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我闻如是:
一时,佛般涅槃后不久,众多上尊、名德比丘,游波罗利子城①,住在鸡园②。
是时,第十居士八城,持多妙货,往至波罗利子城,治生贩卖。于是,第十居士八城,彼多妙货,货卖速售,大得财利,欢喜踊跃。出波罗利子城,往诣鸡园,众多上尊、名德比丘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时,诸上尊、名德比丘,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默然而住。
时,诸上尊比丘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于是,第十居士八城白曰:“上尊,尊者阿难今在何处?我欲往见。”
诸上尊比丘答曰:“居士,尊者阿难,今在鞞舍离③猕猴江边高楼台观。若欲见者,可往至彼。”
尔时,第十居士八城即从坐起,稽首诸上尊比丘足,绕三匝④而去。往诣尊者阿难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曰:“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尊者阿难告曰:“居士,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居士问曰:“尊者阿难,世尊、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⑤,颇说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⑥,得心解脱耶?”
尊者阿难答曰:“如是。”
居士问曰:“尊者阿难,世尊、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云何说有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得心解脱耶?”
尊者阿难答曰:“居士,多闻⑦圣弟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⑧成就游。彼依此处,观法如法。彼依此处,观法如法,住彼得漏尽者,或有是处。若住彼不得漏尽者,或因此法,欲法、爱法、乐法、靖法、爱乐欢喜,断五下分结⑨尽,化生于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⑩,终不还此。
“复次,居士,多闻圣弟子心与慈⑾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彼依此处,观法如法。彼依此处,观法如法,住彼得漏尽者,或有是处。若住彼不得漏尽者,或因此法,欲法、爱法、乐法、靖法、爱乐欢喜,断五下分结尽,化生于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终不还此。是谓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说有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得心解脱。
“复次,居士,多闻圣弟子度一切色想⑿,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⒀成就游。彼于此处观法如法。彼于此处观法如法,住彼得漏尽者,或有是处。若住彼不得漏尽者,或因此法,欲法、爱法、乐法、靖法、爱乐欢喜,断五下分结尽,化生于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终不还此。是谓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说有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得心解脱。”
于是第十居士八城,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白曰:“尊者阿难,甚奇,甚特!我问尊者阿难一甘露门⒁,而尊者阿难一时为我说于十二甘露法门。今此十二甘露法门,必随所依得安隐出。尊者阿难,犹去村不远,有大屋舍,开十二户,若人所为故,入彼屋中。复一人来,不为彼人求义及饶益,不求安隐而烧彼屋,尊者阿难,彼人必得于此十二户随所依出,得自安隐。如是我问尊者阿难一甘露门,而尊者阿难,一时为我说于十二甘露法门。今此十二甘露法门,必随所依,得安隐出。尊者阿难,梵志法、律中说不善法、律,尚供养师,况复我不供养大师尊者阿难耶?”
于是第十居士八城即于夜中,施设极妙净美丰饶食啖含消。施设食已,平旦敷座,请鸡园众及鞞舍离众,皆集一处,自行澡水,则以极妙净美丰饶食啖含消,手自斟酌,令得饱满。食讫,收器,行澡水竟,持五百种物买屋别施尊者阿难。尊者阿难受已,施与招提僧⒂。
尊者阿难所说如是,第十居士八城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奉行。
(选自《中阿含经》卷六十《例品·八城经》第六)
注释
①波罗利子城:应作“波吒厘子”,城名。阿育王所建,为摩揭陀国的首都。“波吒厘”,梵语作Pātaliputra,也译作“波吒利弗”“波吒罗”“波罗利弗多罗”等。此本为树名,后以名城。据说此城是由波吒厘树之神子而筑造的。
②鸡园:地名。梵文Kukkutārāma(屈屈吒阿滥摩)的意译。在摩揭陀国波吒厘子之城旁边,为阿育王所建。也称“鸡头摩寺”“鸡雀寺”等。
③鞞舍离:梵文Vaisāli的音译,多作“毗舍离”,也作“吠舍厘”等。国名,在中印度。
④绕三匝:围着佛右绕(即顺时针方向)三圈。佛教礼节,表示对佛的尊敬。本为古印度礼节之一,后被佛教采用。《无量寿经》上:“稽首佛足,右绕三匝。”
⑤第一义:即“真谛”,真实的道理。这道理在诸法中是处第一位的,故称第一义。
⑥漏尽无余:“漏”为烦恼的别名。修行者若能修得三乘最高果位,烦恼断尽全无,叫“漏尽无余”。《大智度论》卷三:“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余,故言漏尽也。”
⑦多闻:多闻佛法并受持佛法。
⑧第四禅:佛教有“四禅定”,是诸定中最基础的一种。“四禅”以“离欲”为前提,以“善一境性”为共性,按照思维活动的宁静程度和身心的感受程度,划分为高下四等。从初禅到四禅,是思维由粗到细,由借助语言,寻伺达到完全凭借信仰支持即可本能活动的过程;感受也由有喜有乐升华到没有苦乐等区分的高度,最后,连自我的呼吸都感受不到了,即为第四禅。
⑨五下分结:系缚有情欲界的五种烦恼:贪结,贪欲之烦恼;嗔结,嗔恚之烦恼;身见结,我见之烦恼;戒取结,取执非理无道邪戒之烦恼;疑结,狐疑谛理之烦恼。此五种烦恼起于欲界,且不能超出欲界,故谓之下分结。
⑩不退法:不退转之法。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再退失转变,称“不退转”,略称“不退”。佛所说的法能使修行者达此目的,故称“不退法”。
⑾慈:即“慈心”,“四无量”之一,与下“悲喜心”“舍”相应。
⑿色想:盖即“色、受、想、行、识”的略称。众生由五蕴和合而成,故此“色想”即代指众生。
⒀非有想非无想处:即“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乃就非想非非想处天之禅定而称之。此天之定心,至极静妙,已无粗想,故称非想;尚有细想,故称非非想。乃无色界之第四天。此天位于三界九地之顶上,故又称有顶天。
⒁甘露门:如来教法的譬喻。喻指如来教法是到达涅槃解脱的门户。“十二甘露法门”即十二门禅,指四禅、四无量、四空定,阿难在前说法都曾言及。
⒂招提僧:意译四方、四方僧,即指自四方来集之各方众僧。
译文
我曾听佛这样说过:
佛涅槃后不久,有一次,很多尊者、大德高僧,游化于波罗利子城,住在鸡园。
这时,有位第十居士住在八城,带了很多紧俏货物,前往波罗利子城,去做生意。八城的第十居士的货很好,所以卖得很快,赚了很多钱,他非常高兴。八城的第十居士卖完货,就出了波罗利子城,前往鸡园,到有很多尊者、大德高僧居住的地方,五体投地,顶礼尊者之足,然后退坐到一边。当时,众位尊者、高僧大德,为他说法,劝发诱导,使其成就如愿,无量欢喜。他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为他说法,劝发诱导,使其成就如愿,非常高兴。然后,诸位尊者默默停住。
那时,众位尊者、高僧大德,为他说法,劝发诱导,使其成就如愿,无量欢喜。这时,第十居士道:“众位尊者,尊者阿难现在在哪里?我现在想去见他。”
众位大德高僧上尊答道:“居士,阿难尊者现在在鞞舍离猕猴江边的高楼楼台上。你如果想见的话,可以到那儿去。”
当时,八城的第十居士就从座位上起来,五体投地,顶礼尊者之足,右绕三圈然后离开,前往尊者阿难所在的地方。到了以后,他向阿难尊者施礼,五体投地,顶礼阿难之足,然后退坐到一边,问道:“阿难尊者,我有一些问题,能允许我问吗?”
阿难尊者答道:“居士,你想问就问。我听后会好好思惟。”
于是八城的第十居士问:“阿难尊者,世尊如来不执着尘染而成正觉,正确遍知一切事物,成就慧眼,能见到最高最妙的真理,一直讲说一法。如果多闻圣众弟子能安住于漏尽无余之果位,其心能得以解脱吗?”
阿难尊者答道:“是这样。”
八城的第十居士又问道:“阿难尊者,世尊如来不执着尘染而成正觉,正确遍知一切事物,成就慧眼,能见到最高最妙的真理。怎么说有一法呢?如果圣众弟子能安住于漏尽无余之果位,其心能得以解脱吗?”
阿难尊者答道:“居士,多闻圣弟子远离欲念,远离一切不善的法,能成就到达第四禅。他依据此处,观察一切事物完全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他凭依此处,观察一切事物如本,如果他能安住于漏尽,就能到达此境界。如果他是在尚未得以漏尽的境况下,或许就会因有此而渴仰善法,爱乐修习善法,欢喜无量。他就能断除五下分结种种烦恼,化生于彼处而得以涅槃。他能获不退转之法,一直向上,最后再也不回此处。
“另外,居士,多闻圣弟子的心中满是慈心,成就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四周上下,普天下一切,心中都充满慈心,没有怨结,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诤执,极广极大,无量无边,行善修善,成就遍满一切世间。就像这样,悲心、喜心与舍心一起,没有怨结,没有仇怨,没有恚恨,没有诤执,极广极大,无量无边,行善修善,成就遍满一切世间。他依据此处,观察一切事物完全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他凭依此处,观察一切事物如本,如果他能安住于漏尽,或许就能到达此境界。如果他是在尚未断尽烦恼的境况下,或许就会因有此法而希望善法,爱乐善法,欢喜无量。他就能断除五下分结种种烦恼,化生于彼而得涅槃。他能获不退转之法,不断向前最后再也不回此间。这就叫作如来不执着尘染而成正觉,正确遍知一切事物,成就慧眼,能见最高第一义,从而说有一法。就像圣弟子安住于漏尽无余,其心得以解脱。
“其次,居士,多闻弟子度一切有情,以至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自在游历。他在此处观察一切事物完全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他凭依此处,观察一切事物如本,如果他能安住于漏尽,就能到达此境界。如果是尚未断尽烦恼者,或许就会因有此法而希望渴仰善法,爱乐修习善法,欢喜无量。他就能断除五下分结种种烦恼,化生于彼而得涅槃,就能得不退转之法,精进向前,最后再也不还此间。这就叫作如来不执着尘染而成正觉,正确遍知一切事物,成就慧眼,能见最高第一义,从而说有一法。就像圣弟子安住于漏尽无余,其心得以解脱。”
于是,八城的第十居士就从座位起来,偏袒着衣,合掌对阿难道:“阿难尊者,太殊胜了,太奇妙了!我问阿难尊者一道甘露法门,但阿难尊者却一下子为我说了十二道甘露法门。现在,这十二道甘露法门,必然要按照其各自不同的门径,才能安全可靠地得以出去。阿难尊者,就像离开村子不远有一座大房子,开了十二道门,如果一个人有目的而来,所以就进了屋子。而再来一个人却什么也不为,既不为前面那个人考虑,也不想想自己安全与否,放一把火就烧此屋子,阿难尊者,那个人一定要按照十二道门的线路,才能安全可靠地出来,不被火烧伤。我就是像这样向阿难尊者询问一道甘露法门,而阿难尊者却一下子为我说了十二道甘露法门。现在,这十二道甘露法门,必然要按照其各自不同的门径,才能安全可靠地得以出去。阿难尊者,梵志的法、律中说不好的法、律,尚且也要供养师长,我又怎能欢喜不供养大师阿难尊者呢?”
于是,八城的第十居士就在夜里,摆起了极为丰盛可口的美味佳肴。摆好以后,在第二天清晨敷好座位,邀请鸡园的众位尊者及鞞舍离的众位高僧大德,一起聚集来此,各自洗濯,然后自己动手,饱餐一顿美味佳肴。众人吃完后,收拾了洗濯之水及用具,八城的第十居士又拿了五百种财物去购买房屋另外施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收下后又施给招提僧。
阿难尊者就是这么说的,八城的第十居士听了阿难尊者所说的,高高兴兴地遵守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