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治为期甚短,且始皇坑士销兵以防天下再乱,是以秦兵器无甚特彩,铜兵尚偶可见及(详上),铁兵殊罕见也。且秦处西北,古时产铁甚少,远不如华中华南铁产之富,故秦王曾兴铁兵不利之叹。如《史记》曰:秦昭王临朝叹息,范雎请罪。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远虑。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可见秦之铁兵不佳,亦可见自战国以至秦代铁兵之盛行,而铸造之精良也。上列第四十五图及第五十七图版中,容有秦代铁兵。
汉代已至铁兵全盛时代,进为钢兵,有炼至百辟者,则迥非三代以后之铜兵可能抵敌者矣。如《典论》载魏太子曹丕选楚越良工制铁刀、铁剑、铁匕首,精而炼之,至于百辟,或文似灵龟,或采似丹霞,或皎若严霜,或状似龙文,或色比彩虹,或形若龙鳞,均刃上铸有天然花纹之名器也。其中一器,名曰“素质”,刀身而剑铗,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汉代度量衡也)。济南省立图书馆及南京古物保存所各藏有汉铁剑一具,均系出土于汉墓中者,长短宽窄不同,铁已腐化剥落,确系前汉铁剑,惜均难磨洗认前朝矣(第五十八图版第十四、十五两号)。内地出土之汉代铁刀多遭毁弃,其较为完整而可图供参考者,有安南七庙地方汉墓中掘出之汉铁刀一具,环首而柄刃分界处有铜箍,长一一一公分,其形与周铁刀相似,现藏越南河内博物馆(第五十八图版第十三号)。汉代长兵,已于叙述汉代铜兵时详言之矣。汉代铁镞,日本各地收藏者不少,形式各有不同,其变幻不亚于战国铜镞,亦有完全与上图周秦镞异形者。如第五十八图版之所示者,系出土于中国东北部、朝鲜之汉铁镞也(第五十八图版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号)。北方地气干燥,故两千年后之铁兵,尚有完整可观者;南方潮湿,埋铁朽蚀较甚,且收藏家从前均不注意及此,是以自汉以来之铁兵,出土于南方者无闻焉。日人又藏有汉代鸣镝多具,如第五十八图版第十、十一、十二等号是也,均铁制而饰装兽骨及象牙者,亦有用水牛角为鸣具者,出土于朝鲜者较多。鸣镝不始于汉,胡人多喜用之。后世则呼为响箭,直至清季尚有用之者。汉代弓矢弩机之制甚繁,弓矢之名称颇多,形式各有异同,已于述汉铜兵时言之矣。汉代防御武器,革制、铜制、铁制者均有,至后汉已全用铁制,仅以铜为饰耳。唯上级将官及贵族仍喜用铜,或饰以金银玉石,利其光辉华彩,且以夸耀敌人也。《书》曰:“善乃甲胄。”注谓:“甲,铠胄兜鍪。”《正义》《经典》皆言“甲胄秦世以来,始有铠、兜鍪之文。古之作甲用皮,秦汉以来用铁。铠、鍪二字皆从金,盖用铁为之,而因以作名也”是也。汉代甲铠胄兜鍪盾之名目甚多,式样亦繁,所用质料及装饰与颜色各有不同,已详上方汉铜兵之中。实则汉初已广用铁兵,不独防御武器为然。是以汉代铁兵,必有佳品,惜乏出土实物可供研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