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2〕

初,胜、诡欲使王求为汉嗣。〔3〕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使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4〕爰盎〔5〕等皆建以为不可,天子不许。梁王怒,令人刺杀盎。上疑梁杀之,使者冠盖相望责梁王。梁王始与胜、诡有谋,阳争以为不可,故见谗。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谏。〔6〕及梁事败,胜、诡死。孝王恐诛,乃思阳言,深辞谢之,赍〔7〕以千金,令求方略解罪于上者。阳素知齐人王先生,年八十余,多奇计,即往见,语以其事。王先生曰:“难哉!人主有私怨深怒,欲施必行之诛,诚难解也。以太后之尊,骨肉之亲,犹不能止,况臣下乎!……子行矣,还,过我而西。”邹阳行月余,莫能为谋,还,顾王先生,曰:“臣将西矣,为如何?”王先生曰:“吾先日欲献愚计,以为众不可盖,窃自薄陋,不敢道也。若子行,必往见王长君〔8〕,士无过此者矣。”邹阳发寤于心,曰:“敬诺。”

辞去。不过梁,径至长安,因客见王长君。长君者,王美人兄也,后封为盖侯。邹阳留数日,乘间〔9〕而请曰:“臣非为长君,无使令于前,故来侍也。愚戇,窃不自料,愿有谒也。”长君跪曰:“幸甚!”阳曰:“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天下无有。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爰盎事即穷竞,梁王恐诛。如此,则太后怫郁〔10〕泣血,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矣。臣恐长君危于累卵〔11〕,窃为足下忧之。”长君戄然〔12〕曰:“将为之奈何?”阳曰:“长君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13〕,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14〕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自计之。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天子,封之于有卑〔15〕。夫仁人之于兄弟,无臧(藏)怒,无宿怨,厚亲爱而已,是以后世称之。……以是说天子,侥幸梁事不奏。”长君曰:“诺。”乘间入而言之,及韩安国亦见长公主,事果得不治。〔16〕

【注释】

〔1〕本篇选自《汉书·邹阳传》。

〔2〕《汉书》:记西汉一朝的纪传体断代历史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百篇。班固著。班固(32—92),汉安陵(陕西咸阳县东北)人。为兰台令史,典校秘书,撰成《汉书》。

〔3〕胜、诡:羊胜、公孙诡,皆梁孝王的臣子。使王求为汉嗣:梁孝王刘武,汉文帝第二子。汉景帝废栗太子。窦太后意欲立梁孝王为太子,梁孝王也想求为太子。

〔4〕赐容车之地:梁孝王求汉景帝在京城里赐一块地给他。他可以从那里直接到太后的长乐宫。甬道:两侧筑墙的通道,直通太后宫。

〔5〕爰盎:字丝,汉楚人。为楚相,病免家居,被梁孝王派人刺死。

〔6〕枚先生:枚乘,字叔,淮阴人,为梁孝王臣,汉辞赋家。严夫子:严忌,吴人,梁孝王臣,汉辞赋家。

〔7〕赍(jī):把东西送给人。

〔8〕王长君:名信,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人。妹王美人,后封为汉景帝王皇后,王长君封盖侯。

〔9〕间:空暇时。

〔10〕怫(fú)郁:忧愁郁结。

〔11〕累卵:把鸡蛋叠起来,要倒地破碎。

〔12〕戄(jué)然:震惊貌。

〔13〕幸于两宫:得到太后宫及景帝宫的宠爱。

〔14〕存亡继绝:保存梁孝王不灭亡,使梁孝王一代不断绝。

〔15〕有卑:同“有庳(bì)”,今湖南道县北。

〔16〕韩安国亦见长公主:韩安国托长公主向窦太后求情赦免梁孝王。韩安国:字长孺,汉成安(今河南临汝县东南)人,为梁孝王中大夫。长公主:汉景帝长女。

司马迁史记》就思想性说胜过班固《汉书》,就艺术性说,也胜过《汉书》,但也有不如《汉书》的,像《邹阳传》就是。《史记》的《邹阳传》,讲羊胜、公孙诡“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邹阳从狱中上书,“书奏,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究竟邹阳为什么事下狱,孝王为什么放他,他后来又怎样,都没有讲。《汉书》就不同了。讲了梁孝王想当太子,被爰盎反对,羊胜、公孙诡阴谋派刺客去刺杀爰盎,邹阳反对,因此下狱。邹阳的信向梁孝王暗示他的反对出于对孝王的忠诚,孝王感悟,因此释放他。结果刺杀爰盎的事发露,汉景帝要查办这案子,孝王处境危险,邹阳用计救了孝王,说明他对孝王的忠诚。《汉书》里这样写,就写得胜过《史记》了。这篇的好处,在于讲出了事情因果,塑造了邹阳这一位富有智计的人物形象,也写出了汉朝的阴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