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2〕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3〕。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中通外直〔6〕,不蔓不枝,香远益清〔7〕,亭亭净植〔8〕,可远观而不可亵〔9〕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0〕也;牡丹,花之富贵者〔11〕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本篇选自《周元公集》。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理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3〕蕃:繁,多。
〔4〕李唐:唐朝的皇帝姓李,故称李唐。唐人极爱牡丹。唐李肇《国史补》称牡丹“一本(棵)有值数万者”。宋人也爱牡丹,宋欧阳修有《洛阳牡丹记》。
〔5〕妖:妖艳,美丽但失庄重。
〔6〕中通外直:里边贯通,外面笔直。
〔7〕益清:越发清幽。
〔8〕植:立着。
〔9〕亵:不庄重的狎近。
〔10〕花之隐逸者:菊花在众多花草枯萎时开花,故称。
〔11〕花之富贵者:牡丹花娇艳绚丽,故称。
这是一篇咏物言志的小品,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千百年来,一直为志士仁人所推重,成为做人的典范。作者用菊和牡丹、陶渊明和世人、隐逸者和富贵者、“菊之爱”和“牡丹之爱”,一一对比莲花、和“莲之爱”,在鲜明的对比中,巧妙地寄托自己超流脱俗的情操;并在具体描绘莲花特征中,赋予极其美好的品格。以“出淤泥而不染”寓其不同流合污;以“濯清涟而不妖”寓其洁净不妖媚;以“中通外直”,“亭亭净植”寓其卓然挺立;以“香远益清”寓其香气清幽;以“远观而不可亵玩”寓其庄重不可轻狎,这种种描写,形神兼备,所以能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