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柔弱的政治

宋太祖像

在前期末了,我们曾经这样说过:唐末五季正当十世纪,东西两黑暗时代巧逢在一条时间线上,我们只好拭目以观下一期的新思潮。现在我们已写到本期了。本期的思潮固新,可是政治则依然如旧。宋朝的政府组织、职官制度及地方行政区划,多半模仿唐朝,似无重述的必要。不过有一点为我们所注意的:唐、宋两朝的政治精神则绝对不同。唐朝的政权操于皇帝一人或其宫廷宵小宦官少数人的手中,君权无限,政令严威,所谓“刚性政治”。宋朝的政权操于一般公卿大夫手中,君权有限,政令宽大,所谓“柔性政治”。自嬴秦开了官僚政治新纪录以后,帝王权力日高一日,绝无限制;可是两宋三百年的政权分掌于多数卿大夫的手中,帝王莫不虚己以听,却是宋朝的一件特色。这一班卿大夫,比较其他各朝总算优良分子占多数,且多为有道德的政论家,虽手握政权,而不敢擅作威福,宋代学术思想及教育特别发达的原因固多,这个也是原因之一。至于此时的社会生产,仍旧稳定于农业经济之中,正是这一班卿大夫所以生存的条件。他们在朝主持国政,颁行教育政策;在野号召生徒,讲论教育学理;其结果即训练成他们的继起人物,再来掌握政权,而国家政权及教育事业遂永远在这一阶级手中。资本主义不发达,变形的封建社会所产生的士大夫阶级——地主兼知识分子,必永远执掌国家的政治与教育特权,已成历史上必然的事实。关于这一点,所以不到清代末年,我们从此以后无庸重述了。不过由汉至唐,典型的封建制度虽然打破,而人民的态度,学术的探讨,及学者传授的方法,一切皆具很深的古意。到了本期,社会经济组织及政治形态虽然依旧,而其他一切已具近代形式,与前期似有显然的差异。故我们以前者为前期的半封建时代,则以后者为中期的半封建时代。

北宋末年如蔡京,南宋如秦桧、韩侂胄辈,虽曾挟着帝王擅作威福,但当时气节谠论风气业已养成,此少数人者究不足以箝制天下人之口也。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二 分裂的学区

政权柔弱的宋朝,国力更其柔弱,汉族人民在此时又处于异族势力的压迫之下了。汉族势力的强盛时期要以大唐前期为最,当时在东亚国家中号为唯一盟主;但自唐末以及五代,沙陀与契丹两族兴起,他们的势力于是逐渐衰退。宋太祖虽然以武力削平大乱,统一中原,终以国力薄弱之故,不足以挽救汉族的衰颓。当时北方民族最为强大,宋室最大领土,尚不过唐朝全盛时代二分之一。在北宋时代,黄河上游为西夏占据,黄河下流以北为辽人占据;宋室所有的,只就内地说,且非完土。在南宋时代,江淮以北,全为金人所占,宋室所有的,仅长江及珠江两流域数省而已,偏安于江左了一百多年,以与北宋比较,又复削小了许多。宋室领土既然削小,在其统治之下,不仅不足以包括中国全域,且不足以包括汉族全民;则他们的教育所及之地,当然只能限于政权所及之地。但施行教育的虽为政府,而感受教育的除少数贵族外仍为一般民众,我们如果在此时期只注意宋朝的教育,遗漏的地方必然很多。辽、金及西夏占据中国领土,他们的历史短则百余年,长至二百余年,也曾模仿中朝,施行种种文化,在他们的管辖区域之下也有相当的教育,此层我们应当连带注意。考《辽》、《金》二史及《宋史·外国列传》,辽、金、西夏三国政府皆曾设立学校,开办科举,而金国且有很详细的教育制度——学校与科举均分汉人与女真两类,即后来元朝教育制度的祖师。不过他们的办法究竟是模仿中国的,迎合汉人的心理,不见有什么特殊与创造,此时学区虽然分裂,在教育制度方面我们只举宋朝也可以概论其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