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鹫岩山①中。

尔时,摩揭陀②王未生怨鞞陀提子,与跋耆③相憎,常在眷属数作是说:“跋耆国人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我当断灭跋耆人种,破坏跋耆,令跋耆人遭无量厄。”

于是,摩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闻世尊游王舍城,在鹫岩山中,便告大臣雨势曰:“我闻沙门瞿昙游王舍城,在鹫岩山中。雨势,汝往至沙门瞿昙所,汝持我名问讯:圣体安快无病,气力如常耶?当作是语:‘瞿昙,摩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问讯,圣体安快无病,气力如常耶?瞿昙,摩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与跋耆相憎,常在眷属数作是说:跋耆国人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我当断灭跋耆人种,破坏跋耆,令跋耆人遭无量厄。沙门瞿昙,当何所说?’雨势,若沙门瞿昙有所说者,汝善受持。所以者何,如是之人终不妄说。”

大臣雨势受王教已,乘最好乘,与五百乘俱出王舍城,即便往诣鹫岩山中,登鹫岩山,下车步进,往诣佛所。便与世尊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瞿昙,摩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问讯,圣体安快无病,气力如常耶?瞿昙,摩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与跋耆相憎,常在眷属数作是说:‘跋耆国人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我当断灭跋耆人种,破坏跋耆,令跋耆人遭无量厄。’沙门瞿昙当何所说?”

世尊闻已告曰:“雨势,我昔曾游于跋耆国,彼国有寺名遮惒逻。雨势,尔时我为跋耆国人说七不衰法,跋耆国人则能受行七不衰法。雨势,若跋耆国人行七不衰法而不犯者,跋耆必胜则为不衰。”

大臣雨势白世尊曰:“沙门瞿昙略说此事,不广分别,我等不能得解此义。愿沙门瞿昙,广分别说,当令我等得知此义。”

世尊告曰:“雨势,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广说此义。”大臣雨势受教而听。

是时,尊者阿难执拂侍佛,世尊回顾问曰:“阿难,颇闻跋耆数数集会,多聚集耶?”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我闻跋耆数数集会,多聚集也。”

世尊即告大臣雨势:“若彼跋耆数数集会,多聚集者,跋耆必胜,则为不衰。”

世尊复问尊者阿难:“颇闻跋耆共俱集会,俱作跋耆事,共俱起耶?”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我闻跋耆共俱集会,俱作跋耆事,共俱起也。”

世尊复告大臣雨势:“若彼跋耆共俱集会,俱作跋耆事,共俱起者,跋耆必胜,则为不衰。”

世尊复问尊者阿难:“颇闻跋耆未施设者不更施设,本所施设而不改易,旧跋耆法善奉行耶?”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我闻跋耆未施设者不更施设,本所施设而不改易,旧跋耆法善奉行也。”

世尊复告大臣雨势:“若彼跋耆未施设者不更施设,本所施设而不改易,旧跋耆法善奉行者,跋耆必胜,则为不衰。”

世尊复问尊者阿难:“颇闻跋耆不以力势而犯他妇、他童女耶?”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我闻跋耆不以力势而犯他妇、他童女也。”

世尊复告大臣雨势:“若彼跋耆不以力势而犯他妇、他童女者,跋耆必胜,则为不衰。”

世尊复问尊者阿难:“颇闻跋耆有名德尊重者,跋耆悉共宗敬、恭奉、供养,于彼闻教则受耶?”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我闻跋耆有名德尊重者,跋耆悉共宗敬、恭奉、供养,于彼闻教则受。”

世尊复告大臣雨势:“若彼跋耆有名德尊重者,跋耆悉共宗敬、恭奉、供养,于彼闻教则受者,跋耆必胜,则为不衰。”

世尊复问尊者阿难:“颇闻跋耆所有旧寺,跋耆悉共修饰、遵奉、供养、礼事,本之所施常作不废,本之所为不减损耶?”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我闻跋耆所有旧寺,跋耆悉共修饰、遵奉、供养、礼事,本之所施常作不废,本之所为不减损也。”

世尊复告大臣雨势:“若彼跋耆所有旧寺,跋耆悉共修饰、遵奉、供养、礼事,本之所施常作不废,本之所为不减损者,跋耆必胜,则为不衰。”

世尊复问尊者阿难:“颇闻跋耆悉共拥护诸阿罗诃④,极大爱敬,常愿未来阿罗诃者而欲令来,既已来者乐恒久住,常使不乏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耶?”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我闻跋耆悉共拥护诸阿罗诃,极大爱敬,常愿未来阿罗诃者而欲令来,既已来者乐恒久住,常使不乏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

世尊复告大臣雨势:“若彼跋耆悉共拥护诸阿罗诃,极大爱敬,常愿未来阿罗诃者而欲令来,既已来者乐恒久住,常使不乏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者,跋耆必胜,则为不衰。雨势,跋耆行此七不衰法,诸受持此七不衰法者,跋耆必胜,则为不衰。”

于是,大臣雨势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瞿昙,设彼跋耆成就一不衰法者,摩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不能伏彼,况复具七不衰法耶?瞿昙,我国事多,请退还归。”

世尊报曰:“欲去随意。”于是,大臣雨势,闻佛所说,则善受持,起绕世尊三匝而去。

大臣雨势去后不久,于是,世尊回顾告曰:“阿难,若有比丘依鹫岩山处处住者,宣令一切尽集讲堂,一切集已,便来白我。”

尊者阿难即受佛教:“唯然,世尊。”是时,尊者阿难便行宣令:若有比丘依鹫岩山处处住者,今令一切尽集讲堂。一切集已,还诣佛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我已宣令,若有比丘依鹫岩山处处住者,悉令一切尽集讲堂。今皆已集,唯愿世尊,自知其时。”

于是,世尊将尊者阿难往诣讲堂,于比丘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今为汝说七不衰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

佛言:“云何为七?若比丘数数集会,多聚集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共齐集会,俱作众事,共俱起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未施设事不更施设,本所施设而不改易,我所说戒善奉行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此未来有爱喜欲共俱,爱乐彼彼有起不随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有长老上尊俱学梵行,比丘悉共宗敬、恭奉、供养,于彼闻教则受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有无事处山林高岩,闲居静处,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乐住不离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悉共拥护诸梵行者,至重爱敬,常愿未来诸梵行者⑤而欲令来,既已来者乐恒久住,常使不乏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行此七不衰法,受持不犯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

于是,世尊复告诸比丘曰:“我为汝等更说七不衰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

佛言:“云何为七?若比丘尊师恭敬、极重供养、奉事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法众⑥、戒、不放逸、供给、定、恭敬、极重供养、奉事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行此七不衰法,受持不犯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我为汝等更说七不衰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

佛言:“云何为七?若比丘不行于业,不乐于业,不习业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不行哗说⑦,不乐哗说,不习哗说者;不行聚会,不乐聚会,不习聚会者;不行杂合,不乐杂合,不习杂合者;不行睡眠⑧,不乐睡眠,不习睡眠者;不为利,不为誉,不为他人行梵行者;不为暂尔,不为德胜,于其中间舍方便令德胜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行此七不衰法,受持不犯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我为汝等更说七不衰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

佛言:“云何为七?若比丘成就信财、戒财、惭财、愧财、博闻财、施财,成就慧财⑨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行此七不衰法,受持不犯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我为汝等更说七不衰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

佛言:“云何为七?若比丘成就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成就慧力⑩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行此七不衰法,受持不犯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我为汝等更说七不衰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

佛言:“云何为七?若比丘修念觉支⑾,依舍离,依无欲,依灭尽,趣向出要,择法、精进、喜、息、定。修舍觉支⑿,依舍离,依无欲,依灭尽,趣向出要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行此七不衰法,受持不犯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我为汝等更说七不衰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

佛言:“云何为七?若比丘应与面前律与面前律,应与忆律与忆律,应与不痴律与不痴律,应与自发露与自发露,应与居与居,应与辗转与辗转,众中起诤,当以如弃粪扫⒀止诤法止之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若比丘行此七不衰法,受持不犯者,比丘必胜,则法不衰。”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今为汝等说六慰劳法⒁,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

佛言:“云何为六?以慈身业向诸梵行,是慰劳法。爱法乐法,令爱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摄,得沙门,得一心,得精进,得涅槃,如是慈口业、慈意业,若有法利如法得利,自所饭食至在钵中。如是利分,布施诸梵行,是慰劳法。爱法乐法,令爱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摄,得沙门,得一心,得精进,得涅槃。若有戒不缺不穿无秽无黑,如地不随他,圣所称誉,具善受持。如是戒分,布施诸梵行,是慰劳法。爱法乐法,令爱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摄,得沙门,得一心,得精进,得涅槃。若有见是圣出要,明了深达,能正尽苦。如是见分,布施诸梵行,是慰劳法。爱法乐法,令爱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摄,得沙门,得一心,得精进,得涅槃。我向所言六慰劳法者,因此故说。”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选自《中阿含经》卷三十五《梵志品·雨势经》第一)

注释

①鹫岩山:即“灵鹫山”,佛教名山。在王舍城南。山势拔地而起,峰如鹫鸟之首,故称。佛尝居此说法。该山又称“耆阇崛山”,也曾是佛教史上第一次结集处。

②摩揭陀:国名,梵文Magadha的音译,位于中印度。

③跋耆:国名。

④阿罗诃:即阿罗汉。

⑤梵行者:即上文所提到的“阿罗汉”。

⑥法众:法,指佛法;众,指比丘众。

⑦哗说:多舌喧哗。

⑧睡眠:指心处于昏迷而不由自主的状态。

⑨信财、戒财、惭财、愧财、博闻财、施财,成就慧财:即所谓“七圣财”,指七种见道以后的圣者。成就此七种,可得以资用成佛,故称。

⑩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成就慧力:是谓“七力”。佛经多说“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三十七道品之一,指信、精进、念、定、慧之五根增长以后,具有对治五障之势力。

⑾念觉支:“七觉支”之一,忆念佛法,不忘佛法。

⑿舍觉支:“七觉支”之一,舍弃一切分别,用平等的观点待物,心无偏颇。

⒀应与面前律……以如弃粪扫:又作七灭诤法、七止诤法,即为裁断僧尼之诤论所设之七种法。

⒁六慰劳法:此篇主要讲“七不衰法”。此段讲“六慰劳法”,读者可据文意体会。

译文

我曾听佛这样说过:

有一次,佛游化于王舍城,在鹫岩山中。

当时,摩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正与跋耆国人相互憎恨,他多次对文武百官这样说道:“跋耆国的人具有大如意足,拥有大威德,享有大福祐,并有大威神,我要使跋耆国人绝子绝孙,我要破坏跋耆国,使他们的人民遭受无穷的厄难。”

当他听说世尊正游化于王舍城,在鹫岩山中,于是就告诉大臣雨势:“我听说沙门瞿昙正游化于王舍城,在鹫岩山中。雨势,你到他那儿去一趟。你就以我的名义向他请安问候,问他圣体是否无恙康健,气力是否如常不衰?你应该这么说:‘瞿昙,摩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向您问讯致意:您圣体是否无恙康健,气力是否如常不衰?瞿昙,摩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与跋耆国人相互憎恨,他多次对文武百官这么说道:那跋耆国的人具有大如意足,拥有大威德,享有大福祐,持有大威神,我要使跋耆国人绝子绝孙,我要破坏跋耆国,使他们的人民遭受无穷的厄难。沙门瞿昙,你听了这些以后会说点什么?’如果沙门有说什么的话,你应该好好听着并牢牢记住。为什么?因为像这样的人自始至终是不会妄言的。”

大臣雨势领受了国王的旨令以后,坐了一辆最好的车,率领五百辆车马一起出了王舍城,立刻就前往鹫岩山中。他们登上鹫岩山,然后下车步行,前往佛所。到后,雨势与世尊相互施礼问候过后,就退坐到一边,对世尊道:“瞿昙,我王未生怨鞞陀提子向您问讯致意,问您圣体是否无病康健,气力是否如常不衰?瞿昙,我王未生怨鞞陀提子与跋耆国人有仇,他常对文武百官这么说道:‘跋耆国人具有大如意足,拥有大威德,享有大福祐,持有大威神,我要使跋耆国人断子绝孙,我要破坏跋耆国,使他们的人民遭受无穷的厄难。’沙门瞿昙,您的看法如何?”

世尊听后说道:“雨势,以前我曾经游化于跋耆国,跋耆国有座寺庙名叫遮和罗。雨势,那时我为跋耆国人讲说七不衰法,而跋耆国的人民则能领受行持七不衰法。雨势,如果跋耆国人能行七不衰法且不违犯的话,跋耆国就必胜而不衰。”

大臣雨势对世尊道:“沙门瞿昙只简略地讲说了此事,没有详细地分别阐述,我们不能明了此义。但愿沙门瞿昙能为我们分别详细地阐述,能使我们明了此义。”

世尊对他道:“雨势,好好听,好好想,我会为你详细地讲说此义。”大臣雨势遵照佛的教诲,开始认真听。

这时,阿难尊者手执拂子在一旁随侍。世尊回过头问道:“阿难,你是不是听说过跋耆国人多次集会经常聚集?”

阿难答道:“世尊,我是听说跋耆国人多次集会多次聚集啊!”

世尊就告诉大臣雨势:“如果那个跋耆国的人多次集会经常聚集的话,跋耆就必胜而不衰。”

世尊接着又问阿难尊者:“你听说过跋耆国人共同聚集,一起做跋耆国的事情,一块儿行动吗?”

阿难尊者道:“世尊,我听说过跋耆国人一起集会,共同做跋耆国的事情,一块儿行动。”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如果那个跋耆的人民集会在一起,共同做跋耆国的事情,一块儿行动的话,那跋耆国就必胜而不衰。”

世尊又问阿难尊者:“你听说过跋耆国人没有施行设立的就不再施行设立,本来施行设立的则不改变,非常认真地遵守奉行跋耆国的旧法吗?”

阿难尊者答道:“世尊,我听说过跋耆国人没有施行设立的就不再施行设立,本来施行设立的则不改变,非常认真地遵守着跋耆国的旧法。”

世尊于是又告诉大臣雨势:“如果那跋耆国的人没有施行设立的就不再施行设立,本来施行设立的则不改变,非常认真地遵守奉行着跋耆国的旧法的话,那跋耆国就必胜而不衰。”

世尊又问阿难尊者:“你听说过跋耆国不依仗自己的势力而侵犯其他的妇女儿童吗?”

阿难尊者答道:“世尊,我听说过跋耆国人不依仗自己势强力壮,从而欺凌其他的妇女儿童。”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道:“如果那跋耆国的人不依仗自己势强力壮,从而欺负其他妇女儿童的话,那跋耆国就必胜而不衰。”

世尊又问阿难尊者:“你听说过跋耆国如果有德高名望者的话,跋耆国的人都会一起崇敬、恭奉、供养,对于他所说的教诲都能领受吗?”

阿难尊者答道:“世尊,我听说过跋耆国如果出了德高名望者的话,全跋耆国的人都会崇敬、恭奉、供养,对于他所说的教诲,都会认真接受。”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道:“如果那个跋耆国出现了德高名望者,而全跋耆国的人民都能崇敬、恭奉、供养,对于他所说的教诲,听后都能认真领受的话,那么跋耆国就必胜而不衰。”

世尊又问阿难尊者:“你听说过跋耆国人对所有的旧寺庙都进行修饰、遵奉、供养、礼事,本来所施舍的,一直施舍不停,本来所供奉的从不减少吗?”

阿难尊者答道:“世尊,我听说跋耆国人对所有旧的寺庙都进行修饰、遵奉、供养、礼事,本来所施舍的,一直施舍不停,本来所供奉的从不减少。”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如果那跋耆国的人民对所有旧的寺庙都进行修饰、遵奉、供养、礼事,本来所施舍的,一直施舍不停,本来所供奉的从不减少的话,那跋耆国就必胜而不衰。”

世尊又问阿难尊者:“你听说过跋耆国的人全都拥护众位阿罗汉,极为尊敬爱戴,一直盼望着尚未修成罗汉的修行者能早日证得果位,已是阿罗汉的圣者能永远久住,一直供养着众位罗汉,使他们永远不缺乏衣被、饮食、床榻、汤药等生活用具吗?”

阿难尊者答道:“世尊,我听说跋耆国的人全都拥护众位阿罗汉,极为尊敬爱戴,一直盼望着尚未修成阿罗汉的修行者能早日证得果位,已为阿罗汉的圣者能永远久住,他们一直供养着众位罗汉,使他们永远不缺乏衣被、饮食、床榻、汤药等生活用具。”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如果那跋耆国的人民全都拥护众位阿罗汉,极为尊敬爱戴,一直盼望着尚未修成阿罗汉的修行者能早日证得果位,已是阿罗汉的圣者能永远久住,他们一直供养着众位罗汉,使罗汉们永远不缺乏衣被、饮食、床榻、汤药等生活用具的话,那跋耆国就必胜而不衰。雨势,跋耆国的人如果能行持此七不衰法,并都能受持此七不衰法,那跋耆国就必胜而不衰。”

于是,大臣雨势即从座位上起来,偏袒着僧衣,合掌向佛道:“瞿昙,即使跋耆国人只成就一不衰法,摩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都不能降伏他们,更何况他们具有七不衰法呢?瞿昙,我国国内还有很多事,请允许我告退回去。”

世尊道:“你可随意而去。”于是,大臣雨势听了佛所说的,就认真领受并记住了。他立起身来,绕世尊走了三圈然后离去。

大臣雨势走后不久,于是世尊就回头对阿难道:“阿难,如果有挨着鹫岩山的各处住的比丘,宣令他们都到讲堂上集中,集合完后就来告诉我。”

阿难当即接受了世尊的旨令:“我一定照办,世尊。”当时,尊者阿难就发布佛的旨令:如果有挨着鹫岩山的四周住的比丘,请到讲堂集中。众位比丘集合完后,阿难就来到佛所,叩首行礼,然后退到一边向世尊禀告道:“世尊,我已宣布了您的旨令,如果有挨着鹫岩山的四周住的比丘,全都到讲堂上来集合。现在都已集合完毕,唯愿世尊,自己掌握时间。”

于是,世尊就带着阿难尊者前往讲堂,在众比丘前敷好座位而坐下,对众位比丘说道:“现在我为你们讲说七不衰法,你们要好好听,认真思考。”

当时,众位比丘道:“好。”

佛于是说道:“是哪七不衰法呢?如果比丘多次聚会,经常聚集的话,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聚集在一起,一块儿做事,共同行动的话,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有比丘没有施行设立的事不再创新,本来施行设立的却不改变,对我所说的戒律认真奉持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有人对未来有爱欲之心,并想与比丘同欢共娱,但比丘却并不随其意而起爱欲之心,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见有大德高僧都修习清净之行,于是比丘全都崇敬、恭奉、供养,聆听其教诲并领受牢记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无事之时住在山林高岩,闲居静处,四周静寂无声,远离人群,不做坏事,随顺静坐,并乐此不离开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全都能拥护众位修清净之行的圣者,极为爱戴尊敬,常盼着没来的圣者能来,已来的圣者能久在不离,一直恭敬供养,使诸圣者不缺乏衣被、饮食、床榻、汤药等生活用具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能行持此七不衰法并受持不违犯的话,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

于是,世尊又对众位比丘道:“我为你们再讲新的七不衰法,你们好好听着,认真思考。”

当时,众位比丘道:“好。”

佛于是讲道:“什么是七不衰法呢?如果比丘能尊敬师长,毕恭毕敬,供养奉事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众能奉行佛法,持戒、不放逸,一心禅定,毕恭毕敬,供养奉事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能行持此七不衰法,受持而不违犯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

世尊又告诉众位比丘:“我为你们再说新的七不衰法,你们要好好听,认真思考。”

当时,众位比丘道:“是。”

佛于是道:“什么是七不衰法呢?如果比丘不造作恶业,不欢喜于恶业,不染习于恶业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不哗然喧闹,也不喜欢喧哗多嘴,更不学着喧哗多嘴的话;如果不举行聚会,也不喜欢聚会,也不学着要去聚会的话;如果不混杂于众人,也不喜欢与众人相混,也不想学着要这么做的话;如果比丘不整天昏昏欲睡,也不喜欢昏昏欲睡,也不想学着昏昏欲睡的话;如果比丘不是为了获得利益,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不是为了他人而修习梵行的话;如果比丘并不是只是一时兴起,不因为自我品德而得胜,而是在此中间使用种种方法而使道德得胜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行持此七不衰法,受持而不违犯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

世尊接着又对比丘说道:“我为你们重说七不衰法,你们仔细听,认真思考。”

当时,众位比丘答道:“是。”

佛于是说道:“是哪七不衰法呢?如果比丘能获得信财、戒财、惭财、愧财、博闻财、施财、慧财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能行持此七不衰法,并受持而不违犯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

世尊接着又对众位比丘道:“我为你们再重新讲说七不衰法,你们要仔细听,认真思考。”

当时,众位比丘答道:“是。”

佛于是说道:“是哪七不衰法呢?如果比丘能获得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能行持此七不衰法,并能受持而不违犯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

世尊接着又对众位比丘说道:“我再重新为你们说七不衰法,你们要仔细听,认真思考。”

当时,众位比丘答道:“是。”

佛于是说道:“是哪七不衰法呢?如果比丘修习念觉支,凭依内心平等而不执着,凭依无欲无念,凭依涅槃寂静,希望度脱苦海,选择佛法、精进修习、心得善法而喜、身心轻安禅定;如果比丘修习舍觉支,依凭内心平等而又不执着,依凭无欲无念,依凭涅槃寂静,希望度脱苦海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能行持此七不衰法,并能受持而不违犯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

世尊又对众位比丘说道:“我为你们再重新讲说七不衰法,你们要仔细听,认真思考。”

当时,众位比丘答道:“是。”

佛于是说道:“是哪七不衰法呢?如果比丘要面前律就给以面前律,要忆律就给以忆律,要不痴律就给以不痴律,要自发露就给以自发露,要居处就给以居处,要辗转就让其辗转,比丘众中如有吵架争斗,应该用如弃粪扫止诤法制止他们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如果比丘能行持此七不衰法,并能受持而不违犯的话,那比丘就必胜而法不衰。”

世尊接着又对众位比丘道:“现在我为你们说六慰劳法,你们仔细听着,认真思考。”

当时,众位比丘答道:“是。”

于是佛说道:“是哪六慰劳法呢?因身业慈善而心向往各种清净之行,这是慰劳法。爱护佛法,喜欢诸法,能使人爱护佛法,重视佛法,奉持佛法,尊敬佛法,修习佛法,摄持佛法,得以成为沙门,得能一心清净,得以精进修行,得能涅槃寂灭,像这样口业慈善、意业慈善,如果有法利的话就能如法而得利益,自己所吃的饭食在钵盂之中。像这样利益广布,施舍于诸位修梵行者,这是慰劳法。爱护佛法,喜欢佛法,也能使人爱护佛法,重视佛法,奉持佛法,尊敬佛法,修习佛法,摄持佛法,得以成为沙门,得以一心清净,得以精进修行,得以涅槃寂灭。如果有戒律的话,也不缺乏,不毁坏,无有污秽黑迹,犹如大地不动不随他转,圣者所称誉的,全都领受行持。像这样戒律广布,施舍于众位修习梵行者,这是慰劳法。爱护佛法,喜欢佛法,能使人爱护佛法,重视佛法,奉持佛法,尊敬佛法,修习佛法,摄持佛法,得以成为沙门,得以一心清净,得以精进修行,得以涅槃寂灭。如果有此见,就是脱离苦海而成圣者,明了佛法,深达真理,能全部脱尽苦恼。像这样的见解分布,施舍于众位修习梵行者,就是慰劳之法。爱护佛法,喜欢佛法,能使人爱护佛法,重视佛法,奉持佛法,尊敬佛法,修习佛法,摄持佛法,得以成为沙门,得以一心清净,得以精进修行,得以涅槃寂灭。我以前说要讲说六慰劳法的,因此我如此讲说。”

佛就是这么说的,众位比丘听完佛所说法以后,高高兴兴遵守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