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辈读了苏东坡游赤壁之赋,读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我与子之所共‘食’”,未免神往。尝看东坡自己所写帖,这个尾字确是“食”字,今俗本已改为“适”字了,实则食字更有深意,清风明月,确实可食的。
故食的广义,除口外,有鼻食的,如吸了香花、香草与香水之味,就觉肚不饿了。有耳食的,如孔圣人在齐听了音乐(《韶》)就有三月久不知肉味了,忘却肉之好处了。有目食的,如餐色之类,见了美人或新奇之物,不觉追逐流连,也不知肚腹之叫嚣了。有脑食的精神思想的食法,如书呆子用了《史记》或《宋书》为下酒物之类。
常人太以食为食了,聪明人当食其于食物之外而食。于食物之余,广取大自然的景象以为食的对象,与大自然合一而食,然后食得极端消化,由此,食物一变为活能。肚虽饥饿,身体内已得了活能的作用,不食也不饿了,且“饿得更精神”了。
第四节 个人的总合单位与级别的平均单位及消化方法
欧洲旧时营养学说,以个人的身体重量为食物单位,如人有七十公斤重就须每日吸收七十克至百余克的蛋白质与若干千卡(四千吧)热量。这个论据,犯了二种大毛病,一是老年人与壮年人的营养与不事工作及劳动者的营养各有不同,一律以“体重”为标准,有的不足,有的过度,彼此都不能得到好营养法。二是蛋白质与热能的定量太高,尤其是蛋白质过多(尤其是动物性的蛋白质)则易生出种种疾病,身体中毒,或自行消费于大小便及发泄之中。
经过数十年与多数实验家的研究,至今日都知蛋白质与热量先时定得多过于身体所需的三分之二,这是说,体重七十公斤的人,每日只需三四克的蛋白质与一两千卡热量便足够了。这是韩特特等人的新营养单位制,且实验证明蛋白质以植物性的为佳(如五谷、菜果、乳、蛋之类)。
又有披格的“乳单位制” (2) ,以人的肠长度与肠面积为定量,例如小孩比大人肠短一半的,其食量当比大人少食一半了。这个定制也犯了“一概”的毛病,因为同一样长度,而各人的工作与生活气候及习惯不同,所需营养当然也不能一样。
故我个人意见,先当以个人为单位,这是说,个人的年龄,职业,所处的气候及所在地方的食物,总合起来为这个人的“总合单位量”。可是个人的年龄与职业等在一定的地方,当然与同等人有一公共的标准,这个就是我所说的“级别单位制”。例如潮汕的中小学教员,以年龄三十岁左右,每日上课四五小时者为级别,则每日的食物(营养足度量)为四十克的蛋白质与一千六百卡的热量即足。以植物性食物说,即每日分量为米四两、番薯半斤、一粒鸡蛋或鸭蛋,及数两青菜就足够了。不食菜蔬,或代用一两个香蕉、桃、李;不食水果,或用一二两糖类,其度量也够相等。
你看这样少的食物,就够为一个知识界人士足用一日。或许有些人习惯大食的,觉得太肚饿,但渐渐养成习惯,当可改易先前的观念了。在这个分量上,个人当按其每日的工作不同,或气候寒暑,而变通其数额,然其差率当不可超过十分之一二。
总之,合理的营养单位先以各地方的级别为主,如工人有工人的级别,而工人中,又有机器工、手工、挑工等阶级分别。就公家分配标准说,当以级别为定量,至个人中则当按照自己所合理的要求,再制定适度的标准。
要之,经过全世界各国的试验家所得的共同结论,断定蛋白质的食量以少为佳。蛋白质中尤以植物性的比动物性的为好。
到此,尚有一问题提起注意,就是食物与消化量的比例数值。许多人虽食得多,但消化力不好,甚且有过半以上的食物不能消化,那么虽比别人多食一倍以上,究之徒费钱财与积毒在肚腹、脾脏,及肝内,而所得的比别人少食一倍的还少。
说及消化学说,世人也犯了不正确的推论,例如动物性的食物,肉及鱼等虽比植物性如五谷,如菜蔬、水果等易消化,且其吸入身体内的品质,动物性比植物性的,照上理说,当然为较多,所以说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为较佳的食料了。实则因为植物含有纤维质,而鱼与肉则极少。但这纤维质,我在上文已说过了是极有价值的,因它能助肠胃运动,一面排泄衍余废毒物于身外,一面则助进活能的作用于体内,至于鱼、肉及那些工业化学食品与那些罐头制的物件则无此质,所以使肠腹怠惰,不能运动排泄,故所谓文明人大多犯了大便秘结的毛病。
* * *
(1) 本文原载1948年6月21日《大光报》。
(2) 披格,奥地利科学家和儿科医生,因其对细菌学和免疫学领域的贡献而闻名。“乳单位制”指的是以人乳一克为营养单位,替代原来的单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