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介绍西方近代与兵学相关的事宜,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其一是西方陆军的兵种问题,西式陆军兵种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五种,文中着重介绍了工程兵与辎重兵;其二是西式军队训练士兵、将官、下级武官的方法与程式,主要是结合学堂学习与军营的操练,文中专门叙述了海军的军官训练;其三是概述了西式军队的士兵服役制度,分常备兵、预备兵、后备兵三种;其四是归纳西方军队的忠君爱国思想与激励有廉耻之心的尚武价值观。

或曰:兵必须学。《论语》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诸葛忠武曰[1]:“八阵既成[2],自今行师[3],庶不覆败矣[4]。”是兵有法有教也。

【注释】

[1]诸葛忠武:诸葛亮谥忠武。

[2]八阵:诸葛亮曾推演八阵图。八阵为八种兵阵,计有:洞当、中黄、龙腾、鸟飞、折冲、虎翼、握机、连衡。

[3]行师:用兵。

[4]覆败:覆灭败北,打败。

【译文】

有的人说:军事必须要学习。《论语》中说:“如果民众不经过训练就叫他们去作战,这叫做舍弃他们。”诸葛亮说:“练好了八种兵阵,从此开始用兵,基本不会覆灭败北。”这是行军打仗有训练有阵法啊。

或曰:兵不在学。霍去病曰[1]:“顾方略何如耳[2],不至学古兵法。”岳武穆曰[3]:“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兵无法无教也。此皆圣贤名将之说也,何道之从[4]?曰:吾将以四说通之。

【注释】

[1]霍去病(前140—前117):卫青姊子。为人少言不泄,果敢任气。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曾六次出击匈奴,涉沙漠,远至狼居胥山。封冠军侯,加骠骑大将军。

[2]顾:视,看。方略:计谋策略。

[3]岳武穆:即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起于行伍,后从开封尹兼东京留守宗泽,与金人战有功,为留守司统制。绍兴五年(1135),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十年(1140),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复大败金兵,进军朱仙镇。时赵构(高宗)、秦桧力主投降,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飞还,后又诬飞反,下狱加害,年三十九,孝宗时谥武穆。

[4]何道之从:即“从何道”。从,遵循。道,用兵之法。

【译文】

有的人说:行军打仗不在于学习。霍去病说:“看计划谋略如何,不要完全依照古代的兵法。”岳飞说:“运用得灵活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这是说行军打仗是没有固定方法和训练的。这些都是圣贤、名将的说法,应该遵循哪一种用兵之法呢?我回答说:“我将要用四种说法来说透它。”

盖兵学之精,至今日西国而极。有械不利,利械不习,与无手同;工作不娴,桥道不便,辎重不备,与无足同;地理不熟,测量不准,侦探不明,与无耳目同。聚千万无手、无足、无耳目之人,乌得为兵?是必先教之以能战之具,范之以不败之法。

【译文】

大概兵学的精意,如今可以说在西方国家达到了顶点。有武器而不好用,好用的武器而不去练习,和没有手是一样的;工作不娴熟,桥梁道路不便利,辎重不准备,和没有脚是一样的;地理不熟悉,测量不准确,侦查打探不明白,和没有耳朵、眼睛是一样的。集聚众多没有手、脚、耳朵、眼睛的人,怎么能成为军队?所以一定要先教士兵能战斗的武器与器械,向他们示范不会战败的方法。

既成为兵矣,而后可以施方略,言运用。至于方略运用,岂必西法,亦岂必古法哉?汉《艺文志》兵家分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西人兵学,惟阴阳不用,余皆兼之。

【译文】

已经成为合格的军队,然后才可以使用计谋策略,谈论如何在实战中运用。至于计谋策略的运用,难道一定是西方的方法,又或者一定是古代的方法吗?《汉书·艺文志》中把兵家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西方人的兵学只是没有阴阳这一说,其他的也都有。

枪炮、雷电、铁路、炮台、濠垒、桥道[1],技巧也;地图、测算,形势也。至攻守谋略,中西所同,因其械精艺多,条理繁细,故权谋一端亦较中法为密。

【注释】

[1]濠垒:壕沟,堡垒。

【译文】

枪炮、雷电、铁路、炮台、壕沟、堡垒、桥梁、道路,这些都是军事技巧;地图、测算,这是地形地势。至于进攻和防守的谋略,中国与西方是相同的,西方因为器械优良,技术众多,条理复杂细致,所以在权谋方面也比中国的方法细密、先进。

陆军之别有五,曰步队、马队、炮队、工队、辎重队[1]。工、辎两队皆兼有步队之所能。每一军皆兼有之,如四体具而后为人。工队主营垒、桥道之事,辎重队主械、药衣粮之事。西法以步队、炮队为最重,马队止为包抄及侦探之用。工、辎二队,古人所略。缘火器猛烈,或大队相持,或侦探扼守,必须掘地营[2],开濠堑,顷刻立就。若遇溪河泥沙,必须应时可渡,故立工队。今日用快枪快炮,所需弹药过多,一装五子十子连珠而发者为快枪,炮子如枪子式弹药相连,一分钟可放数十出者为快炮。以及备战各物,至为繁重,故立辎重队。分为数起,层递转运,故进不误用,退不全失。《淮南子·兵略训》言:将以五官为股肱手足。一曰尉之官,治军者也;一曰候之官,侦探也;一曰司空之官,“空”、“工”古今字,即工程队之官也;一曰舆之官,即辎重队之官也;其一阙。其说舆之官曰:收藏于后,迁舍不离,无淫舆[3],无遗辎,舆之官也。往年辽东之战,多因无此队之为累矣。临战之善有三:一未战先绘图。欲与敌国有战事,先于一两年前详绘敌境地图。一马队充侦探。侦探必以马队分途四出,更番归报。一前敌有军医。随在阵后,药物皆具。西法有军乐队,以作战士之气[4],今姑从缓。恤兵之善有四:一饷厚;一将不发饷,别有官主之;一兵不自爨[5],官为供备;一阵亡者恤其家终身。

【注释】

[1]工队:犹今之工程兵。

[2]掘地营:构筑地下工事。

[3]淫舆:多余的车辆。

[4]作:振作,激励。

[5]自爨(cuàn):自己烧火做饭。

【译文】

陆军有五种,分别是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工程、辎重两种部队都同时具备步兵部队的能力。每一支军队都同时具备它们,好比有了四肢才成为人一样。工程部队负责军营、堡垒、桥梁、道路的事务,辎重部队负责军械、医药、衣服、粮食的事务。西方的军事学把步兵部队和炮兵部队看得最重要,骑兵部队只是为了包抄和侦察而使用。工程、辎重两种部队,是古人不重视的。在现代战争中,由于火器猛烈,或者大部队之间彼此相持,或者侦探、扼守,必须构筑地下工事,挖掘壕沟,需要马上就完成。如果遇到溪流泥沙,必须随即就可以渡过,所以设立工程部队。今天使用快枪快炮,需要的弹药很多,一支枪装五发、十发子弹连续发出的是快枪,炮弹像子弹一样弹药相连,一分钟能放数十炮的是快炮。加上战斗需要的各种物品,非常繁重,所以设立辎重部队。辎重部队分为几部分,逐层传递转运,所以进军不耽误使用,撤退不至于全部丢失。《淮南子·兵略训》说:将领将五种官员当做股肱手足。一是叫尉的官,负责治军;一是叫候的官,负责侦探;一是叫司空的官,“空”和“工”是古今字,就是工程队的官员;一是叫舆的官,就是辎重队的官员;另一个缺失了。《淮南子》是这样说舆官:收藏在后方,迁移中不离开,没有多余的车辆,不丢失辎重,就是舆官的职责了。往年在辽东的战事,多因为没有此部队而受拖累。临战的好方法有三种:一是战前先绘制地图。想与敌国有战事,要先在一两年前详细绘制敌方境内的地图。一是骑兵部队充当侦探。侦探必须用骑兵部队,从不同的方向出发,轮流回来报告情况。一是前线有军医。跟在军队之后,准备好药物。西方有军乐队,用来激励战士的士气,如今暂且从长计议。抚恤士兵的好方法有四种:一是军饷丰厚;一是将领不发军饷,有其他的专职官员管理;一是军队不自己烧火做饭,官方为他们供应准备;一是阵亡的士兵要终身抚恤他的家庭。

教武备学生之法有三:曰学堂,曰操场,曰野操。学堂讲军械理法、地理、测绘、战守机宜、古来战事;操场习体操、队伍、火器;野操习分合攻守、侦探。或于山阜,或于溪谷,或于平地,作两军对敌状,惟将所指挥无定式,不仅在校场排演旧阵也。

【译文】

训练武备学堂学生的方法有三种:学堂,操场,野操。学堂讲解军械原理方法、地理、测绘、战斗防守重要事宜、自古以来的战事;操场练习体操、队伍、火器;野操练习分散、整合、进攻、防守、侦探。或者在山丘,或者在溪谷,或者在平地,摆出两支军队相对敌的状态,只是将领的指挥没有定式,不仅仅只是在校场排练演习旧阵势。

将领教偏裨之法有二[1]:曰兵棋,曰战图。兵棋者,取地图详绘山水、道路、林木、村落,以木棋书马步各队,将校环坐,各抒所见,商确攻守进退之法[2]。战图者,取西国古来大战事诸图,推究其胜败之故。

【注释】

[1]偏裨(pí):小将,偏将。

[2]商确:同“商榷”。

【译文】

将领教导偏将的方法有两种:兵棋,战图。兵棋就是拿来地图,详细绘出山脉水域、道路、森林、村落,用木棋子写上骑兵、步兵各部队,将校们围一圈坐下,各抒己见,商榷攻守进退的方法。战图就是拿来西方国家自古以来大战事的诸图,推究其中胜败的原因。

其教之程期有三:教兵止在操场,迟者一年可用,速者半年可用;教弁即有学堂[1],若绿营把总、外委、额外[2],勇营哨官、哨长皆为弁。步队、辎重队弁十四月,马队弁十六月,炮队、工队弁十八月,均兼随营操演。其十四岁以前例入之小学堂,不在此数。教将官者,学堂五年,随营操演二年。若绿营千总以上至副将[3],勇营管带以上至分统[4],皆为官,以下为弁,界限甚严。教大将者,学堂五年,随营二年,再入大学堂二年。若提镇及大统领[5]。凡为将官者,虽为官仍不废学,以时受教于本管之将领。必至大将,乃不受学。初入学堂者,年无过二十岁。总之,略于教兵,详于教将,此其要旨也。自将及弁,无人不读书,自弁及兵,无人不识字,无人不明算,无人不习体操,无人不解绘图,此其通例也。

【注释】

[1]弁(biàn):下级武官。

[2]把总:官名。清京师巡捕五营皆设有把总,为低级武官。外委:清制,指额外委派的武官。额外:在定额以外。

[3]千总:官名。明初京军三大营有把总、千总等职,皆以勋臣任之。其后职权日轻,入清遂为武职中之下级官。陆营、水师均置之,有营千总、卫千总等名。

[4]管带:武官名。清末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管带。即今之营长。

[5]提镇:指提督和总兵。清设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统辖全省水陆诸军,为地方最高级军官。总兵,明代遣将出兵,别设总兵官、副总兵官,以统其众。其后总兵官镇守一方,简称总兵。清因之。总兵亦可称为镇,故俗亦称总镇、镇台。统领:清制,京营有统领官,如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步军统领。各地防营武官统军二员以上者,部属称之为统领,上官称之为统带。

【译文】

教育的程序、周期有三种:教育士兵只在操场,慢的一年可用,快的半年可用;教育下级军官就有学堂,像绿营的把总、外委、额外,勇营的哨官、哨长都是弁。步兵、辎重部队的下级军官十四个月,骑兵部队的下级军官十六个月,炮兵、工程部队的下级军官十八个月,都同时随军营集训演练。十四岁以前按例进入小学堂,不在这些数目内。教育将官的学堂需要五年,随军营集训演练两年。像绿营千总以上到副将,勇营管带以上到分统,都是将官,以下是下级军官,界限很严格。教育大将的学堂五年,随军营两年,再进大学堂学习两年。像提督、总兵和大统领。凡是做将官的,虽然是官,仍不得停止学习,随时受教于主管将领。一定要到了大将,才不再进行学习。刚进学堂的人,年龄不能超过二十岁。总的来说,教育士兵较简略,而教育将领较详细,这是要旨。从将领到下级武官,没有人不读书,从下级武官到士兵,没有人不识字,没有人不会算数,没有人不练习体操,没有人不懂绘图,这是通用的原则。

水师之别有二:曰管轮,曰驾驶。管轮主轮机、测量,驾驶主枪炮、攻战。先教之于学堂,大率五年。复教之于练船,游历各国海口,习风涛,测海道,观战事,大率三年。其事较陆军为尤精。将领之外,又有关涉军事最要之官两项:一曰参谋官,主谋画调度,考地理,审敌情。国君之参谋,若宋之枢密[1],明之本兵[2]。将帅之参谋,若今之营务处而较尊。一曰会计官,主一军械物、衣粮、车马,何物用汽车,一车装若干,何物用马,一马驮若干,何物用马车,一车装若干,皆豫算于平时[3],若今之粮台[4]。两项官皆出于学堂,参谋尤重。今日固有营务处、粮台,但无豫为此学者耳。

【注释】

[1]枢密:即枢密院,官署名。宋枢密院与中书省(官署名)分掌军政,号为“二府”,有枢密使、副使等官。

[2]本兵:明代称兵部尚书(执掌兵权)为本兵。

[3]豫算:同“预算”。

[4]粮台:征发军粮的机关。

【译文】

海军的区别有两种:管轮,驾驶。管轮负责轮船、机器、测量,驾驶负责枪炮、攻战。先在学堂接受教育,大约五年。再在练习的船上训练,游历各国的海口,习惯风暴波涛,测量海道,观摩战事,大约三年。这些事比陆军精细得多。将领之外,又有两项有关军事的最重要的官员:一是参谋官,负责谋画调度,考察地理,审视敌情。国君的参谋,像宋代的枢密院,明代的兵部尚书。将帅的参谋,像如今的营务处而地位更高。一是会计官,负责统一调度军械物品、衣服、粮食、车马,什么东西用汽车,一车装多少,什么东西用马匹,一匹马驮多少,什么东西用马车,一车装多少,都在平时预算,像如今的粮台。这两项官都出自学堂,参谋尤其重要。今天固然有营务处、粮台,但是没有为此提前进行专门学习的。

兵之等差有三:在营者为常备兵。教之三年,即遣之归,名为豫备兵。不给饷,每年调集一操,酌予奖赏;又三年,则罢为后备兵。有大战事,常备不足,则以豫备兵充之。大率每年常备之退为豫备兵者约三之一,补新兵亦三之一。新旧层递蜕换,行之二十年,则举国之人无不习战者。用饷愈省,得兵愈多,兵技常熟,兵气常新。其法始创于德,欧洲效之,东洋踵之。欧洲大战动辄用兵二三十万,故兵须多。然此法所以能行者,外国重武,其民以充兵为荣,为国家效力计,不为一身糊口计。华兵以入伍为生计,故疲老多而裁汰难[1]。且工商多,闲民少,其兵皆有技能,军籍既脱,仍有执业,故可行也。中国若仿为之,则惟有于三年学成之兵,发给凭照,退为豫备兵,遣归本籍,酌给半饷,以供本县缉捕之用。改业远出者不给饷,三年以后,亦照西法退为后备。有事募集,亦可得半。

【注释】

[1]裁汰:裁减。

【译文】

士兵的差序等级有三级:在军营的是常备兵。训练三年,就遣归的,名叫预备兵。不给军饷,每年调集会操一次,酌情给予奖赏;三年以后,就解除为后备兵。遇有大型战事,常备兵不足,就用预备兵来补充。大约每年常备兵退为预备兵的约三分之一,补充新兵也是三分之一。新旧士兵有序地进行替换,实行二十年之后,则全国民众就没有不熟习战斗的了。使用军饷更少,得到士兵更多,士兵技艺总是熟练的,士兵充满朝气。这种方法创始于德国,欧洲效法,日本继而其后。欧洲大战动辄用兵二三十万,所以士兵数量必须多。但是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够实行,(是因为)外国崇尚武力,民众以当兵为荣,是为国家效力考虑,不为自己糊口考虑。中国士兵把入伍当做生计,所以疲惫老弱的士兵多而裁减、淘汰很难。而且外国工商业发达,闲散无事的民众少,它的士兵都有技能,脱离了军籍,还有能够从事的行业,所以是可行的。中国如果仿效实行,则只有给三年学成的士兵发放凭照,退为预备兵,遣归本籍,酌情给予一半薪饷,在本县起到缉贼捕盗的作用。更改职业和离开本籍的人不给薪饷,三年以后,也按照西方的方法退为后备兵。有事时募集,也可以得到其中的一半。

至其教将士之本务有二:曰知忠爱,曰厉廉耻。西洋将官教武备学生之言曰:汝等须先知自己是中国人,将来学成专为报效国家,若临战无勇,乃国家之耻,一身之耻。若无此心,虽练成与西兵一律之才能[1],亦无用也云云。西人武备书所言意与此略同。东洋将领,人给官书一卷,佩之于身,有来湖北者,取视其本,所载皆中国古来忠义文字,如《出师表》《正气歌》之类。所以将士皆能知忠爱、厉廉耻者,其道有一,曰尚武功。其国君服提督之服,邻国之君相赠以武将之衔。临战之饥寒有备,战殁之家属有养。兵之死亡,君亲吊之;兵之创伤,后亲疗之。故将之尊贵,过于文臣;兵之自爱,过于齐民[2]。强国之由,其在此矣!

【注释】

[1]一律:一样。

[2]齐民:平民。

【译文】

至于教育将士本来应尽的义务有两点:知晓忠君爱国,激励起廉耻之心。西洋将官教育武备学生时说:你们必须先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将来学成,专门为了报效国家,如果临战没有勇气,就是国家的耻辱,自己的耻辱。如果没有这个想法,虽然练成与西方士兵一样的才能,也是没有用,等等。西方人军事书上说的和这个大致相同。日本的将领,每人发给一卷官方指定的书,随身佩戴,有来湖北的人,拿他的书来看,记载的都是中国自古以来有关忠义的文字,比如《出师表》《正气歌》之类的。能让将士都能知道忠君爱国、有廉耻之心的,方法有一个,就是尚武。国君穿提督的衣服,邻国的君主间互相赠予武将的头衔。临战之时对饥寒有准备,战亡后家属得到供养。士兵死亡,君主亲自吊唁;士兵受伤,皇后亲自疗伤。所以将领地位尊贵,超过文臣;士兵自爱,超过平民。强国的缘由,在这里啊!

今日朝野皆知练兵为第一大事,然不教之于学堂,技艺不能精也;不学之于外洋,艺虽精,习不化也。在上无发愤求战之心以倡导之,兵虽可用,将必不力也。

【译文】

今天朝野上下都知道练兵是第一大事,但官兵不在学堂接受教育,技艺不能精熟;不向外国学习,技艺虽精,积习不能改变。上面的指挥者没有发愤求战的心思来倡导,士兵虽然可用,将领必然是不得力的。

或曰:使古之孙、吴、韩、岳、戚[1],近今之江、塔、罗、李、多[2],与西人战,能胜否乎?曰:能!亦学西法否乎?曰:必学!夫师出以律[3],圣之明训也。知己知彼,军之善经也。后起者胜,古今之通义也。兵事为儒学之至精,胡文忠阅历有得之格言也[4]。孙子《火攻》篇即西法先导,《谋攻篇》“其次伐交”、《九地》篇“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5],争天下之交[6],养天下之权[7],皆西国兵争要义。《吴子》“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8],与西法行军修路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与西法学堂重在教将领合。畜骑之对与西法养马合[9]。知忠爱廉耻,则必学;其不学者,必其不知忠爱廉耻者也。使诸名将生今之世,必早已习其器,晓其法,参以中国之情势,即非仿行,亦必暗合,即出新意,亦同宗旨。而又鼓以忠义之气,运以奇正之略,奚为而不可胜哉[10]?若近日武臣怠惰粗疏,一切废弛,而藉口于汉家自有制度[11],亦多见其无效忠死国之诚而已矣。

【注释】

[1]孙、吴、韩、岳、戚:分别指孙武吴起、韩世忠、岳飞、戚继光等古代名将。

[2]江:指江忠源(1812—1854),道光举人。在籍办团练镇压当地农民起义,授知县。后从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官至安徽巡抚。1854年守庐州(今合肥),太平军攻克庐州,江受伤投水死。塔:指塔齐布(1817—1855),满洲镶黄旗人。咸丰间由侍卫擢都司,分发湖南,1852年助守长沙,抗拒太平军,升游击,署中军参将,为曾国藩所器重。1885年攻江西九江,屡为太平军挫败,8月,呕血而死。罗:指罗泽南(1808—1856),清湖南湘乡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李:指李续宾(1818—1858),湘军著名将领,1858年死于三河之战太平军重兵包围中。多:指多隆阿(1818—1864),清满洲正白旗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将领,咸丰初,随胜保,后从都兴阿。累官将军,封一等男。同治间征回,肃清关辅。蓝大顺农民军陷盏厔,驰军围之,炮伤目,卒于军。谥忠武。

[3]师出以律:军队之出需有严整的纪律。

[4]胡文忠:胡林翼(1812—1861),道光进士。咸丰间,率黔勇到湖北镇压太平军,以克服武昌功,授湖北巡抚。创厘金,通盐运,改漕章,与曾国藩并称“曾胡”。卒谥文忠。有《胡文忠公遗集》。

[5]豫交:与之(诸侯)交往。豫,通“与”。

[6]争天下之交:外交上力争获得各个国家的支持。交,指两国一往一来。

[7]养天下之权:(以)取得统治天下的权位。养,获取。

[8]“《吴子》”几句:引文出自《吴子·兵法》。吴子,指吴起。地轻马,地势能让马轻捷地奔驰。

[9]畜骑之对:饲养战马的方法。对,治,管理方法。

[10]奚为:何谓。

[11]汉家:汉朝,汉代。这里指中国。

【译文】

有的人说:如果让古代的孙武、吴起、韩世忠、岳飞、戚继光,今天的江忠源、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多隆阿和西方人作战,能胜利吗?我回答说:能!还要学习西方方法吗?我回答说:必须学习!军队之出需要严整的纪律,是圣贤的明训。知己知彼,是军队的好经验。后起的人胜出,是古今共同的道理。兵学是儒家学问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这是胡林翼从自己过往经历中有所体会的格言啊。《孙子》的《火攻》一篇就是西法的先导,《谋攻》篇的“其次伐交”、《九地》篇的“不知道诸侯预谋的,不能与他交往”,外交上力争各国支持,以取得统治天下的地位,都是西方国家军事战争的重要道理。《吴子·兵法》“地势能让马轻捷地奔驰,马能让车轻快地行进,车能让人轻松地移动,人能让战斗轻巧地进行”,和西方行军修路是一样的。一个人学习战事,教育十个人;一万人学习战事,教育三军,和西方学堂重视教育将领一样。饲养战马的方法和西方一样。知道忠爱廉耻,就必须学习;不学习的人,一定是不知道忠爱廉耻的人。假如那些古代的名将生于当今之世,必定早已经学习西方的器械,通晓其战法,加上参考中国的形势,即使不是模仿,也一定暗合了西方军事的优良之处,即使推出新意,在大的宗旨上还是相同的。再加上以忠义之气去鼓励,运用出其不意的策略,怎么说不能获胜呢?像近日的武将怠慢、懒惰、粗疏,一切都荒废松弛,却借口说中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也是只能更多地看出他们没有誓死效忠国家的诚心罢了。

方今兵制教法,东洋、西洋大略皆同,盖由推求精善故,各国有则效而无改易之者[1]。语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况不习兵而又不视成事,岂不殆哉!

【注释】

[1]则效:效法。

【译文】

如今军事制度和教育的方法,东洋和西洋大致都是相同的,大概是由于追求精善的原因,各国大都效法而没有改易的。格言说:“不知道如何做官,就看前人是怎么做的。”何况不知道怎么当兵而又不看前人是怎么做的,难道不是很危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