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行梵行而有八难、八非时也。云何为八?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①,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彼人尔时生地狱中,是谓人行梵行第一难、第一非时。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彼人尔时生畜生中,生饿鬼中,生长寿天中,生在边国夷狄之中,无信无恩,无有反复,若无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谓人行梵行第五难、第五非时②。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彼人尔时虽生中国,而聋痖如羊鸣,常以手语,不能知说善恶之义,是谓人行梵行第六难、第六非时③。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彼人尔时虽生中国④,不聋不痖,不如羊鸣,不以手语,又能知说善恶之义,然有邪见及颠倒见,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斋,无有咒说;无善恶业,无善恶业报;无此世彼世;无父无母;世无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是谓人行梵行第七难、第七非时⑤。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不出于世,亦不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彼人尔时生于中国,不聋不痖,不如羊鸣,不以手语,又能知说善恶之义,而有正见不颠倒见,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斋,亦有咒说;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是谓人行梵行第八难、第八非时⑥。

“人行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云何人行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彼人尔时生于中国,不聋不痖,不如羊鸣,不以手语,又能知说善恶之义,而有正见不颠倒见,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斋,亦有咒说;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是谓人行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得人身者,说最微妙法;

若有不得果,必不遇其时。

多说梵行难,人在于后世;

若得遇其时,是世中甚难。

欲得复人身,及闻微妙法;

当以精勤学,人自哀愍故。

谈说闻善法,莫令失其时;

若失此时者,必忧堕地狱。

若不遇其时,不闻说善法;

如商人失财,受生死无量。

若有得人身,闻说正善法;

遵奉世尊教,必遭遇其时。

若遭遇此时,堪任正梵行;

成就无上眼⑦,日亲之所说。

彼为常自护,进行离诸使⑧,

断灭一切结⑨,降魔魔眷属⑩,

彼度于世间,谓得尽诸漏。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选自《中阿含经》卷二十九《大品·八难经》第八)

注释

①如来、无所着……号佛众祐:即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名号。众祐即“佛世尊”,梵文Bhagavat的旧译,新译作“世尊”。

②第五难、第五非时:这里应作“五难、五非时”。佛教所说“八难”,前五种为:地狱、饿鬼、畜生、长寿天、边地,所以用“第”不妥。“第五难”只指边地,阅读时请注意。又所谓“八难”是指八种不能见佛、不能听闻佛法的境界。前三种好理解,众生若处于三恶道中,自然不能见佛,不能听闻佛法。长寿天,指众生热衷于追求长寿,不起求道之心。生在边地僻壤,自然也多不便。

③第六难、第六非时:指众生盲聋喑哑,即感觉器官有缺陷时。

④中国:世界上有些文化优秀之民族,每视其本国为世界之中心,故自称“中国”,对他国则称“边国”。佛教所称之中国,乃指恒河流域中之摩揭陀地方。此地在政治、文化等任何方面皆成为当时印度新兴势力之中心。

⑤第七难、第七非时:可归结为“世智辩聪”,即只具有世俗之智,并不能正确理解佛法。

⑥第八难、第八非时:可归结为“佛前佛后”,即二佛中间无佛法之时。总之,八难、八非时是指众生与佛、佛法无缘的八种时候。与此相反的即以下所述的“一不难”“一是时”。

⑦无上眼:无上之法眼。所谓“法眼”,指能分明观达缘生差别,观察究竟诸道之法。

⑧诸使:种种烦恼。“使”为烦恼之别称。

⑨一切结:结为烦恼的别称,即一切烦恼。

⑩魔魔眷属:魔指魔王。魔眷属指魔王率领的魔众。

译文

我曾经听佛这样说过:

有一次,佛游化于舍卫国,住在胜林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诉诸位比丘:“人修习梵行而会有八难、八非时。什么叫八呢?比如某一时间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号称佛世尊,出世为世人说法,导引芸芸众生走向寂静,走向涅槃,走向觉悟佛道,为善逝所教示的法。那人当时生在地狱道中,这就叫作人修习梵行的第一难、第一非时。

“其次,某一时间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号称佛世尊,出世为世人说法,导引芸芸众生走向寂静,走向涅槃,走向觉悟佛道,为善逝所教示的法。那人当时生在畜生道中,生在饿鬼道中,生在长寿天中,生在边境邻国的少数民族之中,不信佛法,不报恩德,故没有反复相应,就像没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就叫作人修习梵行的第五难、第五非时。

“其次,某一时间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号称佛世尊,出世为世人说法,导引众生走向寂静,走向涅槃,走向觉悟佛道,为善逝所教示的法。那人当时虽生在中国,但又聋又哑就像羊叫一般,经常只能用手势来说话,不能知晓说解善恶之义理,这就叫作人修习梵行的第六难、第六非时。

“其次,某一时间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号称佛世尊,出世为世人说法,导引芸芸众生走向寂静,走向涅槃,走向觉悟佛道,为善逝所教示的法。那人当时虽在中国,也不聋也不哑,不像羊叫一般,也不必用手势来说话,也能知晓会解说善恶之义理,但是他却心有邪见和颠倒之见,有如此见解,就如此解说:‘不施舍,不食斋,也没有咒说;认为没有善恶之业,所以也没有善恶业的果报;没有三世之时;也无父无母;并认为世上不会真的有人死后能往生极乐之处,不会只要心向善处就能归往善处,这一世与那一世都能自知自觉,能成就自己证得正果。’这就叫作人修习梵行的第七难、第七非时。

“其次,某一时间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号称佛世尊,却不出世,也不为世人说法,导引众生走向寂静,走向涅槃,走向觉悟之道,为善逝所教示的法。那人当时生在中国,不聋也不哑,不会像羊叫一般,也不必用手势来讲话,又能知晓会解说善恶之义,而且有正见、不颠倒之见,有如此见解,就如此解说:‘平时布施行斋,也有咒说;认为有善恶之业,也就有善恶之业之果报;人有三世之分;有父有母;世上真的会有人死后往生极乐世界,心向善处就能归往善处,这一世与那一世都能自知自觉,能成就自己证得正果,游行教化。’这就叫作人修习梵行的第八难、第八非时。

“人修习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什么叫作人修习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呢?某一时间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号称佛世尊,出世为世人说法,导引芸芸众生走向寂静,走向涅槃,走向觉悟之道,为善逝所教示的法。那人当时生在中国,既不聋也不哑,不像羊叫一般,不必用手势来说话,又能知晓会说解善恶之义理,而且具有正见和不颠倒之见,有如此见解,就如此解说:‘平时布施行斋,也有咒说;认为有善恶之业,也就有善恶业之果报;有三世之时;有父有母;世上真的会有人死后往生极乐之处,心能向善则能归往善处,这一世与那一世都能自知自觉,能成就自己证得正果,成功游化。’这就叫作人修习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

于是,世尊就宣说如此偈颂道:

若能得获人身者,讲说最微最妙法;

如果不能得正果,必定尚未逢其时。

多道修习梵行难,人在此生之后世;

或许能够逢其时,此生此世实在难。

若想再次获人身,并且聆听微妙法;

应当努力精进学,人们多自哀愍故。

说听闻善妙法,莫要错过好时机;

如果失去此时机,必忧堕入地狱道。

如果不遇此时机,不能聆听此善法;

犹如商人失其财,生死无量轮回转。

如果再次获人身,听佛讲说正善法;

遵守奉行佛教诲,一定得遇其良时。

如果得遇此良时,就能接受正梵行;

就能成就无上眼,每日亲自作讲说。

彼人常常自护持,修行得离诸烦恼,

如此断灭一切结,降伏魔王及魔众,

彼人度于此世间,即谓得尽诸烦恼。

佛就是这样说的,诸位比丘听了佛所说的以后,高高兴兴地遵守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