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九月甲午〔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4〕也。晋军函陵〔5〕,秦军氾南〔6〕。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7〕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8〕。越国以鄙远〔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0〕?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1〕,行李〔12〕之往来,共〔13〕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14〕矣,许君焦、瑕〔15〕,朝济而夕设版〔16〕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17〕?既东封郑〔18〕,又欲肆其西封。不阙泰〔19〕,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20〕,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21)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2)。因人之力而敝(23)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24);以乱易整(25),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1〕本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2〕甲午:十三日。
〔3〕无礼于晋:晋文公重耳流亡郑国,郑文公不接待他。
〔4〕贰于楚:对晋国有二心,亲近楚国。晋楚在城濮之战时,郑军帮助楚国作战。
〔5〕函陵: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6〕氾(fàn)南: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7〕缒(zhuì):用绳子吊下。
〔8〕执事:办事人,对秦君的婉转称呼。
〔9〕越国:越过晋国,秦和郑中间隔着晋国。以鄙远:以遥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鄙:边邑。
〔10〕陪:增益。
〔11〕东道主:东方路上的主人。秦国派人到东方来,郑国可以担任招待。
〔12〕行李:使臣。
〔13〕共:同“供”,供给。
〔14〕为晋君赐:有赐于晋君,对晋惠公有恩,秦送晋惠公夷吾回国做君。
〔15〕焦、瑕:两个晋邑,在河南陕县附近。
〔16〕设版:筑城。版:打土墙的夹板。
〔17〕厌:同“餍”,满足。
〔18〕东封郑:东向以郑为封疆。
〔19〕阙:损害。
〔20〕说:同“悦”。
〔21〕子犯:狐偃字,晋文公舅,为晋文公谋臣。
〔22〕微:非。夫人:那个人。
〔23〕敝:败坏。
〔24〕所与:与国,盟国,指秦。知:同“智”。
〔25〕以乱易整:晋攻秦为乱。秦晋和为整。
这篇讲晋国和秦国两军围攻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退兵。这篇里主要写烛之武这个人,其次也写了郑文公、秦穆公、晋文公三个人,都写得栩栩如生。先看郑文公,郑文公听了佚之狐的话,要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郑文公相信烛之武有这本领,是有知人之明。烛之武因郑文公不重用他,所以推辞。郑文公承认自己不能早早任用他,是自己的过错。再说郑亡,对他也不利。肯承认错,再激发烛之武的爱国心,写郑文公比较明智。烛之武听了这话,就去了,写他的爱国心。他去劝秦穆公,从灭亡郑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利着眼。再进一步,讲晋国的没有信义,不可靠。这样从利害关系来打动秦穆公,显出他的智慧学识和辩才。写秦穆公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没有远见。写晋文公不肯去攻击秦军,作了多方面的考虑,是有识见的君主。在这篇里,写出四个不同的人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