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胎藏界生起 | 佚名 | 日本真言宗觉超记,胎藏界是密宗的重要概念,源于梵文词根 “garbha-”,有 “隐藏”“包含” 之意,密宗以此喻指 “佛性”“如来藏”。胎藏界以《大日经》“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三句义为根本。是日本真言宗僧人觉超关于胎藏界教义、仪轨、曼荼罗等内容的阐述性著作。 |
五相成身私记 | 佚名 | 日本觉超撰,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75 册,编号为 NO.2403。该书主要围绕密教的五相成身观展开论述。五相成身观是《金刚顶经》系的五阶段瑜伽观法,包括通达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佛身圆满五个阶段。觉超在书中对五相成身观的相关教义、修行方法及意义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解读,引用了多部佛教经典,如《菩提心论》《摄真实经》等,以深入探讨五相成身观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
西曼荼罗抄 | 佚名 | 日本觉超撰,1卷,刚界曼荼罗又作西曼荼罗、果曼荼罗、月轮曼荼罗,是以《金刚顶经》为基础的密宗两部曼荼罗之一。 |
东曼荼罗抄 | 佚名 | 3 卷。觉超生活在 10 世纪左右,是日本真言宗的重要学者,他还著有《胎藏三密抄》等作品。《东曼荼罗抄》主要围绕胎藏界曼荼罗展开,胎藏界曼荼罗又称因曼荼罗、东曼荼罗、理曼荼罗。书中可能抄集了诸多关于曼荼罗的经文、论著等内容,对曼荼罗的图像、意义、仪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讲解,旨在帮助修行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曼荼罗相关的密教教义和修行方法。 |
金刚三密抄 | 佚名 | 日本觉超撰写,共 5 卷。该书被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75 册,编号为 NO.2400。书中主要围绕金刚乘佛教的密法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净地印、净身印、观佛印等各种手印的结法、真言以及相关的观想方法等内容,对研究日本佛教密宗的教义、仪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胎藏三密抄 | 佚名 | 日本平安时代的佛教典籍,由觉超撰写,共 5 卷。该书主要围绕胎藏界密教的 “三密”(身密、口密、意密)展开,抄集了相关的经文、注疏及诸师仪轨等内容,对理解胎藏界密教的教义、修行方法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详细介绍了学三密教者需知的五事,包括必随明师、内外相应、甚深秘密、三密相应、祈请圣加等,并对各种印契、真言的具体做法和含义进行了阐释。 |
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抄 | 安然 | 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天台宗僧人安然著,5卷,该书主要围绕真言宗的教判展开,安然在书中提出将天台宗的藏、通、别、圆四教加入 “密” 成为五教,认为密教为一了义教,虽在 “理” 上与圆教相近,但圆教经论未分明开说五智三密事理,只有密教才是事理俱密,宣说其极致义理,且在修持中身口意三者密切配合,这是其他各教无法比拟的。书中对菩提心的体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浅略释、深秘释、秘中深秘释、秘秘中深秘释等四种解释,分别以厌求妄心、自性净心、大三法羯、真如法性为菩提心体。同时,还对行愿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等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真言门行人以真言印满万行,直以三密行得满万行,不必加修事万行。 |
真言宗教时义 | 安然 | 4 卷,日本安然著,书中除了围绕真言宗的 “一佛一时一处一教” 教时判展开论述外,还涉及密教分类等内容。安然将密教分为五藏,即胎藏界、金刚界、苏悉地、瑜祇经、杂秘密,特别重视《瑜祇经》,称其为 “两部大法之肝心”。同时,书中还对苏悉地的行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苏悉地行法应以金、胎两部通十八道契印,结此印供养本尊能到佛果的觉位。 安然在书中虽基本接受空海密教的基本框架,但对其十住心思想中的天台第八住心的教判强烈反对。他以天台圆教的教理为基础,追求事理俱密的真言密教,不拘泥于狭隘的宗派观念,展现出融合与创新的思想特点。 |
教时诤 | 安然 | 日本安然撰,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75 册,夫我大日本国有九宗教。人法诤论有三国。夫言三国者。一天竺国。二震旦。三日本。言九宗者。有五异说。一传教大师请年分表云。华严宗三人。天台法华宗二人。律宗二人。加小乘成实宗。法相宗三人。加小乘俱舍宗。乃至官符今行于世。二空海阿阇梨秘蜜宝钥十心次第中。列俱舍成实律宗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真言。前劣后胜浅深不同。三道诠和上群家诤论云。无相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真言宗。此五宗皆大乘也。律宗成实宗俱舍宗。此三宗并小乘也。应言龙树是八宗之祖匠。 |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 | 安然 | 日本安然撰,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75 册,编号为 NO.2394。该书主要围绕《大日经》中关于大悲胎藏嘉会坛中修灌顶时的七日行法(也提及六日行法)展开,对经中诸品前后相补的六行仪进行了简略阐述。内容涉及出入漫荼罗具缘真言法品及转字轮漫荼罗行品等,还详细介绍了择地法、同伴法、护身法、结界法等一系列相关行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仪轨。 |
观中院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 | 安然 | 日本天台宗高僧安然撰,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75 册。书中主要围绕密教灌顶法门展开,详细阐述了事业灌顶的各种支分、仪式及相关理论。 例如,书中将传法灌顶分为印法灌顶、事业灌顶和以心灌顶三种。其中事业灌顶,又作作业灌顶、具支灌顶,弟子需于灌顶 7 日前 “诚心礼悔之类”,“师亦于七日以来,为其持诵,秘求感应”,并令弟子 “办诸供物香华之类”,然后设坛,授以秘印,此种灌顶规模十分盛大。 |
苏悉地对受记 | 安然 | 苏悉地对受记,1卷,日本安然撰。《大正藏》第75卷。 |
藏密佛教史 | 佚名 | 《藏密佛教史》由第二世敦珠法王撰写,索达吉堪布汉译,全书以藏族本土视角系统梳理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传播脉络与密宗传承体系。该书共分八品,从佛教总述入手,详述金刚密乘理论、藏传佛法特色及内密三续(续、教、窍诀)传承源流,兼述伏藏历史与历代高僧弘法历程,并附录一世敦珠法王自传。译者参考《母子心滴》《受法录》等典籍,历时五年还原藏密历史原貌。内容结合宗教文献与历史叙事,为藏传佛教密宗文化研究提供基础文献。 |
金刚界大法对受记 | 安然 | 8卷,是日本天台宗高僧安然著,该书主要围绕金刚界密法展开,详细阐述了金刚界密教的教义、仪轨、印相、真言等内容,是安然根据自己对金刚界大法的理解和传承进行的记录与阐释,对研究日本台密的金刚界密法传承及教义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可能还涉及到金刚界密法的修行方法、步骤以及对相关经典的解读等内容,旨在指导弟子进行金刚界密法的修持。 |
胎藏界大法对受记 | 安然 | 日本天台宗高僧安然著,该书主要记载了安然的求法经历以及他对胎藏界密法的传承与理解。安然于贞观十八年二月入唐,先后从道海大德、长意大德、赞岐守、权僧正大和上等多位高僧处受胎藏界仪轨,后又从圆珍和上受灌顶位。书中还详细记录了不同高僧对于胎藏界密法中各种印相、真言的不同说法和解释,如对作礼印、出罪印、归依印等多种印相的具体做法及相关解说都有记载。 |
真言所立三身问答 | 圆仁 | 日本天台宗僧人圆仁撰,该论著以问答形式探讨了佛的三身问题。圆仁认为,佛所说之经是由毗卢遮那法身所说,此毗卢遮那法身是理智不二之智法身如来。文中还提及 “随機三身・理內三佛”,强调三身俱遍法界,无有优劣,即三身体无異相。圆仁在该论著中体现的思想,与显教对三身的认知有所不同。显教中,《旧华严经》《梵网经》等对毗卢遮那佛的身份定位有不同说法,或认为是报身佛,或认为是法身佛。而圆仁认为毗卢遮那佛与大日如来同体,乃理法身、智法身不二之体,尽虚空遍法界,以身、口、意向众生宣说真言妙理。 |
妙成就记 | 圆仁 | 日本天台宗高僧圆仁撰,全文一卷,主要记载了佛教密宗的修行方法和仪轨。书中详细介绍了从吽字生起以三吽成身的观想方法,以及相关的真言、手印和护身法等,如五股印的结法、五处加持的步骤、扫地法、奉请本尊的印法等。此外,书中还提及一些密宗手印与十八道契印的关系,如 “奉请本尊” 印与十八道中送车印(即宝车辂印)的差异等。 |
苏悉地妙心大 | 圆仁 | 圆仁(794-864)是日本入唐求法的重要僧人,在京都比叡山延历寺任第三世天台座主,兼传密教。他曾到中国修学密教达九年之久,对密教教义有深入了解。 《苏悉地妙心大》主要涉及密教的修行仪轨,书中谈到了苏悉地法的具体做法,如受触忿怒印、洒身印、加持供物印等各种印法的操作步骤。还对结印时双手及十指的名称进行了阐述,称两手为二羽、月堂、禅智、定慧等,称十指为十度、十轮、十峰等。 |
金刚界净地记 | 圆仁 | 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门派创始人圆仁撰,《金刚界净地记》全文一卷,主要内容涉及金刚界密教的印契、真言等方面的解说。如文中详细介绍了净地印、金刚缚真言契、开心殿门真言契等多种印契的结法,以及相关真言的内容和作用,是研究日本佛教密宗,尤其是金刚界密教的重要资料。 |
胎藏界虚心记 | 圆仁 | 日本天台宗高僧圆仁撰,2卷。《胎藏界虚心记》主要围绕密宗的胎藏界理论展开。胎藏界是密宗的重要概念,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理性方面。该著作可能对胎藏界的教义、曼荼罗(坛城)、真言印契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讲解,是研究圆仁思想以及日本天台密教的重要资料 |
圆戒指掌 | 佚名 | 日本天台宗僧人敬光著,从题目及相关佛教教义推测,该书可能主要围绕天台圆教菩萨戒展开论述,详细阐述菩萨戒的内涵、意义、修行方法以及与其他佛教宗派戒律的区别与联系等。可能还会涉及到对菩萨戒的传承历史、历代祖师的见解和阐释,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菩萨戒等内容,旨在引导修行者通过持戒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界。 |
菩萨圆顿授戒灌顶记 | 佚名 | 日本惟贤撰,一卷,强调圆顿不思议之戒是成佛的终极法门,无论三身如来还是四土所化众生,皆可授受此戒。众生一念可得三种戒体,一座可尽六即之次位,此戒法能让人踏上开觉之路,实现诸佛出世之本怀。指出灌顶并非仅存在于真言秘教,显宗同样有此义。如法云地菩萨欲成正觉时,先佛必有授职之仪,以智水洒后佛之顶。文中还引用了《仁王经》《法华经》及天台疏等经论,说明灌顶的含义和依据,以及圆顿戒法虽为显教,却超越显教所谈,具备密教之威仪,因此更应有灌顶仪轨。 |
新学行要钞 | 佚名 | 日本仁空撰,该书主要围绕佛教修行的仪式和规范展开,总目包括六念法第一、衣钵法第二、说净法第三、时食法第四、说戒法第五、与欲法第六、安居法第七、自恣法第八、出家法第九、化俗法第十。详细介绍了菩萨行的各项具体仪轨,如六念法中对每日修行中需忆念内容的规定,衣钵法中关于不同种类袈裟及钵的受持方法,时食法中进食时的唱礼、偈语、咒愿文以及五观法等。 |
普通授菩萨戒广释 | 安然 | 日本安然撰,上卷:主要阐述了菩萨戒的基本概念、意义和重要性,强调了戒是一切行功德藏的根本,是通向佛果之道的基础。同时,还介绍了受菩萨戒的一些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如以信为本入三宝海,以戒为本住在佛家等。 中卷:详细讲解了受菩萨戒的具体仪轨和程序,包括请师、忏悔、发心、问遮、授戒等环节,对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含义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都进行了深入的解释。例如在请师环节,要奉请十方菩萨戒大师、尊证师范等,明确了请师的目的和意义。 下卷:着重讨论了菩萨戒的持戒方法和实践,以及犯戒后的忏悔和补救措施。此外,还涉及到一些与菩萨戒相关的历史传承和日本当时的传戒情况,提到了从印度到日本的菩萨戒传承脉络,以及在日本国具体的受戒地点、时间等内容。 |
显扬大戒论 | 圆仁 | 8卷,是日本天台宗三祖圆仁撰,在圆仁所处的时代,日本佛教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天台宗虽已传入,但在教义阐释、戒律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整理和发展,以适应日本社会和信众的需求。圆仁在中国求法期间,深入学习了中国佛教各宗派的教义和戒律,接触到了丰富的佛教经典和实践方法,这些经历为他撰写《显扬大戒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圆仁认为戒律是佛教修行的基础,是通向解脱的必经之路。只有严格遵守戒律,才能保持身心的清净,积累功德,实现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