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人物有不少是和古史中的人物有关系的。故用归纳的方法,把各人的事实依此书作的先后把他罗列在一起,我们不仅可比较出一个人神演进的系统出来,且可明白纯粹神话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
一 黄帝
(子)材料
(1)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丹水出焉……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享,是生玄玉……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享。(《西山经》)
(2)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黄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处东海,是为海神。(《大荒东经》)
(3)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大荒东经》)
(4)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大荒西经》)
(5)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大荒北经》)
(6)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大荒北经》)
(7)西北海外,流沙之东……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大荒北经》)
(8)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啄,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
(9)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海内经》)
(丑)结论
(一)按(6)(7)二条,黄帝的子孙如白犬韩流,其形如兽,则黄帝形亦当如兽。
(二)按(1)(2)(3)(5)四条,黄帝不仅有广大神通,能取峚山之玉种之钟山,下天女杀蚩尤,杀夔以为鼓;且其子孙禺禺京亦为海神,故黄帝亦当为神,古代传说中的神原系兽形,故黄帝虽是神,其状也许如兽。
(三)在(1)《山海经》中所见的黄帝是单独的,至(4)(6)(8)(9)《大荒经》与《海内经》则有家谱了。可见神话中人物的演进,愈后则愈完全。
(四)按(6)(7)(8)韩流既系状似兽的神,则所生的帝颛顼,及同为黄帝之孙的鲧(白马)与子禹,亦当为兽状之神。
二 轩辕
(子)材料
(1)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西山经》)
(2)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北山经》)
(3)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海外西经》)
(4)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大荒西经》)
(5)有弇州之山……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大荒西经》)
(丑)结论
(一)在《山经》中(1)(2)轩辕是地名。
(二)在《海外》《大荒经》中(2)(4)射者不敢西向,畏轩辕之丘与轩辕之台,是畏其神也。
(三)在(3)(5)有轩辕之国,其不寿八百岁,则轩辕又为一民族之代表,由地名而神名再由神名而为人矣。
(四)《山海经》中的轩辕与黄帝是毫无关系的。
三 颛顼
(子)材料
(1)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海外北经》)
(2)汉水出鲋魚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海内东经》)
(3)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大荒南经》)
(4)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大荒南经》)
(5)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大荒西经》)
(6)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芒山,有桂山,有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山,始作乐风。(《大荒西经》)
(7)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卬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经》)
(8)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大荒西经》)
(9)有互人之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大荒西经》)
(10)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大荒北经》)
(11)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有槃木千里。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大荒北经》)
(12)西北海外,流沙之东,有国曰中,颛顼之子,食黍。(《大荒北经》)
(13)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头,头生苗民。(《大荒北经》)
(丑)结论
(一)按(1)(2)则那时的颛顼是神人未分。
(二)按(5)(7)(8)(9)(11)(13)则颛顼是神。
(三)按(3)(4)(5)则颛顼是人。
(四)最初的颛顼是单独的人,较后出的书,则有家谱了。
四 鲧
(子)材料
(1)大荒之中,有人名曰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大荒南经》)
(2)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海内经》)
(3)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海内经》)
(4)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海内经》)
(丑)结论
(一)禹系兽类之神。
(二)鲧既为兽状之神,则其子禹亦当是神,其祖黄帝亦当为神。
(三)鲧之被杀,不是治水无功,是不奉帝命,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四)《山海经》中的“帝”,均指“天帝”。帝杀鲧,非尧杀鲧。
五 禹
(子)材料
(1)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南望渚,禹父之所化。(《中山经》)
(2)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中山经》)
(3)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海外北经》)
(4)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一曰博父。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海外北经》)
(5)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海外东经》)
(6)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海内西经》)
(7)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大荒南经》)
(8)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大荒西经》)
(9)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大荒北经》)
(10)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修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大荒北经》)
(11)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欤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堙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堙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大荒北经》)
(12)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海内经》)
(13)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海内经》)
(丑)结论
(一)《山经》中的禹父也许是神名,不是禹之父。因《山经》中的神,大概都是单独的,还没有把他造成家族的系统。
(二)《大荒经》与《海内经》系后作,故(10)(13)皆有禹之家谱。
(三)相柳、相繇为一九首蛇身之神,禹能杀之,又能令竖亥,又能积石为山,则禹当是一神通广大之神。
(四)相柳、相繇所处之地,即为深泽。故《山海经》中禹之最大功绩,是在堙洪水杀相柳、相繇,及积石为山,这些奇异的传说,也许为附会禹为治水之神的原因。
六 夏后启
(子)材料
(1)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海外西经》)
(2)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海内南经》)
(丑)结论
(一)夏后启系一显赫之神,不是人。
(二)夏后启与禹并无父子关系。
七 尧
(子)材料
(1)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南山经》)
(2)又东北百里曰大尧之山。(《中山经》)
(3)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曰尧山。(《中山经》)
(4)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海外南经》)
(5)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海内北经》)
(6)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大荒南经》)
(7)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海内经》)
(丑)结论
(一)《山经》中的尧是山名。
(二)至后出的《海内外经》、《大荒经》,则视尧为神名。
(三)陶唐系一丘名,与尧无关。
(四)丹朱非尧之子。(又见《海外南经》)
八 舜
(子)材料
(1)兕在舜葬东,湘水南……苍黑,一角。(《海内南经》)
(2)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海内南经》)
(3)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海内北经》)
(4)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海内东经》)
(5)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大荒东经》)
(6)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大荒南经》)
(7)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大荒南经》)
(8)有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处,是谓巫民,巫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大荒南经》)
(9)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大荒南经》)
(10)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海内经》)
(丑)结论
(一)舜女宵明烛光及孙摇民既是神,则舜当亦是神。
(二)在《海外经》中的舜是单独的神,至《海内大荒》中遂造成舜之家谱。
(三)《海外经》说舜葬于苍梧,《大荒经》又说舜葬于岳山,地方有错误。故二书之作期必不同。
九 成汤
(子)材料
(1)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西山经》)
(2)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汤水出焉。(《西山经》)
(3)黑齿国在其北……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海外东经》)
(4)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大荒西经》)
(丑)结论
(一)夏耕无首而能走,当有广大之神通,成汤非神又安能杀之。
(二)汤在《山经》与《海外经》内系地名,至《大荒经》中演变为神名。
十 帝俊
(子)材料
(1)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大荒东经》)
(2)有司幽之国,帝俊生宴龙,宴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大荒东经》)
(3)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食黍,使四鸟:虎、豹、熊、罴。(《大荒东经》)
(4)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东经》)
(5)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羝……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有五彩之鸟,相向弃沙,惟帝俊下友。(《大荒东经》)
(6)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釐。帝俊生季釐,故曰季釐之国。(《大荒南经》)
(7)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
(8)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南经》)
(9)西北海之外,赤水之东……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大荒西经》)
(10)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大荒西经》)
(11)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丘方圆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大荒北经》)
(12)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帝俊赐羿彤弓素,以扶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海内经》)
(丑)结论
(一)帝俊不见于《山经》与《海内外经》,是后出的神,故在《大荒经》与《海内经》中说其家谱亦最详。
(二)帝俊妻羲和生十日,常羲生十二月,自然是神,而帝俊妻娥皇有三身,又与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的神为友,故帝俊亦当为兽类之神。
(三)帝俊是与日月最有关系的神。
(四)后稷为帝俊之子,故亦是神。
(五)《海内经》为最后出,故于古代器具如舟、车等之创造者,亦都详细记载,较之《山经》、《海内外经》可看出神话中人物的事略,时代愈后,则愈完全。
十一 后稷
(子)材料
(1)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西山经》)
(2)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北望诸毗,槐鬼离仑居之,鹰鹯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西山经》)
(3)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海内西经》)
(4)西北海之外,赤水之东……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大荒西经》)
(5)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海内经》)
(6)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海内经》)
(丑)结论
(一)《山经》中稷为地名又为神名。
(二)后稷为帝俊之子,又与槐鬼、穷鬼并称,当是神。
(三)《大荒经》系后出,故造成后稷之家谱。
(四)后稷为一稼穑之神。
十二 炎帝
(子)材料
(1)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娃娲古音相通),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北山经》)
(2)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大荒西经》)
(3)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海内经》)
(4)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海内经》)
(丑)结论
(一)炎帝之孙灵恝,能上下于天,则其女女娃亦当是神。女娃溺于东海化为精卫,如天帝之女女尸,死化为草一样,可见神亦不能避免死的,这大概是古代神与人的界限模糊的缘故。
(二)至《大荒》与《海内经》,则炎帝有详细之家谱。
(三)祝融为炎帝之孙,亦当是神。
十三 祝融
(子)材料
(1)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海外南经》)
(2)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海内经》)
(丑)结论
(一)祝融系兽形之神。
(二)祝融既为兽形之神,则其祖炎帝亦当为兽形之神。
十四 共工
(子)材料
(1)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海外北经》)
(2)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大荒北经》)
(3)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句,海水入焉。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大荒北经》)
(4)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海内经》)
(丑)结论
(一)共工臣相柳、相繇既为九首之神,则共工亦当是神。
(二)《海内经》后出,故记共工家谱甚详。
十五 夸父
(子)材料
(1)又南三百里,曰犲山……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东山经》)
(2)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中山经》)
(3)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
(4)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大荒东经》)
(5)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大荒北经》)
(丑)结论
(一)在《山经》中夸父系兽名与山名,至《海外经》则因时间关系,演进而为神名了。
(二)《海外经》中的夸父是很简单的,至《大荒经》中则他的形状事实家谱,都说得很详细了。可见传说的神话与时间的演进是很有关系的。最初的神话一定是很简单,时期愈后,则神话中人物的描写也一定更完全。
十六 少昊
(子)材料
(1)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西山经》)
(2)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大荒东经》)
(3)有山名曰齐州之山、君山、鬻山、鲜野山、鱼山。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大荒北经》)
(丑)结论
(一)少昊系神。
(二)《山经》里的神,至《大荒经》却变为国了。
十七 天虞
(子)材料
(1)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南山经》)
(2)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大荒西经》)
(丑)结论
(一)天虞在《山经》中是山名,至《大荒经》中演变为人名。
十八 西王母
(子)材料
(1)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山经》)
(2)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海内北经》)
(3)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大荒西经》)
(丑)结论
(一)西王母初似为地名(?)。
(二)西王母是一个很普遍流传民间的神,看他的形状则豹尾虎齿,蓬发穴处,简直是一个兽状的神,和黄帝为白犬之祖,鲧为白马,都同样不足怪的。
上面共列举了神话中十八个人物,在每个人物的材料中,都可得到一二条古代神话随时间的演进和当时人民对于神的想象的真实情形来。
结 论
我们在古史上所见的人物是怎样?有许多不是神话中的人物吗?所谓黄帝尧舜禹汤,在古史上是为儒者景仰歌颂的圣主贤君;在神话中只不过几个兽类的神罢了。所以儒家对于尧舜禹汤景慕之余,认为古代是黄金世界,总觉今不如古,古代是文明,后世是野蛮,古代是复杂,后世是简单。这种儒家正宗的思想,恰恰与神话中的传说绝对的相反。神话中的人物,是愈早愈简单,愈后愈复杂,随着时间的演进,愈演愈完全,愈能夸饰附会,将怪诞的神祇人间化。
茲将上列各人的小结论中择其重要者归纳之,可得下面几个神话演进的系统:
一、古代的神都是奇形兽状的,正如希腊神话中的神都奇形生翼一样。
二、古代的神,对于死是不能避免的,不过他们死后,即能化为他物。
三、有许多的神名是由地名或兽名演进而来的。
四、神与人的关系,古代与现在有重大的区别。原始的信仰是由神递变为人的;后世则由人死后而成神。
五、原始的神大概都是单独的,愈后则有神的家谱,愈见人间化。
六、原始的神是很简单的,愈后则神本身的描写愈加详细。
看了这几条神话演进的系统,我们可看出古史的构成和神话的区别了。假使我们收集神话的材料,来编成一部中国的古代史,其事实虽异常玄妄虚誕;其演进的系统,却能适合人类进化的原理。这就是因为神话的传说是有时间性的,能随着人类的进化,而演进的。所以我认为用古代原始及演进的神话,来证明中国古代史的荒谬,在故纸堆的材料中,总是比较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