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报》双十节纪念号,我做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新旧与调和》。我说:“新思想是一个态度。”伧父先生在他的文章里说:“态度非思想,思想非态度,谓思想是态度,犹指鹿是马耳。”(《东方杂志》第十六卷第十一号)这是伧父先生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说“新思想是一个态度”,是说新思想是指一个态度而言,并非说思想等于态度,态度等于思想。我说旧思想和新思想的不同,是在那个态度上。若那个态度是向那进化方面走的,抱那个态度的人的思想,是新思想。若那个态度是向旧有文化的安乐窝里走的,抱那个态度的人的思想,是旧思想。胡适之先生作《新思潮的意义》文一篇(《新青年》七卷一号),他也说:“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我们两个人,不谋而合的都承认新思想(“思想”“思潮”两个名,是没甚分别,故可作同义),是指一个新态度。他叫这新态度为“批评的态度”,并对于批评的意义和方法,讲得十分详细。我于《新旧与调和》篇说:“他们(抱新思想的人)既视现在的生活为不满足,现在的知识活动为不能得充分愉快,所以把固有的生活状况,与固有的知识就批评起来。”胡先生把“批评”来解释“新”的意义。我把“进化”来解释“新”的意义,以批评为求进化的一个方法,两者措辞稍有不同,于实际上实无甚差别。伧父先生也承认现在他们讲新思想的是指一个新态度,不过他甚看不起这种新态度。他说:“此解答固承认其确当,盖今日之揭橥新思想者,大率主张推倒一切旧习惯,而附之以改造思想生活之门面语;其对于新思想之解答不过如是也。”他并叫新态度是“时的态度”。伧父先生这番话,实在是太武断了。他们抱新态度的人,何尝一味主张推倒一切旧习惯?不过先把他来下一番批评,认为不对的,就把他痛痛快快的推翻了,没有说把一切都推翻。胡先生引尼采“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语,说“‘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批评的态度的最好解释”。譬如从前的一把太师椅的价值是银四元,八仙桌的价值是银十元,现在要把他们的用处和式样与现在的新式椅桌比较起来,下一个批评,重定一个价值,没有把他们都当柴烧的意思。我并没有说思想即是“等于”态度的话。所以伧父先生送我的“张冠李戴”“卖狗插羊”“谓鹿是马”,种种徽号,我视作文虎章嘉禾章一样,概不敢当。
后来伧父先生把思想来解释,说:“思想者,最高尚之知识作用,即理性作用,包含断定推理诸作用而言。外而种种事物,内而种种观念,依吾人之理性,附之以关系,是谓之思想。”这个解释,是本于宋儒性理说。视思想为不痛不痒的一种知识作用,但抽象的论事物之关系,把活泼泼的感情和意志,都划出思想范围以外。这样办法,就把活思想化作死焦炭,还有什么价值呢?伧父先生解释“新思想”,说:“新思想者,依吾人之理性,于事物或观念间,附以从前未有之关系,此关系成立以后,则对于从前所附之关系即旧思想而言,谓之新思想。”这是以事物或观念的新关系,解释新思想,其中确有一部分的真理存在。譬如旧时论夫妇父子的关系,说夫为妇纲,父为子纲,这是旧伦理。现在夫对于妇,为个人与个人平等的关系。子对于父,当视他是一个社会的分子,不是爸爸的附属品。这是新伦理,夫妇父子仍存在,不过他们的关系变了;这就是伧父先生说的以关系定新旧。但我们更进一步,问这个“从前未有之关系”从何生出来的呢?第一步是因为夫对妇、妇对夫、父对子、子对父的态度变了。第二步因为态度变了,对于以前的纲常,就下起批评来,经过种种辩论和困难,然后生出夫妇父子新关系来。这才到第三步。未到这第三步以前,必经过许多感情和意志的作用,因为感情和意志是活的,是造成新关系的原动力,徒有那抽象的理性,怎么能创造新关系出来呢。
官觉、感情、意志、理性四者,是在思想中各占一部分。官觉是脑和事物相通的路径,感情是脑对于事物的感应,意志是脑的所欲,理性是脑的推测和判断力。这四者合起来,方才成一完全的思想。从美术方面讲起来,譬如一幅好图画,我看见这图画,是我的官觉。我爱他,我的感情。我要学画,我的意志。我画的时候,定远近线,择颜料,定比度,这样对,那样不对,这是我的理性。从科学方面讲起来,譬如考察一种微菌。我用显微镜去照,这是用我的官觉。我欢喜研究微菌,这是我的感情。我经过种种困难,一定要考察这微菌,这是意志。我定了方法,分门别类,耐了心试验,到底寻出微菌的道理来,这是理性作用。霜戴克说:理性不是惟一的王,他是一位大哥哥。伧父先生但认定这位大哥哥,把几位小弟弟都忘了。我为一班小弟弟呼冤。
我说现在的“新思想”,是指一个向进化方面走的态度;因为要进化,就要遇着阻挡的东西,就要碰见不可解的老习惯,就要问问他们是什么意思,就要批评他们。
这态度非内也非外。伧父先生说“态度呈露于外,思想活动于内”,并且没有什么玄妙的意思,这是很平常很普通一个名词。我说对于固有的生活为不满足,就是我的态度。他说他固有的生活是他的安乐窝,就是他的态度。
态度变了,用官觉的方向就变,感情也就变,意志也就变,理性的应用也就变。
所以求新思想的劈头一斧,就是改变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