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底种类,在第二章中已经说过,可以分作记载文,纪叙文,解释文,论辨文,诱导文这五种,这五种文体的意义,第二章里我们也已经约略说过了;不过那是最简略的说述,颇不容易明白真际,这里应该更详细地说一点。现在先说这第一种的记载文。
第十八节 记载文底旨趣
记载文底旨趣,在乎——如——
记载人与物底形状与性质。
菊花红白相间,美丽地开著。(形状)
牵牛花清晨开着,一受日光便萎缩了。(性质)
这便是我们所谓记载文。
一切,凡是记述人与物底形状、性质的文章,便是记载文,并不须计论那记载出来的人与物,在天地间究竟是实有或是假设。所以记载我面前摆着这些菊花的形状的固然是记载文,记载地狱底形状的,也一样地可以称为记载文。
又凡作者旨趣在乎记载人与物底形状、性质的文章,便是记载文,也并不须计论那被记载的是动状或静状。如——
堤上虽有微风,河里却毫没有波纹,水面像镜子一般,映出澄清的天空的影。(《少年的悲哀》)
原是记载文。
浓雾已在低地聚集,使作工[1]的人全身冷透了。黑暗如不可见的波浪一般,匍匐而来,沿着山脚,将割过的稻田,水流,山洞与岩石的一切荒凉的颜色,都收到他的里面去了。(《黄昏》)
这也一样地是记载文。总之,凡是作者底“旨趣”,在乎记载人和物底形状、性质的,都是记载文;这以上,便不必计较了。
第十九节 记载文和绘画及雕刻
记载文底效用,不外乎写出了人与物底形状、性质,使人仿佛文中的人与物,想象文中的人与物。所以彼底理想也如绘画及雕刻一样,在于记载的逼真,使读者看了记载文,能够现出和作者近似的意象,看了所记载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或是人情风俗,都如看了绘画或雕刻一般。所以寻常对于记载文,常有一个“如画”的赞语。
只是记载文底特长,实与绘画和雕刻不同。绘画和雕刻,可以使人同时看见彼底全体与各部,彼底各部底关系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文章却只能将全体各部按次说述,无论如何决不能同时写出全体或各部来。譬如描写一个人底模样,绘画和雕刻可以将那人底全个同时显现在人们面前,但在文章除了从头到脚,按次描写,却便别无方法。这是文章底短处,也就是文章不如绘画雕刻的方面。我们要弥补这等短处,想将全体同时呈现在读者面前,除了将绘画或照片插在文中,简直没有别的方法。
可是绘画和雕刻,无论怎样巧妙却又只能表出瞬间的情状,一瞬间以前以后的情状全只能让人自己想象,作品本身断然不得描出。例如我们看米莱[2]底名画《晚祷》,我们看了那夫妇俩中间放着一篮薯,两边放着农具,在鸢色的夕阳里相向站着祈祷的神情以及周围的配景,心中原会涌出无边的哀愁,乃至于想到了人生究竟的问题。但这究竟是我们底想象,至于画中所表现的实不过每农夫农妇晚祷时候一瞬间的景物,除此之外,就是晚祷的瞬间以前以后的一瞬间的情状,也并无从看出。倘要使那瞬间的前后底情形也使人知道,那就只有依靠文章的帮助了。而写出各瞬间的情状,却是文章底一种特长。所以就特长而说,文章其实与绘画和雕刻不同。
第二十节 记载和观察
记载文底效用,既在乎写出各瞬间的人情物态,使人仿佛,使人想象,所以记载之前决不可没有精密切实的观察;否则必至模糊恍惚,使人无从捉摸。观察,便是将事物底情态如实摄收在我们心中。凡是记载物态人情,无论记载实有,描写假设,都须预先有了这如实摄收情态的工夫,然后下笔。是实有的,须先亲临观察;是假设即是建设实有在想象中的,也须先将彼想象得也如亲临观察一般。
凡是观察都是如此,至于记载却有两途:一主传达知识,使人理解;一主传达情意,使人感受。使人理解的,如寻人的招纸[3],租屋的广告,只将各部及全部细细写出,使人看了文章正如亲身看了所记载的人与屋底模样便得。使人感受的,却非绵密写的[4]圆满生动不可。就是:前者只须细写,后者必须活现。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记载文又被分为两种:一是科学的记载文;一是文学的记载文。
第二十一节 科学的记载文
科学的记载文,就是我们对于物体的观察底报告。常列举了各部分底位置、形状、色彩,使人可以逐部和实物比较对照。这种文,大抵用在地理学、博物学这一类的书中。寻人的招纸,租屋的广告、财产的目录上所用的,通常也是这一种科学的记载文。
这一种记载文,多附有插画。因为附了照片、绘画等插画,更能使人明了物体底真状。但插画实不易使人注意细微的重要点,如寻人招纸上痣这一类东西,插画便几乎无从使人注意。所以这一种文虽须插画辅助,却也别有存在的价值。
这一种文记载事物的次序,约有下列两种:
一、从起点到终点——就是从观察底起点记载到观察底终点,依着观察次第逐部记去。如写西湖,倘从陶社开始观察,便由陶社记起。
二、从大体到细部——就是先写出关于全体的材料,随后将各部分的材料,从大入小,按次写出。如写醉翁亭,先写“环滁皆山”,再写西南诸峰,然后写醉翁亭之类。
除了有一定的习惯之外,内容简单的大抵用第一种次序,内容繁复的大抵用第二种次序。
第二十二节 文学的记载文
文学的记载文,虽也有人说是事物底报告,其实不如说是印象底表现。
因为这一类虽也兼有报告形相[5]使人理解的性质,总之多少含有传达作者印象,使人感动的作用。换句话说,决不能排除作者主观至于净尽。所以与其说是事物底报告,实不如说是对于事物的印象底表现。而这一种所以与前一种不同处,也就在这一点。
这种文记载的次序,也不外上列两种。不过记载时,别有最该注意的两条:
一、须记得完满——每写一人一物,须将其背景托出,使人看了,觉得所记形状、色采,历历如在眼前。
二、须写出个性——每个物体,无论一草一木,都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色;纵使相似,也不会相等、相同。既不等同,内中自然存有特异的处所。这等特异的处所,就是我们所谓个性,——那相同的,名为类性或类型——这个性,在这一种文中必须将彼描出。因为描出了这个性,才能使林黛玉是林黛玉,薛宝钗是薛宝钗,所描人物各有各的生命。至于其余应该注意的种种,在这概论文章的书中不能多说了。
第二十三节 记载底中心点和停留点
凡作记载文,必有记载底中心点和停留点。记载底中心点,就是所记物体、景色底主要点;记载底停留点,就是观察者在记载时所驻立的立脚点。凡作记载文,都须预先定了这中心点和停留点然后下笔。定了中心点,才可以决定何处该详、何处该略;定了停留点,才可以希望远近合法、明暗分明。
中心点有时是一,有时是二,也有时在二以上。停留点也不限于一点,有时是几点,也有时是一线。如先写大体后写细部,停留点便至少有两点;如取从起点到终点的次序,将一城逐步地记述,停留点便是一线了。
中心点和停留点,很有关系,因为停留点常随着中心点而转移。凡是记载,总先定了中心点,随后择一最适宜于记载这中心点的一点,来作停留点;到了因记载底进行,这点成了不适宜时,又另换一点来作停留点。
中心点和停留点,有一个共通的作用,就是这两者都是材料去取的标准:中心点指示我们非必需的不必写,停留点教导我们在一个停留点上作者官能所不能接触的不可写。所以作记载文时,必须注意了这两种点,才可以希望去取得宜。
【注释】
[1]作工:今一般写作“做工”。
[2]米莱:通译为“米勒”。
[3]招纸:即招贴。
[4]的:今写作“得”。此类后同。
[5]形相:今写作“形相”。此类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