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2〕

商隐启:两日前,于张评事〔3〕处伏睹手笔,兼评事传指意,于乐籍中赐一人,以备纫补〔4〕。某悼伤〔5〕以来,光阴未几。梧桐半死,方有述哀〔6〕;灵光独存〔7〕,且兼多病。眷言息胤〔8〕,不暇提携,或小于叔夜之男,或幼于伯喈之女〔9〕。检庾信荀娘之启〔10〕,常有酸辛;咏陶潜通子之诗,每嗟漂泊〔11〕。所赖因依德宇,驰骤府庭〔12〕。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载怀乡土〔13〕。锦茵象榻,石馆金台〔14〕,入则陪奉光尘,出则揣摩铅钝〔15〕。兼之早岁,志在玄门〔16〕,及到此都,更敦夙契〔17〕,自安衰薄,微得端倪〔18〕。

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19〕,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况张懿仙本自无双,曾来独立〔20〕,既从上将,又托英僚(21)。汲县勒铭,方依崔瑗(22);汉庭曳履,犹忆郑崇(23)。宁复河里飞星,云间堕月(24),窥西家之宋玉,恨东舍之王昌(25)。诚出恩私,非所宜称。伏惟克从至愿,赐寝前言,使国人尽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26)。则恩优之理,何以加焉。干冒尊严,伏用惶灼(27)。谨启。

【注释】

〔1〕河东公:柳仲郢,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字谕蒙。累官刑部尚书,封河东县男,尊称为公。大中五年(851),任东川节度使(治所在四川梓潼县),聘商隐为节度书记。

〔2〕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后在各处幕府当幕僚。

〔3〕评事:管狱讼的官。

〔4〕乐籍:古代官家的歌舞女,属于乐户的名册。备纫补:供缝补衣裳,是嫁给他的谦称。

〔5〕悼伤:悼亡伤痛,指妻死。商隐妻王氏约在这年夏秋间病死。

〔6〕梧桐半死: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比喻妻死己生。述哀:《文选江淹《杂体诗》有潘岳《述哀》,是悼念亡妻的诗。

〔7〕灵光独存: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毁,而灵光岿然独存。”比自己还活着。

〔8〕眷言:顾恋,怀念。息胤:子女。

〔9〕小于叔夜之男:《晋书·嵇康传》:“康字叔夜。”“男年八岁”。幼于伯喈之女;《后代书·蔡邕传》:“蔡邕字伯喈。”《蔡琰别传》:“琰字文姬,邕之女,少聪慧秀异。年六岁,邕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琰曰第四弦。”

〔10〕庾信荀娘之启:庾信有《又谢赵王赍息(赐子女)丝布启》:“某息荀娘。”指柳仲郢送给他子女东西。

〔11〕陶潜通子之诗:陶潜《责子诗》:“通子年九龄,但觅梨与栗。”嗟漂泊:叹自己在外漂泊,不能照顾子女。

〔12〕因依:依靠。德宇:恩德的庇护处,指府主。驰骤:奔走效力。府庭:指幕府。

〔13〕旌旄:旗子,指节度使。载怀:怀念。

〔14〕锦茵象榻:铺有锦绣的褥子,饰有象牙的床榻。石馆金台:有藏书的石室。有接待贤人的黄金台。这是指府主招贤,给予厚待。

〔15〕光尘:称人的风采,指府主。揣摩铅钝:磨钝的铅刀,指磨炼自己。

〔16〕玄门:指道教。《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7〕敦:厚。夙契:早已契合,指早想归入道教。

〔18〕衰薄:衰弱薄命。端倪:头绪,得到学道的头绪。

〔19〕南国妖姬:南方妖艳的妇人。丛台:张衡《东京赋》:“赵建丛台于后。”丛台在赵国,指北方。

〔20〕独立: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指无双说。

〔21〕从上将:即跟从柳仲郢。托英僚:托庇于幕府中英俊的僚属。

〔22〕崔瑗:《后汉书·崔瑗传》:“迁汲令。开稻田数百顷,百姓歌之。”《崔氏家传》:“立碑颂德而祠之。”此指英僚。

〔23〕郑崇:《汉书·郑崇传》,“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木履声。’”此指柳仲郢。

〔24〕河里飞星:指七夕渡河的织女星飞来。云间堕月:云间的月亮掉下来,指张懿仙下嫁。

〔25〕宋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东家之子(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王昌: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得嫁东家王。”王指王昌。此指张虽有情,己实无意。

〔26〕展禽:即柳下惠。《荀子·大略》:“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后门者即无宿处之女,同衣而抱于怀中,用衣裹住,无非礼行为。阮籍:《世说·任诞》:“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阮常从妇饮酒,醉便卧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指张与己无关。

〔27〕伏:表敬语。惶灼:惶恐焦灼。

李商隐在柳仲郢幕府里做书记,柳仲郢知道他妻子死了,要把乐籍中最美的张懿仙配给他。他写信去推辞,先说他跟妻子的感情,像一棵梧桐树树根半死半活,妻子像半死的根,他像半活的根,是分不开的,即不能再娶。加上他多病,已有儿女,不想再娶。现在依靠府主,正想效力,来报答府主的厚恩。加上早年就想参加道教,现在更有这种企求,不想再婚。

再讲自己平生,虽然写了艳情诗,但并没有风流的事。讲到张懿仙,是一代最美的佳人,已经跟从上将,又托庇英才,也不宜下嫁给他。他对于张懿仙并无私心,希望府主收回成命。这封信对商隐的生平的认识是有帮助的。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一般认为这是他写的爱情诗,是他别有私情。从这封信里的表白来看,他是没有的。说明他写的《无题》诗,是另有寄托。这封信是用四六文来写的,对研究唐代的四六文,也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