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小说
俄国文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派别,就是民众小说家(Folk-Novelists)。所谓“民众小说家”并不是“为”民众而著作的作家,乃是叙述民众生活的作家。他们所写的是俄国的农民、矿工、工厂工人、穷苦的流荡人,以及农村、小镇的景色。在西欧各国,这种文字不多见;西欧的作家,虽然也有描写到这些被压迫者,但多半是书中的陪角,而不是主人翁。俄国则自十九世纪后半以来,此种作家极多,且都是专门描写这些民众的。他们的著作,也甚为读者社会所欢迎,他们是真确的写实主义者;他们表现出人生的真相,一举一动都赤裸裸的描写出来,毫不加以理想化。
初期的作家
初期的民众小说家最重要的是格里各罗威契(Grigorovich)(一八二二年生,一八九九年死);他有伟大的天才,批评家有时以之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龚察洛夫、阿史特洛夫斯基诸人并称。他的母亲是法国人,所受的教育也是法国的。他并不是专从事于文学的,同时并努力于绘画,在他最后的三十年间,且什么小说也不写,只把他的全力给了俄国画学会。但他的文学成绩却很大,在四十年代之初,他以著《擦机械者》一篇小说有名。这时,俄国的社会正受法国社会主义者的影响,知识阶级都趋向于社会运动。格里各罗威契也为这个新涨的热潮所卷。他很热诚的对于穷苦的被压迫者表同情。他到乡村里住过两年,在一八四六年遂发表他的第一部描写乡间生活的小说《乡村》( T he Vi lla ge ),以真挚写实的笔,写出乡间生活的黑暗与奴隶制度的恐怖。此书出时,当时的批评家倍林斯基(Bylinsky)立刻承认他是一个蕴有伟大力量的新作家。他的第二部小说《不幸的安东》( A n to n t he Un fo r t un at e )也是描写乡村生活的,其效果之大,直等于美国史陀活夫人的《黑奴吁天录》( Unc l e To m ' s C ab in )。当时的知识阶级的男女,没有一个人读了这本书不替不幸的安东流涕的,且对于农奴,没有一个人不很感动的换了一副好心肠的。在后八年间(一八四七年—— 一八五五年)他又著了同样性质的几部书,如《渔夫》《移民》《农夫》《流荡人》及《乡间之路》( T he C o un t r y R oa ds )等。至此,他突然的搁下笔来。以后的许多年间只写了两部小说及一本回忆录。许多批评家对于格里各罗威契的见解很不相同;有的以为他的作品是非常可赞美的,有的则以为他所写的农夫并不是真实的。屠格涅夫也以为他的描写似乎太冷淡。但无论如何,格里各罗威契的成绩总是很伟大的;他所写的农夫也很好,不过略有些理想化了。这实是初期民众小说家与以后民众作家不同的地方。
与格里各罗威契同派,且对于农奴解放运动也很尽力的民众作家是麦可威契夫人(Mme Marie Markovitch);她著作时常用她的假名Marko Vovtchok。她是大俄人,但因嫁给小俄的作家麦可威契,所以她的第一部描写农民的小说集是用小俄文写的。(后来屠格涅夫把他们译成大俄文)但不久,她的著作又都直接用大俄文写。在现在看来,她的小说,似乎是太感伤了。然在当时则读者都带着热诚欢迎她,为她的所写的农妇流下同情之泪。且她的感动主义也不是十九世纪初叶的没有真情的感伤主义。她的著作里满含着同情,且富于诗的与民歌的趣味。她的人物,大概都是意造的,这是初期诸民众小说家的通病。但她的描写小俄乡间的背景与地方生活的色彩则极为真切。
这时,还有一个作家但尼里夫斯基(Danilevsky)(一八二九年生,一八九〇年死),也不能不提到。他是以历史小说的作者著名。他的三部长小说,《诺孚罗西耶的逃奴》《归来的逃奴》及《新的居民》,读的人极多。这三部小说都是描写那些新辟地的住民的生活;这些居民,大半是逃奴,没有得政府的允可而去耕种西南方的新得的自由土地。他的叙述都活泼而具同情。
中期的作家
格里各罗威契诸作家,虽然努力的从事于民众生活的描写,但他们的著作似乎太理想化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描写穷苦阶级的生活应该用新的形式。到了后来才渐渐的有新的描写方法和新的风格成立。但这是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的,从格里各罗威契到“极端的写实主义者”勒谢尼加夫(Ryeschetnikov),又到“写实的理想主义者”高尔基(Gorky),民众小说的方式才臻完善之境。介于其间的几个中期的作家,其努力也是不应该忘记的。
柯可里夫(I.T.Kokorev)(一八二六年生,一八五三年死),死得很早,他做过几篇故事,叙写小工匠的生活,表面上还离不了感伤主义的色彩,但在实际上,则因他是生长在这个小工匠的群中之故,他的人物是活的人物,生活是内部的真实的生活。
丕塞姆斯基(A.Th.Pisemsky)(一八二〇年生,一八八一年死)与巴托金(A.A.Potyekhin)(生于一八二九年)的民众小说,较之以上诸人,已显出很大的进步。他们也是戏曲家,在本书上一章里曾提到过。现在再略说一下。
丕塞姆斯基与屠格涅夫同时,有一个时期,批评家曾列之于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诸人之林。他的文字有力而真切,他的小说《千人》( A T h o us a nd S o u l s )在农奴解放运动时出版(一八五八年),曾给读者以很深的印象。第二年即译为德文。当大反动及虚无党运动的时代,丕塞姆斯基却很悲观的写了一部《汹险的海》( T he Unru ly Se a ),反抗少年一代的人。他在早年的时候,曾做过几篇描写农民生活的故事,又做了一篇写乡间生活的剧本,名《悲惨运命》。他的农民是真实的,已脱尽了格里各罗威契诸人的理想化的痕迹。
巴托金的主要著作是喜剧;本书上章已述过,但同时并著了几篇描写农民生活的剧本及民间情况的故事与小说。在这些作品里,最足以看出民众小说的变迁痕迹。巴托金初期的这些作品,还受流行的把农民理想化了的习气影响。到了第二期,因受六十年代写实主义的感化,态度竟完全变更。这时出现于他的作品里的农民是真实的农民。但他尚只能捉住农民生活的外部,至于农民的内部的灵魂的描写,则尚有待于后来者。
民俗的采访
自一八六一年农奴实行解放后,一切控诉农奴痛苦及主张人民平等的作品已非需要。于是知识阶级进一步而采访民俗的运动,收集民歌,调查民间信仰与风俗。孔士坦丁大公爵(Constantine)为这个运动的主动者。此外还有许多人自动的步行全国,收拾一切材料。于是有许多报告出版。在这些报告里,富有文学趣味的也不少。如马开西摩夫(Maximov)之《北方之一年》《西比利亚与苦工》,阿发那西夫(Afanasiev)的《俄国民间的传说》,谢里兹诺夫(Zheleznov)的《乌莱尔的歌萨克》,麦尼加夫(Melnikov)的《在森林中》《山上》等等,都极受读者的欢迎。
在这个时候,理想化的民众小说,已成过去之物,新的民众小说家遂继之而起,以勒谢尼加夫为其最重要的代表。
勒谢尼加夫
勒谢尼加夫(Ryeshetnikov)(一八四一年生,一八七一年死)为“极端的写实主义者”(The ulta-realist)。他家境极穷,父亲是一个邮差。他的叔父把他带到一个城里。他极受他的虐待。十岁时,他把他送入一个教会学校,其受苦较在他叔父家时更甚。他逃走了,又被他们捉住,受了一顿毒打,因此住在医院二月。后来又第二次逃走,加入流丐团体。不久又被捉。他的叔父也是邮差。勒谢尼加夫常偷邮局里的报纸来读。后来因为他毁了一件公文,被捕到法庭里去,判决禁在僧院里二月。出僧院后,他通过地方学校的考试,成了一个书记。一个巡按到这个地方,很爱他,带他到圣彼得堡去。他在本乡已开始著作,这时继续的做许多东西投到各杂志里去,因此认识了尼克拉莎夫,把他的小说《波里宝夫塞》( P o d l ip o v t s y )刊在《现代》杂志上。
勒谢尼加夫的著作,与一切人都不同,他有他自己的特质。他的著作只有赤裸裸的“真实”;如一种的日记,毫不加以增饰。他的第二部小说《格鲁摩夫》( T he Gl um off s )叙铁匠的生活,一点惊奇变动的事实都没有,只是平淡的无饰的表现出他们的阴惨的生活;读者竟渐渐的受感动,被一种失望捉住。他的《在众人中》叙他幼时的苦况,还有一部长小说,《何处是较好的地方》叙一个穷苦阶级的妇人求工作的困苦。
他的著作虽然缺乏形式,但在艺术上自有相当的价值。
列维托夫
列维托夫(Levitov)(一八三五年,或一八四二年生,一八七七年死),是勒谢尼加夫同时的很著名的民众小说作家。他所描写的是中俄南部的地域。他的生平很悲惨。他父亲是一个穷牧师。他十六岁时步行到莫斯科入大学。一八五八年因参与学生运动,被政府流放于北方。后来被赦回莫斯科。他在都市的穷苦生活中,却时时想到幼时绿草无垠的家乡。他的《草原杂记》即描写他家乡的生活。他以后还著几部描写城市生活的杂记,但都不如《草原杂记》之精美而富于诗趣。
乌斯潘斯基
乌斯潘斯基(Gleb Uspensky)(一八四〇年生,一九〇二年死)的著作,与上面所举的几个作家都不相同。他自成一派。他的作品可以说不是小说,但除了描写民众心理的地方以外,又具备一切小说的元素。他的最初的小说《毁灭》( Ruin )已有这种倾向。到了后来,竟完全侧重于民族描写。他的著作,开始时为一小说,后来则讨论一切问题,有如政论。这种政治言论与艺术的混合物,虽然极不易动人,但在乌斯潘斯基描来,则使大家读之,如读一部好小说,不肯半途释手。他的著名作品《土地之力》( T he P o wer of t he S o i l )即其代表。
同时代的作家
波美耶洛夫斯基(Pornyalovsky)(一八三五年生,一八六三年死)以描写当时教会学校的生活著名。他所写的,一切都是赤裸裸的真实。他的作品以《菲力斯丁之幸福》《摩洛托夫》( M oloto v )及未完工的小说《兄妹》为最著,都含有博大的人道精神。可惜他死得太早(未满三十岁),不能使他的天才成熟。
史拉托夫拉斯基(Zlatovrasky)(一八四五年生)自童年即熟知中俄农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以《村间的日常生活》及《基础》等为最著。
恼摩夫(Naumov)(一八三八年生)住在西比利亚西部很久。著了许多描写这个地方的乡间及矿中生活。当“到民间去”运动发生时,他的这些作品常被印为小册子分送各处。
柴沙定斯基(Zasodimsky)(一八四三年生)的著作《草原的神秘》描写乡间略有知识的农民很成功。
彼得洛柏洛夫斯基(Petropavlovsky)(一八五七年生,一八九二年死)以喀洛宁(Karonin)的假名写了不少东西。他的作品以《我的世界》为最著名。他又是一个诗人。
麦尔辛(L.Melshin)(一八六〇年生)也是一个诗人,曾在西比利亚做过十二年的苦工。他的作品《放逐者的世界》,可与杜思退益夫斯基《死人之家的回忆》并肩。
尼弗杜夫(Nefedov)(一八四七年生,一九〇二年死)是一个很好的作家,曾写过很多的关于工厂与乡村生活的杂记。
以上的诸作家,虽然没有什么大成绩,但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贡献却都很重要。有的且对于“理想的写实主义”很有影响。这个主义到了高尔基才得到伟大的成功。
高尔基
高尔基(Maxin Gorky)(一八六八年生)是许多民众小说家中的最伟大者。他的作品是民众小说中最完善的出产。他成功得极快。当他初次在一个高加索僻城的小报上登他的小说时(一八九二年左右),文学界里还完全不知道他,但当他的一篇短篇小说刊在科洛林科(Kololenko)主撰的一个杂志上时,竟立刻引起大家的注意,许多人都求知这个新作家的名字。原来高尔基是他的假名,他的真名是彼西科夫(A.Pyeshkov)。他的家境极穷。九岁时即失去父母,被养育在亲戚家里,甚受虐待。一天,他便逃走,到一个商船上做事。这时他才有十二岁。在这个船上,他第一次得读歌郭里的著作。后来他又做过烘面包者、侍役、卖苹果者,最后才在一个律师处当书记。一九〇〇年,他的小说集出版,初版在数日内即卖尽。他的文名挤于当时大作家科洛林科与柴霍甫之列,有的人且以之为托尔斯泰的后继者。西欧与美国也立刻便认识了这个作家,把他的作品译了许多过去。
高尔基之所以能得如此迅速、如此伟大的成功,我们只要一读他的小说便可以知道其原因。他的短篇如《二十六男与一女》,如《我的伴侣》等等,使我们一读,情绪便立刻紧张起来,且立刻觉得惊奇不已,因为他已使我们见了从未见过的奇境与奇剧,如使我们久住城市的人登喜马拉雅最高峰,看云海与反映于雪峰之初阳;自然谁都会为之赞叹不已了!他所描写的男人与女人都不是英雄,而是流荡者与草屋的住民,与一切所谓下等的人。实在的,在一切世界的文学上,像高尔基把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境地上,描写得如此新鲜,如此特创,如此活泼有趣,把人类感情的变幻与竞斗,分析得如此动人,如此好法,恐怕没有第二个人。他实是一个大艺术家,一个诗人。勒谢尼加夫的“极端写实主义”有许多地方是行不去的。艺术的作品本是个人的;无论如何,一个作家的同情,总会渗入他的作品里。高尔基虽为一个写实主义者,其描写的忠实不下于勒谢尼加夫,同时却知道把主要的人物理想化了;这是使他得伟大的成功的主因。
他所爱的人物是“反抗者”,一个反抗社会而具有能力和坚强的意志的人。他的作品的呼声是反抗的呼声。俄国的作家,多带宗教的气息;他则把这个气息一扫而空,使我们直接与一切事物的真相打个照面。他自己置于强的方面;他绝叫生活的权利。这是他新辟的境地。当二十世纪最初,俄罗斯革命的乌云弥漫于天空时,高尔基的著作,实是夏雨之前的雷声。
他与柴霍甫及科洛林科相同,短篇的作品虽然大成功,长篇的小说却不能使人满意。他的这些作品,如《三人》等,结束时总太嫌气力薄弱。这是他才力短弱处,不能以瑜掩瑕的。
他的戏曲也很著名,《沉渊》( At t he B otto m )尤足以使他成一个不朽的戏剧作家。
一九〇五年的俄国革命,高尔基也有参与。革命失败后,他逃到意大利去。自此以后,他的作品也与当时的颓唐的空气一样,不复见新鲜与强健的色彩。直到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告成,他回国后,其作品《童年》才又蕴着初期著作的热情与希望。
列宁诸人组织苏维埃劳农俄国,高尔基也很恳挚的与他们合作。现在正从事于《世界文学丛书》的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