记,我们一定要力求塑造出一个别人没有写过、演过的形象;这个戏里有个反派,我就要处理成一个别人没有处理过的反派形象。创作一定要有新意,要有新的东西。不抄袭、不模仿,才能不落套。作家写的时候,导演导的时候,演员演的时候,应该给自己出些难题目,不要放松自己,这才有新的东西出来,我们的艺术才有新的形象。托尔斯泰说过,“作品一定要有新意”,新意就是别人不曾写过的东西,新的主题、新的性格、新的结构、新的造型,乃至新的意境等等。艺术作品叫做创作,创,就是创造、创新的意思。“拾人牙慧”,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讲别人讲过多少遍的陈言,是不能称为创作的(开始写作的人,模仿也很难免,但是这种模仿的东西充其量也只能称为“习作”而已)。创作,使作品有新意,就是要求“入人意中”,而又“出人头地”(陶明濬语),也就是要写出“人人心中所有”,而又“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这是艺术家应有的雄心壮志。宋代大诗人姜白石所说的:“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也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标准也许提得高了,但是“取法乎上”,总比菲薄自己要好一些。
对自己要严格,决心学习就得给自己穿紧鞋子,贪图舒服而穿着拖鞋走路,干劲是鼓不起来的。
第三,谦和严之外,勤和恒也很重要。许多老艺人七八十岁了,还是每天清早练功、吊嗓,有许多有名的画家,“成名成家”了,还是孜孜兀兀地拿着木炭在画素描,古话说:“业精于勤”,不勤修苦练是绝对不能精的,任何一个大艺术家都得经过这个刻苦锻炼阶段,而且一辈子如此,到死方休。齐白石可算是多产的画家了,一辈子画了几万件,但他打的稿子,就何止几十万件?真正要成为一个好的编剧,好的导演,好的表演艺术家,以至好的制片人,好的美工师……都要下这样的决心。其次,学习一定要有恒心,否则今天下决心,搞得个废寝忘餐,可是三天以后就忘记了,这是不行的。读书也好,练艺也好,没有恒心,不能坚持,是不会有结果的。读书,宁可每天少读一些,但必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这样,才能积土为山,积水为渊,逐步地积累起为人、治学和习艺所必需的各方面的知识,才能逐步地由不懂到懂,由懂到会,由会到通,熟能成巧,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解放以来,我国电影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电影艺术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的创作队伍从几十个人扩大到成千上万,我们有了很好的工作和学习的条件,可是发展快了,任务重了,加上经验不足,工作中发生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缺点是难免的。我们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者,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为工农兵服务方向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只要我们能够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学习,发扬成绩,克服缺点,那么,我国电影艺术的进步和繁荣,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