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清净比丘犯戒等缘与欲可不成耶否。
师云。人师设异释。学者及异义不成之义善也。
问。受欲失欲人。其一席作法重可与欲耶。
师云。长老仰云。失欲人。本部他部四十九人之中十三难。三举二灭。命过比丘尼式叉尼沙弥沙弥尼狂人痛恼乱心覆藏。别住六夜。此二十九人不知与欲。后依自言等失欲。此人更不可与欲。余二十人。一席之作法可与欲也。体净故。本律说与余者遮十三难等不遮体净。济缘记云。界外场上并是体净。自重可与。何必余人(等文)。
问。倒出失欲何时分可有耶师云。一义露地偈已后。一义堂内引入后。一义坐列已去(云云)堂内引入已后义善也。
问。入堂僧众满四已后。可有倒出失耶。
师云。正源记释云。倒出谓持欲到僧未说却出(文)此释满四已后(见)。
问。坏众失欲样如何耶师云。僧集已后。若未说前。依难来诸僧皆退散失。若一人住不失(见)若已说同事也。以后可尔(见)。
问。纵一人住。未说前受欲人出堂内不倒出耶。师云。倒出众都不退散失。此依众坏失故。一人住出堂内不失也。
问。神足在空失欲(见)彼受欲人局圣者耶。又凡夫上可有此失欲耶师云。凡夫上可有也。两足同时举不着地者。此位可失欲。抄批释此旨见。
问。今日与欲羯磨明日事可令被耶否师云。今日与欲明日出失。犹有说恣等事者。重可取欲也。资持等释尔见。羯磨事虽不见。凡羯磨不可令被明出事故。重可作也。资持等释。且释与欲一边也。
问道场礼堂等处。既非众坐处。到彼可失欲耶否师云。不可失欲也。若中间有障者可堕隔障。若无隔者。覆处从本依离比座见闻失欲。此等不离故不可失欲也。
问。受欲隐没失者。其分齐何程耶师云。虽不见分明释。准处处释。身分隐不见分可失也。若井窨等。若板敷等下入不见者可失欲也。
问。沙弥以比丘可有为对首耶否师云。一界内无同类时。开与欲一法也。说戒篇又大抄记可见之。亦共大僧自恣时对五德也。
问。结界时。四方墙内若外别墙等有之时。内畔若外畔唱时可穿之耶否仰云。墙付可穿之。若透不唱无苦见也。
问。结界时。西下直至标木内畔若外畔等久固作法时唱无苦见耶否仰云。如四王院南门。分明众僧可缘样不可有苦见也。
问。引小绳唱时可唱内外耶否师云。绳微细故不可唱内外欤。
问。通结净地时。除僧住行来处者。除体耶除缘耶师云。如摄衣界除村除缘也。
问。有尼女。山寺依结界集僧时。聚落兰若间何界可得意耶仰云。聚落界可得意也。
问。无女人如高野山寺。聚兰中何耶师云。寺僧虽单界。不如俗人前。兰若界可云也。
问。旷野中五六人结界作布萨等时。如何可结耶师云。四方角立标。自其标直至其标等唱可结也。
问。在六相自然中结界时。自相广结时集僧样如何耶师云。自相广结时。不依相可集标内也文见。
问。僧集不和合不问答。羯磨十缘中何耶
仰云。僧集不问答第四缘也。和合不问答第五缘也。其故者。行宗一上十缘中。六问答四不问答(云云)四五六七九十。此六缘用问也。一二三八。此四不用问也。既用问者入第四缘。明知。僧集不问答是也。
问。无场大界可行别受耶否师云。西琳寺御义不可行(云云)戒坛图经见故。长老仰云。可行(云云)资持上一。除大界不行法。不除受戒法。又跋摩结水界行受戒。又记主释受戒所依处。云或就大界或就戒场。此等文分明也。明知。图经且约有场大界也。长老御义顺诸文也。
问。布萨时难缘急时。可作略说戒样如何耶仰云。白竟难来诵序竟云余者僧常闻。若不及诵序者云。今十五日布萨时。各正身口意莫放逸可去见。
问。作布萨依急难来不及作羯磨退散。即日难散。作布萨时。略前缘维那行事等。直索欲问和可作耶否仰云。直索欲问和可作也。
问。有比丘无想作布萨。戒本中间检出时者。直白计作直。戒本可诵读耶否仰云。更作羯磨戒本自初可诵也。
问。布萨时。唱清净时分。何位可唱耶师云。序三问竟。乃至后序后呗终僧未退散位来可唱见。
问。说戒时。谁遣比丘尼问必可作耶仰云。无二十夏比丘不可及略作法。不可作问。可作法程可作问也。
问。自恣时不用谁遣比丘尼问耶否仰云。不可问其旨释见。记云。以说戒时尼请教诫身不现前。有无俱问。自恣不尔。纵有不问(文)。
问。梵网说戒时。三问后来可唱清净耶否さ正安二年仰云。三问后来可唱也。
问。众布萨竟自他所来比丘二三人行戒场布萨可恶耶否菩萨仰云。戒场上布萨难缘开之。自外来众布萨竟等缘可开也。
问。同界比丘三人沙弥众多时。沙弥众法布萨可作耶否菩萨仰云。凡不可有苦见欤。但无比丘众法沙弥行事仪不当故不可作也。
问。说恣等时。说欲人众多时。皆同时可拜耶否菩萨仰云。比丘三人可同礼。不可及四人已上。沙弥众皆同时可礼拜也。
问。说戒师若说欲比丘等礼拜时下坐。比丘沙弥等皆可合掌耶否菩萨仰云。非受礼拜仪。恭敬心皆可合掌也。
问。界内众法布萨竟未行布萨。比丘来时者更可行布萨耶否仰云。外来比丘。自界内比丘众多。更可行。不尔者后来比丘别所可行(见)。
问。界内二人比丘对首。布萨竟未行布萨比丘二人来时。更可行众法布萨耶否仰云。更可行也。
问。布萨竟行受日时。后呗竟自四快偈前可作耶。又后可行耶仰云。前后间何不可有苦见也。
问。有比丘无想作说戒自恣等。中间检出时。羯磨说戒等作直。如其若有与欲说欲时。更可与欲说欲耶。又以前可用耶正和二年四月五日仰云。与欲说欲不依别众成法故用前。更不可作与欲说欲也。
问。露地布萨自恣等时。羯磨竟去比座一寻者可恶耶师云。可恶可谓别众也。
问。布萨自恣时羯磨以后。自外比丘来入界内不到众中者可恶耶否仰云。一向不到者。入界内后说恣事不可成。别众故。若布萨唱清净行间。戒少少诵之。若共自恣行间。两三人自恣不可有苦见也。
问。说戒自恣时。沙弥召来出堂内。若露地去比座一寻作相时。与欲可去耶否仰云。说戒正宗已竟。自恣比丘竟。其上事作止故。不与欲不可有苦见也。
问。布萨自恣时。可四处通集在之。然者界外何程可集耶师云。释文虽不分明。可召作法界处近自然界分。至作法界各结故。虽不召不可有苦见欤。
问。当时说戒时。沙弥令读五德十数事在之。令读五德十数出何文耶准云。祇园图经出也。
问。沙弥共大僧布萨时。沙弥布萨何位成耶师云。或五德十数位。或教敕位。或后序位。多义在之。后序成义善欤。
问。四人布萨时。共戒本暗诵。羯磨诵解可足数耶师云。一义云。必四人俱戒本暗诵。其上解羯磨可足数也。一义云。虽不暗诵戒本。解羯磨者可足数也。律中不觉戒本行他寺。各一篇二篇可诵说故。后义为善也。
问。自恣必本安居处可作耶。又余处可作耶仰云。凡本安居处可作见。然局安居处不见。前余处自恣不可有苦见也。
问。自恣时。与欲可与欲自恣见。然而众中自分自恣毕出时。可云与欲清净耶。又诸众自恣未终。犹可云与欲自恣耶师云。自分自恣已竟出时。可云与欲清净也。
问。夏中有闰时。结夏前三月。若中三月等可结耶。又前四月中四月等可结耶乾元二年仰云。有闰时如常。前三月若中三月等可结也。不可结前四月也。
问。闰四月中中安居人夏何日可满耶师云。至八月一日可满也。五月一日安居人同样可满也。闰月非本月故不入数也。
问。依梵难等移夏时。受日可出界耶否应长元年五月二十一日仰云。依难缘不住本界。移他处人无可受日理故不可受日也。
问。菩萨御代愿证大德西国下向时。中长老御代良缘大德东国下向时。用受日下着后被移夏(云云)然如此可行耶否师云。两大德可有上路仪有受日程。夏内上洛难叶故。无力被移夏也。依难移夏人不可及受日也。
问。法同沙弥夏近日受别受比丘戒。先依别受安居后受通受。又安居如此二度可安居耶。又别受安居不作。待后通受一度可安居耶仰云。二个度安居不可有待后通受可安居。但至后安居日未受通受者。依别受可安居也。
问。破初安居人可许结中后安居耶否。
应长元年闰六月十六日仰云。五分律文。可许结中后安居(见)虽尔南山灵芝御释中不见依用。然前者末学。辄不可依用也。
问。初安居比丘被开。常开五利限持正大衣人耶。又通不持人耶师云。限持正大衣人。不开不持人文见。又不可受功德衣。正源记等可见之。
问。在作法摄僧界安居时者。必可依摄僧界耶。又可有依伽蓝耶师云。有作法摄僧界处安居时。必可依作法界。不可依伽蓝。记云。若僧坊界定须依界(文)。
问。在戒场可许安居受日耶师云。尼钞释可许(见)但辄不可行也。
问。依三宝事行一月受日未用。依余七日事可许七日受日耶否师云。别事故可许七日受日也。
问。有父母若檀越等受重病若遇灾难等时。不请为助彼受日事如何可牒耶仰云。牒檀越事可受日也。
问。私三宝缘可许受日耶否延庆元年仰云。业疏齐缘等意。为私衣食。或为通利阿含梵动等经可许受日(见)然者私三宝缘可许受日也。为邪命总别共禁之。如法总别共可许(见)。
问。受一月羯磨法。受月可有大小。用月可有大小。然可依受月大小耶。又可依用月大小耶仰云。虽有异义可依用月大小。
问。受七日法出界第七日还本界竟。若有缘者即日受日可许行耶。又必经一夜第八日受日可行耶菩萨仰云。必经一夜第八日受日可行。行事钞等意。必经一夜受日可行(见)。
问。受七日法出界。经二三日还本界。经宿事不尽者。七日限内亦可许行耶否。
师云。事不尽者。七日限内可许行(见)。
问。如般若寺僧受招提寺讲经请。受日行讲经时。不阙彼经往西大寺夜宿可许耶否仰云。不阙彼讲经事者。不可有苦见也。
问。夏中依七日缘寺中僧皆出界时受日如何耶仰云。一义云。停一人可为诸人对首。出界人不可受日(云云)一义云。互为对首可受日文对出界人不可受日。不遮故后义好也。
问。界中有五人比丘。依半月一月缘皆出界时受日如何耶师云。四人能秉一人所为五番受日可行也。五人自恣时。二度如差五德。互作能所可受日也。
问。大界安居比丘行戒场可许受日耶师云。大界安居比丘行戒场。不可许受日文见。
问。受持衣钵等忌置他处。受持别衣等舍故前衣等时。词句可不如常耶否师云。此手不持舍故。可云彼安陀会彼郁多罗僧等也。
问。钵坐具护持分齐。约何界可守耶师云。仰云。作法摄僧界可守摄僧界之内。自然界可守六相自然之内也。
问。受持钵穿失受持分齐如何耶师云。粟漏程可失(见)粟五谷通名也。米等漏程可失受持也。
问。付六物体三衣钵具外可加针筒耶。又可加漉水囊耶师云。针筒漉水囊。随有何通(见)。
问。分己物时。针筒漉水囊二俱有时。看病比丘可与何耶师云。可与针筒也。
问。薰受持钵落先薰故。舍受持可薰耶否师云。长老仰云。虽摩落先薰尽不落然故不可舍受持也。
问。点净衣后染替色者。重可点净耶否师云。重不可点净也。已点净衣故也。
问。借他长衣钵可许受持耶菩萨仰云。借他衣受持文许之。借他钵受持文不开之。
问。买他衣钵。衣钵已受取。价直少分未遣可说净彼衣钵耶否师云。衣许借受持故。未辨终可说净也。钵不许借受持故。未辨终者不可说净也。
问。买衣钵等。一向价直未遣时不可说净耶否仰云。价直一向未遣者不可说净也。
问。相当已说净物而贸易。更不可用说净耶否仰云。钞二衣篇引多论云。若说净财宝及以衣财。若人贷之后时。宝还宝钱还钱。乃至衣财相当者不须说净。若还不相似物。更须说净。以非异来贪贮过少(文)。
问。我已说净衣借他令受持后还时。重不可说净耶否仰云。不可说净也。以异人前说净之法不可失故也
问。长衣开忌在之。然者假令得衣。第五日忌经多日后忆。忆得已后。更可开十日耶。又忆得已后。开五日通前十日可开之耶师云。虽有异义。不忌前日与忆得已后日。取合十日之分可开之也。更不可开十日也。文更可开十日(见)然而可依急欤。
问。护衣十五自然界。四分意者。立十三步势分。不论人衣之有无势分可有耶仰云。不论有无可有也。势分者非人衣势分。本蓝界等体。十三步分为蓝界等所摄也。
问。衣置自然界势分人。在界内至明相出衣不失耶否师云。虽有异义可不失衣也。文释见。
问。漉水囊必可持耶否师云。六物随一故必可持也。不可过半由旬在不也。
问。坐具破失受持分齐如何耶师云。依破失分齐文不见。不堪坐用程破可失受持欤。
问。自量少坐具受持时。不可云应量作耶师云。坐具减量如法在之。依此可云如法作也。
问。忌点净说净衣。后可点净耶师云。说净已后可点净也。
问离钵坐具可失受持耶否师云。可得离钵坐具罪。不可失受持(见)。
问。钱宝谷米说净同长衣。十日内可说净耶。又即日可说净耶师云。虽有异文异义。同长衣十日内可说净也。不说犯吉也。
问。钱宝等说净义。是可真实净耶仰云。真实说净义也。资持下一云。钱宝等主心施俗人复是真实义无展转(文)此释见。
问。不足尺六八寸长衣可说净耶师云。长广俱不足衣。又一方不足衣可说净也。不说净者可得吉(见)。
问。被耨可说净耶否师云。虽异义菩萨仰不可说净。又诸文不可说净(见)。
问。拔手绵可说净耶否菩萨仰云。不成衣钵故不可说净也。
问。三衣钵裹袋钵巾净巾钵覆不可说净耶否师云。此等物衣钵具故不及说净也。
问。坐具说净时词句可云长衣耶。又可云长坐具耶师云。可云长衣也。请说净主文衣药钵在之。坐具可收衣中也。
问。钵说净时词句如何耶师云。衣说净词句替所。长衣所云长钵着用处云受用替也。长药时。长药服用替也。
问。受持衣依破失受持分齐如何耶师云。虽有异文。多论意。缘切可失受持(见)可依用之也仰云。可依多论也。
问。长衣多分已说净。小分未说净时如何可云耶师云。可云长衣多分已说净小分未说净过一日等也。
问。无食一向不食时。又食时忌不用钵时。中后必以水等可用钵耶师云。仰云。食时必以钵可食在之。中后为用钵何求水等耶。不可尔。乞食比丘不得食空钵云事在之。必日别可用钵不见也。但忌时堕慢可得罪也。
问。针筒必可持耶师云。善见不持针筒者犯吉见。然者可持欤。
问。鸟羽茎作针筒可恶耶仰云。骨类故可恶也。作不可持也。
问。作六念已后。或随一忘或随一恶作在之时。忆念自初皆可作直耶。又其随一可作直耶师云。别别事故。其随一可作直也。
问。坐具心念受持可有耶师云。一义不可有。诸文不见。故一义可有同衣钵受持故。岂无人不受持耶。后义善也。
问。可许长座具耶否师云。一义不可许。一事足故。一义可许。业疏等中。坐具可说净见。后义好也。
问。偏切钵应受持耶否师云。应受持也。律说五缀钵者。食以后取放洗钵也。彼钵既许受持(见)此何不然耶。
问。边方开长衣入手开十日(云云)入手者限手投物耶。又虽不投手。我物治定物可通耶师云。一义我物治定物通。不可过十日也。一义限手投物。手不投者。虽定我物不可及制也。后义好也。
问。入手长衣有比丘不说者可有过耶师云。边方开内边地比丘无故。开五人受具。有人依开者得吉。准此有人不说者可得吉。但谨护人不可有罪欤。
问。纸衣许畜可说净耶否元享三年十二月十日师云。纸衣轻重仪外道服有之。大国事欤。边方可许欤。然者可说净也。
问。褊衫裙缝合。褊突着人在之。无苦见耶否菩萨仰云。某老者着人人候。非法衣者努努不可着申不着候。后人人可被知此旨也。
问。缦二衣为从衣受持时词句可异耶。又可同耶师云。缦五条为从受持时。缦七条为从受持时无替可云此缦安陀会也。
问。色和合净衣和合净样如何耶师云。以未点净未说净小分衣。已点净已说净衣却刺缝付。色同已默净。衣同已说净。别不用点净说净云色和合净衣和合净也。已点净未说净衣缝付。衣和合净一边也。
问。以绢作三衣着事可许耶否菩萨仰云。以绢作三衣着。律中可开(见)在宇治宝藏。见先德三衣。多绢三衣也。招提和尚三衣中一具布。然而如来着粗布僧伽梨在之。绢三衣不着御欤。天台大师南山大师。绢三衣不着(见)而律不制之。得慈悲服名。三衣绢作着事不可尔欤。
问。入聚落之时必可持三衣耶准云。十诵律云。若不持三衣入聚落犯罪(文)羯磨经中引此文也。然者必持三衣可入也。
问。于佛前若圣教前僧前着袈裟时威仪如何准云。三千威仪经意制背向。资记释意。若侧身若屏处可着(见)然者不背向侧身可着也。
问。六念中比丘算夏岁。沙弥可算生年耶仰云尔也。砺疏第八本云。俱等安居具或有数岁下三不尔者何。答。以有师徒位别依止分齐教诫尼等。下三无此故不岁。故房舍揵度中下三众等以生年为次第(文)。
问。六念必晨朝可作在之。可取何时分耶仰云。资持云。晨朝不作止犯六吉(文)此等释意明相出位可作(见)辰初分内可作。不可过此也。
问。沙弥以生年为次第。生年等以受戒可为次第耶仰云。可云尔也钞云。四分沙弥当以生年为次第。若生年等者。应以出家年为次第(文)记云。若据亦取受戒前后分上中下。此约多人。初受排次为言。生年即俗年长。约出家年即入道前后(文)。
问。四人对首自恣时词句如何哉仰云。钞文有诸大德等。羯磨经有三大德等。然而羯磨经可为本也。
问。亡者借物多轻物等少时不用作法直可返耶。又用作法可返之耶准云。第二长老御时。菅原善光寺如寂房他界之时。依借物多可返彼方。有仰不及作法即令返彼方给。此样者不用作法可返之欤。
问。加法尽形药病差。在法中前可食耶。
仰云。不可食。行宗记可见之也。
问。盐可为尽形药耶仰云尔也。
问。未受同宿依病缘可开耶否仰云。十诵意。病缘可开(见)。
问。从远所欲与比丘送物。其物未付前。所与比丘死时者。其物可属谁人耶仰云。分明虽不见释。可属能施人也。
问。请依止已和尚入界失(云云)然后和尚入界又重出界。都不知后知。更可请依止耶否仰云。都不知入出故不可有过。虽尔失故更可请也。
问。受人依止必得畜众法后可受耶否仰云。必得法后可受。不尔得罪。其旨文见问。遇缘失受可有执持物耶菩萨仰云。故未具令触者。不问持不持可失受。所谓可失受恶触。误触受直可食也。
问。三衣之财分量。又裁时故实如何耶师云。五条周尺一丈三尺。七条三丈三尺。大衣八丈可用意欤。又裁故实。缘分裁后五切。其一三揲。一分切为短。二分切为长。余二衣可准之也。
问。三衣脱着样如何耶仰云。欲着衣。衣近置脱所著衣。其手未离前取后衣。放前衣可着也。暂不可离身见。故能能可有用意也。
问。大小行时可脱置袈裟近远分齐如何耶仰云。南山御释中云。设令大小便出入。袈裟近身七步(文)此释意。周尺四丈二尺分齐远不可置也。
问。着大衣时不可礼人耶否仰云。师若上座不可礼。但四人已上僧可礼。钞下一可见也。
问。所所灵佛参诣着小衣时不可礼拜耶仰云。着小衣不可礼文见。便宜善着七条可礼。难治之时一心生恭敬可致念诵也。
问。若无七条时着五条入众食及礼拜等可作耶仰云。依失衣着时可作食礼等也。
问。大衣受持五条从法时。着之不可作务耶否仰云。不可开。若七条为从衣时可开。但可反被也。下一可见。
问。倚师若床等欲坐时。必先以手按后可坐耶仰云。必以手按后可坐。下一见。
问。今褊衫祇支覆肩缝合故。即祇支覆肩可得意耶仰云尔也。资持释可见也。
问。当门徒褊衫与裙着样异他门徒依何证耶仰云。祇支先覆肩后故。又异俗着衣。故裙异俗。故裙可被左衽旨资持释见。可见彼也。
问。买他钵价直己与他竟钵未取。卖者薰报知不取过限者可有犯耶否仰云。可犯未薰位不可有犯。若买已薰不待报知过限可犯也。
问。三衣长广量分齐通三衣。二肘四肘三肘六肘半。是小大定量也。此量内随人可通量耶仰云。此内不减不增可通量也。五分通量样。必定肘量。其内不见可通量。只随人可定量说欤。尔者其以各各人肘量可定。二肘四肘等欤。钞可见也。
问以小段物用补衣却刺。不可须说净点净耶仰云。不可须也。钞下一可见之也问。入聚落必可着大衣(见)尔者必可着耶否仰云。凡可着(见)虽尔入袋系颈入不可有苦见。五百问论云。不能着大衣者。但持着肩上行者不犯(文)。
问。渡大河时中间欲吐唾时可如何耶仰云。吐手中后可弃水中。此旨善见文见。又人不用水无苦见(见)。
问。僧食一味食故。一界多所作相免盗。别施主食一界多所作相可免别众耶否仰云。多论分明制之。不可及论事也。
问。知法人可供养在之。尔者僧堂异众加增可供耶否仰云。僧堂不可尔。别所可供衣物。自上次第引故。许不平食都不许之故也。
问。如今室坊未受同宿护样如何耶仰云。菩萨仰云。今度戒法兴行初。如律不宿一室。未具一所令宿。然而为摄僧依难治。于一室内空所拟露。于部屋内令守。聊背律文欤。但依摄论意如此令行也
问。樒花等令火净令置池水等。后生芽时又可令净耶仰云。取无芽处计者。不净不可有苦见。此分已净故。若欲用后生芽者。令净已净分无苦。证为记识受生姜后生芽。其物善见释云。芽处更净非生芽处得食(文)已非生芽处得食。前非牙处自采不可有苦见也。
问。多衣同时说净时样如何耶仰云。以带等物多衣一结合欤。若入裹一结口欤。如此可说净。一缚束同一衣故。皆可成说净也。
问。生草木花等缚束令火净样如何耶仰云。缚束束物可令火净。一所缚束皆相连。同一物故不可有苦见也。不相连者别别可令净之也。
问。饭斋汁等熟物可令作水滴净耶仰云。律法式皆有深意。小事不可令轻。必可令净也
问。新履物等。必净人等令净耶否仰云。必可令净。沙弥净人等令着下至七步可令步也。业疏等可见也。
问。东西两国下向时。海道若津等处可宿何家耶菩萨仰云。不可宿君长者家。炫卖女色家故。可宿余家也。但余家为与女宿戒。可宿无难家也。
问。食常住时食非时药等时。必作相可食耶否仰云。作相可食。不尔者可犯盗(见)必可作相也。
问。扇若枕屏风色纸等画交金银薄等不可取耶否仰云。凡不交金薄等画扇不可尔。觉何况交金银薄等薄等不可取之也。捉宝戒急被制。钞记文释可见也。
问。第马及鞭白拂裤弓悬等畜用事可恶耶否仰云。鞭等畜用。僧纲篇引诸文深诫之。不可有事。乘马事。其凡道人不可尔旨分明见。虽尔病者被开揵人不被开。当时气力不堪故。乘马事在之欤。乘无力事畜用左样物等事不可有。故菩萨极乐寺故长老。一期都不乘给也。能能可有存知也。
律宗不审
问。露处取纸烛犯吉事钞中三云。僧祇若抖擞火炬在灰上瓦上不得在生地(文)谈云。准知。不然地上者无罪欤。
问。六念改否资持上三斥世滥已云。故须清晨念定。不容后改。亦有念已复从他请。贪情恣任无由约也(文)。
问。沙弥不受食等如何事钞下四云。五分下三众无故造罪亦吉罗。四分律结吉罗。谓无缘而损伤。乃至不受食残宿自煮等。无人则开。有净人故作则结吉罗例之(文)谈云。不受食等。若无净人。设有比丘可开之欤。
问。净施主住处如何事钞下一云。僧祇斋三由旬知其存亡。五分知其在世在道。萨婆多施主若死若入异国。更求净主等。四分无文。随意采用(文)记云。僧祇必在百二十里内。五分取知不定近远。多论须在本国。然国境广远。但约州郡不可相闻理须别请(文)谈云。当世行事依五分说欤。但十日之内可闻存亡。以为分齐欤。故僧祇曰。若不知施主存亡便失净法不得过十日(文)问。护钵之界同三衣否事钞下二云。问。但畜一钵不加受法。过限犯舍否。答。不犯。由是制畜事同三衣。但犯不受持钵罪。若有长者准衣说净(文)记云。前编所明三衣不加过日非长。今欲例同一钵故问释之(文)料简云。问答大意。虽为显于过日非长之由。准由是制畜事。同三衣之文。若衣钵同用十五自然等欤。
问。金薄佛像佛具得捉否事钞中三云。僧祇中○若四月八日及大会供养时。浴像金银塔。及菩萨像供养具有金银涂者。使净人捉。若倒地者佐助捉无金银处。若涂遍者裹手捉(文)记云。裹手捉者。恐损坏故。暂开佐助。世有持戒者。裹手捉钱愚教之甚(文)料简云。恐损坏故者释佐助净人之由。若尔者无倒地之缘不开于裹手欤。
问。坐具每日必可敷耶否事钞下一云。其用法大同钵也(文)记云。持用犯皆无异故(文)钞明钵受用行护法云。五百问云。若一日都不用钵食犯堕。重病者开不用。若出界去经宿不失(文)付之有二义。一义云。夫钵者受食之器故不用罪。坐具为坐仪之具。不坐无制。多分是同不遮少异。故钞云。释同也。一义记既云皆无异故。何必除日用耶。若用弥是精进。何意除是耶。前义难云。无益。苦行还同外道。欲辨佛制须知大意。何者为坐求坐具。为坐具不求坐。若云每日用者。所谓为坐具求坐也。更无理。若云一切同者。受用行护云。一科一切可同耶否。若尔者不审尤多。
已上七个条者。去弘安三年兴正菩萨(御年满八十)御时。本寺末寺智行有德众会精谈之后。备和上之高览所被定置也。
律宗行事目心钞(上)
本云。自去延庆元年之秋始迄于嘉历参载之春季。已上二十一个年之际。为同止作之随行。渐渐类聚诸律之要文。为全和上之严判。连连抄记庭训之行事焉而已。定谬解多端欤。仍所慎外见也。冀法灯久捶兮长耀九天之迷路。戒香远薰同证三佛之觉果而已。
嘉历三年(岁次戊辰)三月中旬候释沙门忍仙谨记一校毕观亮。
菩萨仰云兴正菩萨。或依古钞或依传闻。
仰云第二长老仰。或依亲承。或依舌钞或依传说。
师云泉公律师。尧海定泉。或依彼抄或依亲受。
准云私准本文等意