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书的内容及应用 道家的性修炼

在东汉时期的文献中我们找到三条材料,它们使我们对房中书的内容及其应用有了进一步了解。

我们要讨论的第一条材料是汉代著名诗人张衡(78—139年)描写新婚的优美诗篇《同声歌》。诗歌是以新娘向丈夫倾诉的形式写成,全文如下:

邂逅承际会,

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

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

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

奉礼助蒸尝。

思为莞篛席,

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

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

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

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卸,

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

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

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

没齿焉可忘。

这里,新娘提到了《汉书·艺文志》所载的第五种房中书,说明它肯定是采用天老与他的弟子黄帝问答的形式写成。实际上大部分古医书都是采用这一形式,即由黄帝发问,而由某个大师来作答。

素女是房中秘术的守护者之一,常见于6世纪及6世纪以后的各种房中书。上文提到“素女”显然是指《素女经》。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但下文我们将看到,在公元300年的一本书中却提到过它。关于素女,我们只知道,在汉以前,她被说成是黄帝时代的女神,擅长音乐。黄帝听她弹奏一种有五十弦的瑟,感到心旌摇动,因而断定这种乐器对男子太危险,让人把瑟一分为二,各为二十五弦。文献最早提到素女可溯至公元前1世纪大诗人王褒(卒于公元前61年)的《九怀》中,王褒称素女善歌(见《楚辞》,《四部丛刊》本第五册卷十五第七页正)。素女亦见《山海经》注。《山海经》大体为周代史料。其卷十八把谷神后稷所葬之地说成有如天堂一般,“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四部丛刊》本第二册,八十五页正)。注曰:“盖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这意味着素女与祭祀后稷祈求丰年的崇拜有关。另一种说法是把素女与祭祀川泽祈求丰年的崇拜联系在一起。这种崇拜在民间宗教,特别是在南方,占有重要地位。无名氏所作《搜神记》此是“《搜神后记》”。——译者是一部以古老的地方传说为素材讲神仙故事的书。【1】书中把素女说成一个叫“白水素女”的河神,其形为螺。【2】螺是中国最古老的多产象征之一,这样说,也许是因为它形似阴门。该书卷六应作“卷五”,此误。——译者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叫谢端的男人。谢端为福建人,虽然贫穷但心地善良,独居白水之滨。有一次他在河边发现一只形状如斗的大螺。这使他感到很奇怪,所以他把螺带回家,放入一大坛内。后来他发现,虽然每次出门他都随手把门锁好,可屋子却打扫得干干净净,饭菜已准备停当。村中长老说他家中必定藏有神仙,谢端立刻就想到了大螺。他又出门,但悄悄返回观看。他看见从他放螺的坛中走出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回答他的询问,说:“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原书乃译其大意,这里转引原文。——译者说完就不见了。谢端用螺壳储米,发现螺壳总也不空。

以素女题名的房中书《素女经》曾见于《列仙传》。《列仙传》是一部神仙传,一向被认为出自刘向(公元前77—前6年)之手,但现在一般却认为它是公元2—3世纪的作品。其中第六十三篇传记为《女几传》。【3】女几是靠研习素女之书(在《列仙传》中简称《素书》)而成仙。书曰:

女几者,陈市上酤酒妇人也。作酒常美,遇仙人过其家饮酒,以《素女》五卷为质。几开视其书,乃养性交接之术。几私写其文要,更设房屋纳诸年少,饮美酒与止宿,行文书之法。如此三十年,颜色更如二十时。仙人数岁复来过,笑谓几曰:“盗道无私,有翅不飞。”遂弃家追仙人去,莫知所之云。

这里还可补充一点,素女只是三女之一,房中书还提到另外两位传授房中秘术的妇女,即玄女和采女。据说玄女是黄帝之师。黄帝欲灭蚩尤,她曾为黄帝作神鼓。由于这一古老的神话,玄女被当作三部兵书的作者。它们是《玄女战经》一卷、《黄帝问玄女兵法》四卷、《玄女经要法》一卷。这一材料见于《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第九页背,根据这些佚文,后来还有人辑出过上述第二种兵书的佚文,看来它们的确都是兵书,而不是借用军事术语写成的房中书。正如本书下文157页所说,中国文献常常把性交说成是“战斗”,而且在第十章中我们还会看到,后世的房中书和色情文学将性交过程讲得绘声绘色,如同战场上的军事行动一样。上述第一种和第三种书恐怕也是这一性质的书。同样的史料还说,人们或以玄女为道教女神西王母。她主宰着长满蟠桃的西方世界,在西汉时期受到广泛的崇拜。【4】

采女也是一个记载不详的人物。“采女”这个名称在汉代是指一种下等宫女。采字为第一百二十部字,意为“五彩”。因此,选用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它与素女正好相对。后世房中书也把她说成是黄帝时代的女神。

现在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回到张衡的《同声歌》上来。此诗证明,这些房中书都附有表现各种性交姿势的插图,人们可按这些姿势使性交圆满完成,它们显然是新娘嫁妆的一部分。而且还可补充的是,在日本,直到19世纪,还保存着这样一种风俗,即父母在新婚之夜要把一套这种图画送给他们的女儿,好让他们的女儿对尽夫妇之道有所准备。

张衡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七辩》中再次提到这些画,该篇佚文被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全后汉文》的卷五五第十页正至第十一页背。文章说有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无为先生”,曾接受七位贤人的拜访。他们各自描述一种尘世乐趣,轮番与他辩难。第一位描述的是宫室之丽,第二位描述的是滋味之丽,第三位描述的是音乐之丽,第四位说:

西施之徒,【5】

姿容修嫮。

弱颜回植,

妍夸闲暇。

形似削成,

腰如束素。

蝤蛴之领,【6】

阿那宜愿。

淑性窈窕,

秀色美艳。

鬓发玄髻,

光可以鉴。

靥辅巧笑,

清眸流眄。

皓齿朱唇,

的皪粲练。

于是红华曼理,

遗芳酷烈。

侍夕先生,

同兹宴衾。

假明兰灯,

指图观列。

蝉绵宜愧,

夭绍纡折。

此女色之丽也,

子盍归而从之?

我们再次看到,这种带插图的房中书是放在床边供做爱时查阅,并且常被用来帮助害羞的行房者提高勇气。这首诗还使我们对当时女性美的标准有了充分了解。

有关房中书的第三条材料见于汉代学者边让的《章华赋》,他以志趣高雅而著称,卒于约公元前200年。此赋是专写与舞女交往之乐,保存在《后汉书·边让传》中,《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后汉文》卷八四第十一页背至十二页正亦收之。边让先对舞蹈表演作了详细的描写。然后他说,当曲终舞罢之时,随这些姑娘走进她们的房中:

归乎生风之广夏兮,脩黄轩之要道。携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嫔之弃肘。【7】形便娟以婵嫒兮,若流风之靡草。美仪操之姣丽兮,忽遗生而忘老。

下注云:

黄帝轩辕氏得房中之术于玄女,握固吸气,还精补脑,可以长生。

由上述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汉代曾有许多以黄帝与他的女老师问答的形式写成的房中书。(2)这些书皆附有表现各种性交姿势的插图。(3)这些书非常出名,书中的方法被夫妇双方(它们是新娘嫁妆的一部分)和与舞女交往的男人广泛实行。(4)这些书不仅教男女如何在性关系中始终做到相互满足,而且也教男人如何通过性交抑制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虽然,房中书强调的主要是道家思想,但儒家也赞同它的原则。当然前提是绝对只能在寝室之中实行。儒道两家对待这一问题的不同态度仅仅在于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儒家强调优生和得子,而道家强调以性修炼来延年益寿和获取长生不老药。

汉代儒家赞同房中书的基本原则,这点可由《白虎通》佚文来证实。该书是公元79年由皇帝授意在汉代京城的白虎观里举行经典讨论的记录。【8】这次讨论的结果是以问对的形式记录下来。《嫁娶》节的最后一段说:

男子六十闭房,何所以辅衰也?故重性命也。又曰:父子不同椸,为乱长幼之序也。《礼·内则》曰:“妾虽老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满五十不御,俱为助衰也。至七十大衰,食非肉不饱,寝非人不暖,故七十复开房也。”

(《白虎通》,《四部丛刊》本卷九第十六页背)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通过对房中书内容之理解已经一清二楚。上了年纪的男人需要通过性交以获取女人的阴气,补充自己衰退的阳气。

虽然,至少在当时儒家是赞同这一点的,但也仍有异议存在。在汉代文献中有时人们也把房中术说成是“邪教”,例如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说

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

(见《论衡·幸偶》——译者)

文中的“五”字或系三字之讹,因为没有一处提到女老师是五个人。一般所说的三女是玄女、素女和采女。

这里,应该对上面第二章第43页简短提到的为达到长生不老而进行修炼做更详细的论述。

儒家追求生物学意义上的不朽,他们相信人是藉后代而绵延。所以经书说,结婚并不是在新房内欢庆的时机,三日之内不可举乐。因为它使新郎的父亲想到儿子继承他的时间不远了(参看下304页)见(礼记·子问》。——译者。而相反,道家追求的是肉体不朽,是个人在尘世上寿命的延长。

道家相信可以通过各种修炼来达到这一目的,其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修炼包括炼气。他们力图掌握“胎息”之术。“胎息”就是胎儿在母亲子宫中的呼吸。另外他们还从事服食、日浴和导引。【9】

虽然这些旨在使肉体长存不朽的修炼要靠长期而紧张的锻炼,但道家中也有一派认为有捷径可走,就是服用长生不老丹。大部分汉代皇帝都相信这个办法。长生不老丹也就是所谓“金丹”。这个词虽指从朱砂、铅和硫磺的混合物中提炼出来的“黄金”,但实际上是水银。炼丹的主要设备是“鼎”,用它盛入上述混合物,放在“炉”上加热。要想炼好金丹,必须知道铅和朱砂的准确配方,并掌握好火候。

所以道家的炼丹术士,正如他们的西方同行一样,也认为他们旨在求取长生不老丹的试验与旨在达到永生不朽的性修炼并行而不悖。由于人们把这两种过程看作天地相生之道的两个特殊方面,所以这是惟一合乎逻辑的解释。炼丹术士把女人视如炼丹的鼎,把她们的赤精(即卵子)视同朱砂,把男子的白精视同铅,把性交视同朱砂、铅、硫磺等不同成分的混合,把性交技术视如火候。【10】

这种相比为我们理解中国著名的炼丹经典《参同契》提供了一把钥匙。该书凡九十卷,据说是道士魏伯阳作于公元150年前后。书中把从朱砂和铅中提取水银与性行为相提并论。这种讨论是以五行理论和《易经》卦象中所表达的天道运行为一般哲学背景。

后来由于儒家思想的箝制,房中书逐渐湮没无闻,《参同契》和同类炼丹书中的性资料已无人解释,也无人理解。例如12世纪,理学的杰出代表朱熹辑注了《参同契》,称赞此书是一部论述《易经》哲学的重要著作,却不理解或不愿理解其中包含的性内容。【11】下面我们将看到同样的注释错误也常常出现在那些借用军事术语的房中书中。这些房中书因此竟被当作真正的兵法教本。

由于在《参同契》中炼丹术的内容和性交的内容总是糅在一起,大部分段落只有用复译的方法才能译好,即用一种译法翻译炼丹术的内容,另一种译法翻译行房内容。许多段落甚至还要加上第三种译法,以便把其中包含的天道观及善于控制的概念翻译出来。

这里我们只翻译了内容清晰、不烦解释的几卷。

《参同契》卷六七是有关炼丹术、性交和控制的总论。只要遵循正确的方法,要想在这三方面取得成功并不难。但一般人却认为这种方法主要是靠掌握技巧,而没有理会其中的深义,因而不能成功。至于性交,我们将在下文看到,后来的哲学家抱朴子也做过类似的警告。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术浅深,弃正入邪径,欲速阏不通,犹盲者不任杖,聋者听宫商,没水捕雉免,登山索鱼龙,植麦欲获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无见功,欲知服食法,事约而不烦。

《参同契》卷六二、六三、六四在讲炼丹术的同时,也讲了交媾、受孕和生育。这里是按照它们的性含义来翻译。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气托初。

阴阳为度,魂魄所居。【12】阳神为魂,阴神为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主处内,立置鄞鄂。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于斯之时,情合乾坤。乾动而直,气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则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无瑕。

道之形象,真一难图。变而分布,各自独居。类如鸡子,白黑相扶。纵横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具。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铅。

下边我们将看到,房中书极重视性交过程中男人对戳刺次数和频率的正确掌握。按照书中所授,男为奇数3、7、9,女为偶数4、6、8,至为重要。另外,还应注意的是,书中所谓在性高潮中男白女赤的说法。参看上文7页所述。“方寸”在后世的性文献中往往用来指女阴,例如着名联语:“古今岂有异,方寸乱人心?”(Is it strange that from olden times till the present,one square inch has sufficed to lead man's heart astray?)出处不详,此据英文原文译其大意。——译者

如果我们把这些章节当作炼丹书来读,那么阴阳和谐即相当于方剂配伍,室宅则为坩埚,情欲则为火,性交技术则为火候,男人则为铅,女人则为朱砂,胎儿则为汞,即长生不老丹。

作为第二个例子,我在这里翻译了卷七三,它强调行房和炼丹过程的符合天道和顺应自然。

物无阴阳,违天背原。牝鸡自卵,其雏不全。夫何故乎?配合未连,三五不交,【13】刚柔离分。施化之精,天地自然。犹火动而炎上,水流而润下,非有师导,使其然者。资始统政,不可复改。观夫雌雄交媾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得其节符,【14】非有工巧以制御之。男生而伏,女偃其躯,禀乎胞胎,受气元初,非徒生时,著而见之;及其死也,亦复效之。此非父母教令其然,本在交媾,定刺始先。

男尸脸向下而女尸脸向上的说法,系指中国人认为淹死的人的尸体总是按这种方式漂浮在水面上。参看本书下文159页所引公元5世纪医师褚澄所论。

以上所译各卷也许能使读者对这部奇书的风格和论旨有所了解。从总体上看,《参同契》当是魏伯阳对自然现象细心观察,刻意把这些自然现象纳入一个综合体系之中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卷八和卷二七把男人和女人、铅和朱砂按下述方法,与白虎和青龙相配在一起:

白虎—铅—火—气—西—阳—男人

青龙—朱砂—水—卵—东—阴—女人

如果将此表与本书第40页上的表做对比,你就会注意到男女已经易位。现在女人是龙,象征东方、光明和甘霖,她是红色的朱砂,与男人的白铅相合生汞,即太极。插图3所印明版《性命圭旨》中的一幅画,说明了后世炼丹方士是怎样表达这一思想。男性因素和铅被画成一个骑在虎背上的青年男子,女性因素和朱砂被画成一个骑在青龙背上的姑娘,他们的气射入一青铜鼎内。上面题有:“龙虎交媾图”,并有诗云:

白面郎君骑白虎,

青衣女子跨青龙。

铅汞鼎边相见后,

一时关锁在其中。

对这种男女易位的解释只能是潜在的母权制记忆在道家炼丹术中重新有所抬头。

道家认为性交对男人和女人都具有神奇的力试。虽然有些道士只是自顾自地一心榨取女方以增强自己的元气,而不顾女方的健康,甚至损害她的健康,但总的原则却是双方应当分享性修炼带来的益处。总之,道教确实更能体贴妇女,而且从来都比儒教更多地考虑妇女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

男女靠性交增强元气的观念造成群众性神秘主义思潮的流行。这种思潮在许多不同时期对中国人极有煽动力,以致成为许多全国范围的宗教运动和政治叛乱的根源。有些鼓吹以群交方式进行性修炼的道教派别使参加者陷入一种神秘的狂热,【15】竟然相信自己在战斗中会刀枪不入、战无不胜。以道家性修炼为基础的全国性的宗教运动,黄巾起义是最早的一例,它对推翻东汉王朝起过重要作用。

不过,在讲这次起义之前,我们必须先大略地回顾一下东汉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

西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即第三章开头所说的哀帝软弱无能。他是西汉的最后一个皇帝,死后传位给一个很小的孩子。因此由一个精明强干但野心勃勃,名叫王莽的人出来摄政。不久,他即篡位,宣布另立新朝。王莽推行了一些彻底的改革,其中包括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佃农和废除奴隶制。他尊崇儒教,但本人更喜欢道教。恰好在王莽临被推翻之前,他身边有许多从全国各地征选而来的年轻美貌的姑娘,有一位近代学者说,王莽是想按上述采补术与许多年轻女子交媾以恢复他的“气数”和政治声望,这一解释也许是对的。【16】

人们对汉室的效忠仍很强烈,而且由于土地被剥夺,一些强宗豪族也开始疏远王莽。公元20年,勤王的军队重新聚合在一起,击败王莽的军队,恢复了汉朝。东汉的最初几个皇帝也是一些强有力的人物。他们在这个被战争破坏的国家里重建秩序,扩展并巩固其疆域,尊崇儒术和提倡一般的文学艺术。不过,其后相继在位的多为幼主,遂使宫中女子的影响大增。皇后、嫔妃和宠姬常常操纵权柄,并将她们的亲戚左右封官拜爵。忠君的文官一次又一次反对这种局面。有一篇抨击妇女干政的演说保存下来。它大体上反映了儒家对妇女的态度。安帝在位期间(98—125年)他的乳母在朝中有很大影响,而乳母的女儿是个淫妇,纵情声色,帮她收买官吏。于是著名的正统儒家政治家杨震(卒于124年)上疏曰:

外交属托,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尘点日月。《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夫女子小人,近之喜,远之怨(用《论语》第十七篇孔子语,见上44页引译文)……言妇人不得与政事也。

(《后汉书·杨震传》)

但这种劝谏根本没用。这两个妇人得到宫中宦官的支持,不久这群腐败之徒便实际操纵了朝廷事务。由于她们的乱政,中央权力再度衰落,王朝将衰落已初露端倪。

当时,道教已成为按等级制度组织起来的教派。它的信徒,即道士和女冠被团结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团体内。这种有组织的道教派别之所以会发展起来,恐怕是一种被迫反应。因为儒家挟有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它构成威胁;而佛教靠严格的戒律和严密的僧阶,权力也大增。大约还在纪元初,佛教教义就已为中国所知。从那时起,中亚和印度的传教僧侣在佛教传播上取得很大进展,在中国人当中拥有大批信徒。由于佛教也和道教一样鼓吹济世,并在信仰上视男女为平等,道家知道,作为对手,它比儒家还要危险,因而感到必须自强不息以对付它的竞争。

公元2世纪末,当时的道教是由一个名叫张角的天师所领导。他得到他的两个兄弟张梁和张宝的辅佐。据说张角已炼成长生不老丹,并且法力无边。

由于朝中阉党乱政,致使国家经济恶化,怨声载道。又值时疫流行,张角及其徒众能以巫术为民治病而名声大噪。当无数的人都来投奔张角时,他决定举行起义,推翻汉朝,建立新的道教帝国。一股神秘的激情抓住了广大群众,许多男女并肩战斗的强大道家军队在全国各地纷纷揭竿而起,于公元184年迅即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因为他们用黄巾缠头,所以被称作黄巾军。虽然起义最终遭到血腥镇压,但它却标志着汉朝开始走向衰败和灭亡。那些镇压起义的将军势力大增,竟敢蔑视中央政权。他们先是除去了皇帝和他的宦官,然后又陷入自相残杀之中,争欲自立新朝。因此也就揭开了三国时期的帷幕。三国的得名是因为最后有三位将军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是下章所要讨论的一段历史时期的最初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中国分裂成许许多多小王朝,一直延续到公元590年。

正史详细记载了平定黄巾起义的军事行动。但有关黄巾军的组织状况和信仰却资料甚少。不过,即使是在被打败之后,张角的弟子仍然继续传授其道术,而且因此引起佛教对手的注意。后来正是后者记录了一些有关黄巾军活动的资料。这些资料证实,这些教派从事群交式的性修炼。他们把这种修炼称为“合气”。

唐释道宣编纂的佛教文集《广弘明集》中收有一篇名为《二教论》的文献,作者为唐释道安,道安生活于公元292—363年之间,上距黄巾起义仅一百年。在该书第九条中,道安引证并驳斥了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约100年)的某些说法。关于“合气释罪”的说法原书作“或舍气释罪”。——译者,道安说:

妄造《黄书》,咒癞无端,乃开命门,抱真人,婴儿回,龙虎戏。备如《黄书》所说,三五七九,天罗地网,士女溷漫,不异禽兽,用消灾祸,其可然乎?

(《四部丛刊》本卷八第十九页背)

《黄书》是黄巾军的秘书之一。另一部佛教著作也概括地讲到它的内容。这就是法琳的《辨证论》,也收入上述《广弘明集》。书中说:

《黄书》云:开命门,抱真人,婴儿回,龙虎戴(戏),三五七九,天罗地网。开朱门,进玉柱,阳思阴母曰如玉,阴思阳父手摩足。

(《四库丛刊》本卷十三第二十九页背)

虽然“天罗地网”、“阴母阳父”这些术语含义不清,但读过上述说法,其他内容就容易明白了。

另外,还有证据表明,这些性修炼也在“道观”中进行。这一证据见于《笑道论》,也是从上述《广弘明集》中发现。该文包括三十八条原书共三十六条,此误。——译者,是道士甄鸾皈依佛门后所作。此书作于公元570年。其中第三十五条云:

臣年二十之时,好道术,就观学。先教臣《黄书》合气,三五七九。男女交接之道,四目两舌正对,行道在于丹田,【17】有行者度厄延年。教夫易妇,唯色为初,父兄立前,不知羞耻,自称中气真术。今道士常行此法,以之求道,有所未诤。

(《四部丛刊》本卷九第三十页背)

在后来的许多世纪中,也多次兴起过与黄巾起义方式相同的房术修炼。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的男女加入此种教派,组成秘密团体,举行集会,并顽强抵制当局的禁止取缔。直到清代这样的宗教运动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巫师术士的老巢,即周代齐国故地的山东省。1839年有一道上谕说在山东高密有一种男女组成的叫“滚单”的教派。只有成双成对进行修炼的男女才允许加入。“他们夜晚相聚,多集于一室,不点灯。然后在黑暗中性交。”【18】清无名氏所著《大狱记》(印于《说库》中)记述了另一起同样发生在山东省的起义。1852年有一个叫周星垣的道士,素习《参同契》和其他论述性修炼的道书,声称可以祛病延年。他聚合大批徒众,包括某些乡绅,男女双修。当官府采取镇压时,教徒们在周星垣的弟子张积中率领下,在肥城附近的山里构筑要塞。当官府强迫他们投降时,成百上千的男女自愿烧死在燃烧的山寨里。为了防止发生意外的政治后果,政府以“伤风败俗”为借口,无情地消灭了这些教派。

这种道教房术修炼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至今仍时有发生。1950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镇压了一个叫“一贯道”的神秘教派。其道徒反对政府,而政府也反对他们从事的性活动。1950年11月20日的《光明日报》说:“下流无耻的一贯道首”用女道徒“赛美”。并且在“讲道时”让道徒进行乱交,许愿他们可以长生不死,消灾除病查《光明日报》1950年11月20日无此文,疑作者所记有误,此据英文译。——译者。由此看来,一家现代中国报纸又使我们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思想。

注释:

【1】明代着名藏书家唐富存印于1573年。参看J.P. Dubose在其Exposition d'ouvrages illustres de la Dynastie Ming (Peking 1944, p. 6)一书中对这部稀有插图本的详细描述。此书不可与公元4世纪的干宝《捜神记》混为一谈。

【2】关于螺变妇人的其他故事见J.J. M. de Groot的Religious System of China (vol. IV Book II, Leyden 1901,p. 242)。

【3】参看71页注【1】提到的Kaltenmark的出色校译本。他在该书第181页指出“女 几”是对的,而异文“女万”则是错字。

【4】参看H. H. Dubs 的《汉书》译本 The 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vol. III (Baltimore 1955) p. 8。

【5】西施(《中国传记词典》679)是公元前5世纪时的一位著名美女。

【6】参看上文18页所引《诗经》中使用的同类比喻。

【7】毛嫱是《庄子》所说女性美的典范原文作“毛嫔”,注云:“广毛嫔,毛嫱也”,商罗佩直接译为“毛婕”。——译者。

【8】此书已由Tjan Tjo-om 节译。译本题目是 P-ut,ung,the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s in the White Tiger Hall,(见 Sinica Leidensia vol. VI, Leiden 1949)。 带详细注释的《嫁娶》节的完整泽文见该书vol.I,pp. 244—263。

【9】H. Maspero 在其杰作 Le Taoisme (Mélanges Posthumes sur les Religions et I'histoire de la Chine (publ. Musee Guimet, Paris 1950)中对所有这些技术做过 详尽描述。J. Needham 在 SCC vol. II (Cambridge 1956),p. 143 sq 也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描述了这些修炼。

【10】有关西方中世纪的同类情况见MirceaEliade的杰作Forgerons et Alchimistes (Paris 1956〉。

【11】朱熹的版本题为《周易参同契考异》。我使用的是江户徳川理学院出版的官版善本。

在许多世纪里,有关《参同契》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种内容丰富的特殊文献。只要这类文献还没有经过筛选,并与其他早期和晚期的中国炼丹书进行比较,要想翻译这本书便徒劳而无功。Tenney L. Davis和Wu L-hMang的A“Chinese treatise on alchemy entitled Ts'an T'ung ch,i (发表于 Isis 周刊 vol. XVIII, 1932, pp. 210—289)是一个不成熟的试作。Davis为该书加了一篇很好的导言和富有启发性的注释,注中引用了西方炼金术书中的许多对应资料,但正文本身,即 Wu氏的英文译文却并不符合严肃译文的最低要求。它只不过是一种逐字对译,显然并没有借助基本的中文参考书,引文也没有注明出处(除了引自《诗经》的一条外),道家术语不是没有解释就是翻译错误,例如第250页把“方诸”译为“the shelled creature”(给壳),实应译为“basin for collecting dew”(承露之鉴),并随意划分章节。这个英文译本不仅用处不大,而且还使译文比原书更为晦涩难懂。我对此书下过一点功夫,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出版一部更有文献依据的译本。就我所知,目前最好的版本是彭晓于公元947年所作《周易参同契真义》。此书印入《道藏》,1924年并重印于《续金华丛书》。彭氏生活于中国西部的蜀国,当时理学禁欲主义还未取得统治地位。我的译文即参考该书,卷数亦同。

【12】见上文14页对“魂魄”的描述。

【13】书中“三五”无疑是“三合五行”的略语。“三合”指阴气、阳气和天,只有三者相合才会得子。参看《春秋·谷梁传》和《左传》庄公三年(公元前690年)《左传》此年并未提到“三合”。——译者。

【14】中国古代的符节是由剖分为二的木片组成,定约双方各执其一,有疑则验其是否相合。

【15】H. Masp^ro 是第一位在他的著作 Les Proddh de Nourrir le Principe Vital dans la religion Taoiste ancienne {Journal Asiatique, Paris 1937)中使人们注意到道家的这类性活动的汉学家。

【16】参看本章注【15】引用Masp6ro书第410页。

【17】丹田在人体上有三处,一在头,一在胸,一在脐下。正是后者在炼内丹的书中经常 出现。

【18】附中文原文的上谕见 J. J. M. de Groot Sectarianism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 in China (Leiden 1902, Peking reprint 1940) vol. II, p.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