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彦章(1)曰:“左氏、屈原始以文章自为一家,而稍与经分。”

(1)【全云】龙溪汪氏藻。

《离骚》曰:“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以楚君之闇,而犹曰“哲王”,盖屈子以尧、舜之耿介,汤、禹之祗敬望其君,不敢谓之不明也。太史公《列传》曰:“王之不明,岂足福哉。”此非屈子之意。(1)

(1)【全云】《左氏》犹附经以为文,《离骚》则孤行矣,二者不当例论。

夹漈《草木略》,以兰、蕙为一物,皆今之零陵香也。然《离骚》“滋兰”、“树蕙”,《招魂》“转蕙”、“泛兰”,是为二草,不可合为一。

江离,《史记索隐》引《吴录》曰:“临海海水中生,正青,似乱发。”《广志》为“赤叶红华”。今芎藭苗曰江离,绿叶白华,又不同。《药对》以为麋芜,一名江离。【原注】芎藭、藁本、江离、麋芜并相似,非是一物也。《淮南子》云:“乱人者若芎藭与藁本。”颜师古曰:“郭璞云:江离似水荠,今无识之者,然非麋芜也,《药对》误耳。”《楚辞补注》、《集注》皆缺,《读诗记》:“董氏曰:‘《古今注》谓“芍药,可离”,《唐本草》“可离,江离”,然则芍药,江离也。’”

屈原,楚人,而《涉江》曰:“哀南夷之莫吾知。”是以楚俗为夷也。阴邪之类,谗害君子,变于夷矣。(1)

(1)【全云】屈子岂肯以楚为夷?曰“南夷”者,指放逐之地言之也,盖近于苗疆矣,故曰“夷”。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披离而鄣之”,壅蔽之患也。元帝似之,故周堪、刘更生不能决一石显。“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偏听之害也。德宗似之,故陆贽、阳城不能攻一延龄。

宋玉《钓赋》:“宋玉与登徒子偕受钓于玄渊。”【原注】《淮南子》作“蜎蠉”。《七略》:蜎子名渊,楚人。唐人避讳,改“渊”为“泉”,《古文苑》又误为“洲”。宋玉《对问》“阳春白雪”,《集》云“陵阳白雪”,见《文选·琴赋》注。

刘勰《辨骚》:班固以为“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洪庆善(1)曰:“《离骚》用羿、浇等事,正与《左氏》合。孟坚所云,谓刘安说耳。”(2)

(1)【全云】名兴祖。

(2)【阎云】此条已见《左氏》。

艺文类聚·鉴诫类》多格言法语,如曹植《矫志诗》曰:“道远知骥,世伪知贤。”荀爽女诫》曰:“七岁之男,王母不抱。七岁之女,王父不持。亲非父母,不与同车。亲非兄弟,不与同筵。非礼不动,非义不行。”程晓《女典》曰:“丽色妖容,高才美辞,此乃兰形棘心,玉曜瓦质。”姚信《诫子》曰:“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险易不亏,终始如一。”诸葛武侯《诫子》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颜延之庭诰》曰:“性明者欲简,嗜繁者气昏。”卞兰《座右铭》曰:“求高反坠,务厚更贫。闭情塞欲,老氏所珍。周庙之铭,仲尼是遵。无谓幽冥,处独若群。不为福先,不与祸邻。”司马德操《诫子》曰:“论德则吾薄,说居则吾贫。勿以薄而志不壮,贫而行不高。”王修《诫子》曰:“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羊祜《诫子》曰:“恭为德首,谨为行基。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徐勉《与子书》曰:“见贤思齐,不宜忽略以弃日。非徒弃日,乃是弃身。”王粲《安身论》曰:“君子不妄动也,必适于道;不徒语也,必经于理;不苟求也,必造于义;不虚行也,必由于正。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自私者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济其欲。”凡此,皆可为治心齐家之法。若马援、王昶之诫,张茂先之诗,崔子玉之铭,见于史传、《文选》者,不复纪。

文心雕龙》谓英华出于情性:“贾生俊发,则文洁而体清;子政简易,则趣昭而事博;子云沉寂,则志隐而味深;平子淹通,则虑周而藻密。”(1)

(1)【全云】以简易称中垒,亦未确。【又云】子云沉寂,其如“清浄符命”之谣何?

李善注《文选》,详且博矣,然犹有遗缺。尝观《杨荆州诔》“谓督勋劳”,不引《左氏》“谓督不忘”;“执友之心”,不引《曲礼》“执友称其仁”。【原注】“谓督不忘”,即《微子之命》“曰笃不忘”也。古字“督”与“笃”通用,以“督”为察,非也。

琼,赤玉也。《雪赋》“林挺琼树”,注以为误。(1)

(1)【阎云】毛传:“琼,玉之美者。”《广韵》:“琼,玉名。”皆不与《说文》同。

韩文公《曹王皋碑》云:“王亲教之抟力、句卒、嬴越之法。”《考异》谓:“《秦纪》、《越语》、《世家》皆无‘抟力句卒’之文。”愚按,《左传》哀十七年:三月,“越子为左右句卒”。注云:“钩伍相著,别为左右屯。”此即谓句卒也。抟力,必秦法,未见所出,《新唐书》作“团”。(1)

(1)【阎云】案《商子·农战篇》:“凡治国者,患民之散不可抟也,是以圣人作壹抟之。”又曰:“抟民力以待外事,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故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之〕淫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可抟也。”“抟力”出此。【何云】案,此说已见姚令威《集注》。【继序按】令威,名宽。

“十抽一推”,或谓“推”当为“椎”,未冠之称。按《史记·秦始皇纪》:王翦“什推二人从军”。《索隐》云:“什中推[1]择二人。”文公语出于此,不必改为“椎”。

《原道》:“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盖用佛书“三圣弟子”之说,谓老子、仲尼、颜子也。《纬文琐语》云。

曹子建《诘咎文》:假天帝之命,以诘风伯雨师[2]。韩文公《讼风伯》盖本于此。

《送穷文》“小黠大痴”,按《张敏集·奇士刘披赋》:“古语有之,小痴为大黠,小黠为大痴。”

《欧阳生哀辞》:“闽人举进士由詹始。”史因之。黄璞《闽川名士传》:其前有薛令之、林藻。考之《登科记》,信然。【原注】欧阳詹之行,获称于昌黎,而见毁于黄璞记太原伎。黄介、喻良能为文以辨。

“太行之阳有盘谷”,在孟州济源县。(1)

(1)【阎云】案《昌黎年谱》:“贞元十七年辛巳,在京师。有《送李愿归盘谷序》。”《旧唐书·李愿传》“父晟,立大勋,即拜太子宾客、上柱国”,为兴元元年甲子,此岂终身官不挂朝籍者。《新唐书·李晟传》“贞元七年,以临洮未复,请附贯万年,诏可”,是愿又当为长安人,于盘谷不得曰“归”,盖送者乃别一人尔。【何云】按,《元和御览诗》中有李愿二首,疑即其人。

韩、柳并称而道不同。韩作《师说》,而柳不肯为师;韩辟佛,而柳谓佛与圣人合;韩谓史有人祸天刑,而柳谓刑祸非所恐。【原注】柳以封禅为非,而韩以封泰山、镂玉牒劝宪宗。(1)

(1)【全云】一作《师说》,一不肯为师,是各量其力。辟佛是韩胜,非封禅是柳胜。作史之说,亦柳为长。然韩子大本大原处胜,而柳不逮也。

柳文多有非子厚之文者。《马退山茅亭记》,(1)见于《独孤及集》;《百官请复尊号表》六首,皆崔元翰作;【原注】贞元五年,子厚方十七岁。《为裴令公举裴冕表》,邵说作;【原注】冕大历四年薨,八年,子厚始生。《请听政第三表》,《文苑英华》乃林逢;《第四表》云“两河之寇盗虽除,百姓之疮痍未合”,乃穆宗、敬宗时事;《代裴行立谢移镇表》,行立移镇在后,亦他人之文;《柳州谢上表》,其一乃李吉甫《郴州谢上表》也。《舜禹之事》、《谤誉》、《咸宜》三篇,晏元献云:“恐是博士韦筹作。”《愈膏肓疾赋》,晏公亦云:“肤浅不类柳文。”宋景文公谓:《集外文》一卷,其中多后人妄取他人之文,冒柳州之名者。然非特《外集》也,刘梦得《答子厚书》曰:“获新文二篇,且戏余曰:将子为巨衡,以揣其钧石铢黍。”此书不见于集。《食虾蟆诗》,韩文公有答,今亦不传,则遗文散轶多矣。(2)

(1)【何云】尝细考文中“岁在辛卯”句,此篇实子厚作。〇辛卯是宪宗元和六年,前此辛卯则玄宗天宝十载。

(2)【何云】《八愚诗》至南宋时石刻亦亡。

《答元饶州论春秋》,又《论政理》,按《鄱阳志》,元藇也。艾轩《策问》以为元次山。次山不与子厚同时,亦未尝为饶州。(1)

(1)【全云】次山是杜公同时。

《平淮夷雅》“其佐多贤”,出《说苑》:“‘涣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贤矣。”(1)

(1)【阎云】案,《说苑》袭《吕览·召(数)〔类〕篇》。

《饶娥碑》,按魏仲兕【原注】大历间乐平令。作《饶孝女碣》,旌其里闾,不言娥死。子厚失于传闻,而史承其误。

《游黄溪记》仿太史公《西南夷传》;皇甫湜《悲汝南子桑》仿《庄子·天运》,皆奇作也。(1)

(1)【何云】《游黄溪记》乃柳文之未能自成家者,胡云奇作?

《王参元书》云:“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尝考李商隐《樊南四六》,有《代王茂元遗表》云:“与弟季参元[3],俱以词场就贡,久而不调。”茂元,栖曜之子也。商隐《志王仲元》云:“第五兄参元教之学。”

沈亚之《送韩静略序》[4]曰:“文之病烦久矣,闻之韩祭酒之言曰:‘善艺树者,必壅以美壤,以时沃灌。’”【原注】祭酒即文公也。白乐天《老戒》诗“我有白头戒,闻于韩侍郎”,皆文公绪言也。

《驴九锡》封庐山公,《鸡九锡》封浚鸡山子。(1)《毛颖传》本于此。

(1)【何云】浚稽山,疑误为“鸡”。

刘梦得文不及诗,《祭韩退之文》乃谓:“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持矛举楯,卒莫能困。”可笑不自量也。(1)

(1)【全云】此亦如文昌之自谓“韩张并称”也。

郑亚《会昌一品集叙》云:“周勃、霍光虽有勋伐,而不知儒术;枚皋、严忌善为文章,而不至岩廊。”欧阳公曰:“刘、柳无称于事业,姚、宋不见于文章。”(1)其言简而明,非唐人所及也。(2)

(1)【方朴山云】此语未确。

(2)【阎云】陆俨山谓:先有“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之言。

魏郑公《砥柱铭》:“挂冠莫顾,过门不息。”《淮南子》云:“禹之趋时,冠挂而不顾,履遗而不取。”《盐铁论》云:“簪堕不掇,冠挂不顾。”

梁简文《诫子当阳公书》曰:“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斯言非也。文中子谓“文士之行可见”,放荡其文,岂能谨重其行乎?(1)

(1)【全云】六朝之文所以无当于道。

又《大同哀辞》曰:“陈蕃所憩之家,久记玄录之岁;华歆所闻之语,已定北陵之期。”按,《搜神记》陈仲举宿黄申家,《列异传》华子鱼宿人门外,皆因所宿之家生子,而夜有扣门者言所与岁数。

庾信《马射赋》云:“落花[5]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效其语,江左卑弱之风也。

岑文本《拟剧秦美新》,虽不作可也。班孟坚《典引》师其意,南丰说非异师其辞。(1)

(1)【阎云】“说非异”三字疑有误。

李善精于《文选》,为注解,因以讲授,谓之“文选学”。少陵有诗云“续儿诵《文选》”,又训其子“熟精《文选》理”,盖选学自成一家。江南进士试《天鸡弄和风诗》,以《尔雅》“天鸡”有二,问之主司。(1)其精如此。故曰:“《文选》烂,秀才半。”熙、丰之后,士以穿凿谈经,而选学废矣。(2)

(1)【何云】主司是张佖。

(2)【阎云】《萧至忠传》:“尝出太平公主第,遇宋璟,璟戏曰:“非所望于萧傅。”此用潘安仁《西征赋》语。司马公作《通鉴》,改曰“非所望于萧君”,便是不知出《文选》。宋景文则自言手钞《文选》三过矣。〇《旧唐书·儒学传》:“初,江淮间为文选学者,本于曹宪,而同邑李善等继之。”【何云】《文选》不足名学,不如熟精《诗正义》也。荆公本不陋,末流之失耳。

元次山《恶圆》曰:“宁方为皁,不圆为卿。”范文正《灵乌赋》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其言可以立懦。

李义山赋怪物,言佞魖、谗、贪魃,曲尽小人之情状,螭魅之夏鼎也。

白乐天云:“富于黔娄[6],寿于颜回,饱于伯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达人之言也。(1)

(1)【阎云】出《醉吟先生传》。

刘梦得《口兵戒》:“可以多食,勿以多言。”本《鬼谷子》:“口可以食,不可以言。”(1)

(1)【继序按】慎言语,节饮食,皆君子所尚也。不如卷一引傅奕休《口铭》一条之周匝。

《文选》《安陆王碑》云:“弈思之微,秋储无以竞巧。”弈秋,见《孟子》。储字未详,盖亦善弈之人,注谓“储蓄精思”,非也。

秦少游、张文潜学于东坡,东坡以为“秦得吾工,张得吾易”。

荆公《潭州新学诗》“仲庶氏吴”,本《诗》“挚仲氏任”。吕太史《钓台记》“姓是州曰严”,本柳子厚《愚溪诗序》“姓是溪曰冉溪”。子厚之语,又出于《水经注》“豫章以木氏郡”。司马公“保业”云“怀玺未煖”,本元次山《出规》“岂无印绶,怀之未煖”。(1)

(1)【阎云】案,今《水经注》:“豫章以树氏都。”【何云】此“都”字乃传写之误,“树”为“木”则宋人避讳也。

张文潜《送李端叔序》:“枭鸱不鸣,要非祥也;豺狼不噬,要非仁也。”本于唐吕向上疏:“鸱枭不鸣,未为瑞鸟;猛虎虽伏,岂齐仁兽?”

晁无咎《求志赋》:“讯黄石以吉凶兮,棋十二而星罗;曰由小基大兮,何有颠沛?”谓《灵棋经》也。《异苑》云:“十二棋卜,出自张文成,受法于黄石公,行师用兵,万不失一,东方朔密以占众事。”

荆公为《外祖母墓表》云:“女妇居不识厅屏,笑言不闻邻里,是职然也。”唐岐阳公主不识刺史厅屏,见杜牧之文。薛巽妻崔氏言笑不闻于邻,见柳子厚文。荆公为文,字字不苟如此,读者不知其用事。(1)

(1)【何云】事非厚斋不能详其出处耳,下文云“闻人传焉以美之”,闻人即指杜与柳也,有不知为用事耶?

《大乐十二均图》,杨次公作也,编于《老苏集》;《蚕对织妇文》,宋元宪作也,编于《米元章集》;《三先生论事录序》,陈同甫作也,编于《朱文公集》,皆误。

丘宗卿谓:“场屋之文,如校人之鱼,与濠上之得意异矣。”慈湖谓:“文士之文,止可谓之巧言。”(1)

(1)【全云】引宗卿语,见场屋之文不足观;引慈湖语,见凡为词章之学无所得。是两层。

景德二年,命王钦若杨亿修历代君臣事迹。六年上之,凡千卷,诏题曰《册府元龟》。周益公记《文苑英华》云:“太宗诏修三大书:曰《太平御览》,曰《册府元龟》,曰《文苑英华》,各一千卷。”今按,《御览》修于太平兴国二年,《英华》修于七年,皆太宗时。若《元龟》乃真宗时修,益公考之未详也。《太宗实录》:雍熙三年十二月,宋白等进《文苑英华》,有表,有答诏,当载于首卷。真宗景德四年八月,诏馆阁分校。又以前编次未允,令择古贤文章,重加编录。芟繁补阙,换易之,卷数如旧。祥符二年,命覆校。皆当备载于纂修事始之后。【原注】太宗修三大书,其一乃《太平广记》五百卷。

班孟坚《两都赋序》,迂斋谓:唐说斋《中兴赋序》得此意。按《中兴赋序》云:“虽词有工拙,学有博陋,气有强弱,思有浅深,要皆变化驰骛,不失古人之法度。”盖用“道有夷隆,学有粗密”之意,然所取乃律赋,非《两都》比也。(1)

(1)【何云】此直蹈袭脱堑尔。仲友文止此,何得高自标置?【全云】迂斋特取其序尔,非谓其赋与《两京》比也。

澹庵云:“韩安国不能《几赋》,(1)罚酒三升;王子敬诗不成,亦饮三觥。一诗一赋,岂足以尽豪杰之士?”

(1)【何云】韩安国作《几赋》不成,邹阳代作。事见《西京杂记》。

“天下不可以无此人,亦不可以无此书,而后足以当君子之论。”又曰:“天下大势之所趋,天地鬼神不能易,而易之者人也。”(1)此龙川科举之文,列于古之作者而无愧。(2)

(1)【何云】壮语。

(2)【阎云】龙川,陈亮号。【全云】同甫“一月四朝”之语则可耻矣。

集古录跋》谓《乐毅论》与《文选》所载时时不同,(1)《文章正宗》谓崔寔政论》列于《选》。今考《文选》,无此二篇,皆笔误也。

(1)【程易田云】按《史记·乐毅列传》裴駰集解引《乐毅论》,自“观乐生遗燕惠王书”起至篇末,止与今所传王右军书不同者数十字:多十九字,少十字,易十二字。《集古录》或指谓此,而偶然讹记之也。然两本相校,王优裴劣,如“机合乎道”作“知机合道”,“以终始”作“以礼终始”,“极道之量”“道”下增“德”字,“千载一遇”下增“夫千载一遇之世”,“苟得”作“苟利”,“不谍”作“不谋”,“牧民”作“收民”,“顾饥”作“愿饥”,“愿释”作“仪释”,“之施”作“施之”,“任穷”作“仕穷”,“通者”作“勇者”,“贤者”作“贤智”,“攻取”上删“则”字,“之间”作“之下”,“四国”作“四海”,“济弱”作“济溺”。孰优孰劣,读者能辨之。至通篇虚字,增所不必增,删所不可删,文章生死之道,全系于此。

诚斋为《章焘墓铭》云:“今日士师,非禾绢士师也。”《宋明帝纪》:胡毋颢专权,奏无不可。时人语曰:“禾绢闭眼诺,胡毋大张橐。”禾绢,谓上也。盖谓秦桧颛政,士师非主上之士师也。

南丰序《礼阁新仪》则指新法,(1)记襄州长渠则指水利,《兵间诗》则指徐德占,《论交诗》则指吕吉甫。此孙仲益之言也。(2)

(1)【何云】南丰不附新法。《礼阁新仪序》皆发明礼之当变,殆不指新法也。【全云】其中亦有指新法者,何氏读之未详耳。

(2)【何云】见与曾端伯书。【又云】二诗则如孙言。【继序按】 徐德占名禧,吕吉甫名惠卿,孙仲益名觌。

宋景文云:“贾生思周鬼神,不能救邓通之谮。”考之《汉史》,无邓通谮贾生之事,盖误。【原注】景文谓:因撰《唐书》,尽见前世论著,乃悟文章之难。(1)

(1)【阎云】案《风俗通义》:“孝文帝日,谊与邓通俱侍中同位,恶通为人,数廷讥之,由是迁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投书以吊屈原罹谗邪之咎,亦因自伤为邓通所愬也。”

张说为《广州宋璟颂》曰:“犦牛牲兮菌鸡卜,神降福兮公寿考。”东坡《韩文公碑》用此四字。

周益公《杂志》辨楮币,谓“俗人创二字,通上下皆用,犹纸钱也”。按范淳父为《郭子皋志》,言交子云:“纸币之设,本与钱相权。”元祐间已有此语矣。

东坡得文法于《檀弓》,后山得文法于《伯夷传》。

杨植《许由庙碣》云“尧而许之,日而月之”,(1)独孤及《仙掌铭》云“月而日之,星而辰之”,同一句法。

(1)【方朴山云】其原出于《庄子》之“尸而祝之,社而稷之”。【程易田云】《史记·孔子世家》:“君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继序按】《管子·小问》有“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二句,《吴子·治兵》有“圆而方之,坐而起之”等句,而《子张问入官篇》“优而柔之”、“揆而度之”,东方朔、杜预用之。

《文心雕龙》云:“《论语》已前,经无‘论’字。”(1)晁子止云:“不知《书》有‘论道经邦’。”(2)

(1)【阎云】《考工记》有“坐而论道”。【阎云】“论道经邦”乃晚出,《书·周官篇》本《考工记》“或坐而论道”来。【全云】阎氏必欲以《古文尚书》为伪,而谓《考工记》在前,误矣。

(2)【何云】“论道经邦”出于《古文尚书》,未可以诋彦和也。【又云】刘彦和或不读《古文尚书》。【又云】书中《议对篇》即引“议事以制”。

和凝为文,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自镂板行于世,识者多非之。此颜之推所谓“詅痴符”也。【原注】詅,力正反。杨绾有论著,未始一[7]示人,可以为法。《易》曰:“白贲无咎。”(1)

(1)【阎云】《旧书·绾传》:“每属文,耻于自白,非知己不可得见。”【何云】《癸辛杂识》有“詅粉”之语,盖卖粉声也。

崔駰《西巡颂表》曰:“唐、虞之世,樵夫牧竖,击辕中韶,感于和也。”《班固集》:“击辕相杵,亦足乐也。”曹子建书“击辕之歌,有应风雅”,柳子厚云“击辕拊缶”,宋景文云“壤翁辕童”,皆本于崔、班。

刘梦得《叹牛》云:“员能霸吴属镂赐,斯既帝秦五刑具。(1)长平威振杜邮死,垓下敌禽锺室诛。”《儆舟》云:“越子膝行吴君忽,晋宣尸居魏臣怠。(2)白公厉剑子西哂,李园养士春申易。”文法效《汉书》蒯通等《传赞》。【原注】《唐书·奸臣传赞》亦然。

(1)【何云】阎校作“斯为是”。【阎云】杨升庵则谓:文法皆祖《韩非》“门人捐水而夷射诛”六句;东坡贺朱寿昌诗又用此法,奇矣果然。

(2)【阎云】《晋·宣帝纪》:“李胜来候疾,退告曹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故爽等不复设备。”【何云】晋宣于时亦魏臣也,韩、柳必无此。【全云】马懿尸居,曹爽怠。

张文潜《论文诗》曰:“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理维当即止[8],妄说即虚假。气如决江河,势顺乃倾写。”

山谷《与王观复书》曰:“刘勰尝论文章之难云:(1)‘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而难工。’此语亦是沈、谢辈为儒林宗主时,好作奇语,故后生立论如此。(2)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张文潜《答李推官书》可以参观。【原注】《文鉴》取此二书。

(1)【阎云】何屺瞻谓山谷引用刘语亦失其本旨,盖刘云:“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此乃谓为文者言不能足其志。

(2)【何云】彦和乃谓手为心使之难,山谷错会也。

迂斋《太学策问》言宣和事云:“夷门之植,植于燕云。”【原注】夷门在大梁。用《乐毅书》文法。

柳下惠见饴曰“可以养老”,盗跖见饴曰“可以黏牡”,见物同而用之异。【原注】出《淮南子》。牡,门户籥牡。《左氏博议》用此。《吕氏春秋》:“仁人得饴,以养疾侍老也;跖、蹻得饴,以开闭取楗也。”

司马公序颜太初醇之文曰:“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文鉴》惟载《逸党》、《许希》二诗。

絜斋先生为楼,名以“是亦”,曰:“直不高大尔,是亦楼也。”以至山石花木、衣服饮食、货财隶役,亦莫不然。“至于宦情亦薄,曰:‘直不高显尔,是亦仕也。’凡身外之物,皆可以寡求而易足,惟此身与天地并广大高明,我固有之,朝夕磨厉,必欲追古人而与俱。若徒侪于凡庸,而曰‘是亦人尔’,则吾所不敢也。”(1)

(1)【继序按】袁正献公燮居城北鉴桥,详载《九灵集》,是亦楼与学宫为邻,详《絜斋集》,后为余先祖少司马公大山宅。

邓志宏《与胡丞公(1)书》曰:“熙、丰间,如司马温公与王荆公之所争者,曰是与非。崇宁间,陈了翁与蔡长沙(2)之所争者,曰治与乱。靖康间,李丞相与耿门下之所争者,又不特是非、治乱、安危而已,其存亡所系乎?”

(1)【何云】丞公,《宋史》作承,名世将,晋陵人。官资政殿学士。

(2)【阎云】蔡京贬官,行至潭州死,故曰“长沙”。

唐五代之际,以文纪事者多用故事,而作史者因而舛误。回鹘乌介可汗走保黑车子族,李德裕《纪圣功碑》云:“乌介并丁令以图安,依康居而求活。”所谓康居,用《汉书》郅支事也。而《旧史》云:“乌介依康居求活。”(1)北汉郑珙卒于契丹,王保衡《晋阳见闻录》:“虏俗虽不饮酒,如韦曜者,亦加灌注。”韦曜,即吴孙皓时韦昭也。而路振《九国志》云:“高祖镇河东,命韦曜北使。曜不能饮酒,虏人强之。”此殆类痴人说梦也。

(1)【何云】以下皆本温公《考异》。

————————————————————

[1] 推,元刊本作“唯”。按,此句《史记索隐》作“什中唯推择二人令从军耳”。

[2] 以上二“诘”字,《艺文类聚》卷一百作“诰”(一本作“告”)。

[3] 弟季参元,李商隐《代仆射濮阳公遗表》作“季弟参元”。

[4] 序,原本作“叙”,据元刊本改。

[5] 花,元刊本作“霞”,误。按,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正作“花”。

[6] “富于黔娄”四字,元刊本无。

[7] 一,元刊本无。

[8] 理维当即止,原本作“理当文即止”,据元刊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