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大珠和尚[1]嗣马大师,在越州[2],师讳慧海,建州[3]人也。
师谓众曰:“汝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汝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和合为僧体,唤作一体三宝[4]。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身口意业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净,名为佛灭度。[5]喻如嗔时无喜,喜时无嗔,唯是一心,用无二体。[6]本智法尔,无漏现前,如蛇化为龙,不改其鳞,众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7]
“性本清净,不待修成,有证有求,即同增上慢[8]。真空无滞,应用无时,无始无终,利根先悟。用无等等,即是阿耨菩提[9];性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无相即是实相[10],性体本空,则是无边法身,万行庄严具,即是功德法身,即是万化之本[11],随处立名。智用无尽,即是无尽藏;能生万法,是大法藏;具一切智,是智慧藏;万法同如,是如来藏。[12]经云:‘如来者,则诸法如义。一切世间生灭法,无有一法不归如。’”
有座主问:“某甲拟问禅师义得不?”
师曰:“清潭月影任意撮摩。”[13]
问:“如何是佛?”
师曰:“清潭对面,非佛而谁?”[14]
座主茫然,却问:“禅师说何法度人?”
师云:“未曾有法。”
座主云:“禅师浑如此?”
师却问:“法师说何法?”
对云:“讲《金刚经》二十余座。”
师曰:“《金刚经》是谁说?”
对云:“禅师岂不知是佛说?”
师云:“若言如来有所说法,是为谤佛,是人不能解我所说义,若言经不是佛说,即为谤经,离此之外为老僧说。”[15]法师无对。
注释
[1]大珠和尚:即大珠慧海禅师,生卒年不详,马祖道一弟子。先依越州大云寺道智和尚受业,后参马祖,著有《顿悟入道要门论》,甚受马祖称赞,称他“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因姓朱,称大珠和尚,后人辑其语录为《大珠禅师语录》,上卷即《顿悟入道要门论》,下卷为答门人问。
[2]越州:即今浙江绍兴。
[3]建州:即今福建建瓯。
[4]一体三宝:指佛、法、僧三位一体于自心。
[5]《大珠禅师语录》卷上《顿悟入道要门论》说“心为根本”,并引《楞伽经》《维摩经》《遗教经》《佛名经》等指出,心净即达佛之境界,心不净即堕入魔之境界,故“顿悟”门以“无念为宗”,以“清净为体”。此数句意即是说,佛与众生并无差别,三业清净即是佛,三业不清净即非佛。
[6]嗔怒与喜悦虽不可能同时具于一面,但嗔怒与喜悦同出于一心。这两句比喻人虽有清净不清净之分,但根源只在乎一心之内。
[7]本智即《大毗婆沙论》卷一〇一所说的“本性念生智”,它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洞察前生有漏的智慧。法尔是“天然生成”“自然而然”的意思,《杂集论》卷六说它指“当来无常,由因随逐,定当受故”。无漏即绝对清净圆满,断除三界烦恼之境界,梵文Anāsrava的意译。以上用唯识学名词说,各人本具智慧,圆满境界的呈现,只是自心顿悟的结果,犹如蛇化为龙一样,虽是巨变超升,但鳞片依旧,人之顿悟亦是如此。
[8]增上慢:指尚未修行证得果位却自以为证得,因而自欺自瞒,傲慢自负。见《俱舍论》卷十九。
[9]阿耨菩提: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略称,梵文作,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绝对最高最圆满正确的智慧与觉悟,见《维摩诘经·佛国品》。
[10]这句说清净自心境界无有形相,但又是实相,超越有、无两端,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法身。《维摩诘经·不二法门品》说:“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11]这几句说清净自心境界本性是“空”,但这“空”又可纳“万有”,所以是“无边法身”,其动用万端,都是功德,其性体虽空,却是万相化生的根本。
[12]这几句进一步强调“心生种种法”。
[13]此句比喻所问“义”如清潭月影,本是虚幻影像,但人人可见,所以任人撮摩。
[14]人人面对清潭,都可见“我”,此处隐喻“自心即佛”。
[15]这是禅宗常用的两难问话,大珠慧海的要求是,既不能说《金刚经》是佛所说,也不能说《金刚经》不是佛所说。前者是诽谤佛,因为实际上讲经的是自己,把自己当作佛是不对的;后者是诬蔑经,因为本来经的确是佛讲的,不承认这一点也是不对的。大珠慧海要求人超越这两种说法。
译文
大珠和尚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在越州,法名慧海,是建州人。
慧海曾对大众说:“你的心就是佛陀,不要用佛陀去另外求佛陀,你的心就是佛法,不要用佛法去另外求佛法,佛陀、佛法和合便是僧人心体,这就叫一体三宝。经典上说:‘心、佛陀和众生,虽然是三,却没有差别。’身口意等三业清净,就是佛陀出世,不清净,就是佛陀灭度。这就好比人生气时没有欢喜,欢喜时没有生气,但这生气和欢喜却都同在一心,并没有两种东西。各人本来就自然而然地具有智慧,圆满境界的呈现只是智慧必然的产物,犹如蛇化为龙,虽然巨变升华,但鳞片依然如故,众人顿悟成佛,外表也同样依旧。
“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清净无垢的,并不依靠外在修持,如果有人觉得心灵超越要通过追求获得认可,这就等于自欺欺人、傲慢自负。真正的‘空’是无所滞累的,它时时刻刻在你心中,没有开端与终点,谁有慧根谁先领悟。这无差别境界的大用,即是最上乘最完满的智慧与觉悟;这没有形相的体性,就是微妙色身。没有形相即是真实形相,性体本来空无,这就是无边法身,此心具足一切庄严的行为就是功德法身,这是一切变化的根本,可以随处立名。智慧与功用无尽,故名无尽藏;能生万法,名大法藏;具足一切智,名智慧藏;万法皆是一如,所以名为如来藏。经说:‘所谓如来,是一切现象本来如是的意思。世间一切生生灭灭的现象,没有一个不是叫作如。’”
有和尚问:“我可以向禅师请教义理吗?”
慧海说:“清潭中的月影,可以任意捞取。”
于是和尚问道:“怎样是佛陀?”
慧海说:“清潭对面,不就是佛陀吗?”
这和尚大惑不解,就又问:“禅师你讲什么佛法来普度众生?”
慧海说:“我不曾有什么佛法。”
和尚大惊:“禅师你怎么这样?”
慧海反问道:“那你讲什么佛法?”
和尚说:“讲《金刚经》二十多次。”
慧海便问:“《金刚经》是谁讲的?”
和尚答:“禅师难道不知道这是佛陀讲的?”
慧海便说:“如果说如来曾讲说过佛法,实际上已经诽谤了佛,因为好像人人都不能理解佛的意思,反须由你再讲;可是如果说经典不是佛祖所说的,那又诽谤了经典。请在这两种说法之外给我一个答案。”这和尚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