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六年一月八日 顾颉刚先生谈杂史

今日,我们在说过了《二十四史》之后,应当接下去讲讲中国史书的另一重要部分——杂史。

正史,是少数人写的。杂史,是历代许多人写的,故杂史的书多,量大,无边无际。

杂史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正史的体例,有的是笔记体例,有的是诗、文体例,有的是小说等种种体例。这些都得要看。在这些著作之中,有许多史事是正史中所不曾有的。

中国的杂史,历代都不少,我们分别地概要说一说。

汉朝杂史

先从汉朝的杂史著作说起,最重要的有下述一些书:

甲、《西京杂记》:在这本书里,讲了汉朝的许多故事。书的作者是谁?没有定论。有的说是刘歆,有的说是晋朝葛洪

举例说吧,关于王昭君,在《汉书》中,并没有这个人物的故事。《汉书》只说了呼韩邪单于来朝见汉元帝,元帝赐给昭君。而《西京杂记》中讲:毛延寿给每一宮女画肖像画,就向她要钱。但是王昭君不给他钱。于是.毛延寿故意把王昭君的容貌画坏了。汉元帝见到这一画像,就不要王昭君了,过了些年,又赐给单于。说是到了分别的时候,元帝见到昭君甚美。结果把毛延寿杀了。

这个故事,到后来成了正史。不过,我想此事恐非实史。

《西京杂记》一书,在《汉魏丛书》中可以找到,此书很好读。

乙、还有一种是地方人士记地方之史的书。如四川人扬雄写的《蜀王本纪》,是关于古代的蜀国还没有被秦国灭亡以前蜀王的事。书中神话色彩甚浓,好比说子规鸟(到了半夜就鸣叫)是蜀王杜宇所变的。为什么一个王变成鸟呢?因为他与他宰相的妻子私通,其后,自己感到羞耻,遂变成鸟。

又说:古时从秦通到蜀非常难。秦王就造一石牛,要赠给蜀王,预先把金子放在石牛的屁股下面。欺骗蜀王说石牛会拉金子。蜀王很喜悦。为了要把秦王所赠的石牛搬到蜀国来,乃开辟通秦的道路。路修好了,秦王随之发兵,循着此路袭击蜀国。此说不可靠。

这本书原已散失,到了清代,才又集起来。

丙、江浙、吴越人的书,一是《越绝书》,相传是东汉初袁康作。这书保存了许多吴越史料。如说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就迁都到了琅琊,即山东半岛的青岛附近。这在《史记》里就没有此事。从《左传》、《孟子》上看,越国都城是迁到山东半岛了。《越绝书》又说,越国那时靠了船,使海上交通很发达,成了海上霸王。

其书还说奄城在江苏常州。过去,只知道奄城在山东,何以又是在江苏呢?《孟子》中说过,《吕氏春秋》中也说了周公东征,把奄人赶到了江南。这一点,现在已经发现了遗迹,常州尚有三层奄人遗城古迹。《越绝书》,不知作者是谁人,只知是东汉人作的。

再有第二种叫《吴越春秋》,是赵晔作的。这本书小说化了,着重写了越王如何灭吴的故事。写得细。书上说西施确有其人。说是西施原先已经和范蠡私通,待到嫁给吴王之后,成功了大事,才又和范蠡私下逃去。当然西施究竟是否真有其人,也不一定。

这些书都见于《汉魏丛书》。

丁、还有些用赋的体裁写汉朝之事的。班固有《两都赋》,这两篇赋是说汉代东京的事和西京的事。

张衡,东汉人,为太史令。作《二京赋》和《南都赋》。二京,即是汉朝的东京洛阳,西京长安。南都是汉光武起事的南阳。《二京赋》写了十年。这三篇赋都载于《昭明文选》之中。

六朝杂史

到了六朝时期,杂史著作,可以举出如下一些。

甲、南朝宋皇帝的本家刘义庆作的《世说新语》。

该书讲述晋朝的事很多。它把某人说了什么警句,以及一些奇人奇事,都记下了。晋朝有清谈的风气,所以奇谈的资料颇多,分作三十六类。这书虽说是南朝时的人所著,可是记了晋代的事,为唐朝唐太宗的《晋书》采用了很多。这书有单行本,容易买到。

乙、晋人常璩作的《华阳国志》。

作者是四川人。其书讲华山以南的人与事,包括了汉中、四川、云南各地的人物和事情。它主要是记人物。有单行本可买到。

丙、晋人法显和尚写的《佛国记》。

法显和尚去过印度,他的印度之行,早于唐代的玄奘,是我国第一个去印度的人。法显到印度是打陆路上去,从海路上回。从这本《佛国记》里,可以知道中国同印度之间的交通。该书很精练、简略,只有九千五百多字。里边记着他在去印度的时候,一路经过张掖、敦煌、新疆各地方,到克什米尔,过印度河,到达印度。他在返回时,是海上航行,经过斯里兰卡、印尼,再漂到广州,遇大风,到山东青岛附近的崂山登陆。

这本书是世界最早的中外长篇旅行记之一。

丁、北魏时有杨(一作阳或羊)衒之作的《洛阳伽蓝记》。

伽蓝,就是庙字。该书内容是:经过长时间战乱以后,再看看洛阳的伽蓝(庙),还保存了多少,因此记之。

虽说是记的庙,但其中记下许多大官的事情,并及于许多政治大事。

戊、《水经注》,北魏人郦道元作的。

我国古代有一部《水经》,是关于水道的专门著述。因为它的内容过于简单,又有些错误,所以晋人就有为《水经》作注的,郦道元就是极著名的一个。

他是河北涿鹿人,是位地理学家。他读过古代许多重要的地理书籍,如《山海经》、《禹贡》、《汉书·地理志》等,都觉得不能满足。

他亲身走过很多地方,河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进行大量实际调査,用水道记各地之事。他决定以《水经》为纲领,写出一部新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可谓历史地理,比《汉书·地理志》要好。它记下水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比《水经》多了十倍。不仅记下川流的源与去向等,还记下水道流域的山岳、城市、物产;甚而采录了不少民间传说、民谣、方言等可贵的史料。

郦道元注重实地考察,对于古书中汝河的源头,究竟是在哪里,他亲自去探察,结果在大盂山蒙柏谷找到了。又如古书对于山东泗水的起源,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他就自己去寻其源流,结果证明《水经》和《汉书·地理志》的记载都是错的。

昆仑山,原为虚无的,没有这个山。到了汉武帝,他指定把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叫做昆仑山。而《水经注》把此山放入喜马拉雅山里。

他又把印度的恒河的源流,说成是来自喜马拉雅山。郦道元在书中记述了不少古代印度的事,古时印度的历史常是下一代推倒上一代的史。

此外,还有些柬埔寨古时的事情。

这一地理巨著,可谓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不可少的著作。从此书之中,可以画出许多地理图来。

郦道元由于是北朝北魏人,没有到过南方,所以对于北方的历史地理很有贡献,而若干有关我国南方的地理资料就有些不大准确。

此书有四十卷,佚去五卷,现今留存的约有三十万字,可谓巨著。

唐朝杂史

到了唐代,就有不少杂史名著。简要说说。

甲、唐代杂史,最好的,首先在唐诗中。如杜甫的诗,称为诗史。他的著名诗篇:《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等,写出了唐代人民的痛苦。

又如,白居易的新乐府,都是骂唐时官家的。如像《新丰折臂翁》以及《长恨歌》等,也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唐永泰公主墓前室东壁壁画

乙、《蛮书》。唐人樊绰著。这书所说的“蛮”,是指的古代的彝族,有所谓“乌蛮”、“白蛮”之别,是讲述古时云南的历史。古代有“南诏国”,就是这本书里所说的“蛮国”,樊绰把那里有关少数民族的史事记下来写成书。

当代的向达已把此书整理好了,他作的《蛮书校注》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

丙、《大唐西域记》,唐人玄奘著。

玄奘,原姓陈,河南人。自幼出家当了和尚。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唐僧取经的故事,都是虚构,根本不是历史。但是,唐僧玄奘到印度取经,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

玄奘去印度,从西安出发,出玉门关,横穿新疆,经中亚、阿富汗,到达印度的北部。

过了十八年以后,他又经由西域各地,回到了长安。唐太宗亲自听取他讲印度之行的许多见闻。

他把自己旅途中所见所闻,写成一本书叫做《大唐西域记》。这部书记载了玄奘亲自走过的一百一十个大大小小的古国,还有另外他听人说到过的二十八国的情形。包括有河西走廊、新疆,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古时情況。记叙了有关的城市、人民、风俗、名胜、人物、传说故事等等。内容丰富,准确可靠,是研究上述地带的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书籍。

现在,我们的佛教协会在整理校注。解放后,此书也出版过的。

玄奘译经图

《大唐西域记》还受到外国的重视,有世界性。有些国家已经翻译了,成了世界名著。

书中讲了些印度故事。这就知道了中国不少的古代故事原本来自印度,只是经中国人略略改了一下。

比方说,唐人有小说《杜子春》。说的是杜子春,是个公子,借了人家的钱,赌光花光了。再去借,再去赌。后来,他看破红尘,出了家去修道。有一回,好似在做梦,他见到一只猛虎扑来,他的心不为所动。接着又看见一个美女,要依傍他,他的心也不为之动。又见到他自己家里亲人在他面前了,于是心里为之一动。这时,他多年修道炼的丹,一下子都烧在火里。炼丹,原是汉武帝时的事情,用来成仙,斗鬼魔的。

这个《杜子春》的故事,就来自印度。

丁、唐人笔记,是唐代杂史的重要部分。留存下来的,大多数都收在宋朝人编的《太平广记》之中。有了《太平广记》,唐人的一些小说、笔记,就都可以看到了。

宋人不止编出《太平广记》,他们编成四部大书:

一是《太平御览》,有一千卷。这是分类的百科全书。记载帝王、山川、天文、地理等。

二《太平广记》,有五百卷。都是收集的古人的小说和笔记。

三是《册府元龟》,有一千卷。其中收了古人的史书,也分了类。多半是些正史。后代刊印的正史有了错误,而此书里收的正史,还无有错。所以,还能用来校正《二十四史》。

四是《文苑英华》,有一千卷。

以上这四部书,都很有用处。

宋代杂史

宋代的杂史有许多,我们只说二部特别重要的。

甲、最有价值的是《梦溪笔谈》,为宋人沈括所作。沈括是政治家、军事家,主要的是一位大科学家。他的一生研究了军事科学,有《边州阵法》一书。他研究了物理学、数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水利、地质、气象、地图学等等许多方面的学问。诸种科学知识他都知道。他在各学科领域,都有很大成就。他发现了石油矿。宋人已发现陕北延长出石油。他也发现月亮本身没有光,月光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沈括作过地方官吏,研究科学,是以求改革。他还指挥过军队,打败敌人大军。

沈括

由于宋代统治者的腐朽,他的政治改革的宏图都失败了。到了晚年,五十八岁时,沈括闲居在江苏镇江市。他用全部精力著书立说,终于写出《梦溪笔谈》这部大著作。

这部巨著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

本书共有三十卷,有六百多条目。关于科学、技术的,占三分之一。包括着: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学、药物学等。既记载了作者本人的科学成就,也写出了我国十一世纪的科学成果。读此书,就能知道宋人的科学水平。

《梦溪笔谈》在世界科学史上有很髙的地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学术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中,就赞扬《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这部大作,已经由胡道静加以整理,有两种本子,分别由上海出版公司和中华书局出版。

乙、第二部重要杂史值得我们谈谈的是《松漠纪闻》。此书是南宋初期的人洪皓作的。“松漠”是指现在我国东北地区。那时,洪皓奉宋髙宗之命,到当时的金国为使官。可是,被金的统治者给扣留下了,就如同苏武一般,过了十多年以后,才放他回到南宋。他把十余年在金国的所见所闻,写成《松漠纪闻》,这对于研究金史,研究东北地区古代状态,有不少难得的资料。

南宋人很喜欢做笔记,一些出使者,把笔记写成书的很多,其中以《松漠纪闻》为首。

南宋时的其他许多笔记,都存于明朝毛晋校刻的《津逮秘书》里边。书名的“津'是指水路;“逮”字,是及到的意思。

其他的宋人笔记,有《宋人笔记丛刊》,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

元代杂史

甲、元代的杂史,首推《说郛》。“郛”字,是外城的意思。这本书是元代陶宗仪(字九成)编写。他把宋朝、元朝的很多书,都加以摘录,编作此书。由于元代的书,在连年战争中,大量失去,所以《说郛》很有用。

其中有《真腊风土记》,是专记柬埔寨的。作者周达观曾到柬埔寨住过很久。有许多事情,柬埔寨人没有记载,这本书里却有。现代柬埔寨人曾按这部书中所说的一些寺院,去实地査找,结果找到了。

所以,研究亚洲的历史,必须读中国史书。

乙、《元曲选》从这部书里可以看元代的社会风貌。该书是明代人所编。元曲有浪漫性,也有现实性。

如《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描写张生和崔莺莺恋爰故事的戏剧。作者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自由,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斗争精神。

明刊本《西厢记》插图

元杂剧中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最少也有三十多部,如《李逵负荆》等,马致远作的《汉宫秋》,写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再如《窦娥冤》,是大都人关汉卿写的。他是汉人,所以借着这一剧本来写元朝社会的黑暗。剧中窦娥喊出“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就是对于元朝统治者的抗议。《元曲选》,可以作为杂史看。

丙、《水浒传》。元末施耐庵著。宋江这样的人物,在《宋史·侯蒙传》里有记载。宋末、元初有一本书叫《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了一些宋江的故事。自南宋起,宋江故事在民间有许多传说。到了元朝,民间以宋江为主人公的口头传说,以及说书先生们的平话和戏曲的故事,就越发多起来。

施耐庵拒绝做官,把大部分是元代发展流传着的宋江故事,写成了《水浒传》。此书可以作杂史读,譬如书中说到货币情况时,讲“银子少,票子多”。可见是通货膨胀。又如对于西门庆这种土豪劣绅种种恶劣形状的描写,别的书没有,在这本书里就很多。

血溅鸳鸯楼

明刻本《水浒全传》插图

明代杂史

到了明代,有许多书是属于杂史。

甲、《今古奇观》,来自“三言”等,“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些白话小说的短篇集子,都是明人冯梦龙所编写。此人致力于民间文学,这种民间文学是士大夫不去注意的。他把宋代、元代、明代三个朝代民间说书人的话本与口头故事都写出来。成为小说。

“员外”这种人物和称谓,史书所不曾有,是些地主、商人、财主。从这些书的故事里,可以看到那时商业发展情况,以及其他社会风貌。

冯梦龙又注意民歌。一是“乐歌”,即有乐器配唱的歌,他有一书名《挂枝儿》。二是“山歌”,即徒歌,即没有乐曲,随口唱的歌,他又有一书名《山歌》。

乙、《金瓶梅》。明代无名氏作,可能是山东人作的。描绘男女之间的事多。但是,从这一小说当中,可以见到明代豪富们的生活,是何等的腐烂。

明刻本《金瓶梅》插图

丙、关于明末的史事有两本书;一是《荆驼逸史》;二是《明季稗史汇编》。编者谁人,不知道。著名的《扬州十日记》及《嘉定屠城记略》都在其中。后来,到清朝末年,同盟会的人们,对于“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又做了革命的渲染。

这两本书现在都有,可以到北京图书馆去借阅。

丁、《酌中志》,明末人刘若愚作。作者与明代大宦官魏忠贤同党,魏忠贤被逮捕治罪之后,刘若愚下了狱,他在狱中写太监和明朝宫中的事。

戊、《野获编》。明人沈德符写。明朝的人喜欢记明朝的事。这样的人和书有很多。因为明朝无有那么多的文字狱。

这本书有三十卷。读了它,对于知道明朝的事情,很有好处。

清朝杂史

到了清朝,因为文字狱很残酷,所以清人不敢写清代的事,这和明朝大为不同。可是也有些书能作为杂史来读。

甲、清朝初年的《梅村集》。这时还没有文字狱,能把清王及后妃的事写出来。

吴梅村即吴伟业,有《圆圆曲》长诗,记叙清人人关的事。诗中说:“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是吴三桂的爱妾。吴三桂是明末镇守山海关,拒清兵于关外的大将。他一听说圆圆被李自成的部将占去,便一怒而投降了清军。反过头来,引着清兵攻取了北京。

还有一篇诗《清凉山赞佛》,说的是清朝皇帝顺治出家的事。

这些诗篇,清朝都没有禁。

乙、笔记。有满人礼亲王著的《啸亭杂录》,书中记叙了许多清朝的事。

丙、《聊斋志异》。清人蒲松龄作。作者是山东淄博人。他屡次投考不中,在科举失意之后,着意于收集民间故事,写成短篇文言小说。

起初,这部小说不敢刻印出版,许多年之后,才敢印出来。书中不少文字是揭露清朝社会黑暗的。有一篇写了“罗刹鬼国”,说这个鬼国,把一个个圆骨做成项链,用以买官。这是骂清朝的。因为清朝的官吏才戴朝珠。

丁、《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小说,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史书。曹雪芹通过对于宝玉、黛玉爱情故事的描绘,也写出了清朝一代的社会面貌。通过对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史的描写,反映了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衰败景象。

贾宝玉

清代改琦绘《红楼梦图咏》

林黛玉

清代改琦绘《红楼梦图咏》

书里说贾、史、王、薛曾是何等豪富!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所说的这四大家族的势力够多大!贾雨村这个人物,就是由于走了贾家和薛家的门子,以致几年之间,便从知府升为御史,再升吏部侍郎,再升兵部尚书、京兆府尹等。这就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清朝政治的腐败。

又例如,写元春入了宫,成了皇贵妃,贾家的社会地位是更加大大抬高起来。可是一个妃子要想走出宫墙,回一趟娘家,就很不自由,极不容易。要造省亲别墅,其建筑与设备达到“天上人间诸事备”的高度。还给她一条严酷的规矩:当日出来,当日归。元春从这次省亲以后,这个青年皇贵妃便死去。她已经是皇帝的妃子,尚且无有自由。

这种事在其他书里是不敢写的。所以说《红楼梦》对清朝有讽刺。有人把这部书比作清代社会的镜子。总归可以说,它揭示了十八世纪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各方面的景况。

戊、《阅微草堂笔记》。清代大学纪晓岚(昀)著。这人是河北献县人,是《四库全书》的“总编辑”。他把自己平日亲自见到,亲自经历过,亲自听到过的许多社会故事,写成此书。

纪晓岚,曾经犯了罪,充军到新疆。因为他有个亲戚叫卢见曾,作两淮盐运史的官,犯了法,皇帝要治他的罪,抄他的家。纪晓岚在乾隆皇帝的身旁管事,自然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就派人给卢见曾送去一个信封,内中没有片纸只字,只放了一点茶,和一点盐。卢见曾收到以后,想了想,也就明白了,这是告诉他査抄他的家产。他便迅速转移分散自家的财产。后来,皇帝知道是纪晓岚泄露的机密,就把他充军到乌鲁木齐。在充军期间,纪晓岚写成《阅微草堂笔记》。

读此书,能看到许多清代的社会情景。

己、《儒林外史》。清文人吴敬梓作的长篇小说。记叙了清代读书人的生活,他们一心想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科第很是羡慕,中了举就如同天上的星。但所谓“抡才大典”的科举考试时,“也有代笔的,也有传递的,大家丢纸团,掠砖头,挤眉弄眼,无所不为”。

秀才中举,大不易。这就产生了许多社会丑陋事态。有的利欲熏心,品格卑下。范进听到中举的消息,竟然欢喜得发了疯,挨了胡屠户一记耳光,才清醒过来。从此他就“平步登天”,田产房屋、奴仆钱米、衣服杯盘都有人送上门来。他母亲髙兴得痰迷心窍而死。匡超人出身于“庄农人家”,原来比较朴实,但自从听了马二先生要他走“举业”之路的引诱,以后又得到了知县的赏识,逐渐失去原来的纯朴,堕落成热衷于功名富贵的流氓无赖。他当讼棍、做枪手、放私债、造假信、骗卖妇女、冒名顶替,无所不为。

有的读书人,一旦中了举当了官,一上任就打听捞钱的決窍。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衙门里整天价响的“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吴敬梓本人憎恶这些科举制度的黑暗,他不肯赴考,家里也穷,乃写《儒林外史》一书,揭示清代的科考与官场的污浊。也可以作为史料书籍来看。

庚、《板桥杂记》。清人余怀写的。采用笔记记载了秦淮河上的人家和事情。虽说写秦淮河的人与事,但并不是专记妓女,也记叙了许多嫖客。这些嫖客中有政治人物,所以就牵连到当时政治纷争。

桃花扇》就是根据这本书的记叙而写成的。这个故事记的是明代末年的事。这书的描述,使人感到妓女比官好。

辛、清末出了些“谴责小说”。有《官场现形记》,有《文明小史》,有《孽海花》……

这些谴责小说,使人知道清朝社会腐朽之甚。

清以后,到了民国时期,有一本《新华春梦记》,是骂袁世凯的。又有一本叫《啼笑姻缘》的小说,张恨水作,是骂军阀的。再后来,到抗日战争期间,张恨水又写了一部小说《八十一梦》,是骂蒋介石的。

以上所谈各朝各代,代代都有富有史料价值的书籍。这些书籍的体例有种种不同,有笔记,有回忆录,有学术著作,有诗,有赋,有小说,有剧本,有史书……还有一种“竹枝词”,每一首是四句、七言,原是宋人唱的词,后人用这一词牌,写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和事。从中皆可以找出史料。

这些富有史料价值的各种体例的书籍,我们学历史、研究历史的,都应把它们当作历史书去査阅参考,所以都叫做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